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释放天性——谈音乐教育的审美情感性

2022-12-07

音乐课程标准将“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置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首位, 并从“丰富情感体验, 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艺术, 理解多元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作了细致的表述。更符合音乐教育的性质, 更能体现审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 情感不仅体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 更是指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这说明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 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学科特点。

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体验与反映

音乐感知, 音乐表现, 音乐鉴赏, 音乐创造都于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情感是展开音乐审美活动的动力中介与归宿。而动力是音乐学习者从内心发出的对音乐情感体验的需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其本身就是情感的载体。人们在创作、表演、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着心灵的撞击, 使自己的情感受到洗涤, 陶冶。直至体验到超越功力欲念的深邃的审美情感。因此越是具有高艺术价值与品味的音乐作品, 越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是审美情感体验, 开始于情感体验终结于情感体验。真正的为审美而教, 为审美而学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习主体 (学生) 和学习客体 (音乐) , 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主体全面而深入地渗透入客体中, 客体也无时无刻地给主体以永不衰竭的情感激发, 深化发展。因此, 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 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 演奏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 都应该激发发展对音乐情感的内在需求, 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 完善人格。

2 教师要创设音乐教学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

在授课前, 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 紧贴学生现实生活, 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情趣。教师在课堂上应富有激情, 要以情动人。在课堂上最容易交流的感情是语言, 形象生动、富有的激情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情感的添加剂, 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课堂上学生还最喜欢教师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恰当使用, 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伴着美妙的音乐, 优美的舞姿, 把学生带入仙境中, 并且让学生也身临其境, 达到美的净化;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面部表情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教师就象演员一样, 用自己精湛的教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 努力通过自身的情感投入, 紧紧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加强情感体验教育, 感悟情感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 是产生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原因。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 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 认识音乐, 获得审美满足, 得到自我发展。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使达到以趣激情, 以趣促情。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挖掘以趣激学的方法, 把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再现教材的情境。通过设境,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进一步塑造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之引子《狮王进行曲》与《天鹅》一课时, 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好开场白, 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同学们, 从学校开往森林王国的开心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 这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美丽、神气的大森林, 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 还有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地飞出, 高唱着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同学们充满好奇心, 被眼前地情景所吸引, 这时,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地叫声, 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地叫声。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的需要, 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达到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3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首位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被误解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就是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我们所说的对音乐艺术的态度, 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

(1) 要有敏锐的听力, 对音乐作品作出独特的反映;

(2) 能够自信的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观念与情感;

(3) 不断追求高品味的欣赏, 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而在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中, 只有音乐学科的课程标准,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首位, 引起了教师的高度重视,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无处不在, 它是引导学习方法的要素, 它以趣味、愿望、热情等形式构成学习动机, 在学习中起到驱动、诱导、调节作用, 作为音乐教师, 要在“情感”上投入进去。我们只有不断的丰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 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好的成长, 我们的音乐教育才更有意义。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感知, 音乐表现, 音乐鉴赏, 音乐创造都于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 审美情感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情感性

参考文献

[1] 戴定澄编.音乐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0.

[2] 周小山, 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7.

[3] 中国音乐教育, 2006, 9.

[4] 朱名燕, 彭志修主编.音乐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

[5] 朱则平, 廖应文主编.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下一篇:血清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