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杖头木偶戏的艺术风格

2022-12-16

邵东杖头木偶戏是一种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古老的综合艺术,是木偶操纵艺人与木偶角色双重表演的手工操纵艺术。其最大的特征是“有口非口口代口,似人非人人舞人。历经时间不断的完善、探索、挖掘,从声腔、表演、道具到舞台艺术等逐渐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戏剧艺术,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要一脉,也是地方戏曲的优秀品种,古今中外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2008年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具有以下特点:

一、剧本内容:短小精悍、剧目广泛

由于邵东杖头木偶戏的演出基本上是“路头戏”,只要有一定的任务与故事情节便可演出,故演出的剧目是非常广泛的,其中以传奇或人物小说为主,常作连台本戏演出。如祁剧方面的历史演绎戏剧本,主要有杨家将戏、三国戏、包公戏、水浒戏、《养滚教枪》等。其次占比重较大的是消灾祈福戏《天官赐福》、《观音送子》、《六国封相》。这类戏剧的主要功能是祈求平安、驱除灾难、发家发财等。同时占比咧也相当多的“四大鼓戏”,堪称“门面戏”,主要涵盖目连传观音戏、岳飞戏、关羽戏四大戏,一年中这四种戏演出的次数、时间占总演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有神话戏,其共同点是采用的剧目普遍是平民百姓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观众能清楚辨认角色,以及能了解到戏剧剧情。如脍炙人口的白娘子和许仙的《白蛇传》、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西游记》以及姜子牙《封神榜》等。还有邵东木偶戏传统剧目有:《霓虹关》、《杨滚教枪》、《三请梨花》、《定军山》、《审霜审连》、《赐马代宴》、《仁贵回窑》、《三气周瑜》、《目连救母》、《观音坐莲台》等。

这些剧本内容通常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歌词内容均为文言文,短小精辟,且多次重复。如《目连传观音生日》中的《总是菩提境》:“长空万里浮云静,月弄娑婆影,慈悲万节身,潭水澄清,朝阳掩映,慢倚普陀岩,慢倚普陀岩,总是菩提境。”正是因为特有的因素,非常考验一个杖头木偶戏艺人的功底,简短的歌词要丰富剧情矛盾,深刻刻画人物性格等都需要优秀的二度创作,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

二、行当体制:角色齐全,分工明确

邵东杖头木偶戏班阵容不大,一般只有4-9人,包括前台的托举,后台的司鼓、大锣、主胡、正吹、副吹。戏班的行当角色包括生、旦、净、丑等角色齐全。生角剧中为男主角,脸谱造型俊秀端庄,面部丰满,眉目清秀,斯文大方,嘴带微笑头部较大,占全身面积的五分之一,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老生和小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小生则扮演青年男性,无挂须。

旦角圆润的鹅蛋脸,两道弯弯的柳叶眉,双眼和嘴略带微笑,婉转动人,秀丽娴静,头部较小,占全身面积的六分之一,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正旦、花旦、老旦。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花旦一般扮演青年女性,人物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

净角又称“花脸”,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演唱上要求声音浑厚、音色宽阔嘹亮,动作粗狂鲜明。主要分为,正净、副净、武净。如关羽、岳飞、曹操、包拯等就属于净角。

丑角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深具舞台效果。

演出时,托举者面向观众(但由于前面的布幕遮挡,观众是看不到他的)操作木偶。戏中的主要角色说、唱一般也由此人担任。台右边为出将(出台口),左边为入相(进台口)。音乐组中指挥1人(称鼓板师傅),坐在舞台左侧前方,既能看到前台的活动,又能指挥整个音乐组。他除了掌握鼓、旦皮、板之外,有时还要敲小锣、梆子等。指挥左侧一人称“正吹”,是整个班子的二号人物,他要吹奏笛子、唢呐、拉主胡。他不兼戏中各种人物的说唱。音乐组的“三把手”是打大锣的,他还兼击钹子、拉京胡或二胡。以上是4人组成小班子。如果是8.9人组成的,在音乐组增加二胡或弹拨乐器(如小三弦、月琴之类的)。在音乐组中除了“正吹”之外,其余人员均要各尽其能担任剧中一些角色的说白与唱腔。

三、舞台美术:便利轻巧,经济实惠

邵东杖头木偶戏的行头比较简单只有一担木偶箱(称戏箱或戏笼),一捆小竹子(称戏把)。把所有的木偶和小道具装在两个箱子里,只用一人挑走。“戏把”就是一捆搭台用的20余支小竹竿,一人即可背走。每到一个新台基,大家动手,只要花1、2个小时就能搭好台架,围好大小布幕,并挂上几十个木偶,等待演出。

邵东杖头木偶戏对演出场地没有过高的要求。由于经济的限制,演出条件相对来说较为简陋,舞台艺术也比较简单。舞台一般搭建在草坪、过道、楼台或者人家堂屋里的家神牌位旁,台正面没有面向屋的方向。一般采用一块红色的布幕作为舞台背景。前后台以布帷幕相隔,设有上下场门,顶部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样式,装饰彩绘,下部以布账围于四周,以遮挡操演者及木偶、道具、等。正是因为演出人员只有4-9人,舞台也比较狭窄,因此总面积不超过10平米。

在七八十年代发生了一场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邵东杖头木偶戏与时俱进地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木偶戏从自然形态的模拟到具有木偶戏特征的假定的木偶动作,舞台打破了框架式的束缚,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撤掉了遮挡物,表演者与木偶共同走在舞台,甚至走出舞台。就如《闹花堂》中,为了突出“闹”字,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来表现环境,显得活泼风趣。另外,受到了在舞台上使用同色会在视觉上产生零效果的启迪,把舞台下部遮掩表演者的台口释放出来,并在台口吊上纱布,采用灯光的作用在纱布上投射景物加强舞台效果,从而加深舞台的景深层次。

邵东杖头木偶戏深深扎根于邵东这块古老的土壤之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长久的生命力。它艺术风格鲜明,曲牌众多,程式丰富,角色齐全,语言独特,演唱技巧娴熟,具有独特的魅力。邵东杖头木偶戏还吸收了祁剧、当地小调、地方风俗的特点,与当地邵东方言紧密结合,是邵东人们自己创造,不断发展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在邵东县城乡镇,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唱木偶戏,倍受人们青睐,这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和民间传统,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群众精神生活的寄托。

上一篇:会计核算在资产评估实务中产生的影响及应用下一篇:新民诉法司法解释下的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