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传者心理

2022-09-01

第一篇:新闻心理学传者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闻敏感

摘要: 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

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而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对新闻敏感作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关键词: 新闻敏感 心理学 人格

目录

1.新闻敏感的基本定义.........................

2.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闻敏感..........................

2.1新闻敏感的“直觉性”.......................

2.2新闻敏感与认知、思维和人格..................

3.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3.1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3.2 不断积累知识........................

3.3 培养高尚的人格....................

4.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4.1 学习新闻专业知识.......................

4.2 要深入媒体实践....................

5.参考文献..........................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一、新闻敏感的基本定义

在《新闻学大辞典》中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闻敏感 记者作为新闻采写环节主体,新闻敏感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闻敏感不应仅像新闻理论中的新闻敏感那样强调准确的发现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而应强调“新闻敏感”的形成机制,即“人”这一主体怎样准确的发现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大小,也就是关注“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

1.新闻敏感的“直觉性”

虞达文说:“新闻敏感依赖于直觉,发端于直觉”,但是即便如此,“直觉性”也只是新闻敏感的开始和表象,并不代表其全部。而《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对直觉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非逻辑形式或未经逻辑推理而洞察事物的特殊思维,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也可在表象或内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其主要特点为

(1)以经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2)需要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3)产生迅速而突如其来,是一种瞬间的判断,是智力活动的飞跃。”而这种“顿悟”是“记者头脑中潜藏着的某种信息,突然与外界的有关信息发生联系和撞击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一种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 2.新闻敏感与认知、思维和人格

在心理学视角下,新闻敏感涉及到认知、思维和人格三个层面。不论从哪个层面看,新闻敏感都是人脑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的一种敏捷思维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甚至是新闻从业者人格的体现。而人格是一种综合性衡量标准,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记者的人格是产生新闻敏感的“幕后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影响着新闻敏感强弱的程度、持续的时间、正确与否的方向性以及应变的灵活性。如果将新闻敏感的产生比作一个化学反应的过

程,那么,感知、思维就相当于反应原料,人格便是促成反应最终发生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加入,化学反应就无法发生;如果催化剂变了质,那么,这次反应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走向反面。在一种健全人格的激发下,感知和思维才能相互作用,产生新闻敏感;如果没有这种人格背景,一切的感知和思维过程都是没有意义的,新闻敏感也自然无从说起。

在人格的诸多因素中,与新闻敏感联系最紧密的是动机。“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对感知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目标导向上。动机的产生源于人的需要与某种具体目标的结合,因此,当人的需要很低级,并且目标也并不高远时,只能产生微弱的负面动机;反之,则会产生强烈的正面的动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记者的新闻活动也是如此。如果记者只是抱着交差、应付的思想,对许多事情都无动于衷,缺乏强烈的发现、挖掘有价值新闻的动机,他的新闻敏感就无从产生;相反,记者怀着一股激情,抱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工作,那他不抓住好的新闻便心里不安,不把有价值的新闻报出来,便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记者就会不停地去思考、探求、创新。这样,记者培养新闻敏感便有了动力。

三、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之于记者,犹如生命之于生物。它是记者独一无

二、不可替代的宝贵素质。缺乏这种素质,记者的职业角色将变得模糊不清。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素质呢?

1.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培养新闻敏感,必须倾注高昂的政治热情,很难设想,一个不读书不看报,对政治缺乏兴趣,对国际国内大事漠不关心的人会有什么新闻敏感。新闻记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家”。心中要装一把尺子,这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你所了解的人和事分析透,这样,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分辨能力就增强了,就会从一般事实看到未来,透过具体小事看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这样稿子才能成为一篇好新闻。

2.不断积累知识

一个记者的成功,是与他的知识积累成正比的。如果没有对社会认真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一个记者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事物的价值。记者新闻敏感的

形成依赖于了深入社会、解社会、熟悉社会而形成的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从心理学认知的角度看,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周围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敏锐的洞察能力。这种洞察力通过观察、锻炼、思考等长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培养的,最后形成一定的社会直觉,而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新闻发现与平时积累直接相关。对记者来说,积累的程度不同,外界的信息在头脑里引起的反响就不一样。如果记者不注意在实践中积累有关信息,那么,外界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也是枉然。而且,一个空洞的头脑是无法进行思维的。积累贫乏的记者,思维的空间也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造性思维。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积累,就算再有力度的新闻出现在身边,记者也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3.培养高尚的人格

白岩松曾说过:做任何工作,拼到最后的是人格。 记者新闻敏感的培养要以高尚的人格为支撑,这样内在的积累才会外显于行为上。一个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记者,其政治素养、政治预见力,对受众的认知力,新闻价值判断力都比较高。具备人格魅力的记者,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是时间过程而已。

四、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那么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呢?

1.学习新闻专业知识

新闻专业知识最主要来自于课堂的学习。对于我们打学生来说,专业知识除了来自课堂,还可以通过阅读新闻优秀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往往是新闻界优秀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通过阅读作品,可以掌握成功的诀窍。新闻专业的课程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采访写作专题等若干门类,这些门类的设置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学生素质的培养,目前我们大学生专业学科普遍重视“新闻采访”、“新闻评论”、“报纸编辑”等这些更贴近新闻学本身、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习,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也可看出,新闻专业学生上手快,擅长写社会新闻,但能写好深度报道、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体新闻、专刊新闻的少。这就说明新闻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储备的欠缺。

2.要深入媒体实践。

在课余时间我们大学生可以去当地报社或者电视台实习,在媒体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访、写作、编辑等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但是采访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搜罗情况的过程,而是凭借新闻敏感不断分析情况、逐步选择和提炼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主题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只有多动脑筋,反复研究,才能从大量客观事物的现象中认清其本质,也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报道才有思想性,有说服力。我们既要深入生活,还要正确地认识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生活。新闻专业学生不能一般地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而是要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

五、参考文献

[1] 欧东衢 . 也谈新闻敏感的“顿悟说”. 新闻窗[J].2008第2期

[2] 许佃兵 . 浅议记者的社会认知与新闻敏感 . 军事记者[J].2002年第3期

[3]曾正贤.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J]. 新闻知识,2002(2)

第二篇:心理剧新闻稿

2016年5月22日,“畅想五月,我心飞翔。”第十届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优秀心理剧汇演暨表彰大会在南院食堂三楼如期举行。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副院长罗葆青老师,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段学森老师,河北工业大学建艺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王永学老师,河北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穆怀文老师,河北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李惠老师,河北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张琳老师出席了本次大赛并担任评委。同时,各学部的辅导员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担任大众评委。

大会以一个温馨的视频拉开了序幕,一帧帧的精彩的画面带我们回到去年心理剧大赛的场景。又是一年丰收果,辛勤耕耘的汗水换来的是今日心协日趋丰满的羽翼。视频放映结束后主持人出场宣布心理剧大赛正式开始并宣读了评分规则。 比赛时,演员们精彩用心的表演、绚丽的舞台灯光和音效以及每个情景剧所要传达的深刻涵义,都给观众与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次心理情景剧大赛各参赛队伍的剧本都十分贴近大学校园生活,并从父母兄弟之间的亲情、同学舍友之间的友情及大学生恋爱的爱情等不同方面引导剧情的发展,精彩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诚信人生的思考及感悟。其中,《诚信参考》就以我们在校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考场考试诚信为话题展开了表演,学霸大伟在其两个贪玩游戏不学习的舍友的强烈要求之下帮助他们作弊,被老师发现,侥幸心理酿成了大错。经过辅导员老师对他们的一番思想道德教育,最终他们反思自我,决定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做一个道德上学习上的进步青年。《我的大学》则根据大学生活的日常,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或者不易察觉的变化,有的人成了大家欢迎的“掌上明珠”,有的人则成为了“墙角孤芳自赏的花朵”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大学生从性格上的孤僻到合群的成长历程。《亲爱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以父母兄弟亲情为主题,展现出亲人对我们的爱与付出。无论我们身在何地,心在何方,亲人始终占据着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们愿意用生命去爱我们,却不需任何回报。

比赛间隙,颁布了优秀心理漫画,心理展板以及之前举办的素质拓展活动的各类奖项。其中,获得心理漫画评选三等奖的有:自动化C153班,石会军;海洋C152班,吕超;机设C154班,项伟;安全151班,李艺博;视觉C151班,张少丽。获得二等奖的有:建筑学C151班,张依琳;电气C156班,邢钰麦;电气C156班,庄济泽。获得一等奖的有:环设C141班,孙江灵;电气C152班,李耀昂。获得素质拓展大赛三等奖的有:自动化C151班,化工C154班,制药C152班,过程C153班,材料C156班。获得素质拓展大赛二等奖的有:材料C152班,材料C153班,高分子C151班。获得素质拓展大赛一等奖的有:自动化C152班,材料C155班。获得优秀心理展板三等奖的有;化工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部;获得二等奖的有:国际教育学院,城市学院机械与材料学部;获得一等奖的是:城市学院土木建筑学部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公正的评判,《诚信参考》凭借演员出色的演出、精彩的剧情以及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夺得桂冠。,《亲爱的爸爸妈妈》获得二等奖,《破茧》获得三等奖。《大学歧路》和《哥哥》分别获得优秀剧本将和最佳表演奖。

通过本次心理剧大赛活动,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提升自我,追逐梦想的意义,促使同学们从更高的层次上去反观自己的生活,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受益匪浅。最后,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段学森老师做出活动总结并发表精彩演讲。领导与所有演职人员上台合影留念。至此,本次大赛圆满结束。

第三篇:心理讲座新闻稿

经济管理系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012年11月15日下午,经济管理系团总支学生分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了由朱海娟老师主讲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的大学我做主。

参加活动的有经济管理系2012级全体学生,总计三百余人,在讲座过程中,朱海娟老师用丰富的知识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心理健康盛宴,用简明的例子教导学生们在大学里如何做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通过本次讲座,使学生知道了如何精彩的去度过大学生活,重新树立了在大学里处人做事、学习生活的健康新理念,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学习指明了方向。

经济管理系 团总支组织部 二0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第四篇: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4)

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并能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媒体,如电脑、数码相机,以及驾驶现代交通工具等能力。

3:简述分析动机、情感、意志、性格这四种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答:1)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2)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情感情绪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3)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4:简述记者理想的向性类型。答:1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2作为比较成熟的记者,在向性特征上不宜处于两个极端,过于外向的人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拘小节等弱点,而过于内向的人又不善于交际,中间型者则易在活动中“左右逢源”。3优化向性构成对适应记者职业是十分有益的,但这种优化不等于对自己原有个性的彻底改造,而是增大其向性的可塑性,使其能随环境的变化展示其个性的不同侧面。

5:简述记者在采访中怎样能在言语中达到更好的效果。答:1在采访的言语互动中,为了保证有好的采访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要争做合格的对话者;2)双方要会提出与回答问题;3)对不同性质的采访活动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

6:简述晕轮效应在新闻采访的影响。答:1晕轮效应——当记者对某个人有好印象或是过去曾了解过这个人时,那么对他说的话就会深信不疑,对他所做的事就总是向好的方向理解。2即便别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了他的问题,记者也难以接受。3这种一好百好的思想就是认知中的晕轮效应。如在采访中有了这种效应,记者的认识常常会背离客观的立场作出不符合实际的报道。 7:简述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答:任何记者在产生新闻敏感的时候,都是要经过怀有动机——创造条件——形成初步构想——进行尝试性思考——典型诱因出现——顿悟,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8:简述首因效应对新闻采访的影响。答:1首因效应属于第一印象。一般来说人们在相互接触中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因为它的印象深刻,在短时间的人际交往中很难消失,它会对继起的一系列活动产生一定的作用。2采访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当记者见到某个采访对象时,第一眼看上去对方或很邋遢,或很冷淡,或某个方面不顺眼,那么,就往往对他后面讲的话听不下去,甚至会对他的一些好事也有某种莫名其妙的反感。3反之,第一眼看上去顺眼的人,对他后面的谈话都会有好感。如果记者太看重第一印象了,不能在知觉习惯上固执地坚持第一印象的看法,排斥后来的新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方式,这样的话,那则对采访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第五篇:心理剧大赛新闻稿

为积极响应校“心文化”月的号召,良好的传播积极向上的生活及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热情,活跃学院气氛,艺术学院心理辅导站、同辈咨询部于6月1日18点,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剧展演暨“心文化”月活动闭幕式。艺术学院有幸邀请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莅临现场进行点评。艺术学院心理辅导站站长主任、团委书记以及各专业辅导员老师出席了活动现场。2014级全体同学、各年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展演的第一个作品是由音乐表演专业的同学们带来的《XX》,展示一位大学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困惑与烦恼,给同学们带来深深的感悟;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同学们带来的《XX》,展示了大学生活中的同学之间真挚友情诉说;舞蹈表演专业同学们带来的《XX》,通过室友之间发生的冲突与和解,讲述了同学之间

通过本次展演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友情、爱情及认识自我的意义,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受益匪浅。最后,艺术学院心理辅导站主任为本届“心文化”月活动做了精彩总结,为艺术学院2015年“心文化”月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一篇:选题论证与文献查阅下一篇:稀土抛光粉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