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学情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

2023-01-27

2016年是自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49个年头, 四十多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几经改革, 逐步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高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 高职教育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的发展过程, 至2015年已发展至全国有1 341所高职院校, 院校平均规模为6 336人。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乘搭了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改革的顺风, 另一方面则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急速扩大的现实。然而, 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了二十年后, 随着高职院校学情的深刻变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开始遭遇困难, 入学报到率从90%下滑道50%, 学情的急速变化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困难, 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1 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下降生源困境突显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升学率逐年上升, 至2015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达到40%, 而与高入学率相比较的却是低报考率。200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达1 050万人, 之后出现急剧下降, 2014年考试止跌趋稳, 但生源的基本趋势趋于“L”形。造成生源总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重的。第一, 人口基数的变化。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政策, 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发展至2008年, 适龄青少年人数开始出现下滑, 造成高考人数总量有了大幅减少;第二, 留学人数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出国留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1999年《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正式颁布, 打开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第四个高潮, 2003年国家又出台了简化留学手续的规定, 出国留学人员每年开始成倍增长, 客观分流了一部分适龄青少年数量。第三, 职业学校分去了一部分适龄青少年。从取消国家分配制度之后, 人才与市场就形成了双向选择的机制, 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业难度低, 工资报酬高, 反之则是毕业即失业的境况。2008年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以可持续发展, 高科技创新为主导。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出现两个极, “一极”是对掌握高科技术的高知人才的需求增大, 另一极是对具体实践操作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大, 因此, 在学生高中毕业后, 有一大部分学生出于就业、家庭环境、自身的学习情况考虑选择中等职业学校, 学习谋生的“一门手艺”, 又流失掉一部分生源。

2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

高考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选拔性入学考试, 但是近年来, 生源总数量下降、高校录取规模继续增加, 为了保证生源和录取率, 试题难度下降明显, 考试区分度降低。2013年录取率达到最高值为75.11%, 录取分数线也出现大幅波动。以陕西省为例, 从2006年文科一本录取线为560分, 理科545分, 至2013年, 文科一本540分, 理科485分, 录取分数逐年下滑。而高职类院校属于高等教育录取的末端, 成绩下滑更是严重, 从2006年文科320分, 理科290分下滑至2015年文科220分理科200分。虽然高考并不能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 但确实有参考价值, 高考分数也能够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一降再降, 能够说明生源质量有所下滑。

3 入学形式多样化, 生源之间差异加大

2012年江苏省率先执行注册入学政策, 凡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未被统一录取, 且取得全部七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合格的考生, 均可申请注册入学。随后多个省市都进行了注册入学政策的推广。这一政策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增加生源渠道, 另一方面也客观造成生源之间的差异性加大。随着我国多元录取政策的实施, 高职院校的入学方式日益多样化, 包括全国统一高考、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对口升学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注册入学、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高职院校入学形式多样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生源之间从知识储备、心身发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教学质量保证的难度加大。

4“90后”成为主流, 教学方法挑战重重

至2012年, 在中国高等教育受众群体中, “90后”逐渐成为主体。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 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讯大发展, 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更庞杂, 形式与内容也更丰富。手机、网络、多媒体成为他们接受信息、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也因此形成了“90后”极具时代特色的学习习惯。第一, 重视教师个人风格。“90后”强调平等, 更喜欢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希望老师是一个朋友的身份, 而不是教导者的身份。有一句话在“90后”中非常流的———“你若端着, 我便无感”, 应用于求学过程中, 便表达为对教师个人风格、性格特点的要求。第二, 图文时代的到来。“90后”的成长过程是中国信息产业大发展时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媒体文字符号逐渐被新媒体的图文符号取代, “90后”对图片的敏感度要远高于文字, 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图片、视频等资料, 对传统文字化的教育方式接受度低。第三, 手机不离身。“90后”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电子产品, 手机是其中应用范围最广, 最受欢迎的一项。科技的进步, 手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 它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信息平台, 将整个世界微缩到一块主板上, “90后”的学生通过手机小屏幕去获得资讯, 进行娱乐, 展开社交, 对手机的依赖度高。因此, 在“90后”的课堂上手机是不可缺席的。“老师上边讲, 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存在于各类高等院校中, 高职院校尤为严重。第四, 动手能力强, 动脑能力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强调实践操作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90后”普遍动手能力较强, 对专业技能拥有较高兴趣, 但受学习习惯、知识储备、思维模式的影响,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较弱, 也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

5 缺乏自信, 厌学情绪强

高职院校入校学生, 大部分在高考中成绩较低, 除少数属于高考发挥失常, 大部分同学在高中学习期间成绩就不太理想,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再加上目前中国等级式学历制特点, 人们普遍对高职院校认知有偏见。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 自信心缺失, 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划, 同时, 又由于自高中以来所承受的学业上的压力, 在经过高考之后, 对继续学习兴趣不高, 离开父母和高中压力式学习后, 在大学放纵自己, 沉迷于各类活动, 而忽视学习。无法在学业上取得自信和在现实中实现自我满足, 进而对未来失去规划的兴趣。随波逐流、没有目标、被动接受命运安排。

由于学情的深刻变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 而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与发展依然需要数以亿记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这又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如何走出困境, 寻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是目前高职院校应该思考的的重点。

摘要: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曾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 高职教育的发展受高职生源的巨大变化影响, 面临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就高职生源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出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源质量,90后

参考文献

[1]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 2015-7-23.

上一篇:深入教学改革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建成精品课下一篇:如何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