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2024-04-14

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精选8篇)

篇1: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于静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班级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的每一堵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会传情、启智。把“每一堵墙”变成“无形的导师”,让“每个角落”成为“文明的源泉”,让每间平凡的教室成为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目标、班级舆论、班级风气,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名人名言以及班训等室内环境的布置。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班级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认为,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激励功能。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而在新港中学,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够是“大而空”的、高要求高素质;而应该结合本身的客观条件及学生、学校实际的情况,建设一些实际、实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班级文化。我就八年五班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了如下实践。

一、思想文化的建设。

在学校教育中,无法接触更多英雄人物、国情教育基础等实际东西的陶冶,所以,只能从小处抓。例如:我们的班风:让爱驻我班,班训:生活开心、学习细心、交友真心,明确指出班级的建设目标是“做最好的自己”。

二、环境文化的建设

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剪画、贴纸画、书法作品及写生作品来点缀教室、装饰教室的四周。②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手抄报,并划出一定的展示栏。③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等。④张贴班级的口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赛故事会”、“赛诗会”等等,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忙碌中收获快乐。期初布置楼道是个繁忙的工作,特色创建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那几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画呀,剪呀,贴呀,发现需要补充的内容,立刻动手做。做好一样就贴上墙,接着再做下一个。同学们或挥毫泼墨,书写励志人生;或饱蘸激情,描绘幸福生活;或充满童真童趣;或散发艺术芬芳……收获是快乐的,这是孩子对我工作肯定。每当看见孩子们驻足观望楼道文化的时候,我想着:忙碌也是快乐的,他们给了我更多的信心。

三、学习文化的建设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将要求具体化。如具体要求作业情况;具体要求上课注意事项;具体要求平时自主学习情况,每个学习的细环节都做到细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

这就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但“班级文化”应该是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统一的要求与条件。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班级的特点,创造性地搞出每个班的特色来,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引导学生有良好的习惯。

篇2: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班级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的每一堵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会传情、启智。把“每一堵墙”变成“无声的导师”,让“每一个角落”成为“文明的源泉”,让每间平凡的教室成为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德育效应,而且能与其他德育教育形式和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优化德育陶冶的功能

班级的物质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熏陶、暗示和感染。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美化教室环境,既能显示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室布置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每年开学初我都会发动学生和我一起设计,和我一起布置我们的教室。在布置时,我要求学生把课桌椅摆放整齐,每节课前要把书本等学习用具摆放工整,教室内清洁、图书等物品要放到指定的位置,不能随意乱放。并且要求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我们教室的布置主要包括:教室黑板正上方为班徽,班徽两侧为班训,(班徽和班训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设计,讨论后确定下来的)。黑板右侧为公告栏,教室后墙

部分主要是约束学生习惯的常规评比栏,展示学生风采的学生作品展示,班级得到的荣誉,学生学习的榜样,图书角、卫生角等内容。其次,我们在教室的窗台上还摆放了一些可供观赏的盆花,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不是说教室布置好后,就万事大吉,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浓浓的环境氛围,通过这样的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的感召功能

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它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为渗透德育教育,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其形式与内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团队精神培育,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

现在学校很多是独生子女,个性特征鲜明,团队精神缺乏。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进而在班级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我在我们班开展了“好大一棵树”主题队会,“我为班级添光彩”讨论会。在队会中我们的队员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一系列节目:童话《我是小河的一滴水》、诗朗诵《我们和我》等。同学们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接受了教育。另外,我会组织学生不定期的回忆我们每一份荣誉的获得过程,反思自己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荣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要防止简单化,杜绝一刀切。只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人、塑造人;只有发挥活动育人、环境育人、阵地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启发、养成习惯,才能使文明素养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硕果。为了激励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我们每周会根据班级的常规评比表的得分情况,评选一些“文明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并在班级的“星光灿烂”栏目中粘贴出他们的照片,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的教育功能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是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要根据班级实际来进行,要体现班级特色。在制订本班的班规时,我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议论,再进行全班讨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适合本班的班规,另外我们还讨论制定出了班级监督员工作职责,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卫生方面等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当然制度制订好了,并不是张贴出来就行了。我们更重要的是做好班规的执行,而且是长期的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我们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由监督员进行总结,无论是哪一个学生违反了班级制度,我们都会让学生对照制度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行为,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讨论想出弥补的办法,避免再次发生同一错误。这样长期的约束,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逐渐使日常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德育的实践功能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直以来,我们的德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传授有关的德育知识。但在形式上往往以教师的讲解甚至“说教”为主,常常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组织形式到活动内容都显得过于单调,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如在安全教育月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在学完《小母鸡种稻子》这篇课文后,我组织了课本剧表演,让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在同学有困难时,我在班级还开展了“献爱心”活动,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关爱他人;在学生过生日时,我们会送上我们的祝福,让学生感觉到温暖;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还会让学生自编自演《我和家长换角色》等有教育意义的小节目,让学生们体会家长的辛苦,从小就要知道孝敬父母的道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受到一定了教育。

总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也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当前的课改精神,给德育工作带来希望。

花海镇中心小学

篇3: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班级文化的设计不能盲目,更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所以我在带领学生设计班级文化时,主要从“硬文化”“软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做起,并把德育巧妙地渗透其中,期望学生能够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文化。

一、硬文化造势

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因此我充分利用了班级的空间优势,在四面墙壁上开辟了另一番天地。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方张贴了“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标语,目的在于提示学生要时刻有学习的意识;后黑板上方则张贴了“敬、静、净、竞、进”五个字,分别代表了尊敬、安静、干净、竞争、进步的意思,这也是我们的班训;侧面墙壁上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班主任寄语“人格人品赢得人,正气正义感染人,豪情豪气激励人,才能才华折服人。感谢54位同学为我们班级的全心全意付出,你的一份精心付出将会换来其他53位同学的精心付出”;有全班每位学生的生日记录,在某位学生生日时,全班或个别同学为这位学生送来祝福;有我们的《班级公约》,旁边有“我爱我班”四个大字作为陪衬,此《班级公约》是我和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的,上面留下了55个红色手指印,代表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违反,一旦违反要自愿主动接受相应的惩戒;一棵树上挂满了果子,所谓的果子是学生写在便利贴上的对父母的承诺,旁边两行大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提示赫赫入目,目的是时刻提醒学生不要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卫生角以清新的画面告诫学生要时刻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记忆沙漏”是学生最最喜欢的,上面张贴了每一次集体活动的照片,有11班刚刚成立时打扫教师公寓楼的学雷锋活动,有学生精彩的宿舍生活,有卫生大扫除时学生积极踊跃的身影,有不久前运动会上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及取得的荣誉,还有学生认真学习时专注的场景以及放松休息时的热闹场面,更有为班级准备文化墙时的精彩瞬间,这些照片成了记忆沙漏中永远的美好回忆;荣誉栏张贴的是我们自班级成立以来所获得各项荣誉奖状,至今已有五张,分外醒目;公示栏里是所有违纪学生和班级好人好事记录,由班长负责及时做好标记,定时进行教育批评或表扬嘉奖;卫生小组和板报小组的安排也相得益彰,合情合理,清楚明了,便于责任到人;高二(11)班“班级擂台赛”也是班级的特色之一,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张榜显示,形成了积极的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一定的奖惩措施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室上方横梁上一排错落有致的手工折纸鹤,五彩缤纷,微风吹来,唯美朦胧,煞是好看;窗台上几盆不知名的植物,更增添了几分暖意。所有这些班级布置都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想不爱我们这个班级都难。

二、软文化精髓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班级的“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因为“软文化”是隐形的,主要侧重精神层面,所以我在管理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教育上,来塑造一种大家所共有的强大气场,因此我们形成自己的班训、班风及学风。基本目标:创建高二年级最优秀班集体;班训:敬、静、净、竞、进;班风:同舟共济、共同进步,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学风:乐学、善思、好问、求实;四原则:尊重,信任,共情,关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如我们养的一盆不知名的花在孕育了无数天之后,终于一朝花开,十分娇艳,早上学生进教室发现时都欢呼雀跃高兴极了,我就以《一朝花开》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目的是让全班学生认识到坚持就是胜利,咱们目前就正处于孕育阶段,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会有辛苦,但要始终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怒放出让人羡慕的娇艳花朵,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制度文化保障

软文化还必须辅之一定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班”,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被参与者所执行。所以除了《班级公约》和“公示栏”之外,我们班还实行了“值日班长制”,我坚持认为民主意识要靠民主的形式来培养;民主管理要靠民主制度来保证。值日班长制既是民主的形式,又是民主的制度。值日班长要站在班级荣辱的高度上,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面经营管理班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有正规的值日班长报告簿,首页是值日班长制度的说明,包括方式、职责等,让每一位值日班长认识到“今天我是班级的管理者,我必须为全班同学负责”,值日班长报告包括时间、值日班长姓名、今日格言、违纪情况、卫生状况、课堂自习状况、感动瞬间及当值日班长的一天的感受,晚自习新闻广播结束后,由值日班长做本日述职报告,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待改正和提高。值日班长制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如某位学生的值日报告如下:2014年9月1日,星期一,值日班长李思媛,违纪情况无,卫生和课堂自习状况良好,感动瞬间(在午读课后,全班同学为王亚萍、闫斌同学唱生日快乐歌),感受(我自己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总会管不住自己,写写作业就喜欢对左右的同学说两句话,搞得全班学习氛围都不好了,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那个令人讨厌的自己)。

篇4: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班级文化的设计不能盲目,更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所以我在带领学生设计班级文化时,主要从“硬文化”“软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做起,并把德育巧妙地渗透其中,期望学生能够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文化。

一、硬文化造势

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因此我充分利用了班级的空间优势,在四面墙壁上开辟了另一番天地。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方张贴了“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标语,目的在于提示学生要时刻有学习的意识;后黑板上方则张贴了“敬、静、净、竞、进”五个字,分别代表了尊敬、安静、干净、竞争、进步的意思,这也是我们的班训;侧面墙壁上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班主任寄语“人格人品赢得人,正气正义感染人,豪情豪气激励人,才能才华折服人。感谢54位同学为我们班级的全心全意付出,你的一份精心付出将会换来其他53位同学的精心付出”;有全班每位学生的生日记录,在某位学生生日时,全班或个别同学为这位学生送来祝福;有我们的《班级公约》,旁边有“我爱我班”四个大字作为陪衬,此《班级公约》是我和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的,上面留下了55个红色手指印,代表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违反,一旦违反要自愿主动接受相应的惩戒;一棵树上挂满了果子,所谓的果子是学生写在便利贴上的对父母的承诺,旁边两行大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提示赫赫入目,目的是时刻提醒学生不要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卫生角以清新的画面告诫学生要时刻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记忆沙漏”是学生最最喜欢的,上面张贴了每一次集体活动的照片,有11班刚刚成立时打扫教师公寓楼的学雷锋活动,有学生精彩的宿舍生活,有卫生大扫除时学生积极踊跃的身影,有不久前运动会上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及取得的荣誉,还有学生认真学习时专注的场景以及放松休息时的热闹场面,更有为班级准备文化墙时的精彩瞬间,这些照片成了记忆沙漏中永远的美好回忆;荣誉栏张贴的是我们自班级成立以来所获得各项荣誉奖状,至今已有五张,分外醒目;公示栏里是所有违纪学生和班级好人好事记录,由班长负责及时做好标记,定时进行教育批评或表扬嘉奖;卫生小组和板报小组的安排也相得益彰,合情合理,清楚明了,便于责任到人;高二(11)班“班级擂台赛”也是班级的特色之一,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张榜显示,形成了积极的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一定的奖惩措施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室上方横梁上一排错落有致的手工折纸鹤,五彩缤纷,微风吹来,唯美朦胧,煞是好看;窗台上几盆不知名的植物,更增添了几分暖意。所有这些班级布置都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想不爱我们这个班级都难。

二、软文化精髓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班级的“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因为“软文化”是隐形的,主要侧重精神层面,所以我在管理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教育上,来塑造一种大家所共有的强大气场,因此我们形成自己的班训、班风及学风。基本目标:创建高二年级最优秀班集体;班训:敬、静、净、竞、进;班风:同舟共济、共同进步,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学风:乐学、善思、好问、求实;四原则:尊重,信任,共情,关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如我们养的一盆不知名的花在孕育了无数天之后,终于一朝花开,十分娇艳,早上学生进教室发现时都欢呼雀跃高兴极了,我就以《一朝花开》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目的是让全班学生认识到坚持就是胜利,咱们目前就正处于孕育阶段,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会有辛苦,但要始终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怒放出让人羡慕的娇艳花朵,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制度文化保障

软文化还必须辅之一定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班”,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被参与者所执行。所以除了《班级公约》和“公示栏”之外,我们班还实行了“值日班长制”,我坚持认为民主意识要靠民主的形式来培养;民主管理要靠民主制度来保证。值日班长制既是民主的形式,又是民主的制度。值日班长要站在班级荣辱的高度上,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面经营管理班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有正规的值日班长报告簿,首页是值日班长制度的说明,包括方式、职责等,让每一位值日班长认识到“今天我是班级的管理者,我必须为全班同学负责”,值日班长报告包括时间、值日班长姓名、今日格言、违纪情况、卫生状况、课堂自习状况、感动瞬间及当值日班长的一天的感受,晚自习新闻广播结束后,由值日班长做本日述职报告,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待改正和提高。值日班长制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如某位学生的值日报告如下:2014年9月1日,星期一,值日班长李思媛,违纪情况无,卫生和课堂自习状况良好,感动瞬间(在午读课后,全班同学为王亚萍、闫斌同学唱生日快乐歌),感受(我自己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总会管不住自己,写写作业就喜欢对左右的同学说两句话,搞得全班学习氛围都不好了,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那个令人讨厌的自己)。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穷无尽的教育力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符合当今学生的思想特点,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也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当前的课改精神,给德育工作带来希望。因此,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班主任的必修课,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创建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是德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5: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桑阿镇中学 王亚楠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慎重地修养人格,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注重德育渗透。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努力转变观念,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要认真探寻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做好所有学生的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用爱心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每个角落。将“教育孩子”转化为“与孩子交心”

关键词: 爱心

交心 和谐 德育渗透

魏书生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一段历史。”这句话使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与伟大,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要用自己的爱去教育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因此我怀着一颗爱心走上了班主任这一神圣的岗位。

新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作为一名新的班主任要想在管理班级中渗透德育教育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现实环境中只是朋友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朋友已经够多了,我想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与之交心,做他的良师益友。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策划不同的台词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但每做一件事,都应将德育渗透在其中,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班主任对待学生即要关心又得狠心,既要有耐心也要有爱心,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同时,有一个较好的品德修养。但是同时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班主任,农村初中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差异,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因此,当我面对我的第一个班级,就在对班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十分注重德育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了解每一位学生

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学习观念不强,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抽烟、上网、过早谈恋爱。不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打瞌睡,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差。尽管学校规章制度十分严明,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每个学期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屡禁屡犯。针对以上情况,我就每周邀请一位家长座谈,共同了解孩子,耐下心与孩子以及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劝解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关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多与老师交流共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习惯。像我们班有位留守儿童苏佃镭同学,父母两人都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孩子在家与七十多岁的外公外婆生活,本就性格内向的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变得对学习不感兴趣,也经常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积极与孩子远在外地的父母取得联系,与之交流,劝其多与孩子通话,多关心孩子,每周至少与孩子通话两次,每次不得少于二十分钟。另外经常将孩子叫到办公室与之谈心交流,慢慢的这位孩子变得开朗了许多,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且也慢慢融入到班集体大家庭中。其次与孩子谈话,切忌以教育的方式,应以朋友的姿态了解孩子的思想喜好及生活,及时掌握孩子思想动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关怀。教师都要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去教育,公平、公正对待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弟妹,朋友去呵护、关心;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能够在教师面前流露,并得到安慰。当孩子将老师作为朋友作为亲人的时候,班主任心中平添一份责任,因此更加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至诚的心去接近、关心、体贴学生。想方设法走入到孩子中间,了解每一位孩子,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从中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要仔细观察班级动态,注意调查研究每位学生,善于体察每位学生的情绪,接受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做到教有对象,育有目标。创造和谐氛围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 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园地,小组作品展示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良好的教师环境还需要一只良好的班委团队,打造一只能让孩子信服且自制力强的班委能营造和谐氛围。其次良好的思想环境,也能促进德育素质的养成,像我们学校七年级每个班级后墙上都有一张孔子像,每节课上课开始,学生不是讲“老师好”,而是全体起立向孔子像三鞠躬,然后回身向任课老师一鞠躬。这种对孔圣人的尊重和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培养了学生礼的养成,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养成教育的培养

目前,有大量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十分严重,究其原因,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各方面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认可。进入中学,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随之增加。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学校在七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养成教育,为孩子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养成习惯的学习歌,包括安全歌,礼仪歌,上课歌,午休歌,卫生歌,就餐歌等等;以及间操完后集体背诵论语名言以及“礼”教育警句;教学楼各个走廊张贴各种礼教育内容;教学楼外文化长廊学生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及礼仪文化信息,因此更进一步的渗透德育思想文化,提高德育素质。

4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形象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平时学生背诵卫生歌“见到垃圾躬身捡”有一天,我看见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里。我的动作被学生看见了,他们也都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以及课间活动期间见到垃圾自觉捡起,并有同学在随笔中写道:“老师都能弯下腰去捡一片小小的垃圾,我们更应该按照要求去做。”事后,班级卫生明显有了好转。再比如文明礼仪歌“见到老师问声好”,有一次班上一个学生问我:我们向老师问好,可是有些老师他却不回应我们,老师都没礼貌,凭什么要求我们讲礼貌?这个学生的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也提醒了我们为人师者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这大概就是古语讲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吧。所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德育教育的渗透特别重要。

5培养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每位学生志向不同心里所想不同,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当一辈子学生,永远都在教师的管理之下生活成长。再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渐渐产生,教师的一手遮天学生是很反感的。为了培养“自我管理”,班级以班委、值日班长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班主任对他们经常召开座谈会及培训会,明确他们的任务,教给他们管理方法,这些管理人员要民主公平选举,且每半学期轮换,同学尊重、信任,这样才能开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好坏让班上其余同学点评评价,培养民主意识做到公平公正。像我们七年级建立师友划分将“自我管理”做到极致,学生间分为师父与学友关系,师傅为学友做榜样,通过兵教兵兵帮兵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都有表现、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都学会自我管理。从而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篇6:幸福德育班级文化建设的羽翼

杨光蓉

(四川省雅安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

“幸福德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从细微处体验成功,从活动中感受快乐,从成长中感受幸福。“幸福德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幸福德育”是对雅安中学德育特色化的高度概括,多年的探索,已基本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133特色化路子,现综述于后,以飨同仁。

一、一个规划,高屋建瓴,明确了幸福德育的目标

《雅安中学三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这三年我校的办学目标是:经过三年努力,把雅安中学建成素质教育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整体质量高,师生人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中学。美育方面,《规划》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体格、美好的心灵,善于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在美育中成长为具有善性、善行、尚美的中学生。根据《规划》精神,在分管德育副校长指挥下,政教处带领德育工作一班人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探究实现德育目标的工作思路。经过反复论证,我们一致认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幸福德育。

二、校园建设,三大广场,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

“感恩广场”是以感谢澳门人民援建雅安中学而命名,以此为基础,教会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屡屡感恩活动、篇篇感恩文章、曲曲感恩歌声,把对社会、国家、民族、自然、父母、教师的感恩融会贯通,形成形式均可成长的重要内容。

“创新广场”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社团展示成果的天地,为全校65个学生社团提供一片蓝天,开辟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纪元。

“雅品园”的主旨是品“雅”。学校建设“和雅”文化,“和”是一种最优化的博弈结果,能够最大化地调节各种矛盾,创造出符合大多数利益的发展空间,这应该是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致力追求的目标,而显然,在一个以“君子”以“雅”为共性的群体中,要达成“和”的目标会容易得多。“雅言”可以促进沟通,“雅行”可以避免冲突,“雅品”可以彰显素质,“雅志”可以看清目标,()“雅德”可以包容共存,最终达到个性并存发展,共性和谐统一。

三大广场,为校园的静逸平添了书香味、儒雅气和秀美色,带给师生的是一场如食甘饴的精神盛宴。

三、活动引领,“三让三为”,丰富了学生的精神追求

1.让班级精神旗帜,为学生的自信“有温度”地猎猎飘扬

(1)树立班级精神灵魂。班级灵魂体现在班旗、班徽、班歌的制作、设计、展示、展演过程中,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

(2)遵守班级精神“围栏”。班训、班规、操行评比是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的保证,也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围栏”。

(3)明确班级文化核心。班容班貌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地面干净整洁,窗明几净是显型的外在的文化,潜在的是班级成员隐形的儒雅与振作,流溢着浓浓的书香,优雅而不失活泼,这既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班级文化的内容。

2.让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拓展幸福快乐的空间

(1)大课间活动三讲究:讲究细节、讲究精神、讲究风采,跑出的是自信的步伐,舞出的是轻快的旋律,收获的是愉悦的心境。

(2)校园运动会的群众性。人人上场参与、人人有项目比赛、人人为班争光。群众性的运动会,不单是体育竞技,展示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3)文化艺术月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最受学生期待的日子是文化艺术月。这个月,全校65个学生社团各自展示风采,学生“不离不弃”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超过了过年的火热和浓郁。“校园春晓”文艺汇演、“化妆巡游”文化涟漪、“跳蚤市场”社会实践,充分展示了各年级学生的`综合实力。

(4)素质教育的个性张扬。“摄影作品展”“手抄报比赛”“经典古诗文比赛”“书法比赛”“户外素质拓展”“团体心理活动”等等,一份份作品展出的是幸福,一张张笑脸张扬的是自信,素质教育成果精彩纷呈、个性发展的鲜明特点,诠释了学校“幸福德育”的内涵和意义。

3.让多角度的激励,为学生滋养体验成功的笑容

为了让班级文化建设有始有终,形成良性循环并不断提升,我校“幸福德育”工程,特别注重表彰激励,让学生个人和集体的个性得以张扬。

对于班集体,我们将把各个活动中检查、考核的数据综合起来,评出“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给予挂牌表扬。

对于学生个人,我们除了评比表彰传统的“三好”“优干”外,还特别设置了校园“文明礼仪之星”“助人为乐之星”“体育竞技之星”“文艺表演之星”“服务他人之星”“创造发明之星”等20多个项目,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申报。

除获评的集体挂牌表扬外,获评的个人也在很大层面得到表彰。我们将获奖学生的大照片挂在本班教室的外墙,让不会说话的墙充满了活力。这些大照片,既是对优秀个人的褒扬,也是班级文化的又一个亮点。

篇7: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作为小学教学阶段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能够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引导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引导,那么就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

一、加强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教材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和指导,小学老师需要以现有的教育现状为切入点,明确教材之中的德育内容,将教育的价值导向与与教育的内容实践相结合,深入的解读目前的德育教材,加强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来更好的发挥教材对德育教学管理的引导作用和价值,突破传统都有管理以及教学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为我国小学德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

(一)在教学实践上,老师需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教材的综成

将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和团结合作的思想融入其中,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真正的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在形式上来,要注重德育教材和传统文化设计的优化升级

一方面需要在教材写作的过程之中实现对学生德育写作理念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采取有效的行为策略和手段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和发展,另一方面从具体的关注内容上来看,小学德育教材必须要以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教育为主体,在这种素质教育环境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修养,真正的将家国情怀和不同的教育情怀相融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个人思想素养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在实用性上,德育管理还需要以传统德育教材文化的外部构成为切入点

实现内容的优化和升级,这一点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能够弥补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所存在的不足,在讲授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不同传统文化的惯用形式为依据,加深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化的理解,提高个人的接受能力,采取形象直观的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比如老师可以以不同的多媒体手段为切入点,积极的通过播放视频、音频和展示图片的形式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感知之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管理

篇8:班级文化对德育的渗透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意识缺失, 理想信念淡漠。

一些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基本国策缺乏基本的了解, 思想偏激, 片面错误理解一些社会问题, 没有树立人生目标, 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部分学生意志薄弱, 精神空虚, 在学校谈恋爱、打群架, 对不良行为无抵抗力, 很容易被影响和诱惑, 比如某些中职生有网瘾、烟瘾, 逃课通宵上网、校门口扎堆抽烟大有人在。

2.法制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中职生学生处于法盲状态, 不学法、不守法, 理智程度低, 极小的矛盾都能引发冲突, 处理问题感情用事, 较为冲动, 盲目从众, 自我控制力差, 不考虑后果。

3.道德意识不强, 文明修养不足。

有些学生对于不文明行为缺乏认识, 放任自流, 随地乱扔垃圾, 破坏公物不以为耻, 反觉得有个性, 是非、善恶、美丑不分, 无视校纪校规, 化浓妆、衣着暴露出现在课堂上, 上课随便接打电话, 甚至进进出出。有些学生在礼貌礼仪方面习惯很不好, 遇见师长从不打招呼, 给老师同学起外号, 甚至对老师直呼其名。

这些学生人数众多, 再加上中职生课程安排相对宽松, 课外时间较多, 有足够的时间聚在一起联络感情, 互相影响。即使有想上进、品德方面较好的学生也因为人数少甚至被这些学生嘲笑不合群, 致使有些原本积极向上的学生受他人影响, 长此以往, 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职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而这些劳动者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里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劳动技能外,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人文素养。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竞争力, 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起到积极的作用。 (1)

中华传统文化“观乎人文, 天下化成”,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 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 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胡锦涛同志在《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 (2) 加强对中职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爱国精神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 更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和提升我国公民道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3)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这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发挥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加强对中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对于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院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 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本, 从传统道德规范开始, 内化到其价值观念成型, 积极探索中职德育教学工作实践, 抓住完善“人”这一根本, 尊重人的价值, 使中职生成为真正独立意义上的人。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工程, 共分为六个主题:1.弘扬兵团精神、石河子精神;2.法制教育;3.校纪校规的宣讲;4.《弟子规》专题讲座;5.礼貌礼仪专题讲座;6.《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职学生》等, 要求班主任根据以上内容组织开展五次主题班会:1.文明礼貌伴我行;2.我在遵纪守法方面有什么不足之处, 如何改正?3.孝悌感恩爱心;4.做诚实守信、好学上进的中职学生;5.我为和谐校园创建作贡献。德育课程中应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从知到行”,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涵盖理论教学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两方面, 而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社会实践能力。学院制订了详尽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每周计划, 由语文教研室老师承担《弟子规》校园论坛讲座任务, 要求以《弟子规》为镜, 从自身做起, 从此时做起,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进行知行相结合的实践学习: (1) 通过每周一字, 解析中华文字特点和精髓, 反映文化理念, 从而延伸到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 启迪学生学会与人融洽相处,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 每周一记, 总结本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所获, 作为个人成长日志, 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情感, 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评价能力。 (3) 每日行一“善”,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力行, 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 可以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或为社会, 好事从小事、从平常事开始做起。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强调道德实践。 (4) 开展多种渠道、多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交流, “每周一讲”活动, 由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参与, 每周开展一次, 向大家交流自己从思想到行为上的转变, 并倡导大家持之以恒。 (5) 每月一选, 对本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进行大汇总, 把班级中本月表现最佳的同学评为“文化使者”, 以演讲的形式全院汇报。另外, 通过网络平台、橱窗宣传对“文化使者”事迹进行宣传, 树立好学生身边的榜样, 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学院可利用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 如各种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 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 加以开拓和创新, 开展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中职生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提高道德修养。

在实践中积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当前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 改变高高在上、比较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习染, 使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 应用以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 精选真实的德育素材, 结合传统圣贤名言为学生释疑解惑。

通过发掘、研究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熏染, 让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受到很大启发, 逐步建立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德育实践体系。

1.经典阵地化。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教室走廊张贴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经典古诗词介绍, 在学生中传唱《跪羊图》、《感恩的心》等感恩歌曲, 将中华经典教育作为课程开设, 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讲教材, 利用每日早读吟诵, 形成制度, 开辟经典教育阵地, 有效保证了经典教育长期化。

2.素质外显化。活动中渗透传统礼仪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改善与提高, 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而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仪容仪表大有好转。见到师长都能深深鞠躬问好, 变得有礼貌, 同学之间和睦相处, 等等。总之, 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教学资源校本化。利用本土资源参观军垦第一连、军垦博物馆等能够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爱兵团, 继承优秀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写适合新疆本土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教案课件, 内容尽可能选用新疆本地的事例, 贴近学生生活, 供教师和学生学习。

总之, 中职生正处在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 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对中职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 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 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 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的文化是广大中华儿女的宝库, 利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理念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渗透, 要充分认识, 认真分析, 把握实质, 贴近中职德育教学工作实际, 创新形式, 从而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 使他们成为既有较高专业技能又有一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

注释

1朱艳艳.倡导国学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J].华章, 2012 (27) :96.

2胡锦涛.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3党的十七大报告.

4党的十七大报告.

上一篇:公司感谢信中英对照版下一篇:祝闺蜜生日快乐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