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2024-05-01

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精选5篇)

篇1: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据统计,随着计算机、宽带在家庭中的普及,我国中小学生网民占了全社会网民的近三成。而中小学学生尚处于是非辨别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阶段。作为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如何引领学生迎接网络世界,如何消除网络带来的弊端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铺设有力渠道,这是当下中小学教师必须讨论的话题。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强省必先强教,浙江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意义,创造条件让学生上网。同时也应该看到,用网络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取决于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若还是采用传统的手段必然不能起到高效的教育效果。在信息化社会中,学校教育、管理可首先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站、博客、资源库、QQ群等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德育管理。

一、借助“学科教育平台”推进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而,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同时,不能只局限于信息技术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达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我们要深刻解读文本,充分利用已有教育教学资源,让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并行。

如: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利用浙摄版(五上)信息技术教学光盘中的“学科教育平台”,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此平台安装成功后,向学生开放账户注册、作品上传、主题学习、论坛交流等。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班级实名注册,让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此平台上得以“现实化”,培养学生上网时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言行。并对学生作品、资源上传建立审核制度,要求学生精心制作、坚持原创、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并通过评比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在论坛交流中注意文明用语,这些要求和做法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烙印,为规范网络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陶学生,这是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在学科教育平台的新闻模块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年网、迪斯尼网等),在网页上建立相关儿童网站的链接,让孩子在这些健康网站上“冲浪”,以减少和避免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学校信息组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六年级,实现每节课都用到此平台,每人都用好此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体验,规范的网络行为已成为常态,网络道德教育取得了实效。

二、建立“班级博客”实施班主任管理电子化

博客(Blog或Weblog),一种简易便捷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班级博客”,使得博客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班主任繁杂的管理工作,可在班级博客管理系统中随时、轻松、完整地记录,并能随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积累经验,且易于与同事分享,互相学习、讨论,实现班级智慧管理、网络管理,兼顾学校德育考核工作,真正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电子手册。

在实施班级博客管理时,我们为全校33个班级、德育处教师开通博客,学校制定了《班级博客日志发布审核制度》,由班级博客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正式发布日志。博客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平台。

我们在班级博客系统平台开设“计划总结”栏目,学期初的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愿景、学期末的班级工作总结等都发布于此,班主任做到及时发布,德育处组织网络班级工作,实时而方便;“主题班队”栏目里,发布学校组织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主题班会、队会教学设计活动等内容,成为学校德育课电子教案集;“成果荣誉”栏目,记录着班级、小组、学生(队员)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班主任专栏”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天地。而“佳作欣赏”、“成长手记”等栏目收集了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成长日记、艺术作品等。

班级博客中的日志、相册均向网友开放,家长、学生、教师可跟贴评论交流,突破了传统教育封闭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干群之间自上而下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方式,体现了“时时教育、事事教育、人人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运用“校园资源库”创设德育评比与展示窗口

“校园资源库”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班班通”是应用好校园资源库的前提。运用资源库开展德育活动的评比与展示,是我校管理的创新之举。

例如:学校德育处把班级学生的黑板报拍成数码照片,上传到校园网站,教师或学生就可坐在计算机前评比打分,还使评比工作公开、公平,达到了展示与提高的目的。学校德育活动照片、音频也悉数上传,网络存档与风采展示可谓一举两得。

把传统的音像节目(如VCD、CD等)转化为流媒体格式,在校园网中播放,做到既娱乐又学习。如:利用学生的午休时间,用优秀的影视片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低年级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中高年级可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观看与之相应的战争故事片。还有结合安全、法制等教育的专题片,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革命影片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引领着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利用“雏鹰QQ群”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QQ群作为一个团体的即时通讯工具,快捷方便,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学校少先队利用学生们对QQ群的喜爱之情,要求每个中队建立一个“雏鹰QQ群”。学生在群上讨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在群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生活动态,巧妙地进行引导、指点。

QQ群因其私密性而更容易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如:学校某班教师和学生约定,每周固定三个晚上,有“黄金约定时间”,师生在网络上见面。在QQ平台上,师生在一起谈学习、话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许多中队辅导员已经把QQ群作为开展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工具。

五、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学生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明显下降,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成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建立了“物业报修平台”,在报修平台中设置部门及物品清单,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报修账户,中高年级再设立一位学生信息员,协助教师负责本班的物业报修报损。班级一旦有公物损坏或出现故障,需及时在“报修平台”上报修登记,信息中心人员及时上门维修、解决,最后在报修平台中提出反馈意见。

借助网络平台,探索德育的新渠道,创新德育管理新方法,对于我们来说还刚刚开始。总之,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让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0- 15.

[2]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课题组.德育走进网络 网络文化促进学校 德育. http://www.cjsy.net/ReadNews.asp?NewsID=686.2006.

[3] 海盐教师博客.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实践的新探索.

http://www.jsblog.cn/user1/351/91813.html.

[4] 王连飞.小学科学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 技术,2011,(6):11-13.

[5] 高鹏.借助网络平台 探索德育新渠道.深圳南山教育网.

http://jyk.nsjy.net/detail.asp?id=1043.

[6] 童晓莉.中小学网络班级建设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1.2上): 8-9.

[编辑:刘少颖]

篇2: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副 标 题:

作者:吴志忠

责任编辑:卜晓业

栏目: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正文: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党委都要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信息网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当前摆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占领网络阵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扑面而来的网络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它。一是要充分认清网络阵地是争夺青年一代的重要阵地。有关资料表明,经常上网人员主要以青年人居多,因此,西方敌对势力对网络寄予很大的希望,把网络争夺看成是争夺青年一代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克林顿1999年批准了2300万美元的经费,用在互联网上制作系统宣扬美国理想和价值观的信息,重点锁定在中国社会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可见,联网已成为新时期争夺青年一代的“制高点”。青年人是我国的未来,不抢占这一“制高点”,我们就会犯战略性和历史性的错误。只有抢占了这一“制高点”,我们才能居高临下,打赢21世纪的青年争夺战。二是要充分认清争夺网络阵地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占领网络阵地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文化意义,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巩固。互联网络阵地实际上是新时期“西化”与反“西化”、腐蚀与反腐蚀、渗透与反渗透和颠覆与反颠覆的重要阵地。能否守住这一阵地关系到我国的政权稳固和事业的兴衰。三是要充分认清占领网络阵地关系到能否保持我军“不变质”的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越来越把“西化”、“分化”我军作为其斗争的重点。他们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谬论。互联网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针对我军的信息。如果我们不积极争夺网络阵地,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保持我军的性质将面临严重危险。

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手段,掌握“网上政工”主动权。一是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科学谋划网络建设,创出名牌政工网站。要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努力拥有网上局部信息量优势,抢占阵地,多占阵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增强其影响力。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研究力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强势网站。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庞大、力量强的优势,精心组织,针对不同侧面、不同主题、不同对象建立众多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要加快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的建设。目前,我军尚未建成全军规模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有些单位建立的信息库内容还比较单一,有些军、师、团已经建立了局域网,但基本还处在各自为政的阶段,资源共享的整体效益还难以发挥。这些,与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要认真研究网络运行机制和“网民”的特点,掌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运作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在网络中,过去工作对象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已被打破,其对信息的选择性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这一特点,从官兵的个性化需要出发,针对官兵的思想困惑点、兴趣集中点、心理共鸣点设置内容,而不能简单地把传统思想教育内容向网络上一搬了之。要针对网上官兵求新的特点,定期及时更新网上信息,丰富网上内容,保持网上信息鲜活,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让内容入脑、入心。要针对网上官兵求奇的特点,通过运用网上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图书馆、网上阅览室、网上俱乐部、谈心园地、电子公告牌、心理咨询站、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和制作各种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软件来增强吸引力,造成弘扬主旋律的有利态势,掌握网上舆论导向的主动权。三是要主动出击,在网上与封建迷信和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掌握网上宣传的主动权,将各种腐朽思想“封堵”并“挤出”网上市场。可设想建立

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网上“特警队”,在网上进行巡视,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跟踪、预警、封杀,使可能引起思想混乱的重大政治信息得到及时回击,敌对势力惯用的鱼目混珠的信息能得到及时揭露,伤风败俗的色情信息能得到及时封堵。

三、加强网络管控,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从国家层面上看,面对国际互联网上泥沙俱下的信息,应从管理上千方百计控制住信息源头,严格“过滤”进入我国的信息,正本清源。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信息防御工作,加强信息安全工作的统一管理,完善自上而下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二要完善和细化信息防御法规,依法进行信息管理,以规范国内骨干网、局域网、直至各类“网吧”的运作,打击网上犯罪。三要大力发展信息防御技术,以提高防范能力和信息检测水平。加强“防火墙”研制,特别是要加强国家自主开发的“防火墙”研究,建立“信息海关”,严密监视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从军队层面上看,一方面要在统一的信息防护领导机构的领导下,管理和协调全军信息防护工作,各级各类部门都要有相关的机构主管网络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军队的有关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进入军营与军人接触。要严格按照总部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两网制。避免军队网与军外网“物理互联”,以防军外网信息向军队网渗透。对违反规定在军网上制作、传阅、复制、传播不良信息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四、提高官兵“数字化生存”能力,增强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我军“网民”肯定会不断增多,这不是一件坏事。只要我们切实注重提高官兵在这个“虚拟世界”的生存能力,增强官兵的自我免疫力,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网上信息的负面影响。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官兵的政治信念。对付网上的反动政治宣传,首要的是在官兵的思想上竖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防线,保证官兵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崇高的思想觉悟,严明的组织纪律。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保证官兵思想道德的纯洁。只有官兵纯洁了思想道德,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才能够不为所动,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要提高官兵信息鉴别能力,保证不偏听偏信。要让官兵认识到网络是虚拟世界,提供的信息具有多样性、随意性,难免良莠并存,有时甚至有反动宣传充斥其中,不要盲目看、听、信、传。四是要教育官兵做“文明网民”,规范自己的网上言行。要让官兵知道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规则。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要教育官兵遵循网上“游戏”规则,避免网上不道德行为,杜绝网上犯罪。

五、提高政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增强“网上政工”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不但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观念上和认识上要介入网络时代,而且在素质上和能力上要介入网络时代。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诸如哲学、政治学、法学、信息学、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再次,要提高科技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懂工作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人才。无论是开展“网上政工”,还是通过思想工作提高官兵网络信息识别能力,都需要依靠政治工作者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掌握。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外语水平。总之,广大的政治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紧密结合政治工作的实践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作者为国防大学研究生四队学员责任编辑:卜晓业)

篇3: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强省必先强教, 浙江实现现代化, 必须首先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意义, 创造条件让学生上网。同时也应该看到, 用网络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 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 取决于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若还是采用传统的手段必然不能起到高效的教育效果。在信息化社会中, 学校教育、管理可首先占领网络阵地, 利用网站、博客、资源库、QQ群等网络平台,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德育管理。

一、借助“学科教育平台”推进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修订稿) 》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而, 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同时, 不能只局限于信息技术知识目标的达成, 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达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 我们要深刻解读文本, 充分利用已有教育教学资源, 让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并行。

如: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利用浙摄版 (五上) 信息技术教学光盘中的“学科教育平台”, 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此平台安装成功后, 向学生开放账户注册、作品上传、主题学习、论坛交流等。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按班级实名注册, 让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此平台上得以“现实化”, 培养学生上网时的责任意识, 自觉规范言行。并对学生作品、资源上传建立审核制度, 要求学生精心制作、坚持原创、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并通过评比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 在论坛交流中注意文明用语, 这些要求和做法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烙印, 为规范网络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 这是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在学科教育平台的新闻模块中,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 (如雏鹰网、童年网、迪斯尼网等) , 在网页上建立相关儿童网站的链接, 让孩子在这些健康网站上“冲浪”, 以减少和避免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 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学校信息组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六年级, 实现每节课都用到此平台, 每人都用好此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体验, 规范的网络行为已成为常态, 网络道德教育取得了实效。

二、建立“班级博客”实施班主任管理电子化

博客 (Blog或Weblog) , 一种简易便捷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 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班级博客”, 使得博客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班主任繁杂的管理工作, 可在班级博客管理系统中随时、轻松、完整地记录, 并能随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积累经验, 且易于与同事分享, 互相学习、讨论, 实现班级智慧管理、网络管理, 兼顾学校德育考核工作, 真正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电子手册。

在实施班级博客管理时, 我们为全校33个班级、德育处教师开通博客, 学校制定了《班级博客日志发布审核制度》, 由班级博客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正式发布日志。博客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平台。

我们在班级博客系统平台开设“计划总结”栏目, 学期初的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愿景、学期末的班级工作总结等都发布于此, 班主任做到及时发布, 德育处组织网络班级工作, 实时而方便;“主题班队”栏目里, 发布学校组织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主题班会、队会教学设计活动等内容, 成为学校德育课电子教案集;“成果荣誉”栏目, 记录着班级、小组、学生 (队员) 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班主任专栏”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天地。而“佳作欣赏”、“成长手记”等栏目收集了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成长日记、艺术作品等。

班级博客中的日志、相册均向网友开放, 家长、学生、教师可跟贴评论交流, 突破了传统教育封闭式的班级管理模式, 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干群之间自上而下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方式, 体现了“时时教育、事事教育、人人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运用“校园资源库”创设德育评比与展示窗口

“校园资源库”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班班通”是应用好校园资源库的前提。运用资源库开展德育活动的评比与展示, 是我校管理的创新之举。

例如:学校德育处把班级学生的黑板报拍成数码照片, 上传到校园网站, 教师或学生就可坐在计算机前评比打分, 还使评比工作公开、公平, 达到了展示与提高的目的。学校德育活动照片、音频也悉数上传, 网络存档与风采展示可谓一举两得。

把传统的音像节目 (如VCD、CD等) 转化为流媒体格式, 在校园网中播放, 做到既娱乐又学习。如:利用学生的午休时间, 用优秀的影视片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低年级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 中高年级可结合语文课的学习, 让学生观看与之相应的战争故事片。还有结合安全、法制等教育的专题片, 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革命影片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引领着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利用“雏鹰QQ群”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QQ群作为一个团体的即时通讯工具, 快捷方便, 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学校少先队利用学生们对QQ群的喜爱之情, 要求每个中队建立一个“雏鹰QQ群”。学生在群上讨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辅导员在群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生活动态, 巧妙地进行引导、指点。

QQ群因其私密性而更容易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如:学校某班教师和学生约定, 每周固定三个晚上, 有“黄金约定时间”, 师生在网络上见面。在QQ平台上, 师生在一起谈学习、话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 许多中队辅导员已经把QQ群作为开展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工具。

五、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 学生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明显下降, 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成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建立了“物业报修平台”, 在报修平台中设置部门及物品清单, 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报修账户, 中高年级再设立一位学生信息员, 协助教师负责本班的物业报修报损。班级一旦有公物损坏或出现故障, 需及时在“报修平台”上报修登记, 信息中心人员及时上门维修、解决, 最后在报修平台中提出反馈意见。

借助网络平台, 探索德育的新渠道, 创新德育管理新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还刚刚开始。总之, 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 让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10-15.

[2]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课题组.德育走进网络网络文化促进学校德育.http://www.cjsy.net/ReadNews.asp芽NewsID=686.2006.

[3]海盐教师博客.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实践的新探索.http://www.jsblog.cn/user1/351/91813.html.

[4]王连飞.小学科学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技术, 2011, (6) :11-13.

[5]高鹏.借助网络平台探索德育新渠道.深圳南山教育网.http://jyk.nsjy.net/detail.asp芽id=1043.

篇4: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1、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重要性

1.1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进入2l世纪,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 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 成为他们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场所。这种虚拟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 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使他们受教育环境不断扩大。然而, 虚拟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不良影响;网上侵入与高科技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学生沉溺于网络就会脱离现实, 沉默寡言, 情绪抑郁, 社交面狭窄, 人际关系冷漠, 无任何责任感可言, 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因此, 必须加强校园虚拟环境建设,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2]

1.2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有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建立

网络作为一种智能化、技术化的信息媒介, 它本身是没有道德人格的。但网络一旦进入大众传播过程, 就不仅仅涉及网络技术, 而且关系到网络道德。[3]然而, 在现实中, 网络内容和网络行为很难受到现实道德的约束, 各种正确与错误、道德与非道德的内容和网络行为充斥于网络中, 这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建立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德观正在形成期的学生一旦进入无主体的网络世界中, 其原有的道德观、价值观极易崩溃, 进而导致部分同学道德缺失和人格分裂, 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才、成长。因此, 为了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道德必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阵地。

2、如何主动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2.1 开辟网络教育新途径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发展的今天, 我们必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才能抢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一是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着力开发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吸引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注意力, 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二是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窗, 通过《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求是》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版, 及时传递新闻信息, 这样有利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三是要借鉴网络新技术, 开发文本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电子教材,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 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使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视觉、听觉均能产生立体感觉, 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四是建立具有吸引力的高校网站。[4]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网站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2) 加快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信息的优势就在于其及时、快捷、方便、灵活。 (3) 追求知名度和品牌。学校网是学校的门面, 代表学校的形象。但是, 考虑到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特有的严肃性, 又不能太过娱乐化,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在精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不能流于表面, 办出自己的特色。

2.2 创建网络沟通新手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化程度不断增强的受教育者, 面对新兴的网络社会, 只有改变传统方法, 运用现代化手段, 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BBS功能、Email、虚拟社区、QQ、博客、晒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交换, 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的目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运用网络交流的特点, 为师生双方平等的沟通创造条件, 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灌输方式为平等的、网上网下充分互动的关系。“在线交流”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载体而连接学生、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多维沟通方式。“在线交流”时, 学生可心大胆地把自己作为平等参与的主体, 而减少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时由等级差所带来的卑微感,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学生充分自我表达的权利, 可以畅所欲言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也使辅导员更容易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效性。[5]

2.3 建立网络文明新环境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虚拟的世界。要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还必须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监管, 给大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首先要建立和增强网络防卫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 阻止“危害数据”的进入, 从源头上净化网络, 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 要注意网上教育与网下工作的结合, 加强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教育, 将网上思想教育与日常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教育学生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牢固树立“文明光荣, 不文明可耻”的思想, 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网络阵地的守护者、坚守者。再次还要增强学生的网络识别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律教育, 以他律促自律, 使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 自觉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 提高道德境界, 增强遵守法律法规的主动性, 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宣传者、示范员。

2.4 探索网络育人新方式

从我国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的大环境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

须灵活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应提高, 对教育手段的丰富性、愉悦性也具有更高的要求。首先, 大力开辟第二课堂, 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各种活动如网上征文、网络调查、论坛等, 吸引大批学生参加, 提高网站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6]其次, 将科学的理论、鲜明的思想, 运用各种载体渗透到教室、寝室、食堂、操场等课堂内外, 寓教于乐, 寓教于学, 寓教于管理,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其效果更为理想。再次, 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网上选课、成绩查询、发布等, 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介绍、资料阅读、学习咨询和交流、就业等信息缺乏, 不断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也是在增强吸引力。在关注理论的同时, 要关注现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结合起来, 敏锐地关注现实, 准确地抓住现实中的焦点问题, 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新载体, 它正以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播, 而网络互动平台又很好的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需要, 网络的技术特性又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最佳效果, 因此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了机遇与挑战, 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先分析了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重要性, 然后从四方面分别论述了如何占领这一阵地。

关键词: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参考文献

[1]高素红.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J].法制与经济, 2009, (1)

[2]王朝洁.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之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3)

[3]张国臣.改变自己大学生心理调试D I Y[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7

[4]张玉奇.基于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10, (3)

[5]蔡芳艳.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 时代教育, 2010 (1)

篇5: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表现

调查发现, 大学生网络行为表现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它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有一定差距, 甚至于相差很远, 具体表现在:

1. 上网成风。

根据调查显示, 出于好奇心、寻求刺激、弥补空虚等心理需要。9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热衷上网。大学校园的计算机都实现了网络化, 学校为了充分利用资源, 交流信息, 也向学生开放。无论课余还是课中, 大部分计算机室都是座无虚席。当学校的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太多的“网虫”时, 校园附近的网吧也就成了他们的最好去处, 周末更甚。网上冲浪, 通宵达旦者为数不少, 对网络的那份热情远远超过了对专业课的学习。

2. 聊天成瘾。

大学生是比较高层次的知识群体, 想象力特别丰富, 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网络世界里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填补感情寂寞和头脑空虚, 上网的大学生85%以上都在聊天, 只有在需要时 (如毕业设计、撰写论文等) 才查阅有关学习资料, 浏览观看有价值的信息和新闻。

3. 痴迷黄站。

互联网中渗透着不少色情和迷信的东西。大学生从生理方面已发育成熟, 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的迫切。性的需要和满足已成不可少的部分。因此, 上网后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想法, 不自觉想去寻找有刺激的色情网站。据调查, 60%以上的大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 大学生虽然生理已成熟, 但心理还不成熟。特别是社会经验和阅历都不足, 浏览了不健康的信息和资料, 容易在心灵上引起负面效应, 在大学校园这个现实的男女生群体中寻求刺激。目前大学生中的性行为已成为一种冲击学校的管理、纪律、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产生严重影响的社会问题。

4. 疯狂游戏。

网络游戏科技含量高、程序复杂、形象逼真、刺激性更强而且花费低、项目多、隐蔽性强等, 具有与一般游戏不同的特点。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知识的群体, 特别是在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都具有了一定的水平, 对于他们来说, 一般性的游戏已经不能再满足要求。因此, 网络游戏深受他们的青睐, 以至于他们身陷其中。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为现代社会文明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成为现在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亚文化现象。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和消化它, 可它已经迅捷地来到了我们中间, 成为深受人们特别是大学生欢迎的文化快餐, 相伴而来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高等学校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 有着高度开发型和全球交互性的特点, 不受国籍、地域、民族、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政治观点和信仰的制约, 只要具备上网条件, 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信息、言论和观点等。国内外敌对势力也正是利用了网络这一新特点, 竭力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不断在网络上散布反华言论, 加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舆论攻势, 与我们争夺教育阵地、争夺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

2. 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

任何文化都有其价值内涵, 网络文化也是如此, 它传递着特有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 它暗示着每个上网者, 面对着电脑, 仿佛只有自我的存在, 只要自己高兴, 不管别人的体验和感受, 网上交往的社会性被严重弱化了。把上网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 该做什么;怎么做是对的, 怎么做是不对的;哪样是道德的, 哪样是不道德;哪样的行为是应负责任的, 哪样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都看成是自己的事, 没有把自己的行为看成实实在在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行为。在网上责难、攻击、亵渎和侮辱他人;随意下载软件、图片、信息、文化作品, 无视知识产权现象很多。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自我与现实世界的我常常是分离的, 一是人格的分离, 出现网中和现实中人格的两面性。二是知行的分离, 认知和行为相偏离。三是责权的分离, 责任和权利不相符。

3. 闲暇文化的影响。

闲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带有中性特点, 适当“消费”也不伤大雅, 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但是引导和把握不好, 负面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大学生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性, 决定了他们好奇、猎奇、热衷于文化快餐, 对闲暇文化关心备至。消费掉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也消磨掉了大量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钝化了大学生的进取精神。

4. 利益诱惑的影响。

在成千上万的网站中, 除了少部分公益网站外, 相当一部分是处于公益与商业之间, 有的完全就是商业网站。为了使更多的网友光顾其网站, 悉知其广告, 购买其产品, 大量开展有奖促销等活动, 利益的诱惑使很多大学生呈金字塔式聚集在该网站之下。

5. 色情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在网络上要得到有关色情内容的文字、图片、数字影像、网址等都十分容易。而某些国家对含有色情内容的信息 (对年满18岁的成年人) 被视为合法, 所以在网站中涉猎色情信息是相当普遍的, 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三、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工作

1. 转变观念, 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与网络共运而生的网络思想、文化和道德, 以其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占领着时代的制高点, 而先进与落后、真善美与假恶丑、东方与西方、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的冲撞无不混于网络空间之中。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 对此我们必须消除两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一种是认为网络信息丰富, 使用方便, 要什么, 有什么, 无所不包、无“网”不能, 而对网络束手无策;另一种是认为网络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管理控制难度大,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的东西太多, 无法控制, 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因此, 我们既不能因网络而乱了“阵脚”, 也不能面对网络而束手无策。必须以新的观念, 正确对待。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必须正确对待网络这一新生事物, 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阵地意识, 积极应对、努力探索, 采取有效措施, 迅速、主动、充分、创造性地运用网络的优越条件, 把网络变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手段, 占领网络空间这块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2. 把握目标, 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正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制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产物, 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领域。虽然具有其特殊性, 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并没有改变, 只是教育的手段、方法和途径的改变。因此, 我们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必须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要求, 把握科学正确的目标和内容,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网络文化鼓舞人,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网络思想文化防线, 从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

3. 注重建设, 奠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

(1) 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要积极创建专门网站。在校园网中, 开辟专门的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党的知识教育工作站及心理咨询室。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校园网上创建“焦点网”, 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思想理论战线, 时代论坛、实事纵横等栏目, 建设时注重特色和主流方向, 从而使之成为网络思想教育的核心阵地。同时大力开发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的思想教育软件, 丰富网络思想教育资源, 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2) 加强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首先, 作为学生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具有开放性的思维, 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并相应地调整工作手段和方向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其次, 学生工作者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掌握并应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媒介, 既锻炼出我们学生工作者活跃而严密的工作思路, 又使其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对他们要加强思想理论素质的培养, 加强网络管理知识的培训, 使每位学生工作人员既是思想教育工作者, 也是信息收集发布的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

4. 加强教育, 在学生中构建起抵御网络对思想负面影响的“防火墙”。

首先, 强化教育者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 特别是强化教师的学习, 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使教师对网络知识、网络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于大学生更具有超前性和深刻性。对网络思想和文化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范现象和经常出现的偏离行为进行预防性研究, 做到未雨绸缪。其次,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加强对大学生教育, 形成合力。如在校园网中建立家长学校, 学生家长可以随时浏览学校网站, 沟通信息、了解情况, 缩短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之间的距离, 使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上保持一致, 形成教育合力;在校园网中建立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网站, 撰写文章、发表言论, 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体化。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用高雅的文化和科学的理论占领网上阵地, 开辟反映社会主流思想的网上专栏。同时, 加强学生网上道德教育, 让大学生懂得, 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 也需要有一整套的道德规范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转, 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 要自重自律, 严格遵守网络秩序, 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第三, 党政工团、“两课”教学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等教育教学工作, 要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加强对学生理想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让青年学生“忠恕之道”、“大学之道”、“慎独之道”的现代意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自觉自律, 都能表里一致, 始终如一。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 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阵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 既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组织协调, 又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齐抓并管, 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理论与实际研究, 狠抓落实, 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摘要:在信息化校园中,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透视,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的分析, 指出了新时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郭莲荣, 张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极其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 2006 (6)

上一篇:冬天里的火炉作文下一篇:游狮子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