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不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是以前期的教学过程为基础的,因此毕业设计改革也不应单单针对毕业设计过程本身,而应是结合专业特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改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和探索

[摘 要] 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和综合检验,如何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控制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质量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B211034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对本科生在校学习过程的一个实践性的总结,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反映高校的办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基层单位,学院有包含航空航天、土木和力学类等三个学科门类的7个本科专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对保证和提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进行了一些尝试。

加强宣贯力度,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进行毕业设计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或者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这也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热情。而高校教师又有很多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之外的工作要完成,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往往被认为是易于完成的工作而投入的精力有限。因此,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对此,学院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思想上疏导和制度上进行规范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此工作的认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导论课程、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促进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等机会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讲,同时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学生如果本科毕业设计成绩不合格,将不能正常毕业,更谈不上考研和参加工作了,所以,毕业设计环节是毕业生顺利毕业离校的关键所在,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其职称晋升、年终业绩津贴的发放以及年终的评优评奖等直接关系到指导教师切身利益。

注重过程控制,把好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关

1.注意毕业设计环节立题选题的科学性

为保证指导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单独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8人。助教可与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联合指导,但两名教师联合指导的总学生数不宜超过12人。

为做到因材施教,要求每个专业的立体数量应为应届学生数的1.5倍以上,并且隐去立题教师姓名予以公布,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没有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将取消其当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资格。

毕业设计立题要难度适宜,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2]。

2.注意毕业设计环节开题的严肃性

学生需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第2周末前完成开题,开题报告必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体现个性和特色。指导教师必须亲自把关,在开题前对每名学生的报告进行批阅。开题工作由各系组织,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展示自己的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一般由学生本人进行5分钟的公开讲述,并进行至少5分钟的答辩,接受专家组和在场同学的提问。

3.注意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手册填写的规范性

毕业设计手册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日记”,此毕业设计手册填写的真实性直接反映出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程度,因此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填写,相关要求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由专业负责人统一进行讲解指导。手册中的设计说明内容以2周为单位进行填写,其填写的内容一定与进度相符,写清楚2周内完成的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必须填写充分。指导教师必须逐个过目学生的设计手册的填写过程和结果,并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签字。

4.注意指导和过程跟踪的灵活性

这一环节也是学院控制教师和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环节精力的主要手段[3],学院制订如下要求框架,要求各系和各专业参考本框架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分别落实,并保留所有书面痕迹(教师签字手稿等)以备检查核实。

(1)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至少见面一次,进行辅导答疑,并对学生考勤和进度检查(必须有记录),其结果作为学生参与态度评价的依据。不准事后补填造假。

(2)各系根据进度安排每四周一次集中讲座、指导或答疑,并对学生进行考勤。具体安排由各系负责,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3)各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2~3次指导教师汇报交流会,汇报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具体安排由各系负责,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4)每周进行集中考勤至少一次,由专人负责。

(5)配合学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设计的检查工作,进行进度质量检查,具体时间为:前期第3周末,中期第9周末、后期第13周末(土木工程专业第15周末)。检查内容是:设计手册的填写、编程演示、实验准备、计算说明书形成过程的草稿、施工图形成过程的相关草图、指导教师的修改痕迹和签字等相关内容。

(6)配合后期检查在第13周末(土木工程专业第15周末)进行学生答辩申请工作。学生应完成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施工图纸;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图纸、应用程序的电子版。以上成果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审核签字的成果,经检查合格后,学生亲自签写申请答辩登记表,取得答辩资格。

5.注意毕业设计环节成绩考核的公正和公平

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给出公平、合理的考核成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4],因此,学院要求各专业根据4.1-4.6各项进行记分积累,采取黄牌警告,红牌罚下,分级答辩的机制,即中期检查后积分低于40分者,对该学生进行黄牌警告,并于后期工作进行重点监控,对后期检查后积分低于60分者,将终止其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不允许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分级答辩即累计积分大于等于86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优秀;75~85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良好;小于75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中等。

总之,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是直接反应高效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应用程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将始终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求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的实践成果可为各个兄弟院校和同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元凤.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43-144.

[2]洪月华,庞超波. 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11,32(2),35-37.

[3]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4]郑佐桓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48-250.

作者单位:吴国辉 陈树华 曾繁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周 磊 哈尔滨市劳动技师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作者:吴国辉 周磊 陈树华 曾繁丽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2:

“教、学、研”相结合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不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是以前期的教学过程为基础的,因此毕业设计改革也不应单单针对毕业设计过程本身,而应是结合专业特点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改革。课题以常州大学材料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教研资源与能力,确定了提升毕业设计专业内涵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以“教”促“学”,以“学”促“研”,“教、学、研”相结合,相互促进,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既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促进教师科研的双赢策略。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教学研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工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学分,毕业论文本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生教育“职业化”。再加上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考研压力大等原因[1],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敷衍了事,甚至捏造数据,由此还曾数度引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2],以及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在当前大环境下,我院学生与教师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教”的环节仍不足,学生“学”的气氛不够浓烈,师生“研”的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为了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本文将以常州大学材料专业为例,从教师、学生和专业实际情况谈谈对毕业设计改革过程的一些感悟。

一、结合专业特点、师资结构和科研水平,确定总体改革思路

在毕业论文出现问题时,首被问责的是监管部门。故很多高校教务处建立了自己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建立从选题、开题到论文撰写的统一规范;加强论文的审核制度,控制查重率,从省级校级各层面开展不定期的抽检。但是,只监管不改革只会让形式化蔓延,无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各个学院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毕业设计改革。

常州大学材料学院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历经三十多年的建设,建有数十个省级重点、省级、市级、校级实验室、测试中心、教学示范中心等,有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近90%;先后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863、973、国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材料专业的本科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有研究改进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的能力;材料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支持本科生进行大量的研究性实验与初步探索;材料学院的师资结构决定了教师们有能力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指导其选择较新的课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索,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的目标应是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并重,而非只是就业型人才,毕业设计的改革思路应是提升其专业内涵,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二、以“教”促“学”,让毕业设计所需的基本技能贯穿于专业课学习的始终

本科毕业设计本应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应用和提升的过程。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的做法是:在第八学期指导老师给出具体课题题目,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工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最后撰写毕业论文。这一过程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与前期的专业课教学鲜有联系。

实际上,如果大部分学生此前并未接受过相应的科研训练,一个学期的时间做毕业设计非常短。学生甚至根本不理解题目内涵,就盲目选题,简单阅读几篇文献,对现有研究成果一知半解,实验方案不具体甚至不正确,实验结果欠分析,最后是草草完稿。整个毕业过程中,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课题,学生经常感觉无从下手;面对一脸盲然需要从查文献教起的学生,教师也时常感觉颇多无奈。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专业课开始就了解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安排,就会明确平时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我院教师大都接触到各自学科的前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积极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学生在后期选题时,不会无的放矢。这样,现有的自主选题与分配题目相结合的政策才有实际意义。改革课程教学过程,多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课后安排一些小课题。特别是在基础知识的应用环节,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是不能忽视教师“教”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教会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毕业论文不是一朝之功,期望在最后一个学期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所需的技能应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进去,才能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学”促“研”,“学”有所思,让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思考成为常态

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本来就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的综合检验。毕业设计的质量的提高,只靠教师的“教”是不可能完成的,还需要学生用心去“学”。让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思考成为常态,在他们的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地思考该专业课与毕业设计的关系,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哪些技能,哪些问题还未解决,涉及哪些技术前沿,还会用到什么方面的知识等等。所有这些思考,不是强制的,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顺其自然进行的。

学生在前几个学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文献检索和实验分析等,并且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会越来越深入,加上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每学期学院组织的各类科研讲座,这些都会引导学生在某个方向上的兴趣,学生对将来自己的毕业设计的目标也会越来越明确。进而,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前参加到自己的科学研究当中来,实践证明,这会致使毕业设计成为一项轻松的、可兼顾完成的工作任务。

四、“教、学、研”结合,让毕业设计选题更有针对性、可行性

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是选题[4]。通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加上合理的毕业设计安排,顺利地选题开题会是水到渠成的事。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是因人而异的,不能期望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都能达到高标准,所有论文都具有创见性。归根到底,毕业设计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这个过程中受益并有所提高。因此,毕业设计题目应兼顾各种程度的学生,应保证各类学生都能选到合适的题目。选题原则是:自主选题和分配题目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选题。

针对今后仍从事科研的学生,应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标,重点强调选题的科学性,题目设计应兼顾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研究兴趣。比如,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已有研究课题给定一个题目的大方向,学生在老师给定的大方向内自主选题,由老师把握题目的难易度、工作量和可行性,避免学生选的题目过宽过泛或不切实际,既关注了学生兴趣,又保证了教师可以进行有效指导。针对今后从事技术工作的学生,应以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强调选题的实用性5]。选题尽可能同其将来工作内容相联系,侧重选择和企业实际课题相关的题目。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的工作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尽快地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实际工作的顺利过渡。

五、“教、学、研”相互促进,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对学生来讲,经过前期的训练,有了合适的选题,学生有基础、有能力、有兴趣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毕业设计真正当成对自己有益的工作来做,不会对其敷衍了事,甚至捏造数据,同时也会认真地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以求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对教师来讲,毕业设计和与自己的科研方向结合,合二为一,使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动力指导毕业设计。目前高校均面临软硬件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并且可以避免虚拟题目、遗传题目等问题,还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教学压力,进而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教、学、研”相互结合,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了教师的认真指导,辅以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监管,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会得到持续提升。不仅如此,“教、学、研”还会相互促进,通过毕业设计与科研课题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的含金量。反过来,学生的参与也会促进教师的科研工作。科研课题中的一些基础性和重复性工作由学生去做,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也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给教师带来新的启发。

总之,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只是靠加强监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毕业设计的主体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同时,还应对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让毕业设计真正起到全面总结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让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成为用人单位遴选人才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0-162.

[3]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4]曾永卫,蔡毅.工程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的分析和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70-71.

作者:赵晓兵 游静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3:

依托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摘要]文章围绕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观原因以及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原因,如选题的合理性、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工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出了结合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工科类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这一假设,并对这一假设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 毕业设计 质量

[作者简介]严洁(1977- ),女,上海人,中国计量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余晓霞(1976- ),女,浙江衢州人,中国计量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工科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针对某一课题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或结论。其目的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评定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师资力量增加相对滞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这一现状。

一、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

毕业设计通常包含选题、项目分析、设计、答辩等几个环节。从选题开始到最后的答辩环节,毕业设计贯穿了整个大四第二学期,其中每一个细节都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组成:

1.学生主观原因。一是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精力不够,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随着大学生扩招逐年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他们在考研、就业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随之增多。大四是学生毕业设计的规定时间(目前多数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将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也是考研和就业的集中期,时间上的重叠,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正常进程。部分学生因此敷衍对待毕业设计,草草完成毕业设计。二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差。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出现了大幅的增长,整体素质却逐年下降,学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扩招加剧了师资不足、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这些现状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2.客观原因。一是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毕业设计的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题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目前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基本上是在教师指定的题目里选择。由于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导致师生比例急剧扩大,出现一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带多个甚至十多个本科毕业设计的现象。于是导师给出的选题很容易出现偏小单一,题目难度较大,同学之间的题目接近,或者上下届毕业生之间的选题类似等情况。二是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松散。虽然毕业设计过程中规定了检查环节,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把关不严或难以监控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师生比例的扩大,一位导师指导多名学生,精力上的限制使导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很好的监控;另一方面,大四阶段多数学生分散在各个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导致指导老师无法很好地监控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在学校组织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时,部分学生无法按时到校,仅通过邮件的形式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上交指导老师,其实验记录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均无法查验,使得毕业论文的检查流于形式。三是教师工作量过多,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校的扩招,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些学校的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理论教学工作,再加上研究生的指导和科研任务的要求,使得教师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降。还有一些教师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抱着“走过场”的态度,因此在无形中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二、毕业设计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的可行性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群体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有科技竞赛、发表论文、参加讲座、申报专利、参加科研课题,等等。科技竞赛以及科研课题往往是针对一个实际项目或一个产品开展研究和开发,流程通常包含选题(开题)、项目分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老师指导学生执行)、结题答辩4个环节。这在流程和形式上与毕业设计基本相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毕业设计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的优势

1.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准备充分。结合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实际上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无疑延长了准备毕业设计的时间,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可以缓解就业和考研对学生毕业设计带来的冲击。

2.自主选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积极性。由于采用了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自觉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实践中边干边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以团队方式,按照一定的标准实际完成一个产品由构思、分析、设计、实现到交付的完整过程,工作中的每一个过程都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锻炼了协作能力。

3.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学生的专业知识来源仅限于课本知识以及任课教师的传授,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学生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不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课外科技活动,他所要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不仅包含专业知识,还可能涉及其他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弥补其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不足。另外,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必须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充分利用参考资料、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而且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团队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量。

4.改进毕业设计选题。近几年来,随着产学研合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科技竞赛越来越重视紧密联系实际,加强与企业、政府合作。一些国家级、省级创新科技类竞赛的评委往往由各行业专家、学校教授、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其选题也是以生产实际项目和行业中的一些热点关注问题为题。因此,毕业设计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可有效避免毕业设计的内容老套过时、与实际脱钩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科技中的科研项目往往是依托指导老师自己的科研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一个子课题负责母课题中的一个方向,每一个子课题的难易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每个子课题都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这些课题在解决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的同时,也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也非常愿意结合与竞赛、科研相关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

5.组建团队解决生师比问题。课外科技活动通常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活动。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形成分工合理团队。团队呈金字塔式结构:团队的最高层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负责团队项目设计和执行的指导及管理;团队的中间层由高年级本科生组成,主要执行和完成团队科技项目,是团队达成目标的执行核心;团队的最低层通常由低年级的本科生组成,在高层次梯队的指导下,主要以提高科研基本素质为目的,是团队的储备人才。通过梯队指导,可以缓解指导教师精力不够的问题,提高了指导的力度。

6.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一是定期交流制度。在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建立跨年级跨专业的团队,团队通常制定定期交流制度。在每次交流中,团队成员根据本阶段自己的研究内容,总结、汇报研究进展、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指导老师结合毕业设计进展的程度,对每个学生现阶段研究进行点评,提出下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并集中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中交流不畅的问题。二是严格过程管理。课外科技活动的中期检查及最后验收要求指导教师不能担任评委。这样督促了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必须提前进行集中全面地检查。所有学生必须按时定期汇报查阅参考资料情况、毕业设计中期进展情况,已经取得的成果、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进度安排。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可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践与结论

将此研究付诸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生命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2005、2006、2007、2008级学生在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本科毕业设计的情况为素材,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探索与实践。生命学院从本科二年级开始,遴选具有一定基础并对课外科技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方式,使其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导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实践能力等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训练计划,学生则按照导师的要求,在导师的各类项目研究中接受文献查阅、制定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训练,结合导师的项目完成毕业设计。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学生参加计量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并延续研究内容开展毕业设计。

上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设计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改善,学生不管是专业知识掌握方面,还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实践证明,依托课外科技活动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边亚琳,俞晓平.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团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

[2]王辉,浦剑涛.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能力[J].科技信息,2011(14).

[3]王钟庄,何尚平,郭波,等.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

[4]朱昌平,刘静,刘昌伟,等.通过“团队指导”提高IT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作者:严洁 余晓霞

上一篇:设计进化论研究论文下一篇:宪法司法化发展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