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风险管控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涉税风险管控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的内容,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控的措施,期望对提高物流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第一篇:风险管控论文范文

企业投资风险管控探讨

现阶段,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还存在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风险管控水平偏低、风险防范与评估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优化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应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投资风险管控依然是困扰很多企业管理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中找到准确的定位,进而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始终是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探讨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应该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制定可行性对策,以此优化投资风险管控过程。

二、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投资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投资环境愈发复杂,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呈现多元化趋势,许多企业管理者在面临新形势、新情况的时候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加剧。在财务创造价值意识的指引下,企业通过投资来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实现资金收益增长的基本途径。而对于投资而言,一些企业未能合理评估本单位的现金流情况,盲目采用了激进型的投资策略,不考虑风险管控,盲目扩大规模或改变资金用途,导致企业后续出现资金缺口而难以为继。因此,在投资时企业要通过资金流管理即运用一定的手段监督资金的流入、流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适合投资活动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或融入资金的利用率。

(二)企业风险管控水平偏低

随着市场投资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管理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需要具备更高的风险管控水平,否则就会给企业运营带来一定的隐患。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的欠缺,没有在投资风险管控过程中体现科学决策和管理的素养,使得企业发展面临很多突发状况和问题。影响企业管理者投资风险管控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缺乏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者在推进投资项目进程时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进行运行,投资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等主要内容没有得到严格的管控,只要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势必会影响整个投资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三)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评估机制不完善

首先,企业缺乏有效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由于当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很多企业在实施投资管控时都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控的程序进行,尤其是风险防范方面更是容易忽视。如果企业不能针对内外部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中找到影响投资项目运行的主要因素,那么企业在后期投资风险管控上也会出现较大的漏洞。其次,企业缺乏科学的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进行推动之前,除了要加强前期的风险防范之外,还应该针对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而当前很多企业在对投资风险评估方面没有细化到位,也没有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环节设定风险评估的具体指标,以致于出现风险要素影响和干扰投资进程的时候,难以及时作出应对之策。

(四)企业投资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而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投资风险管控的信息化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对于企业投资行为可以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沒有建立科学的信息观,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投资决策以及投资管理过程进行融合,那么就会产生投资管理上的盲目决策。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在逐步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将信息化的理念向更多的管理工作和环节进行推进,但是就投资管控而言,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和水平还有待完善和优化。

三、优化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投资风险管控意识

从完整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来看,风险管控意识自然是风险管理所有流程的重要起点。牢固树立投资风险管控意识,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控水平,能够将风险防范和管理作为决策的重要内容去强化,一旦遇到投资风险管控相关问题,就能及时作出应对之策,并且从全局上把控投资风险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投资风险管控文化氛围。投资风险管控不是一时的决策和管理行为,而应该成为企业常规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树立投资风险管控意识,就能够在全体员工之中建立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投资风险管控局面,不仅可以提升全体员工风险管控的水平,还可以借此对企业相关人才进行系统化培训,培养更多更好的投资风险管控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企业投资风险管控水平

作为特定的管理领域和工作,投资风险管控也有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理论体系,要提高企业投资风险管控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投资风险管控水平。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投资行为的掌控者,其风险管控水平直接影响投资项目的成败,因此,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培训,着力提升其风险管控水平。

2.强化企业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开展系统化的投资风险管控相关培训,普及投资风险管控知识和技能,不仅仅要让企业管理者提升风险管控水平,还应该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保障企业投资行为能够全面和科学地推进。人才是管理工作最为直接的基础和影响因素。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人才方面要积极的转变人才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市场拓展同样重要,甚至是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企业要基础此认识进行人才观念的转变。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主要来源之一便是多种类型的投资业务。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其内部风险对冲的可行量较小,唯有依靠相当完善的风险控制来保持经营和发展的安全。鉴于此,引进和培养风险控制人才也就成为了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应该除了要强化投资风险管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之外,还应该注重培训的效果评估,通过后期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工作的检验,以此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稳固掌握投资风险管控知识和技能。

3.完善投资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来防范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一是明晰投资财务管理职责,在企业开展投资决策时,应该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做到财务部门与职能管理部门各司其职;二是构建投资事前决策合理机制,财务部门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应该对于所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公正的可行性研究,做到在投资之前对于投资对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于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三是规范投资事中运营财务管理,对于投资过程中的资金以及投资成本的管控,以及投资所获得的利润管理等要由财务部门进行专门负责,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投资过程进行公开,增强投资约束;四是强化投资财务监督,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并借助多种手段加强投资过程中的监督,对于投资失利的问题予以追责,同时财务绩效制度强化监督;同时以借助上级单位以及内部审计的力量,强化投资管理的自我约束。

(三)完善企业投资风险预防与评估机制

一方面,企业应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能够更好地让企业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意识到影响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且及时制定相应的评估和评价指标,对今后的投资过程进行监控。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一是要重视组织机制的作用,让风险预警成为常态化工作;二是要重视信息管理机制的作用,要针对涉及风险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相应的筛选和分析;三是要重视风险分析机制的作用。要能够对所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判断,并从中找到造成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完善投资风险评估机制。是建立健全投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投资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以利于加强追踪问效。企业应根据投资风险产生和影响的机理,相关人员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估、防范等一系列的工作中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安排。尤其是应该重视影响投资风险的各类因素,并且通过细化分析和处理,找到妥善应对的策略。当然,完善投资风险评估机制,还需要借助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融合,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从长远发展目标中确定本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四)优化企业投资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阶段所有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要优化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过程,就应该构建投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评价,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效果。优化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构建企业投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引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企业运营、投资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另一方面要重视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投资行为所涉及的因素非常繁杂,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不仅可以检验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水平,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投资风险管控过程。通过对投资风险相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和整理,进而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进行处理,才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而满足企业投资风险管控的需求,促进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与展望

显而易见,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提升企业风险管控水平来有效防范和管控投资风险。为了保障企业能够长远、健康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将投资风險管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并且牢固树立风险管控意识。虽然企业未来的发展仍然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相关问题,但是只要能够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并且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就能够有效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问题,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作者单位:山东绿城青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作者:孙春红

第二篇: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控

[摘 要]涉税风险管控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的内容,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控的措施,期望对提高物流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税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3.166

1 引言

随着“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物流企业涉税业务更加复杂化,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难度。由于物流企业尚未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在物流业务流程中潜藏着多个风险点,增大了企业涉税风险,易使企业面临着税务违法问题。为有效规避和降低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物流企业必须结合物流服务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和落实科学合理的涉税风险管控措施。

2 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控现状分析

(1)税务管理职能不完善。物流企业尚未设立税务管理部门,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税务工作。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物流企业的涉税事项更为复杂,而财会部门只能开展简单的纳税申报、税收筹划等工作,所以导致税务管理职能缺失。尤其在涉税环节,物流企业存在着税收风险,在缺少税务管理部门的情况下,无法对税收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应对,使得物流企业无法从战略层面开展涉税风险管控,一旦企业涉及重大税务违法问题,就只能被动接受税务机关处罚。

(2)涉税关键环节控制乏力。物流企业的涉税周期长、环节复杂,但是物流企业只是根据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税务管理,没有将涉税风险管控贯穿于企业各个业务流程中,导致企业易在物流服务销售环节、采购环节、费用报销环节等埋下风险隐患。如某物流企业在处理研发环节产生的研发费用时,将研发人员的福利费、委托境外的研发费和场地租赁费都纳入到加计扣除的范围,增加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人为调减了应纳所得税额高达90万元,使企业面临着偷漏税的风险。

(3)涉税风险预警机制缺失。“营改增”之后,物流企业的涉税风险加大,但是企业却缺乏对涉税业务的统筹规划,未能建立起涉税风险预警机制,经常出现发票管理不完善、进项税额抵扣不合规、认证超时限、纳税筹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企业多缴税或少缴税,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涉税风险。如某物流企业在分别计算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的收入时,未能做到准确划分,导致税额计算不准确,增大了涉税风险;在计算进项税额时,企业将通行费发票中的财政票据,与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并计算,用进项税额抵扣,增加了抵扣金额5.1万元,使企業面临税务违法风险。

(4)涉税风险应对不足。物流企业在涉税风险应对时一般采取事后补救的方式,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一旦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存在少缴税款问题,就会受到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等处罚,而企业只能接受处罚,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物流企业与税务机关沟通较少,极易在纳税申报、优惠政策申请等环节与税务机关产生分歧,如果企业的纳税筹划行为被认定为涉税违法事件,则税务机关会以自由裁量权对企业进行处罚。

3 物流企业涉税风险管控措施

(1)完善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物流企业要建立健全税务管理职能部门,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完善税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合理划分各个岗位职责,强化对企业涉税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有效规避或降低企业涉税风险。在税务管理部门处理涉税业务时,要具体履行以下部门职责:制订企业税务工作计划,监督税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编制和审查税务报告;构建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出具税务风险评估报告,根据税务风险状况制定应对方案;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政策,根据政策变化优化设计涉税流程,确保企业税务工作主动适应税收政策环境的变化,降低涉税风险;提供税务风险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各部门规范开展与税务相关的各项业务,强化日常涉税风险管理;依法依规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提出合理合法的节税方案。

(2)强化涉税环节风险控制。物流企业应结合物流业务流程明确涉税环节的关键风险点,针对各个关键风险点开展风险控制活动。税务管理部门应建立起涉税风险动态数据库,准确划分各个业务环节的涉税种类以及重要风险点,进一步强化涉税风险管控。以某物流企业为例,该企业将采购、销售、资产管理、费用管理、研发等环节作为涉税风险控制关键环节,针对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具体如下:一是采购环节。要求采购部门尽量获取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物资入库时保证数量、金额与发票上的信息一致。二是销售环节。及时申报物流辅助服务赊销的收入,按照相关规定确认物流服务预收款。物流事业部与税务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确保销售数量金额与纳税申报一致,并且准确划分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的收入。三是资产管理环节。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要在税前扣除已经资本化的利息费用,计提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产生的销项税。四是费用管理环节。按照标准要求税前列支职工福利费、业务宣传费,审查费用报销发票是否与实际业务一致,杜绝将个人费用列支到公司费用中用于税前抵扣。五是研发环节。准确归集物流信息系统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产生的各项费用,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3)建立涉税风险预警系统。物流企业应建立起涉税风险预警系统,深入调研物流服务行业的涉税风险情况,再结合考虑本企业开展物流服务业务的实际情况,设定本企业涉税风险预警值,通过对比分析企业指标与行业均值,判断企业面临的涉税风险程度。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包括收入变动率、成本变动率、业务收入变动率、业务成本变动率、资本收益率、关联采购比率、关联销售比率、增值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税负差异率、销项进项比等指标,明确每个指标的评估期间,做好涉税风险预警工作。如某物流企业将税负差异率的风险预警值设定为±30%,当企业税负差异率超过30%时,则说明企业的税负率高于物流行业税负率,企业可能存在着多缴纳税款的风险,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当企业税负差异率小于-30%时,则说明企业税负率过低,可能存在着少缴纳税款的风险。一旦物流企业出现税负差异率超出涉税风险预警指标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新审查涉税流程,确保各项涉税工作合法合规,及时规避风险。

(4)制定涉税风险应对方案。物流企业要针对涉税风险制定应对方案,根据涉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应对措施,有效规避和降低涉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将涉税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某物流企业在涉税风险应对方案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税务管理人员与主管税务机关人员加强沟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避免因企业与税务机关对同一经济事项的认定不同而造成纳税申报分歧,进而给企业带来税收筹划失败,甚至是偷漏税风险。同时,税务管理人员还要针对税法中未能明确的经营业务事项,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确保各项税务处理工作均合法合规;二是企业采取风险业务外包的形式,将发生概率低但严重程度高的涉税风险外包给专业的税务咨询公司进行处理,有效规避风险。三是税务管理部门要定期上报涉税风险管理报告,让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涉税风险情况,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4 结论

总之,物流企业要积极适应“营改增”政策背景下的税务管理需求,设立专职的税务管理部门,加强对涉税业务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建立健全涉税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强化涉税风险的事前预防。同时,物流企业还要制定有效的涉税风险应对措施,加强与税务主管机关的沟通,最大程度规避或降低涉税风险。

参考文献:

[1]黄丽,黄天齐.浅谈“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6(7).

[2]许渊.“营改增”对W物流公司影响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4).

作者:禹方剑

第三篇:高校涉税风险管控探析

【摘 要】 高校作为一个纳税主体,长期以来在涉税事务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增强纳税意识、设置涉税管理专岗、准确使用各类票据、重视税收筹划应用、加强校税沟通等方面就降低高校涉税风险,提高学校涉税管控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涉税风险; 涉税管理

高校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其纳税义务主体在法律上虽得以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税收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及财务人员认为自己是事业单位,是吃财政饭的,依法纳税的意识不强,对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对一些涉税事务未能及时正确处理。高校暴露的涉税问题日益增多,已引起税务部门的重视。

一、高校主要涉及的税收类型

为了弥补教学经费不足,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也会从事一些经营活动。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依法纳税是每个单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高校也不例外,它涉及的税收类型主要有:

(一)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高校涉及营业税的经济业务主要有举办的各类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收入,横向科研收入,教师公寓租金收入,体育馆、会议室等临时性场地费收入,文化服务中心打字复印费收入,食堂对外营业小餐厅的营业收入等。

(二)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高校涉及增值税的主要经济业务有校学报对外销售的期刊、学报,文化服务中心销售的文化用品,一些实验室对外提供的有偿加工服务,食堂对外销售的加工食品等。

(三)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指我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及非居民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高校作为独立经济核算的事业单位,也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国家为支持高校的发展,给予高校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大部分收入为不征税收入,如财政拨款、按核定标准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以及免征所得税收入,如学校收取的全额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培训班、进修班收入,高校服务于各业的“四技”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因此,高校发生的经济活动,除不征税收入及免征收入外,取得前述营业税、增值税有关业务的收入以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都属于应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

(四)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虽然是应由教师个人承担的税金,不作为学校的直接税负,但学校财务部门却负有及时代扣代缴的责任与义务,而学校教师的收入来源构成相对繁杂,除正常的工资性收入外,还有班主任津贴、课时费、超课时酬金、科研津贴、监考费、评审费、兼职讲课费等,扣缴不当极易对学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风险。

(五)其他税种

高校涉及的其他税种主要有:(1)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三项税费在需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时才会实际产生,是一种“税上税”。(2)关税,是指国家海关根据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课征的一种税收。与高校有关的主要是进口教学仪器设备,属于关税的课税范围。 (3)房产税,它是为中外各国政府广为开征的古老的税种,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根据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高校用于正常的教学、科研及其他教学配套用房产均免征房产税;而对外出租和校办企业使用的房产则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4)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土地面积为课税对象,向土地使用人课征,属于以有偿占用为特点的行为税类型。高校自用的土地免征土地使用税,若用于出租或经营用,则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高校涉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我国高校的主要业务是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涉及的经营活动不多,涉税业务相对企业而言较少,但在税务处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及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纳税意识薄弱,对涉税业务方面的问题把握不准

高校系预算拨款单位,其主要经济业务很少涉及税务处理问题,加之相关部门对高校税法宣传不到位、税收咨询不到位,致使高校不用纳税的观念根深蒂固,自觉纳税的意识薄弱。许多高校管理人员及教师也缺乏相应的纳税意识,除个人所得税外,认为高校的其他收入均不涉及税收问题,因此在承接一些课题项目、技能培训任务时没有考虑相关的税收成本,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对收入性质认识不清,票据使用不规范,存在混淆开票的现象

高校使用的票据主要是财政票据,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学生收费专用收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凭证、捐赠专用收据等,也有因业务需要,从税务局购入的税务税控机打发票。有些业务人员认为只有开具了税务发票才会产生纳税义务,不开税务发票则无需纳税,于是存在对有些经营性收入开具财政票据,而不开税务发票的现象,孰不知纳税义务的产生与否不是看开具的票据种类,而是应分析收入的不同性质,区分是不征税收入还是免税收入,或是应纳税收入,正确使用不同票据,避免产生可能的税务风险。如学校举办的各类非学历培训,虽属于免税范畴,但税务规定必须先申报后退税,最终对高校不产生实际税负,有些财务人员就进行简单处理,直接开具财政收据,没有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极易被举报罚款,给学校带来风险。

(三)会计核算不清晰

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已无法适应其经济业务核算的需要。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准确纳税申报的基础,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主要依据。高校现行的会计科目涉税科目用途模糊,不明确,不便于其他人员复核、稽查,一旦发生错误,旁人很难发现,可能发生多缴税或少缴税的情况,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及经济损失。

(四)财会人员涉税事务管理能力欠佳

高校财务多专注于教学、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涉税业务接触少,忽视了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加之我国税收法规、条例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直接导致财会人员涉税事务管理能力欠缺。在处理涉税经济业务时,由于对相关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以为符合规定,而实际已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给学校带来纳税风险。另外,财务人员若对税收政策关注不多,不能及时掌握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何谈对学校税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因此,财会人员涉税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节税技巧,客观上也会加大高校的税收负担。

三、加强高校涉税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降低高校涉税风险,提高学校财税管理水平,推进高校财税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倡导诚信纳税理念

“意识指导行为”,高校应积极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理念,对高校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税法知识宣传与培训,财务人员在处理涉税业务时,也要对报销人员进行耐心解释与宣传,而不是简单回答不合格、要交税。可采取发放税法知识宣传单,对涉税业务较多的部门及教师进行专门讲座,告之不合规行为的涉税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只有广大教职员工的纳税意识增强了,才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遵从纳税、诚信纳税。

(二)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提高涉税管理能力

随着高校收入渠道的扩展,应税项目越来越多,税务机关对高校的税收稽查也不断加强,因此在高校财务岗位中设置2-3个岗位(以保证工作的相互复核、审核)以处理涉税业务是十分必要的,税管岗位人员需定期参加税务机关及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税务政策解读及税务知识培训,梳理学校涉税经济业务,熟知涉税环节,承担学校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涉税资料的准备与保管等,以保证涉税事项和流程的合法合规性,降低学校的涉税风险,提高学校税务管控能力。

(三)区分收入性质,准确使用各类票据

我国是一个“以票控税”的国家,在税务稽查实践中,经常发现纳税人在发票使用、管理中由于不懂税务相关管控政策,从而补税、缴纳罚款等。单位使用的票据主要分为财政收据与税务发票,高校应分清各项收入的性质,正确使用各类票据。学校涉及的征税(含免税)收入项目,如技能培训、成教非学历短期培训收入、横向课题收入、场馆租金等,应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收费项目,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的学费、住宿费等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准印的学生收费收据;学校收到的上级部门拨入的纵向科研收入,可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准印的事业性收费收据;单位内部结算、往来款项等则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准印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四)重视税收筹划应用,减少税费开支

高校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其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以达到降低税负,提高税后收入水平之目的。然而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税务筹划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孰不知一项经济活动的涉税与否在它启动的那一刻就产生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在高校,教师的各项收入涉及的部门有:教务部门(负责核定教师的教学课时工作量)、科研部门(核定教师科研津贴标准、计算方法)、设备处(核定教学实验工作量)、各院系二级部门(归纳汇总每个教师的各类工作量)、人事部门(对学校的总工作量进行核定)、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发放等)。可见一名教师的收入牵涉多个部门,至于考核标准、计算方法、核定时间以及是按月预发还是每学期末考核发放,或是年终一次性发放,则需各部门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按月预发,教师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低,但工作相对复杂;每学期考核发放则个人所得税负担重,考核工作相对简单。再如:对于各院系开展的成人短训、技能培训等,则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全部收入上交学校(有些高校将这部分收入直接分配,余额上交学校),并作为预算外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由学校统一核算并开具税务发票,此项免税收入税务会严格稽查,因此会计核算上也必须符合规定,以免被税务认定不符合规定,不作为免税收入,增加学校税费负担。

(五)加强校税沟通,减少纳税风险

高校正逐步成为税收监管的重点,作为高校应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既有利于纳税人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切实可行的税务信息,如税收优惠信息、税务部门内部掌握的核定标准等,对于纳税人而言受益匪浅,又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取得税务部门的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税务风险。如果关系处理得当,税务人员还能为单位提供“免费”税务业务咨询,甚至可能在税法许可范围内打擦边球,为学校税收筹划出谋划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税后收入最大化。

总之,高校在涉税事务处理时,要改变观念,善于学习与运用税收法律知识,安排专业人员处理业务,在知法、懂法、守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加强涉税事务管理,从根本上避免高校的税收风险,提高学校财税管控效益。

【参考文献】

[1] 仰巍巍.基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校涉税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4).

[2] 陶其高.公立高校涉税事务及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9(4).

作者:李静

上一篇:课题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景观改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