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24-05-24

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选8篇)

篇1: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马凯在全国编办主任会议暨全国机构编制工作

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

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全国编办主任会议暨全国机构编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0日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加强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马凯指出,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的领导下,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机构编制管理探索新路子,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取得新成绩,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体制保障。

马凯强调,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做好机构编制工作,要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继续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都不要设定行政审批;要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相对集中执法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推动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思路,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快推进机构编

制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马凯要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对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始终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当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不断推动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坚决防止机构编制膨胀;进一步强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会议由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主持,会上表彰了全国机构编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副省级城市编办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篇2: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构编制工作管理水平

机构编制会议

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机制

强化监督

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管理水平

杭锦旗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9月)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我旗根据上级有关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先后制定出台了《杭锦旗旗直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管理办法》、《杭锦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办法》中明确规定:全旗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关机构编制事宜均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批复,其他非机构编制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机构编制有关事宜。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五定”规定,规定了进人原则、进人条件、进人程序、进人纪律,实行了实名制管理制度、编财挂钩制度及责任追究制等规定。较好地完成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任务,下面简要介绍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我旗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旗虽然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机构编制规定和旗内制定出台的办法做了各项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进人程序上虽然按《杭锦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调配人员,但在具体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按规定程序进人,导致出现了超编进人和违规进人的问题。二是机构编制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到位,而导致出现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盲目申请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或违反机构编制纪律情况时有发生的问题。三是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未能足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导致出现随意更改机构编制规定事项的问题。四是在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着对工作调查研究少,措施不得力,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

针对出现问题,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查找属于编办工作环节上的原因,主要是机构编制管理比较粗放,宣传力度不够,管理创新不到位,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二、积极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为解决存在问题,我们从制度上入手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效率。2004年开始,经过调查调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杭锦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全旗各机关事业单位的进人原则、进人程序和进人纪律,凡补充或调动工作人员的单位首先向编制部门提出使用空额编制申请报告,编制部门审核,并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向申请部门下达《空编使用通知单》,用人单位接到《空编使用通知单》后,向组织、人事部门申报增人或调动工作人员计划,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相关调动手续。同时用人单位凭编制部门下达的《增加人员列编注册凭单》到编制部门办理列编注册手续。经编制部门列编注册后向财政部门出具《人员调配列编注册工资核拨凭单》,财政部门依据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调动分配文件、工资介绍及编制部门出具的《人员调配列编注册工资核拨凭单》后,才能核拨经费和发放工资。办法中还要求机构编制部门所掌握的全旗实有人员花名与财政部门所掌握的全旗工资发放人员花名一致,并要求年内根据工作需要至少两次相互核对人员花名。此项制度的出台和严格执行,真正建立起了我旗组织、编制、人事、财政部门既要相互协调配合,又要相互监督约束的管理体制。2009年,我办根据上级有关全面推广使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对全旗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了实名制管理。在我旗推广和使用实名制管理,对于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促进机构编制工作效率,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质量,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改进机构编制统计工作以及控制违规进人、超编进人、减轻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仅是编制部门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需要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才能使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机构编制部门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及领导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建设。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宣传教育工作,使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机构编制管理的好坏,其实关键在领导,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编制就是法律”、“节约编制就是节约开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做好减人增效工作,自觉遵守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齐抓共管,才能使机构编制管理真正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才能为全旗的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所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新机制,开拓机构编制管理新局面。机构编制管理重在日常管理。一是完善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挂钩机制。编制与财政预算挂钩,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有效遏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的重要手段。二是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和日常调控机制。按照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要求,坚持机构有破有立、人员有进有出,在控制住编制总规模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坚持编制总量不超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和服务人才战略,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对于新设和新增职能的机构,其人员编制以横向调整为主。

(三)注重调研,保证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机构编制调研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机构编制业务工作的一个新拓展。加强调研工作可以使机构编制部门了解和掌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科学的核定和调整机构和编制,保证机构编制的科学性。一是组织专项调研活动,了解掌握一些突出的,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开展定期的机构编制调研,分析研究机构编制现状,拓宽工作思路,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旗委、政府做好参谋助手。

三、加强监督管理,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的基本职责。只有强化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遏制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具体的说,就是要强化一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机构编制查处力度。对全旗各机关、事业单位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一些部门存在的违规情况进行督促整改,不按要求整改的,要提交旗委政府予以处理。二是建立完善机构编制处罚机制。对于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要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和《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查处和处罚。三是建立统一的监控体系。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证》年检、《使用空编通知单》和《编财挂钩》等手段,对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核定编制以及人员调配管理上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四是强化管理手段。在坚持现有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新的管理模式,要设立机构编制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还应积极主动与组织、人事、财政部门经常沟通,对发现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问题,能及时纠正和处理。上一篇: 伊旗编办会议交流材料: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培训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3: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那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教学管理规范化:

教学管理规范化, 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行为, 实现教学管理中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并使有关人员能严格按章办事, 实现以“法”治教、以“法”治学的一种教学管理状态。简言之, 教学管理规范化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法治”而非“人治”,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 这应该是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机构所追求的一种较高的管理层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在于对每项工作、各类问题的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较为清晰的程序要求, 并用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 因此, 可减少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 增强制度性和节奏性。二是将教学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每位管理人员乃至每位教师的职责权限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 以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这样, 将经验管理转变成规章制度管理, 使教学管理工作不至被杂乱琐碎的日常事务缠绕不清, 更避免了问题出现时相关管理人员的无所适从。

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教学管理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 高效规范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有效运转, 是实现教学工作总目标的保证。

第二、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内容

教学管理工作量大面广, 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必须围绕着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监督, 把课程、教材、教师和学生合理的组织在一起进行严格组织、合理调度和全面地监控, 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内容包括:组织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表、落实教学任务和任课教师、考试管理、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档案的管理等等。

第三、如何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无疑会给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注入新的活力。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加强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是实行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在学校内部, 教学管理部门和各教学单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协作系统, 由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系统内各个体的行为, 才能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必须严肃慎重, 制度公布前要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讨论确保制度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其次、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 在制度确定以后要在相关的所有人员, 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中广泛宣传, 使广大师生人人熟悉规章制度, 人人遵守规章制度, 吃透精神, 把握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令畅通, 协调一致, 从而实现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为推行教学管理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 必须贯彻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学校的任何一项规章制度, 不管是执行性的如《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还是奖惩性的如《教学事故认定办法》, 只有对所有人一律平等, 一视同仁, 才能体现其严肃性, 实现其有效性。管理制度执行的严格化是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也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保证。

第四、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首先, 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有利于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同时对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促进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有密切的关系。例如, 教学计划是否完善, 课程安排是否合理, 学校常规教学秩序是否井井有条、学籍管理是否严格, 成绩管理是否准确无误等, 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管理规范化, 从“教”的方面来看, 能够借助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各类教学褒奖办法和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 以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目的;从“学”的方面来看, 严而不死的学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学业测评办法和富有激励性的学习奖惩措施、严格有效的考试制度等,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其次、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教学管理工作头绪多、责任重、涉及面大, 因此,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做到高效、有序、规范和科学, 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来对问题进行处理, 能有效的避免根据经验工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重复劳动, 可以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更为及时的处理, 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促进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从而实现办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国军:《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服务意识与规范化》, 《湖南农机》, 2009年第11期。

篇4: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8

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农村建设不仅密切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而且还关系到民生安全。而农村经济管理作为现代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其贯穿着整个农村建设过程,对现代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客观经济规律所引发的竞争驱使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加强管理现代农村经济管理这一方面下足功夫,因为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1]。因此,农村经济管理者应在国家经济管理总体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环境,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掌握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对现代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信息等进行优化,以全力推进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1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1.1 制定完善的且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农村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而健全的农业和农村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能起到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因此,当地政府应根据现代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运用宏观调控并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着重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农产品交易、粮食管理、农药管理、农村批发市场管理以及农村物流等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还要控制对耕地的征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格,健全对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通。另外,为确保农业的顺利发展,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交通、通讯等领域的投入。还可通过税收优惠、继续执行粮食生产的奖励政策等措施扶植、促进农产品加工值,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生产的奖励基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2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效敬业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是推进现代农村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2]。为此,政府应定期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学员安排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趋势、农村专业合作社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解读、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农村金融改革与生产经营融资、经济组织背部治理结构建设等课程。同时,还可组织学员赴市社所属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地考察,深入农产品种植基地、农贸市场、农资经营网点等地参观,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济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实际的管理中游刃有余,以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农村建设步伐的目的。

1.3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为让农民享受到安全、便利、高效及多样的公共服务,我国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农村覆盖。建立以区域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通讯、就业保障、卫生体育、金融保险、文化基础以及应急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开展后,紧接而来就是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当地政府用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如媒体、网络、健康咨询、发放资料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的知晓率[3]。同时,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和宣传教育来充分调动城乡居民自觉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受益者得到政策惠及,从根本上确保农民的利益。另外,当地政府应初步建立经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并积极配合做好经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梳理经济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关键环节和权利运行的依据,以维持每一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之间的持续结合。

2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对促进村集体整体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4]。因此,我们应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的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得到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付远.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395.

[2]马纯.基于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13.

[3]任艳.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加速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J].现代商业,2013(09):108.

[4]王瑛.论当前时期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01):11.

篇5: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秦群力 2011年1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社会保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深圳市委五届六次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0年全市社会保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的工作,表彰2010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目的是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以利再战!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服务水平,化解社会矛盾,2010年夯实了社会保险工作基础

2010年,深圳市社会保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提升服务为重点,各项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认真贯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转移接续工作平稳有序

2010年一开年我们就迎来了一场硬仗。国务院《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企业员工要求调离本市时,不得退保,只能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新的就业地,这对于已经习惯了退保,特别是准备拿钱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来说,作通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工作不到位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我局立即上下动员,全体员工一起努力,2009年12月31日连夜大量印制了“致企业的一封信”、“致参保人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和《宣传册》,于2010年元旦放假期间发放至企业、社区和各服务网点。同时,要求各社保分局对辖区内500人以上的企业、以及退保人数可能较多的企业通过开会、座谈等方式集中宣讲《暂行办法》,使国务院《暂行办法》精神落实到基层。从1月4日开始在各服务点办公楼门口设立咨询点,认真做好《暂行办法》的宣传解释工作。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稳有序,受到了国家人社部胡晓义副部长的高度评价,维护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权益。全年全市共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出打印缴费凭证234432张,实际办理跨省转出手续26091人,实际办理跨省转入手续1200人。

(二)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险政策,夯实了社会保险工作基础

一是根据国务院《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规定和国家《社会保险法》的精神,对《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及其实施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二是修改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修改决定》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原则通过,新的医疗保险办法将于2011年正式实施,实施后将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并扩大参保范围,首次将非深户籍常住人员纳入医保。三是调整少儿医保政策,出台《关于将深圳市少年儿童及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住院医疗保险的通知》,将参保少儿纳入住院医疗保险,并解决了少儿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问题。四是新的《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发布实施,完善了公务员医疗保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拟定了《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及住院医疗保险门诊调剂金管理试行办法》。六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法》和广东省失业保险政策的精神,对修改深圳市失业保险条例进行了调研并上报市政府,新条例拟将非深圳户籍员工纳入失业保险待遇计发体系,使他们都享有失业保障。

(三)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收,加快实现全民社会保险 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尽快实现全民社保,使深圳居民、非深圳户籍的在深从业人员人人可以享有社会保险”的目标要求,我们一是继续实行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的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把推进全民医保全覆盖和建筑行业工伤保险参保作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扩面征缴工作;三是对用人单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障在深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做到“应保尽保”。至12月底,五个险种参保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各险种参保总量达到3305.21万人次,比2009年参保总量2864.58万人次增长15.38%;其中养老保险691.35万人,同比增长18.4%;医疗保险1038.04万人,同比增长13.9%;工伤保险919.57万人,同比增长12.7%;失业保险258.62万人,同比增长18.1%;生育保险397.63万人,同比增长18.9%。至12月31日,各项社保基金收入402.871亿元, 完成预算收入的116.07%,同比增长39.76%。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86.817亿元,地方补充养老保险收入9.93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2.164亿元,地方补充医疗保险收入6.494亿元,生育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815亿元,劳务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283亿元,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89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4.380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6.085亿元。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92亿元,企业欠薪保障金4567.24万元,完成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基本医疗保险和专项补助资金征收工作。

(四)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全面提升民生幸福水平至12月31日,各项社保基金支出143.774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3.427亿元,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749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6.033亿元,地方补充医疗保险支出5.670亿元,生育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826亿元,劳务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922亿元,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93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631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5.580亿元。

各项社保待遇审核发放程序规范,准确及时。12月底,全市享受离退休待遇16.33万人,企业正常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3793.87元,为14.5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待遇,月人均增加227元;企业退休人员指纹采集率98%,验证率97.4%。完成工伤认定49902人,依法补偿工伤事故40793人次。核发失业保险金98271人次、8742.65万元。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服务3871.67万人次,为市属统筹医疗参保人提供服务19.23万人次,公务员医疗补助申请人数829人次,费用报销金额650万元。调整生育保险产前检查项目,提高了待遇,生育保险就诊人次139.4万。支付企业年金待遇1.22亿元,办理领取企业年金待遇人员2272人。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实施了发放一次性补助、减免个人缴费费用、提高补助标准等一系列惠民举措。

(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合力构建和谐社保关系

一是落实国家关于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继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后,又实现了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工作的平稳过渡,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权益。全市共办理医疗保险关系跨省转出打印凭证71475 张,实际办理跨省转出488人,实际办理跨省转入1人。

二是抓好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修改并重新签订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协议书,提高了对医院的偿付标准,完善了结算办法。开展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药品价格情况调查,完成了医保药品目录更新维护。定点医药机构新增45家,达到1470家,其中市外定点医疗机构21家,参保人就医更加方便。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参保人就医管理和定点医药机构管理监督,有效监控医保基金平稳运行。全年共查处严重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332家,暂停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资格144家,取消定点机构资格31家,扣回违规金额387万元,扣回违规违约金额合计1129.88万元。

三是加强工伤医疗、预防和康复工作,严格执行“市、区两级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伤事故与安全生产信息互通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全市工伤事故率为0.59‰;工伤定点医疗单位增至88家,工伤康复定点医疗单位13家;对过去19年发生的360位1~4级老工伤伤残者进行了医疗专家康复评估,对其中有康复价值的都进行了再康复治疗和训练。

四是强化失业保险帮扶救助功能,进一步放宽困难补助申请条件,实现对“4050”、单亲家庭、患重病和再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充分发挥了失业保险的帮扶作用。全年共为失业人员缴交住院医疗保险费326.56万元;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479人、859.69万元;发放一次性失业保险金151人,发放金额170.72万元;办理延长领取失业救济金66人。代发内退生活费226人次,代发金额 78.16万元。

五是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政策。完成了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修改稿的上报审批工作。4月份市政府领导正式批准签发,从7月起按新规定办理公务员医疗补助报销工作。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各项改革配套工作进展顺利,聘任制公务员社会保险参保工作正式开展。配合市人社局制定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职业年金方案和新老退休养老制度衔接过渡办法、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方案等。(六)圆满完成社保基金财务体制改革,实现了社保基金科学规范平稳安全运行

一是规范社保基金财务科学化管理,完成了社保基金财务体制改革工作,实现了“一级核算、三级管理”的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模式和统一账户、统一系统、统一结算的“三统一”财务结算模式。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财务系统整合升级后已在市局顺利运行,增加了多项网上托收付业务功能,开发了异地支付平台。三是加强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做好预决算编制工作,定期做好财务分析,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科学性。2009年决算和201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顺利通过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四是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结合“数据质量年”活动,对财务规范管理进行自查,认真开展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交叉检查工作,积极配合市审计局对社保基金的审计工作。做好住房公积金对账和移交准备工作。五是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创新基金理财思路,科学合理地调整支出周转金核拨原则,提高社保基金定期存款存期,收益率大大提高。开展了个人账户管理制度调研。六是积极做好历史投资项目的清理回收,社保基金清收到账约1.15亿元。清理变现了社保基金持有的交通银行股票,宇丰工业城、深南石油股份、平安银行股份、宝安股票、南证咨询等项目的清理工作均有新进展。

(七)加强依法行政和内部管理,全面夯实社会保险事业基础 一是加强依法行政。全年共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774宗,其中行政复议案件352宗,309宗维持,其余43宗还在审理中,维持率为100%;行政诉讼案件422宗,一审案件302宗,其中维持175宗,撤销11宗,116宗还在审理中,维持率为96%,二审案120宗,其中维持94宗,撤销16宗,10宗还在审理中,维持率为86%。根据2010年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工作要求,对我局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二是加强稽核维稳。稽核办案及新信访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制定《社会保险内控业务风险点》,起草我市社会保险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制度,并加强了对涉嫌挂靠参保企业的监管。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5898家次,另委托5家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市128家用人单位开展专项稽核工作,共涉及员工102.52万人次,追缴社会保险费5260.98万元,其中处罚11家企业,处罚金额341427元。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受理信访件3157件,已处理3012件,其中30人以上信访重大案件14件,涉及人数2263人次,转办信访来信3439件,涉及人数5150人次。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社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网络畅通,完成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系统、少儿和大学生医保纳入住院医保系统的开发、住房公积金历年数据移交和个人账户管理办法系统设计等多项重点工作。推出社会保险个人服务网页和单位服务网页、社保卡与银行卡绑定业务和社保卡与健康卡联名业务等多项便民服务,“深圳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获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服务创新奖,“深圳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获2010年深港最佳应用成果奖。

四是内部管理运转有序。综合文秘、政务公开、信息宣传、会务、档案、经费、接待、车辆、食堂、制证、电话中心、安全保卫、消防、设备维护、物业管理等工作运转有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64条,编发《社保工作信息》50期,被上级刊用20篇;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答复57件,满意率达98%;发行社会保障卡391.98万张,接听社保咨询来电682.1万人次,其中人工接听96.7万人次;构建了全局宣传网络,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建立舆情员队伍处理突发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引导舆论;抓好行政经费管理、物资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确保了业务发展需要。

五是认真贯彻人社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3号令,狠抓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市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深圳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编制了我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方案,平湖管理站的综合档案管理被评为“省特级”,为全局的档案管理树立了标杆。全年共整理业务档案25607份,接待查询档案3680多次(本),制定了历史档案电子化管理方案。

(八)加强管理,狠练内功,大力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2010年是社会保险管理年,我们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制定并落实了加强党政正职监督暂行规定的实施方案,完成了2010年党风廉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提拔任免、公务员招录转正、人员考核、晋升调资、队伍培训等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工青妇和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从年初开始,社保系统以学习促业务,抓管理促服务,全面开展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推进优质服务活动,在全系统下发了《关于加强队伍作风建设 进一步推进优质服务的决定》及四项配套制度规定(简称“1+4文件”)。全局上下统一思想,迅速行动,转变作风,创新思路,抓服务态度、抓教育培训、抓基层建设、抓规范管理,形成了以提高队伍优质服务的能力素质为核心,以推进社保业务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为参保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活动热潮,社会保险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市局成立业务标准化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业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对社保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梳理,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工作标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立窗口服务评价体系,在全系统全面推进评价服务器的使用,窗口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一周一课、一月一测、半年一考、一年一评”的“四个一”学习培训机制,开展干部礼仪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员工能力素质,树立社会保险的良好形象;通过改善网上申报系统、建立社保个人网页、短信、wap、银行卡与社保卡关联服务、提高96888接通率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了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

(九)各分局和窗口单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工作亮点纷呈

各基层单位创新机制,各出新招,在经办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手段,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协调配合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福田分局在工作量大、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全面提速窗口受理业务;为加快前台办事效率,统一采取前台受理报表并打印受理回执,后台扫描并录入报表的模式,减少前台办理时间。增设多功能窗口,简易业务工作前移,缩短办事群众等候时间。罗湖分局积极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故信息互通及工伤预防工作。通过加强与区安监局的沟通、信息共享的工作,积极与区各职能部门合作,全力做好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伤预防工作。南山分局将金融行业的电子评价系统引入服务窗口,畅通了反馈渠道、强化了约束监督、量化了绩效考核,使监督评价工作常态化,促进社保服务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在全市社保系统得到广泛推广;盐田分局以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为抓手,将创建活动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工作成效检查机制,通过了盐田区妇联的检查验收。征收科、养老科及医保科也通过了“青年文明号”窗口审核。宝安分局在征收业务系统中增设了‘问问吧’业务交流平台,为业务开展带来极大便利。通过‘问问吧’的提问建议功能,可以搜集常见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重点培训,促进了科站的业务交流,为指导各站的业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龙岗分局结合特区一体化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龙岗、南湾、坂田、布吉等新站的建设,着力完善窗口服务环境和便民设施,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光明分局积极解决光明集团职工工龄认定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并深入细致地开展公明知青上山下乡期间工龄认定问题的调研工作。坪山分局做好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积极走访企业,召开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倾听企业意见,有计划有安排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做好服务。个人服务中心在转移接续业务负荷重的情况下,坚持向工作人员普及新的业务操作方法,保证新业务实施快、准确率高。各管理站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出新招,提高了企业和广大参保人的满意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局全体同志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成果,凝结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劳和汗水,甚至委屈,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和局领导班子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二、贯彻《社会保险法》,全面提升服务,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大发展

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我市社保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保险法》实施后,我市的一些社会保险政策亟需做出相应的修改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确保用人单位为参保人足额缴纳社保费,亟需从立法角度解决未足额或按最低工资缴交社会保险费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三是缺乏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依据,不能对挂靠参保等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处理。四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仍然面临着渠道狭窄、方式单一的问题。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民生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2011年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利为目标,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保政策,全面提升社会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需要抓好六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完善我市的社会保险政策。

国家《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国家社保法为中心,加强社会保险重大课题研究,完善我市社保政策制度体系,特别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险种制度的修改完善。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养老保险条例及其实施规定的修订,并做好新条例的宣传解释和具体实施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工作,逐步扩大参保范围,实现与国家、省政策的衔接,将缴费基数由社会平均工资降低为最低工资,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与企业失业情况挂钩的浮动缴费制度,促使企业长期用工。三是根据《社会保险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医疗保险办法,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确保新办法顺利贯彻实施,探索建立生育津贴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跨地区就业参保人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做好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工作。五是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作,推进事业单位职员和聘任制公务员职业年金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公务员及职员养老保险政策改革。六是做好对国家新修订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工作,确保新条例的贯彻落实。根据国家和省对《工伤保险条例》修订的精神,调研制定实施细则。

(二)积极推进社保业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面推行社保经办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本着“以人为本、精简流程、制度约束、量化考核”的指导思想,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业务流程、完善系统建设,实现流程设置人性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核过程菜单化、业务考核数据化。目前《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业务标准》已经初步制定,下一步将组织各处室讨论,进一步优化业务标准,在试点完善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第三方认证,并在全系统开展业务标准化培训,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流程。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内控管理,实现市局、分局、管理站业务操作的统一化、标准化。同时,要转变社会保险服务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参保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效、便利的社保服务。要加强信息咨询服务能力建设,做好96888咨询热线的扩容,基本扭转咨询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局面。进一步做好社保个人网页、银行卡与社保卡关联服务、短信、wap等试点工作,并适时全面推广,用科技手段破解社保经办能力难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难题。

(三)加强社会保险征收稽核和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

一是加大《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力度,结合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和我市养老保险条例的修改,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征收工作,稳步提高参保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推进、优化企业和个人网上申报服务系统。二是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的政策,在不降低参保人待遇的前提下,继续减轻企业的负担。三是加强社保稽核,实现应保尽保。加大社会保险日常巡查力度,做好社会保险大检查、委托会计师审计、处理投诉举报、其他专项行动等常规稽核工作,加强稽核系统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制度,加快社会保险诚信体系的建立,对社保反欺诈办法进行调研。四是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行为,制定非行政许可审批行为操作规范,并抓好落实。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全面落实行政责任制;全面实施过错追究制度,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五是建立信访统计研判机制,创新窗口工作模式,积极发挥信访工作调节矛盾、反馈民意、综合协调的作用。

(四)完善各项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机制,促进和谐社会保险关系的全面建设。养老保险:做好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方案及其发放工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依托银行,在银行柜员机提供退休人员指纹验证时间查询、到期验证指纹提醒以及医疗卡、退休证自助制卡和加密服务,让退休人员可以方便地自助办理制卡和加密。配合市卫人委做好退休人员计划生育奖励金的发放工作。

医疗保险:进一步引导参保人小病到社区就医,配合卫生部门建立家庭病床、老年护理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探索建立医保机构与药品供应商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合理控制药品费用,完善对医院的医疗保险偿付机制,完成医用材料普及性价格的调研;加强医保信息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加大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管力度,完成新一轮信用等级评定,组织召开定点医药机构表彰大会。

工伤保险:进一步提高工伤认定工作质量,完善工伤保险电脑网络系统的各项功能,加强工伤医疗监管。加强与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开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与专项整治工作。逐步强化对伤残职工的工伤康复工作,建立完善预防、补偿和康复并重的工伤保险体系。

失业保险:为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实施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失业保险业务的平稳顺利开展。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和对困难失业人员的帮扶工作,加强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扶持再就业的工作。机关事业社保: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调研。配合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及社会保险配套措施的调研和政策落实工作,做好解决转企事业单位遗留问题的工作,促进事业单位转企工作和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顺利完成。

(五)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探索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

一是结合业务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细化社保基金财务分析制度,建立社保基金财务分析系统二期。二是进一步做好预决算编制及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预决算工作管理的水平。三是提高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升级财务业务系统,开发适应财务核算需求的新财务账务系统,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做好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基金收益的系统准备。四是继续探索完善个人账户管理,建设个人账户管理系统,开展个人账户管理制度调研。草拟深圳市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五是进一步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加强在保值增值方面的探索,在国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实现更大的收益。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银行、基金公司协调,探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新途径,做好投资运营的准备工作。六是抓好社保基金历史投资的清收工作。跟踪处置深南石油股份和平安银行股权的转让工作,协调处置南证咨询公司项目和社保基金所持有的宝安集团股票,努力完成宇丰工业城的转让,做好农产品股票更名和跟踪管理工作。

(六)加强内部管理和基层基础建设,为社保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推进优质服务的“1+4文件”,建立服务评价体系,提高窗口经办能力及服务水平,抓好干部礼仪知识培训,全面推进评价服务器的使用,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鼓励各分局结合各自的实际,继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局各处室要加强对各分局和管理站的业务指导,对各分局在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高,并在全系统进行推广。鼓励各分局之间、各管理站之间进行业务交流。

三是加强基层服务窗口建设。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科学谋划,整合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窗口建设。加强基层站点建设,精心构筑社保服务平台,明确服务场所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进一步改善各基层站点的工作环境,优化人员配置,实现各管理站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以基层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为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确保队伍的廉洁性,坚决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大力弘扬”、“六个大力反对”会议精神,建设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敢创新,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社保经办队伍,营造全局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宣传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平台等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加强社保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广泛深入地做好社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充分发挥宣传舆情队伍的作用,强化对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正面疏导网络舆论。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六是加强基层建设和固定资产管理,做好清查、登记、报废、拍卖和相关账务处理,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抓好经费管理,保障业务运行。办好车辆的报废更新事宜以及调离和退休人员占用公车的清退事宜。做好办公用房的调整、维护等工作。做好节能减耗工作,加强安全管理。

七是认真落实档案分类方案和业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做好业务档案预立卷整理工作。制订档案电子化管理方案,逐步推进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争取实现综合档案管理达“省特级”的目标,准备迎接省社保局和省档案局对我局的业务档案的达标验收,争取达到优秀。

篇6: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刘定青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是常德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人口82万,辖2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3A级景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着“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淡水珍珠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2002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刀阔斧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着力突破乡镇旧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全面构建“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新型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2011年7月召开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暨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笔者代表县委、县政府县作了典型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

一、坚持多管齐下“瘦身”,靠理清思路引领改革

2002年,在乡镇职能转变最大、运转极为困难的时刻,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 汉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意见 》等5个规范性文件,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改革。

一是大力精简乡镇机构。目前,乡镇机关统一设置党政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每个乡镇设事业站所6个,其中计生所、农综站、农经站、广电文化站、水利站为必设机构,乡镇因地制宜设置1个。全县乡镇站所由原来的564个精简到151个,精简达73.2%。

二是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全县乡镇行政编制由改革前835名精简至639名,精简了23.4%;乡镇事业编制由1861名精简到950名,精简了48.95%,每个乡镇的事业站所只定编16—17名。

三是规范配备领导职数。严格执行湘发[2001]5号文件关于乡镇领导职数配备规定,一、二类乡镇配备9名,三、四类乡镇配7名,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全县乡镇领导职数由362名精简为234名,减幅达35.4%。四是稳步推进撤乡简组。实行县城周边乡镇五合一和另一中心镇两合一,撤销乡镇场5个。大力精减村干部,每村只设村干部3—5名,推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取消村民小组长,将原来的3—4个小组合并为一个片,每片设1名由村干部或无职党员担任的联络员。全县共精减村组干部5000多人,每年减少村组运行支出及干部工资、补贴近1000万元。

二、坚持多途并举“分流”,靠搭建平台推进改革

改革中,全县共分流乡镇机关和站所干部职工1771名,每年减少行政成本200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人员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我们的办法是:彻底清退临雇人员,对非财政金额供养的1970名站所人员先一次性解除人事编制关系,使其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然后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对落聘分流人员,多渠道、多方式为其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一是解除关系清退一批。对乡镇雇请的120名临时工,按“谁雇请谁清退”的原则,一律解除临时用工关系,由乡镇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原担任过村干部的,经济补偿后按本乡镇同类村干部享受有关待遇。

二是创办实体转换一批。降低分流人员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在税收、规费、贷款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为他们自主创业创造条件。改革后,全县共有334名下岗分流人员办起了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性实体,103名分流人员建立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龟鳖养殖等种养基地5万多亩,为256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三是到村任职安置一批。共选派67名中青年干部下村任职,并在身份保留、工龄计算、重新上岗、工资待遇等方面出台保障政策,调动积极性。几年时间里,全县30多个由分流干部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红旗村”。

四是自谋职业推出一批。对自愿放弃岗位主动外出谋职的,优先给予补偿,优先办理保险,优先享受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同时,以县职教中心为阵地,对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为落聘分流人员寻求新的就业岗位。改革后,落聘人员中有95%以上(近千人)的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坚持多方努力“配套”,靠落实政策保障改革

一是改革资金坚决兑现到位。改革必须付出成本。当时,我们主要通过县财政拿一点、党政干部集一点、乡镇财政挤一点以及站所办资产变现筹一点等多种途径,保证了分流人员的集资款、个人欠款、再就业补偿金一次性支付到位。其中再就业补偿金年标准不低于县最低工资标准,由乡镇根据本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原工作人员身份性质确定,补偿年限最多不超过20年;对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或政策性人员,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按5年计算一次性经济补偿;对本人申请不参与竞聘,主动下岗自谋职业的人员,增发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二是政策待遇全面保障到位。按照“区别对象、确定标准、分期缴纳”的原则,积极为改革前在编、在册、在岗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对于落聘人员欠缴的1800多万元养老金,按照集体与个人分担的规定比例进行补缴,乡镇暂时无力补缴到位的,经县政府批准后签订协议,实行“乡镇先挂账进入,后补缴到位”,从改革第二年起分5年偿还。未聘人员从落聘之日起,按有关文件精神到企业社保机构参保,投保年限合并计算。

三是有情操作认真落实到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流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针对分流人员不同的家庭状况、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专人和分流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并经常走访谈心,随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了分流人员的思想稳定。

四是机构编制严格管理到位。改革后的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关于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要求,坚持事业站所限额设置不动摇,坚持空编进人不动摇,坚持严禁编外用工不动摇。每年县委、县政府都要对乡镇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全县乡镇事业站所比改革初期减少3个,乡镇行政空编166名,事业站所空编225名。

四、坚持多轮驱动“转型”,靠创新机制深化改革

在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同时,我们强力推进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将乡镇工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提高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上来,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

一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从2008年开始,全县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在所有乡镇都建立了政务中心,村一级设立政务服务代办点,对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承接,“一个窗口”办理,“一个人跑腿”、“一条龙”服务。目前,服务内容已拓展到户籍登记、证件办理、生育审批、农经服务、涉农补贴发放等10多个方面。同时,加强乡镇政务中心建设考评,将基层群众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提高了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

二是实行以钱养事定酬。按照“县级财政保经费、乡镇政府保密度、技术部门保质量”的思路,对排灌机埠管护、动物防疫、农村电影放映等公益性服务实行“公开竞标、市场运作、政府买单、钱随事走、按绩取酬”的“购买服务”模式,变“养人”为“养事”。近年来,全县每年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基层动物防疫员服务报酬和强制免疫工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60多万元,为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电影6000多场。

三是创新经济管理方式。按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包办”的原则,以棉麻、花木、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设立发展奖励基金、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放开经营领域,鼓励和扶持发展龙头带动型、科技服务型、产品营销型、大户带动型、专业技术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0多家,覆盖农户3万多户。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架起了千家万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之间的桥梁,很好地解决了各级政府“统”不了、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

篇7: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与监禁刑相对的行刑方式,就是将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放在社区中改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运用国家机关、社会、家庭的力量在社区中对他们进行改造,纠正其之前偏离社会的行为以及偏差心理,避免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再犯罪,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我县作为襄阳市第一批试点单位,目前已经过八年多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系统回顾和思考谈点感想。

一、谷城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2005年8月我县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县宾馆小礼堂正式启动,城关镇作为全县首批试点单位,现场接收了14名矫正对象。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了组织体系和矫正队伍,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八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协调配合、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的新思路、新方法,摸索出了社区矫正“12345”工作方法,即建立建立“一个”监控平台,做好“两个” 保障,建设“三支”队伍,做到“四个”清楚,推行“五个”优先。全面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截至目前,我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20人,现已解除矫正期的342人(含死亡3人),在矫178人,其中,缓刑111,假释14人,管制9人,暂于监外执行13人,剥夺政治权利31人。对在矫人员,我们均实行分类管理,建立档案,签定矫正责任书,落实了矫正志愿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矫正率达100%,社区矫正对象无重新违法犯罪发生,无脱管、漏管现象。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谷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建立“一个”监控平台,暨 “司法E通”。今年6月,我们与中国电信谷城分公司合作,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及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司法局为客户端,通过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数据库,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各乡镇司法所分别设臵账户,该系统以3G手机为载体,集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权限管理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24小时跟踪监管。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全部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已向50名管理者,80名社区矫正对象发放了手机。各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利用司法E通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实现区域监管定位和设臵“电子围栏”,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查阅社区矫正对象所在的地理位臵和某一时间段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是否离开活动范围,并对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进行自动评分,等级评估,提供考核依据。该系统建成和运用,使社区矫正监管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为安全监管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技术保障,受到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做好“两个” 保障。首先做到了人员保障,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我县的社区矫正办公室、司法所人员编制配齐,做到了人员在职在岗,社区矫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其次是提供经费保障,为使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我局今年投资10万元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暨司法“E”通)、社区矫正监控室、宣告室,档案室,投资5万元印刷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文书格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体教育等日常管理及审前社会调查的费用也是由局统一支付,为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三是发展“三支”队伍。一支是以社区矫正办、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司法行政工作人员25人,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一支是以各基层社区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老教师及大学生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志愿者参与帮教活动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短期、临时志愿者;主要是辅助司法所矫正管理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经常化的帮教和帮扶,按照参与志愿活动的程度分为全面参与、专题参与、临时参与等不同类型。目前,全县社区矫正志愿者85人,其中短期志愿者15人,长期60人,临时10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支是以社区内干部或具备法律、心理、教育、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人员组成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主要是利用其所长或专业知识协助司法所矫正管理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我县城关镇社会工作者刘某,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特长,在网上开办“心之驿工作室”,通过解答心理咨询,帮助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压力及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三支力量协作配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力求四个清楚。掌握矫正对象的综合情况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为此,在平时的矫正管理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清楚,既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个人情况清楚、家庭情况清楚、思想动态清楚、社会关系清楚。做到对每个社区矫正对象都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个人背景资料、甄别相关现实表现、了解社会民众反映、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将社区矫正人员中的“重点”人头分离出来,建立重点人员布控库,实施重点管控。

五是推行五个优先。为了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在定期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的同时,把服务融入到管理之中,在具体工作中,向社区矫正对象承诺“五个优先”:即优先调处矫正对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各类矛盾纠纷,保护矫正对象的正当合法权益;优先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优先答复社区矫正对象的信访请求;优先向企业推荐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社区矫正对象就业,解决生活出路;优先帮助特困社区矫正对象摆脱生活困难。并把“五个优先”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人员电话号码对他们公布,使社区矫正对象有什么困难、想法能够及时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得到帮助。家住老君台社区的矫正对象张某因建房被他人无理阻拦,使建房不能正常施工,为此,张某及时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反映,石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化解了这一矛盾,既维护了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又使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加信任,促使其安心接受矫正。庙滩镇水沟村村民浦某,2007年2月因交通肇事被判刑三年缓刑五年,由于对受伤者的家庭赔偿致使其家庭经济收入入不敷出,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为此,社会志愿者及时稳定其情绪,鼓励他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并购买了养殖资料和光盘赠送给他,先后数次协调信用社贷款8万元解决其创业资金,目前,浦小强已建起了面积数百平方米的猪栏,循环养殖牲猪达到数百头,年产值近40万元,利润近8万元,已成为该镇的牲猪养殖大户。城关镇安家岗村村民刘某,因犯抢劫、脱逃罪于1994年被省高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监狱服刑十八年,今年4月27日因减刑释放。今年5月3日,刘某来到城关司法所报到时情绪非常低落,经我们过了解,刘某的父母早逝,哥哥不知去向,弟弟长年在外打工,村里的老房子也早就卖掉了,回家后无住房、无亲属,暂时寄居在表兄家中,若不及时帮扶管教很有可能会重新犯罪。我们工作人员根据程序先为其建立了档案,制定了帮教计划,马上联系派出所和安家岗村调解主任为其办理了户口,又联系帮教基地为其安排就业。通过协调,刘某被安排在谷城县金晖制衣有限公司工作,基地还为其安排了住房,解决了刘某的基本生活问题。刘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表示稳定下来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另谋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推行“五优先”,拉近了司法所与矫正对象的距离,从而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

虽然,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把一个个曾经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改造成了不再危害社会的守法公民,实现了把社区矫正对象最终融入社会的根本目的,较好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矫正质量,严格工作环节,使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司法所承担着辖区内的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基层法律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区矫正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全县10个乡镇,10个司法所,目前4个2人所,6个1人所,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法院判决被宣告缓刑罪犯越来越多,缓刑期限一般较长,从全县目前正在矫正的178名对象的矫正对象来看,矫正期限在3年以上的88人,占总数的49%,按目前对矫正对象的接收速度来看05年我们接收14人,目前我们共接收520人,如此多的矫正对象,使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

二是专项工作经费不能满足必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一个社区矫正人员每年的矫正成本应该在2000元,而我们的经费远远不能达到,必需的执法装备如执法用车、警戒具、通讯器材等更是缺乏保障。

篇8:努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近几年金融机构案件形势特点及原因

1. 从宏观角度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形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存贷款部位案件比例高;二是大案件比例上升;三是基层网点案件占比大;四是团伙犯罪及外部诈骗趋势明显。

2. 从微观角度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个别金融机构“重经营、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二是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制度执行力不足;四是IT系统建设滞后, 技术手段有待加强;五是账户审核和银企对账管理环节薄弱;六是问责制度落实不到位;七是员工行为排查走过场、不深入、不全面;八是合规经营理念有待加强。

二、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措施及建议

1. 要提高认识, 落实责任, 坚持案件风险警钟常鸣。

金融机构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金融案件防控的严峻形势, 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案防工作机制;同时, 要正确处理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 将案件风险防范纳入绩效考核, 将案件防控责任纳入全行问责体系, 以落实案件防控责任制为核心, 进一步完善案件防控的体制和机制, 增强全行员工风险意识, 形成全员防控案件的工作氛围。

2. 要继续加大案件风险排查工作力度。

根据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的要求, 各金融机构要继续做好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工作。一是规范账户管理, 严格对账操作。要严格账户信息审核, 坚持对大额存款实施滚动检查, 对异动账户进行监测, 严格执行大额存款支取对账制度, 消除案件风险隐患。二是加强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严格落实出入库、领取、使用、作废和销毁等环节的各项制度, 从源头上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三是防范票据业务风险要紧紧抓住承兑环节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贴现环节资金流向的跟踪。四是加大对个贷资金用途的监控, 防止不法开发商利用虚假销售、虚构交易套取银行贷款。五是规范发卡行为, 加强网银管理。要严格审查申请人资质条件, 坚决杜绝为完成发卡量、网银开户任务数而放松审核的行为, 防范信用卡诈骗和网银盗取资金案件。六是加强审核监督, 慎选合作伙伴。要建立健全对担保、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和审核程序, 特别是对科技信息系统外包服务要切实加强管理, 严防涉密信息泄露以及不法机构利用与银行合作机会诈骗银行资金。七是强化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要加强基层网点的安保工作, 特别是要将银行自助设备纳入安保工作重点, 认真落实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规定, 完善监控及公安报警措施, 加强监控值班及巡视检查力度。

3.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狠抓制度执行力。

一是要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业务发展和变化特点, 定期对现有规章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适用性、科学性进行评价, 及时修订完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违规行为处罚办法, 切实堵塞制度和管理漏洞。二是下大力气狠抓执行力建设。根据统计, 绝大部分金融违法案件都是由于有章不循、有禁不止造成的。因此, 要将内控执行力建设作为案防工作的有力抓手, 抓好各个执行环节的控制。要在完善授权授信管理的同时, 加强对分支机构的权力约束, 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合规性监督。

4. 要加强IT系统建设, 实现“制控、岗控、机控、人控”相结合的风险防范体系,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努力创新风险防控手段, 利用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提高对相关业务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以风险为导向, 在审计重点、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审计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 创新审计手段, 顺应非现场审计的发展趋势, 充分利用业务数据集中的优势, 搭建非现场审计数据平台, 实时、有效地对各项业务进行风险监控。前移风险管控关口, 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推进, 更加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 要严格加强账户审核和银企对账管理。

根据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的要求,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和完善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账与会计账之间的适时对账制度, 对对账频率、对账对象、可参与对账人员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 加强未达账项和差错处理的环节控制, 记账岗位和对账岗位必须严格分开, 坚决做到对未达账和账款差错的查核工作不返原岗处理。要设立独立的审核岗, 建立责任复核制, 必要时可由上一级行对指定岗位进行独立审核, 并责成原岗位适时做出说明。

6. 要建立科学严格的案件问责制, 强化责任追究。

银监会关于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实行“双线问责、上追两极”原则, 也就是对案件责任不仅要追究失职渎职的直接责任人, 而且也要追究负领导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 并严肃处理。金融机构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违法违规问责制度和处罚制度, 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依据和处罚尺度, 对违规操作造成案件或资产损失的, 要严格按制度处罚并上追相关人员责任。只有将严格的问责处罚与完善的内控制度相结合, 才能保证有章可循、令行禁止, 真正发挥制度的有效性。

7. 要定期开展员工行为风险排查, 对员工思想行为

异常、超出个人能力的高消费现象等要及时进行了解, 分析原因, 认真落实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失范监察制度, 做好内部报告工作, 以便发现并排除案件风险隐患。

8. 要培育健康的合规文化。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 确立合规才能健康发展, 合规才能真正创造价值等合规经营理念;强化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掌握, 提高员工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实施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陋习;要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警示教育, 以典型案例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提高员工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将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引导各级机构和全体员工树立审慎经营观念, 纠正片面强调发展速度, 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忽视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倾向, 实现效益和质量的均衡发展。

总之, 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我们务必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切实做好案件防控的每一项具体工作, 为创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而不懈努力。

摘要: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是创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的基础,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本文在分析近几年金融机构案件形势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几点提高金融机构案件防控水平的可行措施及相关建议。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试卷下一篇:TS16949基础培训考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