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质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美素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而绘画教学是美术课的主要课题之一。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怎样将美育渗透于美术课的各个环节,使美术课达到美育目的,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在绘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质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篇:审美素质论文范文

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学众多的基础学科中,“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影响到个体知识、智力、能力整体结构体系的形成与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发展。毫无疑问,语文学科是中学美育教育的重头戏。在中学阶段切实抓好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通过古代经典进行艺术审美的渗透达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朱熹在《诗经传序》里说得很清楚:“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焉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由此可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达到思想意识的齐同是人类的自觉行为。因为审美的轻松愉悦淡化了思想道德原则灌输的僵硬和刻板,使人容易找到心理适应和自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将,人类的教育从开始就是审美文化的教育,人类的文化从开始就是审美文化。

二、以教材为阵地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合成,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中学语文教材坚持选用名篇名作,选材范围非常广;论内容,古今中外名篇名作,久经时间考验,历来脍炙人口;谈形式,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精彩活泼,娱人耳目。语文教材通过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面前展現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特别是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给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审美源泉,为语文审美教育准备了极为充足的条件。这是中学语文施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是极为丰富的,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是整个教学中极为活跃的因素。但这只是施行语文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要真正实现其教育目标,教师除了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充分发掘、占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外,还必须根据语文美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创造性的美育实践,切实培养学生的个体审美素质。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能力,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更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它是学生作为“人性”之个体的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显现,它折射出作者的人和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关注人文精神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注意关注学生的细微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独特追求,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发挥自我,完善自我,使作文教学充满人文精神。

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在学生感受、欣赏作者优美辞章和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让他们把所感受到、理解到和鉴赏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种将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结合为一的美育方法之一。如果说阅读教学中的美育侧重于鉴赏美,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能力,那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则侧重于创造美和表现美,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精神为己任。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同样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空间。作文教学的美育不单是使学生获得愉悦感,更是要遵循大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看到美,学会审美,借鉴前人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法,形成合乎要求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在美的熏陶中,学作文,学做人。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

作者:余巧庄

第二篇:审美素质在绘画教学中升腾

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而绘画教学是美术课的主要课题之一。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怎样将美育渗透于美术课的各个环节,使美术课达到美育目的,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在绘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质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感知美

教学中,我运用教会技能接触美、巧选教法渗透美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感知造型艺术的魅力。如为使学生领悟到一个普通的点会因外形的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美的表现。让他们观其外观,体会圆点以其外形的完整、饱满,赋予我们充实的运动之美。方点则以其形象的坚实使我们感受到静止、稳定之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线”这一基本绘画元素的内在美,除让学生知道各种线的形象特点,还通过大量对线的审美实践训练去体验线在构图中的地位,即线可交搭成面占有面积,可分割画面,又可通过造型表现质感,还会因作画中作者行笔的方式及速度,而使其具有不同的性格,使学生直接感知到线的长短、粗细变化表现的节奏美,线的强弱、轻重、疾徐变化具有动势美等。我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大自然中的形式美、色彩美、比例美,色彩世界中的调和美、对比美等等。

二、拨动情感,让学生理解美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拨动学生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出色的导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使之由潜化静止到完全活跃状态。课堂上教师除用故事、谜语、儿歌、音乐、实验、谈话、范画导入新课拨动情感外,还可根据一些具体情况,巧设导课方法让学生理解美。如《奇妙的红、黄、蓝》一课,我通过自己的服饰变化,即由课前准备时的一件灰色的毛衣,到上课时穿一件色彩艳丽的五彩毛衣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此时,我顺应他们的心理,以自己服饰的色彩美,将学生引入本课教学内容上来,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继而我提议用所学的知识画蔬菜与水果,把它们装到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大“汽车”上,送给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这样随着嘀嘀的汽车喇叭声,伴随着《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学生把自己的爱心装上了汽车。

三、引发想象,让学生享受创造美

美术教学始终离不开想象,因为没有想象就无法构思。美术作品表现需要通过想象进行新形象的创造。如:我在讲《小老鼠》这课时,当学生制作完毕后,我就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小老鼠设计小动作。学生们踊跃举手,个个奇妙的想法从他们的头脑中“溜”出来:给小老鼠戴个眼镜;给它拄个拐杖;给它夹本书;让小老鼠举个杠铃锻炼身体;给小老鼠戴个美丽的花环……于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制作加工。一会儿,一个“老鼠学者”出现了;正在锻炼身体的、强壮的小老鼠就出现在你眼前……面对这些生动、有趣的小制作,同学们开心地笑了。他们尝到了创造美的甜头,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术课不是审美教育的全部,但它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知识技法传授的美术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面的,从课堂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学生美好行为和素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心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南关小学

作者:李秀红

第三篇: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摘 要: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工艺美术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学习阶段所必须要努力养成的素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绝大多数都存在于工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学生自身的教育影响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制约。但是总的来说,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的一个提升标志,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路径进行培养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认识来论述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的。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衡量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标准,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提高需要经过不断地促进与培养。审美是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内容,是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层次标准。如何评价和判断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与价值内涵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与理解。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需要多种途径,其一是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课程安排。审美课程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通过沟通理解审美能力,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统筹与安排,才能够不断提升工艺美术教育的素质能力。其二是加强工艺美术实践教育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离不开理论指导,尽管当今工艺美术多为实践操作式的指导,但是缺少理论指引灵魂的实践操作仅为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并不具备更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含义。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多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提高。

1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审的是工艺美术自身,美化的工艺美术作品自身。审美的含义在工艺美术这样的艺术环节当中依然是重要的,依然是停留在审美素质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工艺美术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艺术家。如何使工艺美术学习者和欣赏者体会到工艺美术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比如手工制作的饰品,不论采用的机械有多少,其原始内涵中保留的手工痕迹已经手工程序都会让饰品具有十分特别的粗糙质感,这种质感实际上是手工制作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审美内容;再比如当今的壁毯设计,完全的在网络图片库寻找基础素材,然后通过将基础素材加工,找到工厂进行壁毯编织,试问这样的壁毯即便是机器制作效果再好,图片再精美,整个制作过程却没有任何的人工痕迹,这样还能够叫作工艺吗?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壁毯依然属于工艺,但是这样的工艺如何展现和表达审美价值,我们就需要认真地去诠释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内涵。其基本出发点应该具备三个方面:一是工艺美术的价值;二是工艺美术的艺术美感;三是工艺美术的创作美感,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够完全构筑起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涵。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往往还说明了工艺美术教育充斥着诸多美学的探讨,正如上述我们在壁毯工艺的实例中所列举的那样,在壁毯完全的电脑和工厂处理下,这样的壁毯美在何处,可能要从工艺美术教育中的理论审美来探讨,也就是现代化的壁毯装饰性。从装饰性看工艺美术的审美,需要架构在工艺美术教育的点滴基础之上,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具体外物叠加上,认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种种内在表现和处理的相应过程与机遇,我们认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也要充分体现出这方面的感念和意义,其中既包括工艺美术的基础观点也包括工艺美术的全称跟踪式美学含义,让审美与装饰结合到一起,即把现代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装饰结合起来看,才能够具备现代派系下的审美。

2 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内涵

工艺美术审美的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工艺技艺的审美素质、对艺术价值的审美素质、对艺术美学的审美理念。所谓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从传统手工工艺发展而来,现代依然还能够完全保留,并且突破现代化的阻滞的是西方的皮革工匠以及金属工艺匠人。这些匠人的工艺基本上都是手工的,甚至一些专业的器具也是手工的,这就构成了纯手工的传统技艺,实际上这样的技艺在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当中也是比比皆是。只不过因为失去了传统工艺创作的土壤,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认同,故而失去了前进的价值和能力,也就逐渐地消失在现代化的发展当中,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在现代的工艺美术中找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各种价值存在和价值感。现代化是从西方延续发展而来,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甚至完全是一脉相承,如德国的木工工具和铁匠工具,其专业的工艺工具制造实际上本身就是工艺美术的一种延伸,自身也是工艺美术的代表。我们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境界中推断出工艺美术的特征,实际上就是要从这些基础要素出发来判断当代工艺美术在教育中应该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素质,那么刚刚论述的这段认知论实际上就是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一个体现,如果不能够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完全将这些工艺美术的技艺内容包含着去看、包容着去看整个历史过程,也就不可能把握当代,知道现代的美从何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美。

工艺审美的素质是可以看出工艺美术的各种基础内容的,也就是从自身来看待工艺美术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实践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工艺案例,在大量的专业积累下才能够形成和培育出一个具备发现美的双眼。我们看待这样的工艺美术,从工艺的细节,如切割、抛光、纹路、用料、细节设计等等各种细节的元素都说明了工艺美术审美的具体内容需要从自身来看,需要把握好自身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重要性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工艺美术本身所存在的价值体系,在这些我们认可的价值体系中,如何判断工艺属性的内涵,把握其深刻的事物本质,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推动价值审美观念提升的重要方式。观念的不断攒机,实际上是在重重内涵方式认可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把握价值审美的关键要素在于把握住工艺美术的价值核心,并不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要求,而是纯粹的艺术追求和人文价值,这是我们所需要衡量和权衡的重要发展点。

3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明确了审美的内涵以及审美素质的提升两部分重要前提内容后,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提升的路径。这其中包括工艺美术审美思想的提升,一个用煤气炉废物制作的烤箱,通过焊接把手制作金属支架,其涵盖的内容肯定是美术价值的一种极端体现。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培养体系中,我们会不断加深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美学审美素质上的价值再创造,没有基本的价值创造也就不会存在基础的教育素质培养体系,建构这样的体系需要全面的,从理论铺垫,再到艺术实践,真正能够让人体会到的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价值基础来源于审美素质全方位的能动性。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根本上是深厚理论基础的铺垫,全面实践下的创新思维推动,最终通过不断地利用审美能力的有力促进和提升,带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也是我们强化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启雷.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功效[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

[2] 徐丽云.论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下地域性居民审美意向建构对策——以芜湖铁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76.

[3] 彭博.从实用与审美看工艺美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7.

作者简介:龙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工艺美术专业。

作者:龙辰

上一篇:分类监管论文范文下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