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学”大型心理团训新闻稿

2024-04-22

“恋爱心理学”大型心理团训新闻稿(共12篇)

篇1:“恋爱心理学”大型心理团训新闻稿

大型团体辅导活动完美落幕

为期一个月的大型团体辅导活动终于在近日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由福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福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心理学社承办。

团体辅导包含“自我探索营”、“一路上有你”、“压力的管理和纾解”、“感受当下的力量”、“快速融入团队”、“团队伴我成长”、“沟通与合作”、“改变拖延的自己”、“手机成瘾”、“冥想&自我探索”、“脱离焦虑”、“团队合作”共12个主题,由各学院同学自主报名,选择主题参与团体辅导。“自我探索营”这一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身,鼓励成员向他人表达自己,学会自我悦纳。活动共分为建立信任关系、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接纳独特性、分享五个环节,通过团训的方式让同学们经历探索自我的过程,与团队建立互相理解尊重的关系。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度高,各团队合作融洽,在分享环节中踊跃发言。

此次大型团体辅导旨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探索学习,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明白团队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此次团体辅导活动不仅对同学们增强自身素质有重要作用,对于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的日后生活更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篇2:“恋爱心理学”大型心理团训新闻稿

世博会对中国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便是不出家门看世界了,正是面对这个契机,同时也应全国之力举办世博会,听新闻讲昨天世博园区的参观人数达到了最高53万人,我想我们志愿者真正的挑战,终于还是会慢慢到来。

志愿者,神圣有伟大的字眼,世博会同样是神圣的,我们身为世博会志愿者就好应做的志愿工作,同时我们可能肩负更多的使命,这要求我们也要做好我们的心理专员的工作。

在团训中,老师问是否有人做好了做一名心理专员的准备,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响亮地回答了老师,已经做好了。但是当真正的工作到来真的不确定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能够做好,做够,做的出色。参加团训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好多的人,同时在活动中也交流了大家的思想与感情。

老师讲我们是心理专员,我们就是大家的出气筒,是大家宣泄感情的对象,在志愿者服务期间,各位同学一定会遇到各种事件,同时也会有些想不开的情况需要寻找一个对象去分享,去疏导。那就是我们——心理专员

在活动中老师首先点鼻子交朋友的方式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家可以互相了解,互相信任首先创造了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同时在大家的拥抱和嬉笑声中大家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开朗的笑。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奉献。

下一个环节是要求大家由一个向导的带领,在三位志愿者的帮助下,在蒙住双眼的情况下,从四楼一步一步地走到一楼。虽然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帮助老师在同学下楼时保护大家的安全,但真正的能够体会到大家将自己交付给一个陌生的朋友时的拘束与略显的不安。但是大家还是相互搀扶,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共同到达了目的地。虽然大家在到达目的地时略显有种被卖的感觉,但是大家还是很开心的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在魔法师,小矮人,巨人的游戏中,大家共同贡献自己的智慧,出口号出队名,在与另一队的交锋中,大家还是群策群力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了与对方的激战,在此游戏中,大家还是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积极性和自己的想法。

下面的游戏是自己觉得最具挑战性的游戏,自己取名为“穿越火线”在这个游戏中,有太多注意的事项。太多的挑战,作为男生,可能不用考虑太多的事,但是还有女生,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同在此个游戏中,大家还是牺牲了许多,在游戏中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迎接挑战。由于有的同学在游戏中可能不太适应,但是大家共同出力共同想办法。在游戏中大家体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与勇气。

在最后的室内活动中大家努力排阵,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努力虽然由于提前暴露被其他组轮流攻击提前“出线”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出了大家的智慧与团队合作精神。

在活动最后,我充分体会到了我们作为世博会志愿者要求我们大家要拥有团队合作精神,要有充分的奉献精神,以及自己完整的想法,在整个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努力,积极,无私,热情。用我们最完美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体育学院,体教一班

篇3:“恋爱心理学”大型心理团训新闻稿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培养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首先, 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来看, 可以分为恋爱过程简单化、恋爱中片面化、恋爱中浪漫化、恋爱中理想化四点。

1. 爱情过程简单化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我们的一切社会活动变得快捷化, 有人戏称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餐社会”。受生活快节奏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活动也变得快捷简单化, 这其中也包括恋爱, 受其影响颇深的当代大学生就表现出恋爱过程简单化的特点。思想上再没有从前的“审时度势”, 男生对待恋爱不再羞涩, 遇到心仪的女孩, 他们会很快表达爱意, 追求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网络和通讯工具。而女孩也没有从前那么矜持, 只要感觉对了, 就可以开始恋情。

2. 恋爱中片面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状态可以用“来去匆匆”来形容, 今天身边是这个人, 明天可能就换成了另一个, 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在谈恋爱之初考虑的就比较片面。有些恋情开始是因为彼此意外邂逅, 追求一时的刺激, 并不考虑家庭、社会、以及周围事物的影响, 追求的就是一时的感觉。有些恋情是因为大学空闲时间较多, 看见周围成双成对, 自己又不甘寂寞, 虚荣心作祟, 不考虑后果, 而盲目从众。有些恋情开始于同学介绍, 即使是自己不太喜欢, 碍于同学面子而被迫接受,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以上种种现状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 做事不计后果的不良心态。

3. 恋爱中浪漫化

拥有这个社会成年人的最显著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更多注重的是主观感情上的愉悦, 追求活在当下的快感, 片面注重感情的升温, 在校园里,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情人节男生捧着一大束玫瑰花送给女朋友或是男女朋友过生日大摆筵席, 精心准备, 而使对方得到惊喜。但在浪漫的同时, 他们并不注重浪漫的本质结果。追求的是一时的心理满足感。对每段爱情的成功与否并不在意, 甚至认为激情才是最重要的, 恋爱和结婚根本是两码事。

4. 恋爱中理想化

当代大学生多为九零后, 人们都说90后是一个“造星”的时代。什么这个“校花”那个“校草”等。媒体也以校园题材为蓝本, 刻画出许多帅哥配美女、高富帅配灰姑娘的童话故事。而受媒体文化较深的当代大学生也会以某些蓝本的人物为目标。想象着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以及即将发生的完美恋情, 而事实就是事实, 没有那么多的“高富帅”, 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灰姑娘”。一直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模式去进行交往, 一旦发现实际与理想不符, 恋爱就即将宣告失败。而已经为将来作打算的情侣, 虽然恋爱目的和考虑因素都想到了, 但是又往往把未来规划的过于美好, 这种美好一但遭遇过于残酷的现实, 结果也很有可能告吹。

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来看, 存在恋爱的排他性、冲动性、波动性和幻想性。

从恋爱的排他性来看, 当代大学生一旦坠入爱河, 身边的朋友就会迅速减少, 大部分时间与恋人呆在一起, 一起上课, 一起吃饭, 一起学习, 甚至因此而脱离集体。而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多数男生会禁止自己的女朋友与其他男孩子正常往来, 更有甚者, 不允许自己的女朋友与其他男生说话, 而对于恋爱中的女生, 她们会变得多疑, 检查男朋友手机, 对男朋友的男性朋友也表示不信任。而为了维系关系, 双方给彼此砌起了一堵“高高的墙”这堵墙把双方的一切社会正常交往排斥在了“墙外”。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成熟更不自信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冲动型主要表现在“性”方面。许多大学生认为除了思想层面的默契, “性”的方面也要和谐, 所以他们过早的性生活, 建立起一种类似婚姻的恋爱关系, 而这种关系使双方在彼此面前如同白纸, 失去了恋爱的神秘感, 最后彼此厌倦, 结果分开。这给彼此的身心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更有大学生天真的觉得恋爱至上, 喜欢一个人就要付出自己的一切, 只有“性”才是维系爱情的根本, 因此在热恋期发生冲动的越轨行为。

恋爱的波动性指的是恋爱期的男女在思想上会发生一定的波动, 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着过分的宠爱, 性格自然也变得过分个性和骄傲。在遇到问题时, 多数喜欢自己解决, 不喜欢听取他人意见, 一旦与他人发生冲突, 会变得格外冲动易怒。而恋爱的波动性会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女, 上午还是吵架冷战, 下午就变得如胶似漆。其情绪也是大起大落, 长此以往, 不仅耽误学业, 还会严重的影响身心健康。

总结

当代大学生处于后青春期时期, 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 但是心理上还比较幼稚。往往思想无法控制行动, 或是想得多, 做的少。因此在恋爱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正常学习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动态, 对由于恋爱而使得思想、生活、人际等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的学生, 更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正确恋爱, 好好学习。

参考文献

[1]贺淑曼, 《大学生心理优化辅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黄希廷, 《大学生心理将康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男友恋爱心理隐患测试

在爱情中,你的男友会有下面哪种表现?

A.他是个绝对自我的人

B.他凡事好琢磨,疑心重

C.不太容易动情

D.爱将女友与别的女人相比

测试结果:

A.这种男人把寻找的恋人是否对自己的“前途“有利作为牢不可破的唯一条件。他要求女友能把“优势“时常体现出来并给他带来某种好处。一旦他的期望值没有达到或没有达到的可能,便会怒火中烧,甚至觉得你有负于他。

B.这种男人通常表现为富于联想和多疑。一般把爱情看得很重,但理解狭隘,对恋人的举动非常敏感。一旦女友做出了他不能理解或不高兴的事,便会“浮想联翩”,生搬硬套地找出你和他不同心的证据。

C.这种男人评价、对待女友时,没有同情心,不是设身处地地给予评价和理解。特别是当女友身处困境需要感情移入地对待她时,却退缩或置之不理。他只能和你共欢乐而不能和你共患难。

D.这种男人经常把他的长处与女友的短处相比,或以女友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这种男人在开始和你交往时,能很快发现你的优点并十分欣赏,你们的感情也会直线升温。但如果他发现你身上的优点原是那么不起眼时,对你就会冷漠,而这种冷漠,又常常使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成为一种诱惑,使你愈感神秘。

责编/昕蓉

篇5:心理团训活动总结

我在执教的过程中,发现班上的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淡薄,与人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较低。为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听从指挥和服务团队的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的认同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我组织了这次以团队协作的游戏为主的心理团训。下面说一下在活动过程中我的的感想和对这次活动的总结。

首先是热身活动“我的团队造型”,在这小游戏中,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团队,制定自己团队的口号及造型,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意识。

在主体活动中,第一个游戏是“解手链”,这个游戏要求参与人数为偶数,因为每个团队人数为基数,所以我们将原先的四小组合并成两个小组。在这个游戏中,队员们需要通过团队协作一起将缠绕在一起的“手链”解开,队员不仅要配合,同时还需要认真思考,达成一致意见,否则很难解开手链。在第一轮游戏中,因为是两个不同团队的临时组合,使得学生在游戏中,出现了“听谁的”问题,会出现争论。经过一轮的竞争,也许学生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第二轮游戏中,两个团队明显进步很多。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活动是“坐地起身”,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共同使力才能不用手撑地站起来。随着人数的增加理论上是起来地越容易,但在和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此,学生们通过讨论得知,在大家都使力站起来时,如果没有一起使力,那么团队合作的力量就不能得到最大化,在团队合作中,队员们需要齐心协力。

第三个游戏是“链接加速 ”,这个游戏 活动量比较大,尤其讲究整个团队成员的协作,考验组长的团队组织能力。组长要对自己的队员的体力有一定的预估,在组织队形和比赛中如何保持队形,作为组长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策划。本游戏进行了两轮,第一轮时,四个团队都出现了队形乱掉,成员掉队的状况。在第二轮比赛前,让四个小组自行讨论,并重新组织队形。在第二轮比赛中,四个团队,都各自调整队形,喊着口号,有节奏的前进。在这个游戏中,让学生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需要服从指挥,讲究配合,在分工时应根据队员的不同能力而分工,实现团队协作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个游戏是“诺亚方舟”,和第三个游戏一样,这个游戏也是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及提高服从指挥的意识。在越来越小的面积内,如何让所有队员站在上面,着考验着学生的观察力和协作技能。因此学生都各尽其法,或搂或背,让自己的队员全都“获救”。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次活动举结束后,受到了学生广泛的喜爱和好评。当然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游戏都是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没有相间一些运动量相对较少的游戏,会出现个别学生体力不支的情况;在讲解规则时,无法做到人人都明白;游戏时间较赶,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等等。但总的来说,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团队协作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同学之间的认识也进了一层,让他们有了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的认同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总结人:

篇6: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一、“学期课程统整”的理解

不是对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把一个学期作为基本时间段,以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的多种相关的资源,根据科学性原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展开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其中,多种相关的课程资源,可以是其他多种版本的教材、可供参考的教案、练习或习题等;所谓系统而集约化设计,就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以某一脉络或线索加以系统明确的呈现。因此,学期课程统整首先是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统整,在此基础上再合理地进行学科内部的拓展性、探究性内容的统整,同时适度地进行跨学科的和课内外的统整。通俗地讲,这个过程是教师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在具体课时方案设计之前安排的先导性宏观教学设计活动。它让学校和教师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探索。

二、结合本学科关于教学目标的统整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我们将要进行的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训练目标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变行为,养成习惯

(二)改变认知,学会反思

(三)改变技巧,提高效率

(四)改变情感,积极乐观

(五)改变环境,维护良好人际空间

总的目标可概括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们将分五个活动阶段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标,每个阶段会有相应的课程安排。这五个阶段是:

(一)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二)情绪管理

(三)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四)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五)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课程开设:两学期

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

活动人数:20—50人

第一阶段“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建立团体,破冰暖身,目的:提高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喜爱,积极投入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大风吹,进化论,指定乾坤等团体心理游戏)

3.讨论与统整

第二课,自我体验初期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形,促进自我概念形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体)。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自画像”“独一无二”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三课,自我体验中期

目的: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独特性和与他人之间的共同之处,尝试了解他人,增加学生在团体中的归属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镜中的我”,“大饼、油条、豆浆”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四课,自我体验后期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眼中的自己,增强自信心,发展学生使用描述内在特征的词来形容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会存在差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你说,我说”,“小小记者”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五课,自我认知初期

目的:让学生学会发现和表达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提高赞美他人,发现他人闪光点的能力,学会接受他人赞美和欣赏自己的优点。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一起跳舞吧”,“送你一朵赞美花”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六课,自我认知中期

目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会拒绝别人的原因,锻炼学生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敢SAYNO”,“角色扮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七课,自我认知后期

目的: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提升内在美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创冒险岛”,“辨真假”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八课,自我接纳初期

目的:引导学生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能够自我肯定,从崇拜明星转向对自己的欣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偶像与我”,“快乐崇拜”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九课,自我接纳中期

目的:学习如何肯定自己和他人,还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并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珍珠项链”,“我的AD”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十课,自我接纳后期

目的:让学生练习使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幽默,觉察自己现在的状态,寻找达到更高程度自我实现的方法。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酸酸甜甜就是我“,”宝石工匠“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二阶段“情绪管理”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情绪体验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恐惧、嫉妒等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引发的各种生理变化,调节和弱化嫉妒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恐怖箱”,“”大象的故事“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二课,情绪体验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喊叫率情绪,尝试找出情绪来源,帮助学生理解两种不同压力的来源。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蜗牛的家”“硌脚石”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情绪体验3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放松和兴奋三种情绪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循环转换,享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快乐的感觉。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乌鸦与乌龟”“鬼抓人”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四课,情绪认知

:目的:让学生掌握不同情绪的特征,尝试假设各种情绪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真实复杂的表情。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情绪对对碰”“抢收情绪果”恋歌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情绪认知2

目的:指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观察和判断别人的表情、动作等各种信息,分辨不同情绪,明白情绪与个人新年之间的关系,学习理性反思。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杀手与人质”,“情绪大法官”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分享

第五课,情绪表达1

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唱歌和简单肢体动作表达情绪,学会自我放松自我愉悦。

活动过程:

1.回顾

2.主活动(“情绪大连唱”“自编歌舞”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分享

第六课,情绪表达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愤怒情绪,了解怒气积累的危险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性,学习处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炸弹受气包”,“我很生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七课,情绪管理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在人际中的传播途径,学习同一情绪的不同程度表达,反思和澄清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分享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疯狂复印机”,“气象预报站”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情绪管理2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受到压抑后的情绪变化,理解情绪,学习排除外部干扰,保持冷静,尝试控制喜悦和愤怒。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忍者无敌”,“新闻发布会”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情绪调节1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学习情绪反思,带领学生探讨快乐来源和方法,学习规划生活,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压力,学会与消极情绪相处,带着情绪继续生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快乐处方”,“亲爱的小黑板”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十课,情绪调节2

目的:教学生通过放松训练减压的方法,鼓励学生把放松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带领学生放下压力,体验放松的感受。

活动过程:

1.放松法介绍

2.主活动(“简易放松训练”,“冥想放松体验”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三阶段“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人际适应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受欢迎的个性品质和行为表现,认识到不同的行为特质会对个人有不同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受欢迎的人会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找朋友”,“谁更受欢迎”,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内与分享

第二课,人际熟悉

目的:促进学生互相间的深入了解和交流,互相肯定和接纳,引导学生增强融入团体的愿望,增进成员间的亲密感。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知己知彼”,“征兵总动员”两个活动。)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人际沟通1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练习一致性沟通,体验到面对面交流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交流面对面”,“我的意思你懂吗”两个活动环节)

3.交流与分享

第四课,人际沟通2

目的:让学生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学会应用双向沟通方式。体验良好人际沟通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怪物史瑞克”,“三种交流层次”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人际沟通3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合作的重要性尝试通过沟通进行合作,认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趣味报数”,“指挥敲锣”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沟通方式

目的:让学生尝试使用非语言进行良好沟通,学习“设身处地”的沟通方式,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敏感度。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拯救海神号”“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信任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感受,帮学生从感性角度理解信任的价值,学习谚语情境下的合作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食指的超能力”|“森林向导”两个活动项目)

3.分享与讨论

第七课,人际合作1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必要技巧,体会到团体“齐心协力”的重要性,摸索进行沟通协商的技巧。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冰面强渡”、“撒网捕鱼”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人际合作2

目的: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如何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合作方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紧急支援前线”“众人拾柴火焰高”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人际合作3

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在愉悦中充分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小鸡快快跑”“和你在一起”两个活项目)

3.感悟与分享

第十课,合作的力量

目的:通过设置困难,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合作的力量,并体验团体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在人际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活动过程:

1.回顾合作技巧

2.主活动(“建设罗马城”,“废报纸造塔”两个活动项目)

3.总结分享

第四阶段“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第一课,价值观澄清1

篇7:“恋爱心理学”大型心理团训新闻稿

【活动目的】

1、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让同学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并加强班级荣誉感;

3、增强同学的观察、沟通能力。

【活动主题】

心心相融,欣欣向荣

【活动对象】

11教技(数媒)全体学生

【主持人】

吴晓丽

【活动时间】

2013年 4月14日

【活动地点】

文A206

【活动形式】

讨论、互动模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一个优秀的集体不是看集体的总体成绩有多好,而是看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而每次玩游戏,做心理团训,都能增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到了大二下,我总感觉课程越来越多,出了上课,我们班在一起游戏、聊天的时间真的是越来越

少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二、游戏环节(35分钟)

1、热身游戏:小鸡变凤凰(10分钟)

游戏规则:

1.让所有人都蹲下,扮演鸡蛋。

2.相互找同伴猜拳,或者其他一切可以决出胜负的游戏,由成成员自己决定,获胜者进化为 小鸡,可以站起来。

3.然后小鸡和小鸡猜拳,获胜者进化为凤凰,凤凰可以移到 旁边观看,输者退化为鸡蛋,鸡蛋和鸡蛋猜拳,获胜者才能再进化为小鸡。

4.继续游戏,看看谁是最后一个变成的凤凰。

意义:我们做这个游戏是通过让同学们不断PK,从鸡蛋—小鸡—凤凰—鸡蛋。主要是让他们领略高潮与低谷、成长与失败的意义。

2、团队节奏(10分钟)

想象一下,我们发出的声音和下雨会不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1)“小雨”——手指互相敲击

(2)“中雨”——两手轮拍大腿

(3)“大雨”——大力鼓掌

(4)“暴雨”——跺脚

等下我会读一段话,当大家听到描写对应的雨声时做刚才说的动作,但是前提是大家不能讲话。“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逐渐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随着不断变化的手势,让同学发出的声音不断变化,场面会非常热烈。

3、大风吹

1.全体围坐成圈野外可划地固定各人的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

备注:可「吹」之资料有带表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擦口红的人、PS : 小风吹则吹相反的【总结】

通过这次的团训,我相信大家对我们这个团体又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团结一心,这样我们的班级就会变得更加温馨、团结。11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方向)

篇8:大学生问题恋爱心理探析

一、问题恋爱观的问题透视

只有通过透视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恋爱观, 分析它们的各自特点, 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对大专院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我们发现大学生恋爱现象很普遍, 而他们在恋爱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很普遍。根据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恋爱观:

精神寄托型:大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精力充沛, 而心理与生理发展又很不同步;他们既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与社会参与性, 与此同时, 他们又会遇到其他社会群体未曾遇到的特有压力与挑战。大学生升入大学, 意味着离开熟悉的高中生活, 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他们要面临人际交往、自主生活与有别于高中的学习与经常性的考试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压力往往引起大学生情绪方面的转变, 这一代大学生大都属于独生子女, 孤独感与挫折感促使他们寻求精神寄托, 恋爱行为则成为他们逃脱现实, 聊以慰藉的主要方式。持此恋爱观的大学生, 不能正视恋爱双方的责任, 往往呈现出寻求庇护要强于给予责任、完全依赖强于自强自立的现象。所以一遇到风吹草动, 视恋爱为生命与生活唯一精神支柱的双方会感到无助与盲目。

一厢情愿型:持这一类型恋爱观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 他 (她) 们往往处于单相思的状态中。他 (她) 们在恋爱过程中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 或者说对对方有种错觉, 它之所以被称为问题恋爱观, 是因为这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他 (她) 们会为这样一种无果的恋爱观付出惨重的代价, 结局往往很受伤害, 因为持这种恋爱观的大学生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处于失恋状态, 对方可能盲然无知或者根本就无动于衷。长此以往, 一方面他 (她) 们会有极强的挫折感, 会产生极度自卑和迷茫心理、消沉心理, 而导致轻生和绝望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 他 (她) 们则会因为遭到拒绝而心存怨恨, 产生极强的报复心理, 给自己与他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甚至于会做出极具破坏力的畸形行为, 这是最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恋爱观。

放纵情欲型:持这一类型恋爱观的大学生对爱情最不负责任, 对感情伤害最严重。这种恋爱观之所以也成为问题恋爱观, 是由于它的恋爱动机不端正。他 (她) 们谈恋爱不是出于感情需要, 不是出于对美好爱情本身的向往, 而是出于自身的欲望需要。这类问题恋爱观成因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原因是部分大学生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影响, 从而在恋爱观上表现为极端的自私自利心理与猎奇心理。另外一种则是由于受到爱情创伤, 反而以极端行为报复爱情, 自暴自弃, 致使沉湎于享乐与刺激之中而麻醉自己。他 (她) 们一边放纵自己的欲望, 一边给对方造成不尽的伤害。

有利所图型:持有这类恋爱观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为“当代的陈世美”, 他 (她) 们之所以谈恋爱是因为有利可图, 他 (她) 们之所以见异思迁是因为有了更大的利益满足。这种恋爱观之所以成为问题恋爱观是因为它的功利性。这种恋爱观过分强调恋爱行为的目的性, 其中没有给予爱情应有的尊重, 而将爱情异化, 爱情成为一方达成某种目的与利益的工具、媒介与砝码。这类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具有鲜明的工具理性特征, 都是为了爱情之外的目的而将爱情本身俘虏。比如说, 为了好的毕业去向, 为了一个好的工作, 他 (她) 们会过多地关注恋爱对象的家庭因素、社会背景因素, 所以会出现以牺牲爱情来达到个人目的, 以浼灭人格来换取个人利益。所以, 他 (她) 们会不顾及双方的感情基础, 会因利欲熏心而无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功利与个人私己目的, 会付出双方的爱情代价, 而且自身的幸福代价就更为惨重。

随波逐流型:持有这类恋爱观的大学生实际上是对爱情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与体验, 仅仅是随大流, 自己对于爱情本质、意义与目的并没有明确的把握。这种恋爱观之所以成为问题恋爱观是因为它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这种恋爱观的成因同样表现为多样化, 或者因为虚荣心理在作祟, 或者因为从众心理在作用。这一类大学生在恋爱行为的互动中表现为等待和期盼, 他 (她) 们没有明确的择偶标准与目的, 因为众人的恋爱行为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促使自身成为恋爱大军中的一员, 所以往往缺乏选择性与主动性, 被动迁就成了恋爱中的主旋律。持这种恋爱观的大学生们, 他们会在盲目跟风与互相攀比中白白浪费他 (她) 们的青春, 在其不知不觉中失去一切对于美好事物的选择机会。

恋爱恐惧型:持有这类恋爱观的大学生实际上是对爱情怀有某种恐惧心理, 他 (她) 们在青春期阶段的异性排斥感带到了大学期间, 他 (她) 们既需要恋爱体验, 又惧怕与异性接触。这类恋爱观之所以成为问题恋爱观是因为它的无知与无助。首先, 他 (她) 们对于异性不够了解, 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有同样的感情需要, 不知道自己的感情表达会不会收到意想的效果。其次, 他 (她) 们对于爱情不够了解, 不知道爱情为何物, 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与责任, 继而畏缩不前。再次, 他 (她) 们或许曾经拥有过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经历, 致使他 (她) 们对于恋爱、婚姻失去了信心, 不敢再次踏进, 这实际上是一种晕轮效应在作祟。另外, 也有可能自身缺乏恋爱技巧, 不知如何与异性正常接触, 更别说恋爱接触了。对于异性的向往与排斥是同时出现在这类大学生的恋爱观中, 所以他 (她) 们会很痛苦, 很压抑, 容易作出极端的言行来, 而实际上他 (她) 们的本质与恋爱观可能并不坏, 只是需要调整与引导。

虚拟网恋型:持有这类恋爱观的大学生由于对现实的恋爱观缺乏信心, 他 (她) 们会利用网络系统的封闭性与虚拟性, 最终步入网恋的行列之中。目前, 身陷网恋之中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 然而这种恋爱观并不值得提倡, 因为它最容易将人导入歧途。这类恋爱观之所以成为问题恋爱观是因为它的虚拟性与逃避性。究其原因, 部分大学生或者由于好奇心理作怪, 可能已拥有现实恋爱行为, 却仍然要尝试网恋。或者由于他 (她) 们性格内向、孤僻与自卑,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与人相处, 受到了某种挫折, 而转入网络中与陌生人建立起一种完全虚拟的恋爱行为。网恋危害很大, 因为虚拟的对方往往掩盖与模糊了性别、个性与社会因素的具体差别。长此以往, 持有这类恋爱观的大学生可能对整个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从而完全投入到虚拟社会中, 最终失去人的社会性。

二、树立积极的理性恋爱观

上述各类问题恋爱观在当代大学生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在一些人那里存在, 并发挥着作用, 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正常恋爱观的树立, 从而导致他 (她) 们对于学习、工作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的挫败与无助。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发现如果持有那些不正当的不理性的问题恋爱观的话, 会产生如下一些现象:恋爱的盲目化、恋爱的挫折感、恋爱的私欲性、恋爱的虚幻化、恋爱的被动性、恋爱的无助性、恋爱的畸形化。我们必须本着因人制宜, 以人为本, 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的方针去积极地解决与应对, 绝不可掉以轻心, 听之任之。

1、端正恋爱态度

哪个少男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追求, 恋爱是大学生人生当中的最为重要的情感体验之一, 所以我们不能打击压制, 过去坚持“三不”方针, 现在我们则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恋爱观必须是理性的恋爱观。恋爱是充满激情的, 但是却不能完全以激情代替理智。爱是一种权利, 同时爱是相互的双方面的事情, 爱同时又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它需要双方的共同理解, 共同采取积极行动去把握。理性的恋爱观还体现在要正确处理好学业与恋爱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学生身份就决定了学习是第一位的, 不能因为爱情而耽误了学业。

2、培育恋爱心理。

大学生在校期间, 由于持有上述某一类问题恋爱观,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甚至于产生心理疾病都是有可能的。他 (她) 们既难于启齿, 又渴望帮助。这种无助状态最需要高校教师站出来, 通过讲座、咨询与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 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通与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大学生德育课在新时期都承担着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理性的恋爱心理的重要作用。卢梭认为“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 就是免除秘密。”罗素也认为:“性道德只能为那些懂得这个问题的人所接受, 它的感染力决不能依赖于无知。”通过大量的性道德、性健康教育, 可以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的性心理。既可帮助那些持有恋爱恐惧型的人拥有恋爱信心, 又可帮助持有放纵情欲型、有利所图型的人纠正利欲心理。建立正常的两性交往, 树立理性的恋爱心理。

3、规范恋爱行为。

有一些问题恋爱观是可以通过说服教育以及咨询座谈的形式加以矫正与引导, 但是另有一些问题恋爱观, 比如放纵情欲型、有利所图型、随波逐流型、虚拟网恋型却是顽固不化的, 需要学校采取一些强力措施, 予以坚决控制的, 进而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为此, 学校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与规则, 做到有章可循, 对恋爱中出现的不道德、不文明与不负责任的问题恋爱观及其所指导的恋爱行为进行打击与制止, 对于其中违反规定者则坚决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从而达到进一步规范与净化恋爱环境与恋爱行为的作用。

摘要: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常见心理问题, 究其原因是大量非理性问题恋爱观的存在, 这些问题恋爱观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着消极影响。问题恋爱观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与特点:有精神寄托型、一厢情愿型、放纵情欲型、有利所图型、随波逐流型、恋爱恐惧型、虚拟网恋型。通过梳理这些问题恋爱观, 可以透视出大学生存在的非常恋爱心理, 从而解析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无助、无知, 最终寻求问题恋爱观解决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问题恋爱观,原因,途径

参考文献

篇9:恋爱的12种趣味心理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

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最难忘?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懷,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俄狄浦斯情结——为什么会爱上大龄的他/她?

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的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黑暗效应——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在光线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首因效应——初次见面为什么重要?

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古烈治效应——男人为什么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心理学家把雄性的见异思迁倾向称为“古烈治效应”。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被实验证明了,人为高等动物,不可避免地残留着这一效应的痕迹。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的、心理的基础。但人有良知、有道德,靠这些东西才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

多看效应——如何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了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互补定律——为什么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人与人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的相互吸引,这就是互补定律。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团体,全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么就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谐,容易发生争执。这就是因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同时对一个事物产生需求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为什么受阻挠的爱情更坚不可摧?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投射效应——为什么会网恋?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自我选择效应——为什么恋爱中的抉择那么难?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抉择将决定3年后的生活。这就是自我选择效应。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强化。选择效应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拍球效应——吵架时为什么会越吵越凶?

拍球效应: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就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

实习编辑/侯倩

篇10:大学生恋爱心理比较分析及其引导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对茂名学院一、二、三年级不同专业的男生、女生各300名进行了调查。问卷设置了11个问题,测试男女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恋爱需要、恋爱动机、求爱方式、择偶心理、对网恋的看法、恋爱受挫的承受能力、两性观念等方面的异同。

共收回有效问卷564份,有效回收率为94%。应该说,问卷中的数据是基本上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其现状的。

二、调查的结果及比较分析

1. 对爱情的认识。

题目“你对爱情的看法?”选A“爱情很美好,我相信会找到真正的爱情”的女生72%,男生57%;选B“哪有真正的爱情,都是互相利用”女生6%,男生17%;选择C“不懂爱情,跟着感觉走”的女生22%,男生26%。

结果表明,大多学生对美好爱情充满了信心,他们希望自己能找到真正的爱情,而女生比男生更渴望得到美好而浪漫的爱情。

2. 恋爱的需求。

题目“你觉得应该在大学解决恋爱问题吗?”选择A“应该恋爱,以后机会太少了”的女生10%,男生23%;选择B“想工作以后再解决”的女生12%,男生22%;选择C“顺其自然”的女生78%,男生55%。

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恋爱问题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而男生比女生更清楚自己在大学是否想恋爱。

3. 恋爱的态度。

题目“在大学找男女朋友是为了?”选A“以后和他(她)生活在一起,我会认真对待”的女生43%,男生27%;选B“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女生36%,男生48%;选择C“找个伴互相照顾,别的没想”的女生21%,男生25%。

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并不一定要有结果,只要自己开心。相比之下,女生对恋爱的态度更加认真,她们希望找到能陪伴终身的伴侣,而不是一时冲动下的激情燃烧。而男生往往更多地受从众心理或生理需求的支配,较少理智地考虑未来的可能,显得冲动而盲目。

4. 对网恋的看法。

题目“怎样看待网恋?”选择A“觉得时尚,已经尝试过了”的女生12%,男生18%;选择B“觉得不真实,不可能找到真心相爱的伴侣”的女生43%,男生44%;选择C“顺其自然,如果能碰上也行”的女生35%,男生38%。

结果表明,网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交往方式,并且,少数大学生已经把它作为寻找爱情的一个途径,还有些大学生并不刻意在网络上追求爱情,但当爱情来临的时也不拒绝。不过,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网恋的真实性抱怀疑态度。

5. 恋爱失败的承受力。

题目“求爱如果被对方拒接,你会觉得?”,选择A“没什么,谁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女生66%,男生68%。选择B“恨对方,再也不和他(她)交往了”的女生9%,男生19%。选择C“很自卑,觉得他(她)看不起我,很受伤”的女生25%,男生13%。

结果表明,大多数男女生在恋爱中都能坦然承受挫折,对被拒绝的看法比较宽容,但少数学生有怨恨或自卑的情绪。相比之下,男生更容易因爱而恨,女生更容易因爱而伤。

6. 择偶的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在婚恋观上具体择偶价值定向的集中体现。在本次调查中,在问到“你选择的理想伴侣的条件”时,男生首选是漂亮、有气质,然后是善良、孝顺、健康、智慧,很多的男生并不要求女生有才华、事业心,而女生的首选是看男生是否有事业心,然后是责任感、智慧、体贴、健康、幽默等。此外,有经济实力也成为男女大学生择偶的一个标准。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择偶的标准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对女生的“外貌”要求得较多,感性因素较重;女生更注重男生的“才华”,理性因素较重;而男生对“贞操”的要求比女生高。

7. 两性观念。

对于同居、婚前性行为这些敏感的话题,男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42%的男生、31%的女生选择了“基于爱情的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有28%的男生和16%的女生认为可以接受恋人的婚前性要求,只有11%的男生和13%的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表现。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性爱观念上比较开放,特别是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大的宽容态度。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引导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正日趋理性化,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趋于成熟。但是一些大学生仍然存在着恋爱心理的困惑及误区,而且,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心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男女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 端正恋爱的态度。

大学生对爱情应当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一是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坚持“学(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学(事)业”。二是不要盲目恋爱。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特别是男生,往往是为了摆脱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而恋爱;或者为了寻求刺激、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恋爱;或者只是看重经济条件,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等,这些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只有理智地认识才是深刻爱情的基石。清楚自己究竟根据什么爱上对方,了解自己在性格、气质、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对方能否适合、相互适应的程度如何,彼此是否能与对方相亲相爱、终身不渝等,这些都是在青年大学生付出真情时需要明确的。

2. 冷静看待网恋。

网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

浅析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杜贞瑶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山东东营

摘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拥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从音乐本身的德育、智育、美育三个功能入手,具体分析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寻求更好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只能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不仅应该拥有可以维持生计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成为一个有审美意识和高尚道德的和谐的人。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在情感、道德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职院校属于普通高校的范畴,其主要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是以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普通高等教育则以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现在国家的许多大中型企业急切地需要技术型、技能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强调特定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强调岗位需要的订单式培养。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更多地强调大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相对来说,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就比较欠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公共音乐教育对

离,缩短了人们相识的时间,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视野,提供了与更多人交流的平台,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当说,网恋这种新的择偶方式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我们无法回避和制止。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又使我们无法真切感受对方,深刻了解对方,毫无顾忌地接受对方。应当看到,网络给人提供的只是认识机会、联系手段,只是一种桥梁作用;在网上确实能看到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过虚幻多于真实,要了解真正的爱情,还得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网络最能表现人的双重性,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待深化,伦理道德对它的规范还需要强化,通过网恋来选择恋爱对象有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冷静看待网恋,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3. 正视失败,增强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失恋时,特别是女生失恋时往往有一种被抛弃感,感到不幸、失去信心甚至绝望。其实,恋爱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对此,应采取超然的态度,要善于用理智驾驭感情。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呢?首先,必须认识到恋爱是当事者双方自觉自愿的一种感情活动,当一方改变主意时,不要勉为其难。其次,失恋不失志。失恋,并不意味着自我价值的降低,没有任何自卑的理由,更不能淡漠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影响自己的一生的道路。再次,化痛苦为动力。失恋后更应有宽广的胸怀,把失恋当作人生的一种体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最终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使公共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既能更好地成才,又能更好地成人的宏伟目标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不容乐观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理性知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以培养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学生为己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不容乐观的。

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的成绩低于普通高校的招生分数线,而且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来就不是太高,况且,现在的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为了让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对事情的承受力差,公德心低下,走出校门后,社会适应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较严重的问题。同时,学生们也为了将来能有一个“铁饭碗”而努力地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很少去关心自身其他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养成。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可谓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的时代,各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培育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过硬、个人素质良好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以上高职院校不容乐观的人文素质现状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迫切地需要

验,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以宽容的心态去善待生活、珍惜生命。

4. 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健康的恋爱行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要求:第一,尊重原则。尊重是爱情的前提条件,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不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者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更不能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第二,责任原则。谈恋爱抱着游戏的心态或者为了摆脱个人的寂寞与无聊,或者出于一种从众心理都是对爱情不负责的表现。第三,文明原则。高尚纯真的爱情是甜蜜而美妙的。它不但要求恋爱双方志同道合,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需要讲究含蓄、文明。高雅、健康、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也是尊重恋人的表现。因此,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尤其在公共场合(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恋爱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历玉英.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篇11:恋爱心理心动不一定是真爱!

姐弟恋现在并不稀奇,但是有的人喜欢的对象却是自己父母般年纪的人,这种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也是很普遍的。在心理学上看来,有恋母情结的人,是因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但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容易产生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2.黑暗效应——光线昏暗的地方容易产生爱情

相比起敞亮的地方,在光線比较暗的地方较容易产生爱情。很多情侣约会时多会选择浪漫的西餐厅,这个是因为在光线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都看不清彼此的表情,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也会跟着变高。

3.首因效应——初次见面很重要

初次见面是很重要的,首因效应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第一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很容易在对方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第一次见面印象好的,以后发展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4.古烈治效应——男人为什么总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之间的差异,男女双方都会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这也就演变成了男人见异思迁的著名心理学效应。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因为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但是人总是有良知、道德的,所以也能靠着这些东西脱离最基本的本能反应。

5.吊桥效应——心动不一定是真爱

吊桥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之时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你行走在吊桥之上,提心吊胆会引起你心跳加速,让你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英雄救了美女之后,美女都会爱上那个救她的英雄。

6.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总是最难忘的

最懵懂,最青涩的恋爱总让人印象深刻,最让人刻骨铭心,那种小暧昧的滋生以及情窦初开时的羞涩懵懂,都会让你难以忘怀。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就做过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总极易忘怀,而对那些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成目标的事情又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因为初恋总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总会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7.互补定律——性格互补的人更容易产生恋情

互补定律是指在具体的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的情况。有人通过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团体之中,全是性格相似的人,很容易会造成内部不和谐,容易发生争执。这也就是因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会同时对一个事物产生需求,这个时候大家的利益就会互相冲突。

8.投射效应——网恋的原因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某方面具有特殊性,他人也一定会与自己有相同的特性,容易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的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是倾向,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也是网恋发生的主要原因。

9.多看效应——擦出爱的火花的必要因素

多看更容易擦出爱的火花,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向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之后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是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会越喜欢这张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篇12: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

(1)普遍性。讲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每个大学生都在谈恋爱,应该看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处于恋爱状态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如果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是非常多的,而心生爱意,有过谈恋爱的想法但目前并没有处于恋爱中的人则更多。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思考过关于爱情的问题,对爱情感兴趣。据调查,大学生谈过或正在谈恋爱的比例达到80%,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的达到83%。所以,尽管在大学生群体中处于恋爱状态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普遍性依然是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特点。

(2)低成功率。可以说,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不可能很高,只有10%左右。首先,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不是为结婚而只是为恋爱。研究表明,28.3%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幸福”;37.6%为了“充实生活”;11.0%为了“将来结婚成家”;13.3%“不知为什么”。其次,大学生恋爱的性质是友谊性恋爱,而不是婚姻性恋爱,这种恋爱是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并不是以婚姻为目的的;第三,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非常开放。有些大学生就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只追求恋爱的过程,并不注重结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3)公开化。过去一段时期,由于高校中明文禁止学生谈恋爱,所以即便是有此现象,也都是非公开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采取的是“默许”的宽容态度,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也由秘密转为公开,同学间能公开谈论自己的男/女朋友,经常互相讲述自己的恋爱故事,甚至为没有对象的同学介绍对象。教室、食堂、宿舍门口等公共场所都能随处见到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大学生恋爱已呈现出明显的公开化。

2 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教育与指导

针对大学生谈恋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教育者应对其进行正面的教育与引导,采取可行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恋爱观,提高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

2.1 增强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教育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其自制力和意志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的需要,但是他们在认识爱情的问题上表现得很盲目,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出现“只求曾经拥有”的想法。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道德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有关婚恋的社会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使他们有能力自己处理恋爱问题,克服挫折和抵制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其次,加强大学生良好的恋爱行为教育。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随着双方感情的加深,心理距离越来越小,逐渐出现一些亲昵行为,但是亲昵行为也要注意尺度,举止得体。因此,必须教育大学生要自尊自爱,行为端庄,以保持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2 优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活与高中中生活的不同,及新的交往圈子尚未形成,加上充裕的自由时间,这些都容易使大学新生感到孤独寂寞,造成精神上极度空虚。对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大学新生的教育,为他们营造温暖、友好的气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开展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尽量缩短他们的适应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生活中。

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美的校园环境、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想新文化、各种学生社团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会无声地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和参与热情。在充实而又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中,大学生的眼界放宽了,情操得到陶冶,境界得到提高,品位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他们陷入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或是过度沉湎于个人感情的小天地。

2.3 提高恋爱的抗挫折能力

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其中以失恋的打击最大,也较为常见。如果所受挫折超过承受能力又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恋爱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反躬自省,正确归因,冷静地分析失恋的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并设法改正,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二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即失恋后不能一味的自我否定,避免情绪陷入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中,而应坚定信念,积极的改变现状,并常用“别人行,我也行”之类言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三是合理的宣泄,不能过多地压抑挫折、懊丧的情绪,而要适当宣泄。教给他们调节不良情绪的方式方法,如找朋友诉说或者以写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都能起到良好的宣泄的效果。

同时,多做运动也是缓解消极情绪十分有效的方法。四是情感升华,将挫折所产生的烦恼、仇恨、敌意、自卑等消极情绪做出一种积极的处理,会理智地把它们转变成一种高尚的表达。使学生理智地认识到,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应该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倍追求事业成功,从而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行为。作为校方,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正常的异性交往。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教育和引导,发展正常的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仅有助于遏制不成熟的恋爱现象频频发生,纠正带来一些不应有的思想问题,而且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对于改善和建设良好的班风,促进大学生学习和成才,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呈扩大趋势,正确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对于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入手进行切实地分析,从而对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进行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

[2]王建军.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文化反思[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陈静.试论大学生的恋爱问题[J].滁州师专学报,2002(3).

[4]林澍峻.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惑与调适[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3).

[5]孔庆蓉,董红光.大学生婚恋心理研究[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上一篇:安全课会议记录下一篇:行使党员的权利 履行党员的义务--党课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