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师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物教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话教学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对于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学应积极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将这一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篇:生物教师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教师应主动搭建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桥梁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也反映高一学生的初中生物基础很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教师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补习初中知识。

高中生物较初中生物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初中生物教学除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外,还肩负着为进一步的高中学习奠定知识、技能的坚实基础的重任。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课程计划没有落实,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有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多少年来非中考学科的地位(这种情况在我市即将得到改观)……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完全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从而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下面主要从初中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1 明确“有效衔接”的内容,有的放矢搞好衔接工作

“有效衔接”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习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学习评价五个方面做起。教师思想的认同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意义深远,因为“有效衔接”是学生生物学习发展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在哪些地方存在知识、技能的脱节,了解初中哪些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并未完全解决会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教师只有寻找到初高中教学知识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衔接点,才能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方,指导有法。

2 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2.1 深入了解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上的差别

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生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基本实验技能。高中生物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所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这个多年来非中考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在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2.2 充分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日常生活,较形象生动,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初中教师要通览课标,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生物学的核心主题(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较为深入。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生物的内容相联。如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初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以及课后的DIY——合理密植、光合作用需要光等为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生物学习的过渡。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强化各种能力培养。

3.1 课堂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生物教学活动,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设问等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发生过程去想象、猜想,从而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后,经常不设定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教师要依托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生物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除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

4 做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有效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融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4.1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2 加强高中必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侧重在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上。教师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学,然后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展示、归纳;对有些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矫正反馈、大胆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因势利导,点拨思维,形成认知结构,不仅能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探索实验或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不断地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规范操作,苦练实验基本技能,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自己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科技中充满了生物,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求知欲,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3)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抓住时机,多渠道、多方位拓宽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研究,如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坚持使用启发式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比较和分析,以旧带新或以新忆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过程中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为培养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5 做好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有效衔接”

考试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内容,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的形式可以有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要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关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从学生答题情况人手,找出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达成三维目标。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督查,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中考命题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6 做好学习评价的“有效衔接”

“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思想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生物这门多年来非中考学科那么地不重视,究其原因,就是评价方法出了问题。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要尝试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实现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发展;重视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

作者:吴海燕

第二篇:高中生物对话教学以及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对话教学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对于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学应积极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将这一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论述了对话教学的概念,对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同时对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对话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引言:

在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下,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有所改变,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的作用,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合理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这一模式下的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对话教学的概念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以师生间的对话为原则展开的教学。但对话并不单指师生间的问答,它包含了所有与教学相关的语言内容,可以是交流探讨、倾听评价、发表观点或情感沟通。在学生的主体性不断被强调的今天,对话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应用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1.利用对话教学创设情境,使教师成为教学的促进者

过去,高中生物教学基本是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展开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对话教学创设情境则有效的丰富了教学形式,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相关内容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国家要严格禁止转基因食品的买卖?[1]”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有效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利用对话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总结和分析,否则是无法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的。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较为復杂,学习难度较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教师还需要利用对话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指出一条正确的思考路径。如在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果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通过问题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1)通过哪一个杂交组合能够判断果蝇的显性形状?(2)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吗?(3)如果用W表示果蝇的基因,并且其在X染色体上,你能用W和X写出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2]?学生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且自主探究能力也获得了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干预学生的想法。

3.利用对话教学加强学生的合作,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

在加强师生对话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小组合作学习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与他们交流,对他们监督,发挥自身作为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如在开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我将学生们分成了不同小组,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标记噬菌体?(2)为什么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温、离心和搅拌?(3)为什么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4)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边实验边讨论,真正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人翁,而我则发挥了组织、管理的作用,对学生的讨论和实验情况进行了监督[3]。

4.利用对话教学进行教学评价,使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

在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必须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不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很容易造成他们对知识点的错解,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每堂课的教学结束,教师都应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和总结的知识点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敢于与教师辩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理解方面存在的错误。如在一节遗传学的课上,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智力障碍、侏儒、肥胖等人类遗传病症作为了主要讨论内容,整节课下来都没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甚至还嘲笑了班级中肥胖的同学。在课堂结束时,我严厉指正了学生们的错误,并指出了本节课应掌握的重点和学习的方向,学生们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下一节课时也高效率完成了任务。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师生在对话过程中各自扮演好了自身的角色,达成了教学目标[4]。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应做到科学、合理、正确,教师必须把握好对话教学的方法,了解其概念与包含的范围,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明确自身的作用与地位,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东.四两拨千斤——论精讲点拨模块中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J].文理导航(中旬),2012,(3).

[2]马隽.浅议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新校园(学习),2012,(8).

[3]何芳.以任务单为载体的生物学对话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2010.

[4]周爱东.新课改背景下有关生物教学的探索尝试[J].陕西教育,2011(10):57.

作者:张小强

第三篇:论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根据一线观察和体,指出当前生物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揭示制约生物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中学生物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物;专业;问题;策略

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关于如何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和讨论众说纷纭,笔者从本校实际出发,就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基层生物教师的实践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启示。

1当前中学生物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观念相对滞后:部分教师对生物教育目的不明确,仍停留在传统教学大纲对知识要求的层面上,认为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以便能顺利升学考试、就业等,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缓慢,不少教师有学科本位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在教学行为上也进入了种种误区:如恪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停留在低效重复的教学活动中,以考试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生等。

1.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受传统教育观影响,不少生物教师认为只要具备生物专业知识就足矣,所以过多地重视生物学科专业知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较少,且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很多生物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对教学力不从心。知识面不够宽广是生物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1.3能力结构不够完善: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驾驭能力不到位,且探究式教学、生物实验教学技能严重欠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2制约生物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纵观这些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笔者认为阻碍中学生物教师自我更新专业素质结构、使其自我专业发展受到限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2.1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限制了生物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多年以来,学校教学一直都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生物教师便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按学校的规定和制度行事,不能多做尝试和创新,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再发展其他能力,造成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单一。并且在教学中,以往生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案等其它教学参考书都齐备的教科书,以完成教材内容和教参要求作为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唯一标准,由此造成了教学行为千篇一律,教学策略一统僵化,教学模式死板的局面,从而极大地压抑了教师教学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发挥。

2.2学校陈旧的管理机制,扼杀了生物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对教师的管理上,许多学校管理者依然没有跳出“官”即“管”的旧观念,缺乏灵活性。就拿对教师的考评来说,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评价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应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但目前很多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是重结果而轻过程,以“考分论英雄”,导致部分生物教师态度消极。另外学科歧视现象也普遍存在。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生物教师失去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动力,从而在根本上阻止了教师的成长之路。

2.3单一的培训方式,丧失了生物教师自我更新的主体地位:目前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往往被有关部门狭隘地理解为举办一些研讨班或进行假期的培训。并且大部分培训形式一般是请专家、教授坐在上面作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报告、讲座,教师们就拿个本子和笔在下面拼命的听和记录。其实很多培训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使得一些培训流于形式。许多生物教师对培训和自身专业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把培训当成任务来完成,在培训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3新课程背景下促进中学生物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策略

3.1树立专业理想:生物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才能有高的工作积极性。那就要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把个人理想寄托在事业发展上,才会在工作中为了追寻理想的教学境界而敢于自我反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善其自身的教学素养,努力提高专业才能,以满足社会对教育专业的期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愿意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

3.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的蓝图,能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引导和监控,它是教师发展的指南,是教师成长的方向。生物教师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就要对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设想并作出规划,包括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

3.3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生物教师通过培训可以促进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增强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信心,并使教师在了解课程设计者意图、发展课程意识和掌握课程实施必备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策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课程实验的日益推进,对教师的培训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培训和教学相脱节,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要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增进课程实施效果,就要克服这些弊端。

3.4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生物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就要学习理论、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把成果应用于实践。在这些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自觉性、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等,不仅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和改善教育实践,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完善的过程,扩充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以说,参与科研是提高生物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2]王小红.教师专业发展新论[J].集美大学学报,2003(4)

[3]王深译.怎样成为优秀教师[J].国外教育动态,1983(1)

作者:郭贵毅

上一篇:大班教师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学生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