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2022-07-31

第一篇: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强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加紧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其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

(2)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于军事,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4)军国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泛滥,使战争日益迫近。

(5)20世纪初,由于列强的争夺和民族矛盾激化,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2)军事战略上,德军低估对手,且两线作战。

(3)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激烈,德国尤为尖锐,基尔港水兵起义,全国响应,德皇退位,仓皇逃亡。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临阵倒戈,日本美国等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积极方面(1)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继续深入进行。

(2)一些欧洲国家基本按民族自决的原则,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

(3)英法等老牌国家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几百年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4)战争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消极方面:大战历时多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二篇: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课文表格。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美、德经济发展迅速。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国家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寻求海外市场禾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抢占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主要有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历史宿敌。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反俄性质)

1882年,德、意、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三国协约的形成

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3)战争的催化剂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性,世界性,世界范围内指挥战争,突破地域限制)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2、经过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彻底打破了德军想在六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施里芬计划”。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它宣告了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要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伤亡人数近100万。首次使用毒气。

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日德兰海战:海上战场。德国对英国发出挑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舰队损失惨重,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第三阶段:1917——1918年。发生两件大事:一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二是美国的参战。这两件大事对大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果

同盟国(德奥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实力。

4、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主要看交战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一战的爆发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战争过程中各国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领土,明显显现了战争的侵略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也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分析战争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不能从整体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5、影响

(1) 西欧相对衰落;美日的崛起:美国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专向纽约。(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日本一战期间扩展在中国势力,企图独霸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债权国)。

(2)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等帝国,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封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

(3) 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 革命与独立浪潮:欧美各国工人运动高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1919年)

(1)实质: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主要内容

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 赔款问题;瓜分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分割,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中国山东问题:大国强权政治下,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同意满足日本的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弱国无外交。

由和约内容分析得出和约、和会的实质: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反映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性质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如中国山东问题)

(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构成:协约国集团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协约国列强建立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基本框架,即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上最大的赢家:英国、法国。

(4)凡尔赛体系下的重重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的极端敌视,准备武装干涉。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除在体系之外。

(5)维系国际机构:国际联盟:1920建立,英法操纵(1946年解散)

2、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1921.11.12)

(1)根本原因: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威胁美英利益。(美日矛盾)。目的:调整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分配问题。

(2)内容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三个条约)上,美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美国获得哪些利益?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队扩张和海军力量的增长;取得了与老牌海军强国英国相等的制海权;在中国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国公约》实质上是“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解决原因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弱国无外交)

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对日本施加一定的压力。(主)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的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重分世界殖民地,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东方的关系——构成了20-30年代帝国主义新的国际关系

3、战后遗留问题解决:德国赔款问题;欧洲安全问题。

(1)道威斯计划:影响:(德国赔款问题)

(2)《洛迦诺公约》:1925年。影响:

(3)《非战公约》:1928年。影响:积极、局限。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1、背景(原因)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2) 30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的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欧洲策源地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3)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顶点《慕尼黑协定》),美国推行中立自保政策(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苏联避战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促进了大战的爆发。

2、经过

(1)局部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意埃战争(1935年)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性质: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是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典型,被称为“小二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日本全面侵华:1937.7.7七七事变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德、日、意法西斯结盟:1936-1937年期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名义结成同盟,

(2)战争的全面爆发:1939年进攻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不列颠之战:德国遭到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首次失败。

(3)战争的扩大

1941.6.22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12.7。二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的结果。

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宣布对日实行贸易禁运。

(3)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三大转折性战役

1942—1943年。在二战的三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盟军分别取得了扭转战局的决定性胜利。三次关键性战役:苏德战场:斯大林保卫战;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反法西斯同盟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最终取得胜利。

(4)战争的胜利

诺曼底登陆:1944.6.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德日投降时间:1945.5.8德国投降;1945.8.1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 2,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二战正式结束。

日本投降的原因:主要由哪些因素促使其投降?哪个最为主要?

中国全面反攻(最主要作用):中国是抗日主战场,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最终拖垮了日军主力,没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日,就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辉煌的胜利。

美国投放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

后两个非决定性因素,起加速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 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它们把战争强加给各国人民,遭到各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它们必然失败)。

(2) 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力量的联合。

3、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同同样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参加国有美英等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但始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矛盾:三四十年代世界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势力扩张与反法西斯力量间的斗争,打败法西斯是当时世界政治的中心问题。在这场战争中,尽管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的目标下,它们“求大同,存小异”,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取得胜利。

英美对德战争虽有争霸因素,但客观上是为了保卫自由民主制度和民族独立,摧毁纳粹暴政而战,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健康发展,其主导方面是发法西斯正义战争。

4、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人类的胜利,民主战胜专制,正义战胜邪恶。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纳粹残杀犹太人),联合国诞生。

改变世界格局:德意日法西斯被彻底打败;英法被削弱,美苏崛起;社会主义国家;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西欧衰落,世界重心转移。

二战期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原子弹——和平运用:核电厂。

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四、雅尔塔体制

1、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1)主要内容

(2)评价

积极: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将苏联与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

消极: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制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雅尔塔体制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结束,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针对弈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主要斗争方式。

2、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概念

(2)“冷战”序幕——1946.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 政治上对抗: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6:根本目的: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1949.9

军事上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标志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随着美国遏制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展开,到1955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4)美苏争霸(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日益成为“冷战”的主旋律) 美苏争霸的原因:

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主要原因)

决定事件发生发展的是内因,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是主要的(同时也是主观原因),而双方实力对比变化是客观因素,可能性。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争霸的优势的美国。 表现:缓和: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议

紧张:军事上的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战略优势在美国)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材料

苏联:积极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缓和:

a、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b、1975年,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 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国方面。

对抗:1980年“卡特主义”提出: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1981年里根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星球大战计划,逼苏联搞军备竞赛,以此拖垮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苏联。

缓和:标志:1987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签署(标志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第二次缓和”)

(5)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东欧剧变原因

内因:

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外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五、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大国干预与插手):原因、影响理解

1、“冷战”中的“热战”(冷战产物,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1)朝鲜战争(1950-1953):朝鲜半岛的分裂:二战结束受降区造成。 (2)越南战争(1961-1973)

2、中东战争(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领土争端、宗教、民族矛盾)

3、发展中国家的局部战争(领土争端、宗教民族矛盾) (1)印巴战争 (2)两伊战争

4、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1)海湾战争 (2)伊拉克战争

六、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1、联合国

2、反战和平运动:三次高潮、特点、作用

第三篇:高考历史试题(按考纲顺序)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天津市2009-2015年)[最终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15·天津文综·1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日本对德宣战

【解析】材料的主旨意图并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A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B项正确;日本本身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C项错误;保护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4·天津文综·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考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平主义思潮

【解析】(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第二小问“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一战

- 1办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4.(2012·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6分)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第(3)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也要求争夺世界市场,重新瓜分世界,并不断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3)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 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2010·天津文综·13)(16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 ...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 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 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 ...联盟会员 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 ……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

- 31.(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考点】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美合作抗日

【解析】由图片“GO YEARS OF „LEADING THE WAY‟“”WORLD WAY”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1946至194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题与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从美国特种兵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故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国和缅甸,但是没有体现美国,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 5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

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

【考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希特勒打破凡尔赛体系的行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英法绥靖政策 (4)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进行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当英法没有作出反应后,“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变得肆无忌惮;第三小问希特勒的行动在于摆脱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种种束缚。 (3)第一小问材料三“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第二小问材料二中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是受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希望维持现状,更重要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祸水东引”,将矛头引向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第三小问这一政策导致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最终二战爆发。

- 7【解析】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二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 【答案】D

6.(2009·天津文综·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

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解析】(1)材料一中能直接得出的原因就是英国的请求,但结合所学知识,在了解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面临的险恶环境,才能得出包围滇缅公路这条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

- 9

C.

D.

【考点】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朝鲜战争;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决议,规定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故A项正确;二战结束后,在美苏的支持朝鲜半岛分裂,与联合国大会决议无关,故B项错误;二战结束后,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分裂,与联合国大会决议无关,故C项错误;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与联合国大会决议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1·天津文综·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意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 【答案】C

3.(2010·天津文综·13)(16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

- 11签订的主要目的。

【答案】(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2014·天津文综·11)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

A.

B.

C.

D.

【考点】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朝鲜战争;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决议,规定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 13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4)依据材料

一、

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 【解析】(4)二战既然基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胜利,那么当今世界对于所面临重大问题更应该团结、合作。

【答案】(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 15 -

第四篇: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时跟踪训练3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大战行将结束的1918年1月发表了著名的《十四条宣言》,对战后世界新秩序做了一系列新的规划。以下是其中几条。(一)公开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法决定之,此后无论何事,不得私结国际盟约。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不得秘密行事„„(五)对殖民地的处理,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殖民地人民之公意,当与政府的正当要求共适权衡„„(十四)确立约章,组织国际联合会。宗旨为各国互相保障政治自由及土地统辖权。国无大小,权利一律平等。

材料二 “我们参加世界战争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国、日本既有1915年5月之条约换文于前,又有1918年9月之续约于后,而英、法等国亦与日本协定条件,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利之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没有变更的余地!”„„英、法、美早巳确定„„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方案。让中国来选择,只不过是一个样子而已。

(1)据材料一,为建立战后新秩序威尔逊提出了什么基本原则?

(2)材料二违背了材料一提出的什么原则?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我国国内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公开和平条约”“公道”“平等”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维持条约的神圣”“没有变更的余地”“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即可概括;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 (1)基本原则:应公开缔结和平条约,不得私结密约;处理殖民地问题时应公道,并尊重民意(殖民地人民);国无大小一律平等。

(2)违背:第一,维持英、法与日本签订的秘密协定,违背了材料一提出的不得私结密约的原则;第二,强行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违背了材料一提出的公道、尊重殖民地人民和大小国家平等的原则。影响:引发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2.追求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须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他的暗影大概也懵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可是不管 1 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1)茨威格认为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史实进行解释。 (2)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看法有什么警示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对战争的思考是对当世有借鉴意义的,启示人们要珍爱和平。第(1)问考虑生产力发展导致列强间发展不平衡,最终引起战争。第(2)问重在回答对人类精神上的影响。

[答案] (1)原因: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果。说明: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高潮。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敌对和军备竞赛,使国际摩擦频频发生。

(2)影响: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作用:追求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3.(2014·重庆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第(1)问,从材料中的表格信息看,以1913年为10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明显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也与中国民族工业自身的发展有关。第(2)问,从材料信息“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可知,印度参战的原因;其直接后果是印度“成了它(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回答影响时,注意题目要求是“有利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总体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主要原因: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直接后果: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有利影响: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4.(2015·广西南宁、玉林、柳州、桂林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手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第(1)问较为容易,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

3 (2)问为开放性问题,注意回答全面,从正反两方面和民众的重要作用等角度回答。

[答案] (1)原因: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形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传统;多个国家扩张常备军,人们尽管不渴望战争,但照常服兵役;积极备战思想助长了政治家发动战争的野心,同时对一些有战争隐患的国家(如德国)缺乏警惕,对一些局部冲突没有有效遏制。

(2)看法:一战爆发的事实说明,民众意愿客观上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尽管有时候民意是被政治局势或者政治家左右的;民众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狭隘民族主义的宣传所蒙蔽;在今天信息更公开的时代,民意对政治的影响更加明显。

5.(2015·湖北部分学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价值观念。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解析] 本题第(1)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2)问“历史条件”主要结合18~19世纪的世界局势回答。

[答案] (1)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③各国主权平等;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私有财产。

(2)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②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③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④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

第五篇:21世纪战争与和平

唐山一中 高一八班 王晖

战争,和平。

何为战争?辞海中的解答是:当事者之间事情矛盾争端到达白热化之后,对对方采取的粗暴的毁灭行动。也可以译成:一种不能通过其它手段解决问题的解决方式。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解释为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

何为和平?词典中的解释是:以不存在大的战争和国际事务的普遍稳定为其特征的国际历史时期。

在我看来,战争与和平似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词语。似乎从人类开始有了贫富分化,战争就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而正在这时,才有了和平。从现在看来,似乎是战争破坏了和平,而和平又反过来中止战争。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摘自?wtp=tt)

自古以来,战争伴随着社会的革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世界带来新的格局。而战争又带来了什么呢?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花了近30000亿美元,二战花了42000亿美元,朝战花了3400亿美元,越战7000亿美元,四次阿以战争共耗费1100亿美元,阿富汗战争1160亿美元„„

20世纪因战争而伤亡的军队人数高达7550万人!无辜平民伤亡人数高达1.2亿!多么大的“成就”!

二十世纪,是个全世界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世纪,本应是充满安定与祥和的世纪,本应该是和平的世纪,这个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文艺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然而,这个世纪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波动使战争变得更加频繁,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战争变得更为可怕,在这个本应充满辉煌的世纪里,空前残酷的战争使人们在享受巨大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经历了一次次充满血腥与恐怖的浩劫!

到20世纪末,在有文字记载的 35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过14531次战争。世界战争有可能被制止,但突然爆发的危险却并没有消除。只有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和平力量和制约战争的力量,就能够推迟或制止新的世界战争。只有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赤色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彻底消除战争的根源,使战争消亡,使人类进入永久和平的天堂。

上一篇:90后消费行为分析下一篇:18岁成人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