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合同风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风险也悄然增大。文章将固定总价合同作为探讨对象,分析探究固定总价合同模式下的建筑施工合同风险成因及其具体表现,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应对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力图规避建筑行业潜在的风险,实现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篇:合同风险论文范文

高校合同管理的风险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校与外部签订的经济合同不断递增,高校的合同管理不仅是其本身应履行的职责,也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本文主要是识别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机构

引言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而大部分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财政补助。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合同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日益凸显,防范合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对高校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在面对新挑战、新形势,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高校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一、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企业资格审核不严格

如果高校在合同签订前没有严格审核对方资质,无法清晰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信誉情况、履约能力、是否具备特定资质、是否具备承担合同约定项目的能力,以及经营业绩是否符合国家级行业标准、经营业绩是否符合招标要求,而盲目签订合同,对方就有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使高校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2.合同条款约定不详细

高校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基本条款缺失、其他条款遗漏等情况,特别是违约责任划分不明确、质量责任表达不清晰,造成事后产生纠纷时没有依据可查。还有在合同变更时,为了图一时的省事,没有签订合同变更协议,只是口头约定,没有留存书面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取证,难以划分责任,这些因为合同本身存在的缺陷就会给高校带来小必要的麻烦或经济损失。

3.合同落实程度低

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不能够从实质上进行落实,在执行合同过程中,高校内部相关合同管理方案未能落实到位,会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其程序比较混乱,没有根据规定的相关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工作。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变化,尤其是重大项目、条款复杂且数量较多、有效期限较长的合同会因为不同原因发生一些情况和形式的变化,虽然合同在签订之前通过了合同审查,然而有很多高校认为合同管理就是合同审查,缺乏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管,导致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依据合同中的条款对具体实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4.合同归档管理不规范

合同签订后,合同文本应该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登记编号,将原件进行归档,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集中保管。但是在有的高校中,这些合同签署后的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合同签署完成后,不能及时将合同文本交给归口部门,导致不能及时归档,可能会扩大合同内容的知悉范围或造成合同文本的丢失,存在合同遗失泄密等重大安全隐患。

二、高校合同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在高校合同管理中,应将合同的授权与合同的执行相分离;合同的执行与合同的支付相分离;合同的支付与合同的保管相分离。监督检查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执行、授权、审核、记录和保管等职务的分离。

2.制定合同风险控制手册,提高了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应对合同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并建立与职务相对应的权力清单和权限指引表,建立了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手册,定期对不同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开展风险控制手册的操作培训,按照风险控制手册管理合同,能够在防范因舞弊行为产生的合同风险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防范因内部人员故意串通而产生的合同风险,需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和警示教育活动,提高了高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3.严格审查企业资质材料

高校在签订合同时需要识别和防范合同风险,高校需对企业资质和合同信誉等方面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企业应该在合同签订前详细提供企业基本情况、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范围、等方面的资料,确保合同的签订能顺利履行下去。

4.健全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管理的有效执行必须要有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作为保障,完善合同管理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行使法律事务咨询、合同日常管理、合同风险管理等职能,涉及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监督、控制等环节,切实保证高校的相关政策、规程与合同法的法律法规相一致。高校在履约过程中,当遇到对方执行能力发生变化、对方或者本方违约等各种突发情况时,应及时签订相关补充、变更协议或解除合同,确保高校权益不受侵害,努力將各类风险降到最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日益凸显,防范合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对高校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同的内容及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被高校的管理层所重视。为建立健全高校合同管理体系,提高合同管理效率,要对合同的审核、拟制、履约、归档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确保高校能健康的发展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敏.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问题[J].《金融经济月刊》,2017 ( 12):170-171.

[2]方琦.基于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现[J].中国总会计师,2015(143).

[3]高垚.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J].新会计,2016(5).

[4]焦红梅.试论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与职责分离[J].财会通讯, 2013(1).

[5]刘晓云.高校财务内控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8).

作者简介:李海杰,1989年5月,女,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师范学院。

作者:李海杰

第二篇:固定总价合同下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初探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风险也悄然增大。文章将固定总价合同作为探讨对象,分析探究固定总价合同模式下的建筑施工合同风险成因及其具体表现,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应对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力图规避建筑行业潜在的风险,实现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固定总价合同;风险;建筑施工;对策

在签订工程项目合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作为通用的合同形式。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初衷在于,在便于工程项目款结算的前提下,发包方也想通过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将合同履约过程的一切风险转移给承包方承担,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这样一种合同形式有利于控制投资成本,但是却在无形中造成了价格不平衡等潜在的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因此,加强对固定总价合同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固定总价合同概述

(一)定义

固定总价合同是按照承包工程的计价方式进行分类的合同的一种,具体是指合同价格的计算要建立在设计图纸、相关规定和规范的基础之上,明确工程任务和内容、确定业主要求和条件,合同总价款一旦约定,不再因为设计变更或者业主增减工程量的任何情况而对价款作出调整。这类合同将全部的工作量和价格风险转移到了承包商身上,在工程结构简单、施工周期较短的小规模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更能够有效维护业主的利益。

(二)特点

1.工程造价的结算较为简单

基于合同总价的固定性,在发包方(即业主)不改变施工合同内容的情况下,合同初始约定的价款就是承包方和发包方的最终结算的工程造价价款。这样的价款结算形式,有利于减少业主和承包方的计量、核价的工作任务,集中时间针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作出合理安排,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2.承包商的索赔机会较少

固定总价合同中,除非重大设计变更和业主自主增减工程量,否则一般不会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业主能够做到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有效避免承包商“中标低、签证勤、索赔高”现象的发生,这大幅度减少承包商索赔的机会。

3.工程量和价格风险主要由承包人承担

由于固定总价合同将工作量和价格潜在风险转移到承包方身上,承包人首先就要自行承担投标过程中由于询价失误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突发因素导致价格上涨而造成的风险,一旦风险出现,业主是不予补偿的。其次,由于发包方(即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只能作为参考,甚至不提供清单、只提供施工方案图纸和相关说明,导致承包人在招投标报价中,必须根据综合单价,通过自己计算工程量得出合同总价,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承包人对工作量估算不足、分项工程量有漏项或计算不正确等问题的产生,由此造成的损失自然是由承包商承担。

二、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伴随着观念的滞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合同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盲目签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建筑项目施工的初期就为合同的高效管理埋下了隐患,同时也不利于后续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管理,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相关人员的合同管理相关知识缺乏

部分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不够严谨,合同处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甚至毫无专业经验,这就导致签订合同过程中把关力度不够,合同内容欠缺规范性,直接造成合同文件的质量下降,加剧了执行过程中的履行困难。

(三)合同文件相关规定不够完善

首先,建筑施工合同的条文不全面,会导致合同相关条款的遗漏或产生误读,无法有效预见合同执行其间的各种突发状况,最终造成承包方和发包方在具体操作施工中的争执,导致承包商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合同文书相关规定严谨程度严重不足,语焉不详,甚至前后冲突,这些无法具体界定的相关规定,都会造成承包方在施工中的理解与发包方严重不一致,进而拖延工程进度。

三、固定总价合同模式下的建筑施工合同风险

固定总价合同是在建筑行业买方市场状况下诞生的合同形式,倾向于维护发包方(即业主)的利益,相应地,施工方就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包方造成的潜在合同风险

1.单方面将工程数量产生的错误归咎于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往往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对工程量进行单价填报,最后形成施工方的投标报价。在实际合同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施工方专业造价人才匮乏或标期短暂等问题,施工方往往按照发包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并以此为依据签订施工合同,一旦后续执行过程中出现有关工程量数量核对方面的异议,根据固定总价合同对于工程造价无法更改的相关规定,施工方的损失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这种由于工程量计算产生错误的责任,片面地归咎于施工企业,显然欠缺公平。

2.施工现场和外部环境的潜在风险

项目施工现场及其外部环境的不明确,也为施工合同带来风险。由于发包方在施工企业进场前没有做好接通水、电,打通施工道路等前期准备工作,导致施工方的前期现场实地勘探无法顺利开展或是由施工方自行做入场准备,这无形中加剧了施工方的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由于前期准备不足而造成的损失,施工方无法从发包方处得到有效补偿,由于业主造成的环境风险完全转移到了施工方身上。

3.工期延误风险

发包方拟定的片面工期条款导致施工方工期延误潜在风险的存在,集中体现在:工期延误造成的罚款金额无上限、工期提前完成无奖励和工期安排不合理等等方面。

(二)施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合同风险

1.施工方投标策略失误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投标过程中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方式。具体指的是施工方在保持投标的总价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对很有可能增加的工程数量分项投标价高,对可能减少的工程数量分项投标价低,即针对变更部分的工程创造利润空间。一旦业主对变更部分产生异议,甚至减少高标价部分的工程数量,那么无疑会造成施工企业的大幅损失。

2.施工企业投标失误的风险

前面提到,由于合同文书界定的模糊,很容易造成施工方对相关设计施工标准的误读,造成完工后的项目与设计方案产生巨大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方对措施费用的考虑不具有前瞻性,使得实际投标过程中,施工措施性费用被迫分摊到工程数量分项中,造成固定总价与实际投入不符,并且无法得到发包方的补偿。

(三)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合同风险

1.建筑原料价格波动

建筑材料受到市场经济的调控,其价格波动是十分常见的。实际建筑施工和投标期往往有很长一段时间差,在此期间,原材料价格往往与之前的询价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但是基于固定合同总价的相关规定:“材料、市场变化及政策性调价一次性包干,在合同实施期间,投标单价保持不变”。一旦材料价格产生大幅上涨,施工企业将蒙受不可估计的损失。

2.不可预见的突发因素

以自然条件因素为代表的突发因素具有不可预见的性质。在实际施工中,除去自然条件,外部客观环境与施工环境要求不符或是其他第三方潜在风险的存在,都是导致施工合同执行存在风险的原因。

四、结语

在采用固定总价形式的情况下,建筑施工风险长期存在。为了有效减少施工企业的损失,在合同签订初期,承包商就应该切实做好市场调研和风险分析,尽量做到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化,在科学合理的清单报价下确立合同总价,将报价失误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从细节处规避施工合同签订的风险,从而保证工程目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元军.固定总价合同下的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53-54,79.

[2]袁亚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科技资讯,2009,(32):50.

[3]孟文华.固定总价合同应用风险及其防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3):44-45.

[4]张双甜,成虎.固定总价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2):33-35.

[5]周起宏.固定总价合同的特点、风险和对策[J].水运工程,2005,(10):11-14.

[6]劳瑞坤.固定总价合同的履约风险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114.

[作者简介]黎迪斯(1985—),男,广东高州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

作者:黎迪斯

第三篇:外贸合同的风险管理

摘 要:随着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方面政策的不断改革,与国外的交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合同的签定是外贸交易运作过程的核心步骤,它标志着商务谈判告一段落,寓意着合同中各项条款履行的开端,决定了企业最终经济获得最大化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合同签订中包含的内容,举证几个案例,探讨签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漏洞,针对性的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本文能对企业经理人管理关于如何控制与规避外贸合同中的风险有所启发。

关键词:外贸合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

为了自身的利益,签约的过程中合作双方都会有意无意的在合同中设下一些隐性的风险条款,如何规避合同中的风险,是各大企业职业经理人与风险规划师在签定合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外贸合同风险条款的种类

想要对风险条款进行预防,必须先了解风险条款的种类。一般制定风险条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品质条款:如货物编号、商品名称及规格各项参数;(2)数量条款:如货物的数量、计量单位;(3)价格条款:如货物的价格,价格的币种;(4)支付条款:如付款方式、付款日期;(5)装运条款:如货物装运日期运输的起始地与目的地;(6)包装条款:如包装的种类、包装方式;(7)保险条款:投保人、保险类别、投保金额、投保日期;(8)检验条款:检验条款必须明确检验的地点与时间,检验的合格标准;(9)索赔条款:如索赔的原因、索赔的证明、索赔的金额、索赔的日期。

二、外贸合同交易中常见的纠纷问题

1.品质条款纠纷问题

2013年,B国与C国签订一起关于机器设备的合同,合同中规定C国应该在B国制造设备的过程中就开始预付款。在合同签订完成后,C国得到消息称B国机器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于是立刻向B国提出终止合同并说明原因,B国提出由银行担保支付赔偿,要求C国继续履行合约,C国被迫接受条约。

2.装运条款纠纷问题

2013年,我国某工厂以FOB条件出售一批质量为一级的大米给A国,共400吨,装船运输前由第三方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装运完成后向买方发出通知,不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大米被海水浸泡,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此大米的只能按照三级大米出售,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而导致的损失。然而,因为当初买方签订了FOB条件,卖方拒绝赔偿,最后买方按合同规定的原价接受了货物。

三、如何规避风险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企业利用“风险条款”来有效的维护了自身利益,有的企业由于对风险的不重视或者估计错误,意识到了风险条款却依旧义无反顾的跳进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因此,把握与巧妙的使用风险条款可以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与贸易交易中稳操胜券。所以,条款的订立是合作双方维护自身最大利益的协议的完结。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尽量不要制定容易产生纠纷的“风险条款”。合理条款的制定是保证企业正常贸易与创造效益的基础,在条款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起草贸易合同时对合作对象进行调查,对方企业的性质、贸易的诚信、货物质量情况都应该提前进行研究分析。案例一中,B国机器设备存在问题但进行隐瞒,并利用履约担保条约迫使C国继续履行合同。

2.实事求是,对自己和对方各项条件进行审视,制定合适的条款,不弄虚作假。案例一中,C国因为事先没有作充分的调查导致后来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事先调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3.循规蹈矩,坚定不移的按照合同签订的要求办事,对自己严格要求,不给对方有钻空子的机会。在案例一中,卖方出于自身条件与利益的考虑在合同中制定了风险条款,隐瞒了自己货物中的问题将可能造成损失的交易转移给了对方。这是十分有借鉴意义关于规避与转移风险的成功案例。该案例从侧面也暴露买方的一些问题,一是买方前期没有对市场与合作方做出充分的调查,二是签订合同时没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以至于在后期合约执行时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分散风险,对于自己存在短板的条款,发现它存在潜在风险时应该合理的将风险进行转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案例二中,品质条款、装运条款、支付条款、检验与索赔条款均对卖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与风险性。在品质方面没有考虑货物在不同运输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意外,不考虑潜在风险,导致货物发生损坏后只能自己独吞后果。该案例是恶意利用“国际贸易术语”的典型例子,对于合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应该进行细节分析。

四、结束语

在合同的签订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对市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进行多方面有关贸易的信息整合,为了保证合同如约执行,在合作对象的挑选上要严格把关,当发现风险不可避免时应该合法的进行风险转嫁。这是对外贸合同中风险的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玉翠.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BBK案例[J].2013,12(45):12-13.

[2]张大广.浅谈企业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管理观察,2012,7(18):85-86.

[3]陈黎萍.外贸集团企业风险管理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申达股份有限公司外贸企业为例[J].国际市场,2013,37(6):28-29.

[4]熊延军.外贸商务管理与我国外贸实践问题浅述[J].工商管理(北京大学),2008,31(68):26-27.

[5]崔保成.中国外贸企业进口贸易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J].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3(45):12-13.

作者:厉刚

上一篇:勘查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养护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