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腹股沟斜疝修复的体会

2022-09-11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7岁以下患儿, 年龄最大7岁, 最小11个月, 平均3岁。男185例, 女15例, 单侧112例, 双侧88例, 嵌顿疝19例。起病最长5年, 最短7d。

2 方法

取患侧腹横纹切口, 距腹股沟韧带0.5cm向内下斜形剪开腹外斜肌腱膜, 显露腹股沟韧带及腹内斜肌, 找到外环口, 提起疝囊分离至颈部结扎、切断, 将残端缝合内环口处, 使疝内环口上移并缩小, 再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耻骨结节处的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2针, 检查精索出口处能通过一小指尖, 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皮肤而术毕。如遇嵌顿疝, 剪开疝囊, 放出积液减压, 探到外环, 于外环上方以手指轻压疝囊保护疝内容物, 切开疝环使嵌顿松解, 检查肠管无血循环障碍, 即可还纳腹腔, 尔后采用以上术式处理疝囊并行修复术。

3 结果

术后复发2例, 其余术后恢复顺利。

4 讨论

(1) 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 占我院外科住院手术的23%。有关文献介绍, 小儿期由于内环上缘有肌肉的限制, 反复的腹腔内脏疝出, 使内环口扩大而下移, 外环口亦扩大而上移, 二环部分重叠使腹股沟管变短, 形成腹壁的直接缺损, 哭闹、排便、腹压增高时, 盆腔入口处即腹股沟下端成为第一着力点, 使该处疝更易出现且多不能自愈, 甚至小儿时期疝已消失, 年长后腹压增高仍可复发[1]。我们根据小儿这一特点, 将疝囊颈部高位结扎的残端缝合在内环口处[2], 达到内环缩小并上移;再将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两针, 加强腹股沟管前壁, 从而达到防止疝复发, 避免再次手术。

(2) 手术切口宜选择在病侧下腹部自然皱襞平面, 如切口位置太高、太低、太外、太内均不容易找到内环开口处。特别注意的是切口偏内容易损伤膀胱。

(3) 本组中的2例复发疝, 1例在术后4周复发, 第2次术中见修补的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修补的地方靠前, 接近腹外斜肌腱膜而距耻骨处较远;另1例原为嵌顿斜疝, 手术后3周复发, 第2次手术发现未作修补。其实, 我们是按照我们上述的手术方法常规地进行了修补, 可能是1号丝线滑胶或者捆扎过紧, 肌肉纤维被勒断, 因此, 作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缝合时宜用4号丝线, 打结张力不要太紧。

(4) 关于小儿疝手术的麻醉, 因小儿疝手术时间短, 只需30min左右可以完成, 我院均采用氯氨酮肌肉注射全麻, 在未患感冒、咳嗽时, 禁食4~6h以上进行。切口加用小剂量局麻药浸润, 如手术中间苏醒, 双侧疝手术时间长, 术中可追加半量氯氨酮肌注。

摘要:我院2002年6月至2007年4月作400余例腹股沟疝修补术, 其中7岁以下幼儿腹股沟斜疝200例, 除有2例复发, 其余效果良好。

关键词:幼儿,腹股沟,疝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08.

[2] 麻勇, 许军.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2) :150.

上一篇: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一篇:阳离子交换树脂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