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系医学化学教学改进探微

2022-09-18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医学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21世纪注定将会给临床医学带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也将给医学化学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医学化学是医学的基础之一, 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医学化学教学应当顺应历史潮流适时改革, 推陈出新, 用新理念与新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为学生学习医学理论与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以作者多年的医学和化学教育体验为依据, 从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改革两方面, 进行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初步尝试, 现整理成文与同行共勉。

1 理论课改革重点:培养学生对医学化学的兴趣;强化专业素质教育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教育的成败将影响到学生日后对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专业学科的掌握。化学教育是医学生重要的专业素质教育之一。然而从我们传统的做法和历史的经验上看, 我们对学生的这种“专业素质教育”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本人从事医学教育和化学教育六年了, 在总结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训后我得出如下两点。

1.1 在化学教学中尽量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医学

的生理、病理现象或其它医学常识, 培养学生对医学和化学的兴趣

如:讲到渗透压时, 可以解释1 9 6 0年中国遭受3年灾荒时, 人们饿得浮肿这种病理现象与渗透压的关系;也可讲“肾病综合征”或“血吸虫病”的浮肿与渗透压的关系。还有, 讲到缓冲溶液时, 可以向学生解释紧张这种生理现象与血液中缓冲溶液的关系, 还有如何运用缓冲溶液的有关知识来主动缓解紧张情绪。有机化学中的例子也很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 我们要有意识地揭示化学与医学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化学是打开医学宝库的钥匙, 化学是通往医学殿堂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教科书上也试图体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 但我认为现行的教科书上做的还不够。我们医学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以外多学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或多向医学专业的老师请教。诚然, 这点对于一般的化学老师来说做起来很难。这么多年来我不断地学习与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 从中学到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的知识点。

1.2 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 强化专业素质教育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知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积极的指导, 生活又给化学研究以广阔的舞台。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强化化学素质教育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如讲到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时要给学生讲有关人体健康与元素的相关知识。讲疾病与元素的关系, 如硒和克山病;氟和氟骨症、氟斑牙等等。讲日常生活饮食中的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并且倡导健康环保的新生活。

(2)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 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究

如讲到苯甲酸时, 可以告诉学生这种化学物质经常用作防腐剂。同时布置课余调查:让同学去超市或商场调查各种食品中使用的防腐剂的种类、用量等, 最后写成一份调查报告。再如学到甲醛时,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甲醛的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和日常生活中甲醛的来源等方面的综述。必要时,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综合实验。

总之, 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与医学相关联, 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强化了专业素质。

2 实验课改革重点:改革传统化学实验模式,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医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高技术人才。根据美国临床化学联合会的提议, 为适应新挑战, 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应该从新生抓起, 从化学抓起。为了改革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做了许多大胆尝试。

2.1 改革实验教材, 更新教学观念

过去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庸, 实验课不被重视并且常常受到理论课的排挤。实验课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具体表现为:

首先, 实验内容常常被编写在理论课本的附页上, 实验课没有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学生看着这样的书所做的实验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简单的串接,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没有根本性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压制。

其次, 实验课时数被一压再压, 课时数远小于理论课时数。

总之, 旧的实验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旧的实验模式在学时数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推陈出新, 编写的实验教材。新教材的编写本着以下原则:

(1) 实验教材总体要系统化、综合化、理论化

(2) 所选实验内容要具备多样性、代表性、启发性、创造性、先进性

根据以上思路, 我们编写了《化学、生物化学测试分析技术》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教材。该教材整合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所有实验, 并且按照系统化、综合化、理论化的要求概括为“化学测试分析技术”。从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出发, 该书把化学测试分析技术分为九个部分。各章的编排结构基本都是由理论指导、操作技术、技术要领、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技术训练和思考题六部分构成。依托这本教材我们于2004年开设了“化学测试分析技术”这门新课程。两年来的实践证明, 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长足进步。

1)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的实验教学基本是“重教轻学”,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 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规定的任务。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严重抹杀。为了彻底使这种“被动填鸭”式教育变为“主动觅食”式教育, 我们对实验室施行“开放”或“半开放”。

要求学生完成必做实验的同时, 我们还引导学生多做设计实验,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调查性的综合实验。据粗略统计, 我们实验室开放时间分配大致为:必做实验占50%, 设计实验占4 0%, 综合实验占1 0%。

2) 实验与考核相结合, 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传统的做法要么忽略了实验的考核, 要么把实验考核形式化, 认为实验考试就是走走过场而已。这样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量化评测。过去我们按传统的做法施行过实验考试, 但是用十几分钟或半个小时来考核一个学生的真正的操作能力是有失公正性且远远不够的。

我们把实验考核与平时实验相结合, 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包括:

(1) 平时对必做实验的掌握的熟练程度 (占40%) ;

(2) 平时设计实验的成绩 (占20%) ;

(3) 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 (占10%) ;

(4) 平时综合实验或实验综述的成绩 (占10%) ;

(5) 实验考试的成绩 (占20%) 。

3 结语

这么多年的辛勤耕耘, 我们医学化学教学改革成绩卓著。如火如荼的化学教学改革既体现了每一个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又考验了我们的集体智慧和协作精神。我们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医学化学教学的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摘要:医学化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本人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专业素质教育、强调操作技能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并且对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改进,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化学,教学改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振荣主编.化学生物化测试分析技术[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谈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下一篇:浅谈建筑设备工程优化施工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