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本院血液科见习的医学生11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见习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见习的55名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一对一带教模式,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见习的55名为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对两组带教效果、带教满意度实施统计比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学临床职业技能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学临床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1:

进阶式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开放共享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和学习空间,为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技能实训 进阶式多模态 教学质量 实训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需通过大量的临床技能训练获得和提升实践能力。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教育信息化成为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智慧醫学教育是未来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及发展方向。为此,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进阶式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现状及问题剖析

(一)临床技能实训资源增长与办学规模扩大速度不均衡

传统临床技能实训需要大量模型、动物及价格高昂的生物试剂试药等耗材,需要有大规模的场地和工位,才能满足人人得操作、时时有示范、处处能练习的技能实训教学要求。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医学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临床技能实训与场地、模型、实训数字化资源和师资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主导,自由度不高,通过自主练习获得临床技能的机会非常有限。且随着各学历层次学生、规范化培训学员、进修学员的增加,以及患者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普遍增强,医院医疗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临床实习床旁操作机会明显减少,直接影响其对临床技能的掌握。

(二)临床技能实训的开展受到医学教育特殊性限制

医学的对象是人体,决定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过程存在看不清、说不透、摸不着的难题,一些临床技能涉及高危环境(如有害试剂、传染病防控等)和存在不可逆操作(如动物实验和手术等有创操作等),实训场景不可再现、过程不可重复、风险难以控制,加之医学伦理等条件限制,实训难以开展,不能完全满足实训教学要求。

(三)临床技能实训评价的不足限制学生获得临床技能

及时的学习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临床技能实训评价侧重总结性评价,弱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同时,生师比增高,实训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较重,依靠人工手段开展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存在困难。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难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难以提高。主要表现为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课后缺乏思考,常在考前突击练习,应付考试,不能验证考试结果的形成过程,难以消除部分学生的投机行为。学习和训练存在被动性和局限性,所学知识和技能也在考试结束后很快被遗忘,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二、建设进阶式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做法

(一)平台建设理念与内容组成

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秉持“能实不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理念,整合全校临床技能实训资源,打造全新的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共享平台。通过智能化评价系统,为学生构建进阶式多模态的临床技能实训环境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临床技能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提高实训质量。

依托模拟医院打造进阶式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建筑面积17300平方米,搭载全套智能化实训设施设备和录播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模型和设备3800台套,总价值5300万元。实训区域按照模块化设置(见图1),建设有灾难现场院前急救、模拟门(急)诊、搭载HIS诊疗系统的智慧病区、模拟ICU、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内镜与超声等模拟临床真实环境的实训环境。有11个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1个虚拟仿真实训管理云平台(见图2),开展虚拟仿真实训项目321项,为临床技能实训教学和学生训练开辟了全新的空间。

(二)平台的功能

1.为学生提供打破时空限制的自主训练和测试平台

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管理云平台实现了智能化事务管理。学生通过云平台,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自主进行临床技能的在线训练,掌握操作流程、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延展学习空间和泛在式自主训练及能力测试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增加动手机会。

2.临床技能实训数据实时接入医学教育大数据中心

通过实时接入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模型和设备,实现以技能教学为视点,整个学习和训练过程均进行数据采集形成教学大数据,自动进行信息综合处理,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推动临床技能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层面的螺旋式提升。

3.临床技能实训智能化评价

以医学教育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利用智能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基于自动反馈纠错技术的多模态训练和全学习周期智能形成性评价;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化、自动化、客观化、常态化和可视化的教学质量测评工具,为建立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提供依据。

(三)平台的运用

1.构建了进阶式多模态一体化学习训练模式

进阶式多模态一体化实训模式包括在线训练、虚拟训练、实体模型与同伴互助训练、OSCE考核,每个阶梯提供不同模态的训练设备条件和环境(见图3),解构了技能学习过程,由浅入深,虚拟在线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流程,教会“大脑”操作;虚实结合技能训练,具有真实手感,教会“动手”操作;基于模型的同伴互助训练,在同伴互助实训系统支持下,学生之间结伴互助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智能形成性评价并生成训练数据,使学生掌握操作流程,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强化人文素质。学生在预约训练时,管理平台会智能判断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在某一“台阶”学习训练合格后方能预约更高“台阶”的学习训练,在参加OSCE考核前,所有进阶学习训练均须合格。

(1)在线训练

在电脑、智能手机端学习,通过临床案例引入,重在学习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流程,培养临床思维。

(2)虚拟训练

利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学习,包括智能情境训练设备、智能虚拟训练设备、VR设备、AR设备和3D立体训练设备等,进一步强化操作流程和临床思维培养。

(3)实体模型及同伴互助训练

利用同伴互助实训系统在实体模型上进行训练,强化临床技能操作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强化医患沟通、隐私保护和爱伤观念等人文素质及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4)OSCE考核

课程结束后采取OSCE考核,利用标准化病人和模型,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进行综合评估。

2.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开放共享

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全面开放实训资源,只要有网络,学生利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登录系统,随时随地学习和训练,临床技能的學习和训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云平台自主预约实训室、模型和设备,开展线下自主技能训练,实训室无人值守,学生使用手机开门,实现个性化学习。线上虚拟,线下真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在技能学习、训练中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训平台的开放共享,也为校外实习学生、已毕业学生、职业培训学员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技能学习和训练提供了有效支持。

3.优化重整临床技能实训教学流程

一间实训室集成教学、训练、评价、测试、管理等多种模式、形态的实训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智能多模态一体化教学工具。教师利用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训练数据,科学分析学情,调整实训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实训教学也由教师主导的传授模式向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混合式、情景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转变,真正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变革实训教学流程,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不断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三、进阶式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运行效果

(一)有效推动“三教”改革

进阶式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建成和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了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范式,激发教师持续改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动机与激情。依托平台,已建设临床技能实训课程102门,编写教材89种,其中包括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门、自治区级规划教材2门。实现了临床技能线上、线下学习训练联动,线上学、线下练、课堂内和课外随时学。

(二)快速提升应用覆盖规模范围

学校利用平台培养了9705名毕业生,麦可思评价显示毕业生就业对口率88%以上,总就业率96%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评价满意率98%以上。培训基层全科医师、全科护士、乡村医生和基层卫生管理干部3877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16720人次,效果明显。

(三)有效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通过平台的应用,学生的临床实操技能显著提升,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得奖项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在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助产技能赛项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20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获二等奖1项,2020年华夏急救培训联盟全国首届学生现场救护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自治区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近百项。

(四)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增高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析报告显示,毕业生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总通过率2018年为39.25%,2019年为45.8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5%以上。

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融合,必将对医学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也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推动信息技术与临床技能实训内容、实训资源及教学、服务过程的渗透与融合,构建智慧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和智慧化学习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资源丰富、功能齐全和技术先进的临床技能实训环境,改革临床技能实训方法,打破时间、空间、跨区域和专业的限制,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学习及泛在式学习,有效解决临床技能实训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质量。

展望未来,如何利用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区域内同类院校的临床技能实训优质资源,构建资源共建共享、高度开放、灵活多样,服务学生全职业周期的临床技能终身学习生态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区域内院校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综合诸多方面的力量去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艳燕,许天亮,谢冰柯,李星锐.综合模拟实训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8(5).

[2]刘鹏.“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19).

[3]张牡丹,田静文,刘健,等.智能型临床技能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9(10).

[4]张晓琳,宋桐林,樊宏孝,等.医学教育中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发展展望[J].重庆医学,2020(23).

[5]张波,卜天然.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6]张丽娣,吴林秀,刘雪萍,等.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19(43).

[7]秦召敏,沈钦海,孔瑞雪.信息化技术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医学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实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A026)

【作者简介】周元明(1963— ),男,浙江诸暨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外科临床;莫启章(1972— ),男,通讯作者,广西象州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外科临床;岳桂华(1969— ),男,山东东营人,医学博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苏东红(1972— ),女,广西博白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脑电生理与脑血管超声多普勒检诊;卢振芝(1984— ),女,广西桂林人,在职研究生,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内科护理。

(责编 黄桂婵)

作者: 周元明 莫启章 岳桂华 苏东红 卢振芝

医学临床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2:

血液科教学中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在本院血液科见习的医学生11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见习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见习的55名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一对一带教模式,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见习的55名为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对两组带教效果、带教满意度实施统计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均显著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科教学工作中,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更为满意的临床教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科;临床带教;循证医学;教学质量

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强调提升临床工作质量,给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满意的诊疗和护理服务。这就要求加强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都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即将毕业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要想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利用在医院见习的机会尽可能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见习效果的好坏与带教工作质量具有直接相关性[1]。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主要是带教老师通过临床教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最有力的教学信息、技术,获得相应的教学经验,促使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分析探讨这种临床教学模式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的血液科见习生11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52名、58名,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0岁,均值为(23.97±1.29)歲。其中2020年6月之前见习的学生55名为对照组,2020年7月之后的见习生55名为研究组。两组性别、年龄、学历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一对一临床带教,见习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展临床工作等。

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临床带教,具体如下:

1.2.1制定带教计划

血液科带教老师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带教讲义的制定,并成立专门的带教小组,对刚入科的见习生开展入科教育、岗位职责培训、器械操作方面的教育等。根据血液科的实际工作,讲解专科知识,传授工作经验。同时指导学生结合临床经验、循证依据、患者情况等,制定科学的临床工作计划并在临床工作中予以落实。对各类临床工作中文书的书写、其他临床工作内容向见习生进行讲解、示范,并在出科前实施考核。

1.2.2具体教学步骤

(1)根据血液科临床工作实践,提出临床问题。在学生入科正式开始学习之后,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血液科相关的各项理论知识,如常见疾病、病因病机、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等。带教老师还要多给学生提供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临床,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教老师将血液科患者信息、学生提出的各种临床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学生开展讨论。(2)根据问题查找论据。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医学数据库,查找各类相关文献,筛选出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料。(3)评价获取的相关论据。主要是对论据的真实性、重要性、适用性等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些循证依据的支持下进行解决方案的初步拟定[2]。课堂上通过与带教老师的讨论、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4)进行论据的合理应用。使用论据时,带教老师应当注意强调患者意愿,让学生对患者意愿进行调查,制定个性化临床方案。(5)临床工作的总结、评价。带教老师组织学生对经验进行总结评价,吸收教训,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和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均为百分制)、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满意度行χ2检验,用(n,%)表示;考核成绩行t检验,用(x±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经统计,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94.28±4.17)分,操作技能成绩平均为(90.97±3.59)分,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85.10±3.98)分、(80.26±4.50)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带教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见习生的带教满意度分别为96.36%(53/55)、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临床带教模式以临床经验、实证数据、患者情况等作为支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不但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还能够通过自主提问,自行获取循证论据,参与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等措施,制定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临床工作质量[3]。本研究中,使用循证教学模式的研究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的表现更理想,他们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

参考文献:

[1]孙园园. 循证医学临床带教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2):36-38.

[2]杨萍,董菲,田磊,等. 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血液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2):22-24.

[3]黄琨.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4):183,185.

作者:王莉

医学临床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3:

护理士官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           要]  以基础与临床模块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师实施专业课教学为平台,采取教师承担基础理论教学,医学中心相关临床科室兼职教师承担临床实践教学,按基础与临床两个教学模块,在每一教学学时内,分上、下半时,交互式进行教学活动,各有侧重,共同完成病原生物学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基础与临床模块化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病原生物学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临床,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员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病原生物学临床的有关知识,培养学员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护理士官;病原生物学;模块教学

病原生物学是护理士官职业培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由于教学时数所限,我院在护理士官职业教育中,将基础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有机整合成病原生物学的一门课程。在教学时数安排上,课堂讲授36~38学时,实操教学12学时,总体教学时长不超过50学时。核心教学内容多为基础理论性专业知识,占了病原生物学课程90%之多,而临床医学只涉及医学检验等2~4学时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护理士官学员普遍反映基础病原及免疫学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与临床内容联系不大。针对护理士官职业培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促使学员从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角度,对这类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确定

作为一门基础及桥梁课,病原生物学主要讲解生物病原、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通过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点,系统深入学习、了解、熟悉并掌握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可通过临床疾病的症状及表现,反过来加深对病原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起到病原生物学这门基础与桥梁课的纽带作用。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以临床人体系统疾病为章节,选择临床各科常见感染及传染性疾病为病原生物学教学案例,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病症有机融合,形成交互式模块教学单元。教学层次由表及里,浅层次的教学内容多设置为学员的感性认知,而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一般设置为较为系统复杂的临床问题。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需求。布置的教学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越学员的认知程度。过于简单导致学员无师自通,信手拈来,会使学员失去刻苦钻研的学习动力。教学内容太难理解,学员通过努力也始终完不成,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思维阻碍。随着学员任职能力的不断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也要相应调整,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总之,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安排的,视学员的实际学习水平而定,做到有的放矢。

二、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建立

采用病例收集与集体备课、病例分析与模拟讲授、病例讨论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与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应用于病原生物学的现实教学,通过专业课教学平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采取院本部教师承担基础理论教学部分,附院相关临床科室兼职教师承担临床教学部分,按基础与临床两个模块,在每一教学学时内,分上、下半时,交互式进行教学活动,各有侧重,共同完成病原生物学特定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任务。在病原生物学前期的课堂授课中,考虑到士官学员大多未接触临床实际工作的普遍特点,我们采取了临床病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事先由教师精选病例讨论内容和主题,在授课前5~7天布置给学员,让学员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去查找相关文献素材,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认识及看法,然后进行课堂自由病例分析,最后教师根据学员的陈述和讨论,将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精炼。学员经过临床病案分析训练的教学过程,激发其主动获取临床医学知识的潜力。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采取基础走向临床,由书本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医疗实际。教学手段由浅入深,教学内容由表及里,技能训练由单一延伸到综合,符合病原生物学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基础与临床交互式学习途径有助于学员循序渐进地学习病原生物学有关基础与临床的专业知识。

三、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确定

↓(研究方法:病例采集与集體备课)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引入

↓(研究方法:病例分析与模拟讲授)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的确立

↓(研究方法:病例讨论与课堂教学)

病原生物学考试方式和手段的改革

↓(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与行为研究)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研究方法:归纳总结)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在学员实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四、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经验的启示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其教学目的充分体现了护理士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有助于学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更加系统直观地学习相关临床医疗知识,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病原生物学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交叉学科,临床各门学科都会普遍涉及病原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因此,病原生物学专业知识是护理士官学员必备的基础性专业知识[1]。目前,对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组织、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专职教师的选择等问题,未发现较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总结,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出护理士官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路径。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既要侧重介绍感染性、病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感染条件及其致病机理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又要对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讲授。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教学从中寻找到针对不同层次学员实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多少有些忽视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怎样才能把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病原生物学专业课教学中,我们采用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对加强学员全面分析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进行思考与探索。

课程是由教师设计和讲授的,将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应用于专业课教学,是教师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3]。基于病原生物学专业知识对临床各学科的渗透作用,促使任课教师自身具备扎实的病原生物学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有丰富的与临床多学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实操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投入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病原生物学交互式模块教学法,采取基础与临床授课教师共同讨论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问题的讲解,有机协调教学进度,对病历的取舍、图片的选择、PPT的设计和制作都有详细的分工和精心组织。既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又加深和提高教师的职业授课能力。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病原生物学模块化教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有扎实的病原生物学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临床病例教学中要让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亮剑”唱“主角”,学员根据病案特点及临床病原生物学特征自由发言,阐明自己的对这类实际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任课教师只起到协调作用,充当“配角”,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启发学员开动脑筋主动作为。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达到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任课教师可以就学员的发言观点及看法适当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双向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向学员传授正确、合理的讨论结果。培养护理士官学员充分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去面临床实际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为学员胜任日后的本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路,杨静,李覃.注重基礎医学实验课上学员职业技能的养成[J].新教育论坛,2019,7(206):33.

[2]叶路,郭小芹,杨静,等.免疫学教学中学生学习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5(6):143-144.

[3]叶路,李覃,牛秀珑,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04-605.

◎编辑 赵瑞峰

作者:叶路 李覃 杨静 郭巧云 张雅威 毛立群 屈野

上一篇:企业基地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下一篇: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