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2022-09-11

1 分层建组, 互帮学习

可以采用学生自报和教师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但在分层前我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教育, 使他们能舒心乐意的到相应的层次里, 这个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定期的作些调整, 合理的进行升降, 一般可将一个班的学生按上、中、下分为A、B、C三个层次, 开始时A层次人数适当多些, C层次人数适当少些。

学生层次划分后, 再按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互帮互学组, 我班有52人, A层次的和C层次各为10人, 全班分为10个小组, 每组都有C、A层次的各一人, 其余3到4人为B层次的, C层次的同学和组长负责辅导A层次的, 每天的作业, B层次的交给组长批改, 我主要批改A、C层次的, 抽查B层次的, 这样, 教师可节省一些精力, 有利于钻研教材, 进行分层次备课, 对学生来说, 既有互帮互学的机会, 又锻炼了能力, 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 教师对组长工作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

2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环节

教师教学的阵地是课堂, 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兴趣, 磨练意志, 开发学生的乐学天地, 这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关键在于他是否学得会, 这在于教师怎样去导演课堂的45分钟, 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层次, 在实践过程中, 我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 五个环节。四个层次分别是: (1) 教学目标层次, 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 “教”的目标分别是压纲缩本, 达纲靠本, 超纲拓本;“学”的目标分别是:在知识方面一般分“了解、理解、掌握”, 在技能方面一般分“模仿、初步学会、学会”;当然,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要求, 对相同的内容层次要求也随知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2) 教学方法的层次,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对A层次的学生, 在自学时教师的指导应有所倾斜, 设计的问题简单点, 梯度小一点, 采取“小步子, 慢速度”的教育原则,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他们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 没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主动性;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 很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 所以要提高他们的成绩, 不能操之过急, 而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放开走, 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些, 难度大一些, 随时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等等, 使他们“多吃, 吃得饱”, 这样他们的优势更能发挥出来, 不至于浪费他们的可挖掘的“资源”。通过这样做后进生恢复了对学习的信心, 逐渐地成绩会好起来, 学习积极性提高, 而优等生知识面更宽, 灵活能力更强, 会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3) 落实知识点的层次, 相同的知识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落实应有所不同, 例如:“分数, 小数, 余数”的教学, 对于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知道概念就可以, 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区分, 并能做到正反两方面的应用。 (4) 练习、作业的层次, 对A层次的学生, 练习、作业的份量较少, 难度降低, 以模仿性, 基础性为主, 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 对C层次的学生可结合知识, 以综合性, 提高性为主, B层次介于二者之间, 要求C层次的学生也要完成B层次的要求, 欢迎B层次的选做C层次的练习部分练习、作业, 通过这四个层次的实验, 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起到了“抓两头, 带中间”的作用。

五个环节, 分层次教学是课堂学生结构的一种改革, 这既要有面向全体的共同要求, 又要有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因此既有集体教学的合, 又有分类指导的分, 兼具了集体教学, 复式教学, 个别辅导的优点, 使合、分有机地结合。 (1) 导学。这里包含两项内容, 即复习引新和组织自学, 复习主要是为学生扫除一些障碍, 在自学前, 教师可设计一些提纲, 让学生对照式带问题自学,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 独立思考, 归纳出本节所学知识点、重点、存在的问题, 并作自我评估, 教师在巡视时, 多对A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 (2) 释题。教师根据设计的一些自学提纲和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分层次提问, 讲解, 有些问题可学生提学生答, 有些问题可学生提教师答, 有些问题可教师提学生答或组织讨论后自释, 互释, 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某些问题, 应体现“少而精”的原则,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不应面面俱到。那些重要的而书本里没有的内容让学生详细记录下来, 由此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 试练。在学生对教材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安排一组或几组练习, 初步进行应用, 以求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同时也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题目按难易分层次设计, 便于各层次学生练习, 注意强调每课堂的典型练习题, 必须格式规范的书写出来, 训练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 (4) 落实。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辨析, 归纳方法, 以使本堂课的知识更好的得以落实, 并通过小结, 加深理解, 对课本知识结构有更深的了解, 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初步巩固, 对C类学生, 还要求能与已学内容发生联系。 (5) 提高。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C层次的学生设置的, 教师大约留了5分钟时间, 适当地将知识面拓宽, 加深以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A、B层次的学生可安排制订正式课堂练习, 如此, 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再次得到锻炼和提高。

3 考核、评价的层次

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有学, 有所得, 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 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而整体水平提高后, 并非不存在低层次学生。不过此时低层次比原来提高了,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这种螺旋式递进中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水平的。但不管怎样, 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层次始终是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次的互促的作用, 在考核和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次。比如, 试卷的出题, 应改变传统的做法, 可以将一份试卷分基础题和层次题两部分, 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 层次题指同一大题里安排三个层次的题目, 各层次做相应题目, 难易度不同, 使各小题的所得分相同, 这使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悦, 同时也避免了优等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思想。

通过以上的实践, 我体会到这能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 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的辩证关系, 这样能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夺取全面丰收,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学习上有主动性、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益, 值得提出的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了解学生, 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就会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做教师的在这些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讨吧。

摘要:由于学前教育的起始不同以及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同。这样, 在一个班级里, 学生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 学习水平的相距很大, 后进生比例明显上升。如果不采取措施, 这些学生很有可能逃学、厌学以至于退学, 他们过早的进入社会, 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何使这些学生留得住、有学上, 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显然, 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 我苦思冥想, 抱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的态度, 进行了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的大胆实践。

关键词:小学教学,素质教育

上一篇:试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电视编辑下一篇:简析唐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