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

2024-05-02

农村远程教育(精选十篇)

农村远程教育 篇1

社区教育是政府社区管理中实施的一种全民化教育, 是与社区内的经济发展、政治教育、文化繁荣、科技发展以及提高日常生活幸福感相联系的多类型教育。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城市社区教育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取得了较大成绩, 而农村社区教育则发展迟缓, 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国9亿多人在农村, 农村不但离不开社区教育, 而且需要花大力气搞好社区教育。

1 农村社区教育产生的背景

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依赖于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 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等一定的地域为范围, 以农民为主体组成, 以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相联系, 以多种社会群体结成的富有人情味、开放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本质上是农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农村社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

2 农村社区教育产生的动力

我们知道, 社区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可以说,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基础与必由之路。随着经济水平的, 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他们不但需要丰厚的物质生活, 而且要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但需要舒适的居住条件, 而且要求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但要求拥有生产经营上更加完整的自主权, 而且要求拥有政治上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向教育要生产力, 永不过时, 因之形成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社区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是现代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同样发挥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质量, 进行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作用。农村社区教育受一定社会经济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的制约, 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

3.2 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水平

农村社区教育的政治功能是由社区教育具有的社会生活属性所决定的。社区教育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并在为巩固和改革发展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培养造就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譬如, 在农村社区教育中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 就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政治作用。

3.3 传播优秀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社区生产和生活的历史积淀, 社区文化传递的基本手段是通过教育活动。而农村社区教育恰恰具有把社区中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 进行选择、整理、研究、传递并能吸收、改造、创新和发展的功能。

3.4 形成村民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貌

社区教育以人文教育为导向, 以互助、合作为特色, 强调先唤醒, 后启蒙;先生活, 后知识, 并实行人文教育、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互作用。

3.5 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在生产力诸要素中, 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是第一位的。劳动力的素质越高, 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我国人口众多, 但劳动力素质不高, 国民整体素质较低, 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只有依靠教育, 依靠终身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作为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种最佳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及目的

4.1 内容

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有别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其他教育, 是其他类别教育难以覆盖而又是社区居民所需要和喜好的, 对家庭稳定、社会繁荣等有益的多类别教育。从大的方面讲, 包括倡导社会优良风气, 宣传公共道德及法律知识, 表彰模范家庭及好人好事;举办社区文化活动, 设立书报阅览室, 介绍乡土文化, 传授民俗技艺;协助低收入子女就学, 举办成人补习教育;辅导民众就学、就业, 开展家政指导;居室内外环境美化, 家庭装潢, 家庭膳食营养, 及其他社会教育活动等。从小的方面讲, 针对社区内老人、小孩、下岗人员等不同知识需求, 通过不同形式, 多层次地开展现代家居、生活情趣、老年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安全防灾、养性怡情、家政技巧等知识的学习;针对年轻父母教育方面, 可以开展: (1) 亲子教育。以怎样做个好父母为目的, 教育父母对待子女应有的态度, 建立与子女的良好关系, 以及帮助子女课业, 解决子女行为问题等。 (2) 卫生保健。是帮助父母了解家庭医药与护理常识, 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并介绍有关食品营养、健美、急救等知识。 (3) 休闲康乐。以扩大父母们的生活视野为目的, 使她们在繁重的家务之余参加歌唱、舞蹈, 及参观旅行等活动, 以调节身心, 增添生活情趣。 (4) 生产习艺。以提供父母们从事家庭副业的机会为目的, 举办插花艺术指导, 介绍家庭手工艺, 并联络厂商, 为妈妈们介绍实际工作的经验。 (5) 家政指导。以家政指导为目的, 协助妈妈们从事家庭室内布置、服装设计、家庭点心制作, 以及料理家务的科学方法。 (6) 社区服务。以推动父母们参与社区服务为目的, 利用余暇, 组织父母服务队到医院、育幼院及老人院等从事服务工作, 等等。

4.2 目的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 使农村居民获得以下多种能力: (1)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 (2) 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3) 培养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础教学和应用机械的技能; (5)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辨别价值标准的能力; (6) 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认识并发扬; (7) 客观了解自己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使自己适应并不断改进自己; (8) 保持个人身心健康以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 (9) 发展与人相处的适应能力; (10) 正确安排具有幸福感的家庭生活的能力; (11) 形成欣赏别人的眼光, 能适当赞赏别人, 为形成和睦的邻里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5 农村社区教育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实现提高居民素质

具体讲,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居民的个性, 致力于每个居民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培养。先把每个居民培养成有知识、有德性、有个性的个体, 然后才能把社区建设成有特色、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社区。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 才能激发居民参与的欲望, 只有居民的社区意识、公众意识被激活了, 社区教育才能形成千军万马之势, 形成社区向心力, 产生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团结互助精神, 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社区生活方式, 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5.2 摒弃学历教育为主的观念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 它鼓励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开展。从正规学校毕业后参加的各种继续教育, 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 如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学习, 更适合城市人群的学习, 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会得到大范围、大规模的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则不同, 面向全体农村居民, 由于受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企事业单位数量、物资生产途径等多方限制, 对居民的毕业文凭要求不是非常明显, 所以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以知识补充、技能培训、情趣培养等为主要内容。

5.3 注重加强对农村居民社区归属和认同的教育

研究表明, 社区里那些智商和职业地位比较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人, 往往注重自己的职业归属, 社区意识淡薄, 对社区的事情关心较少, 容易忽视社区归属感的自我教育;而那些智商和职业地位比较低的人, 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他们往往表现出比较高的社区认同意识, 对社区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居民社区意识的提升, 也同时取决于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态度。所以, 加强对农村居民社区归属和认同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的方法, 一是社区教育的课程要丰富多彩, 既要开设具有审美性乃至休闲性的课程, 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终身教育, 如音乐、美术、娱乐、保健等等, 又要不断适应企业需求, 开办各种实用型的职业教育培训, 包括职前、职后教育等等。二是多开办具有联谊性、交往性的课程, 为建立社区精神、营造社区文化创造条件, 为居民交往活动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场所, 如各种文化沙龙、兴趣专题讲座等等。三是通过加大社区公德课程教育力度, 树立社区在居民心中的位置, 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创建互帮互爱、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 把不同阶层、信仰、行业的人联接到社区这个平台上。

5.4 注意提高对现有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它可以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改造与再分配, 社区教育无需过多的额外投入, 就能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 不必占用过多的教育资源。就我国而言, 一是农村社区要主动接纳并大胆利用社区外资源。如与政府协作, 利用本区县的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电大工作站、函授学校、党校、成人学校等的课程资源和师资, 充实农村社区的教育力量;从当前开展的实际情况看, 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利用社区外资源的主动性, 要切实加强。二是要动员社区附近的“正规”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我国有不少普通中小学, 因为中小学入学高峰已过, 学生数量下降, 一些教师代课任务减少, 教室大量闲置, 这些盈余的教育资源可以转向社区教育, 学校资源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居民开放, 为农村社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城市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城市社区教育, 也对农村社区教育产生一定推动作用。农村社区教育具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政治思想水平、传播优秀文化、形成村民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等重要作用, 论述了农村社区教育包括公共道德、技能培训、亲子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 提出了农村社区教育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重要作用,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62.

[2]胡晓松.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3]赖立.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型社区[N].中国教育报, 2003-01-28.

农村远程教育 篇2

远程教育工作已经从一个新鲜事物转变成了教师手中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长期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我校远程教育工作“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就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为了使设备和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将管理和应用纳入了常规工作,对卫星资源按时下载,分类整理并及时公布。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坚持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目标、有考勤、有考核,要求中青年教师同步过关,年长者同步跟学,形成了领导带头学,中青年教师刻苦学,老年教师尽量学的局面。校长定期对此项工作查看,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使广大教师认识到“远程教育”工作领导重视,不可忽视,从而激发了教师搞好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抓好落实

为了把学校远程教育应用真正落到实处,使其规范、科学有效地运行,我们注重一是建立健全应用工作的基本要求,完善“一表三册”,确保设备应用课时每周不少于30节,学生收益率达90%以上,教师使用率95%以上,做到了远程教育课表进教室,及时填写使用登记册,并且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之中。二是重视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分别为语文和数学小组培训,采取学校考核同培训教师考勤相结合的办法,督促教师学习。培训学习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教学中逐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形式。在教学应用中,老师经过研讨、探索,将远程教育资源同学科知识整合,对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收效很大,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开始由部分教师不会用,变为会用,怕麻烦不用,变为上课老师爱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真正变为远程教育真正为教学服务,把所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教学之中。四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负责接收信息资源,收集各类课件,刻录光盘,为一模式设备提供播放光盘,并且保证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出现故障及时排除维修。尤其是遇到大风天气,致使卫星接收站时常会出现无信号故障,每次校长都会亲临现场,排除故障。

三、成效显著

农村远程教育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67-03

1999年,重庆市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重庆实施的八大重点教育工程之一。经过“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农村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了重庆教育城域网和13个区县教育城域网,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导,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广校等为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一、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经验

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壮大,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快捷地传送到广大农村地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了经费投入,充分保障项目实施

重庆教育经费年投入量逐年增长,2006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为168.10亿元,其中预算内拨款为99.31亿元。与1997年相比,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了4.10倍;其中预算内拨款增长了4.43倍。“十五”期间,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4.5亿元。截至2006年12月,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7696万元,市级和区县投入6544万元,在全市38个区县的8594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其中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项目学校3005所,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项目学校4632所,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项目学校957所,受益教师和学生达300万人。

2. 强化了组织领导,促进实施与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重庆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教委、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组成的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检查督促、落实资金配套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和指导检查。各区县根据本地实际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各地教委、发改委、财政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切实担当起本辖区项目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各项目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明确管理部门,切实担负起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教学应用工作。

3. 构建了“一机三用”模式,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在总结黔江区经验的基础上,重庆明确提出了“一机三用”应用模式,即“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努力将实施远程教育项目的农村中小学建成当地的信息中心和文化技术传播中心。

“上课学生用”,规定农村小学光盘播放点每周每班至少有2-4 节光盘应用课,初中和中心小学的卫星接收点每周至少安排20节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达到总课时的15%,全校教师应用面不得低于60%。

“课余教师用”, 要求项目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教师收看远程教育电视节目40节课以上,学科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改进教学观念。

“节假日农民用”,要求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向当地农民开放,让农民收看农业实用技术信息,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技术学习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党员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目前,“一机三用”模式已经在重庆市项目学校全面推广,全市正掀起资源应用的高潮。

4. 加强了教师技能培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

广大农村教师能否熟练掌握设备使用和资源应用技能,直接关系到设备效能的发挥,关系到“农远工程”的成败。为此,重庆市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构建三级培训体系。建立了市、区县、学校三级培训机构。(2)组建资源研究专家指导组。由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牵头,市教科院、市电教馆、高校的专家和部分优秀的一线教师共同组成远程教育资源研究专家指导组。(3)以会代训、以赛促用,营造资源应用的良好氛围。

5. 增强了规章制度建设,有效促进项目实施

为了促进全市远程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重庆市教委建立了每年对项目区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评估制度,重点督导工程实施和三种模式的应用情况。对工程实施管理规范,措施有力,效果良好和应用成效显著的区县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工程延误、设施设备闲置、效益发挥差的区县和学校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如果整改不力,对全市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甚至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区县和学校,市教委暂停给该区县安排远程教育项目和其它建设项目。

二、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初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重庆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8%,国家扶助占5.1% ,地方政府拨款占17.6%,企业投资占2.6%,财政投入有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学校自筹和按政策标准规定向学生家长收的“上机费”占的比例比较多。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将面临很大的困境。此外,贫困山区严格执行国家“一费制”政策,用于项目维持发展的经费无法保障。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持续发展亟待专项资金支持。

2. 农村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农村远程教育在内容上比较单一,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现有网上教学大部分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的形式设置在网上,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好的网上素材库和多媒体课件,且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能满足重庆山区、库区农民需要的资源不多;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在农业生产、销售和技术培训方面的作用尚未有效开发。

3.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贫乏与资源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虽然过去几年重庆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发了大量的课程和课件,但是很多课程资源往往只是简单地把文字教材变成电子文本,把录像教材变成电子课件给学生,缺乏经过整合的、适应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教育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与此同时,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因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难以充分体现。

4.农村远程教育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要素。有效的资源提供是远程学习的基础条件,但是,有资源而没有与之匹配的支持服务系统,那么资源也无法获得有效利用。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只重视为学员提供教学资源,而忽略对学员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培训过程没有体现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和特点,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员的连续关注,对学员的学习缺乏过程评价和激励,甚至没有为学员提供必要的网络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

5.农村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网络传输受到限制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要求覆盖面广、主干光纤容量大、传输速率高,能进行实时交互的远程教学,不仅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实时的音频、视频数据信息。但目前重庆开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门槛仍然偏高。现行网络的运行质量不高和带宽不足,使得许多媒体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严重影响着远程教学的质量。

6.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处理信息、使用媒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重庆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以及信息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不强,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

三、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

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就是要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使其具备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全部功能,覆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成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该平台应当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农村网络支撑平台、农村教育管理系统、农村教育资源库和农村教学支持系统(如右上图所示)。

1. 农村网络支撑平台

根据重庆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状况,采取循序渐进、阶段式发展模式,分批分阶段发展卫星电视教育网、教育科研网、公众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逐步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支撑平台,满足广大农民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有效地实现同步实时授课、异步按需点播、辅教工具、教学资源管理等应用的有机集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远程教育。

2. 农村教育管理系统

农村教育管理系统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支持着远程教育系统的运行、监控、反馈等各项工作需求。农村教学管理系统贯穿于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以及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包括对教学资源上传和下载的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支持最大访问能力,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教学管理包括对教师、学生、学籍、教务以及学习、考试的管理等;系统管理则实现对安全、性能、计费、故障等方面的管理。建立与健全农村教育管理系统对于提高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3. 农村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任务。教育资源库为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活动提供大量灵活、方便、高效的教育资源,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资源库中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能为用户提供资源检索、资源发布、资源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建设农村教育资源库,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提供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与市场信息、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共卫生及典型经验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4. 农村教育支持系统

农村教育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支持、信息咨询和资源共享的服务,是保证农村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支持系统由一系列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系统(非实时/实时)、授课系统(非实时/实时)、教学资源编辑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及搜索引擎等,其基本功能是在整个远程学习过程中为学生与辅导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学机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便捷的渠道和工具,以此来解决农民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四、结束语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传统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时期,现代远程教育必将成为转化重庆农村巨大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

农村远程教育 篇4

关键词:美国,农村成人教育,新农村建设

农村成人教育是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主渠道, 要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必须通过实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尽管当今美国的农村成人教育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教育之一, 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从不发达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在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基础等方面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 但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研究美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经验, 对于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一、美国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经验

美国的农村成人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格局, 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满足了多层次人群生产生活的需求,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教育政策和实施途径的积极引导。

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美国非常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先后颁布了“土地赠与法”、“史密斯—休斯法”等教育政策, 并在实施途径上引导和规范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开始, 逐步形成了由普通教育主办的成人教育和各种成人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多年以来, 公立中小学是美国实施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 全国公立中小学成人教育联合会明确指出:“向成人提供教育是公立中小学向公众提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服务项目。”普通中学通过开办夜校对成年农民完成农业职业计划的教学活动, 以州立大学农学院为主体的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活动, 将农村成人教育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美国的农村成人社会教育发展也很快, 指导阅读书籍和报刊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2. 通过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美国早期实施的普及义务教育, 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这对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村成人教育对象的基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于1779年颁布《知识普及法案》, 实施了三年的全面免费教育, 1820年全面开展免费教育运动, 1834年各州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从1852-1919年, 美国各州均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二战之后则普及了中等教育, 部分州的义务教育年限已达十二年, 成为普及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之一。目前, 多数州都实行十年义务教育, 所有的美国儿童都能接受最少8年的教育, 高中毕业的达75%以上, 广大的教育计划已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只有1%的美国人不能阅读及写字。普及义务教育的纵深发展, 成为未来农业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的关键。

3. 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除了需要高级专业人才, 还需要大量经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以及熟练劳动者。这些人才的培养要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实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美国农村成人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尤其重视专业教育及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这些举措为美国农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 由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推进, 美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也在不断调整, 由过去单纯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工农结合、文理并举, 向复合型方向发展。传统的畜牧专业分化为奶牛科学及乳品工业、肉类生产与养禽等专业。加工专业则包括与农产品相结合的肉、乳、蛋等畜产品综合性专业, 园艺业则含苗圃及草皮、风景园艺与花卉等专业。

4. 重视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教育。

美国在早期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教育, 主要是通过农民夜校和训练班以及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实现的。高等学校将农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由各州县的农业系统及时推广到农户, 同时将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带回学校进行研究。农业试验站、技术推广服务局等农业部的下属单位, 则通过在农村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的方式来培训农民。农民联合会、农场主组织、保护农业社等各种民间农民组织, 通过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出版有关学习刊物等形式, 来实现推进农民教育的工作。现在的美国农民大多具有农业院校本科学历, 他们非常关注并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能积极主动地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以较快的速度应用于生产与流通。他们会主动通过网络了解市场、病虫草害、作物生长等情况, 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营销等协会和服务企业的各种培训, 来提高经营效率。依靠互联网交易平台、期货市场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生产进行管理, 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风险大幅度降低。

纵观美国农业发展历程, 科技支持贯穿始终, 不断进步的农业科学技术, 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农业人口仅占联邦总人口的1.8%, 却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 而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持, 这是难以想象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卫星技术和电脑程序相结合的全球定位系统, 帮助农民有的放矢地施肥, 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也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运用, 使得美国农业生产与管理又上一个台阶, 这一切都是科技推动的结果。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

1. 教育对象基数大且层次复杂。

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农民基数大, 且逐渐分为中坚、骨干和后继等三个不同的农民层次, 人多地少这一国情决定着我国农民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快速转移。在数以亿计的农民中, 有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能工巧匠, 也有经营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户。他们既掌握一定的科技技术, 又具备坚韧的毅力、超凡的能力和开拓创业的精神, 同时还在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 这批农民开辟和支撑着中国农业。当今农民的需求已发生了变化, 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已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知识型、创业型、未来型农业从业者和经纪人, 对先进文化和高新技术有迫切的需求。他们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以创市场、获信息、促营销, 成为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和不断改进的驾驭者, 立足本地与当前、面向未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 学习型、创业型和不断与时俱进的知识化创新型农民。无论农民的学历层次、年龄高低, 都要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通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习型农民。

培养学习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和需求,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样是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 产业和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因此, 作为农村经济主体的农民也需要不断学习, 掌握不断变化的科技与市场信息, 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国家政策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能分析和掌握现有的资源优势, 能确定发现目标, 有明确的经营和技术方案, 能够自如驾驭人力、资金、资源、信息和市场, 既有个体生产和经营能力, 又有组织、策划和经营更大规模企业的素质, 能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的专业化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需要学习, 骨干农民、农村巧匠、农村经纪人同样需要学习。

3. 进行创业教育是农村成人教育的生命线。

现实中的农民能否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关键不在于向他们灌输多少知识和技术, 而是要使他们有信心、会学习、能改进, 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是农村成人教育的精髓和生命线。过去那些诸如“三下乡”、“到田头”的农村成人教育方式, 没有关注农民的内在要求、心理变化和学习要领, 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新农村建设时期, 新型农民需要具有组织经营和管理经验, 学会综合运用新知识、新技术, 掌握和运用社会化大生产与服务信息, 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来创业。很多农民在农村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学历不够, 而是他们缺乏创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以及性格或气度缺陷, 不能运筹帷幄, 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并拿出解决方案, 缺乏持久耐性、热情和干劲, 因而失去很多发展机遇。创业教育是农村成人教育的生命线, 政府、教育科研部门、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企业都可以参与农民教育, 集培训、服务、扶持、创业、联营为一体, 这将成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的新途径。

三、美国农村成人教育经验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农村成人教育是教育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渠道, 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 总是会通过强调农民素质低来说明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但随着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仍以这种理由作为进行农村成人教育的切入点则显得不合适, 而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 以发展和前瞻性的眼光来分析和研究农村成人教育问题。

1. 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

农村成人教育为农村发展服务在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农民素质, 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这应该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要贴近农村发展的实际, 增加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 传授面向农村实际的、丰富多彩的农技知识。农教育模式不应是简单而外在的培训渠道与模式, 而应重在建设内涵的新农民培养体制和机制。农村成人教育早已从过去的那种大批、应急式的培训, 向实用实效性、季节性、多元化、多环节的有机循环系统转变。制定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 其科学依据就是对新型农民的特征、形态、类型、层次的准确定位, 分别可以从道德、法律、环保、公民意识等政治及文化教育, 职业技能与知识, 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 创业、创新教育, 以知识技能更新、补充和提高为主要内涵的农村成人教育方面来入手。至于种养殖业、生产、加工、销售、农村经纪人、科技信息等具体细化内容, 都要根据农民的层次、经营的类型、种植物的季节而定。

2. 加大农村成人教育投入。

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和密切的相关性, 决定着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实施取向, 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的规模、程度。资金投入是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因素, 只有加大了投入, 真正改善办学条件, 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才能培养出农村需要的各类实用人才、带动农民提高收入、得到农民的认可, 并使农村成人教育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教育投入状况已有一定改善, 但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财力支持有限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美国每年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大600亿美元, 而我国目前成人教育投入仅占教育事业总经费的0.6%左右, 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份额更是微乎其微, 严重阻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与其他行业相比, 农业的投入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差距性和不公正性, 这种状况短期之内难以解决。农村成人教育寄希望于收费办学或引入市场机制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在欠发达与不发达地区, 农村基础教育尚且举步维艰, 成人继续教育谈何容易。为此,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 在教育资源有限和吸收社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 必须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建立一个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县乡财政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这是当前农村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可以考虑将目前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大部分扶贫资金投入到以提高和改善人力资本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上, 结合财政拨款、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以及民间资金, 进一步拓宽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渠道, 从而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3. 整合教育资源, 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农村成人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一个繁荣发达的农村必然要有先进、健全、科学的成人教育体系。要以农村成人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基础, 整合现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作用, 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根据农村成人教育的区域性、分散性和辐射性特点, 协同高等学校, 依托现有的各地农业职业技术院校, 建立农村成人教育综合培训中心作为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大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和农村干部、农民经纪人、技术性农民教育培训, 为农村经济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保障。

随着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的逐步完善, 以扎实的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逐步来代替长期应急、零散的农民技术培训;以农业院校及培训机构有计划、系统性的农村成人教育, 逐步代替各级政府组织的口号性、应急性的培训。从制度上保障和提高农村成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立和完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

4. 构建以创业和创新为核心的农村成人教育框架。

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正是探索我国新时期农村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 并选择适合农村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道路与方法的过程。以创业和创新为核心的农村成人教育框架, 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创新、实践能力, 是素质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成果和产物, 也是现代农村成人教育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将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开发有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系统, 由各级政府、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分工、协作和统筹完成。“以农民为中心、以创业与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宗旨”的农村成人教育, 才是新农村建设时期新农民教育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有机循环系统, 是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系统工程, 不再是单一、单向、封闭、垄断的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现代农村成人教育, 也要在构筑科学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 动态发展, 与国际接轨, 与世界文明同步。

5. 发展社区农民教育。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有了新型农民才谈得上建设新农村, 而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离不开农民生活的社区。这就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进一步强调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开放有序的农民教育体系;整合各类教育、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统筹农科教;构建农村社区终身学习体系, 建设学习型组织, 促进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 把科技、部门、农业、妇女部门的各类教育培训与农村成人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有效地提高农村成人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社区农民教育, 对推进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设新农村, 既为社区农民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段宝霞.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经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4) :42-43.

[2]黄梅, 胡晓娟.美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 2008, (6) :95-96.

[3]李水山.我国新农村新农民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2) :8-10.

[4]侍建旻.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32) :46-47.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标准 篇5

1、终端接收点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器材(25寸以上彩色电视机、宽带猫和机顶盒、DVD或VCD)配备达标,并存放在专用场所,由管理员负责。

2、有固定播放场地(可一室多用),在醒目位置规范挂有“满城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标牌。

3、配有足够的桌椅,能够满足党员干部学习需求。

4、每个终端接收点配备1名专职管理人员和1名信息联络员。

5、专职管理人员能熟练操作,熟悉教学内容,达到“四会”要求,即会管理、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一般性故障。并建立《设备运行日志》,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6、信息联络员每月10日前收集反馈党员群众收看需求、设备管理和使用、播放收看情况等方面信息,并及时上报。

7、终端接收点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六项制度按要求装修上墙。

8、终端接收点每月组织党员干部点播收看节目不少于3次(5日、15日、25日为集中点播收看日,其余时间根据党员干部需求组织点播收看),每次收看时间不少于2小时,收看率至少要达到85%以上。

农村远程教育 篇6

【关键词】农村;教育;成长;孩子;教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深感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及城市孩子,农村孩子的教育氛围与城市孩子更是有一定差距。

一、农村教育现状

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有约四万二千个乡镇,近七十万个行政村。东南部农村教育师资环境要好于中西部,模范示范村教育水平要优于普通村。国家农村希望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师资水平逐年提高。但仍然存在农村教育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

二、农村教育存在问题

1.教育缺“钱”

城市小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体教器材配备相当齐全,立刻使得农村小学的二层“独楼”甚至是破旧瓦房黯然失色。城市学生每天接受着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相当部分农村学生则每节下课擦完黑板“笔”及“板”。“互联网+”时代对于农村学生仍然是模糊而又不清的概念。城市孩子每逢“六一”、运动会都过得有声有色、收获颇丰。而农村孩子却因体教器材等原因错失这些活动。

2.教育缺“人”

教师是“铺路石”,是“引路人”,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教育战线不能缺人,更不能缺有責任心、有才华、有爱心的教书人。师德失灵或缺失,就会误人子弟。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一桶水甚至一汪海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就被提上教师行业日程。但就是这样一批在高校、在基层培养出来的“人才”因各种原因来一批,走一批,不断招,不断走。结果,就造成了农村学生每学年甚至每学期都要适应新老师、新教法的困扰,几门课都由一位老师而不是专人专教的学科专业与严谨。部分教师缺乏的农村小学更是出现了一堂课几个年级同时上或学生整天上语文、整天上数学的“古老”现象。试问: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享受高楼林立,互联网便捷的时代,怎能让农村孩子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3.教育缺“氛围”

据悉,中国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与文化在一线、二线城市传播迅速,而到农村,则缓慢甚至停滞。原因何在,文化设施、受众群体不同。再者,农村孩子家长存在“干着急”现象,自己再辛苦,也要节衣缩食给孩子买各种需要的东西。但由于小学知识难度的提升及自身所学的限制,对于孩子的辅导也是“爱莫能助”。而且,相当部分家长外出打工,想亲自辅导也“鞭长莫及”。久而久之,家长们也就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就行了,至于“混”成什么样全靠孩子自己。敢问:这样的教育氛围我们能怨孩子吗?

三、农村教育问题之对策

1.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充分有效利用资金

中国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其它建设的钱可以挤,教育用钱为什么不可以挤?农村教育仍是薄弱环节,我国可采取财政直接拨款、继续减免学杂费、慈善义捐等措施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并且资金要层层把关、落实到位,制定并切实执行问责机制。

2.出台落实实质性政策,大力推进人才进留农村

政府需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建设,切实出台关键政策措施,以确保能够引入人才、留住人才。现期的“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城乡教师交流计划”就很好地引进了人才,但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就值得我们深思。在教师工作当地建经济适用房,这样既解决了外来教师的住,又可以自己买菜做“丰盛佳肴”。有了自己的家,这些人才也会愈发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3.营造良好教育氛围,设施文化双管齐下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使农村娃娃在这三者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增长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在此环境里的关键人物—教师来牵线搭桥、引领氛围。定期召开家长会,父母外出务工者,孩子由谁带者,谁来参加。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具体家庭情况,也让家长知晓孩子在校表现,共同交流,解决问题。此外,校方还应和当地村委沟通商讨举办一些如文化周、我是“小记者”等学生活动,全村、全民共同为孩子成长开辟“绿色通道”,创造良好条件。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真正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学习,良好的教育氛围才会被营造。

浅析农村教育的教育公平 篇7

一、城乡教育差距是制约农村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

制约农村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因素,二是教育自身的制度因素。从社会制度层面看,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高度集中中计划的资源配置模式。农村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和工业化积累资金和资源,农村的发展是缺乏重要性的。这种城乡分治的二元格局,最突出的制度弊端是它制定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城市与农村的边界,成为凝固、扩大城乡教育差距和教育不公平的基本制度。这种社会经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导致教育制度的种种设置与安排,主要从城市的需求与利益出发的“城市中心取向”,尤其是优先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倾向,形成的这种制度文化至今还影响着教育公共政策,其次从教育自身的教育制度层面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实际上也存在城乡分割,在教育制度上存在教育机会的认可与分配上的不公平。在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的优质教育资源“城市优先”的倾向,再加上农村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和各类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严重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还有一些制度上的倾斜,如重点学校制度和高考招生制度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导致地区之间、区域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这是一种变为的差距制造,“造就”了一大批基础薄弱学校,但又以农村薄弱学校居多。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差距的扩大。一是实施缴费上大学制度使一部分农村家庭学生降低了上大学的期望,二是高校现行的招生录取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所以,现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从制度层面影响着农村教育公平的实现与扩大。

二、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

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是影响农村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各类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力,不少地方依然是农业、科技和教育是各自为政,在为“三农”服务上难以形成合力。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配置低效,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与失效是我国当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现实。教育管理体制是影响教育资源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造即获取教育资源的行为是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农村教育资源的获取还存在非制度化的方式,即获取教育资源的行为过程所依照的被其行为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不公开认可、倡导以及所公开承认的。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资源动作方式,权力时有发生失落、错位、缺位与越位,将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低效甚或无效,是最终促使农村教育的失序或无序的诱因,影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严重影响农村教育公平

如何推进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教学 篇8

社会在前进, 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 学生在变化, 教学手段在不断改进, 作为老师, 要不断学习, 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远程教育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 开展校本培训, 组织教师在学习、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 组织教师学习远程教育教学的方法。建立机制, 落实培训时间和人员, 采取多种途径, 对所有学科教师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 有评估、有验收进行培训。

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要经常开展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活动, 举办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交流, 开展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指导、培训活动, 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学习, 充分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 大胆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学校每周每月要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课。对培训及应用成绩突出者, 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的依据。

二、开展教学活动是核心

面向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采取有力措施, 在学校广泛、迅速普及光盘教学或光盘辅助教学, 实现“班班通”;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让广大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各学科的教学都应用到远程教育资源, 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整理、加工信息,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倡导“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体验远程教育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感受远程教育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

教师是活动的主导。教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引领教育教学, 把“远程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 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 创设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 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通过情景设置、组织、引导,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 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知识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是活动核心。课堂是学生知识学习, 技能培养, 能力提高, 信息素养养成的主阵地, 也是教师传授知识重要舞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远程教育信息量大, 灵活方便、快捷高效, 通过文字、声音, 图文并茂, 可以多渠道、多感官地提供信息,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力, 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活动的拓展是科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综合功能, 进行远程教育教学研究, 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不断交流, 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提高师生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机制是保障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运用 篇9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每所学校装备一间30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

3种模式设备的配置,再加上相关辅助设施和资源,应该说能够基本满足农村学校远程教育的需要。但事实上,一些农村学校在实践中存在的管理与运用方面的问题不少。据2010年9月四川省内江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管理使用现状调研的情况显示,主要存在“五不”问题:

一是不重视管理,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更没有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资源损坏、遗失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不重视运用,资源闲置、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虽然运用了,也没有很好地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使用效益差。

三是不重视维护,普遍存在缺乏专业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有的虽然安排有维护人员,但其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应用乃至制作仍是空白。

四是不重视资源建设,尤其是创生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没跟上,设备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五是不重视技能培训,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学校教师使用起来“少”“慢”“差”的现象较为普遍。

实践证明,农村远程教育3种模式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施和资源管理不善,运用不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应有作用。为加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规范管理与有效运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的机制

应在纵向建立起县、乡镇和学校的三级管理与运用机制。

第一级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县域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的总的实施方案并下达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指导乡镇和学校开展相关的教学、教研和培训等活动,完善远程教育资源装备,建立地方资源库,检查总结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情况。

第二级是乡镇中心学校。主要根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建设、管理和维护好本乡镇的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组织、指导和督促本乡镇所辖学校开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教研和培训等活动。

第三级是完全小学。主要根据县和乡镇中心学校的要求管理和维护好本辅导区的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组织、指导和督促本辅导区学校开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教研和培训等活动。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县、乡镇和学校的装备、网管、教学、科研和督导等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起三级横向的管理与运用机制。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管理与运用机制,都既要重视硬件的建设,也要抓好软件的建设。

二、建立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的系列常规

对远程教育资源既要重建设,也要重管理,更要重运用;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管理与运用相结合,运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相结合。为此,需要建立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的系列工作常规。

(1) 配。配备远程教育装备与资源,为学科教学整合运用提供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

(2) 创。创生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学科适用的远程教育资源。

(3) 培。培训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应用的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既开展通识性培训,又重点进行专题性培训。

(4) 送。送资源到乡镇,送技术到学校,送名师到课堂。

(5) 研。立项开展学科教学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实验研究,县立总课题,校立子课题。

(6) 查。检查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设备运转情况,督查学科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情况。

(7) 导。对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科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指导。

(8) 推。总结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作,推广学科整合运用的实践经验和课题实验研究成果。

(9) 评。评比学科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题、先进典型。

(1 0) 编。编辑学科整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先进经验集、课题阶段成果集、课题研究成果集。

三、实践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的基本原则

在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运用中,应当实践以下基本原则。

1. 必要条件原则

学科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必须具备硬件与软件的必要条件,即完成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校校通”;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运用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研究素质。

2.“建”“用”结合原则

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必须与学科教学的运用结合起来。在“建”与“用”的过程中,要边“建”边“用”,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有机结合,产生效益,提高效益。

3.“教”“研”结合原则

远程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对许多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陌生的,且其中还有许多“整合”问题需要探讨,这就需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提高运用技术,帮助教师解决“整合”困难,促进学校有效运用。

4. 借鉴创生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对远程教育资源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照搬照用,要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地域的实际创生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以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5. 科学管理原则

学科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是否有机、紧密,能否成功、有效,关键在于管理,不仅在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更在于制度管理、机制管理。

四、实践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是双边活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教学也需要师生双边协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也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中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促进共同发展的主要教学模式有:

1.“两动”教学模式

“两动”教学模式即“教学媒体联动,师生双边互动”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以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为主线,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媒体相连,促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互动,由此形成封闭的教学环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学媒体联动”是前提和基础,“师生双边互动”是结果和目的。

2.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为:明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分解学习任务,形成探究问题—进入虚拟情景,网络探究问题—回归现实生活,深化学习任务—形成认知结构,拓展知识领域。这一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模式将学习任务与探究问题挂钩,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在远程教育资源的支撑下,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探讨热情,改变学习方式,开发学生智力。

3. 基于课题研究的学习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为:从资源网或学习网引出研究问题—出示教学目标—分解研究任务—在资源网或学习网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小组讨论—集体汇报—总结研究成果—归纳学习任务。这一教学模式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价值取向,以教材内容为“纲”,以远程教育资源网或主题学习网为载体开展问题探究学习活动。

4. 基于人机交互的远程学习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为:本地课堂与远程课堂融为一体,形成可合可分的交互形式。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收视范围广,可双向交互等特点,为教学过程提供理想的教学途径,形成具有双向交互特点的远程合作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兵, 李享彬.县域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教育研究, 2010, 1

[2]杨青云.农村偏远乡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应用[J].中小学校长, 2009, 5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篇10

一、充分认识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

对于远教设备,学校和教师都持欢迎态度,因为远程教育设备不仅可以改善办学条件,而且可以方便教育教学,但对于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很多人持抵触情绪和无所谓态度。这是因为有些人认为:远程教育工程是一种形式,一种过程,搞不搞没有什么,用不用也无所谓;还有些人存在惰性心理,认为用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用远程教育资源,不仅需要自我学习,而且需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尽管好但很费事,所以不愿意用;还有的教师看到学校安装了卫星接收天线,接收了教学资源,就片面地认为远程教育就是接收卫星数字教学资源,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用不用也不会对教育教学带来多大影响;甚至还有教师认为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效果一般,还没有本人搞得好,但要他自己上一堂课他又什么都搞不好。以上种种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是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而实施的,是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别而实施的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型工程。

二、实现资源共享,体现教育公平

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由于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差距,限制了教育质量,约束了农村孩子的视野,地区差异造就了他们接受教育的不公平,在“起跑线”上就产生了差距。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它通过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带动农村教育。实现“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优质资源”,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村师生对知识的奢望和渴求,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

三、将远教资源应用到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实施远程教育的终极目的。随着条件的日趋成熟,远教资源走入常规教学已成为现实。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为农村学校,怎样才能将优秀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呢?

1.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课程改革。

国家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与之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同步启动。但农村学校信息相对落后,我们迫切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征,突破了空间和实践上的距离,为我们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的教育理论,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

2.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领域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信息技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了方便,同时推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3.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中的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中的课件,根据其声音、图形、文字为一体的特点,做到视听结合,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或许我们的校舍并不宽敞,环境并不优雅,但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可以通过“天网”从声、光、电等方面刺激感官,接受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使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合运用远教资源的能力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工作。学校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师业务培训。由于农村教师工作十分辛苦,没有较多时间去自学,远程教育资源激发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一部分教师掀起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潮,同时又加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前景辉煌

将远教资源应用于常规课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尝试到适应、从使用到创新的过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深感农村教师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 资源匮乏,与教材不配套,部分学科很难找到相应资料。

2. 配套资源质量不高,效果不佳,课堂应用价值不大。

3. 天网、地网、人网资源生动形象,可惜教室没有电脑,应用很不方便,满足不了全体师生的教学需求。

4. 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资源二次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5. 个别教师由于学习不够,在认识上仍有偏颇。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运用和探索,不断地学习,从点滴做起,远教资源优化常规课堂会逐步升温,它将真真切切地让教师轻轻松松教学,使其成为我们的伙伴和助教、资源和工具,一定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在新技术的配合下更具活力,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世纪新人。

总之,远程教育的应用谱写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新篇章,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给他们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可以深信,随着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广泛、深入的应用,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仲林.走进新课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勘探方法对比下一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