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理工科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在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作者的科研团队以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加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本文分别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角度做了深层次的分析;从如何优化毕业设计选题、怎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多方规范管理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行对策来促进毕业设计教学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毕业设计 选题 规范管理

A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duation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s

QU Xiang, ZHANG Yong, LI Zhaohui, YANG Xinhua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subjects selec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最直观表现,如何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解决大学生创新实践措施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和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下降。本文对现如今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1 当前毕业设计指导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基于学生的视角

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态度不端正,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接受安排,消极等待。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好,不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自主性学习不强,过分依赖指导。造成现在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就不知所措,不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寻找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只能消极等待指导教师的帮助或者按照其他同学先行探索的套路进行效仿。

1.2 基于教师的视角

高校扩招以后,造成短时间内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被迫大量引进新人,而新进教师又普遍缺乏教学工作和工程实践经验,最终造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不足。同时,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投入程度也不好把握,指导太细致太详细,会约束学生的设计思路,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发挥;若指导过于粗狂和简单,不能建立学生系统设计的良好思路,会造成学生的茫然和无措。同时,毕业设计经费的增长落后于各项成本的增长,使得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性太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1.3 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我们现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手段落后,方法陈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学生实际能力与工程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现行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侧重于从学科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却割裂了其在工程中的相互联系,系统性的课程改革滞后,导致学生系统应用知识的能力严重不足;对学生能力的认定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对难以考试的综合性能力的思维训练重视不够。这些做法扼杀了一大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弱,缺乏运用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势必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少且脱离实际,导致现行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弱化,导致大学生严重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乏典型体现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不知如何选择课题,不会查阅资料,不会分析和归纳,只能采取模仿、抄袭和拼凑的方式。

2 提高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对策

2.1 优化毕业设计选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着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模式是采用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学生在1:1范围内选择。而题目的范围大小、难度高低等都是指导老师完全确定,没有与学生任何交流,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去向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指导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定题,也可以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共同来探讨选题内容和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如果能将学生的签约单位也参与进来,与老师、学生三方共同讨论毕业设计题目则更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自身特长,又考虑了就业单位的岗位实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起着引导和榜样作用,其责任心和指导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坚持每周一次的小组面对面指导,对每周的任务做总结和展望,从而督促学生扎实完成每一步骤、每一环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现阶段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最欠缺的是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强教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加强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以教务处为牵头部门,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规范流程和管理文件,将毕业设计的内容范围难度、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量考核、答辩成绩的评定细则、毕业论文的格式等文件化、规范化。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加强专业督导团的督导工作,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开展前期引导、中期检查与后期抽查为主要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

前期引导:组织学科资深教师和专业督导团与系(教研室)老师及部分学生对选题内容和范围进行初审,判断是否满足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求,难度是否合适,相关实验条件能否满足,学生能否能按时按量完成等。

中期检查:包括开题内容检查和初步方案检查。组织学科资深教师和专业督导团对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英文资料翻译等前期工作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学生的文献综述的分析整理,讨论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判断其设计难度和工作量要求是否合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检查学生的课题初步方案草图、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文件的整理和完成的论文初稿。

后期抽查:包括答辩巡查和后期抽查。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督导团分头参与部分答辩过程,检查答辩工作的组织是否有序、规范。毕业设计结束后,对优秀、不及格和抽查的其他毕业设计进行重新审定。

3 总结

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是一个贯穿四年大学本科教育的过程。因此,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毕业设计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学校职能部门能够适时进行监控和督导,共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

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YB01)

参考文献

[1] 陈世平,蒋西明等.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186-188.

[2] 刘成俊,谭逢友等.新建本科学校工科毕业设计(论文)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75-176.

[3] 刘卫国,高中松等.提升就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73-74.

[4] 屈翔,贾秋红等.综合测绘对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1(1):14-16.

作者:屈翔 张勇 李朝晖 杨新桦

第二篇: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淮海工学院 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摘 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理工科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在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作者的科研团队以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加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科研课题 创新能力

一、引言

十七大政府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呼唤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2]。然而,文献[3]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总体创新能力比较弱。具体表现为:(1)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2)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毅力;(3)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4)有创新热情,但创新目标不明确;(5)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在本科教育期间重视和加强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能力的实践训练环节,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尽早进入角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的实践环节。

笔者所在的科研团队由3名博士和1名高级实验师组成,以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至今已经有5年,包括2008届、2009届、2010届、2011届和2012届等5届共44名本科生。我们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要阐述如下。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两个阶段

1.选题上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本科生为主体对象,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首先,指导教师根据科研或生产实践确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范围,下达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相应题目进行文献资料检索,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由此可见,选题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基础,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首要环节。近5年,我们以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对44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指导,基本情况见下表。

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本科生每人1题,且与往年不重复;多人可共同选做同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每个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属于自己任务范围内的工作,工作并不相同。由上表可见,在这5年期间,每個课题均有两三名本科生参与。恰恰是因为每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都在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范围内,指导教师在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题目是否恰当、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案是否可行,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是否系统、合理等方面能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此44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恰当,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顺利通过学校的选题审核。同时,这些选题在科研生产或理论研究上均具有良好的创新性。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特色上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指导教师以科研课题作为载体,指导本科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使得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更接近科学研究前沿或结合实际研究,这些论文在创新性、科学价值或实际应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同时,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进行查重检测,以杜绝过度引用或抄袭等现象。科研项目申报前的国内或国内外科技查新,使得科研课题具有良好的创新性,保证了依托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足够的创新性,自然极大地降低了论文的重复率。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工程设计、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和综合论文等五个方面。笔者所在的科研团队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工艺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近几年,所指导的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仅顺利通过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而且在成绩分布上以良好为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学院名列前茅。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

1.促使学生了解科学前沿,既能拓宽科学视野,又能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高校专业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等问题,尤其是教材中有关实际的内容较少,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依托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促使学生了解相应学科的发展前沿,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并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想法和动力。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验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但是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这些想法无法得到实现或进一步的创新和提高。然而,依托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训练,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为这些想法的实现提供新的生长点。

2.促使学生更加明确专业定位,明确日后的就业方向。

2003年,我国各高校陆续实行“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并已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4]。所谓“按类招生”是指学生在入学时按大类就读的一种招生录取方式,学生在专业大类环境下学习基础性课程,在此时间内通过对学科内各专业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的过程[5]。在这种招生和培养方式下,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基本确定了其日后的就业方向。因此,促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对其日后的就业和发展尤为重要,而依托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下,能给学生在发展方面以更多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能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养成,为他们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3.促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和有效率地工作

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用实际内容、具体形式、宽松的环境、浓厚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6]。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依靠学生的实践。因此,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开展工作,对于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恰恰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实践阶段,尤其是基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工作,学生不仅要面对更多的实验设备、更为复杂的工艺流程、繁多的数据和资料需要归纳总结及分析处理,还要处理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综合论文训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7]。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论文,那么综合的论文训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而科研课题通常通过撰写(和/或发表)论文体现其创新性成果,因此,依托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工作的学生在综合论文训练中方面能得到很好的示范、指导和训练。

通过这些方面的科研训练,学生在主观上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务实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上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论文写作等,在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进行有目的的、高效的学習,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

四、结语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学本科如何培养大批既具有浓厚创新意识和超强创新能力,又能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要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院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对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大学生基本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具体应用,能很好地锻炼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本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全面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因此,切实加强和发挥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作用,对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尤为重要,而以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作为载体,进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工作,不仅能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还能为学生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秋杭.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形势下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7(8):58-60.

[2]刘军,伏广红.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现代思维方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1):56.

[3]杨德强.品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教育,2008(9):96-97.

[4]张淑敏.按大类招生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1):53-56.

[5]孙艳京,杨培岭,蒋秀根.专业大类招生环境下工科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8(8):40-42.

[6]张开显,金柏江,袁满雪.构建学生科研平台,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14-15.

[7]孙艳京,李光永,杨培岭.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4-56.

通讯作者:孙颖颖

作者:孙颖颖 郭赣林 苏振霞 浦寅芳

第三篇:本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质量保障,将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社会意识、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优秀人才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一、引言

针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若干意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本专业结合学校及学科的自身特色,讨论如何改变当前应届毕业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现状,确保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计划的平稳运行。积极探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新模式,探索形成“自主选题、教师辅助、理论为基、实践为主”的新型综合管理模式。强调本科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型管理机制的引导下,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两个阶段的过渡,并为其提供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为本科生的设计活动提供良好的开放共享平台,营造出更好的实践氛围,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健全课程设计管理机制

课程设计阶段排在毕业设计之前,也是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提供基础的一个环节,是本科生由传统学习向毕业设计的一个过渡时期。传统的课程设计停留在本科生通过实验箱上固有的电路完成基础实验的阶段,其本质只是完成基本的单片机或PLC实验,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与实验课的考核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经过积极探讨与摸索,针对传统课程设计的弊端,制定了全新的课程设计管理新模式。

1.自主选题。教师会初步拟定一些课程设计的题目,每个题目只有最终实现的功能要求,而且所设立的题目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交通灯的自动控制、自动工件检验技术等,但是相对功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功能,其设定题目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选择实现方式、自己动手搭建简单的控制平台,实现最终功能。课程设计的题目并没有十分具体,也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题目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创新,使其功能更加丰富。当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因此也不会有太严苛的要求,以使学生完成到毕业设计的良好过渡。

2.设计制作。学生完成选题以后,在课程设计的三周时间内,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形成自己题目的可行性方案,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自己搭建实验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相关控制器的控制方法,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设计,同时也对选题内容的当前发展状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完成设计制作后,学生要根据设计写出相关的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选型、设计思路、实验程序、实验总结等[1]。

3.考核机制。考核过程借鉴论文答辩的模式,学生可借助PPT讲解自己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现场演示,展示三周以来课程设计的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提出2~3个相关问题,在考察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真正让学生明白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通过建立新课程设计管理模式,为毕业设计的进行提供了一个过渡阶段,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设计学习为主,同时又加强了课程设计监督检查模式,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次数和认真程度进行统计和记录,在时间上为学生提供保证。最后的考核阶段也要严格执行,针对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以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

三、健全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1.论文选题紧贴实际。毕业论文不同于课程设计,它不仅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停留在设计实现简单功能,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实际课题,形成较完整的控制系统,例如:基于单片机的轧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眼镜架生产控制系统等,针对选题,学院采取坚持每人一题,题目不重复的方式。题目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专业的特点,并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相关,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方式多样化。学生既可以从所列毕业设计题目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可以与教师交流讨论自己想要研究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可行性。提前公布选题内容。在真正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早的搜集相关的资料,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2.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前期报告、中期报告、论文初稿、论文终稿,学院制定了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前期报告:学生需要以开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毕业设计前期研究的内容。中期报告:包括已经完成的研究内容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等。论文初稿: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要实现的功能,形成了完整的控制系统。论文终稿: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终稿,并准备进行最终的毕业论文答辩。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教师的辅导为依托,同时会为本科生配备研究生进行简单的辅导,有利于毕业设计整个进展的推进。最终的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学院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规则,每位学生都需要制作毕业设计相关的PPT,结合PPT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现场演示,教师现场提问相关专业问题,学生需要根据对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的表现进行评分。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将部分毕业设计与企业相结合,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正规企业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体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企业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与相关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实习企业的实际课题针对性强,与当前发展趋势联系密切,可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将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做到了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对于一些没有参与企业实习而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也并没有完全照搬理论,由于学院对毕业设计提出了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根据各自的毕业设计完成电路板的设计,或是通过触摸屏等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完善功能,提倡在现有工艺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鼓励创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实施效果

学院自调整新的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从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其质量有了整体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日常学习中,更注重对工程实践的关注[2],自主地了解相关实际课题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指导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论文优秀率、比赛获奖率以及就业率,如图1~3所示。

由图1、图2可得,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及及格率逐年增加,不及格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参加比赛及获奖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获奖的等级也逐年增长。图3显示的是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好转。由此可以看出,学院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的改革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几年将会继续推进和改善,最终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5,(14):108-109.

[2]郭涛.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222-224,254.

作者:肖艳军 杨泽青 刘伟玲 周围 高楠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程论文下一篇:安全风险评估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