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烤瓷修复体固定修复后的常见问题分析

2022-09-11

本文分析了2003年至2005年间金属烤瓷修复体固定修复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讨论导致修复体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收集于自2003年至2005年间采用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的186例病例, 其中女114例, 男72例, 平均36.79岁。烤瓷牙共362颗, 包括前磨牙166颗、前牙100颗和磨牙96颗。所有病例的修复后跟踪访查时间均在8个月以上。

1.2 方法

金属烤瓷修复前死髓牙全部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原有的中度以下牙周炎或牙髓炎患者全部进行牙周的基础治疗。按常规方法做牙体预备, 牙体缺损大的先做桩核, 活髓牙局部麻醉下牙体预备, 取模, 常规修复体制作, 比色, 冠适戴, 粘固。主要复查内容包括: (1) 修复体的解剖形态, 冠边缘的密合度等。 (2) 患者对修复体的使用情况和满意程度。 (3) 以未做烤瓷修复的余留健康天然牙色作为自身对照, 比较牙龈萎缩的情况。

2 结果

固定修复后满意的患牙为322颗, 占88.95%;不满意的为40颗, 占11.05%, 其中包括出现的崩瓷8颗, 烤瓷桩冠松散脱落的6颗, 基牙折断的6颗, 发现前牙颈缘黑线的3例, 发生牙周病变的14颗, 食物嵌塞的2颗和继发性根面龋的1颗。其余的修复体功能均良好, 牙龈的颜色和形态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3.1 崩瓷

崩瓷在临床上发生率颇高[1]。陶瓷在常温下抗压强度大、无塑性变形, 且抗弯折、抗拉、抗冲击的强度相对较小。瓷崩裂的原因从修复体的设计、制作到使用均可出现。从8颗崩瓷烤瓷牙来看, 不良的咬胎关系是临床上产生崩瓷的主要原因之一。瓷与金属结合的前提条件是两者必须能充分浸润, 当瓷在不正确的程序下烧结后, 其膨胀系数会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与金属的不匹进而出现裂纹。单冠情况下需要5~7min的干燥时间, 干燥时间过短, 水分蒸发过快, 容易导致瓷崩或龟裂的发生。金属底层冠表面不能有锐角、锐边, 表面要形成光滑曲面, 防止应力集中导致瓷裂。因此, 要求设计时金瓷界面应在90°, 全瓷冠应有1.0~1.5mm的瓷层厚度。另外要避免嚼过硬食物以防瓷崩。

3.2 金属烤瓷修复体松脱

修复体松散脱落的主要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修复体固位不足、粘固失败等。桩冠的脱落最为常见, 其次为固定桥。本组6颗松动脱落的桩冠, 桩与冠比例不足1∶1, 4颗为以往多次简单桩冠修复的病例, 另外2颗则是由于桩道过细。针对上述病例, 通过重新预备桩道或增加基牙重新取模制作, 或在两邻牙的邻面作轴沟以加强固位修复, 修复随访1年未见桩冠脱落。目前很多患者基牙都经过多次桩冠修复, 根上段破坏较多, 根管口宽大, 根管壁过薄。在这样的情况下, 作为基牙, 义齿修复时应当小心谨慎。修复时要严格按照要求预备基牙, 避免过度向黯向聚集。引起金属烤瓷修复体松脱的原因有很多, 临床上只要设计合理、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技术合作、提高基牙预备质量、粘结牢固, 松散脱落的现象是可避免的[2]。

3.3 基牙折断

基牙折断或折裂多见于死髓牙。死髓牙易脆, 备牙时磨除牙体过多, 使牙齿变小变薄, 从而可能引起基牙折断。临床上避免此种现象的有效方法为设计桩冠烤瓷, 增加固位能力和抗折能力。除了患者牙齿自身特点和设计的原因外, 基牙选择不当或咬胎关系不良是折断的重要原因。病例中4颗为下前牙和前磨牙重度楔状缺失充填, 另2例为死髓牙, 断面可见唇侧颈部牙体厚度不足。对于有足够长度且稳固的龈下断根应尽可能予以保留;为避免牙根过短影响桩冠固位, 对于稳固的断根其长度应大于或等于对侧同名牙牙冠的长度方能进行修复, 牙周情况差及牙根过短者则应考虑拔除。由于可利用根管长度的相对不足, 对龈下断根的修复应尽量采用加强固位的办法来进行根面预备, 修复完成后应进行完善的咬殆调整, 以免形成创伤, 而致修复失败。

3.4 牙颈缘设计制作引起的并发症

金属的成份、金属烤瓷冠边缘的抛光度、金属烤瓷冠边缘的类型、烤瓷冠边缘与牙体密合度及其所处的位置、制备肩台的形状等等都有可能导致牙周病变的产生。同时, 牙周炎与手术前牙周袋的深浅程度, 个人口腔卫生, 细菌菌斑感染也有一定关系[3]。我们病例中的牙周病变都发生在烤瓷牙的唇侧, 腭侧未见。在修复过程中, 医生应该遵守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医源性的牙周炎发生。为了避免菌斑附着于烤瓷牙的颈部, 所有修复体颈部需严格抛光上釉, 操作中注意保护牙龈, 排龈取模, 而后粘固。排龈粘固时暴露了基牙牙体肩台并隔绝了龈沟液, 使操作者在直视下便可将多余的粘固剂彻底刮除。同时, 排龈隔绝了龈沟液对粘固剂的稀释, 避免了金属烤瓷牙与牙体组织界面间隙的形成, 减少了牙龈炎症的发生几率。

3.5 牙龈炎及牙周炎

本组中14颗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后产生了慢性牙龈炎, 初期表现为牙龈缘充血且水肿, 有5颗后期发展为牙周炎。分析其形成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多余粘固剂未能去除干净, 致使部分残留于龈沟内的粘附剂刺激牙龈而造成炎症。 (2) 修复体边缘位置不恰当, 边缘不密合, 有悬突、食物残渣和菌斑聚集等。 (3) 修复体轴面外形恢复欠佳, 不利于自身清洁, 与邻牙的接触点恢复不佳, 易引起食物堵塞, 对牙龈构成压迫和刺激。 (4) 修复体龈端与牙槽嵴黏膜间存在间隙,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压迫牙糟嵴, 加速牙槽嵴吸收而出现的间隙。临床上为了避免和解决以上种种问题, 通常在基牙预备时使龈下边缘线在龈缘下的0.3~0.5mm处, 宽约为0.5~1.0mm, 135°的凹面形, 使之保障龈沟液的顺利流通, 避免龈沟内修复体的悬突对龈沟造成的过度刺激。此外, 桥体尽量采用轻接触的改良盖嵴式设计, 确保修复体的表现光滑, 避免修复体因边缘不密合, 轴面外形不正确等引起的菌斑附着对牙龈产生刺激[4]。

3.6 食物嵌塞

本组食物嵌塞2例是由于冠制作外形恢复不当、邻接点恢复不准确、接触点不紧密、大小不合适及接触位置不正确等原因引起;试戴时邻接点处打磨过多造成邻面无接触或接触不良等。也有基牙牙体缺损较大和牙体预备后没有恢复良好的外形。此外对殆牙的牙尖斜度大, 与邻接处形成较深的尖窝, 造成充填牙尖、邻牙的邻面或邻牙合龋坏、牙龈萎缩严重、牙冠的临床高度过高等修复牙体本身的因素也可导致食物嵌塞。因此, 在粘接金属烤瓷冠桥前, 要认真检查连接关系, 检查是否存在食物嵌塞, 以便及时做出纠正。

4 结语

优良的金属烤瓷修复体依赖于良好的临床设计, 更依赖于技工室的技术操作, 通过对40例金属烤瓷修复体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并发症的统计得知:崩瓷是导致金属烤瓷修复体失败的最主要原因[5], 并发症一旦发生, 只有拆除冠桥重新制作修复体。因此, 合理设计、规范备牙以及严格掌控修复体的适应证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之, 金属烤瓷修复作为目前一种良好修复体是很有效的, 只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合理选择适应证, 加强技工技术和临床技术, 以上问题是可避免的。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金属烤瓷修复体固定修复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近2年来以外加工形式制作的186例362颗牙位金属烤瓷修复体 (包括冠和桥) , 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例, 分析相关资料以及临床结果。结果 修复后的并发症包括瓷崩、基牙牙髓炎、慢性牙龈炎、食物嵌塞、咬合痛、牙松动、瓷牙脱落、牙龈变色、美观效果差等等。362颗牙中, 效果满意327颗, 占90.33%;出现崩瓷4颗, 烤瓷冠松脱8颗, 基牙折断3颗, 龈缘黑线4颗;发生牙龈炎11颗, 食物嵌塞4颗, 继发根面龋1例, 计35颗为术后不满意的病例, 占总烤瓷牙9.67%。结论 金属烤瓷牙在临床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崩瓷、牙体松脱、基牙折断、食物嵌塞、牙龈变色、牙颈部设计制备不当引起的牙周炎等是一般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但总的发生率较低, 通过精细的设计和严格的技术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金属烤瓷修复体,并发症,口腔医学

参考文献

[1] 徐英.浅谈烤瓷牙修复后出现牙周损害的原因及预防[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 (6) .

[2] 潘武.金属烤瓷全冠修复20例松动原因分析[J].华夏医学, 2002 (3) .

[3] 段亚光, 瘳光天, 李建久.根管桩材质对桩冠修复后牙齿抗折力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3) :227.

[4] 余占海, 刘斌, 周益民.口腔修复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4:317.

[5]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78.

[6] 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7.

上一篇:天然气管道基础下沉造成弯曲变形的风险分析下一篇:民用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