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

2022-09-17

近年来, 无张力疝修补术已逐步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本文选择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42例, 并与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腹股沟疝84例, 年龄32~74岁, 平均年龄50岁, 其中腹股沟斜疝74例, 腹股沟直疝10例, 合并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习惯性便秘、糖尿病20例。大部分患者腹股沟区有可复性包块, 其中36例包块进入阴囊, 手推可还纳, 无嵌顿疝。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四川稳伦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的由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商品名“赫美疝补片”“德国贝朗疝补片”、Premilene Mesh疝补片、和美国艾瑞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皮下充填补片。规格30714 7.5cm×15cm”;84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无张力疝修补组各42例。其中传统组采用Shouldice修补法。无张力疝修补组的手术方法用“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和“经腹沟腹膜外修补术”, 采用持硬麻、局麻。从腹股沟斜切口, 行疝囊结扎后 (注意不要高位结扎) , 以Bardplug置于内环内, 其周边与腹横筋膜固定, 再将补片置于精索后 (在对应内环处预留有一钥匙孔以利精索通过) , 内侧固定于联合腱, 外侧固定于腹股沟韧带, 上缘固定于腹横筋膜, 最后将补片的圆角缝合固定于耻骨的腱膜组织上。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皮下组织和皮肤。

2 结果

2.1 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表1)

由表1显示,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术后镇痛用药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2)

由表2显示,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传统的疝修补术复发率比较高达到10%~15%[1]。Rutkow[2]报道2733例无张力疝修补术, 随访6.5年, 复发率<0.5%。由于传统的疝修补术存在以下缺陷: (1) 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引起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 而以往的疝修补术除shouldice术式外没有建立在修复腹横筋膜的基础上, 因而效果较差[2]。 (2) 由于先天性局部组织缺陷, 修补时张力过高, 非同类组织强行缝合后互不相融和胶原纤维代谢异常及合成障碍等原因, 传统疝修补方法术后并发症多, 复发率高, 恢复慢。 (3) 在处理复发疝患者时, 常较难找到用于再修补的组织。 (4) 由于组织的退变, 易造成修补失败和复发, 尤其是远期的复发。而无张力修补有以下优点: (1) 符合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病人恢复快, 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2) 不高位结扎疝囊, 避免了机械压力对充满神经的腹膜疝囊的压迫; (3) 使病人在腹压增高时局部切口完全无张力, 不致引起局部缺血.疼痛; (4) 操作简单, 减少了术中损伤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机会。无张力疝修补明显减少切口疼痛, 有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从而减少了因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3]。

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无差异,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组, 以上说明, 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 安全、易学等很多有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并与传统修补法从并发生发生与复发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84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无张力疝修补组各42例, 对比2组差异。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无差异,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 安全、易学等很多有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12.

[2] Fasih T, Mahpatra TK, Waddington RT.Early results of inguindheinia repair by the mesh play techniguefirst 200 cases[J].Ann RCollsurg EngL, 2000, 82:396~397.

[3] 许静波.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6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论坛, 2006, 3 (10) :11~12.

上一篇:浅谈民营企业管理发展战略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以CQ食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