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的创新艺术

2022-08-03

第一篇:班级德育的创新艺术

班级管理的艺术-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艺术

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整体管理的两架马车。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管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第一要杀猴骇鸡,不要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教育规律,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此法在教育工作中已经不再十分实用。因此需要杀猴骇鸡,即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习好的同学严加管理,对在班级影响较大的同学(特别是班委成员)更要严格要求。再者不能让女生有优越感,同样的情况先对女生严格要求。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宋代学者家颐认为,教育后代应五法并重,不可偏废。这五法是: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去其病。也就是说教育孩子要引其性情向善;要以先进人物的事迹,开阔孩子的志向;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才能;同时对孩子的优缺点,艺术的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让孩子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我发展的航向,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第三需要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学困生,更应是优秀生。

句俗话“温室里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挫折。”优秀生整日在各位教师的和风细雨中学习,生活。一旦某一教师一句大声的话就有可能大大的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一蹶不振。(班主任工作)而那些学困生整日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一旦某一教师一句表扬的话就有可能大大的激发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时他们对班级体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优秀生的作用。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积极转化学困生的同时,更应把精力放在优秀生身上。

第四积极发挥和利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指同学,同桌,老乡,同宿舍舍友。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中无形中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引导这一股力量,以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一刚刚进入高中的校门,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了解,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知之甚少,因此在教育管理他们时应以引导教育为主。高

二、高三进入高中二,三年,对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已经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已经能做出一个基本公正的评价。因此对他们应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无论对那一类学生都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教师在日常的管理中最好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不仅教他们知识,更应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六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无一例外。何况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学生。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包容学生的一切错误。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教育机制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怕丢面子。我认为处理班级事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热处理,即对反应较慢的学生要趁热打铁,直至处理完问题。一种冷处理即对火性子的学生学生先放一下,让其冷静,以便进一步处理,这样可能有的教师认为丢面子,实则不然,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当他讲到动人之处,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看课外书,而全无教师的存在,此时这位教师立刻火冒三丈,便想立刻将其揪起来,狠揍一顿。但转念一想,这样会影响整个班级体的纪律,影响全体同学的学习,他轻轻的走到那个学生跟前,边讲课边用手轻轻的把那学生没有看完的那一页折叠一下,帮他把书合上,然后若无其事的继续讲课。试想这种教育方法,比雷霆万钧要强之百倍。真正做到了润无细无声。

第七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偏向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此时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一日风和太阳走在了一块,风要和太阳比一比谁最厉害,风向下一看,看见一个行人,穿着大衣在马路上艰难的行走,他说:“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来?”太阳说:“行。”然后风就使劲吹了起来,风越吹,那行人越把大衣裹的紧紧的,风生气了,猛烈的吹了起来,而那行人干脆蹲在地上,裹紧大衣不动了。最后风输了。而太阳则开始把出自己的光辉轻轻洒向那行人,那行人慢慢的暖和了,便解开了衣扣,随着温度的增高,那行人干脆把大衣脱了下来。太阳赢了。那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象太阳一样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呢?

第八争取家庭的支持,避免学生在学校家庭的不一致。

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品学兼优,但在家庭中有的可以说是打爹骂娘;而有的学生则相反,这样的学生急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教育,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便于对症下药,以引导学生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九做班级工作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无私的奉献。

选择了教师意味着奉献,选择了班主任就意味着牺牲。班主任就应象老太太一样不厌其烦的絮叨,叮咛。同时要及时抓住时机塑造学生的人格。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某一班级发动全班学生建立了一个图书角,但在开放的第二天却发现少了三本图书。班长发现以后汇报给了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没有声张,而在教室的黑板上下了下面一句话“班主任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人格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朋友你相信吗?我们昨天丢了三本书,它们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人的人格。”到了第二天还回了一本,班主任及时写道“今天你不仅还回了一本书,而且还还回了一个人的人格。”到了第三天又还回了一本,班主任及时写道“今天你不仅又还回了一本书,而且还维护了班主任的威信和尊严,大家在拭目以待。”到了第四天又还回了最后一本,班主任及时写道“今天你不仅是还回了一本书,而且还还回了一个健康的人格,老师谢谢你”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丢书现象。同时这个班的班风正,学风浓,出现了一副蒸蒸日上的局面。

班级管理需要艺术,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耐心,恒心,信心,热心,五心并用。眼到,手到,心到,腿到,耳到。五位齐到。

第二篇:铸造德育的艺术魅力

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 。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学校德育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学校德育工作要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化的观念,正视道德冲突,解决思想困惑。我们要透视变化发展的现实,把握发展的脉搏,拓宽视野,对学校德育的工作进行整体性和战略性思考。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必然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我们平时提到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反思中小学德育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却遗憾的发现,在德育这一关涉及人的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领域,竟存在着不少误区,出现了教学与德育脱节,学习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1、 德育目标华而不实,使之失去可信度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的 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对学生而言如似空中楼阁。有些德育目标与中小学生的认识視野及道德倾向性差异太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就直接导

1 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过远,进而导致了德育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并最终导致了德育的失效。科学的朴素的德育目标 “应该是生命的内在要求,而不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什么东西”。

2、 德育的灌输和德育情境的缺失,使德育苍白无力 德育的缺失,是指教育者不创设情境,不顾及受教育的心灵体验而生硬的对其进行德育观念灌输的一种浅层化的现象。长期以来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中小学德育中已是司空见惯了,人们对这种现象表示反感、否定,学生表示厌恶、抵触后,仍有人继续称“德育就是灌输”,这实在令人费解。德育“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她的美德”。德育要借助于德育内容、德育目标相关的境界,要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心灵体验,要靠特定的情景中的受教育者的内语、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观念,进而转化为外显的道德行为。现行的教育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特定的情景下,受教育者可以将道德观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人们总是在远离受教育者极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说教,这必然会使德育变得苍白无力,是教育误如歧途。

3、 道德语言的泛政治化,使德育缺乏亲和力

语言的功能是神奇的。道德语言的泛政治化,是指把从属于个体道德品质范畴的精神话语,与宽泛的社会政治理念硬性的捆绑在一起,从而使本来易被主体生命所接受的东西变得生硬,并最终导致教

2 育过程的“油水分离”---------德育语言无法渗入学生的心田。道德语言的泛政治化倾向给中小学德育造成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些语言无法创设教育环境,更无法激活生命个体的审美意识,激励生命个体奋发向上的道德行为。在许多情况下,反而是生命个体无动于“心”,或产生排斥情绪,导致生命个体的道德意识窒息。而优秀的教育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觉“话语接纳”和道德自律意识,能强化学生的内在生命体验,激活学生的自主性道德要求,使学生感到真、善、美,从而更易打动得人心。

4、德育主体的失落,使德育目中无人

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有肉体和心灵两部分组成。肉体是生命的载体,心灵是生命的本质。就人的生命的本质而言,它渴望尊重、理解、关怀和帮助,渴望个体的张扬;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教育工作者,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从而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目中无人”使本来极富生机和灵性的德育,变成一种游离于精神之外的硬性附加,而无法与生命水乳交融。如果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尊严、精神、心灵,人的个性的张扬和生命的关怀为根本前提,那么,这项工作必然会焕发出无限生机。

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运用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审美化,努力使德育充满艺术魅力。

1、 运用艺术手段,让德育充满艺术魅力

3 造成青少年困惑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如果在交换一下方法,采用艺术的形式,寓道德教育与高超精湛的艺术陶冶中,就可以有效的淡化刻板的说教的痕迹,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乐教的优良传统。大教育家荀况的《乐论》中有这样的描述:音乐“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可见,音乐很久以来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许多艺术作品系的欣赏的审美活动或审美情感的发生过程本身就是道德感的培养过程,许多艺术作品之所以直接进入德育过程,原因就在于此。

2、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培养德育的“人格”魅力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德育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作为教育和熏陶学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教师美的人格须伴随着某种信仰和激情,要信奉自己的职责,并努力履行它,意志坚强,办事果断,对真善美由衷的敬仰,对假恶丑的愤怒鞭挞,也可以折射出教师人格美的光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教师要加强知识修养,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语言必然是矫揉造作,令人难以忍受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德育价值,加大感情投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频共振”。教师引起学生的

4 共鸣的感情,必须是真诚的,因为只有真诚的感情才是感人的。学生十分细腻的感受到教师言语中的真实性,敏感的回应诚挚的言语。所以,决定教师言语效果的主要东西是言语中的诚意。教师指向学生的情感必然是纯洁的、高尚的、无私的。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变化和趣味性,让语言充满艺术魅力。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幽默感,因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更为人接受”。

教师高尚的品德,卓越的个性,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娴熟的语言技巧,就像画家的如橼巨笔,点石成金,点睛成龙,引导学生从今天的“小我”,走向理想的“大我”。这就是为人师的人格的无穷魅力。

3、 运用课堂语言的审美化,让德育充满艺术魅力

学校德育的工作主要渠道在课堂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是去手段的目的”。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在各科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必然是各科教学过程的设计审美化,要注意教学艺术感觉的审美化,切实在知明晰感和问题的模糊性上下功夫,注重教学艺术想象的审美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各个层次的想象力,并使学生的想象升华为真正的想象--------创造性的想象,从而最终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

5 勇于创新的品质和能力。

教师语言的也应审美化。教师语言决定教师的气质,教师语言要行形象、要富有色彩、要使学生感到惊讶,从而对认知产生兴趣,对获得知识感到喜悦。通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坚定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理想和信念。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审美化的较高层次。作为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引向生活,到工厂、到车间、到农村、到田野,向生产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为题,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满足他们遵循道德理想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过程是十分生动的、非常有效的。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风范永远是人的立身之本那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则永远是教育的第一要旨。新的时代正在呼唤用科学的知识和现代道德观念装备起来的人才,而知识的传播与道德的培养从来都不是矛盾的。美以辅德,德以促美。让课堂审美化,让德育永远充满艺术的魅力,也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相信我们的教育事业会走的更加稳健、更加辉煌。

第三篇:班级管理的艺术

读《班级管理的艺术》的几点启示

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整体管理的两架马车。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管理。我读了一篇《班级管理的艺术》的文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作者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

第一要杀猴骇鸡,不要杀鸡骇猴。杀鸡骇猴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教育规律,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此法在教育工作中已经不再十分实用。因此需要杀猴骇鸡,即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习好的同学严加管理,对在班级影响较大的同学(特别是班委成员)更要严格要求。这一条我很赞同,我班的学习委员是许圣诺她各方面都很优秀,特别是在学习上很有灵性。有时在晚活动时我会让她给大家听写,但是慢慢地我就听到有些孩子来跟我说许圣诺总是给大家出一些很难的词,谁不会写就让谁去站着,我一查还真是她私做主张从字典上找一些根本就没学过的词来考大家,根本没按我的要求去做。反思一下是我平时给她的优越感太多才导致的。于是我意识到对所有的优异者或是班级干部不但不能放松反而还要更加严格要求。

二、不能让女生有优越感,同样的情况先对女生严格要求。看了这条后想到我自身就是个从骨子里就很倾向于同情弱者的人,所以潜意识里就 会对女孩子更放呵护更宽松一些,结果导致班里的女孩子们不懂得关心爱护班级了,比如男孩子在打扫卫生女孩子们在那里聊天,根本无 1

视班里的环境,好像与自己无关。这样下去不行,她们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然她们进入了社会家庭后,还能以弱者自居吗?教育是要立足长远的啊!

第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宋代学者程颐认为,教育后代应五法并重,不可偏废。这五法是: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去其病。也就是说教育孩子要引其性情向善;要以先进人物的事迹,开阔孩子的志向;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才能;同时对孩子的优缺点,艺术的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让孩子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我发展的航向,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这让我想到姜帅宇同学,他是个我行我素不服从管理的人,坐不住不听课,尤其是他的母亲又相当的不配合,溺爱的利害,我曾想到过妥协但是又一次次地坚持下来了,经过一年多的与孩子和家长的“战争”我还是收获了“战果”。他越来越来有学生的样子了,我长舒了一口气。这是因材施教和执著的结果。第

四、需要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学困生,更应是优秀生。有句俗话“温室里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挫折。”优秀生整日在各位教师的和风细雨中学习,生活。一旦某一教师一句大声的话就有可能大大的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一蹶不振。而那些学困生整日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一旦某一教师一句表扬的话就有可能大大的激发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有时他们对班级体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优秀生的作用。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积极转化学困生的同时,更应把精力放在优秀生身上。看到这里我班里就有一个很好的案例,今年开学初,王奕皓同学他是我班班长,也是今年当选的校园之星,他是

一个特别好强的,敏感的严于律已的孩子,我一直很欣喜有这样优秀的学生,平时对他从没有过严厉的言辞,但有一天一件事让我对自己有了质疑,一天下课时间他在班里给同学们绘声绘色讲有关他做梦的事,大家都在哄笑,这时我进了班,拿了东西就出来了。晚上9:30时王奕皓妈妈来电话了说孩子在宿舍哭得不行了,我赶紧去看他,原来是他认为他正在说自己做梦的事情时,我进去瞪了他一眼,他认为从此我就不喜欢他了。哎呀,多么脆弱啊,不行必须帮助他改变,不然他受挫能力如此之差他将来怎么能幸福快乐呢?与他妈妈沟通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我给他讲了人必须要学会坚强,学会面对挫折,以后你会爸妈和老师一样遇到各种难题,所以要想将来顺利度过这些日子从现在开始就得学会承受,不管是误解还是批评的声音。人都有不足的地方,以后你有不对的地方我会及时地指出来,也可能会批评你,你要学会笑着面对哦,我会更喜欢你。

第五、积极发挥和利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是指同学,同桌,同宿舍舍友。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中无形中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正确引导这一股力量,以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对他们应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无论对那一类学生都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教师在日常的管理中最好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不仅教他们知识,更应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七、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无一例外.何况他们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学生.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包容学生的一切错误.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教育机制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怕丢面子.我认为处理班级事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热处理,即对反应较慢的学生要趁热打铁,直至处理完问题.一种冷处理即对火性子的学生学生先放一下,让其冷静,以便进一步处理,这样可能有的教师认为丢面子,实则不然,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本人就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有一次上语文课当我讲到动人之处时,突然发现有一个蒋粲(他学习成绩不错,很爱读书)同学在看课外书,而全无教师的存在,此时我觉得火直往上窜,便想立刻将其揪起来,狠训一顿。但转念一想,这样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纪律,影响全体同学的学习,于是就轻轻的走到那个学生跟前,边讲课边用手轻轻的把那学生没有看完的那一页折叠一下,帮他把书合上,然后若无其事的继续讲课.他当时脸就红了。马上坐好怯怯地看着我。一直到现在他也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比雷霆万钧要强之百倍.真正做到了润无细无声.

第八、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偏向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此时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一日风和太阳走在了一块,风要和太阳比一比谁最厉害,风向下一看,看见一个行人,穿着大衣在马路上艰难的行走,他说:“看谁能让行人把大衣脱下来?”太阳说:“行。”然后风就使劲吹了起来,风越吹,那行人越把大衣裹

的紧紧的,风生气了,猛烈的吹了起来,而那行人干脆蹲在地上,裹紧大衣不动了。最后风输了。而太阳则开始把出自己的光辉轻轻洒向那行人,那行人慢慢的暖和了,便解开了衣扣,随着温度的增高,那行人干脆把大衣脱了下来。太阳赢了。那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象太阳一样把教师的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降落在每个学生身上呢?

第九、争取家庭的支持,避免学生在学校家庭的不一致。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品学兼优,但在家庭中有的可以说是打爹骂娘;而有的学生则相反,这样的学生急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教育,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便于对症下药,以引导学生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十、做班级工作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无私的奉献。选择了教师意味着奉献,选择了班主任就意味着牺牲。班主任就应象老太太一样不厌其烦的絮叨,叮咛。同时要及时抓住时机塑造学生的人格。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某一班级发动全班学生建立了一个图书角,但在开放的第二天却发现少了三本图书。班长发现以后汇报给了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没有声张,而在教室的黑板上下了下面一句话“班主任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人格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朋友你相信吗?我们昨天丢了三本书,它们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人的人格。”到了第二天还回了一本,班主任及时写道“今天你不仅还回了一本书,而且还还回了一个人的人格。”到了第三天又还回了一本,班主任及时写道“今天你不仅又还回了一本书,而且还维护了班主任的威信和尊严,大家在拭目以待。”到了第四天又还回了最后一本,班主任及时写道“今天你不仅是还

回了一本书,而且还还回了一个健康的人格,老师谢谢你”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丢书现象。同时这个班的班风正,学风浓,出现了一副蒸蒸日上的局面。我班有个叫男学生,刚上一年级时表现得很突出,他对班级事物的关心超过了许多同龄的孩子。我就在让当了班长。可是过一段时间有同学报知我他偷同学的东西,我严令禁止他们不许把偷字用在同学身上。然后我私下里把他拿别人的东西全找到了,最后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他妈妈无奈的承认他家孩子是这样的,但我跟他的妈妈说咱不要说他是偷东西,这个年龄段只是发育中出现的一问题而已,您 配合我一起帮孩子改掉吧!后来我找他谈心,慢慢地他承认了,我保证不会与任何人说出去,让他把别人的东西一一还回去,然后道歉保证。他真得做了,但偶而反复了一二次,我一直坚持这种做法。这是场持久战,但是我看到了希望。

班级管理需要艺术,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耐心,恒心,信心,热心,五心并用。眼到,手到,心到,腿到,耳到。五位齐到。

第四篇:德育工作的语言艺术

论文

德育工作的语言艺术

德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如何运用艺术语言去让人感动,教人觉醒。这项工作中,免不了要两种类型的语言,即表扬和批评。表扬鼓励的语言,谁都爱听,怎么说问题都不大,但是批评的话语,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得注意方式方法,也就是语言的艺术。下面就谈谈德育工作中批评的语言艺术。

一、批评的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一一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式代替责罚式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冷处理式代替热处理式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可能更能奏效。如果教师此时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话,无疑于给这些学生火上浇油。因此,不妨让学生在此时单独冷静冷静,让他们坐坐“冷板凳”。 过一段时间,等打架的同学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教师再来处理也为时不晚。

有一次两个争强好胜的学生,一言不合就吵起来了,老师了解情况时还互不服气。如果立即批评谁,谁都不服气,服也就是口服心不服那种状况。我让他们先别说话,而是想自己有没有一点,哪怕是一小点不对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说一说,老师加以劝导,两人终于握手言欢,平静离去。

4、浇油式代替灭火式

男孩子之间,由于性格的原因,互相打起来的事,在学校中也常有。有的在打架当中,老师制止还停不下来。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当时,我大叫:那里有木棒,你们每人去拿一根!学生反而停下来了,可能在想叫我拿木棒干嘛。我告诉他们,你们用木棒,你打我一棒,我打你一棒,多好,去不去拿?摇头,不说话。接着说,或者叫人去食堂找两把菜刀来,各人一把,你砍我,我砍你,然后不死也两人都去医院住院治疗。两人笑起来。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这时该批评时就批评,绝不心软。

二、批评的场合

1、隐蔽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有的学生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是错误的。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课堂上无意识的大声喧扰,影响课堂纪律等。所以当学生有了错误行为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尊重学生人格,顾及脸面,不在大众面前教育学生。应叫到一边谈话,教育。在教育时要先对学生表现好的方面加以表扬,充分肯定他好的一面,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让他意识到老师教育他是为他好,是在真心帮助他,疼爱他,让他不设心理防线,不产生敌对情绪,心诚悦服地接受教育、帮助,让他终身受益,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老师不注意工作方法,不考虑学生的个性性格,灵活应用教育方法,很可能效果适得其反,甚至让学生背道而驰,走上极端,是教育的悲哀。

2、公开场合

在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可以公开指出,并且组织大家讨论,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

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有一次星期一,我在学校PU球场上发现许多小石块。经过了解,是两个同学从围墙外的楼房顶扔进来的。我把这些小石块用袋子收集好,在开晨会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就是不对。当我把小石块拿出来时,学生都显得迷茫,我接着问:你们知道老师从哪里收集来的吗?不知道。好,告诉大家,是在我们的球场上捡来的,球场上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呢?也不知道。其实是我们当中的两位同学在昨天从围墙外的楼房顶扔到球场上的。请大家想一想,这样有什么不好?最后,学生至少明白了两点:损坏球场和影响安全。之后,球场上再也没有出现小石块。

总之,我们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而非恶意的;我们的批评应该是激励的,而不是打击;我们的批评应该是维护人的尊严,而不是辱没人格;是爱而不是恨。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

第五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艺术-班级管理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艺术

文/宋佳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人生方向。当一个班主任容易,当好一个班主任、管好一个班集体就不是一件易事了。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讲:“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作为班主任,管理着全班几十个学生,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世界”或者几个“世界”,这就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因势利导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捧着一颗心”来,做学生信赖、爱戴的班主任,同时,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讲究管理艺术,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在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自己就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在板书时,就做到书写规范认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严格管理与宽松环境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五是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堵与导相结合。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因此,“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做好“导”的工作,要做到“四多四少”,即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

“多民主,少强制”.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规章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换选班干部和处理班级事件,而不是单从班主任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这样做或那样做。

“多激励,少批评”.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要善于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

“多引导,少说教”.要求我们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去做。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

“多用情,少用气”.要求我们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

四、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一是抓好纪律。每个班中都有“优生”,他们积极上进,接受快,听话,深得老师好评,同样,也有不少调皮捣蛋,违反纪律,厌恶学习的学生,对待这些不听话的学生,首先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仍不改的,实行惩罚教育,但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惩罚是把双刃剑,必须因人而异,要适度,另外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与学生自尊、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惩罚后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机会,与受到惩罚的学生单独交换意见,使他们明白自己当时的言行错在哪里?师生共同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之所在,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从而让他们心悦诚服,解除学生隐藏在心底的敌视态度,正视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更快更好的得到纠正,实现批评的目的。要让学生明白:纪律是大家的事情,它不是班主任的事,也不是班干部的事,只有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的遵守纪律,整个班集体才能好,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虽有一定的共性,但初中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只有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除了平时利用班会时间介绍学习方法外,还须开主题班会,进行学习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初中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人是要有一点动力的”.要让学生明白是为谁而学习,有的学生认为是为家长而学,是家长逼着学,有的是为老师学,在学习上应付家长、老师。这一些不良动机抑制了学生发奋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想学就学一阵,不想学就玩,谁说也不听,老师、家长说多了就烦,埋怨老师、家长罗嗦。针对这一问题,须开主题班会,可让学生讨论社会发生的变化,最后集中到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树立目标。

五、“诚心”去捕捉每一颗心灵。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当首先了解学生,诚心与他们交朋友,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想学生。特别是注重诚心与学生交朋友,要和他们谈心,学生有缺点,批评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时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讲究时机、地点与方法,不夸大、不讽刺、不挖苦,要诚心诚意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要求,不光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多为学生出主意,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见,做到如师如友,亦师亦友。不要高高在上摆班主任的架子,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做个热心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诚心解决好。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微妙变化,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告诉学生,坦诚相见,这比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收效要好得多。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诱导学生,教育学生,关心学生,鼓舞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旨在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的提高,班主任作用至关重要。要把一个班级带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毕业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班主任必须具有“妈妈的心、媳妇的腿、婆婆的嘴”,紧紧抓住爱、勤、导三个要素,创造性地劳动。

总之,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对学生的教育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一个好班主任,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并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其乐无穷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是我们的目标。

上一篇:北京口腔医院天坛部下一篇:保护水资源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