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

2024-04-14

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共9篇)

篇1: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

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

——安平县开辟融资新渠道,促进企业发展

随着“园区突破”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县项目建设迎来了“黄金期”。目前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35家,总投资150多亿元,预计到今年9月份大部分项目将竣工投产。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发改局会同县金融办,在与县内商业银行加强联系的同时,积极联系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张家口商业银行等域外银行,2个月内在石家庄光大银行完成担保贷款5000万元,四户联保承诺贷款12000万元,为我县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一、主要工作及做法

面对资金制约企业项目发展这个难题,县政府着力破解,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广辟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一)激活域内银行,引进域外银行,搭建银企融资平台。县政府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平台建设,县金融办和发改局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先后组织了十几次不同形式的银企座谈会、洽谈会,为银企双方增进了解创造了更多机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政府制定对金融单位的激励措施: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对综合考评

(综合考评根据新增贷款总量、同比增幅、存贷比)前三名的商业银行以及负责综合协调监管的安平县人行进行奖励。

政府部门在稳定域内银行融资的同时,积极联系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张家口商业银行等域外银行,认真筛选实力强、产品优的企业以政府名义定期向银行推介,同时邀请域外银行来安平实地考察,拓展业务空间。6月14日,县发改局再次组织工业园东区入园企业与光大银行举办银企对接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截止到现在,光大银行对我县企业完成担保贷款5000万元,四户联保承诺贷款12000万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1.7亿元贷款,我县内4大国有银行与其无法比拟。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监督检查,促其发挥好银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目前,县内有担保机构2家,正在筹办的担保公司1家,实收资本达到1.5亿元,担保能力已逾10亿元。2010年担保贷款达到1.2亿元,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1、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央行不得不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300个基点,冻结银行体系约1.8万亿元资金。而银行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一定程度上引发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现象。

2、我县企业全部为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资产规模不大,抵押物相对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财务管理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需求量较大。

目前,我县有1.1万家企业摊点,年产值超亿元的20家,5千万元至亿元的为50多家,有7家进入全市纳税百强。今年我县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共20个,总投资116.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7个,总投资74.3亿元,前期项目3个,总投资42.3亿元。谋划推进亿元以上项目90个,总投资297.3亿元。按照项目投资额40%需银行贷款解决计算,今年我县重点项目建设需银行贷款29.7亿元。

3、国有商业银行过于追求贷款规模效益以及“责任终身追究制”制度,造成对企业的“惜贷”。他们的经营首先考虑的是扩大利润,规避风险,利益最大化,对还款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缺乏贷款融资的积极性。

4、目前,光大银行虽然已开始向中小企业实施政策性倾斜,但由于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全面认识,且操作成功的案例缺少,不能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对接难度和差距较大,需进一步搞好协调和开发新品种。

目前,我县设有商业银行共计8家:工行、农行、建行、中行、联社、农发行、邮储、衡水商业银行。1-5月份贷款增加额6.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1亿元。从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域内银行贷款增加额与我县企业资金需求还有较

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企业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5、担保机构建设尚未构成体系,与各银行间的协调准入工作还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特别是县级信用担保机构大多不能取得上级银行的认可,放大比例和额度还停留在纸上,未付诸行动。另外担保费用居高不下、相对供给不足、风险的防范能力较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低于5000万元,从而缺乏对大型项目的担保能力;业务品种单一,被担保对象覆盖面小,绝大多数业务仅限于银行信贷融资担保。

目前,我县正式运营的担保公司只有鸿源一家,且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可担保贷款额度为1亿元。为单个企业最大担保贷款额度为500万元,对大项目缺乏支撑拉动作用。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制度,不断改善县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强化《合同法》﹑《破产法》等法规的执法力度,建立诚信和信用评价体系,提高诚信水平,重塑社会信用体系,消除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危机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强化金融扶持与服务。强化银企对接服务,发挥好政银企三方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政府搭台,银企唱戏” 的方式,引导银企加强沟通。在推进信用担保工作上创新融资方式,推荐发展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资信度好的企业,为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企业三方合作搭建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3、加快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于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或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完成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同时密切联系民生、光大、张家口商业银行等金融单位,争取早日在安平设行布点。积极引导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积极酝酿再担保公司的建立,以扩大担保公司信用倍数,提高担保信用等级,扩大担保行业经营规模。

4、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融资不应过分依赖抵押,而是需要从营销、风控、考核等多方面重新与小企业需求对接,大力发放信用贷款,开发直接融资工具。

5、推进集团建设,壮大企业实力。组建企业集团是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互补、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规避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集团的组建,可以增加银企对话中的话语权,有效推进融资工作开展。今年完成德明、阳光、英凯模、金德隆、永安等5家集团的组建工作,为企业争取银行支持资金奠定基础。

6、抓紧制定出台奖励域外银行政策,以期吸引更多的

银行机构为企业融资到安平落地。

7、叫响丝网产业总部经济,加大安平丝网产业的外宣力度,让准备进入安平的银行充分了解安平丝网在全国在世界的地位,让安平丝网进入各银行最高决策层的视野,为丝网产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生产空间。

2011年6月24日

安平县发展改革局

篇2: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

中共马站乡委员会2010年10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马站乡在制定和实施《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方案》两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不足之处恳请各位给予赐告。

马站乡党委在公开承诺和整改落实中,始终围绕‚实现科学发展、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这一主题,以坚定努力方向、明确目标任务为前提,以提升干部素质、树立干部形象为保障,以坚持承诺事项、整改原则,彰显实效为目的,多措并举抓整改,狠抓落实促发展。

一、明确问题作承诺,弄清目标抓整改

一是查摆问题、梳理承诺事项。按照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要求,马站乡党委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查摆、研讨,最终确定了‚抓‘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绝不放松,促马站旅游小镇建设时不我待,求民主集中制有新进步,服务群众则义无反顾,锤炼腾冲精神、实施马站‘234’发展战略成就卓越‚为主要内容的承诺事项。二是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围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集中解决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作风、工作、项目等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三查三看‛教育取得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促进马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一诺千金受敦促,围绕问题力整改

篇3:多措并举抓建设依法行政促发展

一、及时贯彻落实好国家农机化政策法律, 是加强地方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的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出台后, 山西省抓住有利时机, 于2006年在全国第1个出台了综合性地方农机法规———《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出台后, 我们迅速组织起草了山西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初稿, 并及时呈报省政府。同时, 要求各地不等不靠、先行先试, 尽快出台农机化配套政策, 当年临汾、晋中两市就出台了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办法。山西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为抓手, 坚持每年出台2~3项农机化扶持政策, 陆续制定实施了农机购置累加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化大县奖补等18项农机化扶持政策。其中农机购置累加补贴、农机化大县奖补、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补贴、柠条平茬作业补贴、柠条加工新建改扩建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列入了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体系, 省财政农机预算逐年大幅增加, 2012年提高到3亿元。这些政策法规都是贯彻落实国家农机化政策法律的产物,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意见》等农机化扶持政策的充实和细化。在此过程中, 还把学习宣传作为贯彻落实好农机化政策法规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全省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培训班、农机化政策法规实施座谈会、市县长论坛等系列大型宣传活动, 运用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型宣传方式, 向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广泛宣传农机政策法规, 在全社会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调查研究, 是农机立法和制定农机化政策的基础

山西省农机局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农机化工作, 特别是农机立法和制定农机化政策的基础来抓。首先是组织好立法调研, 其次是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开展调研。我们每年都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安排, 从中挖掘制定农机化政策的依据和条件。2009年, 我们围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出并争取省政府将农机购置累加补贴4 000万元纳入了全省支农惠农政策体系, 进一步调动起了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2010年, 争取省政府实施了15个农机化大县奖补政策。2011年和2012年, 争取省政府出台了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补贴、柠条平茬作业补贴政策;第三是围绕农机化发展大局开展调研。近年来, 我们针对全省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农机补贴、农机合作社建设等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组织了大量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 争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意见》, 联合财政、农信等部门制定了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促进农机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等, 为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善于总结和学习农机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做法, 是农机立法和制定农机化政策的源泉

出台地方农机法规和制定农机化政策, 一方面要以国家农机化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 另一方面要以基层和兄弟省份创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实践依据, 这也是地方农机立法和制定农机化政策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在《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条例》起草过程中, 我们根据多年来农产品加工机械管理经验和做法, 明确了农机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和主要职责;总结了各地农机维修管理办法, 制定了领取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前置条件等。在贯彻落实国家农机化政策法律法规的过程中, 我们每年都要组织2~3次考察团, 就某一个方面工作到兄弟省市学习。近年来, 围绕农机以旧换新、深松作业、设施农业和农机保险等, 组织有关人员到浙江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和山东省等省 (区) 考察学习。同时, 我们对本省长治市、晋城市、平定县出台的农机作业燃油补贴, 朔州市出台的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沁县出台的扶持机耕道建设, 沁水县出台的秸秆粉碎还田补助等一批地方性政策, 及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在制定农机化扶持政策和争取省政府出台强农惠农政策时, 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基层农机部门和其他兄弟省份创造的经验, 农机作业燃油补贴政策上升为作业补贴政策并列入全省支农惠农政策体系, 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推广到了全省。

四、主动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 是农机立法和制定农机化政策的重要力量

首先, 积极主动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汇报, 让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化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每个重要农时季节农机作业结束后, 我们都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农机化阶段性工作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每年省政府在讨论研究出台新的强农惠农政策前, 我们都及时汇报现有农机化政策执行情况, 并适时提出新的农机化扶持政策。据初步统计, 近年来,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视察、调研农机化工作30多次, 对农机化工作批示18次。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下, 山西省每年都有1~2项农机化政策列入全省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其次, 向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做好跟进汇报工作。2011年和2012年, 在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补贴政策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多次邀请省财政厅有关领导参加农机化重大活动, 汇报农机化政策法规、农机项目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 得到了财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补贴资金分别在当年已做安排的基础上新增加了3 000万元和5 750万元, 实施范围扩大了一倍, 实施效果倍增。实践证明, 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五、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是落实好农机化政策法规的关键所在

贯彻落实好农机化法律法规和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是农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依法认真落实了农机化扶持政策。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 全省共落实农机补贴资金25亿余元, 其中中央财政21.5亿元, 省财政投入1.6亿元, 累计补贴40万户农民购买各类农业机械52万台件。依法狠抓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全面加强了农机牌证管理、技术检验和农机驾驶员培训, 深入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依法强化了农机质量监管。连续4年依法组织了玉米收获机质量调查, 受理和处理农机质量投诉案件130多起, 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切实维护了购机农民合法权益。依法加强了农机队伍和机构建设。2004年, 省编办批准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增挂“山西省农机局”的牌子;2008年, 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山西省农机局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010年, 在山西省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确定的“三定方案”, 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化工作量的大幅增加, 新增设了两个处室和两项职能, 进一步加强了农机部门机构和职能。狠抓了农机执法检查。组织有关人员对山西省晋中、吕梁等五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配合省人大对全省各地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有效推进了各地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化工作。

在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2006年《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条例》顺利出台实施, 陆续制定了农机购置累加补贴、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农机化大县奖补、农机深松作业补贴、柠条平茬作业补贴等18项“含金量”很高的农机化扶持政策, 再加上市县制定的一批地方性政策, 初步形成了我省较为完整的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这些农机化政策法规政策的实施, 有效带动了全省农机化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 推动了农机化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 全省农机化财政投入达到了29.7亿元, 年均增幅27%, 超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投入总和;2011年山西省主要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了55.2%, 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 并在2010年全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玉米和薯类机收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不足1%和3%, 提高到了2012年的35%和45%以上, 机械化发展薄弱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

篇4: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

○至真至诚 服务人才○

中国广西人才市场人事代理部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主动为流动人才和企业提供档案和户籍托管、社会保险代办、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居住证》代办、学历认证等十余种服务项目,并利用网络、短信、现场服务专窗、企业联系点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人事代理政策。同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每一项政策,耐心解答;每一道手续,规范操作;每一份材料,细致核对。目前,人事代理部年均服务近30万人次,齐全的服务项目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关爱学子 助力梦想○

“这些内容很实用,我们上课也能用到,给自己充了电之后,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了。”广西大学林学院党委副书记甘思敏在参加人事代理部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后说到。近几年,中国广西人才市场人事代理部持续开展公益性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高校就业服务站。在区内建立29个驻高校就业服务站,加强与高校就业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利于掌握毕业生实际需求,获取毕业生求职动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

——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和就业指导专家入校园活动。150多场培训活动,让高校毕业生了解各项政策,端正就业观念,增强创业信心,也提升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

——推荐并管理就业见习基地。对50家专门吸纳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基地进行日常管理,并不断发展基地成员。让就业困难毕业生有机会通过见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

——组织编写《毕业生就业服务手册》。组织编写了包含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方式途径、离校报到手续办理、相关权益保障等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手册》,已累计向全区高校毕业生免费赠送11万册。

○技术研发 服务创新○

“现在办人事代理业务方便多了。转档案,可以网上查询档案是否到达;申请职称,可以登录网上系统申报;有疑问,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可比让我来回奔波和不停打电话咨询省心多了。”这是一位人事代理客户在电话回访中说的话。他所感受到的正是人事代理部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人事代理网。人事代理部在全国同类人才市场中率先开通广西人事代理网(www.gxrcdl.com)。网站下设个人代理、户口迁移、职称服务、社会保险、人才引进等子网,累计点击量近300万。广西人事代理网的开通,在原有广西人才网(www.gxrc.com)的基础上丰富了广西区内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汇通人事代理管理系统。对外服务搭建了网络平台,内部管理依靠人事代理部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汇通人事代理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标准化操作,具备业务办理提醒、多用户分权限管理功能,能提供全面的业务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此套系统已被十几家区内外人才服务机构引入使用。

——电子档案数据库。目前,人事代理部正在探索将纸质人事档案扫描成数字档案,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远程查阅。这将对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率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功能,满足目前社会档案利用需求量逐年递增的要求。

篇5:多措并举抓廉洁 保驾护航促发展

□ 林乙川

近几年来,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实际,加强廉洁教育,完善内控机制,坚持民主治企,落实“一岗双责”,及时解决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屡创历史新高,职工收入水平大幅增长,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增强,相继获得了“中国质量服务信誉ААА级企业”、“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建筑业诚信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中国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中国创新型示范企业”、“中国新型工业化卓越贡献奖”、“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海南百强企业第四名”、“海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企业”、“海南省工业发展重大贡献企业”、“海南省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楷模”等30多项荣誉。

一、加强教育,增强廉洁意识

加强教育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海南建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筑牢职工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则》,学习中央领导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等。通过学习,增强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人员的廉洁意识。组织100余名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参观海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组织领导人员参观监狱和观看《肖梦全大案警示录》、《王怀忠的两面人生》、《忏悔录》、《慎交友》、《廉洁治家》、《蜕变的权力》等警示教育电教片,教育领导人员洁身自好,警钟长鸣。结合开展七一活动,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给广大党员上《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廉洁党课,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反腐倡廉意识。加强职工的普法教育,邀请专家为职工讲授《公司法》、《合同法》、《建筑法》、《物权法》等法律知识,并购买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读本》发放给相关人员学习,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省国资委举办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促进职工依法经营,依法办事。坚持中层领导人员谈话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拟任的中层领导人员进行组织谈话和廉洁谈话,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中层领导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增强了中层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自觉性。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海建简报》、“海建在线”网络、廉洁文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传播和交流廉洁信息,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2007年10月31日,省国资委系统廉洁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海南建总召开。会上,监察部驻国务院国资委监察局夏忠仁副局长和省国资委领导对海南建总的廉洁文化建设经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8年4月,海南建总被评为省国资委系统廉洁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二、健全制度,注重源头防腐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2001年以来,海南建总制定了近100项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党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如《质量、环境、安全三大体系认证管理制度》、《工程管理若干规定》、《施工安全评价实施程序》、《施工经营管理办法》、《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公用印鉴管理规定》、《办公用品购置效能监察管理规定》、《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中层领导人员考核办法》、《党务及司务公开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及引咎辞职制度》等。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海南建总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强制性和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求职工遵章守纪,又给予职工一定的自主管理空间。二是把单一性和整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考虑到单一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又考虑到制度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配套性。三是把稳定性和动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又及时对不合时宜的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2005年至今,海南建总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度执行检查年”活动、“制度执行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梳理、修改、补充和创新,共计废止了16项制度,修订了28项制度,新建了51项制度。为了防止“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发生,海南建总经常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要求责任主体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理。此外,海南建总还把开展效能监察活动与开展“制度执行检查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2008年6月至7月,海南建总对援建四川邛崃地震灾区活动板房项目的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效能监察,既确保了资金安全及节约,又确保了援建任务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从制度建设的效果来看,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仅规范了企业和职工的行为,而且发挥了整合资源、强化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促进廉洁的作用。

三、发扬民主,坚持阳光作业

腐败现象的特征之一是利用职务之便秘密运作,违法或违背原则地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海南建总把阳光作业作为防止腐败现象滋生的有效途径。在民主决策方面,凡是属于企业的重大事项,如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方针、改革改制方案、债权债务处理、重要资产处置、机构设置调整、干部提拔使用、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职工福利待遇等,海南建总都通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必要时还要把重大事项提交领导班子扩大会、管委会、职代会讨论决定或审议通过,需要职工群众参与的就广泛征求部门意见和职工群众意见,从来不搞个人说了算,并在民主监督下实施各项决策。在民主管理方面,海南建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支持职工代表审议行政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报告、提案办理情况报告,较好地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司务公开制度,把那些应该公开的内容如企业生产经营与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企业领导人员的勤政廉洁情况等,采取会议、文件、公示等方式及时进行公开;切实抓好来信来访工作。凡是职工举报的问题,海南建总都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核实。如果调查的结果证明职工举报的问题属实,海南建总就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调查的结果与职工反映的问题有出入,海南建总就向举报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总之,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有效推进,把企业运作的全过程透视给全体职工,让腐败现象无处藏身。

四、履行职责,抓好廉洁自律

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海南建总把廉洁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廉洁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年初,海南建总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在下达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部署廉洁工作,并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每年年中,海南建总召开上半年经济分析会议,在会上除了研究部署廉洁工作以外,还要求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与企业签订《廉洁责任书》。此外,海南建总还结合生产经营活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每年年末,海南建总对中层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并把廉洁自律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海南建总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积极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资源,为廉洁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证。海南建总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各班子成员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还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并带头搞好自身的廉洁自律。各班子成员坚持凡事公为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各类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正确运用上级和员工赋予的权力,办事公平公道,不乱花企业一分钱,不为子女亲朋好友谋取非法利益,不收钱送钱,不跑官要官,不赌博,不包养情妇,不从非正规渠道筹资发效补贴,不领取兼职费用,不占用企业和下属单位财物。在住房、公务用车、公务通讯等职务消费问题上,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搞特殊化。

总之,近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海南建总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扎扎实实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省国资产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

落实党建责任 助力企业腾飞

中共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委员会

几年来,我司党委在省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为企业的腾飞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2009年,全司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3300万元,同比增长160%。上缴税金3.1亿元,同比增长24%。几年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连续9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屡创历史新高,职工收入水平大幅增长,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增强,相继获得了“中国质量服务信誉ААА级企业”、“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建筑业诚信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中国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中国创新型示范企业”、“中国新型工业化卓越贡献奖”、“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海南百强企业第四名”、“海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企业”、“海南省工业发展重大贡献企业”、“海南省企业社会责任十大楷模”等30多项荣誉。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几年来,我司党委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多次组织党员领导人员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与企业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学用结合、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如在今年召开的几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思企业的薄弱环节,继续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二是坚持《党员领导人员上党课制度》,充分发挥党员领导人员在学习教育中的带头作用。2006年6月19日,我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曹书明同志为广大党员讲授一堂题为《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业》的廉政党课,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廉洁从业的自觉性、纪律性和警惕性。2006年11月2日,曹书明同志又为广大党员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辟诠释》的学习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使广大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化。三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保证党员学习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首先,采取定期召开会议、收看实况转播、发放学习资料、出版学习专栏、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据统计,在全司党员中,参加学习十七大精神的比例达97.6%。其次,全司共分9批组织党员参观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白沙起义纪念馆、毛泽东故居等,通过实地参观加强了党员的革命传统教育。再次,组织253人次的党员根据工作需要,参加系统内外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党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战斗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6年以来,我司党委在组织建设方面下大功夫,大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一是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目前,我司共有1个一级党委、9个二级党委,38个党支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网络。二是根据党章及有关规定,要求任期届满的4个基层党组织及时进行换届选举。同时,借换届选举或人事变动之机,配齐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不断优化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其它结构。2006年3月以来,我司党委调整了省建二公司党委书记及省建三公司党委书记,并为省建直属公司党支部及材料公司党支部各增补了一名支部委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司党委建立健全党办、纪检、监察、工会、团委等党群工作机构,配备6名工作人员并落实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较好地保证了党群工作机构的高效运转。三是举办一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30多人次的党务干部参加建设部举办的企业文化辅导讲座及省国资委举办的廉洁文化辅导讲座,召开一次由16名党务骨干参加的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会,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四是按照《省建总公司党委2004-2007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的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年共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吸收9名优秀中青年职工加入党组织,按期为11名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为党组织增添了新的活力。五是加强党员的管理和监督。每个党员都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并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主动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对于存在不足的党员,我们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促其改正;对于不合格的党员,我们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去年,我们按规定将56名党员移交给社区管理,并处置了一名完全不履行党员义务的下岗党员,党员队伍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六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七一期间评选表彰了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66名优秀共产党员、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七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简报、网站、宣传栏及企业外部的媒体宣传党建工作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去年以来,我司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或先进事迹在《红旗谱〃永远的丰碑》、《党旗飘扬——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专辑》、《中国纪检监察报》、《建设文明论坛》、《建筑政工研究》、《今日海南》、《海南经贸》、等省级以上党建刊物、主流媒体上刊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作风建设,致力和谐发展

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司党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有效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坚持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管理。我们坚持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行政班子议事规则》、《领导人员职权范围》等制度,凡是属于企业的重大问题,如生产经营战略、改革改制方案、债权债务处理、重要资产处置、重要制度制定、机构设置调整、职工福利待遇等,我们都通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决定,必要时还把重大事项提交领导班子扩大会、管委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或审议通过,从来不搞个人说了算。我们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和《司务公开制度》,把党务和司务中应该公开的内容通过会议、文件、公示栏、简报、网络等形式及时按程序地公开,主动接受党员、职工的监督。我们还广开言路,主动纳谏,广泛开展“假如我是总经理,应该怎样经营企业”主题活动,鼓励党员、职工献计献策。2006年9月,我司被评为“海南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二是坚持联系群众,发展职工利益。去年以来,我司党政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首先,绝大多数单位根据效益情况和工资指导线平均增加工资14.8%,增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让广大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其次,投入45万元资金培训职工,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再次,筹集资金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和办公条件,让广大职工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其中,一公司用于改造职工旧房、危房的资金就达40多万元。此外,做好关心弱势群体工作,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全司共发放慰问金43.8万元,并为76名特困职工建立了档案;省建六公司、二公司等单位主动为93名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办理了低保;省建六公司安排了6名困难待岗职工重新就业;省建一公司、三公司建立助学基金制度,帮助困难职工的子女完成学业。三是坚持真抓实干,谋划企业发展。在经营方面,我司党政领导班子不断拓展经营区域和经营领域,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在生产方面,我司党政领导班子严格按照“三大体系”的要求抓好工程项目管理,全司2007年完成的建安产值占到了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0% 以上,并取得了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和再创一项鲁班奖的骄人业绩。在改制方面,我司党政领导班子确定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改制模式基本上得到省国资委的认可。在稳定方面,我司党政领导班子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密切监控,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去年7月,我司被省国资委评为“省国资委系统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在人才强企方面,我司党政领导班子组织制定并实施人才发展规划,落实加强人才工作措施,注重人才的吸纳、培养和激励,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加强廉政建设,发挥保驾作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2007年以来,我司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确保廉政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加强领导方面,我司党委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督促全司中层以上的领导人员签订《廉洁责任书》,要求企业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工程项目廉洁协议书》,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互相配合、纪检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加强教育方面,我司党委一是经常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中纪委、省纪委以及省国资委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并把重要的文件规定印发到领导人员手中供他们自学。二是利用党内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经济分析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宣传和部署廉政工作。三是坚持《中层领导人员谈话制度》,对拟任的中层领导人员进行组织谈话和廉政谈话,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中层领导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去年这“三项谈话”共达36人次。四是组织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人员观看电影《公仆》,观看《忏悔录》、《慎交友》、《廉洁治家》等警示教育片,提醒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人员要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事业。五是邀请法律专家为职工讲授《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建筑法》等,并购买129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读本》发放给相关人员学习,不断普及职工的法律知识。去年9月,我司党委组织代表队参加省国资委系统“国资杯”国企改革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最佳组织奖和个人优秀奖。六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廉洁文化“进班子、进部门、进岗位、进工程、进培训、进家庭”,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在2007年10月31日召开的省国资委系统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监察部驻国务院国资委监察局夏忠仁副局长和省国资委领导对我司的廉洁文化建设经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加强管理方面,我们在前几年已经建立健全了60余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又出台了《总公司本部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保密管理制度》、《总公司本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证书注册管理规定》、《总公司本部工程质量创优奖励办法(修订)》等制度,同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强化企业管理、加强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强自律方面,我司党委督促各领导人员严格按照“五个不得”、“七个不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项规定”等要求抓好自身的廉洁自律。经多次自查,目前未发现领导人员存在以权谋私、参与赌博、包养情妇、占用财物等违规、违纪行为。

五、加强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

去年是企业文化活动年,根据省国资委的统一部署,我司党委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企业文化年活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普遍成立企业文化年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保证了企业文化年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确保活动投入。如总公司本部、省建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直属公司等单位投入资金装修办公室,制作企业文化墙,配置电脑、电视、多媒体设备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了企业文化的硬件建设。三是选准活动载体。如总公司本部开设企业文化活动室、复办《海建简报》、创办“海建在线”网站,为传承海建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各单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争先创优活动、重唱司歌活动、礼仪教育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增强企业文化年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突出行业特色。各单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人本文化、形象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服务文化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如总公司本部提炼出经营企业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施工企业经营方略七字要决和现场施工五字经等企业精神文化,统一安全帽标志和各项目部大门样式,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配合省国资委开好廉洁文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省建三公司创办全省第一家农民工学校;省建六公司成功注册了“海南六建”商标;省建一公司组织职工根据岗位实际设计座右铭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浓郁的行业特征,是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催化剂。2006年,我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被指定在全国建设系统第四届企业文化建设论坛、全国建筑政研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介绍,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此外,我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分别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建设文明论坛》、《建筑政工研究》报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6:多措并举抓融资 突破瓶颈促发展

党旗飘飘,党徽闪耀。在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面面飘动的党旗,一枚枚闪亮的党徽,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成为推动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在盟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围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在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展基层民主促进党内和谐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石。近年来,我盟围绕“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通过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党代会试点工作、党代表任期制和党务公开五项制度创新,有效地推进了我盟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公推直选”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成果之一。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提高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的公信度和权威性,2009年,我盟在新一轮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以三个苏木镇的13个嘎查作为“公推直选”试点,先行开展工作,并以点带面,在全盟嘎查村党支部换届中普遍实行了公推直选,通过公开推荐、选举,全盟有169个嘎查党组织通过公推直选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公推直选面达88.5%。

为切实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抓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我盟将阿左旗和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作为全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单位,全面落实党代表任期制,督促指导实施党代表任期制的具体办法,不断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各级党代会代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发挥典型作用营造创建氛围

我盟以“创标准、固阵地、树典型”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培育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带动、辐射作用,努力提升全盟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巴彦霍德嘎查是2006年被确立为全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和自治区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试点。几年来,巴彦霍德嘎查以“五个创建”为目标,全面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由于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巴彦霍德嘎查在各方面有了明显发展,2007年嘎查党支部被评为全盟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嘎查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这一主题,我盟按照有领导、有队伍、有阵地、有标

准、有活动、有典型“六个有”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我盟实际的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农牧区开展“富民强基”典型创建,街道社区开展“牵手服务”典型创建,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创新服务”典型创建,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开展“创业聚力”典型创建,学校开展“科学育人”典型创建。这些重点突出的创建活动使基层组织建设创有标准、学有典型、赶有目标,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形式多样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党员素质

党员教育是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盟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在组织专家宣讲、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党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成立了“手机党校”,开通了“手机党课”,根据农牧区、社区、机关、企业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党员的学习需要,设定相关内容,实行分类发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广大党员同志的欢迎。

与此同时,我盟加大了农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力度。在全盟263个苏木镇、嘎查村和社区中开通电信模式终端站点116个,新建卫星模式站点147个,实现了全盟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全覆盖的目标。我盟还把党员管理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截至目前,盟委所属的18个党(工)委和全盟各苏木镇全部建立起了信息完备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

选聘“村官”到基层优化结构添活力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

2008年以来,我盟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改善和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近两年来,我盟认真组织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共选聘32名大学生“村官”到嘎查村任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层次高、理解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优势,主动承担起理论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纠纷调解员和便民服务员的责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基层工作中,为基层党建增添了新鲜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村官”们已逐步积累掌握了党的农村政策、村务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逐渐成为农村工作的“多面手”。

篇7:多措并举促党建,抓细抓常见实效

今年以来,***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抓党建促改革,注重“党建+”模式的创新运用,力求把党建工作抓细抓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水平提供强劲动力。

着力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一是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年初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学习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让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跟上计划学,确保学习质量。多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宪法(修正案)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读原著、学原文,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二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列为党支部召开会议、开展组织生活的第一个议题,上半年组织集中学习16次,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三是充分利用各类党建新媒体学用平台。建立健全考学机制,推行党员学习积分制,定期在党员大会上对学用情况进行通报,激发“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情。“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天马党建”等学习的平台支部党员活跃度100%。四是建立党员学习笔记审阅制度。每季度对党员学习笔记进行审阅,通过以查促学、已查促改,确保学习内容、进度达到要求。

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一是对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推进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落实主体责任制度》《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学习教育制度》等13项党建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党费收缴制度,按时足额收缴党费;二是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今年以来召开党员大会3次、党支部会议10次,开展党课2次、主题党日活动8次,认真召开2018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按要求严肃规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汇总上报会议召开情况。三是做好党内监督。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党员之间相互提要求、敲警钟,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行政效能梗阻点,紧抓重要节点,紧盯常态问题,关注新动向,开展廉政谈话和廉政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会议4次、召开作风建设专题会议4次,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防微杜渐,营造清正廉洁、作风优良、服务规范的工作环境。四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对中心年轻干部职工精心培养教育,及时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16名同志开展了谈话,培养发展入党积极分子7名。

篇8:着眼常规抓细节多措并举促养成

一、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四步走”

(1)经典诵读,靠近圣贤。我们一年级小朋友人手有一本国学校本教材———《弟子规》,班主任利用晨会、早读和学生一起学习, 通过讲解书上的小故事让学生体味真理,懂得要做一个彬彬有礼的小学生。例如,“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让小朋友懂得了衣着整洁、不挑食的重要;“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让小朋友懂得了言行处事要沉稳;“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让小朋友懂得了读书的正确方法。

(2)“镜子”管理,学习榜样。例如,食堂用餐要做到“静”又“净”,德育处专门选择二年级一个模范班进行全程拍摄,把视频放给一年级小朋友看,直观的录像使孩子们懂得:铃声响,迅速排队, 去食堂的路上队伍要整齐,在食堂用餐要保持安静,要把饭菜吃干净。对于一年级小朋友课间奔跑的现象,校行政还手机抓拍校园中做得好的同学,配以照片说明发给一年级的班主任,利用晨会宣讲事迹,通过正面引导,来强化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3)扎根班级,时时提醒。在一年级习惯养成的经验交流会上, 陆燕华老师说:“当一年级班主任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平时要扎根班级,时时处处进行教育。每个课间,不管是我的课还是其他老师的课,我都会迅速来到教室,告诉学生下一节是什么课,示范并且帮助学生要做好哪些课前准备。然后不时在教室前走廊、园子巡视,提醒小朋友及时去上厕所,走路要放慢脚步,要爱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一年级的老师必须要这样不厌其烦地提醒小朋友, 一开始做到位了,小朋友慢慢养成了习惯,班级管理就轻松多了。”

(4)走廊书吧,静静阅读。针对小朋友课间奔跑而引发的不安全事件,我们班级组建了图书角。每天中午,小朋友把小凳子拿到教室外的走廊里一字排开,大家在“走廊书吧”中或诵读古诗,或看绘本故事,或三个一伙猜猜谜语,五个一群讲讲故事。孩子们徜徉书海,如一只只小蜜蜂,读得津津有味。

二、培养学生习惯养成“三坚持”

(1)坚持在常抓不懈中养成习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月,但是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贵在坚持,不能想起来就抓,事情多了忙了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2)坚持在及时评价中督促落实。一年级小朋友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或者是一个红苹果、一张小奖贴都会激发他们比超争先的积极性,尤其是获得“水晶卡”成了他们莫大的荣耀。老师们会通过平时的观察,给守纪律、爱读书、爱学习、讲卫生、作业好的学生发放水晶卡,并在班级板报上展出。这些小朋友在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后,往往会表现得更出色。

(3)坚持在家校沟通中寻求合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开学第二周,我们举办了“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主题培训,帮助每一位家长明确了孩子在校的作息时间、个人卫生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学习习惯养成要点等。我们还将“成功家教故事”和家长们一起分享, 建议一年级家长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道德品质、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培养,要践行“身教胜于言教”,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充分利用“家校路路通”和家长加强沟通联系,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们常常能收到这样温馨的短信提醒: “家长您好,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是8:00,请给予孩子充分的睡眠时间,不要太早送孩子到校。”“家长您好,读书的孩子最美丽,请给孩子准备好一年级的必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有办法》《安徒生童话》。”同时,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会将学生一天的表现通过电话或者短信及时告知家长,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篇9:均衡发展促公平 多措并举创特色

基本做法和经验

政策推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保障是前提。宜春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宜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宜春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管长远、打基础的文件,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向义务教育特别是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全市各级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在确保“三个增长”的同时,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2012~201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225.55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97.1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143.86亿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72.98%。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市上下形成了“穷县不办好教育穷根难除,富县不办好教育富难长久”的发展共识。

项目带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宜春市通过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初中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项目,不断改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连续7年把推动学校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召开教育重大项目现场协调会,研究协调解决教育重大问题。201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并连续召开了三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动现场会,有力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对宜春市经验予以推介。据统计,2012~2014年,全市通过向上争资、财政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32.4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25.51万平方米。2014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中小学增加校园面积91.14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06.25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均衡化和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达到新高度。

队伍促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宜春市通过拓宽入口、交流轮岗、强化培训、典型激励等途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水平。2005年,在全省率先创造性启动“三个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按一定比例择优定向分配)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获得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省推广实施,并为其他行业系统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共培养“三定向”师范生2908名,到岗率达98%以上。作为全省两个试点设区市之一,宜春市于2015年秋季开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试点工作。有2098名校长和教师参与了交流轮岗,其中,有442名中心小学教师轮岗到村小任教,有185名村小教师轮岗到中心小学任教,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水平。重视教师培养培训,积极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2%、99.78%。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培养打造名师568人、高中名校10所、名校长93人,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园丁精神。全市教育系统涌现出了以“龚全珍式好干部”支月英、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全国模范教师卢春苗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师德楷模和先进典型。

多方联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殊群体是重点。让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特殊群体教育关爱体系,做到“四不”:一是不让贫困孩子失学。采取“助、补、免、贷、奖、捐”等形式,健全了覆盖各学段学生的资助体系,为保障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铺就了“绿色通道”。五年来,补助各类教育民生资金27.77亿元。二是不让残疾儿童掉队。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特教学校5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权利。三是不让留守儿童孤单。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爱心辅导站,为留守儿童开放农家书屋,全方位服务留守儿童。四是不让随迁子女受歧视。坚持“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办阳光学校,开设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扩展训练等课程,对问题少年,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驱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质升级是目标。近年来,宜春市围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强化督政督学等重点工作,结合市情、教情,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四种机制”,不断推动义务教育提质升级。一是创新素质教育推进机制。鼓励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教材,推动形成“县县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育人局面。创新举办学校体育艺术节、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中小学生综合知识竞赛、校园文化校长谈、中学生优秀社团评选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为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拓展空间。二是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狠抓“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城乡共享。仅2015年,全市统筹资金1.2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90%,“班班通”开通率达87 %,“人人通”接入率 19%。创新联合办学、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城乡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三是创新招生考试评价机制。2014年,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改革,严格执行“择校生初升高不享受均衡生资格”政策,中心城区初中新生就近入学比例达90%,教育公平得到彰显。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均衡生比例70%的中招政策,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四是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率先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聘请市督学65人、县责任督学229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91个,对完小以上学校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教育督导“到边到角”,以评促建的工作要求得到较好落实,保障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困难与挑战

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经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共性困难客观存在,且有逐渐扩大趋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资源、理念、政策等方面面临共性困难。一是教育资源差异性客观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传统意义上校际、城乡、区域之间三大差距,有的并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城乡学校在硬件设备设施、师资水平上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二是家长择校非理性客观存在,并有增强的趋势。从调查情况看,家长的育儿理念发生了变化,“改变家族命运的强烈愿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舆论”“把小孩看得高于一切的家庭环境”表现非常突出,非理性择校的愿望比较强烈,对教育公平非常敏感。三是相关政策传导性客观存在,并有增强的趋势。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民工进城几乎零台阶、零门槛,迫使家长提前把小孩送进城里读书,使得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仅中心城区,2015年义务教育学生数比2011年增加了1.37万人,平均每年以一个中等学校规模的速度增长,且趋势不减。此外,高中和高等学校招生是选拔性招生,但义务教育是非选拔性招生。这就迫使家长提前考虑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也传导了择校的压力。

热点问题多重叠加,且无明显缓解迹象。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大班额还没有化解,大校额越来越突出。据统计,2015年全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比例为69.59 %,其中超大班额(66人以上)46.5%;规模在3000人以上学校有32所,其中5000人以上学校5所。大班额、大校额双重叠加,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二是学生向城市流动,资金向农村倾斜。2015年,全市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为4.5亿元,投入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资金只有1.88亿元。资金投入与学生流动出现倒挂现象。一方面,随着城区学生数量的猛增,城区学校投入不足的局面亟待改观;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学校甚至出现“空心化”现象,造成了新的资源闲置。三是其他教育政策不断优化,高中教育政策瓶颈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否正常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还是看出口——高中教育是否通畅。但目前高中教育还存在资源不足、保障不力、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须在投入上、政策上得到更大的支持,但现今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上基本没有松动,初中升高中的瓶颈始终一直存在。

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认为与三组矛盾有关:一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性与教育选择性的矛盾。一方面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的选择性与适合性又非常重要,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意味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产品。二是教师追求的成长性与教育资源的关键性之间的矛盾。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师资。一方面,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鼓励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山区工作。另一方面,教师的流动本身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一旦教师流动的期待消失,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也就不足。三是优质资源的紧缺性与教育需求的趋同性之间的矛盾。虽然这些年,我们改善了一批薄弱学校,但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现实不会短时间改变,而教育需求的趋同性却越来越突出。

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过程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机制和评价模式,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普适性与选择性之间、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政策接地气。任何一项政策,从国家到省、市、县,再到学校,如果都按一种模式执行,不一定很合适。应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框架下,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例如,对“择校”的理解。宜春市结合实际,将“择校”定位为优质学校,并且圈定优质学校的范围。允许薄弱学校之间由于学区、地段交叉交流一部分学生,不受择校生不享受均衡生资格政策的影响。这既没有突破国家政策,又给部分家长提供了适度选择的空间。另外,允许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在不突破国家政策的框架内,制定符合实际的招生政策。有的县就一所初中,没有选择,不存在划片、就近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大框架,框架内装什么东西,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来理解、细化、制定政策。

2.师资要倾斜。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实行倾斜政策,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确保教师数量能够满足课程开设和教师所学专业对口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和落实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并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师范教育学生培养力度。加强不同层次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力度,特别要扩大专科层次师范生招生计划;创新教师入口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师范毕业生终身从教;为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培养专业教师后备人才,建立“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效补充机制。

3.民办做补充。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对执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近年来,宜春市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不仅丰富了办学主体,也为义务教育提供了可资选择的空间,为一部分家长提供了选择的机会。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教育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扶持具备条件的民办学校提升办学层次。

4.环境求合力。教育发展光靠教育部门是不够的。政府层面要着力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标准、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师配置、教育质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形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均衡发展情况的变化,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求发展;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政策,争取社会、家长、学校的支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目标。要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改革,发掘特色,树立品牌,鼓励学校走有个性、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从更高水平推进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内涵。

上一篇:丧葬费委托书怎么写下一篇:电视节目栏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