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本科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业设计本科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论述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存问题,并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提出设想,同时也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出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使学生更能适应并服务于社会。

第一篇:工业设计本科论文

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探讨

[摘要]为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根据专业特点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抓好毕业设计的中间环节,挖掘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强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科学公平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探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极其重要的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升华,这一实践活动进行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一、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一般为13周左右,时间长而集中,因此,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中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与任务是首要任务。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去解决工业设计问题,使学生获得工业设计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设计信息、合理利用资料,制定正确的设计方案和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计算机建模、渲染、效果图制作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应用的能力以及英文资料的阅读、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以人为本、勇于创新、严谨求实、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任务。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专题产品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但以产品设计为主;产品设计说明书包括绪论、市场调查,设计定位、手绘草图方案构思、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图纸、计算机效果图制作、设计展板、参考文献等七部分;产品设计说明书要求文字字数1万字以上,创新性草图方案不少于五个,手绘草图数量不少于8幅,草图方案经反复分析、评价推敲,确定最终设计方案,最终方案的技术图纸(外形视图、结构、装配图等)不少于2张,效果图色彩方案不少于3个,A1展板一张;翻译一篇英文版工业设计专业文章,英文字符数量不少于6000字;制作答辩用多媒体演示文档。

二、根据专业特点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的内容与选题,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一般来说,毕业设计可以专题产品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设计为主,平面设计类的题目为辅,不主张做概述式、论述式的论文形式的毕业论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组成毕业设计小组。在第七个学期后期,由指导教师先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设计选题,再由教研室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师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师生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教师的题目,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选择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都是上过本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学生是了解的),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双向选择后,提出设计小组的分组初步意见;再由教研室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兴趣爱好等,在尊重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平衡、调整工作,以避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全部集中在一个指导教师名下,或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指导教师名下。调整后的分组也要征得相关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同意,以示对师生的尊重。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小组的分组。第二,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的把关。虽然指导教师事先已提出过选题,但分组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好爱,还可适当调整题目或改题。我们的毕业设计的重点每年都有所变化,以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倡导毕业设计内容与选题多样化。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毕业设计题目,上报到教研室,由教研室根据学生撰写的开题报告情况,了解、分析毕业设计选题方向是否正确、工作量是否恬当,是否有重题现象等,以避免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过大过难,可能导致难以完成或做不到位,或题目过小过容易,又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设计能力,起不到锻炼作用,达不到毕业设计目的。由此可见,做好毕业设计的分组选题工作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教研室在期间的指导、协调、审题等基础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三、抓好毕业设计的中间环节工作

做毕业设计的方式我们一般有两种:一是在校内做毕业设计,一是在校外实习单位结合单位和专业要求做毕业设计。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指导教师都必须监管到位。要求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保证指导的次数和时间,每周至少指导3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可以面谈的形式,也可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和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挖掘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

毕业设计必须要有闪光点和创新点。在设计方案的制订和设计地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设计、大胆创新。也许学生的初步设计有不尽合理的地方,甚至是有缺陷的,但我们首先是先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再帮他们一一分析问题的所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设计中的不足,并作改进,挖掘他们的创新设计潜能,多角度、多方位去考虑一个设计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五、强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相当的普及。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必须采用CAD。在毕业设计应用计算机的主要有:平面设计尺寸图(采用Auto CAD软件)、三维建模(采用3DMAX、UG、Rhino等软件)、效果图、展板制作(采用Photoshop、Corel DRAW等软件),同时还鼓励学生应用虚拟仿真软件制作动画演示设计内容。这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六、科学公平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在学生应聘找工作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答辩环节最能体现一个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我们的毕业设计答辩小组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即答辩的过程中指教师不在场,评阅教师及其他的教师在场。原则以设计的种类分组,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错开,在答辩时学生不提指导教师的名字,以避免指导教师影响到毕业生的答辩成绩,以体现公平公正。学生的答辩顺序由学生自由抽签决定,答辩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要在二十分钟内完整地叙述自已的设计,展示自己的设计亮点以及创新点,综合展示一个毕业生的应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精神风貌。学生自述完后由答辩组的教师提问十到十五分钟或提出修改意见;答辩教师根据学生自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先进行背对背的独立打分,再综合整体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定成绩,如果大多数的教师给的成绩等级是相同的,就确定下来,如果分歧较大,就再对照论文等再讨论,答辩小组的教师达成共识后再确定成绩。由专业初步确定学生的毕业成绩,成绩为拟优秀和拟不及格的,再参加由专业以上的学部组织的二次答辩。待学生根据学校的规范化要求及答辩过程中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好打印、装订好论文、专业文献英语译文、相关图册和表格、展板及光盘等交齐后再确定和公布成绩。毕业设计成绩确定是否具有科学公平性不仅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也将影响到下届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看法。所以公平公正地评定毕业生的成绩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在工业设计专业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宗旨,注意发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楠,罗西锋,朱望东.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高教论坛,2008(5).

[2]郭磊,鞠盈盈.“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3]杨洪泽.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7).

作者:罗丛敏

第二篇:设计学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论述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存问题,并从专业、管理的角度提出设想,同时也探讨了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出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使学生更能适应并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设计学;毕业设计;艺术学科;跨学科

本科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串连,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能否将大学里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对接于市场,服务于社会,毕业设计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是检验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的新型人才的工具。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设计学科以及设计产业和行业的对接越来越快,高校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出现,不断迫使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进,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作为独立的一套体系,不同于其他设计、写生等实践环节,单一地考核学生所学的某一门课程,而是针对大学所学的所有课程的综合应用。

一、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存问题

1. “一对多”模式,指导效率低。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而由于学生的扩招,老师的短缺,导致一名老师需要指导10多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就是“一对多”模式。不少高级职称的老师另外还要指导研究生,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的知识也很有限。此外,同一导师指导的课题重复或具有相关性,会造成研究课题的狭隘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实验资源竞争。

2. 毕业设计作品空洞。我们在看历届学生的作品时,会发现不少同学的毕业设计很空洞,完全停留在概念式、形式化和表象化的视觉层面,或者缺乏背景学科的支撑,因而使得设计显得缺乏内涵,没有内容。事实上,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由于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设计学科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如果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学习了园林、生态等专业的知识,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家具、材料等专业的知识,那么他们的设计带给人们的将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而且是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如果研究装置艺术的学生了解了电子控制、传感器、机械原理等知识,那么他们的设计作品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 学生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由于当前社会发展正日益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少同学正越发浮躁、功利,越来越迷失自我。很多同学仅仅是为了分数而看书,为了拿学位而学习,不求学到多少知识,但求完成任务。如在外实习的同学,有不少直接将公司的图纸、设计作为自己的本科毕业作品,企图蒙混过关。更有甚者,直接通过网络找枪手,付费为自己完成毕业设计。

4. 与求职高峰冲突。由于毕业设计环节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学期,这个时期也是同学们求职的高峰期。因此,不少同学会请假去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或去单位实习,从而牺牲了大部分毕业设计时间。与毕业设计相比,学生更重视就业和实习。

二、艺术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设想

1. 加强毕业选题前瞻性和学术性。建议学生关注国际性设计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提升设计的高度。 同学们可关注北欧的自然与传统、东亚的哲学与美感、美国的商业与技术、德国的严谨与创新[1]。这些关注将大大拓宽设计事业,启迪设计实施的灵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其为方向指引,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选题。

2. 进一步加强毕业展展览方式的多元化,展板、实物、多媒体进一步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展在美术界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各大高校每年都集中在5月、6月举行。展示方式的多样、艺术形式的多元和表现方法的新颖,应该是本科毕业展的重要特色。然而,与艺术类院校相比,综合性院校的本科毕业展在展览形式上较为单一。事实上,综合性院校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运用优势学科的力量,将艺术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加强团队合作,特别是跨专业或跨学院的合作。团队合作式的毕业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指导模式,其要求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及工作的自主性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分析能力,技术可行性,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性人才向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转化。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既可以避免毕业作品的抄袭,又可以也有效地缩短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时间。

跨学科毕业设计的内容设计多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因此参与的人员也要包括多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设计团队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成员的设计质量以及进度都会影响到团队总体的设计质量与进度。老师也要及时跟踪,合理把握设计的大方向。然而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相比,跨学科毕业设计难度较大,内容较多,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布置时间。

4.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返校投入设计,将之列入考核范畴。学院要组织各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认真、深入地开展中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检查工作记录。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5. 可实行二辩、三辩模式,防止同学心存侥幸,避免毕业设计的粗制滥造。指导教师审查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席情况,如缺席时间达到或超过1/3,则通知学生不可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环节,只能推迟到后面二辩、三辩。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后期的重点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收获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其重要性。我们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学校优势学科的特色,立足国际视野,尊重学生的创意,为学生提供平台,从而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进程。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钟蕾.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商场现代化,2012:100-101.

作者:狄文和

第三篇:本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现象,探讨了导致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并从教学实践中的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引导两个层面来尝试分析解决,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良方案,为提升产品设计专业的毕设教学质量和研究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式提供了相应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产品设计;毕业设计;专业教学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3-0093-04

设计行业不断发展,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招生结构的变化,设计类别更加细分,向综合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本科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全面检验学生专业素养、知识运用、设计实践能力等专业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这既是学生四年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展示,也是高校本科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论证与改良探讨的契机。并且从学生专业水平的掌握和教师教学指导过程中的情况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即将走入社会工作岗位的准备程度。毕业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专业人才从学生向职业设计师过渡的重要阶段,其中理论教学培养模式,设计过程和实践环节中各类方式方法的指导等都有着很多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从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与成园分析

近年来产品设计教学已经步入了正规化、系统化、综合化、素质化以及以专业应用性为主导的教学体系阶段。学生的专业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体系在社会就业阶段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体提升,但因为实践经验的缺乏和对课本知识的解读过于形式化,从整个设计流程和概念思维的构建过程来看,照本宣科的應用,对系统设计原则的理解严重不足影响了产品设计专业素养提高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从教学过程在学生毕业设计实践的应用来看,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1)对产品设计的理解不足,欠缺全面,系统的考虑;对专业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含混不清,在具体的设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定位不明;缺乏有条理的,系统的设计环节和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对专业整体定位和具体研究方向模糊造成的,产品设计的范畴很广,不同行业、类型的产品都有着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与产品开发体系,在对设计方向的定位和把握上,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在产品设计调研开展的前期尤为重要。理论的指导只是提供某种可行性和方法论层面的设计通用原则,而具体的代入、展开和深入则是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行业以及用户需求进行专业性的研究。

2)对设计的整体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时间的投入上:一方面是因为对设计对象和专业要求的不理解,在产品设计整体进度评估上存在着较大的主观误差,对设计开发流程和组织的具体环节缺乏研究,没有目的性,做哪算哪,最后在临近截止日期时,想当然的期望在短时间内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快速达成设计目标。(2)精力的投入上:因为时间投入的不足,加上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缺少研究,所以在设计阶段从调研到概念设计再到最终效果的评审与测试,都无法达到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工作量。最后因为时间关系为了赶进度而做,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3)因此,对设计的整体投入不足直接导致设计研究中对产品开发缺乏全盘规划,注意力只放在尽可能的如何快速的出结果上,对研究中需要分析解决的各类问题,诸如产品使用场景研究,用户人机环境调研,情感化设计、无障碍、产品文脉的沿袭、产品内涵的理解和设计元素的应用逻辑、美学体系、色彩研究等等都非常欠缺相应的探讨与深入。不仅缺乏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更缺乏实地的走访调研、记录研究。对设计的方法、理念、针对自己项目的设计切入点缺乏理解且依旧停留在上上网搜搜抄抄改改,堆堆草图数量建模渲染的思维阶段。

4)设计流程混乱,缺乏有效的、积极的设计方法;对产品调研、产品定位、设计研究、设计定位、概念论证、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等没有逻辑可循,想一出是一出,一些同学依旧停留在抄抄弄弄,照着画画,想当然和应付差事的理解层面。唐纳德.A.诺曼把错误分类为三类——基于规则的错误、基于知识的错误和记忆失效。而学生在设计流程方面:不懂规则而乱做乱抄、专业学习积累不足而主观臆断凭借所谓的“经验”、对应掌握和已学习过的专业内容不加巩固深化等等,这些问题把错误的三种类型面面俱到的体现了出来。

5)产品调研阶段对宏观市场的理解分析、产品预计投放的论证依据欠缺,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复制黏贴一些网上的结论,在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的情况下,也根本没有进行实际调查,而是糊弄差事。其次因调研的方法局限,数据也有问题,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存疑;

(2)数据的调研量不足且存疑;

(3)数据缺乏分析比对;

(4)数据的引用没有可靠依据。

当连数据来源都可疑的情况下,后续设计环节的目标偏差也必然和之前的设计预期大相径庭了。更何况产品价值分析和概念测试、效果评审等环节大部分情况下只局限在诸如发朋友圈填问卷和堆草图不断凭借主观审美改造型等简单方式的理解上。

还有就是产品调研阶段对竞品的分析欠缺,更多的只是局部或原理上的抄袭模仿,缺乏全面的分析理解,甚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理解都不知道,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也不清楚,在调研的过程中没有依据调研内容和分析过程进行并行比照,盲然抄袭的情况较多,缺乏对设计目标的具体定位和设计理念的借鉴、融合与理解。对产品的材料与工艺、人机关系、结构、以及输出功能、场景的适用范围等方面研究不足,甚至是一无所知。更加缺乏对设计要素规律的分析,除了抄袭修改外,对如何将各种因素有效运用在设计过程与目标达成中没有概念。并且不知产品发展脉络,亦不知品牌调研为何物,仅仅关注有名气,卖的好(甚至都是网上听说的),造型或款式好看等等。对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缺乏深度分析研究,对品牌过于概括性的理解,缺乏对其相应产品的市场细分和基于市场条件下的产品各要素的设计研究与竞品分析。

6)毕设态度问题:基本的设计逻辑是,前期不抓紧,各种拖,对交流结果敷衍了事,中期不管做的如何一口咬定自我感觉良好,后期各种找客观理由推卸责任,反正不是自己的问题。再者就是依赖性强,缺乏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说一步做一步,对从交流到设计过程讨价还价,不知学业为何物。这也是导致前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2 从专业教学角度出发的相关解决方案

上述问题虽然状况不同,但究其本质,还是对专业学习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实践经验的缺失、应用方法偏差等造成的。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还需要从专业教学中的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引导两个层面来讨论。

2.1 课程结构设计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存在课程结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课与课之间是碎片连缀,课程设置多为拼凑与堆砌,看不出贯穿其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原则。由此,造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远离、甚至背离培养目标,出现课程教学目的不明、课程定位模糊、课程编制混乱的现象。这类情况虽然在十年前早有相关研究,但从教育实践的现实情况看,依然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搞清楚课程的结构设置的目的、依据、对设计实践的理论理解和社会就业应用之间的关联,这些因素在课程结构的搭建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课程结构的设计不仅仅是起到一门或若干门课程的大纲总领性作用,更是对整个课程体系和学科方向发展的综合性指导与定义。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更是对大学四年课程结构内容的综合运用和掌握情况的有效检验。

所以课程结构设计应该结合社会需要,从学术研究和就业应用两个层面来进行统筹把握,一方面,既要突出专业的综合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又要学以致用,从具体课程的多元支撑体系上,达到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作用。

其次,因为产品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的系统科学,除了本学科内的各课程的合理化配置,还要重视相关其他学科的整合与学习。比如拿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架构来说,除了需要熟悉掌握调研流程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外,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综合,在产品设计定位明确的前提下从产品的模块化要素构成、设计环节中确认产品架构的时间节点;产品改进的渠道与方法;零部件的适配与标准化;以及相关的工程性能指标;产品的制造进程评估;产品的设计研发管理等一系列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才能够为设计概念的测试与评估以及后续的工业设计和DFE(面向环境的设计)、DFM(面向制造的设计)等提供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指标保障。这不仅需要不局限于教材课本的企业化专业实践的体验与学习,也需要从材料、工艺、工程制造、生产加工技术、成本核算、设计管理、市场研究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专业支撑,缺乏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一个有效高质量的产品设计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专业保障的。

如图1所示以上两个方面,不仅仅是从课程结构层面对于专业定位和教学发展方向的引领与把握,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理解和对专业素养的自我定位。毕业设计的问题,看起来好像是与个人能力、经验以及所学的内容相关,而实际上其根源在于对课程结构的设计与执行,尤其是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培养模式和毕设过程中的相关引导。

2.2 教学培养模式和毕设过程中的相关引导

产品设计与市场联系紧密,必须要形成系统的调研制度,一是专业建设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该专业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确定专业建设改革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为企业所欢迎;二是对该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收集他们对学校教学内容、对企业用人标准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以便于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三是加强对企业的人才需求预测调研,及时掌握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企业人才的新要求,便于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品设计专业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不同,是一门重在应用性的专业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而且还应当具有能将这些理论和学術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应用设计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从目前企业对于产品设计师的招聘情况来看,在应届生的招聘过程中,其要求和标准往往是本行业中最低的。而在招聘入职后,绝大部分企业还要针对其岗位要求进行相关技能的再培训,这也对企业项目研发的人力成本、行政资源、技术教学等方面的投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应届生在岗时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人员流动频繁,所以这也是部分企业不太愿意招聘应届生的原因之一。虽然笼统的说来可以归咎于学生的经验不足,缺乏对行业岗位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但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则会发现导致这些情况的根源往往还是出在校期间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避免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课程时间安排分散,课业压力不大,导致学生主动性并不高。同时,在校期间,专业教学多集中在理论知识上,与实践之间的结合较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预期要求。这里的“照本宣科”主要指在教学和毕设过程中只按照教材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流程化,形式性的讲解,主要表现为“PPT+配图(视频案例)说明”的形式,照着内容平铺直叙,对学生的疑问、接受和理解与否不管不问或敷衍了事,讲完下课,夹书走人。但不管是PPT还是配国或视频案例,都是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点的辅助说明和载体形式。因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专业系统性,所以在对这些教学课件的讲解时并不是把专业理论套在其中进行描述说明即可,而是应该以相关知识点为核心内容,将此放在相关案例的系统结构中,围绕知识点,对各项因素进行展开和关联性分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从课程的整体架构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模式和严谨的推导逻辑;同时对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从设计专业的系统框架中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层面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教学思维固化,不仅是缺少创新精神的表现,也体现出某些教师对自我职业定位缺乏责任感和全面深入的理解,仅仅把知识的传授看成一种搬运和量化的过程。

2)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教学引导和启发。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知识掌握能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产品设计专业也是如此。自从教育成为一个行业以来一直在讲“因材施教”,那么为社会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产品设计教学,更应该根据行业的创新要求和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在立足于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兴趣爱好、优势、专业水平和对学习的态度与理解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校期间的经验和阅历更多的是来自老师教学指导过程中的启发和其自身的努力。以毕设指导为例,一般来讲,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按照下列步骤开展工作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设计调研一方案构思一方案确定一设计表现一成果提交一答辩及成绩评定。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一环节的工作如存在问题或不足,都将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划一个范围,给一个方向,这样做并不适合所有的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方法欠缺,专业基础薄弱的同学。即便是已将相关指导要求对学生清晰说明,在尊重学生意见由其自主选题的情况下,也不能将全部的调研工作完全堆给学生,更不能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到后续设计时就一味地指责是学生的能力问题,是他们自己选题不慎所以应该后果自负之类。作为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辅助和指导,不能简单的认为概括性的方向指引和任务安排就已经尽到了教师责任,而更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专业水平,性格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制订一套较为详细的指导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对选题的建议和项目评估;进度的整体规划安排;不同时间段的里程碑设计;调研计划的设定和资料搜集范围,分析的方法;时间余量的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等等。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指导为主,就拿设计调研来说:当学生在商定的调研时间内没有拿出可以推进下一阶段工作的调研结论时,应该尝试从对项目设计的理解、调研目的、方向.范围、方法、过程、工作量以及分析过程和对具体问题的理解研究角度出发,逐项逐步的讨论解决。对于学习方法欠缺,理解程度不足的部分学生,更应当将启发工作做的更细致些,比如具体推荐一些以更高学历层次(硕博论文等)的文献调研资料,从较高的视角与格局以点带面的要求其搜集整理和学习研究,这样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学生的毕设投入时间和实际效果出现较大偏差的可能。

3)了解行业形势,对相关行业发展历程,当前的市场行情、企业与社会需求以及未来的行业前景等有充分的分析研究。学校作为一个专业化教学机构更多侧重于对技能的培训与社会人格层面的塑造,然而对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上,则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间接性与滞后性。在产品设计专业,这一方面主要和课程结构的设计相关,从教材到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等有不少都还停留在产品设计专业刚引入大学专业设置的阶段。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日趋成熟和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也在进行着高速的变化,以适应越来越高效、多元化、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体系的需要。这也对企业从市场运曹模式到项目研发再到后续产品生命周期的维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系统、复杂与高质量的要求。那么对应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就变得日益迫切起来。产品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的综合类边缘学科,要求设计师不仅仅熟悉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思维方法,还需要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不同市场、不同消费和用户需求以及相关生产制造的特点,运用合适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进行对接并展开相应的设计工作。

那么如何具体对待并展开,就成为学校设计教学中需要重点教授学生掌握并解决的关键。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毕业设计的指导作为日常教学过程的专题性延续和拓展,则更要从学生就业环境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将准设计师离校后,需要应对的上述情况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设计思维因地制宜的结合进毕设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要精通熟悉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更要对专业行业的整体概况和现实需求有着较为准确、全面的掌握;同时也说明了产品设计专业从教学实践到毕业设计指导,都应该围绕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定位来展开。告诉学生他们即将面临什么样的就业环境与行业未來,引导他们今后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明显比完成工作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和指导过程更为重要。

4)设计实践环节的接入和拓展。因为课程结构设置和校企实践对接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并且虽然解决的方式有很多,但达到的效果却褒贬不一。所以总的来讲,最根本的有效解决途径还是校企合作平台的不断搭建完善,以及通过诸如专题竞赛,项目预研、企业实习等多渠道大力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和体验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并且通过教学实践的过程逐步尝试,直至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

5)教学与毕设指导过程中教学定位的调整和把握。除了从课程结构、专业方向、理论实践等教学引导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优化外,在专业课程与毕设指导的教学定位上也需要进行同步的配套与修正。产品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教学定位应该紧密贴合专业和市场要求,从学生对专业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职业需要出发,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创造性教育的定位、个性教育的定位、人机关系定位等方面围绕课程体系和学科方向,以和学生之间学术对等的关系出发,从体验与合作的视角将各要素通过课程交流的形式融入、参与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避免以生硬的知识灌输和对学生学习的硬性要求造成的学习效率与效果的低下。

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同课程范畴内,专业方向的针对性和内容有效性,避免在一些教学和毕设指导过程中出于某些关联性课题研究的需要,产生理解误差,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让学生从事一些与专业学习内容无关或关联性牵强的实践工作。 其次教学定位要明确,专业教学与学习应当强化突出相关知识传授的目的性,而非功利性;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点的消化、理解和掌握达到对相关专业方向和内容层面全面,系统的能力提升,而不在于流于形式上的过程结果的展现。所以在课程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分注重所谓的“教学成果”,以一种快速投入产出的思维督促学生走流程,拿方案,以参赛拿奖或教学成果展示等为目的,而不考虑到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再有就是需要分清专业教学定位和科研学术观点的区别,产品设计教学指导是基于专业与行业设计原则的理论、应用体系。虽然其中有诸多的课题点和专业内容可供研究、探讨,但并不意味着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将某种学术观点凌驾在专业系统架构和行业准则之上进行评判、推行是合适的。设计本身就是可以从多种视角和美学、造物体系进行讨论与分析研究的。而基于这些观点的设计行为,只要符合专业与行业框架下的基本设计原则和专业要求,都是值得鼓励和探索的,即便一些观点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分歧,在进行产品的设计评审时,至少要在对不同观点包容的前提下,基于产品设计的相关系统理论和原则来对相应的设计概念、行为、过程和结果等进行评析,简单的说也就是“就设计而论设计”。应当避免因分不清学术探讨和设计评审的区别导致的,将个人学术观点强加在基于设计原则的教学定位和设计评价系统中,用特定的学术观点甚至非专业研究方向的主观理解来评判专业课程教学指导下的作品与成果的行为;更不能通过打压、否定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对教学定位的曲解来以树立和扩大个人所谓的学术权威与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产品设计的毕设指导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教学引导过程,其包含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培养模式、应用实践过程、行业趋势分析、就业方向指导、专业素养形成等因素共同支撑并不断深化完善着学生在专业层面上对产品设计本质的理解与设计实践方法的运用。所以在毕设指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另一方面更要从专业教学、引导等内容上去溯源反思,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和专业水平欠缺,因为学生对待专业本身的理解和学习动机行为态度等因素,从根本上讲,还是教育教学本身的内容、方式与启发等过程的映射,只有积极的去面对调整,不断探索改进,才能够逐步渐进地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为实现有效高质的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文章抛砖引玉,也希望通过尝试性的提出和解决相关问题来为产品设计的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出较为可行的指导思路。

作者:赵彦

上一篇:农业发展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学教育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