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2022-09-01

第一篇: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

【绪论】

新闻心理学是科学中的一个新兴课题,目前已被国内外新闻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和研究。记者在采访中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记者在采访中怎样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最佳、采访效果,这涉及到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问题,而这一问题,属新闻心理学范畴。新闻心理学是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国外一般称之为传播心理学。它是研究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在于将其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新闻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新闻活动的效率和新闻宣传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采访 采访 采访者 心理调控

【作者】李静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切社会实践都是必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又服务于实践,指导着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任何人的任何实践,都是在心理活动的调节、指导下完成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闻采访活动可以分为“采”和“访”两部分。“采”,侧重于研究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对新闻事实(包括人和物)的认知过程及其规律,主要表现在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念、思考和收集(包括拍摄、录像)上:“访”,侧重于探讨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及其规律。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者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者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整个新闻采访活动贯穿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采访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采访心理找出一些一般规律,在新闻采访时做好心理调控,以取得采访的成功。

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愿望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动的,两者的心理状态往往相互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调整自身的心态,同时注意并引导对方的心理,下面笔者着重谈谈采访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一、采访准备与“心理定势”

采访的准备工作包括对线索的分析,对采访对象的了解,查找资料准备材料,以及设定采访计划与步骤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是记者认知的心理过程,接受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思考、加工,明确采访的目标和重点,把握采访对象的特点。这个过程是“暂时的、情境的准备状态”,通过短暂的心理想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以便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定势这个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提出,并由前苏联心理学家乌滋纳捷发展成为理论,定义是“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在记者采访准备过程中产生是必须也是必然的。心理定势可以调整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成功率。

但是我们也看到,“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也会对采访产生消极影响。采访准备过程中信息采集的片面化和记者自身的好恶容易导致“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造成采访时有主观倾向,甚至最后报道失实。要避免这种情况,在采访准备工作中就应该尽量搜集多方面信息,然后在采访时借助新闻敏感发现新的线索,及时修正补充脑中已有信息和观念。

二、初次会面与“首因效应”

进入采访阶段,记者的表现会给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发生“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指“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记者能否在最初的几分钟内以自身形象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方首先看到的是你的外在形像,除了天生的外貌之外,得体的着装,和蔼的态度可以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接下来很重要的就是你内在的东西,你的学识、气质、修养等等,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成为对方对你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学识、气质、修养不是刻意打扮出来的,是要长期培养的,也是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要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十分重要。通过采访准备中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在采访开始时就对方感兴趣的或者双方有共同点的话题进行交谈,也就是说寻找接近点作为开场话题,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使采访顺利进行。 由于采访是互动的过程,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记者的心理。采访对象对记者会有几种不同的心理,有的乐于接受采访积极配合,有的仅是一般礼貌配合,有的是防范甚至抵触记者的采访。第三种情况在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中比较常见。好记者应具备观察采访对象表情、态度、情绪的能力,迅速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努力适应采访对象和采访环境。对于第一种情况,交流的困难不大,但应注意对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记者应该采取主动,以恰当的表情、神态、语言、行动影响对方,消除双方交流的心理障碍,引导对方进入良好的沟通状态。

三、祛除“晕轮效应”,,客观看待采访对象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种知觉偏见。它是指对某个人的某个方面有了好的或不良的印象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认识和评价。这种知觉偏见好像月晕一样,把月亮的光扩大了。

如有的记者采访名人时,很容易被名人头上的“光环”错误引导,因此发现不了名人也可能犯的错误。或有的记者采访罪犯时,在脑海里首先就觉得罪犯可恶,都是坏人,带着这种思维采访,即使罪犯心灵中有善的、美的一面,记者也很难发现。

四、采访敏感问题的心理准备

具有新闻调查性质的采访,记者的提问免不了涉及利害关系,触及敏感问题。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三种情况,采访对象处于警觉和紧张的状态,即便对记者“第一印象”良好,对记者的提问还是会防范,避重就轻甚至对敏感问题三缄其口。这种情况对记者的提问技巧来说是考验,没有一定的采访经验是很难驾驭这样的采访的。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同美国肯·梅次勒在《新闻采访》一书中提出的“漂近式”方法:“精心诱导的谈话把内容渐渐引向敏感区域。每个相继提出的问题都向敏感区域接近。假如未遇到阻力,你会顺利漂近敏感区域。”

这里笔者以央视《面对面》栏目的记者、主持人王志为例谈谈采访技巧。王志以其出色的采访能力闻名,他的质疑能力可以说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在《新闻调查》近七年的记者生涯中慢慢练就的。其实王志的方法与“漂近式”是一致的,他对敏感问题不是一开始就一下子点破,而是提及一些与敏感问题有关联但不很刺激的问题,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产生心理适应性,然后慢慢往敏感问题靠。敏感问题或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提出来了,对方做了相应回答后,他又以“接下来呢?”或者“是这样吗?”形式发问,问题接得很紧凑他很注意细节的提问,又在对方的回答中抓住一些细节追问。今年六月《面对面》在新浪网传媒频道开了个研讨会,会上北京广播学院叶英教授总结王志采访特点时说,王志每个问题特别简短,但是是有逻辑的,是在一个大问题上化出很多小问题来,以小见大,在逻辑的层面上把事情说清楚,同时他可以挖掘出很多细节,常常以一种小问题提出,甚至包括一些重复的问、反问。事实上,往往也就是一些小问题,细节的问题能挖出一些深刻的内涵。

五、达到“共情”,有利于更好沟通。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仅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这样,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一代名记者穆青被人尊称为“人民的记者”,许多人向他讨教采访的技巧,他总说:“有感情,没技巧。”穆青的采访许多时候就是通过与被采访者的“共情”来完成的。如,他采访植树模范潘从正时,与他一起植树;他采访被打成“黑劳模”的任羊成时,未等任羊成讲完自己的故事,他早已泪水盈眶„„这种对劳动人民深深的感情,不仅为他采访到许多真实感人的情况提供了可能,也使他与许多采访对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六、突发事件采访要注意运用心理学

突发事件通常会给人视觉上、精神上很大的冲击,因此记者在赶去采访时要首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掌握一些调整方法,使采访基本上应在一种平和又不失紧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另外,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情绪不是很稳定,此时,一定要掌握好当事人的情绪特点和心境,才能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也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当事人的心理,提出能被对方接受的采访问题,使采访顺利进行。

由此可知,新闻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运用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若用得不好,就成了多此一问,令人有一种画蛇添足之感。因此,我们要重视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新闻心理学》 张骏德 刘海贵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知网》

第二篇:2007年《新闻采访学》B卷_新闻采访学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6级新闻、广电、网络、播音专业《新闻采访学》卷〈B〉

命题老师:夏琼打印份数:180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新闻采访新闻线索采访策划激将法观察法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是记者?记者应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2、 简述采访前准备的意义与作用。

3、 怎样选好访问对象?

4、 影响记者访问的心理消极因素有哪些?

5、 人物观察与现场观察各有什么要求?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根据你对目前新闻宣传报道政策及新闻价值的把握,你作为《武汉晚报》的记者,

试判断下列新闻线索采访后能否使用?并说明为什么?

a) 近日,湖北部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长江大学召开。

b) 昨天,2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登山时失踪,这两名留学生都是湖北天门市人。

c) 近日多雨,某制伞企业,拟向马路上值班民警送去了一批该厂新产品,该企业经理

向报社送来邀请信,邀请记者随行采访。

d) 武汉市政府组团去香港招商引资,在港府协助下举办了大型的港台商人见面会。

e) 湖北省荆州市近日出台一项地方法规——《荆州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

四、分析题(15分)

联系本学期采访实训的体会谈谈怎样做好人物专访。

五、操作题(25分)

近日,由武汉市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元旦迎春长跑活动,在汉口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举

行。近万名热情高涨的市民参加了活动,迎接奥运年的到来。本次长跑活动的主题为“与奥

运同行——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你作为《长江日报》体育版记者,就市民积极参加

迎奥运健身活动这个话题,策划做一个专版,请你列出自己的详细采访大纲。

第三篇: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新闻的写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新闻的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 )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学法指导 【拟标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 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 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三、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学习写作消息

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四篇:新闻采访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我国新闻的基本体裁——消息,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记叙文 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类,有简讯、一句话新闻,以及( )。 A.主体新闻

B.标题新闻

C.社会新闻

D.视觉新闻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

) 全面地看待事物

B.运用“两点论” D.防止片面性 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区别不包括(

)

A.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不同 B.活动客体的选择不同 C.目的和作用不同 D.实施主体不同

新闻结尾“福特希望能大量生产这种汽车,并尽量降低成本,使许多美国人都能买得起。”属于(

)。

A.呼吁式结尾

B.补充式结尾

C.展望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B.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C.是否按计划行事

A.个人兴趣

C.媒体定位

A.开放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记者识别、选择新闻的主要依据是(

)

B.新闻价值

D.社会效应 B.诱导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旁敲侧击。这是(

)

市民喜欢购买本地的报纸,是出于(

) A.新闻的接近性

C.新闻的趣味性

A.比喻

A.导语

B.新闻的重要性

D.新闻的时新性

D. 仿拟

D.电头 新闻标题《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B.呼告

C. 双关

说明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置于消息开头的文字,叫做(

)。

B.开头

C.电讯

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

B. 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

C.能否随机应变

D. 是否有一定的准备

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 A.骨干材料

B.背景材料 C.第二手材料

D.第一手材料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之前精心设计自己的衣著服饰、神情举止,乃至见面时的开场白,这是为了形成良好的( )

A. 晕轮效应

B. 登门槛效应 C. 首因效应

D. 蝴蝶效应 写现场目击记适合采用的是(

)。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访与写作分离 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

采访中,从相反方向“明知故犯”地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这是(

) A.激将法 C.侧问法

B.错问法

D.设问法

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繁杂性

B.双向性 C.互利性

D.对等性

作为一条报道原则,新闻写作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的最显著标志是( )。 A. 宏观真实 B.立足总体真实 C. 事件真实 D. 用事实说话 新闻采访目的服务于 ( ) A.报道思想

C.报道体裁

B.报道题材

D.报道手段

《肯尼迪总统遇刺》采用的是(

)。

A. 并列式结构

B. 时间顺序式结构

C. 悬念式结构

D. 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闻结尾“据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0多篇,其中5篇是海外学者专门寄来的。”属于(

)。

A.呼吁式结尾

B. 展望式结尾 C. 补充式结尾

D.小结式结尾 由发挥的余地。这是(

) A.开放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 A.比喻

B.诱导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D.双关

记者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

新闻标题《蚊蝇与臭气齐飞 污水共粪土一色》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B.呼告

C. 仿拟

在采访方式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所在,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是(

) A.个别访问

B.召开座谈会

C.新闻发布会

D.非集体采访

记者入住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北街村村主任家的见闻,这种采访方式是(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易地采访

D.巡回采访

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

) 。

A.反映事物本质

B.可以适当渲染

C.可以适当虚构

D.必须是实有其言

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新闻背景 采访对象 闭合式提问 时间顺序式结构 新闻价值 导语

开放式提问

辨析与简答二选一,你猜会是哪个咧??

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陈述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获取新闻线索主要靠爆料电话。

2、突发性新闻也要做好采访准备。

3、记者识别、选择新闻事实主要依据个人喜好。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24分)

1、简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2、简述记者提问的方法。

3、简述积累剩余材料的重要性。

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6分,第二小题20分,共36分) 第一小题:

某地发生了一场道路交通事故,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列出你的采访要点。 OR 近几年,劣质奶粉、毒大米、毒猪肉、毒粉丝、红心鸭蛋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致使消费者整日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而苦恼发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其中收到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意见占1/5。如果你作为本地都市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就此事做专题报道,请列出自己的详细采访大纲。

第二小题:

你猜它会是什么样滴改写咧??

第五篇:新闻采访

文字报道

()

图文报道

()

摄影存档

()

请外媒

()

出席者,参加者

新闻点(是否首次,与过去同类活动比较有何创新,有何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等)时间

星期

地点

预约

单位

预约单位联系

人及联系电话

任务分派(由新闻中心

填写)

文字报道

新闻图片

摄影存档

对方供稿

请外媒

1,学校《周表》(包括南校区周表)上的会议与活动,我中心将根据其新闻性自行决定是否报道或摄影,无需提交此表预约.二级学院的一般会议与活动,原则上自行采写,通过新闻网投稿.

2,请主办方至少提前一个工作日递交此表.由于工作程序的需要,本中心不接受电话预约,口头预约,电子邮件预约等.未按程序预约的活动,需请主办单位自行提供稿件,通过新闻网投稿.

3,校领导参加的活动,请承办活动的部门填写此表.如无明显的承办单位同时又需摄影存档或新闻报道,请校领导的秘书人员填报此表.

4,外媒(电视台,报纸等)对普通会议及学术研讨会一般不予报道,除非有新闻人物到场.

5,多个采访任务发生冲突或预约的活动新闻性不强时,我中心可能作出取舍,敬请原谅.

6,学校摄像工作是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的,如需摄像请与教育技术中心联系预约.

北校区联系:36207017(行政楼四楼414新闻中心,杨老师,孙老师,刘老师)

南校区联系:39328338(教学楼A座3楼党政办,陈老师)

此表可复印,可在宣传部主页下载,可向新闻中心,南校区党政办申领.预约也可通过新闻网右上角"新闻与摄影预约"网上提交.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05年12月制

上一篇:县委务虚会发言材料下一篇:旋挖桩冲孔桩的对比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