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2023-01-28

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较常见, 常伴有骨关节及肌腱组织外露并易感染, 治疗较为困难。自Mc Gregor和Jackson于1972年首先报道腹股沟皮瓣以来, 该皮瓣已成为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 我科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8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 女5例;年龄20~56岁。绞榨伤8例, 车祸伤7例, 热压伤3例, 均伴有骨关节或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5.0cm×4.0cm~8.0cm×7.0cm。行急诊手术6例, 择期手术12例。

1.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以同侧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搏动处与髂前上棘顶点作连线, 并沿髂棘向后延伸, 此线即为设计皮瓣的轴心线。皮瓣的长和宽一般较创面各大2cm, 长度还需加上5~7cm以便卷成皮管作为蒂。按手部创面形状大小设计皮瓣并划线标记。沿设计划线先从外侧切开皮肤, 顺深筋膜之下向蒂部解剖分离, 直至蒂部并能观察到旋髂浅血管位于切取皮瓣内, 皮瓣近端形成长约5~7cm, 宽约5cm的皮蒂, 并确保血管包括在蒂内, 卷成皮管缝合, 本组病例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将所切皮瓣转移至经清创后的手部创面, 皮瓣下放置橡皮片引流。患侧上臂及前臂用宽胶布与躯干固定, 术后患侧膝下垫枕, 使髋关节屈曲, 以减少腹壁张力, 减轻伤口疼痛。术后3周左右断蒂, 断蒂时间在24~28d。

2 结果

术后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创口I期愈合。患者均随访3~12个月, 皮瓣外形、颜色与周围组织相似, 无明显臃肿, 皮瓣质地柔软, 手功能恢复良好。典型病例见图1~3。

3 讨论

3.1 腹股沟皮瓣的应用解剖

腹股沟皮瓣是以旋髂浅动脉为轴设计的皮瓣。旋髂浅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5cm处, 自股动脉起始后, 行向髂前上棘, 其主干较短, 平均不到1.5mm, 即分为浅、深两主支, 两支走行方向基本一致, 浅主支在深筋膜深面走行5mm后穿出阔筋膜至皮下浅层。深主支在深筋膜下行走, 在髂前上棘下2cm处穿出深筋膜进入皮下。旋髂浅动脉血管口径较粗, 本干外径平均1.3mm, 深支为1.0mm, 浅支为0.8mm。皮瓣可供切取的范围:皮瓣下界距轴线5cm, 上界距轴线10cm, 远端可达整个髂骨翼。

3.2 手术注意事项

(1) 切取皮瓣时, 应随时将皮肤与深筋膜缝合固定几针防止二者脱离, 以免影响皮瓣血运。 (2) 皮瓣断蒂前应常规在皮管蒂部行夹管训练, 夹管时间从短到长, 开始训练时夹管15min, 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皮瓣的颜色及温度改变, 每日1~2次。以后逐日增加时间, 直至夹管持续到1h, 如皮瓣颜色不变, 即可断蒂。这样还可促进皮瓣和创面更快建立循环, 使断蒂后蒂端皮瓣血循环良好, 伤口能正常愈合。 (3) 作皮管两端与皮管下创面折合处缝合时, 应作对合式褥结缝合法或Z形切口缝合法, 以消灭死腔, 减少感染发生, 有利于创缘的顺利愈合。 (4) 术中皮瓣、手部及供区创面应彻底止血, 以免血肿引起皮瓣坏死。 (5) 将患肢固定于恰当位置, 使皮管处于无张力、无折叠状态, 皮瓣不受压, 以保障良好血循环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摘要:目的总结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8例。男13例, 女5例;年龄20~56岁。绞榨伤8例, 车祸伤7例, 热压伤3例, 均伴有骨关节或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5.0cm×4.0cm~8.0㎝×7.0cm。行急诊手术6例, 择期手术12例。结果术后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创口I期愈合。结论腹股沟皮瓣血运良好, 手术操作简便、安全, 可有效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腹股沟皮瓣,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 王澍寰, 侍德.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85~187.

[2] 郑和平, 林建华, 林海滨.中国人皮瓣血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6.

[3] 曲智勇, 程国良, 郝铸仁.实用手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69~70.

上一篇:黑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下一篇: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