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2024-05-03

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共6篇)

篇1: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论文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与不断深入,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之一的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改革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农科教相结合”与“三教统筹”,才能取得农村成人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的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体的发展布局。农村成人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对农民进行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充分发挥农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

首先,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是为“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服务的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农民的工作环境将从田间地头转到车间工厂,新农业对农民文化素质的要求将从文盲或半文盲提高到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经营。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村人口角色转变要求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开发新农村需要的人力资源。“生活宽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生存能力,使他们会计划、能致富、善消费,这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其次,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是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服务的成人教育。新农村“乡风文明”要求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遵纪守法、辛勤劳动。新农村“村容整洁”要求科学规划布局,保持生态平衡,整饰村容舍貌,美化生存环境。众所周知,要提高农民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教育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是为“管理民主”服务的成人教育。新农村“管理民主”要求基层政权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务公开、服务民众,而教育在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

1、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

当前,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农民自身,都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意义认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我们应从提高新农村建设领导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入手,取得他们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使农村成人教育有充分释放其功能的机会和平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建国以来农村成人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等方式,来宣传农村成人教育的意义,树立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象,从而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我国广大农民对成人教育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能力,不愿意花钱参加培训,这就需要我们直接面向广大农民,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和顾虑,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参加和支持农村成人教育。

2、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

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地方仅靠国家的“阳光工程”来办学,而有些地方“阳光工程”还并不“阳光”,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严重,真正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上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然而,仅靠收费办学是不现实的,毕竟农民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因而必须通过统筹、政策扶持、加大投资、拓宽融资等渠道,多管齐下加以解决。在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方面,有专家提出如下设想:“县级培训经费按总人口每年每人支出1元,由县财政单列。乡(镇)培训经费分别从乡(镇)财政收入总额中提取10%,从乡镇企业总收入中提取2%。行政村培训经费每年每人支出1元,由村委会筹集。此外,设立科教兴农基金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予以资助。”

3、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数量还比较少,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无法担负起农村成人教育应担负的责任;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信誉。实际上,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拓宽农村成人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挖掘乡土创新人才,将农村的行家里手变成农村成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与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合作,并优化师资配置;通过开展远程教育,解决分散教学的师资问题;通过委托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师资培训,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4、完善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成人教育内容

农村成人教育对象人数多,思想、道德、文化、科技素质各不相同,从事的生产活动和职业也不尽相同,很难有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要做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各级农村成人学校不仅要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培养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工人,而且还要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人才和农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才。

5、加强成人教育的阵地建设

农村成人教育的阵地建设,尤其是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应该像普通教育一样,列入部门的议事日程加以解决。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更应下功夫搞好建设,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据调查了解,一些地方把乡镇所属的农技站、种子站等相应的站所合并在成人教育学校内,成立了成教中心,使本来用于多方的经费集中到一起,同时又具备了系统的教学、实验、实习场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种做法对于经济尚不够发达、农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尤为适合。

6、实行“农科教”结合与“三教统筹”

我国一度广泛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农科教结合的工作体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科技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一定要本着“农科教”结合的原则,各部门一盘棋,加大统筹力度,密切合作,整体推进。“修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实现教育与农业、科技的密切结合,使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成人教育应以乡镇中学为依托,使普教、职教、成教—体化,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特别需要改变忽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象。我们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新审视和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秀珍、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1)

[2]张建伟、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9)

[3]杨菊、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3)

[4]李彦肖、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7

[5]王龙建、农村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6]张红平,张显忠,冯应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篇2: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存在的问题和学用有效性的探究

内蒙古林西县委组织部杨立彦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新的历史使命。然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认可率不高,因此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忽略了对教育主体的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研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我们首先要研究农村党员群众,不仅仅是研究他们需求哪方面的教育,更要深入研究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他们的学习习惯特点等。以前,我们过于注重对技术层面的研究和学习方式上的探讨,由于我们的研究和探讨脱离了对农村党员群众这个教育主体的研究,很多教育活动表面上开展得有规有矩甚至颇有新意,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完成任务走过场、编纂记录迎检查、偏远站点不运行的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内容对教育主体的偏离。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一个十分庞大而系统的教育资源库,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文化共享等方面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说教育内容偏离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实用技术脱离当地主导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乡镇、甚至是各行政村的主导产业都不尽相同,往往还是特色产业,这些所谓的主导产业在全市、全自治区、乃至全国并算不上什么主导产业,因此,针对这些产业的实用技术课件内容相当匮乏。同时,实用技术课件远远滞后于农牧业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制约群众收看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在统部镇双赢农机合作社,我们找到一些土豆机械化种植的课件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但其水平远远低于他们目前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水平,因此难于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典型课件脱离当地实际。主要表现是党员群众难于在终端站点看到熟悉的人和事,典型借鉴作用不强,群众收看典型课件的积极性不高。第三个原因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而我们提供的课件基本上都是专业人员研究开发出来的,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比较专业,群众难于理解。

(二)教育形式对教育主体的偏离。一是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难于激发群众收看积极性。党员群众是否能够主动走进站点收看和学习,远程教育是否能起到凝聚人心、发挥服务农村的作用是衡量远程教育工作效果的主要标准。很显然,单纯地让党员群众收看一个课件,有时候甚至是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一个课件,这种乏味的学习活动很难引起收看者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丰富教育内容,把收看远程教育课件作为教育的一方面内容,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教学活动互动性不强,学习效果难于保障。目前我国的三种远程教育模式中,只有电信模式一种能够实现互动,但这种模式并不适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其互动的主要作用也仅仅局限于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监控。缺乏互

动学习的直接结果是党员群众在学习中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无法解答,当时看似懂非懂,过后忘得一干二净,学习效果当然无法保证。缺乏互动的学习还有一个间接后果,那就是久而久之对我们的远程教育失去兴趣,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管理机制对教育主体的偏离。管理机制对教育主体的偏离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学习时间与群众可支配时间之间的矛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都十分清楚,农民的忙闲是有节气的,农忙时节要求他们参加学习既不好组织,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开展高水平远程教育与低素质管理员队伍之间的矛盾。远程教育是一项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的系统工程,由于刚刚起步,同时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我们选聘的管理员素质相对偏低,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所从事的远程教育工作热情不高,直接影响着我们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对于一名优秀的管理员,他应该是一名能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的教师,是熟悉政策理论的讲师,是熟悉本村主导产业的技术员,是能够下载播放课件的操作员,还应能利用电脑为群众提供打印复印、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播放电影等,显然,我们目前的管理员队伍距离这样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场所建设对教育主体的偏离。一是大部分场所不能满足正常活动开展的要求。这种现象在我国北方尤为普遍,特别是北方一些落后的农村牧区,就林西县而言,大部分行政村冬季不能取暖,部分村部甚至没有值班值宿人员,设备安全都成问题,活动难于开展。二是群众距离活动场所路程较远,党员群众参加学习活动不方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同样是一个村的村民,去趟村部要赶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就难怪群众参加远程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了。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突出教育主体地位,提高远程教育学用水平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围绕着教育主体地位确定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提升服务水平是远程教育工作生命力的根本。要想确立以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为本的远程教育观念,我们首先要站到农村党员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审视我们的教育活动,把自己首先定位于一个农牧民,了解一下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怎样的远程教育才能被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所接受。要想办群众乐于接受的远程教育,我们应围绕农村党员群众的实际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力量开发一批适合农民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的教育课件。提高课件质量是决定农村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认识的关键因素,而这个关键因素的核心是适合农民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了解农民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发放群众需求调查问卷,二是设立群众点播热线,三是召开村民座谈会。针对群众需求和实际接受能力,我们在教育资源开发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1、集中开发一批高质量的乡土之星课件。作为典型课件,最能吸引群众收看的是能够看到身边的人和事,对于群众来说这些典型也最有借鉴意义,因此,林西县从2010年开始着手乡土之星课件的开发,这些课件一方面在远程在线专用频道进行播出,另一方面通过赤峰市远教平台传送和硬盘拷贝等形式发送到终端站点。目前,乡土之星课件制作已经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课件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群众感到十分亲切,大受启发,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2、鼓励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涉农部门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实用技术课件,确

保教育资源的针对性和先进性。为什么要鼓励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制作的课件首先是能够在本地推广的一些实用技术,当然专业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他们能用浅显的语言和示范来让群众看明白,能学会。二是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在课件制作中并不是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相反,在远程在线专用频道和终端站点播出课件,对他们也是一种宣传,对于吸引更多的农户开展合作是有好处的。

在实用技术课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奉行拿来主义,有适合本地实际的课件尽量不要重复做;本地区有需求,课件资源库中没有的,要按照推广价值尽可能制作;对于技术上相对过时,但大部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应该对原有课件进行修正,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课件制作成本,更主要的是课件本身具有了地区特色,有利于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

3、严把课件质量关,确保课件播出安全。大家都知道课件质量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再讨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件质量的标准。衡量一个好的课件,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首先要强调它的引领和推广价值,然后是看群众能否看得懂、学得会,特别是实用技术课件更要遵循这一原则,接下来我们再追求它的艺术性。

(二)结合当地农民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学的教育活动。如果把远程教育简单地看做一种单一的现代化学习方式,我们不仅仅是浪费了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更是偏离了开展远程教育的初衷,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促进远程教育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1、推行四加远程教育模式,促进远程教育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1)积极探索“远教+示范基地+示范户”新模式。本着“抓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的原则,组织开展远程教育进万家活动,创建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示范户,定期举办拉练参观和互评活动,助推农村实用科技的普及和实用技术的推广。

(2)积极探索“远教+科普+技术讲座”新模式。全面推进科技文化惠农。一是开展科普讲师团巡讲活动,采取“订餐式”与“点餐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深入养殖小区、种养殖大户及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二是开展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通过发放图书、宣传资料以及课件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带动。三是开展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展示、推广活动,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新技术的普及。

(3)积极探索“远教+村干部+党员”新模式。把远程教育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时机集中组织学习培训,做到有组织活动就有远程教育。积极开展“三个一”促学活动,组织包点乡镇干部领看课件。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重点在村干部和党员中培养远程教育示范户,提高其带头致富的能力,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引路人。

(4)积极探索“远教+合作社+带头人”新模式。采取“站点牵头、合作社承办、带头人组织”的方式,组织社员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聘请专家专题辅导。

2、实行四项跟进措施,确保远程教育形式化和实效性的高度统一。

(1)营造氛围、宣传引导跟进。一是开展春风使者宣传实践活动。利用中小学生人数众多、便于组织、覆盖面广的特点,发放远程教育宣传单,向学生家长收集《我的远教故事》征文,带动家长到终端站点学习,到示范基地和示范户

参观等。为提高活动效果,应同时开展科技小发明评比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科学意识。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通过刷写永久性标语,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开设远程教育专栏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远程教育工作氛围。

(2)组织收看、现场讲解跟进。针对党员群众看了学不会的实际,在对终端站点管理员、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指导、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生产生活的实际操作技能。在组织收看节目时,对党员群众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解答,做到有问必答、解疑释惑,力求党员群众“要看就能看得懂、要学就能学得会”。

(3)技术应用、联系指导跟进。针对党员群众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难题无人解答的实际,建立经常性联系机制,因地、适时公开科普讲师团成员的联系电话,党员群众可以随时邀请讲师深入实地现场指导,做到“有问题常联系、有难题必解决”。

(4)技术推广、试验示范跟进。针对党员群众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想干不敢试”的实际,坚持在新技术、新品种展示推广上下功夫,组织参观考察,加强引导示范,深入研讨论证,组织实施推进,引导更多的党员群众敢应用、愿应用、会应用,促进学习成果尽快转化为推广使用成果。

(三)创新站点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效果和水平。

1、优化集中学习时间结构,提高集中习效率。在大多数的地区,衡量终端站点运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月收看不少于多少次,把学习活动简单量化,这实质上就是脱离了农村实际,忽视了农民这个学习主体的实际困难。事实上,如果全年总学时有所要求,让站点灵活分配学习时间,更为客观,也更为科学,“农闲时多学习,农忙时多实践”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习时间分配结构。

2、建立管理员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站点管理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要把好选、育、管、用“四关”。一是选优,把好入口关。实行管理员准入制度,经过行政村推荐、乡镇党委审核、县委组织部审批等程序,重点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干部中选配。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配备专职管理员,审批程序与其他管理员相同,以保证安全性。二是育强,把好培训关。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的结对帮扶方式,一对一、一对多地帮助基础薄弱的站点管理员提高操作和管理水平。三是健制,把好管理关。建立健全站点管理机制,开展星级站点创建活动,以站点星级等次衡量站点管理员工作水平,并与站点管理员评优、评模有效结合。四是转化,把好应用关。在进行操作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培训,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培训,使他们成为本产业的行家里手,提高学用转化的意识和水平。

3、拓展站点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站点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等设备,能够播放电影、为群众打印和复印资料,极大地方便农民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同时,有条件的有线模式站点应接入互联网,争取实现村级办公信息化。

(四)进一步加大站点覆盖面,使农民就近接受教育。目前,终端站点已经覆盖到大部分行政村,但距离方便群众收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站点的覆盖水平。

1、在合作社、涉农企业建立终端接收站点。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具有相对稳定和相对专业的收看人群,他们学习积极性高,便于组织收看,因此,在合作社、涉农企业建立终端站点收看率更高,教育效果也相对较好。

2、适当发展远程教育示范户和种养殖大户终端站点。在有条件的远程教育示范户和种养殖大户中建立终端站点,有利于学用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带动效果将更为明显。发展远程教育示范户和种养殖大户终端站点,可以灵活掌握投入资金,比如:远程教育机构只提供电视卡、信号接收机顶盒等专业设备,其他设备由群众自己解决。

3、适当增加行政村经费,确保站点冬季能够开展活动。以相对后进村转化、一事一议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等为有利契机,进一步改善村级站点的学习条件。同时,应把村部值班值宿、取暖费等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冬闲时能走进站点学习。

篇3: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一、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也得以在我国广大农村迅速普及,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也应运而生。远程教育以电视机及互联网等媒体为传播介质,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传道者”与“受业者”必须共处一室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时空界限,极大地节约了教育资源,降低了社会再生产的机会成本,达到社会教育资源形式上的均衡配置。作为一种新型便捷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需要学生要能够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其重要的特征。远程教育以其独特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在我国城镇和农村迅速发展。

二、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自20 世纪90 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小学校普及以来,远程教育在我国农村建设中得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远程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站点是我国乡镇农村劳动者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大部分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充裕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办远程教育平台,农村地区都建立了远程教育站点,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站点由城市辐射到街道和乡村,最终形成了省、市、县、乡、村多级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我国远程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站点数量成几何级增长,截至2014 年年底,我国接受远程教育的人数达到3. 2 亿。除了少数偏远农村,我国基本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在建制村层面上的全覆盖。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人口达到8. 77 亿人,占总人口的70. 16% ; 每年接受学习教育的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达30 亿人次。“远程教育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示范站点”等远程教育平台的星星之火也在广大农村成燎原之势。这得益于人们对知识提升劳动技能的预期不断得以强化,知识经济中“知识就是金钱”的观念成为人们接受知识的内在推动力。这也为远程教育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由于我国农村广大劳动者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远程教育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当前远程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经费投入、技术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三、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远程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是以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伴生物的面貌出现的,在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为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最先发展,要在生产力水平和人口素质相对不高的农村中开拓领地,必然阻碍重重。传统观念认为,远程教育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远程教育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是IT行业精英人才和都市白领才弄得懂的东西,农村缺乏适合远程教育生存发展的土壤。因其存在学习的随意性、管理的松散性、学员的知识构成层次不一等问题,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以及受众对象不确定的远程教育势必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尽管我国目前一直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教育,但传统观念依然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桎梏。发达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曾面临远程教育发展问题,但发达国家远程教育问题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完成、人口素质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人口素质较低﹑科技水平不高﹑观念传统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 二) 远程教育内容较窄形式单一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远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教兴农,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全面发展新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最终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把我国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远程教育的内容是整个远程教育的重心所在。但是,我国目前远程教育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主要为农业信息科技应用服务,内容倾向于农技或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缺乏娱乐性,在农村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务工的现实情况下,接受远程教育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农村中老年人对远程教育的参与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的质量和规模,无法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远程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因而教育内容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不同。

( 三) 远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对远程教育投入经费不足是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硬伤。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主要投入到九年义务教育以及其他类型教育,对远程教育更是难以兼顾,由于经费不足,远程教育在教育设施、活动场所以及远程网络技术维护人才缺乏等方面得不到改善和提高。远程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项建设资金,使得远程教育部分资金投入不足。而且资金分配不均衡,财税杠杆没有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投入经费主要集中在城市,乡镇或农村远程教育经费极度匮乏; 教育资金被挪为他用,对远程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力度以及对经费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各地投入比例差别很大。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我国民间投入到远程教育建设和运营中的资本微乎其微,仅靠政府一己之力独木难支。

( 四) 远程教育发展不平衡,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营维护技术人才欠缺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远程教育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除了地区差别外,还有城乡差别,乡镇或农村的远程教育站点极少。由于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滞后,边远山区对远程教育的宣传推广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远程教育平台的运营维护是影响远程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备更新速度快,故障多,易老化,如果设备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大部分设备就会处于闲置状态,这样远程教育站点大多成了摆设,达不到远程教育的目的。网络设备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运营和维护,但我国现阶段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另外,我国远程教育网络维护人才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远程教育规模增长速度。并且专业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兼职,这不利于远程教育的长期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对远程教育的认同感

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通过远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挖掘他们的潜能以适应社会变化。要转变观念,克服畏难心理,远程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技术,无论内涵与外延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远程教育只是传统教育形式的转换或替代,这与传统教育的目的没有本质区别。那种认为远程教育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远程教育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是IT行业精英人才和都市白领才弄得懂的东西,农村缺乏适合远程教育生存发展的土壤的观念是站不住脚的,人民群众完全有能力接受远程网络教育,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作为“智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展现出远程教育的成果,让更多的人从远程教育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的思路才能推动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 二) 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

在农村尝试推行网格化远程教育管理新模式,深入推进远程教育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农村自身发展特色的远程教育新模式。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人民群众通过交流对话开拓了信息渠道,提升了百姓幸福感﹑满意度。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管理者可以试点将村民小组划分为网格,每个网格以户为单位,村党员干部全部入网,每个网格选一名负责人,实现了社会远程教育网络的全覆盖。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尝试定期将教育课程内容编成群众服务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使民众了解最新的农技知识﹑政策法规﹑惠民政策﹑养老保健等内容。还可以定期举行知识竞赛,以提高民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服务群众联系卡在农户院墙上醒目处张贴,方便群众与网格负责人及时沟通; 该模式既消除了基层管理的“空白地带”,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还提高了社区管理质效。

结合当前新农村的维稳形势,在推进远程教育工作中可以适当引入法律宣传以教育群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创新保驾护航。在深入推进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中,党员干部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动群众﹑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掌握民众的学习动态,构筑全社会的远程教育推广体系,提升全社会的远程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体系,让人民群众的知识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 三) 扩展远程教育课程内容,提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参与度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内容有限,形式单一,已经影响到远程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亟须拓宽远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针对远程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强化知识性教育内容,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科普性知识以及法律知识教育; 其次,要注重实用性教育内容,比如,老年保健教育、创业教育以及死亡教育等内容; 最后,针对一些文艺情趣、家庭情趣等闲暇教育内容,以此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身心发展。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内容理应涵盖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养老、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只取一端,就会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自身的发展特点,比如,根据农村人的兴趣爱好,引入快乐教育方法,促使他们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 运用修养指导教育方法,启发人们进行自我教育; 将课堂搬出教室,开展实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包罗万象,能够直接引起受众兴趣,各取所需,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往往脱离远程教育的需要,无法解决远程教育的实际问题。

我国远程教育形式单一,参与学习的人员主要集中在远程教育站点,没有结合农村基础设施组织娱乐性强的学习活动。除了远程教育站点之外,还应逐步完善社区教育。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都要考虑到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远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根据学员的性别、年龄、偏好和接受教育群众的文化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还可以利用社区的娱乐场所组织群众收看电视和社区知识讲座等,少部分教学活动能够通过参加展览、听讲座和参观等社会活动形式来实现,最终形成课程设置多类别、教学内容多层次和多级别的远程教育基本框架。

( 四) 健全和完善专项资金投入法律法规,增加远程教育经费投入

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由政府承担远程教育的历史责任,只有政府支持、管理或重视了,远程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建议政府单列专项资金纳入远程教育经费。地方政府拨款应有相应法律法规来规范,对远程教育拨款比例也应纳入法制的轨道,以杜绝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投入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建立远程教育的社区财政支持系统,最终形成政府投入远程教育为主导,各地公益民间资本投入相结合,形成合力,多方联动,依靠各种社会力量,确保远程教育经费每年都得到增长,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比如,利用学校、企业和各个机构场所进行办学,方能取得现代远程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因此,要建立专门的适用远程教育专项资金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应对我国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必须依靠法律力量,加强远程教育法制建设,为远程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 五) 多渠道充实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营维护技术人才

为加强对远教程教育系统的管理和运营维护,确保各村党员群众能够接受正常的网络教育,各地在选配教育站点运营维护人员时,应重点选用农村中的年轻党员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整合利用乡镇机关、学校、广播、电信、文化等单位以及村“两委”中有一定管理能力、教育经验、电脑知识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技能优势,破解基层远程教育运营维护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秀贤.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8):205-210.

[2]赵雪竹.现代远程教育下的新农村建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27.

[3]余小波.中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126.

[4]张晓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诉求[J].大学教育科学,2011(4):26-27.

[5]王正东.新农村视野中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J].学术论坛,2007(8):13-18.

[6]王美林.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5(1):31-32.

篇4: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 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67-03

1999年,重庆市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重庆实施的八大重点教育工程之一。经过“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农村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了重庆教育城域网和13个区县教育城域网,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导,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广校等为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一、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经验

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壮大,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快捷地传送到广大农村地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了经费投入,充分保障项目实施

重庆教育经费年投入量逐年增长,2006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为168.10亿元,其中预算内拨款为99.31亿元。与1997年相比,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了4.10倍;其中预算内拨款增长了4.43倍。“十五”期间,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超过14.5亿元。截至2006年12月,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7696万元,市级和区县投入6544万元,在全市38个区县的8594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其中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项目学校3005所,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项目学校4632所,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项目学校957所,受益教师和学生达300万人。

2. 强化了组织领导,促进实施与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重庆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教委、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组成的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检查督促、落实资金配套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重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和指导检查。各区县根据本地实际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各地教委、发改委、财政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切实担当起本辖区项目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各项目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明确管理部门,切实担负起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教学应用工作。

3. 构建了“一机三用”模式,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在总结黔江区经验的基础上,重庆明确提出了“一机三用”应用模式,即“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努力将实施远程教育项目的农村中小学建成当地的信息中心和文化技术传播中心。

“上课学生用”,规定农村小学光盘播放点每周每班至少有2-4 节光盘应用课,初中和中心小学的卫星接收点每周至少安排20节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达到总课时的15%,全校教师应用面不得低于60%。

“课余教师用”, 要求项目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教师收看远程教育电视节目40节课以上,学科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改进教学观念。

“节假日农民用”,要求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向当地农民开放,让农民收看农业实用技术信息,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技术学习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党员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目前,“一机三用”模式已经在重庆市项目学校全面推广,全市正掀起资源应用的高潮。

4. 加强了教师技能培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

广大农村教师能否熟练掌握设备使用和资源应用技能,直接关系到设备效能的发挥,关系到“农远工程”的成败。为此,重庆市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构建三级培训体系。建立了市、区县、学校三级培训机构。(2)组建资源研究专家指导组。由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牵头,市教科院、市电教馆、高校的专家和部分优秀的一线教师共同组成远程教育资源研究专家指导组。(3)以会代训、以赛促用,营造资源应用的良好氛围。

5. 增强了规章制度建设,有效促进项目实施

为了促进全市远程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重庆市教委建立了每年对项目区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评估制度,重点督导工程实施和三种模式的应用情况。对工程实施管理规范,措施有力,效果良好和应用成效显著的区县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工程延误、设施设备闲置、效益发挥差的区县和学校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如果整改不力,对全市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甚至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区县和学校,市教委暂停给该区县安排远程教育项目和其它建设项目。

二、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初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重庆农村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8%,国家扶助占5.1% ,地方政府拨款占17.6%,企业投资占2.6%,财政投入有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学校自筹和按政策标准规定向学生家长收的“上机费”占的比例比较多。而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在资金支持方面将面临很大的困境。此外,贫困山区严格执行国家“一费制”政策,用于项目维持发展的经费无法保障。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持续发展亟待专项资金支持。

2. 农村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农村远程教育在内容上比较单一,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现有网上教学大部分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的形式设置在网上,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好的网上素材库和多媒体课件,且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能满足重庆山区、库区农民需要的资源不多;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在农业生产、销售和技术培训方面的作用尚未有效开发。

3.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贫乏与资源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虽然过去几年重庆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发了大量的课程和课件,但是很多课程资源往往只是简单地把文字教材变成电子文本,把录像教材变成电子课件给学生,缺乏经过整合的、适应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教育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与此同时,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因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难以充分体现。

4.农村远程教育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要素。有效的资源提供是远程学习的基础条件,但是,有资源而没有与之匹配的支持服务系统,那么资源也无法获得有效利用。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机构只重视为学员提供教学资源,而忽略对学员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培训过程没有体现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和特点,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员的连续关注,对学员的学习缺乏过程评价和激励,甚至没有为学员提供必要的网络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

5.农村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网络传输受到限制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要求覆盖面广、主干光纤容量大、传输速率高,能进行实时交互的远程教学,不仅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实时的音频、视频数据信息。但目前重庆开展远程教育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门槛仍然偏高。现行网络的运行质量不高和带宽不足,使得许多媒体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严重影响着远程教学的质量。

6.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处理信息、使用媒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重庆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环境备课以及信息教学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不强,缺乏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

三、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

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就是要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使其具备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全部功能,覆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成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该平台应当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农村网络支撑平台、农村教育管理系统、农村教育资源库和农村教学支持系统(如右上图所示)。

1. 农村网络支撑平台

根据重庆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状况,采取循序渐进、阶段式发展模式,分批分阶段发展卫星电视教育网、教育科研网、公众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逐步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支撑平台,满足广大农民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有效地实现同步实时授课、异步按需点播、辅教工具、教学资源管理等应用的有机集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远程教育。

2. 农村教育管理系统

农村教育管理系统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支持着远程教育系统的运行、监控、反馈等各项工作需求。农村教学管理系统贯穿于农村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管理、教学管理以及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包括对教学资源上传和下载的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支持最大访问能力,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教学管理包括对教师、学生、学籍、教务以及学习、考试的管理等;系统管理则实现对安全、性能、计费、故障等方面的管理。建立与健全农村教育管理系统对于提高重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3. 农村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任务。教育资源库为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活动提供大量灵活、方便、高效的教育资源,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资源库中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能为用户提供资源检索、资源发布、资源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建设农村教育资源库,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提供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与市场信息、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共卫生及典型经验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4. 农村教育支持系统

农村教育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支持、信息咨询和资源共享的服务,是保证农村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支持系统由一系列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系统(非实时/实时)、授课系统(非实时/实时)、教学资源编辑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及搜索引擎等,其基本功能是在整个远程学习过程中为学生与辅导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学机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便捷的渠道和工具,以此来解决农民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四、结束语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传统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时期,现代远程教育必将成为转化重庆农村巨大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

篇5: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而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别强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各类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不强。在思想素质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思想保守,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等、要、靠”思想。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短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户、两委成员、农技人员和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受农村机械化程度、农村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年富力强、有头脑、眼界宽、有闯劲的人才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创新发展能力不强,高精尖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这种情况下,导致好的政策无法落地,好的资源无法盘活,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科学、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单一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站位不高、思路不宽;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流转形式单一、土地存量没有盘活;入股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产业链延伸。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农村的集体资产、优势资源没能或者充分融入市场而转化为资本,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和限制。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思考

1、营造一种发展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优化班子结构,依据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工作局面。

2、建好一个经济组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构建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离的治理结构,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主体作用。在经营形式上,要不断拓宽思路,探索培育多种服务创收路径。充分挖掘本地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并将产业链向精深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盘活闲置资产上多动脑筋,可以将闲置土地、场地、林地、水面等集体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来增加收入,发展特色经营活动,如生态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

3、完善一个人才体系。围绕乡村人才振兴,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体系。要从返乡大学生、复员军人、农村致富能手中培育一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挖掘一批农村瓦匠、石匠、木匠、水电工等本土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才能。

篇6: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背景

一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市场,要面向各个类型的消费者,要善于发展各种资源,如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及自然特色等都是休闲农业可开发的资源。二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获得农业、休闲、经济等各方面的效益。三是休闲农业必须结合科技创新。没有创新的休闲农业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创新需要科技的支持。具有创新的休闲产业能给人带来享受,休闲农业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在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文化、快乐、科技等元素。四是休闲农业必须结合城乡统筹,使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逐渐趋于统一的整体。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独立的社会结构不同,城乡统筹将农村内部、农村和城市联系在一起,而休闲农业对城市和乡村有一定的连接功能。

上一篇:总统就职演说下一篇:怜爱之心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