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分析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特点,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一篇:大学生消费论文范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和消费影响分析

摘 要:消费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消费观 合理消费

消费是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连接点,也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组成部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折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消费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较为独立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当今大学生消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特点,存在着特定的消费现象和消费心理。加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消费又直接影响、推动和制约大学生社会化的方式。

一、调查数据分析

十八九岁的大学生爱吃、爱玩、爱美、爱读书……,正处在消费欲望最旺盛的时期。调查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1、基本生活消费分析

数据显示,月平均消费金额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8.5%,1000元~3000元的占73.5%,3000元~5000元的占13%,5000元以上的占5%。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比例不到学生总额的1%。调查还显示,感觉生活费有节余的学生仅占6%,正合适的占51.5%,而感觉不够花的占到42.5%。就消费项目而言,拿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来说,个别社交圈较广的同学,买电脑、手机是兼顾学习、工作与生活,其他的同学则是娱乐或从众。不少学生表示,就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这“三件套”而言,保守估计就要花掉5000元;有的购置费用甚至达到15000元~20000元。相反,每月饮食开支在500元以下的学生占35%,500元~1000元的占50%,1000元~2000元的占10%,2000元以上的仅占5%。

2、人际交往消费分析

人际交往是人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际交往消费是指发展、维持人际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如馈赠礼物、聚会、聚餐等。当然,恋爱是人际交往消费的大头。平时约会,喝杯咖啡,吃顿麦当劳套餐。情人节、七夕、对方的生日,巧克力、鲜花——这些昂贵的“爱情象征物”是必需的。如果情侣相隔两地,除了每天的“热线”会“吃掉”不少钱外,节假日、星期天相互探视的费用也很可观。调查显示,恋爱消费占大学生消费的支出比近33.2%,成为大学生消费“大头”,七成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超过300元,其中月均500元以上的有55%,超过38%的大学生月均花费700元以上。对此,不少大学生感叹,“谈钱伤感情,谈感情更伤钱啊!”

3、学习消费分析

除了以上消费以外(有交叉),学习投入是必须的。英语四、六级,口语证书、资格证书等已不纯粹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饥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取得就业的“敲门砖”,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舍得在这方面投资。除了数目不菲的考务费外,培训费占了很大的比例。就参考资料而言,很多学生是不计代价的。据对广东高校的调查,在校期间大学生投资考证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占一半左右,在300元~500元之间的占15%,而有的则超过了1500元。

二、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合理的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幻想,追求自我、追求浪漫时尚,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开始用成人的眼光看待社会,独立进行购买行为。但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够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因此,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消费群体的特殊性有关,还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其中充斥着许多的不合理消费理念。当今社会又普遍重视高消费,崇拜高消费。这种错误的消费理念助长了大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而且,现今社会上流行刷卡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反应敏锐的群体,加之其相对的缺乏自主判断力,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消费的误区。

另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当他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诱导时,容易产生购买欲望。大学校园里面大都是同龄人,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中有了兴起的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不足,课程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而普遍缺少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致使校园里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氛围。因此,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1、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时指在情况的允许下,在保证必须消费的情况之下进行适当的其他消费,但必须在家庭条件的允许范围之下。大学作为高等院校,必须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2、消除不良消费

大学生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3、鼓励文明消费

倡导消费文明,在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能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总的说来,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大学生世界观成型,个性发展。因而,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者、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才可能卓有成效。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应该仅仅从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还应该从多方面去认识,以引导大学生理性地消费,做出合乎道德伦理的价值选择,从而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立彬.大学生消费道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

[2]赵柒斤.大学生消费迈向多元化[N].安徽日报,2005.

作者:方露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分析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特点,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在线调查,借助MATLAB软件,对大学生在校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再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三类家庭的大学生分成高、中、低三类消费水平,最后结合相关分析提取影响大学生消费总支出的最重要两个支出项目,即食物(x1)和衣着支出(x2),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关键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不断地扩大招生,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达2700多万人。根据《中国青年研究》的调查,大学生年均支出均值约为10000元[1]。大学生群体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分析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的特点,对了解整个社会青年的消费趋势,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做了不少探索性的工作。如刘金勇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特点等进行调研分析[2];乔均俭运用“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方法,揭示城市和农村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异同;陈小伍利用“统计分析、X2检验、交互分类”的方法,得出了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特点[3];陈玉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证实了家庭收入差别是引发学生消费差异的根本因素[4]。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主观的、定性的认识上,缺少必要的数据支持。往往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局部描述多、关联分析少。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群体在消费群体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对大学生合理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或网上在线调查得到大学生消费情况,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研究大学生消费情况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以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调查为案例,重点考察:食品支出(不包括请客吃饭等)、穿着支出、娱乐支出 (包括旅游、看电影、运动健身等)、学习支出 (不包括电脑等大件的学习工具)、通讯支出这五个方面,另外还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年级、性别等信息制作调查问卷,并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共设24项指标,可直接填写相应数据,亦可在提示的信息中选取。共发放1200份调查表,收回1150份 ,收回率为95.8%。从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筛选出数据质量较高的413份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启示。

调查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在线调查的形式,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室、宿舍、食堂、广场、路上和各学院楼层等路径,对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水平等区别进行层次抽样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借助Excel工具进行资料的汇总、分类、筛选、分析和整理,综合大学生对各种消费问题的看法,以达到对研究项目的升华。

研究方法。从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角度上进行数学建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建立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分析模型。对该样本数据作方差分析、模糊聚类、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三类分类结构。

二、建立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模型

1.大学生消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1)大学生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月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抽样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求出不同情况的大学生每项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如表1至表4所示,其中z、y、x1、x2、x3、x4、x5分别表示家庭月均收入、大学生每月消费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学习支出和通讯支出。

针对不同家庭收入,可看出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最高为812.58元。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最低为673.68。但是相对家庭收入来说,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负担最大,城市的最轻。

针对不同性别,男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为740.02元,高于女生(686.18元)。其中在食物方面的支出高达540.38元,比女生高很多。另一方面,女生在衣着方面的支出高达90.31元,比男生高。

从不同年级看,大一新生要实现从高中生活向独立的大学生活的转变,其消费观念相对比较薄弱,特别在食物支出方面高达527.56元,因此对大一新生的消费观念应适当的加以引导。大三的学生由于交际比较多,对自身的装扮投入较多(衣着支出高达92.20元)。

借助Excle软件,根据表4中的数据,对整体大学生各项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绘制相应的图型。

由图1和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月食物支出高达509.74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71%;每人每月平均衣着支出达80.72元,占每月总支出的11%,这两项总和占总消费的82%,其他支出均占6%。在校大学生的月总支出主要用于食物支出和衣着支出,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仍然是以物质消费为基础,这是由在校大学生的非独立经济地位决定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的食物支出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性消费。娱乐、衣着、通讯、学习等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受个人的家庭背景、成员收入、月生活费、兴趣爱好、心理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等方面影响的有选择性的消费,所以相对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甚至可有可无。食物支出、衣着支出是大学生的必须支出,是基于物质方面必需品,其高低反应了生活质量的差别,而其他支出则是偏重于精神层面,必须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才能有更高要求。

(2)大学生消费情况网络在线调查分析

根据网络在线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得,有42%的学生的消费标准以经济实惠为佳, 61.20%的学生考虑商品的实用性,25.2%的学生考虑商品的价格;在是否参与勤工俭学或校外兼职的态度上,有一半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有30.40%的学生渴望通过此方式独立,28.40%的学生希望能够补贴家用,19.20%的学生为了增长社会经验,18.80%的学生闲着没事,打发时间;对于每月家里提供的生活费,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安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38.4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不够用,33.20%的学生刚刚好,28.40%的学生有结余。

一些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大手大脚花钱,一些家庭贫困生则靠到处打工来维持生计。很明显,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两极分化。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元左右的占10.5%,650元左右的占74.3%,400元左右的占11.2%,300元左右的占4%。学生每月花费最多为2000元,最少的则为320元。

就大学生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着高消费和浪费的严重问题。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比例较高。如男生的烟酒消费,女生的衣服购买和化妆品开销等。其中,男女生的月总支出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男生的食品支出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的衣着支出明显高于男生。这种消费结构明显背离了大学生应有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在于追求时尚的东西, 喜欢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 消费品追求个性的张扬。大学生消费有一个趋势就是从实用化向时尚化过渡, 消费的大头已经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 已经转变成了电脑网络、手机、旅游等比较前卫的带有时尚气息的产品。

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显现出非理性。大学生旺盛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非经济独立造成的承受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这一矛盾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2.大学生各项消费支出方差分析

大学生家庭收入生活水平分为城市、乡镇、农村三类(区域代码分别为1、2、3)。借助MATLAB、EXCEL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三个地区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的差异性(见表5)。

根据本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总支出、食物支出、衣着支出、通讯支出、娱乐支出的统计数据,分别对城市、农村和乡镇的三类家庭生活水平的413名学生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果。限于篇幅,这里给出平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情况的方差分析结果。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城市家庭生活水平的86个学生的消费支出存在高度显著差异。

3.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学生消费水平进行分类

由上面方差分析结果,可对城市家庭的86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进行模糊聚类。[5]

从图4的动态聚类图来看,城市家庭生活水平的86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分三类效果比较好。

第一类编号:{8,13,14,37} 第二类编号: {其他}

第三类编号:{36,53}

将图4的聚类分析结果结合86名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数据,分析得表7,其中第一、二、三类分别对应中、低、高消费水平。

由表7的结果可知,城市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在衣着方面的投入每月均超过100元,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最低消费为803.96元。

同理,通过绘制出乡镇(122名)和农村(205名)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的动态聚类图,分别得农村与乡镇家庭的大学生的三类消费水平。

4.大学生消费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各项支出的家庭总收入、食物支出、衣着支出、娱乐支出、学习支出、通讯支出等6个因素与月消费总支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即大学生消费因素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系数矩阵R第二列可知R?叟0.45,说明大学生的5项支出与月消费总支出均成中度正相关,其中食物支出与衣着支出的|R|?叟0.7,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7和0.7238。而月消费总支出与通讯支出的相关性最低,为0.4577。乡镇、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的相关分析结论极为类似。综上可知,大学生平均每月的消费总支出主要影响指标是食物支出和衣着支出。

借助Matlab软件针对食物支出和娱乐支出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大学生每月消费总支出(y)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城市消费水平:y=0.9741x1+1.5053x2+118.5989

乡镇消费水平:y=1.0381x1+1.5087x2+62.1606

农村消费水平:y=1.0715x1+1.5114x2+42.0577

假设食物支出和衣着支出都为0元,即x1和x2为0,城市、乡镇和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固定支出最低分别为118.60元、62.16和42.06元。

三、结论与评价

1.结论

(1)由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的大学生消费情况分布规律:城市、农村和乡镇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情况差异高度显著,城市家庭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都很高。对同一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的各个大学生消费支出差异也高度显著,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城市、农村、乡镇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皆可分为高消费、中消费、低消费三类消费标准。大学生主要支出是食物和衣着支出,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经济来源,大部分还是来自家庭的收入。所以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支出还是用于物质消费,其他支出只有在物质满足的基础才能进行。

(2)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支出与学习支出、娱乐支出、通讯支出没有明显相关性;在食物支出、衣着支出方面高度显著相关,并结合这两个主要因素分别给出城市、农村、乡镇月消费总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2.评价

本文调查量大,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多方面了解到大学生所关心的有关消费情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大学生消费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在线调查的方式,收集到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在校消费情况的信息,并采用方差分析、模糊聚类、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在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归类和回归方程的效果比较好,方法适合。所得结果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力求为高等院校的教育者提供某些参考,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 教育新闻.大学生在校期间总消费与父母收入、消费对比[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50430/n225407675.shtml, 2006,480:138-139.

[2] 乔均俭、徐雅玲、刘瑞英. 城乡大学生消费方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保定高校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1).

[3] 陈小伍、王绪朗.大字生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某部属高校为例[J].当代大学生,2004,(06):34-39.

[4] 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06):10-108.

[5] 李显宏.MATLAB7.x界面设计与编程技巧[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蔡建伟 曾生达 修德茂 吴卢荣

第三篇:西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获得大学生在消费领域的有关真实资料。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并就高校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牟艳娟,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有效率为82.00%,总计男生266人,女生144人。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对消费的态度等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40%。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在“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2.60%,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4.50%。但是,在相应的“您认为您上学的开支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的选项中,60.5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在伙食费方面: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58.50%的同学在200~5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800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饭卡消费。在通讯费用方面:51.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32.4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1.50%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也有4.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200元。在学习方面:58.30%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0.5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7.3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3.90%的同学在80元以上。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2.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27.6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11.7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7.8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在日用品方面:有45.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35.40%的同学在20~60元之间;12.70%的同学在60~100元之间;7.0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3.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在“您心中合理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30.20%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0.2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19.6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18.00%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价格”;45.40%的同学选择了“非名牌,价格中等”;21.50%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15.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你的金钱观”的选项中,有12.40%的同学选择“金钱至上”;41.00%的同学选择“够用就行”;6.80%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如粪土”;39.80%的同学选择“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花钱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调查选项中,45.10%的同学选择了“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28.30%的同学选择了“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6.10%的同学选择了“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20.50%的同学在花钱之前没有任何的考虑。在“大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15.60%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19.30%的同学选择“没考虑过,无所谓”;45.1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过得去”;20.00%的同学觉得“不满意,花钱没计划”。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基本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300~7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比较稳定。在问及“生活费来源”时,75.90%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3.9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5.80%的同学选择“贷款”,4.40%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这部分同学达到了13.90%。而且政府开设的“贷款绿色通道”以及“奖学金助学金”也给10.20%的贫困生解决了上大学的困难。当调查“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时?”,有83.90%的同学愿意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这部分同学中已经有近两成的同学实现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目标。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如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

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愿意”的有67.00%为“大一”的学生。

3.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在“您个人拥有的物品(多选项)”一栏中,24.30%的同学拥有电脑,14.90%的同学拥有数码照相机,拥有手机、MP3的同学分别达到53.70%和34.10%,还有23.7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而且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电子消费。这些消费方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节约了消费成本。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玩物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是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工作的投入,鼓励相关的课题研究,引进相应的专家作为指导,或者担任学生工作的顾问,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工作。而学生辅导老师,更应该与学生紧密联系和交流,不仅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水平,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不同情况,收集个案,分类指导。一方面真正解决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另一方面,为研究准备充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使学校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3)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中,把学生消费问题当成学风建设长期抓。在勤工助学方面,应该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的原则,教导学生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予以资助。同时,也应该设立更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自食其力。在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积极的消费氛围,从意识形态上起到宣传带动作用,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消费,以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在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方面,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其他消费项目,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

[责任编辑:荷 叶]

作者:牟艳娟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