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疏代堵”推进学生网络化管理改革

2022-09-10

“虚拟网络, 镜花水月”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看法。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网络的浪潮已经席卷大学校园[1]。信息网络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 我们认为, 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网路生活管理是大有可为的[2]。

1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现状, 我们于2007年9月对广东海洋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涉及海洋、水产、理、工、农、文、法、经、管所有学科和专业, 均衡了四个年级和研究生的被调查人数, 共发出问卷3 0 0 0份, 收回问卷2980份, 其中有效问卷2962份。本次调查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1 学生上网的软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据调查, 宿舍中有0台、1台、2台、3台和4台及以上能上网的电脑比例分别为2 5.7%、2 3.8%、2 1.9%、1 9.1%和9.5%。学生宿舍中有电脑且能上网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此外也有很多学生在校外的网吧上网。这说明了学校和校外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上网软硬件条件。

1.2 学生上网时间长, 频率高

因高校便利的上网条件及学校附近网吧数量的剧增, 故大学生们常把大量课外时间花在网络上, 出现了聊天时间长、频率高的特点。据调查, 学生课外上网平均时间为1-5小时/周、6-10小时/周、11-1 5小时/周、1 5-2 0小时/周和超过2 0小时/周的比例分别为1 1.3%、2 7.1%、2 6.9%、2 5.6%和9.1%。可见, 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主要内容。

1.3 学生的网上生活非常丰富

据调查, 因网络已成为现代化人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3, 4]。网上的生活可归纳为:看新闻、收发邮件、上校友录、聊天、进B B S论坛看帖跟帖发帖、进博客、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查找文献资料、交友等。可见学生上网不只是网络聊天、打游戏等, 而且学生们为了完成布置的作业也常利用校园网资源搜索相关的网络资料。如今每个高等学校都已经建设了网络版精品课程, 只要教师积极的利用该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 常布置涉及到网络资源的作业, 学生的上网时间分配比例自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 加强学生网络生活管理的原因和意义

众多的文献十分强调学生在打游戏、上网聊天、在论坛中灌水和网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因此为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 普遍的学校会提出各种措施禁止学生上网打游戏、上网聊天、在论坛中灌水和网恋等[2,4]。实践证明, 这种“堵”的教育做法效果不太显著, 更不可能从根本上禁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因此, 我们应该想办法融入学生的网络生活, 通过共同的网络生活了解和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 积极引导学生网络生活方向, 提高管理的时效性。

网络中学生喜爱的“社区”, 始终会有学生进进出出, 若我们不能像学生一样也进出该社区, 就会有不法分子或思想政治错误的人利用该社区诱导他们, 从而占领“社区”的主导思想。换言之, 若正确的政治思想不能及时有效的占领该虚拟社区, 就会有腐朽的错误的思想来毒化、侵蚀、进而占领这些虚拟社区[3]。网络时代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社区”倡导正确的政治思想并占领它们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毫不夸张地讲, “虚拟的网络社区”已经成为了新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占领这个战场, 敌人就会占领它。

3 网络化管理学生的工具和方法

3.1 网络化管理工具

目前网络化交流工具有很多, 如E-M A I L、Q Q、M S N等。据调查, 由于Q Q是中国本土的即时聊天工具且出现的早、技术相对成熟, 所以用QQ即时聊天工具进行通讯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在此我们仅分析两个常用的工具:E-M A I L和Q Q。

一直以来, E-M A I L通讯工具受到人们的喜爱, 且收发E-M A I L被教育工作者认为是正当的网络行为。它的优点是:可离线收发邮件, 还可添加附件。它的缺点是:不能即时通信, 附件一般有大小要求, 如163信箱的最大附件为20M。这就给大附件电子通信带来了困难。当然电子信箱运营商在极力的增加自己的功能, 如163信箱的新增了280M超大网盘功能、超大相册、智能通讯录、精美信纸、心情贺卡、无限邮件等功能。这些日趋完善的功能越来越吸引众多的用户。在学校, E-M A I L通讯也已经成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重要的联络工具。目前许多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学生将作业上传到自己的电子信箱中以便审查。

而QQ即时聊天工具常惹人非议。据调查, 目前很多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张限制甚至禁止学生用Q Q等即时聊天工具上网聊天。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他们仅看到了即时聊天工具的弊端而没有看到它们的益处, 更没有主动地利用这些益处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服务。QQ即时聊天工具的功能目前非常的强大并日臻完善, 如:收发讯息 (包括离线留言) 、个人设置、参看资料、QQ信箱、视频聊天、语音聊天、手机短信、聊天记录、音乐、股市、网络硬盘、游戏、交友、新闻、博客等。正是这些强大的功能吸引着众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

3.2 网络化管理方法

本文以QQ即时聊天工具为例说明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QQ即时聊天工具管理学生的网络生活。

首先利用Q Q的群组功能将学生分类。分类的标准可按年级、班级、社团, 和系别等。目前我院的实践模式为, 按班级分成若干个群, 比如电科1051班的学生全进电科1051群中。我们也可为所在学院的学生会的干部和团组织干部设置两个群, 也可为所在学院的所有的班长和团支书设立一个或两个群。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群组有利于高效的进行集体管理, 如我们要通知所有的班长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开会, 我们只需在相应的班长群组里面发布公告就行了, 因为该群的成员只要上线就可以看到老师发布的公告了。

其次利用QQ的即时聊天功能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QQ即时聊天工具, 不仅有文本聊天功能且有视频和语音聊天功能, 且既可一对一也可一对多的视频和语音聊天。教师可以在QQ的显示状态中发现某个学生的电脑是否配置有视频工具和语音工具。一旦发现后教师可增加监控他们的力度。语音和视频工具为师生或学生之间提供了可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的软件基础,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利用这个优势。

通常教师可以大力发挥作用的在文本聊天这个通讯模式上。如当老师进入某个班级的群组中, 你可看到谁在线上, 谁不在线上。当然很多的学生为避免让老师发现自己在线上常处于隐身状态, 这给教师监控学生的网络行为带来了困难。该问题可用下述方法弥补:选取被监控对象, 进入“查看资料”, 在“好友设置”中选取“如果该好友上线, 则自动弹出提示”和“如果好友下线, 则自动弹出问候”。这样教师至少能知道该学生的上线逗留时间。还可以在“好友设置”中设置“如果好友上线, 则自动发出问候, 问候语:您现在处于被监控状态, 感谢您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文明聊天!”以便警示学生。

因Q Q具有离线文本记录聊天功能, 故我们可用这个功能监控和管理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如我们可用该功能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实习生分布在不同的城市, 实习时间较长, 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师生之间互打电话或发短信, 该模式除花钱较多外, 联系沟通不畅是常有的事情。相反借助于QQ具有离线文本记录聊天功能就可低费用轻松的交流。当学生在线时可即时聊天, 当学生不在线时可离线留言, 只要学生一上线就可看到留言。同样不管教师是否在线, 学生都可将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的告诉教师。该工作模式可低成本、高效率的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

Q Q文本记录的留言是我们监控学生的最好的依据。通过监控这些留言我们可清晰的看到学生上网聊天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网上聊天更容易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网络的虚拟性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思想的真实性。我们可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 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疏导, 从而有助于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积极利用私聊创造私密环境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该谈心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谈心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也有许多有利的地方。目前, 辅导员带的学生人数很多, 教师自己有许多本职工作, 学生也要上课, 好几个同事公用一个办公室, 这些都给师生谈心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这是因为许多学生或者是因害羞或害怕让更多的老师了解自己的真实思想后难于心理无障碍的与之相处, 所以很多学生在办公室谈心时说的并非真实的想法。但利用QQ创造私密空间后就可确保一对一的谈心, 这使得师生的谈心内容的真实性得到了提高。无论教师在家或是在办公室, 只要微机联网, 自己又有时间, 就可轻松地与学生谈心。该谈心模式不仅提高了谈心内容的可信度又十分便利。

充分利用Q Q的文件传送功能。有时教师会将一些文献的W O R D文档、E X C E l文档、P O W E R P O I N T文档、网页、照片等资料发给学生。双方在线的时候我们可利用即时文件传送功能, 还可利用Q Q邮箱传送这些大的文件资料。目前Q Q也已经实现了离线式的大文件传送功能。

4 结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可否认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网络也为师生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提供了便利。正因如此, 上网成了屡禁不止的现象。既然我们无法完全禁止学生上网聊天等网络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变“堵”的管理理念为“疏”的管理理念。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社区”倡导正确的政治思想并占领它们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毫不夸张的讲, “虚拟的网络社区”已经成为了新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占领这个战场, 敌人就会占领它。

摘要: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现状;阐述了加强学生网络生活管理的原因和意义;提出教育工作者应融入学生的网络生活, 利用E-MAIL和QQ等即时聊天工具网络化管理学生, 以“以疏代堵”的管理理念推进学生网络化管理改革;认为网络化管理学生方式可降低管理成本, 实时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 规划学生网络生活,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认为网路的私聊环境可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世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隐私。

关键词:学生管理,网络化,以疏代堵,即时聊天工具

参考文献

[1] 李耀桢, 马玲, 李飒.网络聊天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有益途径.医学教育[J].2003, (6) :34~35.

[2] 李春雷.运用网络做好民族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 (1) :62~63.

[3] 山东农业大学课题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7) :48~50.

[4] 常志伟.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3) :42.

上一篇:混合痔手术前后的护理下一篇:化肥厂A-EA604氨冷凝器列管检修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