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试题

2023-06-11

第一篇: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试题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阶段性测试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 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阶段性

测试题12 新人教版选修3 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1.(15分)( ·赤峰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 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损失战舰14艘,伤亡6 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 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11分) [答案] (1)“凡尔登战役”使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士气衰落;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军严密封锁。(4分) (2)理解:英国海军损失超过德国海军;英国海军仍然牢牢掌握制海权,德国海军仍然被封锁在自己的海港中。(8分)原因:德军精心策划,准备充分。(3分) [解析] (1)“背景”主要结合所学一战内容,根据日德兰海战爆发前,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进行分析作答;(2)“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德兰海战中,英国虽遭到德国的重创,但最终的结果是英国海军仍然掌握了制海权。“原因”从材料一中“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可分析出德军对日德兰海战作了充分准备。

2.(15分)( ·河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学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文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来,出现了较少地关心“战争罪行”、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的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带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对一战爆发原因的认定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 [答案] (1)认定:以国际法的名义,明确指出一战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而引发的。(3分) 目的:推卸协约国的战争责任;彰显惩罚战败同盟国的正义性。(6分) (2)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对抗;萨拉热窝刺杀事件。(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中第一小问中“认定”可从材料一中“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的信息进行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中“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的信息并结合一战后惩治战败国相关史实进行概括作答。(2)“一战爆发原因”从材料中“1914年6月28日带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一战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直接原因的角度组织答案。

3.(15分)( ·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12月24日,日军调集12余万兵力、飞机200余架、各类大炮600多门,开始强渡新墙河,拉开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

吸取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薛岳制定了“天炉”战术,在诱攻及伏攻地区纵深配备兵力,从四面八方像巨炉熔铁般围歼日军。为保证战术运用成功,20余万民众将新墙镇经荆州镇至长乐街的公路、桥梁彻底破坏,将田地放水成为一片沼泽,致使日军重炮兵、骑兵部队无法通过。为策应湘北战场,12月25日赣北作战开始,到1942年1月6日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战报称日军伤亡56 944人,我方损失为28 116人。重庆各报纸连续以大量篇幅报道战况,并发表评论祝贺长沙第三次大捷。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月11日的社论中写道:“敌人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同时进攻湘北,这在政治上是想表示它既可在海上进攻英美,也可在陆上同时进攻中国,以炫耀其兵力,……此次长沙大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阵中日报》1月31日社论称:“使全国将士心理上为之一变。因为过去一般人都有这样的错误心理,都是说敌人的箭头面向谁,谁就倒霉。这次可以证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导,必死的决心,一样地也是攻不动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说:“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会战后的第22天,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与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和影响。(9分) [答案] (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日军加紧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 2此外,……一战耗尽了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国力,战后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给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经济上缺乏活力,造成军备上的滞后状态,使英法……不得不把政府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国内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西方大多数政治家……一厢情愿地相信希特勒的目标有限,相信纳粹德国是抵御共产主义向西欧扩散的坚强堡垒,相信通过让步能将德国重新纳入维护欧洲安全的多边体系中来。这样,终于使绥靖政策逐渐成为30年代西方国家的基本国策。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法国沦陷。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刘德斌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绥靖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签订的影响。(9分) [答案] (1)①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②同情德国和20年代对德宽容外交惯性的推动。③英法等国经济上的衰落。④反苏反共本性的驱使。⑤对希特勒的本质认识不清。(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促成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3分) 影响:①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使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时间。②不利于苏联同西方国家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使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变化(或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③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处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或助长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问,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情结与和平主义思潮”“耗尽了、经济危机”“抵御共产主义扩散”等信息,答出绥靖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答出,苏联与德国签约是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该条约对苏联、德国和二战的影响。

6.(15分)( ·广西四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贝尔福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

- 45 -

第二篇: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强为了寻求海外市场加紧侵略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其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

(2)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于军事,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4)军国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泛滥,使战争日益迫近。

(5)20世纪初,由于列强的争夺和民族矛盾激化,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2)军事战略上,德军低估对手,且两线作战。

(3)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激烈,德国尤为尖锐,基尔港水兵起义,全国响应,德皇退位,仓皇逃亡。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临阵倒戈,日本美国等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实力。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积极方面(1)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继续深入进行。

(2)一些欧洲国家基本按民族自决的原则,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

(3)英法等老牌国家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优势,几百年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4)战争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消极方面:大战历时多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三篇: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世界的瓜分是按照国家实力进行的。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课文表格。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美、德经济发展迅速。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国家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寻求海外市场禾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期以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抢占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主要有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历史宿敌。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反俄性质)

1882年,德、意、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三国协约的形成

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3)战争的催化剂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性,世界性,世界范围内指挥战争,突破地域限制)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2、经过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彻底打破了德军想在六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施里芬计划”。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它宣告了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要的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伤亡人数近100万。首次使用毒气。

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日德兰海战:海上战场。德国对英国发出挑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舰队损失惨重,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第三阶段:1917——1918年。发生两件大事:一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二是美国的参战。这两件大事对大战的结束产生了重大影响。

3、结果

同盟国(德奥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实力。

4、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主要看交战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一战的爆发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战争过程中各国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领土,明显显现了战争的侵略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也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分析战争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不能从整体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5、影响

(1) 西欧相对衰落;美日的崛起:美国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专向纽约。(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日本一战期间扩展在中国势力,企图独霸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债权国)。

(2)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等帝国,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封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

(3) 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 革命与独立浪潮:欧美各国工人运动高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1919年)

(1)实质: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主要内容

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 赔款问题;瓜分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分割,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中国山东问题:大国强权政治下,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同意满足日本的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弱国无外交。

由和约内容分析得出和约、和会的实质: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反映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性质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如中国山东问题)

(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构成:协约国集团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协约国列强建立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基本框架,即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上最大的赢家:英国、法国。

(4)凡尔赛体系下的重重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协约国对苏维埃俄国的极端敌视,准备武装干涉。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除在体系之外。

(5)维系国际机构:国际联盟:1920建立,英法操纵(1946年解散)

2、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1921.11.12)

(1)根本原因: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威胁美英利益。(美日矛盾)。目的:调整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分配问题。

(2)内容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三个条约)上,美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美国获得哪些利益?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队扩张和海军力量的增长;取得了与老牌海军强国英国相等的制海权;在中国实现了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国公约》实质上是“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解决原因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弱国无外交)

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对日本施加一定的压力。(主)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的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重分世界殖民地,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华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东方的关系——构成了20-30年代帝国主义新的国际关系

3、战后遗留问题解决:德国赔款问题;欧洲安全问题。

(1)道威斯计划:影响:(德国赔款问题)

(2)《洛迦诺公约》:1925年。影响:

(3)《非战公约》:1928年。影响:积极、局限。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1、背景(原因)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2) 30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的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欧洲策源地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3)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顶点《慕尼黑协定》),美国推行中立自保政策(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苏联避战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促进了大战的爆发。

2、经过

(1)局部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意埃战争(1935年)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性质: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是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典型,被称为“小二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日本全面侵华:1937.7.7七七事变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德、日、意法西斯结盟:1936-1937年期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名义结成同盟,

(2)战争的全面爆发:1939年进攻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不列颠之战:德国遭到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首次失败。

(3)战争的扩大

1941.6.22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12.7。二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的结果。

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宣布对日实行贸易禁运。

(3)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三大转折性战役

1942—1943年。在二战的三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盟军分别取得了扭转战局的决定性胜利。三次关键性战役:苏德战场:斯大林保卫战;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反法西斯同盟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最终取得胜利。

(4)战争的胜利

诺曼底登陆:1944.6.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德日投降时间:1945.5.8德国投降;1945.8.1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 2,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二战正式结束。

日本投降的原因:主要由哪些因素促使其投降?哪个最为主要?

中国全面反攻(最主要作用):中国是抗日主战场,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最终拖垮了日军主力,没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日,就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辉煌的胜利。

美国投放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

后两个非决定性因素,起加速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 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它们把战争强加给各国人民,遭到各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它们必然失败)。

(2) 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力量的联合。

3、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同同样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参加国有美英等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但始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矛盾:三四十年代世界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势力扩张与反法西斯力量间的斗争,打败法西斯是当时世界政治的中心问题。在这场战争中,尽管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的目标下,它们“求大同,存小异”,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取得胜利。

英美对德战争虽有争霸因素,但客观上是为了保卫自由民主制度和民族独立,摧毁纳粹暴政而战,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人民和世界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健康发展,其主导方面是发法西斯正义战争。

4、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人类的胜利,民主战胜专制,正义战胜邪恶。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纳粹残杀犹太人),联合国诞生。

改变世界格局:德意日法西斯被彻底打败;英法被削弱,美苏崛起;社会主义国家;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西欧衰落,世界重心转移。

二战期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原子弹——和平运用:核电厂。

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四、雅尔塔体制

1、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1)主要内容

(2)评价

积极: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将苏联与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

消极: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制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雅尔塔体制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结束,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针对弈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主要斗争方式。

2、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概念

(2)“冷战”序幕——1946.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3杜鲁门主义提出 政治上对抗: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6:根本目的: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1949.9

军事上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标志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随着美国遏制政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展开,到1955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4)美苏争霸(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日益成为“冷战”的主旋律) 美苏争霸的原因:

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主要原因)

决定事件发生发展的是内因,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是主要的(同时也是主观原因),而双方实力对比变化是客观因素,可能性。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争霸的优势的美国。 表现:缓和: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议

紧张:军事上的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战略优势在美国)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材料

苏联:积极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缓和:

a、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b、1975年,欧安会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 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国方面。

对抗:1980年“卡特主义”提出: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1981年里根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星球大战计划,逼苏联搞军备竞赛,以此拖垮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苏联。

缓和:标志:1987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签署(标志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第二次缓和”)

(5)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东欧剧变原因

内因:

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外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五、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大国干预与插手):原因、影响理解

1、“冷战”中的“热战”(冷战产物,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1)朝鲜战争(1950-1953):朝鲜半岛的分裂:二战结束受降区造成。 (2)越南战争(1961-1973)

2、中东战争(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领土争端、宗教、民族矛盾)

3、发展中国家的局部战争(领土争端、宗教民族矛盾) (1)印巴战争 (2)两伊战争

4、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1)海湾战争 (2)伊拉克战争

六、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1、联合国

2、反战和平运动:三次高潮、特点、作用

第四篇: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时跟踪训练3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大战行将结束的1918年1月发表了著名的《十四条宣言》,对战后世界新秩序做了一系列新的规划。以下是其中几条。(一)公开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法决定之,此后无论何事,不得私结国际盟约。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不得秘密行事„„(五)对殖民地的处理,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殖民地人民之公意,当与政府的正当要求共适权衡„„(十四)确立约章,组织国际联合会。宗旨为各国互相保障政治自由及土地统辖权。国无大小,权利一律平等。

材料二 “我们参加世界战争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国、日本既有1915年5月之条约换文于前,又有1918年9月之续约于后,而英、法等国亦与日本协定条件,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利之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没有变更的余地!”„„英、法、美早巳确定„„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方案。让中国来选择,只不过是一个样子而已。

(1)据材料一,为建立战后新秩序威尔逊提出了什么基本原则?

(2)材料二违背了材料一提出的什么原则?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我国国内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公开和平条约”“公道”“平等”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维持条约的神圣”“没有变更的余地”“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即可概括;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 (1)基本原则:应公开缔结和平条约,不得私结密约;处理殖民地问题时应公道,并尊重民意(殖民地人民);国无大小一律平等。

(2)违背:第一,维持英、法与日本签订的秘密协定,违背了材料一提出的不得私结密约的原则;第二,强行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违背了材料一提出的公道、尊重殖民地人民和大小国家平等的原则。影响:引发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2.追求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须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他的暗影大概也懵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可是不管 1 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1)茨威格认为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史实进行解释。 (2)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看法有什么警示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对战争的思考是对当世有借鉴意义的,启示人们要珍爱和平。第(1)问考虑生产力发展导致列强间发展不平衡,最终引起战争。第(2)问重在回答对人类精神上的影响。

[答案] (1)原因: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果。说明: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高潮。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敌对和军备竞赛,使国际摩擦频频发生。

(2)影响: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作用:追求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3.(2014·重庆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第(1)问,从材料中的表格信息看,以1913年为10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明显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也与中国民族工业自身的发展有关。第(2)问,从材料信息“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可知,印度参战的原因;其直接后果是印度“成了它(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回答影响时,注意题目要求是“有利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总体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主要原因: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直接后果: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有利影响: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4.(2015·广西南宁、玉林、柳州、桂林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手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第(1)问较为容易,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

3 (2)问为开放性问题,注意回答全面,从正反两方面和民众的重要作用等角度回答。

[答案] (1)原因: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形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传统;多个国家扩张常备军,人们尽管不渴望战争,但照常服兵役;积极备战思想助长了政治家发动战争的野心,同时对一些有战争隐患的国家(如德国)缺乏警惕,对一些局部冲突没有有效遏制。

(2)看法:一战爆发的事实说明,民众意愿客观上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尽管有时候民意是被政治局势或者政治家左右的;民众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狭隘民族主义的宣传所蒙蔽;在今天信息更公开的时代,民意对政治的影响更加明显。

5.(2015·湖北部分学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价值观念。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解析] 本题第(1)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2)问“历史条件”主要结合18~19世纪的世界局势回答。

[答案] (1)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③各国主权平等;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私有财产。

(2)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②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③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④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

第五篇:《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主人公叫K作品没有结尾,所以对它的解释也是无止境的,作品的未完成性是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2、意识流中的内心独白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内心独白,一种是间接内心独白。

3、《喧哗与骚动》中首先设计了一个白痴形象,这有助于作者福克纳传达小说的深层主题即“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

4、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是“存在”。即“自我,”、“他人就是地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5、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德国的托马斯•曼创作的《布登勃洛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英国作家劳伦斯创作的《儿子与情人》,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永别了,武器〉〉,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俄罗斯及前苏联的高尔基创作的《母亲》,肖洛霍夫创作的《静静的顿河》及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都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6、表现主义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文学流派。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德国(填国名),并波及欧美众多国家,20—40年代达到鼎盛。

7、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审判》、《城堡》、《美国》。

8、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9、意识流小说主要表现手法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

10、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是萨特 ,“他人就是地狱”是他《禁闭》作品中的名言。

11、“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新的现代文学流派。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新小说理论的重要论文。

12、“黑色幽默”作家群中最有影响的是海勒,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上经典性的作品。

1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盛行于拉丁美洲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最基本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14、文学界一般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就有表现,到了60年代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高峰,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为其最突出的代表,俄罗斯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也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15、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 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 。

16、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在《 尤利西斯》作品中塑造了三个人物,被称为“代表着全人类”典型形象。

17、《局外人》的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是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

18、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19、《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最著名的作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中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坎坷命运,反映了拉美近百年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20、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当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21、《静静的顿河》突出描写了顿河哥萨克葛里高利的悲剧命运和他一家人的遭遇。

22、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荒谬”和“痛苦”。

23、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注重表现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内心世界,体现的是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24、中篇小说《恶心》是萨特的成名作,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小说。它采用日记体形式,描写主人公青年史学家洛根丁复杂的心理感受。

25、阿根廷著名小说家,诗人,魔幻现实主义重要作家之一博尔赫斯才华横溢,创作的作品标新立异,主题富于哲理,代表作《交叉小径的花园》表现尤为突出.他的小说被文学评论界称为 “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2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本质上看,所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 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27、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于196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总统先生》以艺术手法表现反独裁主题。

28、《局外人》不仅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主人公莫尔索是作者反映“荒诞”的第一典型形象,他的主要表现就是对现实的一切都是冷漠的。

二、不定项选择

1. 存在主义的作家有(A B C)

A萨特 B西蒙娜•波伏娃 C 加缪 D尤奈斯库 2. 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重要作品有(AB) A 《喧哗与骚动》 B《我弥留之际》 C 《达罗卫夫人》 D《海浪》 3. 萨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A.B) A 《存在与虚无》 B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C 《西绪弗斯的神话》 D 《自由之路》 4. “新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C) A 德国 B 美国 C法国 D英国 5. 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是(C)

A 《家长的没落》 B《周末后的一天》C《百年孤独》D《总统先生》

6、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B ) A.卡夫卡 B尤金•奥尼尔 C. 勃洛克 D.弗吉尼亚•伍尔夫

7、“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这位美国心理学家是:( B ) A.亨利•柏格森 B.威廉•詹姆斯 C.詹姆斯•乔伊斯 D.弗洛伊德

8、1956年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在法国应运而生,即“新小说”派也称“反小说派”。被称为“新小说之父”:( D ) A.索尔•贝娄 B托马斯•曼 C.罗伯–格里耶 D.西蒙

9、《第二十二条军规》(A.C.D)

A 被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作品”。 B 小说写的是法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

C 主人公是尤索林。 D 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

10、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作品 ( C )中的人物

A.《太阳照常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11、加缪反映“荒谬世界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是(A )

A.《局外人》 B.《鼠疫》 C.《陷落》 D.《误会》

12、卡夫卡揭示人在现代的异化的作品有(A C D)。

A《美国》 B《万有引力之虹》 C《变形记》 D《饥饿艺术家》

13、意识流作家伍尔芙的作品主要有(B C D )。

A《荒原》 B《墙上的斑点》 C《达罗卫夫人》 D《到灯塔去》

14、新小说的代表作家有(A B D )。 A格里耶 B萨洛特 C西蒙 D布托尔

15、萨特的剧作有(A B )

A《苍蝇》 B 《禁闭 》 C《墙 》 D 《恶心》

16、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有(A B C D ) A 《老人与海 》 B《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

C《太阳照常升起 》 D《永别了,武器 》

17、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第一次没能按时起床,母亲,父亲和妹妹相继来敲他的门,他们的动机是:( D ) A关心格里高尔的身体 B关心格里高尔的情绪 C催促格里高尔吃早饭 D催促格里高尔赶火车

18、作为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墙》的主要艺术特色是( B) A 典型化手法的运用 B冷峻真实的心理描写 C田园牧歌式的情调 D讽刺和滑稽交织的风格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D) A阿斯图里亚斯 .B 卡彭铁尔 C卢尔福 D马尔克斯 20、新小说的代表作品有(A B C D) A《风》 B《嫉妒》 C 《窥视者> D《橡皮》

21、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有( A B C D ) A 《百年孤独》 B 《家长的没落》 C《霍乱时期的爱情》 D《>迷宫里的将军》

三、名词解释

1、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的中心,到20年代,影响遍及捷、俄、美和北欧诸国,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01年,它是当时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首次运用了“表现主义”这一术语,并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从而点明了这一流派最基本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有以下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2、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 黑色幽默》。几个月后,另一位美国作家尼克伯克在《致命一蜇的幽默》的文章中,也把这一类型的作品称之为“黑色幽默”。实际上,“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在英语里,黑色常用来形容阴暗、神秘的事物,作为死亡的代名词。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故此,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一个流派,“黑色幽默”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四、简述题

1、《百年孤独》的主题是什么?

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百年”指历史。作者虚构的 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美的缩影。作者描写的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百年历史,是一个循环反复过程。作者用意表明:拉美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困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

“孤独”主题。马尔克斯在写拉美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美人民的精神生活。造成拉美人民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因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可结合作品内容举例说明)

2、“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⑴特殊的幽默风格。“黑色幽默”和传统的文学中的幽默不同。具体表现为使悲剧的内容采取了喜剧的处理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象,即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⑵“反英雄”式的人物。这些反英雄形象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但又有一定的追求。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⑶“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一改以往的叙事法,采用暗示,烘托,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⑷特殊的题材。如在科技领域发掘题材,或选择意义不明的,摇摆不定的来写。

3、为什么说“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上具有“魔幻性”?

答: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虚构和写实融为一体,成为它的基本创作方法,而且表现手法具有“魔幻性”。首先:这种“魔幻”性根植于拉美这块神奇的土地,是拉美的印加文化,阿兹台卡文化等传统文化观念的表现。其次:这种“魔幻”性还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诸多表现手法的影响,如荒诞,象征,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第三:该流派还常用一种“陌生化”技巧。第四:神话化也是常用的一种创作原则。

4、简述卡夫卡创作特色。

答:①具有整体暗示象征特征。只有透过文字表面及虚幻离奇情节,才能把握卡夫卡的思想脉搏。如《城堡》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是专制政权官僚机构的象征。象征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②荒诞。这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如《变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这些看似荒诞的事,都源于作者“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③独特的讽刺。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如《审判》中的K越是挣扎,陷得越得越深。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意外地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④叙述简洁、平淡。卡夫卡小说放弃细腻繁琐的描写,采用简洁、平淡冷漠笔法写。这恰当地表现了主人公痛苦、困惑,更体现了卡夫卡独特的叙述风格。

5、《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者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地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小说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⑴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怀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物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小说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⑵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这类例子很多,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6、简述作品《恶心》中的“荒诞体验”。

答:《恶心》是萨特的成名作,它采用日记体叙述,主人公洛根丁回国后为了创作到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有一天他对图书馆中的所见所闻感到恶心,有了无以名状的恐惧迷惘,觉得人们空虚无聊,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世界荒诞无比。小说通过洛根丁的复杂心理及丰富的感情变化 ,阐明了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一存在主义的论断。洛根丁对世界的厌恶感,恐惧感,陌生感和孤独感正是二战前夕欧洲阴云密布,灾难将临的社会形势的反映。《恶心》的问世及成功 ,标志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体系的确立。

7、简述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答:⑴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体现“文”“哲”一体的特点。萨特、加缪的许多小说是“荒谬世界,人生痛苦”的哲理形象化。萨特的“境遇剧”多是“自由选择”的哲理图解。⑵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苍蝇》有浓厚的象征色彩,《恶心》在很多地方用意识流技巧.加缪的《局外人》则是传统手法和现代派手法并用。

8、《鼠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加缪创作的作品《鼠疫》,虽然是虚构的鼠疫之战,但被认为比萨特的《恶心》更具有经典意义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其中涉及的道义,政治,哲学有象征意义。A以鼠疫象征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B以鼠疫流行的奥兰城象征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法国。C以市民的抗鼠斗争象征法国人民犯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历程。D以里厄医生自我牺牲行为象征法国抵抗战士的斗争精神。

9、简述萨特存在主义戏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们不是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 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是说,要在戏剧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如作品《禁闭》《墙》等都是在特定的“境遇”中发生的。

10、简述海勒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

答:海勒小说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在黑色幽默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他注意发掘社会重大主题,揭示现代社会中使人受到摧残和折磨的异己力量,具有象征意义。他的创作方法往往是以超现实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以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表现了一种和写实性质的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他又 善于把令人发指的暴行和难以忍受的痛苦写成笑话,但作品的基调是绝望的,排斥任何具有正剧含义的光明的圆满的结局。他在表现现实时有愤怒,但他用解嘲的态度减轻痛苦,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接受既成的现实,但并没有想改变这个世界。

11、简述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⑴表现在对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质疑和反叛。认为传统小说反映的真实只是一种肤浅的真实,无法揭示一个客观世界。⑵艺术观念上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现实,要求精细地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而抛弃作家的主观思想,见解和议论。⑶他们不在探索小说的意义,要消解深度,写“表面小说”。⑷要求瓦解叙事。打破传统的完整的叙事方式,小说的表现方式为“现在进行时” 。新小说家主要热衷于探索没有被别的小说家实践过的小说形式和主题,而对传统小说一概否定。

五、综述题

1、《尤利西斯》艺术特色。

答:⑴《尤利西斯》标志着乔伊斯意识流动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整个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作者使用交错型的意识流,互相交织,体现三个人物的复杂思想变化过程。⑵《尤利西斯》的特点还表现在作者对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上。⑶《尤利西斯》还运用了类比和象征的手法。⑷《尤利西斯》集多种文体之集大成,还运用多种语言,独创一些词汇。⑸《尤利西斯》的结构很奇特。作者试图通过各章的不同重点各自构成一个整体,然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整体。

2、比较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各种以悖逆传统文学为共同特点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⑴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看,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特征。反对用理性来认识事物,主张靠一种直觉。现代主义作家热衷于潜意识、性本能、梦境幻觉、自动写作,意识流方式展示内心心理。⑵从文艺表现的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人性异化,非人化现象。⑶从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主义作家都要反映现实描写社会,但具体表现不一样。如传统的作家,批判人性丑恶、金钱的罪恶。现代主义作家从个人角度、从局外人身份,对社会作笼统的攻击,给人以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同时又是对社会的全盘否定。⑷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论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

一、是注重表现。

二、是主体客体化。而传统文学强调,文学要再现和模仿生活。⑸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创造,追求形式主义倾向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反传统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段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第

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但他们是好人,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

3、概括《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并分析说明该作品如何体现了 “黑色幽默”的特点? 答:美国作家海勒于1961年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轰动欧美文坛的小说。它以其独创性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小说写的是美国一支空军内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的斗争经历。但空军大队指挥官卡斯卡特一次次任意提高执行任务的指标,致使飞行员各个得了恐惧症。尤索林装疯,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又规定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军规的附带的条件:凡是能提出条件的人就证明不是疯子。所以尤索林只能继续飞行。军规还规定飞满32次的人可以不在执行任务。但军规的附带的条件是停止飞行前不能违反上级命令。尤索林终于明白了军规是一个圈套,于是驾机逃到瑞典。小说至始至终笼罩在军规的阴影之中。这军规就是军队官僚机构。这军规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首先,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全书42章,有37章以人物姓名或称呼为标题。每一章又重点写一个人物,然后以主人公尤索林贯穿起来。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贴,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其次,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这部小说的喜剧色彩非常浓,夸张变形的幽默讽刺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4、论述《日瓦格医生》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

答:《日瓦格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写的是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动荡年代的命运。日瓦格医生一方面憎恶俄罗斯沙皇时代的政治制度,赞同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却怀疑革命同时所带来的暴力和破坏。用他的话说;我是非常赞成革命的,可是我现在觉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应该以善为善。他追求的爱的信条是软弱无力的。正是这个意义上,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一种内在精神:对苦难的坚韧承受,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对灵魂净化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对完美的人性的追求。作者创作深刻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虽然饱经痛楚,放逐,罪孽,牺牲,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信念与精神的良知的心理历程。

一、填空

1、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主人公叫K作品没有结尾,所以对它的解释也是无止境的,作品的未完成性是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2、意识流中的内心独白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内心独白,一种是间接内心独白。

3、《喧哗与骚动》中首先设计了一个白痴形象,这有助于作者福克纳传达小说的深层主题即“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

4、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是“存在”。即“自我,”、“他人就是地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5、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德国的托马斯•曼创作的《布登勃洛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英国作家劳伦斯创作的《儿子与情人》,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永别了,武器〉〉,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俄罗斯及前苏联的高尔基创作的《母亲》,肖洛霍夫创作的《静静的顿河》及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都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6、表现主义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文学流派。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德国(填国名),并波及欧美众多国家,20—40年代达到鼎盛。

7、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要有《审判》、《城堡》、《美国》。

8、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9、意识流小说主要表现手法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

10、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是萨特 ,“他人就是地狱”是他《禁闭》作品中的名言。

11、“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新的现代文学流派。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新小说理论的重要论文。

12、“黑色幽默”作家群中最有影响的是海勒,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上经典性的作品。

1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盛行于拉丁美洲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最基本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14、文学界一般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就有表现,到了60年代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高峰,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为其最突出的代表,俄罗斯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也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15、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 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称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 。

16、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在《 尤利西斯》作品中塑造了三个人物,被称为“代表着全人类”典型形象。

17、《局外人》的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是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

18、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19、《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最著名的作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中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坎坷命运,反映了拉美近百年的历史和社会现实。

20、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当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21、《静静的顿河》突出描写了顿河哥萨克葛里高利的悲剧命运和他一家人的遭遇。

22、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荒谬”和“痛苦”。

23、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注重表现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内心世界,体现的是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

24、中篇小说《恶心》是萨特的成名作,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小说。它采用日记体形式,描写主人公青年史学家洛根丁复杂的心理感受。

25、阿根廷著名小说家,诗人,魔幻现实主义重要作家之一博尔赫斯才华横溢,创作的作品标新立异,主题富于哲理,代表作《交叉小径的花园》表现尤为突出.他的小说被文学评论界称为 “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2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本质上看,所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 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27、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于196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总统先生》以艺术手法表现反独裁主题。

28、《局外人》不仅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主人公莫尔索是作者反映“荒诞”的第一典型形象,他的主要表现就是对现实的一切都是冷漠的。

二、不定项选择

1. 存在主义的作家有(A B C)

A萨特 B西蒙娜•波伏娃 C 加缪 D尤奈斯库 2. 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重要作品有(AB) A 《喧哗与骚动》 B《我弥留之际》 C 《达罗卫夫人》 D《海浪》 3. 萨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A.B) A 《存在与虚无》 B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C 《西绪弗斯的神话》 D 《自由之路》 4. “新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C) A 德国 B 美国 C法国 D英国 5. 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是(C)

A 《家长的没落》 B《周末后的一天》C《百年孤独》D《总统先生》

6、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B ) A.卡夫卡 B尤金•奥尼尔 C. 勃洛克 D.弗吉尼亚•伍尔夫

7、“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这位美国心理学家是:( B ) A.亨利•柏格森 B.威廉•詹姆斯 C.詹姆斯•乔伊斯 D.弗洛伊德

8、1956年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在法国应运而生,即“新小说”派也称“反小说派”。被称为“新小说之父”:( D ) A.索尔•贝娄 B托马斯•曼 C.罗伯–格里耶 D.西蒙

9、《第二十二条军规》(A.C.D)

A 被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作品”。 B 小说写的是法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

C 主人公是尤索林。 D 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

10、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作品 ( C )中的人物

A.《太阳照常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11、加缪反映“荒谬世界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是(A )

A.《局外人》 B.《鼠疫》 C.《陷落》 D.《误会》

12、卡夫卡揭示人在现代的异化的作品有(A C D)。

A《美国》 B《万有引力之虹》 C《变形记》 D《饥饿艺术家》

13、意识流作家伍尔芙的作品主要有(B C D )。

A《荒原》 B《墙上的斑点》 C《达罗卫夫人》 D《到灯塔去》

14、新小说的代表作家有(A B D )。 A格里耶 B萨洛特 C西蒙 D布托尔

15、萨特的剧作有(A B )

A《苍蝇》 B 《禁闭 》 C《墙 》 D 《恶心》

16、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有(A B C D ) A 《老人与海 》 B《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

C《太阳照常升起 》 D《永别了,武器 》

17、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第一次没能按时起床,母亲,父亲和妹妹相继来敲他的门,他们的动机是:( D ) A关心格里高尔的身体 B关心格里高尔的情绪 C催促格里高尔吃早饭 D催促格里高尔赶火车

18、作为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墙》的主要艺术特色是( B) A 典型化手法的运用 B冷峻真实的心理描写 C田园牧歌式的情调 D讽刺和滑稽交织的风格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D) A阿斯图里亚斯 .B 卡彭铁尔 C卢尔福 D马尔克斯 20、新小说的代表作品有(A B C D) A《风》 B《嫉妒》 C 《窥视者> D《橡皮》

21、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有( A B C D ) A 《百年孤独》 B 《家长的没落》 C《霍乱时期的爱情》 D《>迷宫里的将军》

三、名词解释

1、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电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的中心,到20年代,影响遍及捷、俄、美和北欧诸国,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01年,它是当时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首次运用了“表现主义”这一术语,并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从而点明了这一流派最基本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有以下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2、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 黑色幽默》。几个月后,另一位美国作家尼克伯克在《致命一蜇的幽默》的文章中,也把这一类型的作品称之为“黑色幽默”。实际上,“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在英语里,黑色常用来形容阴暗、神秘的事物,作为死亡的代名词。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故此,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一个流派,“黑色幽默”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四、简述题

1、《百年孤独》的主题是什么?

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百年”指历史。作者虚构的 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美的缩影。作者描写的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百年历史,是一个循环反复过程。作者用意表明:拉美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困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

“孤独”主题。马尔克斯在写拉美历史时,更注意挖掘和表现拉美人民的精神生活。造成拉美人民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因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的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可结合作品内容举例说明)

2、“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⑴特殊的幽默风格。“黑色幽默”和传统的文学中的幽默不同。具体表现为使悲剧的内容采取了喜剧的处理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象,即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⑵“反英雄”式的人物。这些反英雄形象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但又有一定的追求。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⑶“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一改以往的叙事法,采用暗示,烘托,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⑷特殊的题材。如在科技领域发掘题材,或选择意义不明的,摇摆不定的来写。

3、为什么说“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上具有“魔幻性”?

答: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虚构和写实融为一体,成为它的基本创作方法,而且表现手法具有“魔幻性”。首先:这种“魔幻”性根植于拉美这块神奇的土地,是拉美的印加文化,阿兹台卡文化等传统文化观念的表现。其次:这种“魔幻”性还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诸多表现手法的影响,如荒诞,象征,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第三:该流派还常用一种“陌生化”技巧。第四:神话化也是常用的一种创作原则。

4、简述卡夫卡创作特色。

答:①具有整体暗示象征特征。只有透过文字表面及虚幻离奇情节,才能把握卡夫卡的思想脉搏。如《城堡》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是专制政权官僚机构的象征。象征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②荒诞。这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如《变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这些看似荒诞的事,都源于作者“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③独特的讽刺。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如《审判》中的K越是挣扎,陷得越得越深。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意外地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④叙述简洁、平淡。卡夫卡小说放弃细腻繁琐的描写,采用简洁、平淡冷漠笔法写。这恰当地表现了主人公痛苦、困惑,更体现了卡夫卡独特的叙述风格。

5、《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者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地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小说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⑴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怀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物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小说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⑵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这类例子很多,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6、简述作品《恶心》中的“荒诞体验”。

答:《恶心》是萨特的成名作,它采用日记体叙述,主人公洛根丁回国后为了创作到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有一天他对图书馆中的所见所闻感到恶心,有了无以名状的恐惧迷惘,觉得人们空虚无聊,孤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世界荒诞无比。小说通过洛根丁的复杂心理及丰富的感情变化 ,阐明了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一存在主义的论断。洛根丁对世界的厌恶感,恐惧感,陌生感和孤独感正是二战前夕欧洲阴云密布,灾难将临的社会形势的反映。《恶心》的问世及成功 ,标志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体系的确立。

7、简述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答:⑴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体现“文”“哲”一体的特点。萨特、加缪的许多小说是“荒谬世界,人生痛苦”的哲理形象化。萨特的“境遇剧”多是“自由选择”的哲理图解。⑵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苍蝇》有浓厚的象征色彩,《恶心》在很多地方用意识流技巧.加缪的《局外人》则是传统手法和现代派手法并用。

8、《鼠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加缪创作的作品《鼠疫》,虽然是虚构的鼠疫之战,但被认为比萨特的《恶心》更具有经典意义的存在主义文学作品。其中涉及的道义,政治,哲学有象征意义。A以鼠疫象征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B以鼠疫流行的奥兰城象征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法国。C以市民的抗鼠斗争象征法国人民犯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历程。D以里厄医生自我牺牲行为象征法国抵抗战士的斗争精神。

9、简述萨特存在主义戏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们不是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 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是说,要在戏剧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如作品《禁闭》《墙》等都是在特定的“境遇”中发生的。

10、简述海勒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

答:海勒小说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在黑色幽默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他注意发掘社会重大主题,揭示现代社会中使人受到摧残和折磨的异己力量,具有象征意义。他的创作方法往往是以超现实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以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表现了一种和写实性质的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他又 善于把令人发指的暴行和难以忍受的痛苦写成笑话,但作品的基调是绝望的,排斥任何具有正剧含义的光明的圆满的结局。他在表现现实时有愤怒,但他用解嘲的态度减轻痛苦,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接受既成的现实,但并没有想改变这个世界。

11、简述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⑴表现在对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质疑和反叛。认为传统小说反映的真实只是一种肤浅的真实,无法揭示一个客观世界。⑵艺术观念上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现实,要求精细地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而抛弃作家的主观思想,见解和议论。⑶他们不在探索小说的意义,要消解深度,写“表面小说”。⑷要求瓦解叙事。打破传统的完整的叙事方式,小说的表现方式为“现在进行时” 。新小说家主要热衷于探索没有被别的小说家实践过的小说形式和主题,而对传统小说一概否定。

五、综述题

1、《尤利西斯》艺术特色。

答:⑴《尤利西斯》标志着乔伊斯意识流动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整个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作者使用交错型的意识流,互相交织,体现三个人物的复杂思想变化过程。⑵《尤利西斯》的特点还表现在作者对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上。⑶《尤利西斯》还运用了类比和象征的手法。⑷《尤利西斯》集多种文体之集大成,还运用多种语言,独创一些词汇。⑸《尤利西斯》的结构很奇特。作者试图通过各章的不同重点各自构成一个整体,然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整体。

2、比较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各种以悖逆传统文学为共同特点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⑴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看,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特征。反对用理性来认识事物,主张靠一种直觉。现代主义作家热衷于潜意识、性本能、梦境幻觉、自动写作,意识流方式展示内心心理。⑵从文艺表现的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表现人性异化,非人化现象。⑶从作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主义作家都要反映现实描写社会,但具体表现不一样。如传统的作家,批判人性丑恶、金钱的罪恶。现代主义作家从个人角度、从局外人身份,对社会作笼统的攻击,给人以无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同时又是对社会的全盘否定。⑷从文学艺术观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论为基础的,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有两种倾向:

一、是注重表现。

二、是主体客体化。而传统文学强调,文学要再现和模仿生活。⑸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创造,追求形式主义倾向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反传统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段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第

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但他们是好人,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

3、概括《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并分析说明该作品如何体现了 “黑色幽默”的特点?

答:美国作家海勒于1961年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轰动欧美文坛的小说。它以其独创性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小说写的是美国一支空军内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的斗争经历。但空军大队指挥官卡斯卡特一次次任意提高执行任务的指标,致使飞行员各个得了恐惧症。尤索林装疯,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又规定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军规的附带的条件:凡是能提出条件的人就证明不是疯子。所以尤索林只能继续飞行。军规还规定飞满32次的人可以不在执行任务。但军规的附带的条件是停止飞行前不能违反上级命令。尤索林终于明白了军规是一个圈套,于是驾机逃到瑞典。小说至始至终笼罩在军规的阴影之中。这军规就是军队官僚机构。这军规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首先,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全书42章,有37章以人物姓名或称呼为标题。每一章又重点写一个人物,然后以主人公尤索林贯穿起来。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贴,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其次,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这部小说的喜剧色彩非常浓,夸张变形的幽默讽刺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4、论述《日瓦格医生》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

答:《日瓦格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写的是一个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动荡年代的命运。日瓦格医生一方面憎恶俄罗斯沙皇时代的政治制度,赞同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却怀疑革命同时所带来的暴力和破坏。用他的话说;我是非常赞成革命的,可是我现在觉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应该以善为善。他追求的爱的信条是软弱无力的。正是这个意义上,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一种内在精神:对苦难的坚韧承受,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对灵魂净化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对完美的人性的追求。作者创作深刻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虽然饱经痛楚,放逐,罪孽,牺牲,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信念与精神的良知的心理历程。

上一篇:高层住宅买几层最佳下一篇:16世界十大经典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