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所论文范文

2022-05-12

第一篇:乡镇财政所论文范文

当前乡镇财政所职能的探讨

摘要:乡镇财政所在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开展财政监督、发展地方经济、维护政权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对当前形式下乡镇财政所职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镇;财政;职能;

乡镇财政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乡镇财政所在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开展财政监督、发展地方经济、维护政权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乡镇一级财政来说,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的职能无疑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当前逐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的形式下,如何定位乡镇财政的职责、职能,如何实现财政职能的转换,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乡镇财政所的职能职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构成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层的具体执行者。无论农业税取消与否,乡镇财政的调节、分配、监督职能仍然需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在维护乡镇政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乡镇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乡镇政府的存在,就有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离不开财政。乡镇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把抓”。乡镇政府既要负责政府机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又要担负本辖区内的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从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的发放,到农村烈、军属的优扶和五保户的供养,从各项涉农资金的兑现,到上面各级各部门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等,都要通过乡镇一一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这些宠大的资金必须在乡镇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下,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实。因此,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所在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关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乡镇政权运转,将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化解农村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离不开财政。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从繁重的农税征管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但农村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积极参与和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土地承包又将是一个新的矛盾焦点。过去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负担较重,大量的民工外出,导致大量的农田无人耕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涉农资金的发放导致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大量农民必将返乡种田,而水产养殖的蓬勃发展又使农田成为“香饽饽”。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将成为一个新的矛盾焦点;二是村级债权债务在短时间内将难以化解。村级债务的形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即:村级基础设施举债(如村级公路举债、农村通电举债等)、义务教育达标举债、上交乡镇税费举债等;村级债权主要包括外迁农户欠交的税费、农户欠交的一事一议等公益事业的筹资、农村特困户欠交税费以及部分承包人拖欠承包费等。这些债权债务若得不到妥善化解,势必影响税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甚至危及农村社会稳定;三是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制度不严,帐务不清,村级财务和资金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化解农村债权债务、理顺农村经济关系、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还需要财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三)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离不开乡镇财政。与城市相比,农村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目前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的生产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住院存在较大困难;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烈军属、残疾人以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等得不到有效保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在民生及“三农”方面的投入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因此,乡镇财政部门在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离不开乡镇财政。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近年来,国家在推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必将成为“脱缰之马”,其使用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乡镇财政所在选择项目、落实扶持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顺应形势,主动应对,切实转变乡镇财政所职能

在实行“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办法后,乡镇财政所的工作必须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在“不越位、不缺位、补到位”的前提下,积极转变职能。

(一)转变思想观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新形势,乡镇财政所的广大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理出新思路。要由过去注重面向千家万户抓收入的“征管型”向面向农村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服务型”转变;由过去负责农税征管的“单纯业务型”向落实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型”转变;由组织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以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要由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应对新形势的本领,做到有为有位。

(二)做好监管文章。征管职能弱化,财政监督职能就显得尤为突出,要认真做好监管文章,通过有效的监管提高财政的整体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对财政收入完成质量的监管。当前乡镇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买税、拉税、垫税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和乡镇债务的增加,财政所应从税源监管入手,积极做好财政收入质量的把关工作。而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日常工作繁忙,其他乡镇领导对财政工作的了解也不全面,这就客观上要求财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为领导分析本地区的财政形势,寻求增收途径,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收入的圆满完成。二是切实转变过去重拨

付、轻管理的作法,加强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管,对资金的审核、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对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要加强监管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并纠正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的监管。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新的增长点。由于单位部门利益的驱动,少数单位把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身收入,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截留、挪用非税收入和私设小金库,因此要完善非税收入的“征、管、查、处”制度,实行非税收入征管查处相分离,保证非税收入规范运作,做到应收尽收。四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资金。目前,大多数乡镇的招待费、办公费、燃修费、电话费等日常公务开支都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招商引资、城镇建设、项目的配套等支出,由于没有标准限额,弹性较大,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财政部门要根据本乡镇的全年工作计划和上级政府的任务安排,积极和领导沟通,认真拿好全年的支出预算,真正做到量入为出,变被动为主动;在日常支出安排时,要随时向领导汇报资金使用及结存情况,给领导以适当的提醒,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另外还要灵活调度资金,调节季节收支不平衡,从而保证各项各作顺利开展。

(三)积极主动服务。乡镇财政所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服务“三农”,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从过去的“财神爷”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勤务兵”。一是落实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如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粮食直补、各种扶贫、支农项目的实施等,要真正把这些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必须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走访,需要乡镇财政部门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各项支农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为招商引资资企业做好政策咨询、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财政干部财会业务熟悉的优势,帮助企业做好财务管理。三是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对经济运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敏锐地把握经济形势,主动履行好财政职责,变“事后出手”为“提前介入”和“全程跟踪”,变“被动付帐”为“主动买单”,不断提升财政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磊,刘燕.挑战与选择——农业税取消后的乡镇财政改革[J].甘肃农业,2006年3月.

[2]张玉海.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及出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5月.

[3]汤慧秋.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财政的脱困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年11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财政局)

作者:周 颖

第二篇:透过乡镇财政压力析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创新

[作者简介]陈静(1970-),女,四川西充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何兴贵(1970-),男,四川内江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摘要]如何解决乡镇财政压力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课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政压力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集体经济发展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乡镇财政压力的基本状况及造成财政压力的基本原因,进而对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关键词]乡镇;财政压力;财政管理体制;创新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乡镇财政压力的基本情况

1.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乡镇财政的债务涉及面越来越广,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地区的乡镇债务在农村税费试点改革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加剧。据中国新闻网透露,2000年底全国乡镇财政负债保守估计也在2000亿~22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400万元左右;而我国2005年底乡镇财政负债(包括村负债)高达6000亿~100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达1700万~2800万元。虽然随着乡镇农业税收任务的调增,预算内可用财力普遍增加,但由于取消了其他收费,乡镇总财力不同程度地减少。例如,南京市乡镇总财力因税费改革减少近1亿元,由于乡镇政府不可能再通过收取其他费金来解决财政支出需要,造成乡镇财政缺口加大。特别是以前困难的乡镇,现在财政压力更加巨大。因此看来,依靠单项改革难以根治乡镇财政的巨大压力,也难以有效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2.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乡镇债务结构越来越复杂。乡镇财政赤字与债务的构成包括向上级财政借入周转金、上级财政的资金调度、向银行贷款、向部门和个体私营主借款。在资金调度中,有的县级财政挤占专项资金,致使专项拨款欠拨。乡镇隐性赤字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借贷和挤占公用经费,一部分因无资金来源采取挂账欠付的办法。债务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乡村公路、中小学校舍、“普九”的教育工程及乡镇企业的建设;硬赤字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机构运转、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隐性赤字主要反映在拖欠职工的医疗费、差旅费,拖欠单位的水电费、电话费、汽车燃料修理费、接待费、工程款等方面。乡镇财政的复杂性,增添了负债偿还的难度,从而使乡镇财政的压力更大。

3.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乡镇财政自我造血功能减弱、债务偿还能力差。我国目前乡镇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农业,而农业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种植业仍然占很大的比例,农业税收贡献率低。乡镇企业困难重重、负担多、经济运行质量差,产值虽大,但对财政的贡献小,从而造成了乡镇财政自我造血不足。从绝大多数的乡镇财政债务的用途看,非农业生产性支出负债的比重较大,占整个乡镇债务的70%,而农业生产性支出的负债比重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使其乡镇的老债务不能按期偿还,利息不断堆积,部分利息被迫转为本金,“雪球”越滚越大,陷入恶性循环。而且债务逾期严重,成为沉重包袱:乡镇债务有2000年以后形成的,也有2000年以前10年以上的,且所占比例较大。新账旧债,日积月累,数额越积越大,债务越垒越高,已形成了乡镇的一个沉重包袱,也是影响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乡镇财政压力巨大的原因分析

1.农村税费改革后多数乡镇财源短缺,增收难度大。实行“减调改稳、全理负担、转移支付、配套进行”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统筹费;少数企业在竞争中没能适时抓住机遇,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多数乡镇税源流失;前几年,房地产市场滑坡,土地价格回落,乡镇土地出让金分成大幅下降。加上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落实,乡镇预算外资金收入大大减少。这些都使得一般乡镇财政收入受到很大影响,财政功能日益弱化,政权运行和各项社会发展项目所需经费基本上完全依赖于县财政。

2.乡镇政府干部短期执政意识加剧举债行为。乡镇干部尤其一、二把手更换比较频繁,短的一年调走,长的两年、三五年调离。新领导上任后就潜意识地琢磨着以后如何调动,在边远乡镇的要往县城附近调,地处经济条件差的乡镇向条件优越的地方挪,位居条件好的乡镇则瞄准县城一些较好的部门,总之要动。在这种“动”的意识支配下,有钱敢花,无钱敢借,借款无力偿还,两三年后一走了之,且现任领导不管前任遗留下来的债务。这样,前任债务与现任债务一届累一届,年年积累,导致恶性循环。

3.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不强,领导使用经费与政绩考核相脱节。不少乡镇还未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政财务管理办法,有些乡镇虽然订立了管理办法,但形同虚设,因此,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乡镇财政作为政府的一级财政,本应规范、严肃,但年初预算流于形式。不少乡镇在安排日常支出时把预算放在一边,年度决算的实际支出与年初预算严重脱节。还有些乡镇的财政预算没有按时向乡镇人大报告并通过乡镇人代会审议,更无批复,失去了应有的监督。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有些乡镇政府领导在经费使用上,法制意识不强,认为只要不中饱私囊,便可随意使用。他们只注重目前的所谓“政绩”,却忽视长期规划和乡镇的可持续发展。上级组织没有把乡镇主要领导的经费使用成效列为考核干部政绩、升迁和追究的内容,这也是导致乡镇财政赤字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4.乡镇教育经费短缺,财政压力巨大。2001年以前县财政不是按教职工编制,而是按学校正式教职工实际人数下拨人头经费,故代课教师的工资性经费80%以上须由乡镇财政负担,越是经济落后的乡镇,代课教师越多,财政负担越重。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体制进行重大调整,教育支出基数也相应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县财政也只是保证教育人员正常的工资和福利所需资金,代缺经费只按人均水平计算,乡镇财政还要承担停征农村教育费附加而造成的教育建设投入巨大资金缺口的压力。

5.县乡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保平”是“消赤”的重要前提,做不到当年的财政收支综合平衡,消赤便无从谈起。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虽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乡镇财政支出基数,但由于责、权、利不统一,造成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乡镇财政不但正常的公用经费得不到保障,而且必须的人员经费也得不到满足(如考勤奖、年度目标考核奖等)。此外,历史遗留的赤字需要每年支出上百万元利息,乡镇政府还承办着很多县政府委托但又没有资金保障(或没有足够资金保障)的事务,如农村低保、民兵训练、部门各项达标评比、报刊摊派等,这都是造成乡镇财政赤字增加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1.需要大力整合涉农行政资源,创新政府农村发展管理体制,制定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体化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单一套路和旧的思维模式,实行大农村管理格局,调整中央一级涉农机构职能结构,在中央和省两级成立统一的农村发展管理协调机构。这个机构有三项最主要的职责:一是加强农村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协调、规划,统筹考虑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二是承担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职能,研究按照市场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制定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民教育、就业和居住的平等权利的落实;三是与有关部门一起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包括覆盖医疗卫生、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

2.建立国家农村综合发展基金,支持县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农民脱贫提供发展机遇。示范先行,不搞一刀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大城市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规划、旅游、人文、经济、环保、卫生等各方面专家对500个国家级贫困县逐个实行高水平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一次到位,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拆迁浪费。规划经过国家批准后,中央将相应的资金直接划拨到贫困县,专款专用。保证每个国家级贫困县至少在5~10年内能够连续不断地得到国家直接、有力度的财力和各方面专家的支持。审计财政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同时介入规划和实施的全部过程。

3.深化撤乡并镇改革。相对于庞大的政府机构而言,乡镇人口规模偏小,乡镇财政运营成本过高,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问题更加突出。在直接提高经济总量较为长期和困难的情况下,撤乡并镇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通过撤乡并镇,可以间接提升人口和经济规模,实现财政规模的扩大。同时,通过合并实现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缓解财政压力。撤乡并镇的难点是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同样的职级,几套班子、几十块牌子,加之缺乏分流渠道,使撤并的过程阻力重重。同时,在乡镇撤并的过程中,也要防止被撤并乡镇经济功能的萎缩和弱化。被撤并的乡镇本身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工商业和农业欠发达。随着行政中心的转移,镇区常住人口相对稀落,商机减少,投入不足,设施利用率下降,可能加剧其落后化倾向,制约改善乡镇财政的努力。

4.弱化乡镇财政职能,明确乡镇政府的定位,强化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目前的乡镇财政支出中,教育人员的工资所占的比重很高。就西部地区的一般情况而言,教育部门的人头工资一般占到乡镇财政预算内支出的60%以上,许多地区高达70%~80%。而教育是典型的外部收益溢出辖区的地方公共品,囿于自身的财政能力,县、乡很难胜任全部农村“普九”教育的责任。因此,弱化乡镇财政职能,首先应考虑从教育入手,改革现行“普九”教育为中央与县乡共同承担的体制。一是采取分段包干制。县乡财政主要负责“普六”,中央财政负责剩下的三年教育。二是采取差别责任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乡镇财政规模有限地区,初中三年教育由中央财政负担;在经济发展中等地区,由县、乡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三年初中教育。事实上,目前中央财政已经负担了一部分贫困地区的“普九”教育,上述改革并不会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负担。现阶段,乡镇政权不但不能取消,而且在一些方面还应当加强。必须通过改革寻找出路,转变政府的职能,建立新体制、新制度、新机制。

5.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基本公共品的提供。如果没有财力来完成上述任务,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在税制结构没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弥补经济不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缺口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依靠转移支付。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规范性、与分税制的协调性力度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许多应由上级转移支付解决的,却通过乡镇政府征收税费来解决。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在转移支付的目标、形式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等方面予以展开。在目标上,首要的是保证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和不同的收入阶层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形式上应建立一种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与有条件转移支付相配合,以特殊转移支付作为补充的复合形态。

[参考文献]

[1]申端锋.新农村建设要求乡镇体制改革重新定位[J].调研世界,2006,(6).

[2]王红茹.如何走出乡镇财政困境[J].中国经济周刊,2006,(4).

[3]官希魁.中国“三农”问题大透视[J].财经问题研究,2003,(2).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王苗]

作者:陈 静 何兴贵

第三篇: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摘 要:乡镇财政的合理有效管理与应用决定了该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直接影响当地居民整体生活环境的变化。进一步优化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是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选择A镇作为乡镇财政管理案例进行乡镇财政管理是否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研究,并归纳总结现有乡镇财政管理现状之下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出关键性解决对策,以期在优化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背景之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水平;乡镇经济

乡镇是我国政务执行的最后一级行政单位,一般称“基层”,相比于职级更高的中央、省、市、县级单位,乡镇所承担的任务与责任是最多的,更高层级的行政单位仅能做好决策与任务传达工作,而真正实施的人员是乡镇基层干部。乡镇财政机构同样也是如此,既是上一级财政政策与任务的执行者,又兼具有监督、统筹、分配、调节等职能,调节当地财政,促进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乡镇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初步的提升,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乡镇经济发展,因此,研究乡镇财政管理的相关制约因素尤其是探索在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在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概述

在优化乡镇财政管理的政策背景之下,如表1是西北地区A镇2019年与2018年一般财政决算主要项目表,由此表看出,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肩负着统筹乡镇各类事务的责任,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在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在每年的一般公共预算与决算支出方面进行统筹。尤其在城乡社区发展中,2019年较之2018年,决算支出高出将近3倍,由此看出,乡镇财政工作重心在于城乡社区基本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建设。

二、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意识缺失

首先,乡镇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下,乡镇工作繁杂,往往由一个人任职数项工作,财政管理人员能够投入财政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导致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报表等。乡镇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局限于应付上级检查、完成各类报表等被动意识,缺乏要通过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主动意识。乡镇财政工作不受重视,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少,存在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务人员也是布置任务多、提要求多,业务指导少等现象。

(二)“运动式”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基层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运动式”工作模式,这并不只是乡镇财政管理中出现的,而是基层工作常见的行政执行模式。“运动式”工作模式主要表现在乡镇财政管理中时,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时,进行各种调研、研讨等方式进行工作,等視察完成以后,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人员进入“日常工作”。“运动式”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经费不足难以支持实际调研与基层“办公室工作”繁重的情况,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实地情况调研。首先,由于经费不足造成的困难,一般乡镇的村落分布分散,有的村落距离乡镇级单位距离较远,调研人员交通、住宿等硬性条件的制约之下,来自于乡镇财政管理人员意愿下的排斥心理产生。其次,“办公室工作”繁杂也是制约乡镇财政工作高质量展开的重要因素之一,来自于上级的“压力”之下,极大的压缩了乡镇财政管理者精力与时间,很难发挥出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在乡镇财政工作上的监督、统筹、分配、调节等职能,调节当地财政,促进当地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乡镇财政管理“人力资源”流失

每年都会在乡镇中产生一大批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基本上毕业能够返回家乡的极少数人,以A镇为例,乡镇总共拥有行政人员38名,事业人员123名,而需要管辖10.6万人口的乡镇,按行政人员分配下来,乡镇财政级别的行政人员仅仅配备1~2名行政人员,而事业编制核定人数仅仅10名,其中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兼任,尤其在规模较小的乡镇,财务人员的晋升空间太小、任务重,导致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承担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设置极为不合理,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岗位调整力度大,人才流转速度较快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也制约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

要想提升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效率,首先要让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人员要意识到所从事工作对于其本地的行政各项事务均有重要影响,首先要在工作定位中,立意要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根本命脉,只有树立这样的工作意识,才能激励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乡镇领导班子也应该注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进行,聘用专业的人员对其乡镇财政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扩大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人员规模与设置,合理分配乡镇优质的行政资源。

(二)优化乡镇财政管理机构

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大致分为:在各级政府工作意见以及政策的指导下,编制乡镇财政预算以及决算报告;管理乡镇辖区工业、农业、行政机构等各类行业机关的会计工作以及监督工作;进行财政监督、检查,执行财经纪律;管理各项财政收入、国有资产等等事务。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其前面的任务均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但乡镇财政机构设置人员少,极大的制约住了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发挥能力的空间。

想要通过优化乡镇财政管理来促进乡镇经济发展,首先对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进行优化。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工作制度,提升乡镇财政管理职业素养、提升乡镇财政管理的人力资源质量,进而为乡镇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背景之下,依据科学方式设立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公共服务与监督权力要同时进行,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制度,更好地激励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而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工作能力。

从事乡镇财政管理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鼓励在职学习的方式,并在更高层级的财政部门出具详细的岗位职责条例,更好地帮助乡镇财政管理人员明白岗位职责,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三)鼓励优质大学生返乡工作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校毕业生返回家乡就业的政策,例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見》、《关于加强普通高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从补贴、培训、待遇等各个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奉献青春。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在于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因此优质的人力资源——大学生输送到基层有利于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现有的鼓励大学生基层工作方式有:签订大学生脱贫攻坚岗位;在本科阶段进行支持,定向读大学,大学毕业服务乡村,此类较多地应用于医生与教师,乡镇财政方面的人才缺口也应该借鉴此类方式,发展定向大学生;在个人待遇方面付丰厚的报酬,规定了在岗期间的各项补贴,例如在社保、住房公积金、医疗卫生、个人发展方面提供全面的配套支持。

建立以资金支持与个人发展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返家乡工作政策,在个人发展规划中逐渐清晰自己工作的意义,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乡镇经济全面发展。

(四)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机制

乡镇财政管理机制依然停留在传统会计行业的“记账式”工作态度,积极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机制,在合理工作范围内放宽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自主探索,例如在管理方面,引进新式管理模型全面预算管理,即在信息化平台完备的背景之下,将乡镇各管理部门全部纳入到系统中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沟通,提升了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监督方面,采用信息化平台实时监督,例如“5+1”监督模式即强化5类监督,部门监管、审计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用好1个互联网监督平台,即A镇扶贫民生领域信息监督平台。通过纪检监察系统纵向推动和与区财政、审计等区直部门横向配合,督促推动自上而下的部门监管、审计监督,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由内而外的内部监督责任落实到位,与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形成合力,打出财政监督“5+1” 组合拳,构建起严密的乡镇财政监督体系,督促乡镇集中解决财务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形成完善的乡镇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压缩任性用权空间,防范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风险,遏制基层“微腐败”地发生。

四、结语

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意识缺失、“运动式”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乡镇财政管理“人力资源”流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依据现有政策以及优秀案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对策建议的提出。从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意识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机构改革、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机制三个建议,着重阐述了大学生返家乡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才是乡镇财政工作发展的基础,只有提升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有效地提升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迎梅,武俊.优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中国财政,2021(05):45-46.

[2]黄文华.浅析乡镇财政往来账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建议[J].财政监督,2021(03):67.

[3]邓永忠.从机制上解决村级财务监管问题的建议[J].中国财政,2018(15):57-59.

作者:陈铃

上一篇:构建和谐校园论文下一篇:鲁迅与孔乙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