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瓶颈及突破路径

2022-09-11

一、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现状

(一)烟台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

烟台拥有较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目前烟台市高新技术企业45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岸带研究所共100家,18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烟台拥有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其中包括3名住烟两院院士,123名千人计划专家,148名泰山人才,231名双百计划人才。从烟台R&D人员来看,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数量达到43934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406人,硕士毕业生5109人。

(二)烟台科技经费投入稳中有升

据胶东在线网站披露,烟台2017年全社会R&D投入总额达到189.6亿元,仅次于青岛市(307.09亿元)居于第二位,在山东省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按照新口径计算,这一指标占GDP的比重为2.58%,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4%。烟台市科技经费投入虽然稳中有升,但与第一名青岛市相比在绝对值上相差悬殊(相差117.49亿元),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三)烟台科技创新成果逐年增长

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衡量指标是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近6年来,烟台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12年烟台专利申请量为3640件,2018年上升到5402件,增长了48.4%。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从2012年的658件上升到2017年的1364件,翻了一番有余。从发明专利这个指标的增长来看,烟台科技创新成果在6年间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从侧面反映出烟台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四)烟台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鼓励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烟台市成立了创新驱动推进委员会对全市创新活动进行统筹领导,并出台了《烟台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烟台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和一系列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补偿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此外,烟台拥有大量科技服务机构为创新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二、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瓶颈

(一)烟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

烟台制造业拥有的高端产品、名牌产品所占比重不高,真正享誉全球的品牌更少。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OEM和ODM阶段,以电子新兴产业组装和代加工生产为主,在核心技术方面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对国外先进技术依存度高。虽然聚氨酯、芳纶等新材料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产业链条本地延伸不够。

(二)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投入比重低

基础研究的作用主要在于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源头上的理论支撑。烟台R&D经费支出虽然稳中有升,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略显不足。2017年烟台R&D经费内部支出为1895956万元,其中基础研究支出的经费为13988万元,基础研究占R&D经费支出的比重仅为0.74%,远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5.26%,也低于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15%-25%的水平。这说明烟台在基础研究方面重视不足,导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缺乏理论支撑。

(三)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烟台制造业每年都有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产生,但是真正能够产业化的并不多。烟台市的创新产出指数为45.63%,远远低于济南和青岛,从侧面反映出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项目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虽然提供了大量的论文、专著等科技创新成果,但是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潜力,无法通过产业化的途径满足市场需求,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突破路径

(一)多措并举提高烟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烟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金融机构、制造业企业各方协力才能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对于政府而言,可以通过购买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的方式鼓励其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保险公司发起风险投资基金等扩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的途径。对于企业而言,应科学的制定企业战略并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

(二)加大基础研究支出力度

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烟台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研发支出,在五年之内达到国家平均水平5.26%,在远期这一项指标向发达国家看齐。通过加大基础研究支出打破科技创新环节基础理论缺失的困局,为制造业科技创新从源头上提供理论支持创造条件。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提高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制造业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烟台制造业企业应主动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进行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制造业企业应充分了解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对产品性能、功能等品质方面以及价格方面的需求信息并将其提供给高校、科研院所,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科研创新成果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迎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其产业化的可能性。

摘要:论文从科技创新资源、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对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现状进行阐述。对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瓶颈进行了剖析,主要包括烟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投入比重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烟台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突破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科技创新,烟台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著.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R].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

[2] 纪国涛,王天琪,赵大军.基于钻石模型的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5):414-420.

[3] 习近平.创新驱动激活第一动力[N].人民日报,2018-03-20(13).

上一篇:刍议部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体系研究下一篇:浅谈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