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育模式发生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时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素养。实验作为物理课程主要组成内容,在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探究性实验教学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物理课堂上合理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措施。关键词:探究性实验;物理素养;实践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实施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既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说的主要依据,也是验证物理预言和物理假设的根本途径。实验和现象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而初中物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初步掌握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因此探究性实验活动正是学习和掌握好物理知识的主要手段。而通过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是物理课堂最有效的延续和各项能力培养的补充,是非常有意思和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评价

物理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因为物理知识是以事实现象为依据同时还要在现象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定量的物理规律,知识的形成比较难,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难,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推理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要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及其意思,探究性实验活动是必要的手段,而我们物理课堂上能完成的实验活动并不多,而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实验活动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在物理课堂上往往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物理知识往往并不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实验活动建立起来的,很大部分是老师灌输进来的。所以学生各方面的物理学习能力都不能充分培养,学习物理肯定有难度。当然老师也想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活动能力,往往是课堂时间不够,因此课外的探究性实验活动对学生学好物理就非常有必要了。

如何实施学生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呢?

一、课外探究活动的案例要贴近生活和课本知识

我们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探究活动,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物理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好多物体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例如我们每天上学骑的自行车、电动车包含的物理知识就有:速度、摩擦、压强、杠杆、惯性、变阻器、导体和绝缘体、声的传播等等。我们要从学生的身边去挖掘案例和知识,就某个知识老师可以规划一个实验框架让全班学生各自通过实验活动填充这些框架,这样学生探究活动就更有目的性和条理性。当然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探究活动补充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们交流与讨论,最后老师给每个学生的实验活动做个评价;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和知识自己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最后展示让学生之间评价和讨论,老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不同观点。

二、老师要多创造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些教学用具和一些简单的模型,实际上我们物理课堂有很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有的时候自制一些实验教具去完成小实验会更有意思、更有趣。比如说让学生自制小孔成像、学生自制电动机模型等等,实在自制不了的,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购买一些小实验道具,比如带磁的魔戒指、爬墙车等展示一些小魔术等有趣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活动大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这样也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三、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搞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

要学校开放物理实验室。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动手重新体验老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还可以根据课堂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实验。而且很多的课外探究活动也血药专门的器材,如制造电铃,简单的电路模型等很多探究活动需要的器材的获取没有实验室的支持学生也很难进行和完成探究活动的。同时开放实验室不仅鼓励学生做课外探究活动,而且也创造了学校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氛围。其次,学校要尽可能的购置学生探究活动的一些必要器材和书籍。只要有学校的支持,学生在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肯定会越做越好。

课外探究实验活动对物理的学习有重大影响:首先由于物理探究实验活动受到课时标准及课堂时间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动手实验训练的机会。课外探究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或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探究物理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其次,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处的客观的世界里有诸多奇妙的物理想象,学生会对感兴趣的物理现象会特别重视,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因此探究性实验活动是他的必要手段,学生在课外先通过的实验活动去验证简单的物理想象,在这活动的过程中他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发现一些他想不到的想象,他就会思考或请教,当他通过实验活动获得一些小成就时,那么学习兴趣自然会有而且会越来越强。通过物理小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常见的杠杆、电动玩具,虽然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在某些方面略显简陋与粗糙,然而其教学功能不容忽视,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三、课外探究能够注重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合作精神。

我们在鼓励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活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和沟通交流习惯,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延续,我们尤其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找相关的课题来延续课堂内容或动手親身实践。课外探究活动有时候要分组探究。课外小组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多彩,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科小组、科技小组、探究小组、物理竞赛集训小组、各种讲座报告会以及举办辩论会等等。学生在思考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在小组或团队内互相探讨,彼此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初中生对于自己获得主观感受常常愿意表达,在自己的小团队里互通更容易达到知识传递的效果,能使彼此的才能得到施展、锻炼和提升,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同时加强评价引导。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做好初中生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是培养了学生探究性活动的良好品质。这些不仅有利于学好初中物理,更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金梅.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004年7月

[2]曹  晖.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5年9月.

作者:马志

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育模式发生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时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素养。实验作为物理课程主要组成内容,在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探究性实验教学作用为切入点,分析物理课堂上合理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措施。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物理素养;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初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课程教学中实验必不可少,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涵

探究性实验,即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探究问题为主,利用物理实验现象开展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并依据现有知识分析实验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尊重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并将抽象知识转为简单易懂的内容,将物理知识学习难度降低,满足初中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需求。

(二)教学流程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时,需要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并设置探究性实验,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大胆假设与猜想物理问题,详细设置物理实验过程,验证自己的猜想;完成探究性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锻炼学生实践动手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得学生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1. 设计实验方案

物理课程完成知识点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如何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呢?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利用这种多角度的探究实验设计,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加深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完成实验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实验要点。

2. 操作过程

物理探究性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想法,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更加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实验并进行探究。如,学习完物理体结构层次知识点后,在完成教材规定实验后,让学生准备探究性实验所需材料。这类开放性实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如果实验失败的话,要求学生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利用课外时间再次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研究学习物理学知识。

3. 处理数据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记录观察表,并做好实验观察与记录,将各种细节记录下来,方便后期进行总结归纳。物理课程中实验作为主要组成部分,观察与实验也是研究物理知识的主要手段,利用物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新課程标准提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尤其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应用实验方式,教师觉得授课时间有限,实验教学耽误整体进度,不愿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理论讲解方式代替学生操作。此外,当考试临近时,教师会重点讲解重要实验考点,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物理成绩,但却无法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一旦遇到实验内容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都会在课前询问教师是否前往实验室。学生都希望到实验室亲自操作,体验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并享受物理实验的趣味性,逐步培养自身实验操作能力。但部分学校虽然实验设备与设施得到改善,但依然有很多实验无法开展,实际中选择演示实验方式,使得教学效果有限。甚至部分实验连演示都达不到,只能组织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提升。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在初中物理中,思维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师要学会有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掌握物理知识。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要有效的围绕教材知识,设立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在设立问题情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他们的学习是否有一定的意义和帮助,趣味性这一元素也必不可少。

(一)塑造课堂氛围,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很多同学觉得物理学习很难,提不起学习兴趣。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法就是为了改变当前教学现状,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将原先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探究性,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参与实验教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法偏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具体实验结果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进而利用现有知识开展探究实验,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轻松。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或者选一两名学生进行实验示范,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大家一起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学生在自己动手设置实验装置时,实验操作流程更加流畅,验证时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中参照物的定义,利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法为学生演示了一个小实验:教师将板擦放在讲桌上,又在板擦上放一根粉笔,①首先教师将板擦及板擦上的粉笔一起从讲台的左边移动到右边,②然后教师将板擦和板擦上的粉笔向上举起一定高度,紧接着教师根据刚才物体移动过程进行提问:①在这两种运动过程中,板擦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②这两种情况下,粉笔相对于板擦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③两种情况下,粉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没有发生改变?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现有物品,自己动手制作类似实验,探究教师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如此,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参照物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探究问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物理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想发挥问题教学方法的作用,塑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已经具备完善的思考能力,满足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使得教学方法应用更加高效。这个环节教学质量受到情境创设的影响,良好问题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事物发展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多样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问题的创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让问题和教材知识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问问题的形式,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转化成另一种方式,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考虑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还应该紧密地贴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因为他们对于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现象很熟悉,物理知识有一部分是来源生活的,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和生活情境聯系起来。通过与生活联系,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物理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

在学习“浮力”时,其中涉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故事,自然而然引出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内容和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小时候学过的文章《乌鸦喝水》进行引入,并根据故事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乌鸦在水中加入石头后就可以喝到水了?”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是因为水位线上升导致的。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水位线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石头将瓶中水排开导致的。然后教师再提出最终的物理探究问题:石头受到水的浮力与它排出水的量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根据该问题,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开展验证实验。教师根据实验需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工具:天平、弹簧测力计、石头、水、量筒、小烧杯、溢水杯等,然后按照座位对学生进行就近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浮力与所排液体之间的关系为:F浮=G排、F浮=m排g、F浮=ρ液V排g等三种表达式,其中F浮为浮力,G排为排出液体所受重力,m排为排出液体质量,V排为排出液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形象认知,对学生物理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特征与认知能力,切实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作用,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杨登宝.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9(32):27.

[2]林志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80+82.

[3]陈登文.翻转课堂模式下实施高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4):76-77.

[4]贡晨阳.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9(2):60-61.

作者简介:

陈海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第四中学。

作者:陈海燕

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要: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的重要通道。探究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探究性实验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本文研究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具体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

初中物理教學离不开实验,在理论基础知识的支持下,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内容,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学生长期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实现自主探究模式广泛应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主动探索的思维模式。

一、物态变化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实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作为比较常见的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且能够在学生感兴趣的探究物体变化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形成对物理探究的思维方式。

如“凝固和熔化”的物理实验中,教师通过举例包括冰淇淋、冰化成水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掌握熔化是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是物体由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并通过讲解学生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实验过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逐步实践“熔化与凝固”的各个实验环节,并促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各个阶段和探究思路、基本方法,对熔化和凝固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增强。用“海波”、“冰”开展晶体熔化实验,说明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包括海波、冰等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等结论。反之,凝固过程中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海波、冰等晶体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过程,利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并掌握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原理等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为学生主动的完成物理实验奠定基础。

因此,以物态变化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探究性实验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启发了学生探究物理智慧的能力。

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开启深入探索之门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实验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深入探究物理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借助于PPT了解牛顿的简介,以及牛顿探究第一定律的过程,包括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基础等,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教师通过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以及内容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包括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操作实验等,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通,同时提升了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的能力。对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规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物态变化而言比较抽象,但该实验却极具代表性,也是力学基本实验,奠定了学生探究力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基础。

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积累物理实验经验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液体压强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力学之美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实验是学生比较喜爱探究的内容之一,且实验器材丰富,实验的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的趣味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以液体压强实验为例,吸管吸饮料、带鱼为什么是死的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液体压强的特点,并通过回顾和实验吸管吸饮料等实验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与液体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大。潜水员需要携带氧气瓶和穿厚厚的潜水服,以及带鱼被打捞上岸后肚皮破裂而死等现象,是因为距离水面越深的水下,液体压强越大,带鱼被打捞上岸后,液体压强逐渐减小,导致带鱼膨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了与液体压强有关的小实验,包括将充好气的气球压入水中、向吸管中吹气等,在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的基础上,完成了液体压强探究性实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物理实验教学之美,并逐渐形成了物理探究思路和创造力。

因此,液体压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力学之美,对学生感知物理,了解物理,并学会利用物理实验这一探究方法验证物理知识奠定重要基础。

四、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和开展物理实验的思维,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实验探究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兰桂.优化分组实验教学,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科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44-45.

[2]胡家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0):80-81.

[3]齐亚坤,倪玲燕,谢垂河.基于任务中心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一课时)”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19,26(20):46-49.

[4]刘小丰.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对实验教学的启示——以“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为例[J].中学物理,2019,37(20):25-27.

[5]赵爽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6):49-50.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学,福建 石狮 362700)

作者:黄华生

上一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