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

2024-04-19

的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通用8篇)

篇1:的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

【作文要求】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篇2:的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

鼓励优秀或进步,惩戒落后或退步,无论是对待学生的成绩还是其他,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优秀或进步就需要鼓励,落后或退步就需要惩戒。但是当我们鼓励优秀或进步、惩戒落后或退步时往往会忽略两个方面的问题:优秀和落后、进步和退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惩戒落后或退步?是不是从100分退步到98分就需要惩戒?而惩戒的方法就是给一记响亮的耳光?100分到98分,确实是退步了,虽然只有2分,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微小的差距也可能使结果有天壤之别,所以退步,的确需要惩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进行惩戒前还是要思考这样的问题:2分的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需要不需要用耳光来进行惩戒?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办法?同样,从55分到61分,有着6分的进步,鼓励是肯定要有的,但在鼓励时我们是不是还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鼓励后还需要做些什么?因为从结果看,98分和61分,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

为何人们对分数的退和进如此敏感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唯分数论”在作怪。“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句流传广泛的话恰恰说明我们目前教育急功近利的特质。分数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会说:难道低分就高能吗?事实上,分数和能力未必成正比,当然更不成反比。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分数,更要正确看待进步和落后。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分数由100到98的变化,都要客观分析,要思考为何会失去这2分,绝对不能主观臆断,不问青红皂白,奉行“退步就要挨打”的思想。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分数由55到61的改变,同样也要客观分析提高6分的原因:是题目出得容易,还是学生在这一阶段更加努力了?进步能不能延续?所以,面对学生的分数,无论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都不要理所当然地先进行鼓励或者惩戒,而要先想一下分数增加、降低的具体原因,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当然,作为学生本人,更要认真分析进步或退步的原因,进步了,要想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止步不前;退步了,要想到“手把青秧插野田”“退步原来是向前”的意境,整理行装,再次跋涉。

篇3:的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

一、随笔教学的重要性

2010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笔者发现的那一篇满分作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人难忘:“慕容天天, 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 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 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 他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 就能成为一种文化。”笔者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后就被它吸引住了, 并毫不犹疑地给它打了满分。但是, 当时还有一些老师却提出了很多意见, 主要观点是文章语言太随意。最终批卷组长提出主张:认为这是一篇文学性很不错的散文, 像这样的散文在写作上都喜欢使用隐喻、象征、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富有形象性。同时也承认满分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 只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情味、语言生动就应该给予肯定。

是啊, 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还有多少生活味呢?有多少文章是老师训练下的套作?再翻开学生的随笔, 是否觉得多少还能让你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真实生活。有位学生曾经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有感而发, 这是我写好作文的唯一途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我已好久无‘感’了。对于堆砌华丽文辞的句子, 狂用比喻排比的句子, 我毫无兴趣且厌恶……我还是喜欢看朴实但又不失表达技巧, 能打动人心引起心灵共鸣的文字……可是我写不出, 一是我尚无表达技巧可言,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 我已经无‘感’了”。这正是无感时代的文字堆砌。

文字堆砌已经成了当下学生习作的痼疾, 是一种显而易见却又无法根除的情感危机。然而笔者认为, 并非时代真的“无感”了, 更多时候是写作者忘却“有感”甚至拒绝“有感”。“无感”的情感危机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的泛泛而谈, 华而不实, 甚至干涩无味, 纯粹应付。因此, 凿出生活中的一汪清泉, 确属当务之急。那么就让随笔回归吧, 在随笔训练中让学生积累情感, 才能在高考中厚积薄发左右逢源。

二、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随笔教学模式

有人说随笔即“随意之笔”。随笔可以不拘题材与形式, 大事小事皆可入文, 闲趣偶思形诸文字, 意到笔随, 言尽笔止。随笔是灵动的、活跃的, 但在终极意义上随笔写作更应该尊奉一种“随”而“不随”。这个“不随”的真正内涵是要求写作者能够写出心灵的真实, 舍去过多的忧伤盲目, 沉淀下属于自己的文字。然而在当前的随笔写作中, 我们不得不直面这样的尴尬处境。

本人在随笔教学中, 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了,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首先是个数量问题,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本学期开学至今本人已经批阅学生随笔1000多篇, 它们大多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多样性的特点,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70%左右的随笔有内容, 有一定文学性, 达到了写作练笔的要求, 对提高写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左右的随笔文情并茂, 主题深刻, 文学性强, ?立意新颖, 是习作中的佼佼者, 这些作者的作文成绩普遍较高, 属于在写作上有特长的一部分。当然, 也有7%左右的学生对随笔不以为然, 写出来的东西无中心、无主题, 甚至像流水账;还有3%左右的随笔存在抄袭行为, 有的抄自报刊杂志, 有的取材过去旧作, 态度敷衍, 应付了事, 纯粹是“随便写一笔”, 确确实实不会写。

要避免随笔的名存实亡, 要让随笔真正为提高写作能力和为高考作文打基础, 那就必须要有合理的随笔教学模式。

1. 要求写真情实感。

写随笔是一种释放。释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俗地说, 随笔能够满足人们的表现欲望。正因为如此, 学生将随笔视为自己的朋友, 也有学生把随笔当成与老师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老师充当一个忠实的、耐心的倾听者, 默默地和学生一起分享幸福, 承担痛苦, 共同度过人生中的一个个的难关和一道道的坎。同时, 我们老师也能从学生的随笔中感受到鲜活的思想和跳动的生命。比如看一次电影或电视, 读一本有趣的书, 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 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 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等, 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个性等等, 一切的一切皆可入文。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如陈小月同学的随笔《信仰》写到:“梦想, 只不过是人生的某个站点, 甚至无从知晓是否真的存在于自己的生命之中。而信仰是每时每刻存于心中, 不休不止提供力量的支柱。”这样的随笔, 说的多真实而透彻啊。

沈月欢同学在《门前的一棵树》中写到:“这株树苗与以往不同, 显得特别的纤细柔弱, 似乎风一吹就会倾倒, 树干上绑上了厚厚的麻绳, 四周还用木棒将树支撑起。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我对这树起初不抱任何希望, 只是默默的哀叹它的苦命, 我想它不久也会一命呜呼……”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且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他的另一篇随笔《喝一杯苦茶》中, 学生写自己到外婆家, 喝茶时的感受:“怀着尝试的心态, 我再一次端起茶杯, 喝上一口, 霎时, 又有一股浓浓的苦涩袭来, 但慢慢地苦涩变成了淡淡的甘甜, 一股茶香久久萦绕。我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 苦茶不苦, 只在于品尝者是否用心在品茶。”这正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啊!外婆家的苦茶让他对生活有了感悟, 于是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 长此以往, 坚持数载, 还愁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吗?

王琰同学在随笔《老宅》中, 写自己到亲戚家玩, 发现一处老宅:“望过去, 老宅的墙壁高高的, 白色的墙面已经泛黑, 几扇木框的窗户嵌在墙上, 墙壁上毫无修饰, 因此窗户看上去特别小, 木制的窗框因为风吹雨淋已经有些发霉。……老宅已经被闲置, 它经历过岁月变迁, 已饱经风霜, 它就是一个老人, 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着周围的一切改变, 回忆着过去的一切美好回忆。它很幸福。”语言很朴实, 但却道出了老宅存在的价值。

学生的读书生活相对单调, 除了少量的文体活动, 教室———寝室———食堂, 三点一线, 走出去, 请进来的机会不多。为此教师要围绕语文课的特点多出点子, 花样翻新, 尽可能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针对刚刚进校门的高一新生, 可以围绕“我的学校”这个话题来写文章, 形成一组“我”的系列随笔, 让“我”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 新集体当中去, 尽情展现自我的风采, 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蔡伊人同学就写到:“最喜欢莫过于同学几个共同漫步在寝室后的小径上。第一次来新学校, 望着那曲折似盘虬的小路, 我忽有置身公园的感觉——‘曲径通幽处’恐怕也正是如此吧?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弯弯的小路被两边的树木装饰得极为秀丽。恐怕也只有这里的树会如此体贴, 为忙碌的我们提供一片休憩之地吧?”作文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心悟, 从平时单调的生活中挖掘, 从身边事物来积累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吧。

2. 要重视给随笔写评语。

批语是随笔写作的延伸。

批语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学生对老师的批语, 最关心的往往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 而是颇费心思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中窥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位学生写道:“每次随笔一发下来, 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看老师的点评。对于不足。我总会改正, 要是看到老师对这篇随笔的认可,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有两类评语是学生最欢迎的: (1) 激励性批语。譬如, 教师在学生优美、精彩的语句画几串圈圈或写上这样的一些批注:精彩, 这是不同寻常的见解, 你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让我陶醉, 见解有新意。特别是写作较差的学生更需要鼓励性的批语, 如恭喜你, 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 继续努力哦。像这样一些对学生充满热情期望的激励性批语往往可感染学生, 使学生更加努力奋发。 (2) 交流性评语。学生在随笔中往往表达着成长的苦恼, 青春的欢乐与忧愁, 表达着他们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见解等, 有时会有难以解开的困惑和迷茫, 有时会有书生意气的偏激和臆想。那么老师就要和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评语中可以写上老师的见解, 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每一次随笔都能看到老师的意见, 都能得到老师的指点, 定能让学生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 长此以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此带动他们更多的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

三、随必要重讲评

讲评是随笔写作的再指导。

每次把好的随笔或写得有进步的随笔拿到课堂上读, 读的过程中要指出该随笔好在什么地方, 有那些不足, 怎样修改可以更好。老师的讲评既鼓励了学生,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又在写作上给予他们指导, 同时又鞭策了其他学生, 让他们产生写随笔的欲望。随笔是学生感情宣泄难得的窗口, 是自我欣赏, 自我陶醉的“宝贝”。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 尝试着让学生朗诵随笔, 自我推销展览, 自批互改。由于时间关系, 课堂上不可能把优秀的文章都读给学生听, 本人就把学生的优秀随笔收集起来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翻阅, 并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这样做就在班里形成了浓厚的写随笔的氛围, 学生会越来越爱写作。当然这样写随笔也是为以后的高考作准备。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看,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从高考作文的内容看, 例如浙江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2010年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可讲述故事, 抒发感情;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谊’;2008年作文题是‘触摸城市或感悟乡村’这些题目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和平时学生的随笔内容极其接近。再将高考作文与随笔要求放在一起比较, 其基础等级要求为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些可以视为对随笔的一般要求;而发展等级要求的深刻透彻、生动形象、富于文采、有创新, 则可以作为对平时随笔写作的各类题材、体裁的特殊要求。随笔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构思精巧, 推理或想像有独到之处, 材料新鲜, 见解新颖, 富有个性特征, 这些自然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努力效仿的榜样。

篇4:进步与退步作文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幅漫画。二毛是一名学生,一次考试二毛考了八十分,上次只考了七十分,二毛的爸爸妈妈对二毛坚起大拇指。二毛微微一笑。

又一次考试二毛落了九十分,二毛的爸妈摆出胜利的手势,一家人非常高兴。第四次二毛考了一百分,二毛和爸妈高兴得蹦了起来。然而第五次二毛考了九十八分,爸妈非常生气,火冒三丈地吼:“二毛,你怎么退步了?”二毛垂下了脑袋。

这幅漫画让我想起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同学成绩一直很好,在一次月考中,那个同学比以前少考了三分,第二天那同学来了学校,她的身上都是一条条的红杠杠。

就少考两三分,也没必要打或骂孩子啊!人无完人,不可能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偶尔一次两次没考满分也是不要紧的。

菲利普斯曾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在二毛这种情况下,"失败“是指自己没发挥好,而又被父母指责。而在这时候要鼓励孩子,安慰孩子,让孩子有信心迎接下次的考试,孩子反省了自己,有了爸妈的鼓励,下次还会不”成功“,不是满分吗?

所以家长们,当孩子少考几分时,自己在反省时,最好的帮助,就是鼓励与安慰,让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下次才考得好,如果骂孩子,打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后来越考越差。

篇5:进步与退步作文

手机――文明的退进

如今,一个一手机。因为手机,我们几乎忘了如何写信。而我国书信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也有“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可今天,我们用手机有多少人会与家人通话,维文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拨一次平安回家。而在那手机没有出现时,信是常常写,平安也是常常报,而今天,我们却勿视了这一切,渐渐地家人的亲情也就淡了。我国以百善孝为先,而亲情没了,何来的孝,那干文的文化不就退步了吗!

一封书信,一份亲情,可那千里的相思,那万年的传承兑在悄悄没去。时代是进步了,那手机从只能通话发展到今天的功能,它的发展又何尝不是时代进步的缩影?可是我们可能都勿视那人类独有的亲情,那万年的传统的消失也许正是我们的退步啊!

汉字――文化伤

同样的,如今许多人都用上电脑,有了个“拼音打字法”于是人们动手写字的能力越来越差。

曾有人调查过:有许多的人提笔忘字,然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那代表时代进一步的电脑。

再回想当年的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却只剩下中国。有学者这样说过:一个国家的头亡不是拥有经济的多少,而是看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忘记自己的文化。

而前久在电视上热播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等。上面出现的许多字,词我们竟完全没见过、听过。再有太多的错字、别字,让我们那流传千年的文化受到了挑战。

从那甲古文到象形字再发展到今天的汉字。那字字深涵着文化的世界。那一个全球使用人类最多的文字。因为那些个节目的出现,不会让那文化淡淡散去,那失去本能的猫又将再次大放光彩。

机械――行动的退化

以前曾看过《哆啦A梦》里的片段:人类发明了机哭人,渐渐的人类失去行动能力,对于当时来说,机器人的产生是社会的进步,然而失去行动能力却是人类的退步。

同样的,今天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虽增大了人们的脚程,缩小了两地间的距离。可是人们的行动能力却大大减弱。

今天的科技发展过快,而今天的人们却勿识了多少本该应有的能力、走;就是那最为基本的能力不就是在社会中的进步中悄然消去。可见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失去了多少本该应有的能力。

篇6:的高考满分作文:进步与退步

■高考真题

(2013·高考全国课标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 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 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 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 他们都不愿动手, 说风险太大。

后来, 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 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 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 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名师解题

(1) 作文试题的总体特点:

(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勇气”为核心的材料作文, 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强调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需要更大的智慧与勇气将改革推向前进是一脉相承的。

(2) 尊重考生个性, 倡导独立思考。试题允许考生“立意自定”, 并且材料具有发散性, 为考生提供“经验与勇气”“勇气”“勇气与价值”“抛开顾虑”等不同的写作角度, 供不同认识水平、思想倾向的考生选择使用。

(3) 取材方便, 容易写作。“切割钻石”表现出对“勇气”的赞赏与呼唤, 就“经验与勇气”行文, 关注到以上两方面, 取材更为方便;只就“勇气”写作, 如果将勇气与正义、道德、爱国等“正能量”结合起来思考, 那么文天祥、孙中山、邓小平都可能称得上大勇者, 现实生活中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有责任、敢担当、不计私利、勇于献身的奉献者, 也可称得上是真勇者。

(2) 试题材料说明与审题切入点:

这是一则寓言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内容来自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梅西编译的《不知道价值, 手就不发抖》, 命题人加入了一些议论句子。材料主要内容体现为对“经验、技术与勇气, 勇气与价值”等问题的思考。作文命题趋向“淡化审题, 注重表达”, 回归作文考查本质要求。同样是材料作文, 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中的“要有经验、技术, 更要有勇气”点明了题意, 让考生省去许多麻烦, 集中精力于表达, 这可能成为未来材料作文的发展方向。

考生思考这则材料可以有三个途径:一是着眼于寓言中的人物思考, 发掘人物身上存在的优秀人格内涵, 那位年轻的徒弟, 他能按老师“周密的切割方案”, 果断地完成了操作, 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二是着眼于寓言中的事件思考, 年轻的徒弟, 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有老师的经验作指导, 因为他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更因为他不去想钻石的价值;三是着眼于材料的关键句思考, “要有经验、技术, 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

(3) 作文立意的基本角度与思路:

■满分文展示1

成功三重奏

河南考生

我相信, 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成功, 但正如切开这珍贵的钻石, 只拥有经验、技术等某一方面都是不够的。我认为, 要想成功, 就得如老切割师所言, 具备三点, 即经验、技术、勇气与抛开顾虑。

一重奏:广泛涉猎, 潜心钻研, 习得丰富的知识与技巧。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宋濂“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仍坚持读书, 才有了丰富的知识, 成就了大学士;李时珍遍尝百草, 十年一日潜心钻研, 才著出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双脚钢琴家刘伟同样也是在经历了无数锥心刻骨的训练后才有了如今惊世的技巧。可见, 要想成功, 首先就要刻苦学习知识, 潜心钻研以提升自身经验技术。自身条件过硬是成功的奠基。

二重奏:果敢向前, 敢做敢拼, 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深坑, 对于勇敢者是天梯;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故步自封, 对于勇敢者是大步前行。倘若马化腾没有勇气, 他又怎么在创业初期, 选择投身看似无人问津的即时通讯领域, 并从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倘若邓小平没有勇气, 他又怎会在内忧外患之时, 坚决叫停革命, 转而投身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并使中国腾飞?倘若小米公司没有勇气, 又怎会有其投身低端市场, 一举创下效益冠军的奇迹。拥有勇气, 打开束缚双脚的锁链, 才可走向成功。

三重奏:抛开杂念, 获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

歌德说:“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确实, 阻碍个人走向成功的正是其自身过多的杂念与忧虑, 为什么众多田园诗中, 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获得成功?为人称道?为什么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无人看好的荒地开机钻井?又为什么克林斯曼总能踢入点球而保持纪录?我想正是因为他们心无杂念, 他们并不过多去考虑自己能否成功, 干这件事是否有意义, 而是不惧失败, 一心向前。

可见, 习得知识, 拥有勇气, 抛开杂念, 正如一部恢宏的交响乐的三个乐章, 相互关联, 缺一不可, 只有当具备这三个要素时, 才能奏响那勇往直前的颂歌。所以, 让我们牢记这三点,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满分亮点】

这是一篇阅卷组评定的标杆范文, 也是一篇优秀的创新文。文章具备以下亮点:一是中心突出, 切合题意。考生立足于探究成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将其归纳为习得知识、勇于探索、抛开顾虑三个方面, 视野开阔, 内容集中, 切合题意。二是结构严谨, 开合有度。文章标题“成功三重奏”, 借用音乐术语构成比喻, 以此为核心, 将主体部分内容设定为三个方面, 并辅以充实的材料进行论述, 结尾作总结, 文思放而收。三是语言有文采。语言的文采体现在形象的比喻贯穿全篇, 整句、排比句、名句随处可见。

■满分文展示2

勇气为帆轻装远航

河南考生

萧伯纳说:“智慧的宝石, 如果以勇气镶边, 那它定会更加灿烂。”生命需要勇气, 让我们扬起勇气的风帆, 甩掉对价值的顾虑, 轻装远航。

面对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很多有经验的切割师都说风险太大, 而年轻的徒弟却甩掉对价值的顾虑, 轻易切开。这启示我们做事要抛却关于价值的多余顾虑, 用勇气的力量敲开成功的大门。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犹如一条奔走的细流, 遇不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激起浪花需要勇气, 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地向前奔流。

韦慧晓, “辽宁舰首任女博士军官”, “华为公司个人奖金奖得主”, 还是“全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赛区十佳”, 曾两次援藏, 荣获“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就是这样一位被无数光环包围的女孩, 毅然选择辞去高薪工作, 到“辽宁舰”做一名普通的水手。这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韦慧晓说:“当你想做某件事情, 就着手开始, 哪怕受挫、失败也不后悔。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有苦才知乐。”

勇气是前行的船帆, 让我们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

蓝色的“中国梦”, 需要勇气载它飞翔。从收购“瓦良格”号航母到拖回大连港进行十次出海试航, 再到“辽宁舰”的正式出海, 再到“歼—15舰载机”成功滑翔, 中国的“航母梦”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与挫折, 而引导中国“航母梦”一路前行的正是不畏挫折、敢于创新的莫大勇气。

蓝色的“中国梦”需要勇气助它飞翔。从“东方红”卫星的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再到“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 中国的航天工业一次次竖起里程碑, 科技的自主研究, 自主创新和公关, 均需要勇气化为动力。勇气让科研人员甩掉顾虑, 轻装前行, 实现了飞天梦的又一次跨越。

刘洋说:“梦想有多远, 探寻的足迹就有多远, 携手勇气与智慧, 让我们伟大民族的梦想更久远。”

是啊, 用勇气做我们前行的帆, 轻装前行, 实现我们个人的“富裕梦”, 国家的“富强梦”, 民族的“复兴梦”。梦想的远方, 有勇气陪伴我们到达。

余秋雨说:“感谢生活给我勇气, 让我有力量奔向远方, 去看朝阳的喷薄和梦的彩衣。”

梦想的远方, 勇气为帆, 让我们轻装前行, 领略远方的美好风景。

【满分亮点】

这是一篇经阅卷组复核的满分文。它有如下亮点:一是材料新鲜。考生选材, 把眼光投向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人物, 韦慧晓、刘洋两则素材, 内涵充分体现“勇气”, 更重要的是富有时代感。二是思想深刻。融入萧伯纳、奥斯特洛夫斯基、余秋雨的名句, 突出“勇气”的价值与意义;将“勇气”与“强国梦”“富裕梦”“民族复兴梦”结合起来, 使“勇气”有了无尽的社会施展空间, 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三是富有文采。丰富的名言警句, 比喻、排比修辞手法, 长短句、整散句的有效结合使文章增色不少。

■满分文展示3

淡定有勇, 花自盛开

河南考生

一朵花需要一些勇气

它, 自古便被奉为“君子”之爱, 淡定而不骄躁, 在春的萌动、夏的烂漫、秋的萧瑟中宠辱不惊, 默默隐下自己, 静看花开花落, 漫随云卷云舒, 可平静之下是她蓄积的勇气之能。一朝破晓天际, 傲视万木颓倾、百花凋零, 终是梅花盛开、万木不见, 成为文人雅士笔下那一身傲骨的梅君。

梅花, 淡定而有勇, 一身傲骨, 只专心于盛放, 而不惧霜冻寒冰, 终成一代“君子”。

一个人需要一些勇气

她, 一代才女, 一句“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折服了多少公子才人之心。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这个自13岁起便起笔为诗的女子, 以超俗脱尘的文笔一鸣惊人。我欣赏她, 本系美术, 却以一种淡定的姿态投身诗歌, 那是一种多大的勇气啊!所以, 后来之人便争相追捧, 只落得个淡然回应的结局。我曾想象, 弄一支秃笔, 着一盏清墨, 如她一般书出那典雅清丽的“新月诗”, 但终是怕错, 怕错, 只得草草作罢。

林徽因, 淡定有勇, 不染俗尘, 只专注于诗文, “在如莲的时光中”, 笑看“人间四月天”。

一个民族需要一些勇气

她, 古老而又坎坷的民族, 在近代备受欺凌、压迫, 成为“沉睡的巨龙”。然而, 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舍生取义, 终是赢得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创立一个新的中国, 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 硬是拼出一条血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更是发扬我中华民族千百年延续的实干勇气, 提出“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厉行节俭、转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 我们将在习主席的带领下, 以千百年来积淀的历史经验为指引, 以高昂向上的勇气去追寻“民族梦”。

中华民族, 淡定有勇, 心无旁骛, 只专注于复兴,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 勇于创业, 共同富裕, 实现“中国梦”。

英国首相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 就不太成熟了。”就今日的我们而言, 必将以“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劲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必将以自信的热情投身创新建设, 淡定有勇, 静守梦之花开!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勇则国勇, 少年有力则中国雄起。

【满分亮点】

这是一篇经阅卷组复核的满分文, 其亮点有:一是形散神聚。全文由三个小标题引领, 从梅花、个人、民族三个角度论述“勇气”的意义, 表面上“形式松散”, 本质上主题集中———“勇气”为全篇之魂。二是主题深刻。从对梅花凌寒绽放勇气的咏叹, 到对林徽因跨界为诗勇气的赞赏, 再到对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追求崛起梦想的讴歌, 深刻地表达了考生对“勇气”的理解, 主题思想集中深刻。三是抒情浓郁。第一、二节, 完全是真性情、真情感的真情表达, 甚至还有些意兴未尽, 情不自禁。

■满分文展示4

钻石有价, 我心泰然

河南考生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 不是远离车马喧嚣, 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即使如流往事, 涛声依旧, 放弃执念, 便可寂静安然。”真正的平静正如此, 面对钻石的天价, 唯有放弃心中的杂念, 泰然处之, 方能收获价值。

心之泰然, 是坦荡之果, 唯有无视价值, 方知价值可贵。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三餐温饱, 四大皆空”, 这是闲士隐者的追求, 是清廉的表率。作为一代名臣的杨震虽无闲士隐者之志, 但却有清官廉士之心, 面对“暮夜无知”的诱惑, 杨震头顶天, 脚立地, 严词拒绝了以金钱来换取仕途的虚假之人, 并留下了“天知, 地知, 你知, 我知, 何为暮夜无知?”的千古忠言。

真正的价值彰显于自身, 面对金钱, 手不曾抖, 眼不曾眨, 泰然视之, 方显自身价值的可贵。

心之泰然是慧硕之花, 无所念想便无所犹豫, 便也了无牵挂, 使之花开绚丽。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 就在于它的无须标榜, 无人超越。1984年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拍摄, 使人们记住了那一张张传神俏皮的脸, 记住了那一招招活灵活现的演绎, 记住了那一次次翻上跃下的惊险传奇……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说, 当时拍摄, 每集工资一百多, 钱虽少, 却从未抱怨, 只是用心投入, 没想到这部电视剧能大红大紫, 家喻户晓。

成功往往源于没有在不应过分专注之事上分神, 抛弃杂念, 专心投入, 收获的便是成功。

心之泰然, 是成功之源, 任他风雨飘摇, 我自安之若素。

静水流深, 不露不显, 并不影响他滋润万物。抛却杂念, 安然前行。唯有经受一季明媚春光的诱惑, 蛹才能破茧成蝶;否则, 便要面对残酷的死亡。唯有不去念想钻石的价值, 钻石的价值才能倍增。渊明甘愿荷衣担锄行于农耕田亩却不正视官场一眼, 那是勇气;李白敢于高唱“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仗剑行走天涯, 那是勇气, 是斜侧荣华富贵, 只求一世洒脱的勇气。

钻石有价, 唯有我心泰然, 那一刻, 才能闪出绝美光华, 收获内心真正的无价。

【满分亮点】

这篇满分文的亮点有:一是叙议结合, 结构严谨。考生能较好地将叙事、议论融入文章段落、层次的打造之中, 或先议后叙, 或先叙后议, 或叙中夹议, 层次清晰, 结构严谨。二是情感浓郁。考生引例, 并非仅止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而是对有“勇气”之人的热情赞叹, 为论述融入了浓重的抒情色彩。三是材料丰富。考生选材思维活跃, 既有古代廉洁官员杨震, 清高隐士陶渊明, 洒脱诗人李白, 又有当今的著名演员六小龄童, 旷世才女林徽因, 并能将典故、逸事、名言融入一炉, 促成了材料的丰富, 思想的深刻。

■满分文展示5

抛下顾虑 勇往直前

河南考生

溪流抛下前方山岩阻挡的顾虑, 勇往直前, 终于东流入海;梅花抛下冬日风霜严寒的顾虑, 傲然绽放, 终于香飘人间;青松抛下山间风雨吹打的顾虑, 负径直上, 终于屹立峰巅。老切割师的年青徒弟抛下钻石价值的顾虑, 勇于切割, 终使钻石增值。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我们人生之路上会面临着诸多的抉择, 用勇气和智慧来武装我们自己, 抛下顾虑, 方能触及成功。

抛下顾虑, 心拥勇气, 切莫亦步亦趋。顾虑如我们身上的包袱, 包袱越多, 便举步维艰。而勇气就如我们飞行的翅膀, 载我们飞到远方。许多切割师就是缺乏抛下钻石价值的勇气, 亦步亦趋, 才不敢动手切割。柔弱女子戴厚英若没有抛下顾虑的勇气与豪气, 而是亦步亦趋, 便说不出“恢复良知”而震撼神州;谭嗣同若没有敢于为变法赴死的勇气与侠气, 就不会有“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 快哉!”的豪言。抛下顾虑, 切莫亦步亦趋, 有勇气做自己!

抛下顾虑, 心拥勇气, 一路披荆斩棘。勇气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我们奋进的基石。“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后, 比赛就不仅是赛技术, 更是在比心理。”中国乒乓球新的领军人物张怡宁夺冠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她在许多重大赛事中连连失利, 但是她抛下成败与得失, 鼓起前行的勇气, 一路披荆斩棘, 最终成就了自己。“别说你一无所有, 因为你还有勇气活下去。”霍金如是说。霍金面对一路上的坎坷与磨难, 奋力不屈, 才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 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心拥勇气, 抛下顾虑, 一路向前, 义无反顾。

抛下顾虑, 心拥勇气, 书写人生奇迹。勇气是生活的希望, 是点亮漫漫长夜的烛光。贝多芬双耳失聪, 但他用勇气直面命运, 用音乐去传达思想与感情, 扼住生命的咽喉, 奏响悲壮激越的《命运》交响曲。郑和抛下顾虑, 不畏航行路上之艰辛, 开辟丝绸之路, 名垂青史。抛下顾虑, 心拥勇气, 书写自己的人生蓝图。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抛下顾虑, 携一份轻松愉悦的心境, 鼓起前行的勇气, 一路向前, 义无反顾, 相信成功属于勇往直前的人。让我们放下负担, 且歌且行!

【满分亮点】

这篇满分文有以下亮点:一是符合题意。考生着眼于“不去想价值, 手就不发抖”立意, 确立了“抛开顾虑, 勇往直前”的观点, 符合题意。二是内容丰富。第三自然段引入晚清志士谭嗣同, 在论证观点的同时, 赞扬他敢于为变法赴死的勇气;第四段引入热点人物张怡宁, 赞扬她在失利中奋起夺得冠军的勇气, 为文章注入了为天下大义、民族荣誉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的正能量,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三是语言畅达。文章开头段, 以“溪流、梅花、青松”三个形象化事物造势, 辅以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畅达而有气势。

篇7:掀起高考满分作文的盖头来

一、走进文本,挖掘文本资源

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再挖掘,更好的发挥文本的范文作用。试看下列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不是活用了教材。“曹操面对沧海,吟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言壮语,屈原举身投江之悲壮,岳飞誓死精忠报国忠魂千古不朽……”(《勇敢的心》);“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鲁迅先生曾断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华民族以自己日后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中国人在沉默与等待中得到了爆发……”(《等待春暖花开》)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深度开发其教育价值的能力。所以,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经典语言,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例如,学了李白的诗,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自力士脱靴,玄宗醉酒,贵妃磨墨后,青莲看透了所谓的官场,所谓的名利荣禄。皇帝要的是奴才。于是,他走上了退路,仰天大笑出门去,放白鹿于青崖,游天姥于梦境。他的退隐,让他感受到名山大川之壮美,于是酒入豪胸,三分酿成醉意,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们还可以旧材新用,创意设计。学完《阿Q正传》可以尝试写“阿Q新传”;读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以让学生写“杜十娘新传”,等等。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审美构思”,你会获得“妙笔生花”的意外惊喜。

二、走出文本,博采众家之长

欲求文章好,先做读书人。只有不断的读书,才不至于在平时写作中语言干瘪、言之无物,才不至于产生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尴尬。

让我们再次走进高考满分作文,许多优美的语言都得意于博采众家之长,来欣赏一下旁征博引的妙处吧。“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书》);“‘不是乡愁,没有离乡;不是情怯,没有近乡;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黛玉,没有眼泪。’踏上这阔别近六十年的土地,李敖写下了这段话,他没有回来,因为他不曾离去,他的根在这里,同对岸的人们一样。”(《谈意气》)

作文没有巧,只恐读得少。阅读要像蜜蜂采蜜,博采众家之长。例如,“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简·爱》);“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无一不给我们带来思想和心灵的震撼。作读书的有心人,认真汲取世界名著中的养分,收藏一些指导人生的值得珍藏的句子。拥有这“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半亩方塘”,你会获得“清清如许”的“源头活水”。

三、拥抱生活,采撷点滴细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揭开高考满分作文的面纱,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生活。“审读当代自强的英雄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他埋没于平庸,就会分文不值……”(《填充空白》)

要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加多样、实在的语言交际活动,从中吸取知识,吸取语言材料,从中领悟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练就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的视野要冲破课堂,去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具有生命形式的事物。在生活中,那一缕白云、一片残瓦、一根小草以及袅袅的炊烟、潺潺的溪流、烁烁的火苗等无不具有与生命同构的形式,无一不是文学创作的素材。

除了拥抱现实的生活,我们还应去留心一些媒体中的精美语言。可以通过品味优秀节目导语,感受汉语整句魅力:“城市越来越大,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站在十字街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点落寞,但是,我知道那万家灯火,必定有一盏是为我而点,那就是‘真情’”。

篇8:上海高考作文因错字三年没满分

调查显示71.7%的人

习惯出行期间读书

上一篇:XXXXX公司关于食堂整改的方案下一篇:技术革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