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师的语言艺术

2022-10-14

第一篇:班主任教师的语言艺术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班主任工作我已做了近十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碰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遇到的问题是林林种种。做这项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语言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班级工作实际就是一个班主任和学生语言对话的过程。一个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如何,既能反映这个班主任的能力大小,是否成熟,也常常决定着他班级工作的成败。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育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班主任遇到问题后,教育学生的语言娓娓动听,自然而流畅,准确而精炼,几句话就说得问题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很快就稳定情绪,端正接受教育的态度。这说明这些班主任已掌握了一定的处理问题学生的语言艺术,班级工作一定是非常顺利的。

相反的,一些班主任遇到问题后,不冷静思考,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追求急功近利,立马就想把问题搁平。怀着这样的心理,方法自然就简单粗暴,教育的对象自然就变成作了出气筒,于是口不择言,恶语伤人。教育的结果当然是学生口服心不服,道理明白而情感对立,更严重的是带来师生尖锐对立,彼此伤害,双方都下不了台。

班主任的处理问题的语言艺术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艺术,把自己的教育思想、道德判断、教育要求和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认识错误,愿意接受教育;二是班主任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语言是有选择的。语言教育的结果不能有任何负作用,更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而是让学生心悦诚服,乐于接受。

那么,班主任在做问题学生的工作时,怎样才能正确娴熟地运用语言艺术和教育机智,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呢?下面以案为例,谈点个人的看法。

案例1 冲动的惩罚

一天,班长跑来告诉我:体育课上,体育委员和另一个同学打架了,并且还有一个班干部帮体育委员打架。我一听,心里大为光火:这几天我刚刚说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严禁动手打架。怎么当作耳旁风了?班干部竟然带头打架,这还了得!一时之间,我真想把打架的几个同学狠狠地当众臭骂一顿,或者以暴制暴,让他们也尝尝被人打后痛的感觉。可是,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他们冲动了,采取了不理智的行为,我堂堂一个班主任也能如此吗?那不是成了只许州官点火,不许百姓点灯了?得先弄清情况再说。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学校要举行篮球运动会了,体育老师让体育委员组织班上同学参加,这自然让爱好篮球运动的几个同学欣喜若狂,当然也包括体育委员和那个帮着打架的班干部。可这时,一个同学突然说了一句:“我们打球的那么差,反正都是输,有什么组织的必要!”这下可惹祸了。体育委员一听,当即就给了他一拳(事后,他说当时便没存心要打他),旁边的另一个班干部也帮着体育委员打了起来。幸好,体育老师没走,及时调解,没有酿成大事。

于是,我找来那个说落后话的同学,说:“你知道,今天这事的导火索是什么吗?”他说:“是我说了落后话,打击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说:“很好,你对问题认识得很清楚。那么你能不能说说这件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他说:一是众怒难犯,二是话不能乱说。我说:“聪明,相信你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啦。这样罢,你以你说的两点为中心给我写一个总结,并保证不再犯,行不行?”他说:“行。”我见他还站着不动,就问:“你还站着干什么?”他说:“你还没惩罚我。”我说:“你认识已经到位了,又做了保证,不需要惩罚了。”他高兴地去了。

我又找来两个体育委员和那个班干部。因为他们身份不同,我先不说话,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让他们静静地站了一会,感受老师的不悦,说:“能说说你们打人的动机吗?”他们说:“他说了侮辱我们班级的话。”我说:“非常好,动机很高尚。为维护班集体的荣誉而战,我支持你们。但是,我想,高尚的动机一定要用野蛮的行为来实现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他们不说话了。我又说:“用一个词形容你们现在的心情。”一个说:后悔,一个说,紧张。我说:

“好啊,人因敬畏而善良。这两个词表明你们还有羞恶之心,知道自己错了。那能不能说说错在哪里呢?”他们一起说:“不该动手打人。”我说:“还应加上‘尤其’二字,你们说是为什么?”他们说:“我们是班干部,要以身作则,我们却做了反则。”我趁势说:“暴力带来的结果是„„”他们说:是暴力。我说:“那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一个说:不理它,一个说:用事实来证明他说错了。我说:“那好,送你们一句话:凡事三思而行。下去后认真写一个总结,从历史、现实,他人和个人的角度来写,题目就是‘冲动的惩罚’,内容可以参考一战二战的具体事例。同时保证遇事不再冲动——当然,如果能向被打的同学道歉的话,那就更说明你们真正觉悟了,做得到吗?”他们说:“做得到。”

一场风波就此过去了。

三个同学都没再出类似的错了。

反思:当班上发生了不顺心的事时,我想,首先要心平气和,事情不发生也已发生了,再生气也没有用。关键是静下心来思考教育对策,设计语言教育的方案,谋定而后动,把产生的负面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使坏事向着好的方向转化,决不能只图一时痛快,打无把握的仗,给学生造成伤害。教育学生,要让他自己自觉认识到错误,并找到改正错误的方向。这一点,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强制学生认同你的道德判断。

案例2 是谁动了我的手机

下午,英语老师跑来对我说:“我的手机不见了,是在家里不见的。我怀疑是XX给拿了的。”我说:“你问过她了吗?”她说:“没有,我们平时那么好,不好意思问她。”我说:“那你说具体点。”她说:“今天中午只有XX和另一个女同学来过。”这下我的头可大了:XX有此先例,如果直接问,肯定不会有结果的。同时又牵涉到个人的隐私,搞不好手机追不转来,又容易伤害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我对她们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看到你们和y(英语老师)这样亲密无间,我真的有点嫉妒。好朋友之间开开玩笑是无伤大雅的,还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可是开玩笑是不可能过分的,

有时它有个时间限制,超过了某个时间限制性质就变了。”她们一脸慎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我继续说:

“y老师知道你们当中有一个人把她的手机藏起来了,可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不给她说,她很着急,这就过份了。”一个静静地聆听,一个低垂着头,默默无语。我决定加大说话的份量。

“你们都超过十四岁了,在法律意义上讲,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何况那手机...........................值一二千块钱呢,金额算巨大的了。这样罢,今晚七点钟以前,把手机给y老师和我,这个行为就算玩笑;超过七点钟我就不再过问了,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吧。”..........加点的字我说成了重音。说完就让她们走了。

大约过了五分钟,XX哭着跑来说:“老师,我来承认错误„„”我说:“没什么,我们都把它当作一个玩笑。”她说:“我很难过,我对不起y老师„„”我说:“那已经不是你了,那是旧‘我’,不是现在的新‘我’。就在你第二次走进这里的一刹那,你已完成了自我的转变,道德修养又提高了一层。这一步是多么值得可喜可贺的啊。”

至此,问题解决了。手机追了回来,XX心里没有阴影。

反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也是要犯错误的)?何况未成年人?学生犯错误,是再所难免的。犯了错误,要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给他一个认识错误的理由,让他看到出路。如果围追堵截,不留一丝缝隙,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因为害怕严厉的惩罚,所以一般会百般抵赖,除非你拿到铁的证据。这大概就叫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吧。作为班主任,对策应该是“欲擒故纵”,循循善诱,让问题学生的较宽松的氛围把自己的错误说清楚,交代完全。你才有可能引导他认识错误,走出误区。

“还好,事情没有严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把坏事减轻到最低限度。”

“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能说说吗?” “事情不是到了最严重的地步,我不生气。”

“我知道你的本性是不坏的,主动承认错误说明你还可以挽救,我还可以从轻处理或者不处理。”

“老师给你机会,你也要给老师一个理由。” „„

以上这些语言是比较可取的,它留给学生一线生机,问题也容易解决。 “真是不可救药,干脆不读书算了。”

“什么?竟然胆大妄为到这种地步,看我不好好收拾你!说说,还去干什么了„„还干了哪些坏事?„„”(反正是一边追问,一边呵斥,一边臭骂,偶尔兼有小动作)

“家长笨蛋,儿子混蛋„„”(连家长也骂上了) „„

以上语言是不足取的,它带有羞辱性,威胁性,埋怨性,它透露出的信息:交代的问题越多,承认错误越彻底,受到的惩罚越重。当然也就别指望能把问题彻底弄清楚而好好解决,更不要说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了。

案例3 决不低头

今天一上课,我就觉得很异样:平时参加学校歌唱小组的几个同学端坐在教室里,没有去音乐室参加训练。我问了问其中一个,答道:“我们退出了的。”我只好继续上课了。上着上着,音乐老师在喊了:“怎么你们班上的那几个同学又不来了?当作儿戏啊?”我说:“做事要有始有终,快点上去吧。”那几个同学带着异样的表情极不情愿地走出了教室。

下课后,音乐老师气冲冲地说:“太没样子了,小小年纪摆什么架子?没有你们这几个,地球一样会转,歌唱小组一样会有声有色。从此以后,你们几个什么活动都不参加算了!你把她们喊出来,问问清楚,究竟参不参加。”一个同学在那里抹着眼泪。我一听,性质挺严重的了。这里有文娱委员,有团书记,有宣传委员„„好几个班干部都牵涉在内。我才想起音乐老师曾经对我说过我班上这几个同学很不配合的情形,都怪我以前没有引起重视,现在事情闹大了!音乐老

师非让我把那几个同学叫出来一一狠狠批评;而那几个同学摆出一付绝不低头的架式。

我脑子飞快地运转,决定了如下处理:

我对音乐老师说,你先消消火儿,她们太不冷静了。这样吧,有事弟子服其.............劳(我是他的学生),我去问问清楚,说不定有什么特殊的不方便说的原因呢?..................(加点的字我都说成重音)。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回话。他说,那好,快点儿,马上要量体裁衣,裁缝师跑了两趟了。

下来后,我决定先找团书记了解情况。连班上主要干部都牵连在内,真是始料不及啊。没想到她挺委屈的了。她说:“其实,我们几个都是为了友谊,左右为难。既不想和老师对立,又不想失去友谊。”我说:“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说详细点儿,我好作准确的判断。”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为了演出服装的问题。我班的文娱委员觉得裙子太短了,给音乐老师提意见没被采纳,又受了点儿委屈,便拒不参加合唱演出,同时,要求我班上和她耍得好的几个同学为了友谊,支持她的抗争,并且抗争到底。(有的连父母的工作都作通了)。

我又好气又好笑。我说:“我很欣赏你们坚定的友谊,和敢爱敢恨的性格,可是你们这样做——退出,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她说:“不是。”我说:“这样做是一把双刃剑,彼此伤害,让老师和学生心里都留下了阴影,是多么让人痛苦的事啊。况且,你们这样做,一是准备要和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告别,以后再也找不到最好的锻炼场所了;这是多么让人可惜啊。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二是把班集体这个大局丢到脑后去了,以后我们班的各种活动怎么去开展啊。为了自己的一时之气,致使班级荣誉、发展受损,这一点你们怕是没有想过吧!”

她说:“这怎么办呢?”我说:“先说说你的态度。”她说:“我们几个还是想参加,只是势已如此„„”。我说:“我知道关键问题是在文娱委员身上,她是一时之气不冷静,作为好朋友——(你也是主要班干部)这个时候,就该站出来想想办法做通她的工作。你说是不?这样吧,你把我和你谈话的三个要点转告给她,我知道她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做没做通工作,你都在下午回个话。”

同样的话,我找几个和文娱委员耍得好的都谈了,目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不出面最好,因为我一出面,成功还好,不成功的话,就没有退路了。先由她们探探口气,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相机行事,不是很好吗?

中午,我接到文娱委员的电话。她说,她愿意参加了。我心里一阵激动,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我认为我还有一件事要做,我对她说:“我很赏识你。”这话是托人转告的。有时候,转告的话比当面说更有效力。

反思:班主任语言教育应趋利避害,分析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你确实是在为他着想,他的某一种行为确实是为不值,是为不取。沿着你指引的路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一来就追问责任,凭着班主任的威信去压服,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使问题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即使学生当时服从了,也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的。

案例4 冰冻情感

改作文时,我发现了一个女生透露了对一名男生很是钦慕。这让我想起当初这个男生主动要把位置调到她的后面的情形。他们确实很要好,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可是后来两人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我把他们的位置给分开了。可没想到这让她很不安,并感到无所适从,偶尔还有不太明显的态度对待我,只是我没有察觉罢了。我想他们怕是有早恋的倾向,得好好利用这次评语,既评文又教育人。我想了想,写下了以下内容:

① 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大问题了,证明你已经长大了,真为你感到高兴! ② 这种朦胧的情感的确是最美好的,最有诗意的。老师也曾经有过,至今都难已忘怀。可是我一直都没有点破她,一经点破就不美了。

③ 人生美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人生还有更多更美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追求,还在等待着我们去收获,我们不能为了眼前这点美好的事物而停下脚步,做一鼠目寸光的人。

④ 最有诗意,最聪明的做法是把这种情感冰冻起来,让它经过岁月的酝酿,变成人间最美的琼浆。

⑤ 你是那样的冰雪聪明,你会用你聪明的选择告诉我你真的长大了。老师将会继续关注你的成长。祝„„

果然,她以后专心学习,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在临别留言里,她真诚地说:谢谢你,人生的导师!

反思:早恋是中学生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教师要引导青少年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并强调自己是过来之人,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会教你正确的处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将继续关注他(她)的成长,指点迷津,启迪心智。

案例5 撤消一切职务

班会课上,我在为积极贯彻学校献爱心捐献活动作动员,活没说几句,班上的几个同学突然嘘声大作。其中Z的声音最大,于是乎,小Z平时种种的不是,这时一发涌上我的心头。我一脸怒容,说:“如此圣洁伟大的情感,你嘘什么嘘?当的什么班干部,竟然带头起哄?我决定,从即日起,撒销xx的一切职务。”教室里寂静,谁都没有想到我会发这么大的火。台下的z低垂头,我想她是难过极了。

说起z,她可是曾经深得我的信任,不但是体育委员,也是文娱委员,还是宣传委员,班上文学社的社长。班上与她很交好的就有7个女生,在班上人缘极好,这下可好,我一生气,口不择言,不但把她逼到了死角,伤害极大。也让自己下不了台,执行吧,我这个决定简直说是太过分,就为了嘘了一声?不执行吧,我的威信在哪里?班上事务以后又怎么办?我一边上课一边思考下来该怎么收场,做好善后工作。

终于,让我找到了一个好的处理办法。我说:“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人的意见,行不行得通,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个班级大家都是主人,大家都可以发表意见。下课后,班团委开个会,讨论这个问题。”

下课后,我让班长召集班团委开会,并让z的两个伙伴参与会议,目的当然很明显,有一个帮她说话的人,好挽回影响。

一切都按我的意愿进行。十分钟后,班长宣布说:“因为老师和z都是不冷静的,他们的行为不算数。”于是我趁好收场,说:“我为我班有这样成熟的班干部而自豪,你们并没有屈服于权威,坚持了真理,坚持正义。谢谢你们纠正我们的错误。我想我和小z以后都不会这样不冷静地说话了。”

台下的小z也一脸阳光。

反思:老师有时也会情绪不稳定,发发火,处理问题不冷静,不恰当,伤害了学生,又损害自己的形象。如果碰上的是心理承受力强的学生还好,是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就要做好善后工作,疏导问题学生的郁闷心情,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说:

“我也不想产生这样的结果„„”

“处分你,我也很难过,从我内心上说,我一百二十万个不原意让你难堪,可老师不这样做,你会引起重视吗?„„”

“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啊,是想用这种强烈的刺激对自己的行为引起警觉啊。” “你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老师的用心你应该明白。如果我的行为过火,我向你道歉,行不?”

总之,上面案例中是我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对之处,还望大家见谅。

第二篇:谈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李永平

班主任的语言对班级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语言要能激励学生,感动学生,赏识学生,必将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就班主任语言这一块谈谈自己的两点做法。

一、常常问自己的学生,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做?如:在强调学生要热爱学习时,我会问,你们到学校里来做什么?(学生回答是来读书)我们既然是来读书那你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积极发言;上课认真听课,不作小动作,好好写作业----)。在选择路队队时,我会问,你觉得怎么做,才能带好路队呢?(学生回答:放学要排路队,靠右行;不乱跑等)。

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谈看法,比我们老师直接要求要好得多。因为,我们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具体压迫感,让学生有种为难的不情愿的感觉,而让学生自己云悟出自己该怎样做,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被动与主动,勉强与自愿,我们都乐意选择主动与自愿,况且我们的学生呢?

二、常常对班干部说,你是干部,你说了算,我们都知道小助手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能将小助手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班级管理的难度,大大减轻我们的工作。我在班级管理中常用赏识的眼光对班干部说:你是干部说了算。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能力,我们不仅只给学生带高帽子,应该相信他们。既然选择了某学生当班长,就应该让他(她)去管理班级。选择了学生当劳动委员,劳动卫生一块,就要大胆让他(她)负责。当然,老师要适时引导,以免助长干部的任性与霸气。如:六(2)班李涛同学,在银堤小学时,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一直担任劳动委员,刚开始什么大事、小事都向我汇报。我告诉他,你是劳动委员,值日生安排、大扫除这一块,你说了算,只要公正、公平,班长也得听你的。在

四、五年级时,我班劳动这一块,我几乎不再过问,他安排的妥妥当当,而且在我的倡仪下,他还安排本班学生每日去幼儿班值日,全校师生有目共睹。现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我仍然用这种方法。可由于年龄小的缘故,这种方法不太灵,不过我想,从现在就锻炼,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到二年级、三年级、一定会呈现其效果来。

教育学生每位班主任及老师在语言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就班主任语言谈及了自己常用的两种方法,旨在总结并与各位共享。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的语言艺术

通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要注重班主任工作的语言艺术。

言简意明,合理运用指令法

班级要开展工作,班主任发号施令是常事。但同样的一件事,有的班主任布置起来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事半功倍;而有的班主任布置起来却令学生怨声载道,事倍功半,这就是指令语气在起作用,如祈使句“某某同学留下来扫地”,换成疑问句“谁愿意留下来扫地?”实践证明,带有商讨、征询成份的疑问句比较委婉,学生爱听,而祈使句的语气却叫人有唯命是从的感觉,听起来生硬,带有强制性。

语气的不同可以提升工作与学习的进展速度,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里面却蕴含着教育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班主任充当的只是“导”的作用,是问题的设计者,引路人,而问题的参与者,实践者,只能是在座的学生,所以带有疑问语的“指令”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值得班主任去关注!

欲擒故纵,合理用好激将法

俗话就:“劝将不如激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若能正确运用“激将式”的语言,有时能收到“点石成金”的奇效。

第四篇:浅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 郭永亮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语言艺术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但这些都必须首先通过语言来体现。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要启迪学生的心灵,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得犹如琴师操琴一样,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班主任应当是语言艺术的专家,除了一般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能使学生入耳、入脑,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位优秀班主任,其语言艺术应该具有下述几个特征: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班主任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班主任同时担任教学和教育工作,教学主要指课堂讲授学科知识,而教育指课外组织班级活动,处理学生行为思想问题、家访与学生监护人谈话等内容。无论哪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因而,班主任语言的内容必定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每一次批评或表扬,其语言的运用必须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容不得谬误。

二.针对性 针对性是班主任语言艺术的“指向”特征。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运用语言技能技巧时,不能胡乱套用谈话模式。许多班主任老师语言缺乏艺术性,常常是因为不注意语言的针对性造成的。教师语言的针对性主要包括:个体差异,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和事件差异。

1.针对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不可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表现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你用同样的话语、同样的语气批评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时候,男生可能感到不痛不痒,毫不在乎;而女生却感到受不了。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在这方面《论语》中记载着孔子的一个极好的范例:

一次, 子路问孔子:“听到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就可以上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上,不征求他们的意见,怎么可以自作主张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这个问题,孔子回答说:“只要听到这件事应该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一直在孔子身旁的公西华听了大惑不解,就问孔夫子。孔子说:“冉有遇事犹豫不决,我的回答是为坚定其信心,而子路粗鲁好胜,所以我故意给他泼冷水。”孔子的这种做法,就是遵循了个体差异原则。

2.针对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班主任老师经常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因此,谈话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谈话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拿捏好谈话时机,把握好谈话火候,那么谈话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来说,当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时,已经自责,需要谅解;当学生心中充满郁闷时,情绪低落,需要排遣;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满心欢喜,需要认同;当学生处于迷茫状态时,一筹莫展,需要指点,这些都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而这些情况都是属于学生的“私隐”,所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作安排情况及学生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不然学生“火”,老师也“火”,两者硬碰硬,收到的反而是负面的效果。

另外,场合方面也比较讲究,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找学生谈话,因为那是属于学生的“私隐”,他们一般不愿被别人知道。我们要选择一些比较清净易于安心,不受外来干扰的场所,应尽量避开人多的场合,使学生感到亲切、自在,那样就能使两者畅所欲言。

3.针对事件差异,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上学科课时,宜语言严谨、简练,要注意逻辑性,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班会课,要注意语言的感召力、鼓动性。课下,与学生谈天,要注意语言的亲切,学生犯了错误,性质严重的,教师与之谈话时,要有震慑力;学生所犯错误属无意或无关大局,应点到而已,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自己改正。

三.激励性 激励性是班主任语言的“气质”特征。

教师语言,尤其是班主任语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号召时能要让学生听了之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能要让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能让学生低头沉思。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是教师语言追求的一个较高的境界,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演练、学习。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天生不善于讲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关于教师讲话的激励性,有一个最低标准,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有进步”、“能行”等等。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不仅要在行为上与学生“平坐”,还应努力修炼谈话技巧,恰当地运用语言这门艺术,说一些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话,从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五篇:浅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定稿)

浅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播种者、耕耘者。班主任教育学生,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在这过程中,班主任的语言便是沟通学生心灵,激发心灵火花的重要工具。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注重情感的交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顺水推舟”,宽容相待。

学生的自尊心尤如一株含羞草,一触即收,因此需要细心照料、精心呵护。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学生有意无意地犯些小错误,或在老师面前揭发同学的短处。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常是宽容相处、淡然处之。一次广播操结束回到教室,一名学生站起来告诉我:“老师,×××今天广播操做得很不认真。”那位被指名的学生顿时羞得满面通红,我深深地望了他一眼,语气平和地说:“可能他今天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做是不好,不过老师相信,他明天一定能做好。”那位学生慢慢抬起了头,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果然,第二天做广播操时,他做得格外地认真。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并巧妙地给学生台阶下,维护他们的自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二、选准时机,事半功倍。

我们批评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在批评教育时,我较注意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使用最恰当的语言。曾经有些任课老师向我告状:“××真是不听话,批评他还犟头倔脑,又哭又闹。”对这样的学生,我通常采取置之不理,冷眼旁观的态度,因为此时任何的批评教育,都只会引起他更对立的情绪。等到他哭累了,闹够了,安静下来了,这时时机成熟,再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深入浅出,因势利导。

深入浅出,因势引导,常常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可采取的语言策略。一次学校组织拔河比赛,我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我认为,拔河比赛虽是一项体育运动,却蕴涵了心与力的较量。我给学生做了个实验:一要丝线一拉就断,而几根丝线拧在一起拉起来就不易了。我告诉学生:“集体就好比拧在一起的丝线,任凭怎么拉也不会断,这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拔河比赛时,参赛同学要齐心协力,坚持到底,啦啦队同学要呐喊助威,为参赛同学增添力量。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一番深入浅出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集体的内涵。比赛那天,场上的运动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场下的啦啦队员奋力呐喊,扬臂助威。经过几个激烈的回合,我班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同学们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这集体的荣誉。

四、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我们在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各有各的特点,因此班主任也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符合孩子个性的语言。如: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我通常采取平等对话,逐渐深入的语言方式,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我往往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使他们心服口服;对思维敏捷,口头表达力强的学生,我力求做到掌握事实根据,以理服人;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轻易认错的学生,我常常以突击式的语言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等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师生的心才能贴近、融洽,才能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班主任的语言艺术需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造,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言教配合身教,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与学生达到真正的交流与融洽。

上一篇:班主任治班理念和策略下一篇: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