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汇风险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收汇风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随着我国11个自由贸易区的先后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从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角度来看,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进出口企业与国外客户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企业只有将货物出口销售后,将货款安全结算并收汇,才能保证贸易的安全进行及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防范收汇风险保证有效回收货款成为国际贸易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一篇:收汇风险论文范文

一则采用FCR单据结算导致卖方收汇风险的案例分析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许多的进出口企业发现除了传统上经常使用的B/L(海运提单)之外,一种新型的国际货物运输单据FCR(货代收据)正越来越受到买方的青睐。但是FCR只是货物收据,并非物权凭证,且货物只能交给FCR载明的记名收货人。FCR单据的这些特点使得卖方将合同规定的货物交给货运代理人并取得FCR单据后即丧失了对货物的控制权,一旦银行拒付就有可能使卖方钱货两空。但是,如果卖方拒绝使用FCR单据结算又有可能使丧失很多贸易机会,所以如何能够在采用FCR单据结算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规避收汇风险是卖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案例简介

大连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主要设计和生产各种玻璃工艺品、玻璃家居饰品等,产品主要外销,欧洲和美洲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但是近几年来受欧美经济不景气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公司的出口量一度萎缩。2011年5月,该公司收到了一笔来自美国一家大型超市购买珠光蓝色玻璃花瓶的订单,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如下:

name of commodity: irredescent blue vases(品名:珠光蓝色花瓶)

price term: FOB(贸易术语:装运港船上交货)

quantity:50000pcs(数量:50000件)

packing:1pc/inner box, ten packed in a carton(包装:1件装一盒,10盒装一箱)

port of shipment: Dalian(装运港:大连)

shipment not later than 30th september,2011(装运期:不迟于2011年11月30日)

payment terms: L/C(付款方式:信用证)

订单的到来让公司上下都很高兴,很快公司的业务员又收到了买方通过银行开来的信用证 (L/C)。在对信用证进行审核时公司的业务员发现:信用证里要求卖方向银行提交议付的单据中包含“货代收据(FCR)”,而非惯常使用的“提单(B/L)”。 尽管该公司的业务员当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认为这笔交易是采用信用证付款的,收款还是有保障的,于是就按照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开始备货,货物在9月底之前准备就绪。

货物交给了买方指定的货运代理人,并取得了FCR后,该公司接着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将这笔订单项下的FCR和信用证要求的其它单证一起交给了议付行。但是过了一个多月,议付行才进行回复:由于卖方提交的单据中存在不符点,银行退单拒付。这时公司连忙去追查货物,却发现货物已经被承运人交给了买方。此笔交易让该大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钱货两空,损失惨重。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在此笔使用FCR单据结算的交易时,承运人直接将货物交给买方是不是违规操作?是不是可以追究承运人的责任?难道信用证付款对于卖方来说不是一种最有保障的结汇方式么?

二、案例分析

FCR: Forwarders Cargo Receipt,也有的解释为Forwarders Certificate of Receipt(被称为货代收据),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给其组织内部国际货运代理人推荐使用的单据。FCR 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货物运输单据,可以说与海运提单在操作上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本质上两者却完全不同。

(一)FCR只是货物收据,不是物权凭证

FCR不是物权凭证,不代表货物所有权,它仅仅是货运代理人根据收货人的指示为收货人收集货物、进行拼箱、租船订舱等签发给托运人的货物收据(cargo receipt),属于“提单以外的单证”。无论是从FIATA提供给进出口企业参考的FCR样本中,还是买卖双方实际使用的FCR单据中,我们都能发现有这样的规定:this document is exchanged for the dock's receipt/mate's receipt. It is issued as a receipt of paper and cargo only and will not be negotiable unless verified and endorsed by an authorized signatory.这说明货代收据只是作为交换场站收据或者换取大副收据之用的,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作为议付的单据的,当然信用证中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信用证里规定了FCR单据作为议付的单据之一,但这并不能改变FCR并非物权凭证的实质。所以该公司按照合同和信用证的规定将货物交给货运代理人,并取得FCR单据后即丧失了对货物的控制权。如果卖方交货后不能再控制货物,不能指示承运人对货物进行操作,那么承运人该如何处理货物呢?

(二)FCR单据下,承运人将货物直接交给FCR载明的记名收货人

根据FIATA的指导,FCR单据中的CONSIGNEE(收货人)一栏必须非常明确、详细地填上收货人(买方)的名称和地址。而在提单中,CONSIGNEE一栏最常见的填制方法是TO ORDER(凭指示), 或者TO ORDER OF(凭...指示),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卖方或者银行对货物的控制权。所以对卖方来说,采用FCR单据的风险与记名提单(straight B/L)差不多,甚至风险更大,因为在FCR单据中还有这样的规定:the original bill of lading of this shipment has been released to the above mentioned consignee as agreed and specified on shipping order. 这说明货运代理只是把FCR做为货物收据交给了卖方,却把真正代表物权的提单交给了FCR上载明的收货人(买方)。拥有了提单,买方即使不支付货款给卖方也一样能从承运人那里提取到货物。

因此对于上述案例中的公司来说,一旦接受了FCR单据,就要受到FCR规定的约束,承运人在没有收到该公司或者银行的指示下将货物直接交付给收货人的做法并不违反运输合同的约定。在使用FCR单据代替提单的运输方式下,承运人直接向收货人交付货物既不违法也不违约,该大连公司并不能要求承运人对自己受到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三) 信用证付款方式下依然存在卖方收汇风险

在上述案例中大连某公司不仅对FCR单据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信用证中存在的收汇风险也未能足够重视。

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汇付(Remittance)、托收(Collection)和信用证(L/C)都是较为常见的结汇方式。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与汇付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不同,信用证是银行信用,开证银行负首要付款责任(primary liabilities for payment)。信用证因其提供的是银行信用而一直受到卖方的青睐。但是同时信用证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文件,通常根据某种国际标准格式制作,其内容包括对货物的简单描述、取得货款所需提交的单据、装运日期及信用证有效期等。信用证保证出口商在履行了信用证规定的义务情况下可以得到付款。

UCP600是跟单信用证的标准文书,一切信用证准则目前都是根据UCP600完成。根据UCP600第二条的规定:Complying presentation means a presentation tha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redit, the applicable provisions of these rules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nking practice(相符交单,是指与信用证条款、本惯例的相关适用条款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一致的交单)。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大连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提交的单据中存在“不符点”,违背了UCP600中的相符交单原则,因此遭到了议付银行的拒付。

三、 使用FCR单据结算卖方如何规避收汇风险

(一)签订合同前加强对买方资信的调查,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数据

在FCR单据的使用中,个别不良买家利用FCR单据的性质和特点,使卖方遭遇了钱货两空的损失,因此要规避FCR单据给卖方带来的风险必须加强对买方资信的调查,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买方资信的调查要求卖方必须重视对已建立贸易关系的客户的资信的采集和评估,决不能单纯地依赖历史经验和过去生意往来中建立的交情来判断买方未来的付款及时性。国际贸易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往合作过的客户的资信状况也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卖方必须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信息,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数据,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最终卖方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从对买家的审核、评估买家的风险、确定交易细节、买家风险动态跟踪到最后收款等各方面都要有个明确的操作流程,真正实现了对买方资信的全方位管理。据调查,虽然有98.7%的企业渴望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有57.45%的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担心,但真正对客户做过调查的仅有五成。

(二)签订合同时争取对卖方有利的价格条款和付款方式

在FCR 运输方式下,货物买方多为著名的国际超市或大型建筑项目的采购商,这些客户的订单一般量大、周期长,船公司给这些大买家的运费通常要比给普通客户的运费低得多,因此买方在签订合同时愿意采用FOB或者EXW价格条款,由买方去负责签订运输合同。在实际操作时,买方往往指示卖方将货物交给货运代理人,由货运代理人预先向船公司包下若干货柜,而后由货运代理人负责装柜,待货物运抵目的地时,再由货运代理人在目的地的代理人负责领柜并分送至不同地区的收货人。从上述业务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与船公司签订海上运输合同的是货运代理人而不是托运人,因此卖方在将货物交给货运代理人后就丧失了对货物的控制权。如果卖方想要控制运输途中的货物,建议卖方在与买方签订合同时争取采用由卖方负责办理运输合同的贸易术语,比如CIF或者CFR。

除了争取对卖方有利的价格条款外,卖方也可以争取采用对卖方有利的付款条件,比如争取采用预付全部或者部分货款(前T/T)的形式,这样即使卖方在不能有效掌握运输权利时,也可以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降低了使用FCR单据的收汇风险。

(三)货物出运后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加强出口收汇保障

卖方要规避FCR单据可能带来的收汇风险还可以采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形式。出口信用保险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出口信用保险能降低企业的收汇风险,并能提供融资,这一制度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支持出口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有的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提供的各种出口信用保险保额甚至超过其本国当年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按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规定: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商业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买方因破产而无力支付债务、买方拖欠货款、买方因自身原因而拒绝收货及付款等。出口企业向中信保投保后,如发生保单所列的风险,企业可按规定向中信保索赔。根据支付方式、信用期限和出口国别的不同,保费从 0.23%至2.81%不等,平均为0.9%。买家拒付、拒收的,赔付比例为实际损失的80%;其它的为90%。保险公司在赔付后向买家追讨的受益,按上述比例再分配给投保企业。按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操作:如果采用空运单据、陆运单据、货代收据FCR、海运单seaway bill等无货权提单,即使采用了信用证付款,但也按照OA(赊销)来申请限额并投保。

2012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达到3182.3亿美元。其中,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增长35.8%,支持出口2936.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4.3%,大幅高于10%的国际平均水平,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9.7%;支持小微企业2.1万家;全年支持企业获得融资4251亿元;帮助企业追回欠款4.0亿美元;向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11.8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大胆承接出口订单,解决了出口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不能接”的难题。

无论合作伙伴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都有可能存在信用风险。尤其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低靡,企业和银行经营压力重重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对买方资信的调查,防患于未然。卖方还可以在签订合同时争取对自身有利的贸易条件,包括有利的价格条款和付款方式,同时凭借出口信用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来降低卖方的出口收汇风险。

既加强卖方自身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是出口企业规避FCR单据下卖方收汇风险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姚新超,李欣.国际贸易中“货物收据”(FCR)的认定及出口商的因应策略[J].《国际贸易问题》.2013(03)第143页.

[2] 赵蕾.FCR单证结算与信用证提单结算的对比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03)第75-76页.

[3] 冷敏剑,陈鹏.国际贸易实务中FCR的使用和风险防范[J].消费导刊.2008(18)第74页.

[4] 张亮.FCR单证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船检.2009(07)第113页.

作者:李春景

第二篇:浅议国际贸易中收汇风险及防范

随着我国11个自由贸易区的先后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从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角度来看,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进出口企业与国外客户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企业只有将货物出口销售后,将货款安全结算并收汇,才能保证贸易的安全进行及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防范收汇风险保证有效回收货款成为国际贸易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析影响出口贸易中合同款项回收的因素

在国际贸易合同履行过程中,买卖双方是凭借合同以及合同下的全套单据来完成货物的销售、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工作。与国内销售的不同在于:

买卖双方的交易依靠合同项下单证的流转来完成。从出口过程中复杂流程可以看出,出口贸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单证的流转和交换。在单证的交易当中,由于表述不明确或单证当中条款的模糊或者不合理,为收汇造成较大的风险。而出口企业就需要认真分析在国际贸易及单证的交易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影响收汇的关键点。

以下将从单证的缮制、国外客户资信、货物交易运输、关联公司和其他因素等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出口贸易中货款回收的关键因素:

第一、商务单证是国际结算的基本工作,如果单证存在问题,完全影响收汇。

从出口流程中可以看到,单证包括箱单、发票、合同、报关单、提单、装产前检验、原产地证等,在国际贸易合同签订以后,随后需要准备的各个环节,如:货物的生产、运输、结汇等都需要相应的单据制作、单据的流转,用来满足国际贸易、物流、银行、保险、检验检疫机构、海关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的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尽管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但在货款的结算中,主要表现为单据。由此,可以看出外贸单证是合同履行的重要依据,是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更是重要的涉外法律文件,是处理国际贸易索赔和理赔的依据,所以在制作商务单证过程中必须小心仔细,一旦单证不符合要求,进口商不能拿到符合交易的单证,提不到货物,那么出口商也不能及时收到货款。

第二、国外客户资质的问题。

首先,国外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公司规模是货款回收的基础;其次,了解国外客户的交易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国外客户对付款方式要求极为苛刻。比如要求货物派送到门后,方能支付余款。如果要与其合作,需要考虑能否承受货物送达后款项不能按时回收的风险;最后,出口单位还应调查了解国外客户在业内的信誉及评价,如果国外客户存在拖欠其他企业货款的现象,或者具有拖欠货款等的不良记录,在交易中应当提高警惕,严格限制付款条件。

出口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进口商的资信:

请其银行开立该公司的资信证明,请其律师行开具推荐信。

进口商和出口商可以互相到对方的工厂进行考察,考察工厂、基础设施、人员、设备配置等方面是否与我们的合同要求相匹配。

向对方索要其公司在当地官方注册登记的文件,并核对其注册地址和签约地址是否相符,通过这些资质和文件了解其公司发展历史和规模。

了解银行资信,防止进口商伙同资信不良的银行开立信用证。

通过国际咨询公司、当地商会、出口商的代理公司,或者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了解进口商资质。

第三、关于货物交易及运输情况的问题。

主要包括:

1、交货时间。当国外客户跟国内出口商签订订单以后,出口商若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货,导致国外客户在国外的销售订单流失,国外客户可能出现取消订单的现象,即使出口商延期将货物安全交给国外客户,国外客户也许会因此拒绝付款给国内出口商。

2、货物的质量是否达到双方约定的要求。通常国外采购合同中会详细约定货物品质及技术参数的具体要求。倘若货物到达国外客户手里后,发现货物不符合合同中约定的技术标准,国外客户也会因此拒付货款。

3、货物的运输过程是否安全妥当。当货物出厂后,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损坏或灭失的情况,即便国内出口商已按照约定按时交货,国外客户也会因收不到货物而拒付货款。

第四、关于关联公司的问题。

主要包括:1、银行。银行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当买卖双方采用信用证、D/P跟单托收时,银行的信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出口商应当要求国外客户选择信用良好的银行来开具信用证,以保证不会在货物到达后出现拒付货款的现象。

2、货物运输的承运公司。国际物流公司的资质以及信用,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起着连接国内外客户安全收发货物的重任。如果所委托的物流公司缺乏资信,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就会出现国外进口商与物流公司相勾结,在国内出口商尚未收到货款,就向国外客户提供提单,将货物释放给国外收货人,此时就会造成出口商钱货均损失的局面。

3、货物检验公司。当双方约定货款要依据货物检验公司出具的检验凭证进行支付时,相关检验公司是否能够及时出具合格有效的验货凭证也是决定出口商能否有效快速回收货款的关键因素。所以与货物检验公司的沟通与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关于其他因素的问题。主要包括政治环境问题、市场环境问题、行业环境问题,这些因素都无法由贸易双方来控制。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应当尽量选择政局稳定、市场运行良好的国家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为利于控制不可预见的风险,出口商还应对本行业环境问题做出深度的了解和有效的判断。比如,国际贸易合同已经签订,且工厂已开始生产,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影响,该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价严重,导致国外客户取消订单,出现拒付货款的情况。因此对本行业市场环境的了解和判断也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中的货款回收风险问题

国际贸易当中货款回收风险主要包括:

1、货款无法回收。比如由于进口商破产、货物意外灭失、产品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信用证条款下单证不符合开证行的交單要求,无法向银行交单等,都会导致出口商无法安全收汇。

2、虚假收款。主要包括国外付款凭证造假、付款信息错误、银行失误、付款被撤回等情况。付款凭证造假和付款信息错误的情况较为常见。比如国外付款时故意将收款单位的公司名称或账号写错,以此来欺骗出口商发货。银行产生失误的情况较少,但是也会存在,比如国外客户已经把付款凭证寄至银行,但是银行由于工作失误,忘记向发货人付款。付款被撤回的情况也是虚假付款的一种手段。当国外客户把付款凭证寄出后,立刻通知银行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止付款。这样国内出口商同样无法收回货款。所以出口商不能认为收到国外的付款凭证就相当于收到货款,应当向自己的开户行确认到账后方能安排货物离厂。

3、高额费用。在较为常用的信用证付款方式中,其手续繁琐且银行费用非常昂贵,包括通知费、修改通知费、议付费、不符点费、信用证快递费、电报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因此在小额交易时,T/T電汇更加安全。

4、汇率变动。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世界货币的汇率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货物的价值及利润。所以出口商在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时应当将汇率的变化作为一项风险考虑在内,以避免因汇率下跌或上涨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常见付款方式风险分析

在国际贸易当中最常见的有三种收汇方式:汇付(前T/T、后T/T)、托收(D/P或D/A)、信用证L/C。

1、 常用的T/T付款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1)预付30%预付款安排生产,货物生产完毕后付货款的70%安排发货。此种方式是国际贸易中最稳妥的也是普遍采用的付款方式,也是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付款方式。

(2)预付30%预付款安排生产,货物生产完毕并交由国际物流公司运输发货后,凭提单复印件支付70%的货款;此种方式对与国外客户来说是较为安全妥当的一种付款方式。

(3)预付30%预付款安排生产,货物生产完毕并由国际物流公司运输至客户工厂后支付70%货款。此种方式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风险较大,因此不建议使用。

T/T付款方式的风险主要有三种,①货物发出后,国外客户破产;②货物发出后意外灭失,国外客户在收不到货物的情况下会拒付货款,因此货物的保险一定要及时购买;③在FOB贸易方式下,国际物流公司与国外客户勾结,在无出口商提供的提货单情况下,私自将货物释放给收货人。

T/T付款方式下,应当①建立预警机制;②投保海运险,主要预防海盗、地震、海啸等不可抗力;③尽量争取CIF条款的贸易方式,这样出口商能更好地通过国际物流公司来控制货物,如果出现国外客户拒收货物的情况,也可由自己的国际物流公司来协助处理。

2、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等付款方式基本很少采用。因为该付款方式主要取决于国内外收发货人的信誉和资质。信用良好的国外客户,通常不会出现货到后拒付货款的情况。但是如果遇到信用较差的国外客户,很有可能会发生拖欠延期付款或直接拒付货款的现象。因此,这两种付款方式较少使用,多由国际知名、信誉极好的大公司之间采用。

3、L/C信用证付款。该付款方式风险主要来自开证行资信风险、软条款风险、高额费用风险等。

常见的软条款有①限制出口商装运的条款;②信用证暂不生效;③1/3正本提单直寄开证申请人;④信用证规定与合同不符;⑤记名提单等等,这些条款都可能造成开证银行拒付货款,或收取高费用后方能付款。

如何预防收款风险

1、准时安排货物的生产及交货。出口企业在安排订单货物生产时应将多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尽量在合同约定交货期前15-30天完成生产。当确实无法按期交货时,出口商应当向国外客户如实说明,申请修改信用证的装船时间,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而采用倒签提单或预借提单的欺诈方式,导致开证行拒付货款。

2、慎重选择国外贸易伙伴。在国际贸易当中,选择资信良好的国际贸易商是规避风险的首要条件。因此需要我们前期对国外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和了解,对资信不佳的国外老客户和资信不详的国外新客户,都应该在将风险最小化后签订订单。

3、谨慎签订国际贸易合同。国际贸易合同对进出口商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合理明确和具体的合同条款是顺利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因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合同中一定要明确规定。出口合同应多采用CIF条款,由出口商来安排运输事宜,并尽量采用保兑信用证方式来交易。

4、减少国际贸易中间环节。大型货物的国际贸易交易以及大额的款项,都应当尽量避免通过中间商。因为中间商的参与,会增加货物流转以及资金流转的风险。

5、寻找资信良好的国际物流公司。签订规范的运输合同,要求对方规范操作,并防止无单放货的情况发生。

6、合理收款方式。将T/T与L/C结合使用,外贸收汇涉及出口商自身的切身利益,如果收款方式及约定中掉以轻心,那整个外贸交易的过程当中将产生极大的风险和损失。所以选用自己熟悉的收款方式和贸易方式,才能保证安全地将货款按时收回。

7、严格核查单证。信用证付款是以原贸易合同为基础开具的付款方式合同,如果国外收货人在信用证中增加了有悖于原合同约定的条款或出口商难以达到其要求操作的软性条款,应及时要求对方进行更改。同时,对更改后的信用证条款要逐条核对,不可大意。

8、注意关注国际情况。对于战乱和国际局势不稳定的国家,在付款方式上要着重注意,避免造成货款全失的惨重损失。

结 语

综上,随着我国11个自由贸易区的先后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从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角度来看,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现今错综繁复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无论是货物的交付还是款项的支付,均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只要我们能熟悉并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知识,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妥当的收汇方式加以综合运用,从而才能规避收汇风险,加快国际贸易货款收汇时间、合理降低国际贸易货款收款成本,确保国际贸易的安全进行。

作者简介

刘艳萍 山西永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经济师

作者:刘艳萍

第三篇:基于风险收益关系和风险倾向的战略风险行为研究

[摘要]战略风险中的行为因素对企业竞争优势和整体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其核心问题是风险收益的对称性以及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文章从Bowman的风险收益悖论、风险承担态度和战略参考点的视角对战略风险行为进行了系统考察,结合战略风险行为的SCP分析范式,探讨了组织风险倾向和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了不同风险态度下的组织业绩表现。

[关键词]战略风险;风险倾向;战略参考;SCP范式;Bowman悖论

[[[[

The Study of Strategic Risk Behavior Based on Risk Income and Risk Tendency

An Jiaqing

(S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Key words: strategic risk; risk tendency; strategic reference points; SCP paradigm; Bowman Paradox

一、风险——收益关系

1.Bowman悖论。基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即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低风险带来低收益。1994年Bowman对美国85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风险与收益并不存在经济学上的正相关关系,相反,在大多数产业内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在一些产业内则呈非相关关系,这就是著名的“Bowman悖论” (Bowman Paradox)。①针对“Bowman悖论”,许多学者从风险行为的视角研究风险——收益关系,他们认为,企业收益不仅受资源和能力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企业战略风险行为的影响。②Bowman对悖论作了两点解释。首先,他认为,优秀的管理者能同时增加收益并减小风险, Miller和Leiblein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③正确的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能够使企业在低风险水平上获得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风险——收益的负相关关系。第二,Bowman认为,管理者不总是厌恶风险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风险寻求者,风险态度影响了风险——收益关系,从而偏离了传统经济学的假设。

继Boman的结论之后,一些学者也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得出了大致相似的结论。例如,Winfrey & Budd的研究发现,风险和收益可能是独立的,不同的战略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性而与收益无差别,因而企业可以独立于收益之外而管理风险。④Hender & Mitchell认为,环境特性如结构等各自独立地影响风险和收益。⑤

Bowman的结论导致了其后战略风险行为领域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一是基于实证分析研究“Bowman悖论”关系;一个是基于行为理论及其它学科的理论框架,提出风险认知模型,例如预期效用理论,探讨风险收益关系的理论背景。⑥预期效用理论主要是从风险选择行为进行解释,认为决策者利用效用值选择战略,通过对同样的风险水平选择效用最大化行为而影响风险——收益关系。决策者首先根据价值函数评估期望值,然后根据期望值缩小选择范围,根据参考点作出战略决策。价值函数通常呈S型,中心为参考点,参考点表示了个体风险偏好的选择基点,当结果或预期处于参考点之上时,决策者表现出风险厌恶态度,反之则会表现出风险寻求行为。价值函数与标准效用函数的主要区别是效用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或损失的函数。一般来说,价值函数的斜率在损失状态时比处于收益状态时要陡,即投资者在相对应的收益与损失下,其边际损失比边际收益敏感,损失一单位的边际痛苦大于获取一单位的边际利润,也就是个人有损失趋避的倾向。

Jemison & Fiegenbaum依据Bowman对风险和收益关系的第二种解释,用期望理论的参考点来评价风险——收益关系,通过对60多个美国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目标业绩水平之下呈负相关关系,而在目标之上则呈正相关关系,参考点之下的价值曲线一般比参考点之上的要陡,斜率为3 ∶ 1。⑦Flinoy & Shmuel发现,目标之下的效用函数多数是风险寻求,而目标之上的效用函数多是风险厌恶。目标之下的效用函数比目标之上的效用函数陡,比率约为4.8。⑧Jemison、Flinoy和Shmuel等人的研究结论与期望理论相符,这也说明风险——收益的负相关关系在实证上和理论上都是成立的。

2.风险——收益关系的启示。Bowman悖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所揭示的风险行为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首先,企业收益不仅受资源、能力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企业战略风险行为因素的影响,风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收益结果。其次,企业战略活动并不严格遵守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论路径。正确的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能够使企业在低风险水平上获得高收益,优秀的管理者能够同时增加收益并减小风险,因而企业可以独立于收益之外而管理风险。第三,管理者不总是风险厌恶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风险寻求者。参考点的位置将影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和战略取向。对于参考点之下的收益,决策个体倾向于风险寻求,因而可能采取增长战略;而对于参考点之上的收益则倾向于风险回避,因而可能采取稳定发展战略。

二、风险倾向

1.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风险倾向是指组织或个体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采取的风险态度,它是战略风险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受决策者个体、企业能力和当前(或预期)绩效的综合影响,对决策或收益的风险偏好也是不同的。行为理论一般认为,风险倾向主要受决策者心理预期目标影响,这里的“目标”通常是指对组织绩效的预期。相对于产业增长前景、竞争对手位置等,组织更主要以期望收益作为参考点,绩效是影响风险倾向的主要因素。传统行为理论一般认为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是一种单向影响关系,即:预期目标收益决定风险倾向。Hender的研究则表明,风险倾向与企业绩效存在双向影响关系:业绩差的企业不仅增加风险承担倾向,而且风险承担可能引起更差的未来业绩。⑨Winfrey & Budd对Hender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企业在面临恶化前景时会增加风险倾向,风险承担可能反过来又降低了业绩,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可能采取导致降低更多业绩的风险行为。这一结果表明,组织业绩的恶化可能是一种快速的风险承担过程。⑩

2.风险感受。风险倾向在决策过程中通常取决于风险感受。Baird认为,对期望值的估计——可能性和结果、决策结果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的考虑影响决策者的风险感受。11不确定性、决策后果和信息是影响风险感受的关键变量。在分析和评估战略目标时对战略目标的投入程度、当前目标所处的水平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是风险感受的一个因素,其它因素包括成功和失败的后果、决策过程可获得的信息数量等。其中,信息是风险感受的主要因素,管理者虽有足够的信息来估计决策的可能性,但是他们会怀疑估计的精确性,由此导致由于信息不足和信息质量引起的风险感受差异。

3.风险倾向的稳定性。决策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一般认为,风险倾向主要受决策个体的经历、文化和偏好的影响,其贯穿于组织各个战略行动的风险态度也是一致的,并假定决策者总是风险厌恶的。Flinoy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决策个体的风险倾向并不存在严格的恒定性,主要依赖于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12Flinoy对美国165个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通常在支持其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行为上(如并购、R&D、新技术、市场等)具有风险承担倾向,而在其它非核心能力战略上(如财务、现金流等)采取风险回避态度。他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承担风险可能不会增加企业总风险暴露,也不会减弱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一些企业甚至认为风险承担对其长远战略来说是有益的,因而,一些企业在其关键战略或核心业务上倾向于风险承担。此外,March和Shapira的研究还证实,管理者对风险承担的态度还取决于其看待竞争位置的方式,当管理者对其在产业的位置(当前或预期)不满意时,就会倾向于采取风险承担态度,反之则可能倾向于风险厌恶。13

三、战略风险行为的SCP分析范式

基于参考点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是Ari Fiegenbaum提出的一类新颖的战略风险行为分析框架。14这一分析框架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探讨战略行为对企业绩效和风险水平的影响,以及战略风险倾向对竞争优势和风险水平的关系。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范式,产业竞争和市场结构、组织能力、战略以及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动态、互动的,共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和战略风险的形成和发展。产业竞争环境将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和战略行为,这些能力和行为又会影响企业绩效,绩效的变动形成战略风险。因此,企业战略行为和产业结构是战略风险的直接和间接来源。战略风险的权变模型和多维模型一般把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变量作为战略风险的构成要素,15行为理论认为,当企业处于同一产业环境而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时,企业行为就成为影响企业绩效差别的关键因素,而企业行为受战略风险倾向的重要影响。基于这种观点,Ari Fiegenbaum从期望理论的认知角度把战略参考点(strategic reference points)的概念引入到SCP分析框架,提出了基于战略参考点的战略风险行为分析框架(RP-SCP)(如图-1)。16这里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战略能力(如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和特定环境下的竞争战略(如多元化、产品扩张、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等)(见图-1)。

基于参考点的SCP分析范式提供了战略风险分析的一体化视角,不仅强调战略风险的客观因素,也强调了决策主体的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的重要因素。根据Caves结构函数,17范式分析的基本点是:产业结构因素依赖于其它产业因素(外生性)以及企业行为因素的过去价值,企业行为因素决定于产业结构因素的当前价值及企业行为的过去价值并受参考点的影响,企业绩效依赖于产业结构和企业战略行为的相互作用;组织在选择战略时使用参考点,参考点反映了组织对风险承担的态度,产业结构/竞争(如产业平均增长率、集中化程度)、企业行为/能力(如资源、补偿系统)和企业绩效(如回报)的互动作用产生战略参考点和风险倾向,风险倾向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竞争优势。战略参考点表示了决策主体风险偏好的基点,决策者往往根据参考点做出战略决策,从而产业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通过战略参考点影响企业战略。

1. 战略参考点结构。在期望理论中,参考点通常以当前的财富水平为基准,一些学者出于分析的方便用产业平均作为参考点。Say Chatterjee的研究表明,一些企业把产业增长前景作为评价当前绩效(风险)的参考点,成长产业的企业基于对产业成长的预期利用未来收益的预测作为战略参考点,成熟产业的企业根据历史业绩利用产业平均边际利润作为战略参考点。18Fiegenbaum 认为,选择参考点应当考虑影响企业竞争战略和战略决策的综合因素,并提出了三维战略参考点矩阵(SRPM),即组织内部维度、时间维度和组织外部维度。

内部维度指组织的战略输入与战略输出。战略输入包括影响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资源/能力、战略决策(如研发、企业合并、多元化、战略联盟等);战略输出主要是描述组织目标的变量(如利润、投资收益、增长率、技术创新等)。这与期望理论在研究竞争战略时常用一个维度即战略输出(如收益率)作为参考点不同。

时间维度与组织的演进模式有关,是参考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可分为现在、过去和未来三种状况。组织过去学习积累的知识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为持续取得卓越业绩提供了一个参考点。未来也是一个影响决策的参考点, Cyert的企业行为理论也强调了组织战略意图和期望水平对组织战略和风险倾向的影响,那些具有较强战略意图和抱负的组织往往采用风险寻求态度。19

外部维度指组织所在的外部环境,组织所在产业的位置、供应链关系、相关利益方(如顾客、股东、竞争者)以及社会责任等是组织重要的决策参考因素。Fiegenbaum认为,虽然很多公司强调竞争对手的行为作为参考点,但是大多数公司更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寻求发展与顾客和供应商的密切关系来选择战略参考点。

2.风险倾向和竞争优势。RP-SCP分析框架中有二个因素受组织控制,即:风险态度(RP)和竞争战略(C)。大多数情况下产业环境(S)是不受控制的,第四个因素——绩效(P)由其它三个因素决定。根据风险倾向和竞争优势的关系,Fiegenbaum认为,组织为了持续达到相对低风险而高收益下的期望回报应当建立风险承担态度并以此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

竞争性的环境要求组织不断调整和变革以适应环境,然而组织的变革不仅具有风险性,而且还受组织惯性的制约。只有那些建立了风险寻求文化和意愿的组织才能建立和维持可持续的竞争变革,这样的风险寻求态度还应与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相匹配。组织的风险承担态度应当是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在未来竞争,尽管其设计或产品不如对手,但是,依靠这种能力和方式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Feigenbaum根据组织风险倾向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提出了一个2 × 2矩阵(如图-2)。两个轴分别代表竞争互动框架中的二个可管理因素:风险态度和竞争优势。

RP-SCP分析框架中强调风险倾向与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互动关系。当从企业层面而不是从行业角度考虑参考点时,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就成为影响风险倾向的主要因素。竞争优势通过增加风险承担的信心和能力而降低决策者对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敏感性,使组织增加战略风险承担倾向;同时,风险倾向和风险管理能力也对竞争优势产生影响。Feigenbaum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企业承担风险,寻求和取得竞争优势,获得高收益,然后管理风险以在低风险层次上维持高收益;不成功的企业承担风险但是不能建立竞争优势,因而取得低回报。因此,风险倾向是环境依赖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期望回报取决于风险寻求态度和竞争优势的可获得性,最不利的情况是当组织是风险厌恶者时,没有取得竞争优势并且面临着竞争风险下的低回报(图中的第Ⅳ象限)。因此,通过管理风险承担态度,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组织能够取得期望风险——收益结果。

Eisenhardt和 Martin则强调了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动态性,20认为动态能力是特殊的和可识别的过程,这在具有风险决策的动态市场上是重要的。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竞争优势的持久性是难以预测和短暂的,成功的关键是适应和变革,这些动态能力的建立需要一个风险承担态度,而将不同类型的资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及技能)有机结合形成竞争优势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由于市场上其它竞争者也在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以试图支配市场,这就需要组织建立一种风险承担态度来识别资源的结合过程,从而在组织内建立一种能产生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因此,那些发展独特的、获得比竞争对手卓越竞争优势的能力并以风险承担态度建立和发展动态能力的组织将获得可持续的低风险、高回报的业绩表现。

四、结论

战略风险行为研究从另一种视角提供了战略风险研究的全貌,为企业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了一个决策分析框架。研究表明:(1)受风险态度和期望效用的影响,风险——收益关系表现出非对称性。这一结论为管理者独立于收益之外管理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2)风险倾向与绩效的双向影响关系表明,组织业绩恶化可能是一个快速的风险承担过程。因此,管理者在业绩不佳时制定战略应慎重考虑风险态度带来的影响,在预期收益下降的情况下采用稳定发展战略反而可能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3)风险倾向和竞争优势具有互动性。竞争优势通过增加风险承担的信心和能力而降低决策者对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敏感性,使组织增加战略风险承担倾向,组织通过风险承担能够发现产生竞争优势的机会,进而通过管理风险承担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取得可持续的期望低风险——高收益结果。

注释:

①Edward H.Bowman. A Risk/Rerun Paradox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1980.17-28.

②Jemison D.B.Risk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ategy, organization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33(9):1087-1101.

③Kent D. Miller, Michael J. Leiblein. Corporate risk-return relations: returns variability versus downside risk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Feb96, 39(1): 91-123.

④⑩Winfrey,Budd.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y, 1992,(2): 311-329.

⑤⑥Hender,R., Mitchell,W. The interactions of organizational and competitive influence 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5-14.

⑦12James L.Keat , D. Hitt. Strategic risk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risk measur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13):729-756.

⑧Flinoy,Shmuel Ellis.Corporate risk strategy: does it vary across business activiti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3,Vol.21(1):119-128.

⑨Hender,R.,Mitchell,W.The interactions of organizational and competitive influence 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18):5-14.

11Baird, Inga Skromme & Howard Thomas. Toward a Contingency Model of Strategic Risk Taking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2):230-243.

1318March,J.&Shapira,Z. Managerial perspective on risk and risk taking[J]. Management and Science,1987,33(11):1404-1418.

141617Avi Fiegenbaum, Howard Thomas. Strategic risk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 2004,1: 84-95.

15Thomas J.D. Risk measures and return performance: critical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155:268-275.

19Say Chatterjee.Integrating behavioral and economic concepts of risk into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twain shall meet[J].Long Rang Planning,2003,36: 61-79.

20Eisenhardt,K.M.and Martin, J.A.Dynamic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J].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1105-1121.

[责任编辑:黄兴豪]

作者:安嘉清

上一篇:工科通信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机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