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普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生物科普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核电发展对公众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还是科普。”日前中国工程院在天津举办的第13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将主题定为“我国核能的科学发展”。包括15位院士在内的业界人士谈起核电,在“核电亟待科普”这一老话题上,再次达成共识。

第一篇:生物科普论文范文

四川宜宾:“党建带科普”推进科普网络书屋建设

近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共同召开全市推进科普网络书屋建设会。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宜宾市委常委、市科协主席王剑明等有关部门领导共计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推广宜宾市兴文县经验,整体推进宜宾市科普网络书屋建设。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宜宾市以“党建带科普”活动,整体推进科普网络书屋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会上,宜宾市委常委、市科协主席王剑明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兴文县科普网络书屋建设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强调了建设科普网络书屋和开展“党建带科普”活动的重要意义,对于如何建设好科普网络书屋和如何用好科普网络书屋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科普网络书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工作责任;三是要坚持“党建带科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四是要严格考核、注重应用;五是要广泛宣传,促进更多的干部群众使用,充分发挥科普网络书屋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

作用。

以点带面 实现“天网” 与“地网”有效整合

2011年11月25日,兴文县率先在全县县、乡(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整体推进科普网络书屋建设。目前,兴文县已开通231个科普网络书屋,可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识分子、中小学生浏览阅读和下载相关知识。该书屋具有实用性强、内容全面、来源权威、更新速度快,查阅资料方便快捷,成本低,针对性强等特点。从开通至今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县点击、搜索、浏览、下载等共使用6.3万次,其中浏览下载文章1.9万篇,深受广大使用者高度肯定和欢迎。

宜宾市在兴文县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带科普”活动。将党建资源与科普资源有机结合,将组织建设与科普建设有机结合,将党员教育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科普工作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将科普网络书屋设施整合到党建资源上,将科普网络书屋的牌子挂靠在党建阵地上,将党建管理融入到科普网络管理中,实现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坚持“党建带科普”活动,将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和各级党组织微机电脑平台,把科普网络书屋知识放到平台上,实现“天网”(卫星接收的远程教育)与“地网”(科普网络书屋)的有效整合。“党建与科普”相结合,将在村(社区)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党员科普推广员,把农村党员干部培育成有知识、懂技术的致富能手,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科学致富;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提高党员干部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科学决策、执政能力提供有效载体。既发挥了党员干部带头应用推广科普网络书屋,學习和更新科学知识,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又显示了党在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既能增强党员服务群众与服务发展的能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能助推科普事业的发展,实现党建与科普双赢。

多方合力 齐抓共建

科普网络书屋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王剑明要求各区县党委、政府主抓,组织部、科协、科技局主推。各区县组织部门要负责科普网络书屋的牵头抓总工作,财政部门要解决好资金保障和硬件配置问题,科协部门要具体负责计划制定和工作衔接,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团委、妇联、教育部门、涉农部门、科技部门、科协组织等要分别负责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大重点人群科普网络书屋的推荐、使用工作。同时,各区县科协要按照科普社会化的要求,积极争取网络运营商等社会力量参与筹建科普网络书屋。

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指出,宜宾兴文县科普工作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找到了有效的路子,兴文的模式、载体和机制在全省开了先河,值得大力推广。他希望,宜宾市要进一步抓好科普网络书屋的建设和应用,巩固扩大科普网络书屋建设的数量,做到能覆盖的地方全覆盖;持续开展科普网络书屋使用方法的培训,让广大群众得心应手地使用书屋;注重科普网络书屋与科技推广的有效结合,促进科学技术走向田间地头、机关、企业、社区和学校。

民生优先 惠泽百姓

多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宜宾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普网络书屋建设将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中心工作,整体推进,覆盖各行各业。各区县县级部门、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技协、科普基地要有自身个性化专用书屋;各重点村(社区)书屋要向广大城乡居民开放。不同的书屋服务于不同的群体,对未成年人主要面对中小学生的教与学配置相应的辅导教材,同步参考资料,青少年科技教育知识;对农村群众主要配置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知识,农村实用的文化卫生法律知识;对城镇居民主要配置日常保健卫生知识,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知识,政策法规常识;对机关干部主要配置各级各部门所需的工作学习资料,政策法律法规资料;对社区居民主要是配置各相关行业就业技能知识,职工职业道德知识,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知识。既要做到整体推进,又能服务不同层次的群体,惠及百姓。

会议还对宜宾市推进科普网络书屋建设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科普网络书屋全市整体推进的目标及建设步骤、时间安排。各区县将在4月中下旬设置好科普网络书屋建设栏目,并签订协议。5-6月邀请中国科协,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的专家到各区县免费开展培训和全面启动开通各区县科普网络书屋,力争2012年全市各区县开通率达到100%,实现满堂红。(宜宾市科协 何莉 编辑:方格)

(四川省科协)

第二篇:关注中国核电发展:仍需科普科普再科普

“核电发展对公众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还是科普。”日前中国工程院在天津举办的第13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将主题定为“我国核能的科学发展”。包括15位院士在内的业界人士谈起核电,在“核电亟待科普”这一老话题上,再次达成共识。

在核电审批从福岛事故之后的“停摆”中新近开闸的关口,把这一旧话重提,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公众尚显脆弱的神经,业界仍存担忧。这从会上会下都感觉得到。

福岛之后“反核”的声音更易引发共鸣

在会下跟记者谈话中,国内核电四大业主之一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福岛事故之后,“反核”的声音更易引发社会共鸣,甚至影响到相当高层;而“挺核”的主张往往被指向利益圈驱使,以至许多正当表达都底气不足。这对核电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会上也有院士演讲中指出:“尽管因核电事故死亡的人数远少于煤炭的矿难和交通事故,但由于核事故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和扩散性,每一次事故都增加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甚至使人谈核色变,这给核电发展带来负面冲击。”

中国核电发展首先要过公众心理关口

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反核”、“恐核”跟“挺核”的对立由来已久;只不过,前者在舆论层面所占的上风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明显。业内普遍认识到,“科普科普再科普”的现实困境实际上反映出,中国核电健康发展,首先要过公众心理关口。

多位专家表示,在美国三哩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都出现过“反核”声音高涨的现象,并一度带来范围不等的“弃核”行动。这跟股市崩盘时的恐慌性抛售有些类似,是核灾难过后心灵尚未平复的正常反应,虽可理解,但谈不上很理性。治愈这样的心灵创伤,一靠时间,二靠持续不懈的科学引导。

核电科普为何必要?

记者就“核事故损失远小于其他事故,为何却导致‘恐核’”采访多位专家,他们的分析中比较共性的几点包括:

核能“原罪”。人类首次利用核能,很不幸地是在战争场合。二战结束前广岛、长崎上空的那两朵蘑菇云所带来世界末日般的巨大伤亡,是所有“核恐惧”的根源。这使核能理所当然地背负上了“原罪”,“你可以令人信服地纵谈和平利用核能、人类控制核能的美好前景,但却很难抹平那样惨痛的原始印记。”

核事故的滞后和扩散效应。如前所述,尽管核事故死亡人数远少于矿难、车祸,但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事故直接导致了一座中型城市“空城”的灾难,其后果至今尚未处置干净,“这对人们心理的连锁冲击是难以用具体数字形容的”。

核能的神秘感。核电站区别于常规电站的最大不同,是在“常规岛”前端被称为“核岛”的反应堆,常规岛跟普通电厂一样,所有人一看便知;而核岛因核能的特殊性,反应堆被全部置于严密的安全壳内,外人不得其详。这就使核电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而“神秘的东西容易引发恐惧是人之常情”。正因此,更凸显核电科普的必要性。

福岛事故改变不了核能安全、清洁的基本结论

“福岛事故改变不了‘核能是安全、环境友好能源’的基本结论”,无论议题涉及核电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吸取福岛事故教训,还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铀资源支撑能力、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抑或我国内陆核电的发展等,这一“基本结论”是论坛专家们的一致看法。

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从我国“能源结构三阶段”分析入手,论证了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过渡到清洁能源占比逐渐增加的多元结构阶段,最终进入非化石能源为主阶段;而这一目标,“须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二者的合力,才能较早到来并稳定发展”。所以,“人类不可能弃核”。

辐射防护专家、中核集团潘自强院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何建坤教授,中广核苏州热工院周如明研究员等,在对福岛事故作全方位深度解析之后指出,福岛事故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我国沿海不具备发生灾难性地震海啸的条件。福岛事故产生的辐射照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不大,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剂量基本上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尚未发现可察觉的生态环境影响;但产生了较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不可接受的”。

分析指出,在环境影响方面,不同能源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比较,褐煤、煤、石油、太阳能、水力、生物质、风能、核能中,核能依次排在最低;对人员健康的影响方面,核能的辐射照射也远远低于煤。

分析由此得出“福岛事故改变不了‘核能是安全、环境友好能源’的基本结论”,但同时强调,核能界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迫切性,尤其要提高核能的公众“可接受性”。这一点,核电科普任重道远。

《科技日报》

第三篇: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中的场景化科普模式研究

[摘   要] 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文化建设和消防知识科普工作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应急科普场馆是消防知识科普的主要场所之一,针对7类不同类型的应急科普场馆,引入场景化应急科普的理念,研究了开展场景化应急科普的优势,并按照传播学中的5W理论,提出了不同类型应急科普场馆的场景化应急科普模式,从而提升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科普能力。

[关键词]消防安全 应急科普 科普场馆 场景化科普

火灾作为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类多发性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与危害触目惊心,因而是应急科普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根据美国消防协会估计,每个家庭成员在一生中至少会遇到两次严重火灾,2013—2017年美国平均每百万人火灾亡人率为9.9人[1]。据我国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2020年我国共接报火灾25.2万起,死亡1 183人,受伤775人,直接财产损失高达40.09亿元[2]。

因此,向公众传播消防安全预防知识、培训演练形成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人们的消防安全素质、减少火灾的发生及人员的伤亡十分必要。应急科普场馆作为开展应急科普教育的重要场地之一,在传播安全与应急知识、培训演练形成自救互救能力、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提升民众的安全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分类

在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教育实践中,针对火灾的消防科普教育发展较早,各类消防应急科普场馆增长速度也较快[3]。目前,国内尚未有“应急科普场馆”的官方定义,也没有明确的类型划分;在国外也未找到与“应急科普”对应的概念,但与“应急科普场馆”较为类似的有防灾博物馆、防灾体验馆等。

本文的“应急科普场馆”主要指具有交互功能的、体验式的安全体验场馆,该定义与学者郑念的定义一致[4]。进一步地,本文的消防应急科普场馆分为以下7类[4-6]。

(1)重大灾害纪念馆。目前国内的各类重大灾害纪念馆数量不多,但规模和影响力较大。就火灾而言,国内目前唯一的灾害纪念馆是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是为了反思纪念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而建造。

(2)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一般由地方政府支持,委托第三方兴建,科普内容包括消防、交通、地震、台风、应急救护等多个应急领域。

(3)专业类应急科普场馆。在所有专业性的应急科普场馆中,消防类应急科普场馆起步早,占比最高。在许多专业类的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中,设置有模拟餐厅、教室、超市、住宅、酒店等不同环境,模拟火灾和烟雾、坍塌、拥挤、践踏等情景,可以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掌握火场的响应与逃生技能[7]。

(4)社区安全体验馆。此类体验馆规模不一、数量较大,更贴近群众,聚焦居家安全和日常安全知识,旨在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隐患排查能力和逃生能力。

(5)青少年/儿童安全體验馆。此类场馆常以儿童乐园形式运营,较为强调娱乐性,即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应急知识。

(6)学校安全体验馆。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建设有学校安全体验馆,将应急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学生实践内容中。例如,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有消防体验馆,对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全覆盖教育,每年接待5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7)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此类应急科普场馆的突出特点是轻便、快捷、灵活,能提升设备周转利用率和科普范围,深入农村等地区,打通应急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目前已有如此多类型的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但是,正如杨家英等指出,目前的消防科普场馆较为笼统,没有发展出特有模式[3]。因此,本文将根据不同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特点,引入场景化应急科普的理念,依据传播学中的5W [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场馆设计出针对性的场景化应急科普模式,提升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科普能力。

2 场景化应急科普理念

场景化科普是结合场景化思维、情景学习、体验式科普等概念提出的,秉承个性化定制、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构建的原则,打造技术和体验感并存的科普场馆传播模式[8]。针对应急知识的科普,场景化应急科普采用场景化的思维模式,根据应急科普知识的特点,通过建立虚拟的突发事件场景,开展“体验式的应急科普”[9],实现“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认知”“多感官学习”[10-11],塑造人们的行为,让参与者掌握突发事件场景下的应对知识。场景化的应急科普具有如下特征。

(1)沉浸感。与其他非应急性质的科普工作相比,应急科普更看重体验[12-13]。场景化的应急科普会模拟各类灾害场景,让科普受众感受到灾害环境,掌握灾害场景下的科学应对知识。

(2)交互性。应急科普中的重要科普内容是突发事件场景下的科学应对知识,为了保证科普知识的有效性,场景化的应急科普通过模拟情景的体验式学习,“边动手边动脑”,让公众最大可能地形成灾难发生场景下的真实感受和意识,掌握自救、救人及逃生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行动能力,培养公众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5]。

(3)反馈机制。场景化的应急科普通过应急知识教学开展模拟场景体验,并对参与者体验过程进行记录。一方面,应急科普工作人员和专家可以了解科普受众对灾害场景下应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科普受众进行巩固;另一方面,科普受众也可以为场景化的应急科普工作和模拟场景体验提供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场景化应急科普的内容及形式。

3 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场景化科普模式设计

3.1场景化技术手段

场景化应急科普的形式,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新技术,模拟更加真实的突发场景,为应急科普服务。为了实现场景化的消防应急科普,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中可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科普形式总结见表1。

(1)声光电技术。将音频、视频、色彩、影像、文字、电子电控设备与应急科普场馆的设施结构、空间设计结合,网络化、智能化地进行演示。

(2)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的二维影像或三维模型融合到真实的空间环境中,综合应用了显示技术、跟踪注册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 [14-15]。

(3)三维(3D)投影技术。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达到视觉、听觉等方面立体效果的一种技术,使用互相重叠的图像来增强观看者的深度感、立体感。

(4)虚拟现实(VR)技术。综合应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仿真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配合高性能音像显示设备,营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实现人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使参与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临场感。

(5)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在科普场馆中,可通过语言识别技术实现智能控制科普讲解的内容以及模拟消防报警体验等功能。

3.2场景化科普模式设计

按照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理论[16],对应应急科普场馆传播应急科普知识的过程,列出5个基本要素为:应急科普场馆(Who)、应急科普知识(Says What)、应急科普形式(In Which Channel)、应急科普受众(To Whom)和应急科普效果(With What Effect)。根据5W理论,本文对上述7类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应急科普全过程进行设计。各类场馆的场景化消防科普模式见图1。

(1)重大灾害纪念馆

重大灾害纪念馆的主要目的是纪念重大灾害带来的苦难,并提醒人们养成安全意识,学会在危险情况下自救。目前国内针对火灾的重大灾害纪念馆仅有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尚没有其他类型的火灾纪念馆(例如建筑火灾、隧道火灾等)。即便如此,在应急科普过程中,也需要普及各类火灾的知识。因此,重大災害纪念馆中,场景化应急科普的主要场景应是重大的火灾场景,包括各类场所下的重大火灾场景,例如建筑火灾、隧道火灾、化工厂火灾等。在这些场景下,火灾已经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因此科普的知识应主要是如何进行科学的逃生、疏散,在首先保证科普受众掌握这些重要知识的情况下,再科普如何防范这类火灾的发生,以及在火灾初期如何进行扑灭及报警。对于科普的受众,由于场景化的设计多是重大灾害场景,较为惨烈,因此不适合低年龄段儿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利[17];且重大灾害场景下的许多逃生措施较为复杂(例如结绳自救等),低年龄段儿童难以掌握。因此科普受众应该是14岁以上的公众。对于低年龄段儿童的应急科普可以在更有针对性的儿童/学校安全体验馆开展。

(2)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

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具有综合性特征,场馆内需要覆盖尽可能多的突发性安全事件类型,因此,对于火灾的科普难以兼顾科普知识的深度。对于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其场景化的设计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场景的常见性,设计的火灾场景应是较为常见的建筑(住宅、商场、学校等)火灾场景;二是场景的耦合性,设计的火灾场景应考虑到其可能引发的其他次级灾害场景或可能引发火灾的其他初始灾害场景。其场景化的科普模式如图1所示,科普的主要知识是日常生活中的防火知识、起火初期如何使用相关灭火设施及报警、常见火灾场景下的逃生。在应急科普的形式上,多灾种耦合的场景较为复杂,因此比较合理的方案是通过3D投影模拟灾害的衍生演变过程。

(3)专业类应急科普场馆

专业的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主题明确,因此火灾的科普也应该较为全面和深入。采用AR技术,生动讲解日常的火灾防范知识和火灾动态的发展过程;通过声光电技术,展示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的作用及联动,普及消防设施知识;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培训科普受众的火灾报警信息规范化,使得报警信息全面、清晰;采用VR技术,模拟不同类型的火灾场景下的灭火、逃生等。最终让科普受众形成安全的防火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规范的火灾报警、科学高效的逃生方式。

(4)社区安全体验馆

社区安全体验馆的应急科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首先,科普受众主要针对社区居民;其次,应急科普的场景化设计主要针对社区中的建筑火灾场景。应急科普的知识主要是建筑中的防火、灭火知识,例如针对电气火灾、厨房火灾的防火与灭火措施进行科普。社区安全体验馆的规模一般不大,因此采用的场景化技术也以VR技术为主,开展建筑火灾时的逃生体验、灭火体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区安全体验馆深入了社区基层,因而应急科普也应该关注到社区中的特殊人群,包括高龄老人、青少年儿童等。不能忽略对特殊人群的应急科普,尤其是老年人的厨房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问题。同时,对特殊人群的应急科普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该有区别。例如,针对高龄老人,场景化应急科普中许多需要操作的设备较为复杂;对于火灾场景的应对,固守待援也比疏散逃生更适合高龄老人。

(5)青少年/儿童安全体验馆

青少年/儿童安全体验馆开展应急科普的受众是青少年儿童。考虑到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开展消防应急科普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对幼龄儿童开展防火安全教育要有两个“不为”[17]:其一,不带领他们进入真实的火灾现场参观,不搞“恐怖教育”;其二,不允许他们参与灭火活动,不宣扬儿童救火英雄事迹。针对幼龄儿童只传授自救与逃生技能,有关救火灭火等技能则等到他们年龄增长、力所能及时才进行科普。因此,场景化的应急科普需要保证科普内容的适当性以及科普手段的趣味性。在场景化的科普模式中,科普内容仅包括日常防火知识、火灾报警知识以及常见火灾场景下如何逃生,不宣传及教授灭火知识;科普的形式包括利用AR技术生成卡通形象的“讲解员”,讲解防火知识和报警知识,并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带领青少年儿童进行火灾报警训练,记住报警号码并清楚准确地表达起火信息,充分调动青少年儿童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可采用VR技术模拟简单的火灾场景进行逃生体验,但要避免模拟过于惨烈的场景,保证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6)学校安全体验馆

学校安全体验馆的科普受众与青少年/儿童安全体验馆的受众较为一致,是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生。但学校安全体验馆作为学生安全教育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国民应急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因此相比于青少年/儿童安全体验馆,其应急科普知识的权威性更高,需要及时更新;同时,需要对应急科普工作进行考核,保证对学生的应急科普教育是达标的。采用VR技术模拟简单的火灾场景进行逃生体验是必要的,同时,需要对逃生方式进行评价,保证火灾场景下的有效应对。学校安全体验馆既要有趣味性,也要引入考核机制,保障对学生的应急科普教育水平。

(7)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

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是固定应急科普场馆的补充,能增加消防应急科普的覆盖面,打通应急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此类场馆具有流动性,进行科普活动的场地面积相对较小,且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能采用的场景化技术方案也不多。场景化的科普模式中,科普的受众主要是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镇、农村地区的居民(统称“非城市居民”),应急科普的知识主要是日常的防火知识、常见火灾场景下的灭火及逃生知识。其中,防火知识要因地制宜,针对科普地区的特点确定对建筑火灾、森林火灾或草原火灾的防火知识。能采用的场景化技术方法也具有局限性,通常情况下可采用穿戴式设备,通过VR技术进行火灾场景下的逃生体验、灭火体验。

以上是根据不同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特点、能力的不同而设计的不同场景化科普模式。在实际的应急科普场馆建设中,还需要考虑设施设备的维护、应急科普内容信息的及时更新,也可以根据场馆经费、场地的扩展而加入其他更有效的场景化科普模式。

3.3场景化科普模式实证研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设计的场景化科普模式的可行性,我们选取了当前国内较为典型的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专业类应急科普场馆和青少年/儿童安全体验馆三类消防应急科普场馆进行实证研究,并从不同的学习理论角度,说明场景化应急科普的理论优势和实践意义。

(1)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以北京市海淀公共安全馆为例,该展馆包括消防安全、地震灾害、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13个展区,应急科普受众为普通公众。在消防安全展区,应急科普知识包括火灾现场复原、报警训练、居室安全训练、烟雾逃生训练等内容,采用了很多场景化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投影技术,应用数字化仿真运动平台和环幕放映系统,让观众感受火灾情景[18]。场景化的应急科普,能让科普受众学习火灾的预防知识与自救常识,形成安全防火意识和掌握逃生方法。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作为综合类应急科普场馆,北京市海淀公共安全馆还可以在场景的耦合性方面进行提升,设计的火灾场景可以考虑到火灾可能引发的其他次级灾害场景以及可能引发火灾的其他初始灾害场景,这样的火灾场景更能体现综合类应急科普的特点。

(2)专业类应急科普场馆。在国内的专业类消防应急科普场馆中,最为专业的当属中国消防博物馆[19]。中国消防博物馆中针对消防的应急科普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包括城市消防规划、建筑消防设施、火灾应急疏散、家庭火灾灭火、“119”电话报警等。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应急科普场馆,专业类应急科普场馆中对于消防设施知识的普及更加全面深入,可以让科普受众了解到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的作用及联动知识。中国消防博物馆中场景化科普的主要区域是以安全互动体验形式为主的防火防灾体验馆,采用的场景化技术手段包括高清投影、电子沙盘模型、光电感应等多媒体展陈技术。场景化的应急科普,让科普受众形成安全防火的意识,掌握基本灭火知识,能在报警的时候提供全面清晰的灾情信息,并知晓科学高效的逃生方式。其他地区的专业类应急科普场馆,也可以借鉴中国消防博物馆在应急科普知识全面性和应急科普形式多样性方面的经验。

(3)青少年/儿童安全体验馆。当前,国内的许多城市都逐渐建有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具有娱乐性的安全体验馆,寓教于乐。以杭州市“笑笑橙”青少年消防应急安全体验馆为例[20],该体验馆的应急科普受众是5~16岁的青少年儿童,设有救援现场区、设备体验区、体能训练区、3D影院区、逃生区、消防队等多个功能区,采用的场景化应急科普技术有VR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仿真技术等,旨在让青少年儿童掌握防火灭火、灾难逃生、自护自救等生存技能。但是,正如在上述场景化科普模式设计中提到的,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应急科普,除了要关注科普手段的趣味性,还应保证科普内容的适当性。借鉴日本的“两个不为” [17]经验,针对幼龄儿童不宜科普灭火知识。因此,诸如模拟消防员灭火、使用灭火设备等灭火知识的科普应该注意年龄的限制。

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场景化的应急科普模式具有理论优势和实践意义。

(1)按照行為主义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大部分的学习都是操作型学习,表现形式是增强参观者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动机变得持久[21]。场景化的科普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虚拟的火灾场景变得鲜活生动,全方位感官的刺激能激发参观者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对科普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与虚拟灾害场景的互动和反馈促使参观者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真实世界进行联结,进而使得参观者的学习动机变得更加持久。

(2)按照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知识本身是一种基于社会情境的实践活动,是社会文化、背景和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通过社会性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知识实际应用活动中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从而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问题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22]。场景化的应急科普一方面可以通过仿真式的体验设备直接为参观者提供逼近真实的火灾场景下的逃生、灭火等应对实践(社会实践情境);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科普受众之间、科普讲解员和科普受众之间的互动,通过协作、互动、相互探讨,科普受众从实践共同体中的“边缘性参与”逐步转变为“充分参与”,在学习到更多共同体知识的同时,求知行为也变得愈发积极。

(3)按照体验学习理论,体验学习的四个步骤为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以及在新环境中测试概念的意义[23]。场景化的应急科普一方面可以构建虚拟的灾害情境,让学习者在情境中亲身接触和感受环境内的事物,受到强烈、多感官的刺激,在此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评估应对行为,评估结果能让受众有积极的反思,在体验过程将当下学到的知识和先前习得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将当前学习和未来关联在一起,不断地循环着“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最后完成科普知识的内化。

4 结语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发布,应急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消防应急科普是应急科普工作的一种重要类型,针对不同的消防应急科普场馆,按照传播学的5W理论,从应急科普场馆、应急科普知识、应急科普形式、应急科普受众和应急科普效果角度,設计不同的消防应急知识场景化科普模式,可以为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建设提供参考,提升消防应急科普场馆的应急科普能力,促进消防安全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辉.美国火灾亡人率统计报告[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11):1560.

[2]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EB/OL]. (2021-02-01)[2021-04-09].https://www.119.gov.cn/gongkai/sjtj .

[3] 杨家英,赵菡,郑念. 中国应急科普场地发展分析[J]. 中国高新科技,2020(6):11-14.

[4] 岳勇华,何国家.我国应急安全体验场馆的现状分析[J]. 中国应急管理,2019(11):34-37.

[5] 杨华娟. 体验式应急安全教育发展路径探讨[J]. 社会治理,2019(10):57-62.

[6] 赵菡,杨家英,郑念. 从突发公共事件科普看应急科普场馆建设[J]. 科普研究,2020,15(2):68-75,106-107.

[7] 搜狐网.应急安全科普体验馆常见的几种解决方案[EB/OL]. (2020-08-21)[2021-04-09].https://www.sohu.com/a/414228792_120743922.

[8] 王梦捷,杜兴苗,王海洋,等.浅谈场景化科普教育形式在科普场馆中的运用[C]//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时代公众科学素质评估评价专题论坛暨第二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11.

[9] 任广乾,汪敏达. 体验式科普及其行为机理理论综述[J]. 科普研究,2010,5(4):22-27.

[10] 常娟,霍菲菲. 多感官学习在科技馆展览辅导中的应用[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3):49-55.

[11] 吴子珺,朱翔宇,王雪. 智慧博物馆情境感知微型学习模式研究[J]. 科技广场,2017(10):172-177.

[12] 蔡文东,庞晓东,陈健,等. 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开展应急科普工作的研究[J]. 科普研究,2016,11(4):53-56,62,96.

[13] 陈世华. 我国综合安全教育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J]. 城市与减灾,2019(4):46-50.

[14]Azuma R,Baillot Y,Behringer R,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J].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2001,21(6):34-37.

[15] Azuma R.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 [J]. In Presence: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1997, 6(4):355-385.

[16]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7] 范强强. 值得借鉴的日本中小学生防火安全教育[J]. 生命与灾害, 2019(4):34-35.

[18]百度百科.海淀公共安全馆[EB/OL].(2015-02-13)[2021-04-06].https://baike.baidu.com/item/海淀公共安全馆/1968773?fr=aladdin.

[19]潘春华.走进中国消防博物馆[J].生命与灾害, 2020(11):38-39.

[20]浙江日报.杭州少年宫消防安全体验馆开馆在即 萌萌吉祥物亮相[EB/OL].(2018-12-14)[2021-04-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827599027155486&wfr=spider&for=pc.

[21]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2]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Meaning and Identit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3]David A Kolb.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张英姿)

作者:胡俊 吴家浩 申世飞 疏学明 王佳 齐培潇 尚甲

上一篇:前沿科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本科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