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认定过程

2023-01-21

第一篇:民事诉讼证据认定过程

民事诉讼证据

何为民事诉讼证据?所谓的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材料。作为民事诉讼证据应当具有的性质和要求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属性:

(一)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非猜测虚构之物,因而又称之为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

(二)关联性(实质证据必须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即待证事实)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关联性要注意:

1、关联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凭空推测的。

2、关联性既可以是直接的联系,也可以是间接的联系。

3、关联性既可以表现为肯定的联系,也可以表现为否定的联系。

(三)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两层含义:

1、证据的调查、收集、审查、认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2、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

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诉讼证据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资格即证据能力。证据能力有以下规则:

1、 证人资格规则。《民诉法》第70条第2款规定:“不能正确

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证据规定》第53条进一步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形式主要有:(1)不符合法

定在证据形式;(2)不符合法定来源;(3)取证的程序和手段非法。

3、 证据必须经过质证的规则。

4、 限期举证的规则。

5、 调解或和解中对事实的认可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的规

则。

6、 证据能力受限制的规则。

在理论上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证据进行分类:

1、 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分为本证与反证。(本证是

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该事实的证据。反证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出的证据。)

2、 根据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

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非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是在案件事实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即“第一手证据材料”。传来证据又称派生证据,是指从原始证据中衍生出来的证据。)

3、 根据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不同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

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具有直接联系,能够单独的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

4、 根据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以及与待证事实之间联系的不

同可分为间接本证与间接反证。

我国的证据种类:

1、 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案等记载和表达的思想内容

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其特点:(1)书正式一所其记载和表达的思想内容来对案件事实起到证明作用。(2)书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3)署正在形式上相对固定,稳定性较强,一般不受时间的影响,已于长期保存。)

2、 物证(是指以自己存在的外形、重量、质量、规格、损坏

程度等标志和特征来证明待证事实的物品和痕迹。其特点

(1)物证是以实体物的属性、特征或存在着状况证明案件事实。(2)物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物证在诉讼中一般表现为间接证据。

3、 视听资料(是指采用的先进技术,利用图像、音响以及电

脑存储的资料等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证据。其特点:(1)信息量大、形象逼真(2)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证明力(3)视听资料的使用具有很大的方便(4)容易被变造或伪造)

4、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以口头或书

面形式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特点:(1)证人与案件事实所形成的联系是特定的具有不可替代性(2)证人证言只能是证人就其所知晓的案件事实所做的陈述,而不包括对这些事实所做的评价,也不包括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发表看法(3)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容易受到主客观因

素的影响)

5、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情况向法院

所作的陈述。其显著特点是,真实性与虚假性往往相并存。)

6、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民

事案件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后所做的结论性意见。)

7、 勘验笔录(是指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法院对与案件有关的

现场或物品进行勘查、检验后制作的笔录。)

民事诉讼在收集和提供证据问题方面采取当事人主义。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以下情形:(1)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诉讼中止、诉讼终结、回避等与实体正义无关的程序事项。另一种是依当事人的申请而调查收集证据,包括以下情形:(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需法院依职权调去的档案资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却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证据的保全是指在证据有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根据诉讼参加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措施,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主要方法:查封、扣押、拍照、录像、复制、鉴定、勘验、制作笔录等。

诉讼证明

在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证明是指当事人和法院依法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的活动。其特征:

1、主体主要是当事人。

2、主要是一种他向性证明。

3、目的是正是诉讼中的争议事实,说服审理案件的法官追求有利于己的诉讼结果。

4、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规范性。

5、手段限于具有证明能力的证据。

诉讼证明有以下要素:

(一)、证明主体

(二)、证明对象(也称待证事实是指需要证明主体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对案件的解决由法律意义的事实。证明对象的范围:

1、实体法律事实

2、程序法律事实

3、法院所不知的地方性法规、习惯、外国法律。无需证明的事实:

1、诉讼上自认的事实

2、众所周知的事实

3、自然规律及定律

4、推定的事实

5、预决的事实

6、公证证明的事实。)

(三)、证明方法

(四)、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证明责任分配有:一般规定,某些侵权案件证明责任的特别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特别规定,法院的裁量性规定。)

(五)、证明标准(是指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或尺度,又称为证明要求。我国过去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现在《证据规定》第73条确立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但使用这一标准时要注意:第一,此标准是做低限度的证明标准,是对法官内心确信上的最低限度的要

求。法官不能以此为借口,放弃对其他证据的认真审查和判断,以达到更强的内心确信,尽可能接近客观事实。第二,此证明标准是适用于普通类型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而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案件。)

(六)、证明程序。

第二篇: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书证属于处分性书证?( ) A、医院病例

B、被继承人生前写给他人的含有立遗嘱图的书信 C、离婚证书 D、日记 答案:C

2、原告李华诉被告刘晓汽车肇事侵权赔偿一案中,有下列几个证据:

(1)某甲的证言。某甲证明,他在2002年7月8日听某乙说,刘晓开车撞了李华 (2)交通警察出具的肇事现场照片的复印件。

(3)某乙的证言。某乙说,我看了张三拍摄的录像带,上面有这起肇事发生的全过程。 (4)李华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华说,我在2002年7月8日开车正常行驶在路上,刘晓闯红灯,撞了我。

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证明刘晓是汽车肇事的直接责任人这一事实的原始证据?( ) A、 某甲的证言

B、 交通警察出具的肇事现场照片的复印件 C、 某乙的证言

D、 李华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 答案:D

3、某个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下列证据属于物证的是哪一项?( ) A、合同书。上面有被告的指纹,证明被告曾经接触过这封信

B、被告的日记。通过上面的记载,证明被告和原告曾经签订了购销合同 C、录像带。记录了原被告签订合同全过程

D、合同书。通过上面条款,证明原告和被告曾签订了合同 答案:A

4、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偿还其借款。甲出示了一张乙签名的借条。乙否认借款事实存在,主张签名是摹仿的。这需要对乙的签名进行笔迹签订。下列关于鉴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可以自行委托鉴定机构鉴定,无需法院和乙的同意

B、甲如果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申请重新签订除外

C、对于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甲认为其依据明显不足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必须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D、对于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 答案:C

5、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面表达正确的是( )

A、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依据 B、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C、凡是知道案件的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D、提交外文书证,必须有中文译本 答案:D

6、根据法律规定,不能作为证人的人是( )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B、未成年人

C、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D、不能正确表达意志和不能辨别是非的人 答案:D

7、甲乙之间有一房屋租赁合同,乙未按合同约定交付租金已由半年时间,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乙交纳租金。乙在诉讼中提出,出租人因长期不维修出租房屋,致使其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乙提供了因甲不维修出租房屋而使其受损的证据。此证据在证据法理论不属于:( ) A、反证 B、本证 C、直接证据 D、原始证据 答案A

8、在一起借贷纠纷中,原告张平提出有被告署名的借条,声称被告李名欠下了他5000元未还。被告李名向法院提供了一张有原告张平署名的收条,称所借的5000元已经还了,原告手中之所以还有欠条,是因为被告还钱时原告声称借条丢了因而原告向被告开了张收条。在本案中,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告提供的借条是本证,被告提供的收条是反证 B 、原告提供的借条是反证,被告提供的收条是本证 C、原告提供的借条与被告提供的收条都是本证 D、原告提供的借条与被告提供的收条都是本证 答案:C

9、在一起侵权纠纷中,原告钱二向法院提供了如下证据:证人李效法提供的说他听路人说被告刘三打了钱二的证言(证明刘三打了钱二的事实);医院就钱二的伤势所作的诊断书的复印件(证明钱二受伤的事实);钱二单位出具的钱二在家养伤误工被扣工资240元证明(证明钱二受伤之后的损失)。在本案中,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证人证言是直接证据,复印的诊断书、误工证明是间接证据 B、证人证言是间接证据,复印的诊断书、误工证明是直接证据 C、证人证言、复印的诊断书是直接证据,误工证明是间接证据 D、证人证言、复印的诊断书是间接证据,误工证明是直接证据 答案:B

10、某甲与某乙签订一口形式的租赁合同,租期为1年。3个月后某甲欲解除合同,而某乙主张租期未满,要求某甲交纳违约金,双方因此发生争议诉至法院。某乙主张租期为1年,向法院提交的证明材料为双方的口头合同,且有第三人为证。双方的口头合同因缺乏证据的( )而不能被法院采信。 A、客观性 B 、关联性 C、合法性 D、可重复性 答案:C

11、下列关于民事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都可称为民事证据,都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定的依据

B、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关联性

C、偷拍、偷录的视听资料,虽然取得方式不合法,但只要证据形式合法就行 D、无法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也可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 答案:B

12、下列关于视听资料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可以作为视听资料,但硬盘中的电脑数据不能作为视听资料 B、视听资料易于保存,但容易被人利用技术手段篡改

C、在审判中经过剪辑存有疑点、经技术处理已将疑点消除的录音带仍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D、凡经非法手段取得的视听资料,一概不予认定 答案:C

13、关于证据理论分类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9.3.40) A、传来证据有可能是直接证据

B、诉讼中原告提出的证据都是本证,被告提出的证据都是反证 C、证人转述他人所见的案件事实都属于间接证据

D、一个客观与合法的间接证据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答案:A

14、关于证人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司考2008.3.40) A、王某是未成年人,因此,王某没有证人资格,不能作为证人

B、原告如果要在诉讼中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经法院许可 C、甲公司的诉讼代理人乙律师是目击案件情况发生的人,对方当事人丙可以向法院申请乙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如法院准许,则乙不得再作为甲公司的诉讼代理人

D、李某在法庭上宣读未到庭的证人的书面的证言,该书面证言能够代替证人出庭作证 答案:C

15、甲对乙提起的返还借款的诉讼,就乙向甲借款事实的证明,根据民事诉讼理论,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直接证据?( )(司考四川2008.3.41) A甲向法庭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的复印件 B、甲向法院提交的其向乙的银行卡转款的银行凭条

C、甲的朋友丙向法院提供的曾听说甲说乙要向甲借钱的证词 D 、甲的同事丁向法院提供的曾见到甲交给过乙钱的证词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事诉讼,下列哪些人员可以成为证人?( ) A、特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当的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成年人 C、了解案件情况的有关单位

D、了解案件情况的当事人的近亲属 答案:ACD

2、在下列哪些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规则?( ) A、王红诉刘平要求其偿还所借的4万元的纠纷案件

B、蔡清诉和平医院要求其承担因该院外科医生手术不慎而给自己造成残疾的赔偿责任的纠纷案件

C、赵华诉陈东要求其赔偿因饲养的宠物狗咬伤自己所遭受经济损失的纠纷案件 D、赵利诉李强要求其赔偿因驾驶车辆不慎撞伤自己所遭受经济损失的纠纷案件 答案:BC

3、按照法律规定,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的证据是( )。 A、有关国际秘密的 B、有关商业秘密的 C、有关个人隐私的 D、有关个人经历的 答案:ABC

4、甲在购买电水瓶时,阅读了其包装上的性能说明,感觉不错,遂买下,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争议,请问该水电瓶的包装可以作为( )证据被法院采纳? A、书证 B、证物 C、签定结论 D、视听资料 答案:AB

5、原告甲在被告超市电梯上摔伤时,证人乙正好在现场,其所述证言,分清了本案当事人的责任,该证言属于( )。 A、原始证据 B、派生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答案:AC

6、甲死后,乙要求继承其财产,理由是两人系收养和被收养的关系,为此,法院要求其提供证据,乙提供下列哪些证据属于间接证据?( ) A、乙从2岁开始就由甲抚养

B、甲和乙在国家公证机关正式办理收养手续

C、甲与乙一直生活在一起,大家公认他们系父子关系

D、近年由于甲体弱多病,一直由乙照顾,甲死后的丧费也由乙负担 答案:ACD

7、周某与某书店因十几本工具书损毁发生纠纷,书店向法院起诉,并向法院提交了被损毁图书以证明遭受的损失。关于本案被损毁图书,属于下列哪些类型的证据?( )(司考2010.3.83)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书证 D、物证 答案:AD

8、原告向法院提供的被告所写的向原告借款5000元整得借条,在诉讼证据中属于( ) A直接证据 B、书证 C、物证 D、本证 答案:ABD

9、下列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B、实物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言词证据

C、直接证据的证明力般大于间接证据 D、物证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书证 答案:ABC

10、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原告张某提供了甲乙丙丁四人的证言以支持其诉讼请求,其中甲无当理由未出庭作证,乙是张某的弟弟,丙是张某代理人的妻子,丁是法院院长,谁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BC

11、周某系某厂经理,一天下班时,在厂门外,被一只狼狗咬伤,实际损失4000元,向狼狗饲养人杨某索赔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5000元。以下证据属于本证的有:( ) A、周某表明是杨某的狼狗咬伤自己的陈述

B、杨某提出证人证言,证明周某的伤不是其狼狗咬伤

C、杨某表明,其狼狗之所以咬伤张某,是因为周某故意殴打其狼狗造成的陈述 D 、周某提交的自己伤口的照片 答案:ACD

12、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准许:( ) A、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B、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C 、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D、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答案:ABCD

13、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包括实体的合法性和程序的合法性,下列关于违背民事诉讼证据程序的合法性而不能作为证据的证据材料有( )。 A、以秘密方式安装窃听器材而获取的证据材料

B、某人为获取侵权事实在公证人员的陪同下购买侵权产品所获得的证据 C、未经质证的证据材料

D、未经对方当事人知晓而制作的录音材料 答案:AC

14、下列证据属于鉴定结论的有( )

A、婚姻登记的部门对当事人采取不合法手段而取得结婚证的情况说明 B、对某大楼造价的评估

C、某案中对母牛和小牛所作的亲子鉴定 D、有关部门对某人患有精神病的鉴定 答案:BCD

15、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 四川.2008.3.83) A、患者王某以误诊为由起诉某医院。王某提交的医院病历和X光片均属于鉴定结论

B、李某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披露黄某隐私的文章。黄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该杂志,该杂志属于书证

C、张某认为徐某伪造遗嘱侵犯其继承权,向法院起诉徐某。张某提供了该份遗嘱,该遗嘱属于书证

D、周某驾车回家途中将行人吴某撞伤,交警冯某当时正处在事故现场,于是按照双方责任开具了事故认定书。吴某诉至法院要求周某赔偿,并提供了事故认定书,该事故认定书属于勘验笔录 答案:BC

16、原告诉请被告返还借款5万元,为证明这一事实,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被告书写的“借据”;被告则主张“借贷已经还清”,并向法院出示了原告交给他的“收据”。关于原、被告双方的证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7.3.81) A、“借据”是本证,“收据”是反证 B、“借据”是本证,“收据”也是本证 C、“借据”是直接证据,“收据”是间接证据 D、“借据”是直接证据,“收据”也是直接证据 答案:BD

17、关于证人与鉴定人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司考.四川.2008.3.89)

A、证人只能就其所见所闻如实陈述,不能发表对案件的意见;而鉴定人则要对其所鉴定的事项发表意见。

B、证人无须具备专业知识;而鉴定人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C、证人是不可替代的;而鉴定人是可以替代的

D、证人不属于回避的对象;而鉴定人属于回避的对象 答案:ABCD

18、某省海兴市的《现代企业经营》杂志刊登了一篇自由撰稿人吕某所写的报道,内容涉及到同省龙门市甲公司的经营方式。甲公司负责人汪某看到该篇文章后,认为《现代企业经营》作为一本全省范围内发行的杂志,其所发文章内容严重失实,损害了甲公司的名誉,使公司的经营受到影响。于是甲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现在企业经营》杂志和吕某赔偿损失5万元,并进行赔礼道歉。一审法院仅判决杂志社赔偿甲公司3万元,未对“赔礼道歉”的请求进行处理。杂志社认为赔偿数额过高,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在案件的一审过程中,关于本案的证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司考.2008.3.98)

A、因旷工而被甲公司开除了的甲公司员工于某所提供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B、吕某在采访甲公司某名保安时,采用录音笔偷录下双方的谈话,因该录音比较模糊,所以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C、甲公司提供的考勤数据表,属于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D、《现代企业经营》杂志在庭审过程中,收到了甲公司员工刚刚提供的反映甲公司员工作息时间的一份材料,该材料可以作为新证据提交法院 答案:AB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甲骑车不小心把乙撞了一下,两人由争吵转变为互殴。后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自己被乙打成脑震荡,住院治疗花了1万元。并向法院递交了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疗费单据,诉讼中,乙辩称,在互殴过程中,自己也被甲打得遍体鳞伤,花去医疗费5000元,要求甲予以赔偿。问:

(1)甲向人民法院提交的医院诊断证明是( )。 A、书证 B、鉴定结论 C、证人证言

D、勘验笔录 答案:A (2)诉讼中乙的回答属( ) A、反诉 B、答辩 C、反驳 D、认可 答案:A

2、原告黄华出差常住被告李柯工作的旅馆,因而关系密切。1998年6月20日,当原告又出差住宿时,被告请原告到家吃饭并向原告提出借5000元买车用。第二天,原告借给被告人民币5000元,被告为原告留下借据。1998年11月,原告在向被告人索要欠款时,被告讲只能用其摩托车来抵债,否则,无钱还款。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同意被告的要求,摩托车作价5000元归原告所有,被告要回了借据。事后,原告因驾驶摩托车发生事故,使得车子报废,便于1999年7月2日起诉到人民法院,以被告人所写的5000元借据的复印件为证据,要求被告还款。被告反驳说,该笔借款已经用摩托车作价。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的证据—“借据的复印件”在民事诉讼法中属于:( ) A、原始证据 B、派生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答案:BC (2)被告所作的该笔借款已经用摩托车作价返还的陈述,属于什么证据?( ) A、原始证据 B、派生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答案:AC (3)人民法院如果要查明案件事实,应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 A、听取原、被告双方的陈述 B、查明复印件的来源是否可靠 C、用其他证据和复印件相互印证 D、让原告撤诉 答案:ABC (4)如果本案原告不能提供借据的原件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而且被告又否认借款的,人民法院应该:( )

A、以借据的复印件为定案依据,判决被告还款 B、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C、转移至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 D、继续调查取证,直至查明真相 答案:B

四、名词解释

1、证据

2、证据的证据能力

3、证据的证明力

4、书证和物证(复旦大学2009年考研真题)

5、视听资料

6、证据保全

7、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武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五、简答题

1、简述证据的理论分类。

2、鉴定人与证人的区别。

六、论述题

1、论述书证和物证的区别和联系。

2、试述诉讼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3、请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就当事人陈述的性质与功能谈谈自己的看法。(武汉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

4、请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有关民事诉讼理论,谈谈你对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与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看法。(武汉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

5、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试论民事证据和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七、案例分析题

1、2003年7月,申请人厦门某进出口贸易公司与德国五矿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口1000吨铝锭的合同,合同约定起运港为巴丁塔基港,装船日期为2003年8月,该批货物由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所属“丰收”轮承运,但直到2003年12月底,“丰收”轮才驶抵厦门港口,比运输时间迟到近一个月。申请人审查其货物提单,装船日期为8月30日,符合约定日期。申请人怀疑“丰收”轮迟延装船,因而,倒签了提单。虽然申请人掌握了一些证据材料,但是很难确认倒签提单的事实。由于货物迟到,给申请人履行国内贸易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因而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在“丰收”轮即将离港之即,申请人立即向某海事法院起诉,并同时申请证据保全,法院受理后,认为案情紧急,确需保全有关证据,遂裁定对“丰收”轮航海日志、相关单据及“丰收”轮船长和大副如实回答该院的提问作出证据保全。 请问:厦门海事法院的证据和保全裁定正确吗?为什么?

2、张来武与张小京因继承李斌的遗产而到法院进行诉讼,原告张来武向法院提供了一份李斌亲笔书写的遗书,证明让其继承李斌的全部遗产,被告张小京则根据该遗嘱的笔迹特征,认为该遗嘱的笔迹不是李斌的笔迹,因此该遗嘱是伪造的。

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中的遗嘱属于何种证据,为什么?

3、钱某是民营企业家,并开办了一家自己的工厂甲工厂。2001年甲厂与乙公司订立了一份客车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厂向乙公司提供客车30台,乙公司向甲厂支付货款600万元。甲厂履行了合同,乙公司却拒不支付货款。甲厂于2002年6月20日向辽宁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偿还欠款本息650万元。在举证期限内,甲厂有一份证据没有提供,后来在开庭审理时才提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乙公司在收到甲厂提供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供了新的证据。2003年5月5日该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甲厂不服,向辽宁省高院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甲厂除坚持在一审中的诉讼请求外买还要求被上诉人偿还其他欠款80万元。被上诉人对自己进行赔偿。在二审过程中,上诉人提出了新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证据足以推翻一审判决,于是未经开庭经行裁定将案件发回重审。 问题:

(1) 对于甲厂逾期提交的证据,一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2) 对于乙公司针对甲厂的证据提出的用来反驳的新证据,一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3) 二审人民法院对于甲厂增加的诉讼请求应当如何处理?

(4) 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乙公司在二审法院期间提出的反诉应当如何处理?

(5) 本案中人民法院经行裁定将案件发回重审是否正确?

第三篇:司法鉴定与民事诉讼证据

一、司法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特点

(一)司法鉴定的证据特征

司法鉴定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习惯性用语,通常包括司法鉴定体制、针对某一具体案件的鉴定活动以及鉴定结论两层含义,本文无意讨论司法鉴定的概念。现从鉴定活动和鉴定结论方面探讨其证据特征。

鉴定是指鉴定人受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接收其委托,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活动。该表述有三层含义:

(1)鉴定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基本条件为:经过相关专业教育和训练;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具有鉴定权;在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从事鉴定工作。此点不同于证人证言。鉴定人属于自然人,其从事鉴定工作是个人行为,若干鉴定人集体作出的鉴定,应分别署名,各负其责,鉴定部门加盖鉴定专用章,仅证明鉴定人身份。

(2)鉴定是鉴定人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鉴定客体)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鉴定结论,使复杂的科学问题变得更加明确,从而证明案件事实,这一点,不同于勘验笔录。

(3)鉴定是一种诉讼活动,体现为鉴定依法律程序进行。鉴定人根据诉讼法的规定,接受委托和指派,在我国,鉴定人原则上不能接受当事人个人委托;鉴定活动的启动是由司法机关提起。在有些案件中,委托鉴定必须告知诉讼双方当事人;鉴定的内容要严格按照委托的要求,鉴定人不能擅自修改变更鉴定目的。鉴定的程序和过程需遵循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调查有关资料,询问当事人等;鉴定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出庭作证,接受法庭质证。

司法鉴定的本质及其最终目的是为司法机关提供鉴定结论。鉴定结论作为证据除具有证据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两个特殊功能:(1)转化证据[1].案件的其他证据,如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通过鉴定转化为鉴定结论,换言之,当事人提供的普通证据,由法官委托鉴定,从而变成定案的关键性科学证据,体现了鉴定人帮助法官审查证据的职能,也反映出司法鉴定的重要性。(2)印证证据。由于鉴定结论产生的特殊性,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法官审查判断证据时,往往认为鉴定结论优于其他证据,鉴定结论成为判断其他证据真伪的标准。

(二)司法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委托鉴定和庭审质证鉴定结论是重要的诉讼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司法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愈显重要。

1.证明案件事实。(1)对当事人主张的民事实体权益的法律事实进行司法鉴定,如签订合同的文件检验鉴定,血亲关系事实的法医学鉴定;(2)对民事诉讼程序意义上的事实进行司法鉴定,如当事人诉讼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进一步分为婚姻能力、扶养能力和合同能力等);(3)对其它证据事实进行司法鉴定,如当事人之间的谈话录音(声纹鉴定)。

2.确定因果关系。在人身损害侵权案件中,经常需要就侵害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如判定目前的症状与一年前的意外事故是否有因果关系,意外事故的参与度,由此,还涉及某一行为的过错程度,如医疗纠纷的鉴定。因果关系鉴定是确定诉权成立与否的前提条件,是划分责任比例的科学依据。

3.明确赔偿范围。对人身损害后果的界定,可以明确赔偿的范围,如《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的赔偿项目常需要法医学鉴定,伤残程度与伤残者生活补助费和护理费,医疗费审查与医疗费赔偿和误工损失,医疗终结与医疗依赖。

(三)司法鉴定与举证责任

1.关于司法鉴定的委托。《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由人民法院负责调查收集。显而易见,鉴定应由人民法院委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部分法官认为,鉴定应在诉前完成,这样不仅便于立案,而且可以节约诉讼时限;鉴定结论是当事人举证的范围。有学者提出,第64条第2款应改为由当事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审查决定,当事人申请,乃为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之先决条件[2].作者认为,鉴于司法鉴定程序的特殊性,鉴定机构非民间组织,为保障鉴定结论的公正科学,鉴定对象的完整,委托鉴定须由法院负责;由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程度的特点,法院应主动调查收集鉴定证据。

2.关于司法鉴定的委托目的。在现代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理论中,国家权力要受当事人处分权利的限制和约束,当事人不主张,不争执的事实,法院不能审判,并认为举证责任是当事人主义的重要内容[3].对于司法鉴定的目的,是由法官决定,还是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如当事人有伤残,但是没有提出伤残者生活补助费的赔偿请求,法官是否委托伤残鉴定的问题,法官占在中立的立场上如何把握公平。作者认为,法官委托鉴定的时机很重要,根据国外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开庭审理期间,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技术问题,法官委托鉴定,而不应该由法官在开庭前大包大揽进行鉴定,这样可能针对一个案件,不同的委托目的而进行多次鉴定;对于显失公平的情况,法院应依职权指挥和引导当事人举证。

3.关于司法鉴定中的举证问题。鉴定的对象(包括被鉴定人、病历和比照样本等)一般由当事人提供,当事人出于各种目的,拒绝提供或部分提供有关鉴定物,不仅可能导致错误鉴定,而且影响案件的处理。对此诉讼法未作具体规定。法国民事诉讼法规定[4],当事人双方应将鉴定专家认为对他完成任务是必需的一切文件立即交给专家。如当事人不尽其责任,鉴定专家将此情况通知法官,法官可以命令当事人提交文件,有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或者如有可能,准许鉴定专家不予理会,或照常提出鉴定报告。在司法实践中,对此应与重视。

二、民事诉讼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证据审查是证据判断的前提,换言之,未经过审查的证据,不应作为证据判断的对象。目前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几乎不出庭作证,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主要取决于法官的立场,当事人双方的作用似乎是次要的[5].其主要表现为:①有些法官对司法鉴定的认识不足,甚至缺乏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利用鉴定这一手段,凭经验办案。②盲目轻信鉴定结论,不审查判断,“拿来”就用,当事人有意见则完全推给鉴定单位。③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理解,对鉴定结论作随意取舍,而对于鉴定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不及时反馈给鉴定人。④由于当事人不能与鉴定人及时交流,当事人不服鉴定结论的,法官只好反复委托重新鉴定,造成鉴定结论多,案件久拖不决。

笔者曾就审查法医学鉴定结论提出几点意见[6],其实际上仍停留在法官主导的传统“职权主义”立场上,鉴定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只有通过庭审,通过鉴定人出庭作证,通过法庭辩论,通过当事人对鉴定人进行质询,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5].由于我国目前尚无证据法典,有关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散见于诉讼法,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笔者认为,结合国外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审查鉴定结论的办法。(1)在正式审案之前,法官可以授权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调查、查证、鉴定事实,技术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有关的其他人(法国民诉法,233条)。我国法院有专门的技术鉴定机构,鉴定人接受委托时,可以就双方当事人有关鉴定的意见进行询问(或书面意见),使鉴定工作有的放矢。而现在鉴定人怕见当事人,只接触法官;法官又不能充分反映当事人的意见,甚至当事人不知道案件已委托鉴定。(2)对于纯技术问题,法官随时均可决定采取咨询,将采取咨询的决定通知当事人双方(法国民诉法,256,257条)。在我国法官咨询比较常见,但是否通知当事人双方,或满足当事人咨询的要求值得探讨。(3)鉴定专家应考虑当事人的意见和要求,如有书面意见和要求,鉴定专家应将他们的书面意见和要求同鉴定结论附在一起(法国民诉法,276条)。此点可直接借鉴。以上三点是减少对鉴定结论争议的救济措施,可弥补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不足,但是,无论是否对鉴定结论有争议,对鉴定结论的审查,最终必须在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在开庭审理时进行。

关于鉴定人出庭作证。目前,鉴定人出庭情况极少,究其原因,①法官宣读鉴定结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此无争议的多;②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往往由法院内设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人不愿出庭,法官也不好强求;③没有鉴定人出庭的相关法律法规,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义务不清。当然,鉴定人出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7].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应加大鉴定人出庭的力度,建立鉴定人出庭制度,如鉴定人出庭收费标准,鉴定人拒绝出庭应承担的责任,鉴定人不能出庭的免责事由等。

关于对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的处理。有关司法鉴定中的虚假证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结论;②当事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材料,鉴定材料是供鉴定人鉴定使用所资料,如病历资料等;③鉴定结论证明当事人提供的虚假事实,一般指案件中的待证事实,如合同中的签字文件。

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不属于刑法伪证罪的范畴,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伪造、毁灭重要证据是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法院可以采取相关的强制措施,但对鉴定人出具伪证应如何处理,目前尚无具体规定。国外有规定除罚款和拘留外,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材料,由于此类情况发生在当事人与鉴定人之间,绝大部分鉴定人可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的较少。对于提供虚假事实的处理,目前法院处罚过轻,打击力度不够,造成屡禁不止。建议借鉴国外的办法,如法国民诉法,对伪造证书的规定多达十余条,并从刑事和赔偿两方面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常林:《医疗行为与证据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年第2期。

[2]赵钢:《正确处理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十大关系》,《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3]白绿铉:《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4]内部资料:《外国民事诉讼法分解资料(上)》,1981,下同。

[5]叶自强:《法医鉴定体制的变革》,《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6]常林:《新形势下审判工作与法医学鉴定评论》,《审判工作研究》1994年第3期。

[7]林池:《法医出庭制度是我国法医体制改革的必然》,《法律与医学杂志》1995年第4期。

常林

第四篇:合同纠纷与证据认定

同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确地理解和遵守合法的合同,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保护当事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大而言之可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近日发生在山东省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就给人以深刻启示。

原告山东省滕州市泰山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与被告华北石化分公司几个月前就双方2002年8月签订的一份液化气买卖合同对簿公堂。后者还就此案进行了反诉。这份液化气购销合同的主要条款是:买方滕州液化气公司每月购气量1500吨;买方必须在枣庄100公里范围内销售;卖方华北石化分公司给予买方每吨50元优惠。合同约定买方每月购气量不低于合同量1500吨的80%;买方不得跨区域销售,如果跨区域销售3次以上,卖方有权解除合同。

问题就出在合同的约定上。原告认为被告单方中止了合同的履行,给他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49万元。而被告认为一切都是因为原告违约所致,请求判令原告赔偿因违约给他们造成的经济损失83201元。

滕州市法院在一审中认为,本案的焦点是原告不能足额认购的违约行为是否符合法定解除的条件,以及原告是否有三次以上跨区域销售的行为而符合约定解除的条件。合同法所规定的法定解除权的发生是以一方当事人根本违约作为前提条件。对根本违约的判断标准是,其一,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违反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其二,违约行为致使另一方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本案原告于2002年9月、10月没有完成当月合同量的80%,已构成违约。但是纵观合同履行全过程,原告已履约缴纳保证金,均是先付款后发货,从未欠过货款。这说明原告的违约行为不能构成根本违约。法院还认为被告单方解除合同的真实原因是被告方领导的更换,而且也不能认定原告有三次以上跨区域销售。法院遂作出判决,判决华北石化分公司赔偿滕州液化气公司损失29.4万元,驳回被告的反诉请求。

到底被告是否有权依据法定解除条件和合同约定解除条件解除合同?被告在上诉中给予了肯定的解释。华北石化分公司作为上诉人指出,在合同履行中,被上诉人滕州液化气公司严重违约,有证据证明其多次将液化气转卖给河北任丘市的孙某异地销售,且连续两个月购气量低于合同量的70%,对此上诉人既享有法定解除权,又享有合同约定解除权。

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对合同违约事实和相关证据的认定有错误。如仅凭被上诉人的想象就杜撰出上诉人解除合同是因为“领导更换”,且将此作为否定其他对被上诉人不利证据的依据。一审判决对“产品配送任务单”中多次出现孙某公司业务人员所写“刘伟”签名不依河北省冀中公安局所作的“刑事科学技术物证鉴定书”予以认定,仅以所谓“产品配送任务单”上记载交货地点为滕州市南环路以及无证据证明“验收回执章”交给孙某持有为理由,企图否定被上诉人曾将“2号验收回执章”交给孙,由孙盖章后直接在河北等地销售的事实。上诉人还认为,本案的合同履行由四个环节组成,四个环节中后三个环节均出现了问题。判决将上诉人在这几个环节的证据链人为进行割裂,将交款环节中孙某以被上诉人名义刷卡交付购气款认定为“不能当然推定为转卖液化气行为”,“垫付货款与履行合同能力并无必然因果关系”。那么如果没有转卖行为,又有什么证据证实孙某和被上诉人之间还有其他经济往来呢?孙某又为什么要替被上诉人垫付高达几百万的货款呢?上诉人还指出,一审判决上诉人赔偿被上诉人29.4万元不能成立,基于被上诉人的违约,应判令被上诉人向上诉人支付赔偿金83201.5元。

一个液化气买卖合同引发了纠纷,并被诉诸法庭。在经济活动中,从表面上看也许这只是两个单位间的纷争,其实它的背后还有深意。因为法律介入的准确与否,并不仅仅对这起案件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规范经济活动的正常走向,维护市场秩序的健康氛围都具有深刻影响。

第五篇: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及举证责任

摘要: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标志着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已经初步体系化。文章对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体系作了一个简明的阐述,从宏观上表达了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宏观发展方向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立法现状

一、证据规则的一般界定

任何证明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便不能保证证明结果的正确性,而司法证明活动作为严格的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依法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作为证据规则发展最为深远的英美法系国家,他们的证据规则重在指证据的可采性规则。即那些在庭审中或审理中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起支配作用的规则。其中,关联性证据规则是可采性规则的前提,而证据排除规则是可采性规则的例外。在我国则不同,鉴于我国的诉讼程序立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证据规则的概念才在我国流行起来。故我国一般将证据规则界定为收集和运用证据的规范和准则。具体概括为,关于诉讼过程中取证、举证、质证、认证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准则。

证据规则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设臵证据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约束诉讼过程中的取证、举证、质证、认证活动,以保证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第二,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是有关在诉讼过程中如何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的规范和准则。第三,证据规则并非某一个或几个证据规范,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证据规则的法律属性

证据规则是程序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证据规则的许多内容规定在程序法之中,本身就是程序法规范。但是,作为程序法的一个特殊的部件,证据规则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具体来说证据规则具有以下法律属性:

一是具有强制的效力,即约束力。不管是执法人员还是律师、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只要他们的行为违背了证据规则的规定,该行为就将被法院认定为违法无效。

二是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因为证据规则是具体的操作规程,执法人员、律师、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可以直接从证据规则中得出自己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答案。

三是具有明显的程序性。证据规则总体上属于程序法的范畴,是程序法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但是,其与实体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证据规则是执行实体法的手段之一。其着眼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过程,主要任务是为实体法提供必要的事实要件。另一方面,实体法规范是形成和确定证据规则的根据之一,在证明对象和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实体法的规定起决定性的作用,许多证据规则甚至规定在实体法中。

但是,总的来说,证据规则本质上是程序法,是当事人之间进行公平“竞赛”的规则。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

证据规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是以法律形式规范司法证明行为的准则。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传统和制度不同,所以在不同国家证据规则的立法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我国建设现代法律制度的历史不长,基本上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已形成了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定为主干的一切有关证据法律规范的多层次证据法律体系。它共分为四个层次,而证据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就紧密依附于现行证据法律体系之中:第一层面是宪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层面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基本法律,如《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以及《民法通则》、《刑法》等实体法。第三层面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针对证据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司法解释、部门性规章。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证据规则》等等,他们是最具操作性的法律规范。第四层面是我国缔结的一些证据方面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如《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等等。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和2001年l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中。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中已经基本确立的证据规则有:

(1)庭前证据交换规则。所谓庭前证据交换规则是指开庭审理前由法院组织当事人相互就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出示给对方,并由对方发表认可或不认可等意见的活动。我国先前的《民事诉讼法》虽然有“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但是没有将庭前证据交换纳入其中。直到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才对该规则予以具体的阐述。

(2)最佳证据规则。该证据规则主要是针对民事诉讼物证原物、书证原件的一项证据资格规则。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颁布实施的《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8条规定:“证据材料为复制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物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可见,我国的这个规定比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更加严格。

(3)自认规则。所谓自认规则是指法院可将当事人对自己不利的事实的承认作为证据予以采纳的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自认规则作了很基本的规定,之所以说它规定得比较基本,是因为对其的规定不够全面、详尽。

(4)关联性规则。所谓关联性规则是指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我国在民事诉讼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虽未对证据的关联性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这方面享有足够的司法裁量权。

(5)证据的可采性规则。证据法上的可采性规则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通常用语。它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容许,才可用于证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我国先前的《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规定有一些可采性规则,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O条、《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意见》第98条的规定。该规则的设臵实际上构成了对法官就证据采用的自由裁量权的有效制约,有利于克服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弊端。

(6)交叉询问规则。即由当事人或律师对对方提供的证人进行询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发问……”由此可见,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并不排斥交叉询问的做法,只是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实质上与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难和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不无关系。

(7)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法院不得以非法证据来确定案情和作为裁判的依据。根据我国《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8条“……非法取得的所有证据都要排除……”可见,这比在刑事诉讼中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排除范围要广泛一些。

(8)推定规则。所谓推定规则是指司法者借助于现存的事实,据以推断出另一相关事实存在着一定的假设。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尚无关于推定的规定,但1998年的《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0条和《民事证据若干规定》第75条均作出了对“妨碍举证”的推定。

(9)司法认知规则。又称审判上的认知,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就某种特定的待证事实,不待当事人主张或举证,即确认为真实并作为判决依据的一种证明方式。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民事证据若干规定》第9条的相关规定。

(10)盖然性规则。指由于受到主、客观的条件限制,司法上要求法官就某一案件事实的认定依据庭审活动对证据的调查、审查、谈判之后而形成的相当程度上的内心确信的一种证据规则。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作了初步规定,只是不够具体。

(11)补强证据规则。所谓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由于其存在证据资格或证据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弱点,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依靠其他证据的佐证,借以保证其真实性或补强其证据价值。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有补强证据规则的相关规定。

四、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立法的完善

从我国民事诉讼中现存的证据规则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创建的历史不长,许多内容还处在调整过程中,因此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在立法形式上缺乏统一性。证据规则散见于三大诉讼法及其他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之中,相互之间难免存在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

其次,在法律效力上缺乏权威性。因为现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多数是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的司法解释之中。这种规定法律效力等级较低,难以在司法实践中确保统一的贯彻执行。

再次,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内容上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大部分规则是从正面就证据能力或证明力受限制的情形作出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采性或原则性规范。

最后,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体系上缺乏协调性、完整性。一般程序性规则泛滥,而没有许多实用性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大的立法趋势上提出如下看法:

第一,立法重心必须做一个调整。民事诉讼的立法重心应该实现由偏重于程序性规则转向偏重于实体性规则,由偏重于证明力规则转向于偏重于证据能力规则。

第二,具体证据规则必须切实有效。现有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呈现“立法司法两张皮”的现象。因为这些证据规则大都是孤立的,没有搞好配套性保障规则的建立。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必须实行扎实的本土化改造。

第三,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体系构建上必须重视规则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确 保体系完整。因此,证据规则的体系构建应该以证明活动的环节为基础,以诉讼进程的阶段为依据。诉讼中的证明活动由取证、举证、质证、认证四个环节或阶段组成。与此相应,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体系也应该由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取证规则、举证规则、质证规则和认证规则。

具体来说,在举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证人询问规则、鉴定规则、证据保全规则、证人作证豁免权规则以及律师、当事人、法官调查取证规则,等等。在举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庭前证据交换规则、举证时限规则、举证程序规则、特别是证人强制出庭作证规则、证人作证经济补偿规则和证人保护规则,等等。在质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质证的程序性规则、质证的方式规则、质证的保障性规则,如交叉询问规则,等等。在认证方面,我们应该确立和完善认证的方式规则,如当庭认证规则以及证据的各种采纳和采信规则。

五、结语

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已经初呈体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诉讼程序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向西方学习,结合本国的司法实践经验,初创了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体系。当然,其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笔者结合当前的立法现状谈了一下自己的浅见,只求我国的法制之路越走越宽。

上一篇:每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下一篇:煤炭销售项目可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