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管理经验交流

2023-03-07

第一篇:铁路施工管理经验交流

企业铁路运输创新管理经验交流

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

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矗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愧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

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

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矗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愧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

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

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矗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愧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

第二篇:企业铁路运输创新管理经验交流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

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 铁路财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 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综合效益同步提升

我们xxx单位运输里程长、任务重、运输成本占到全局近20%主。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上级财务处决策部署,坚持以狠抓大项目支出不放松,强基础、提素质、保必需、抓执行,切实将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实现了运输生产安全、有效推进了运输生产、成本、信息和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而且按进度完成了路局下达的成本支出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财务管理资源整合,建构新体制下适应跨区域财务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

在全面学习,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段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体现不够、预算执行缺乏硬性约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开展整合:

1. 整合预算管理各项制度。为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进,我们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成员,先后整合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监督和考核制度、先算帐后花钱计划提报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定期督察警告制度、设备加装改造项目论证、审批、招标安全生产资金保证制度、大额资金使用报告制度、投资项目负责制和后评估制度、违规使用资金责任追究制度、成本控制定期分析自查自纠制和节奖超罚等16项制度,形成了目标明确、权责对称、制衡有效、奖惩分明的控制体系,为确保预算管理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2. 整合定额基础管理资源。在开展定额核查的基础上,统一了单耗、中修、维修、互换配件修理、整备、运行用油脂等主要直接生产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合理区分不同生产条件下成本支出水 。

的调研,在局、财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对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权衡,反复优化,确保燃油低烧工程顺利实施。在保证了正常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科技攻关和科技合作,将电加温装置改为锅炉供热加温,重新铺设φ100/φ65管径的水暖管路、油库的柴油管路加装保温层等方式,保证冬季全面使用了低烧0#柴油,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油成本支出。以2007年年底的油价计算,冬季使用的-10#柴油与0#柴油每吨差价为329元,-20#柴油与0#柴油每吨差价为602元,-35#柴油与0#柴油每吨差价为821元,实施一个周期以来,全段共多节约燃油成本支出5100余万元。今年1-4月份,共节约燃油 吨,节约成本支出2300万元。

3.抓好修旧利废工作,延长配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制定修旧利废管理办法,明确修理的范围,划清修旧利废与正常修理之间的界限,对可修复的配件严格实行修旧利废,延长主要配件的使用寿命,提高配件的使用效率。对有修复价值但无修复能力的配件由检修车间负责收集并联系返厂维修。对完成较好的相关车间、科室按照节约额的12%进行奖励,同时对投入使用的修旧利废配件实行质量跟踪制度,对影响安全或未达到质保期而出现质量问题或报废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其从严考核。

4.抓好水资源循环利用紧抠成本。坚持抓大防小、大小并举的原则,落实废水循环使用的要求,对生产污水坚持回收再利用,用于绿化用水;段内绿化浇水时间尽可能安排每日早晚时段,避开酷暑日照蒸发造成的有效水损失,仅废水再利用一项节约支出10万多元。如配件煮洗用蒸汽,及时向锅炉房提报供汽时间表,作业完毕提前通知停汽,最大限度地减少热蒸汽损失和蒸汽费用的支出。

(三)严格检查监督、确保预算执行全面受控

一是强化检查监督指导。为强化预算的监督,我们按照财务督察制度的要求,要求各车间、科室每月上报预算进度,财务科每月定期对各车间、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督察,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现的问题对相关车间、科室进行质询,下发督察通知单,限期限时责令责任部门反馈整改结果,并对段成本管理提供考核依据、定期公布目标成本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发现预算硬缺口问题和执行措施不力导致突破预算的,次月原则上不再拨付超支部分,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是抓好实时监控。借助现行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各车间、科室经济活动业务处理进行实时监控,对预算内、预算外、超预算和反常事项实施系统超前预警提示,做到超前管理、超前防范。如今年3月份,针对下属单位生产用水严重异常的情况,财务科专门组织人员分析,经过与有关部门实地反复查表核对和问题追溯,发现管路漏泄严重,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抢修,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

三是深化预算分析和评估。每季度召开段领导、各车间、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经济活动分析会暨预算执行分析会,对预算执行中的各种差异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做到事前成本有预测,事中成本有控制,事后成本有分析,保证对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去向、使用过程心中有数。同时,严格落实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将成本控制纳入方针目标管理、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实行成本超支“一票否决”。今年上半年,有2个车间的11名干部因预算执行不力、导致车间材料超支分别受到800-1000元不等的考核。

四是健全和完善站段、车间两级资金使用的决策程序、规则和责任制。确保所有资金都在合法运作并处于企业严密监控之内。建立资金监控、检查、追究的细则,资金使用的决策,审批的监管,做到有预算,有考核、有监控。如对加改、房屋建筑物维修及零小工程等大项维修支出由相关车间提出建议,职能科室进行技术论证,提出方案后,提报段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为有效实施对异地车间的财务监管、规避资金风险,大额支出原则上一律由段集中支付,对此合理制定和下达异地车间核算点的核算内容,建立报销点报销等制度。对下属单位的(除个人报销业务)支付的超过2000元以上的项目由段长统一签字。

(四)多手段并举抓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财务专业基础理论的培训。积极鼓励财务人员学习新准则,新制度,对具有一定潜力的中青年财会业务骨干,采取自学、委培、驻勤、专业互动交流培训等方式,选送到路局参加各种培训或专项工作组重点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切实使标准成为习惯。如在“三大”活动中,我们通过与其他单位共同协作举办了财务工作“学、练、比”交流会,采取讲课形式,内容涉及科目设置、凭证编制、帐簿打印、会计报表格式定义等,并结合帐务处理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子系统中应用技巧及常见典型问题处理进行了双向沟通交流,尤其是对口财务人员就本岗位如材料、燃料、工资等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个别交流,使大家开阔了眼界。

2.加强专业财务的培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财务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了解段组织机构的运作情况,掌握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和企业管理的新动向,才能更好的指导工作、服务现场。今年以来,我们有意识地将财务人员的机务专业知识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范围,完成 名财务人员务专业知识补课,做到办班培训有财务人员参训、现场推标有财务人员参与、管理诊断有财务人员参加,切实使财务人员在培训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机务专业素质与财务专业素质同步提升,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不断增强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彻底改变财务人员行业知识缺乏的问题。以前,我们的财务人员职能就是记账、算账的单一管理,对构造原理、配件名称很少掌握,现在98%以上能够对现场设备头头是道。

3.积极开展财会理论学术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申报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以进一步健全会计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第四篇: 铁路施工企业项目队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公司××铁路客运专线二标项目队承担着××客专线正线长41.06km管段的施工任务,包括线下综合工程、特大桥、大桥、路基、涵洞,以及浏阳河隧道2号竖井1600m正洞、箱梁预制及轨枕预制的施工任务,管段跨××两县市,总造价近18亿元。项目队党委高扬“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建××丰碑,为党旗增辉”党建主题活动的旗帜,唱响“三湘党旗红,××争先锋”主旋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项目的和谐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宣传动员,把握关键,抓好“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党建主题活动的筹划

进点伊始,铁道部副部长视察项目队时就明确提出“××客运专线最大的困难不是标准高、工艺新、技术新,而是参建单位和员工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对此,项目队党委针对××客运专线标准高、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的特点和涉足项目广、员工人数多等实际情况,按照“党委抓规划,支部抓实施,党员创业绩”的总体思路,认真规划党建主题活动,力求体现“紧、实、新、严”的特点,即:紧扣中心、务求实效、有所创新、严格考核,使党建主题活动能切实推进项目的和谐建设。

一是深入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活动氛围。进点以来,项目队及各分队及时成立了以公司副总、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主题活动的要求研究和部署项目队党建主题活动规划,确定了以“三湘党旗红,××争先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贯彻落实“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建××丰碑 为党旗增辉”党建主题活动的有效形式。通过员工大会、党员大会、点名会、领导班子会以及讲课、橱窗、简报等多种形式在广大员工中做到××个讲清,即:讲清开展“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活动意义和目的;讲清党员在××客运专线建设中的义务和肩负的责任;讲清××客运专线建设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新的检测方法;讲清安全优质建设好××客运专线对四局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信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讲清施工的重点、难点,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向所有进场的外协员工讲清施工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大现场宣传力度,在各驻地和重点工程工地分别竖起“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创建铁路客运专线项目思想网政治工作示范线”、“党员先锋工程”、“青年文明号工程”等宣传标牌,并在醒目位置插上活动主题旗、竖立大型喷绘宣传标语等,参建员工穿着印有“建××丰碑,为党旗增辉”文化衫干劲倍增,为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以施工生产的重点和难点为着力点,制定好活动规划。项目队党委针对客专线科技含量高、技术标准高、设计理念新、质量要求严的情况,紧紧围绕生产中心,拓宽工作思路,把施工生产的急、难、险、重、新工作作为党建主题活动的主攻方向,如轨枕场党支部确定了“快速优质地生产出中国大陆第一根雷达xx型双块式轨枕,把轨枕场建设成为全线样板”的活动目标;制梁场党支部面对公司首次生产900吨大型箱梁的严峻形势,确定了“科技引路、合理规划、优质生产”的工作思路;二分队党支部誓以“保路基、保铺架、保质量、保安全”的“四保”控制目标贯穿活动始终;承担浏阳河隧道2#竖井施工任务的隧道分队喊出了“勇拼搏、多奉献、争第一”的响亮口号„„同时,项目队党委在主题活动的规划中还注重与“四好班子建设”、“创岗建区”、“创先争优”、“创建红旗项目部”、“创建项目思网想政治工作示范线(点)活动”等党建活动融会贯通,确定了将麻园坡特大桥、马头山特大桥、安化路特大桥、1498段路基、梁场、轨枕厂、浏阳河隧道等项目作为党员先锋工程创建对象,建立了40个党员先锋岗、17个红旗责任区,从而使主题活动规划与施工生产的阶段性施工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堵漏洞、克难关、强管理、控成本、降能耗、保安全”成为党建主题活动与施工生产中心工作的最佳切入点,确保活动的实施不走过场、力求实效。

二、突出重点,找准载体,抓好“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党建主题活动的实施

项目队党委要求各支部要紧密结合施工生产实际,把握重点,找准载体,拓宽渠道,不断丰富和推进党建主题活动的开展。

一是以阶段性生产大干活动丰富并深化主题活动内容。梁场党支部去年根据自身缺乏制梁经验的实际情况和xx年11月5日制梁的目标安排,开展了“学习提速、攻坚克难、确保11月5日制梁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生产大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围绕技术难点、施工重点安排落实党内各项活动,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制梁目标的实现。隧道分队党支部根据浏阳河隧道工期紧、难度大、紧邻一局施工的情况,组织党员工程技术人员与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将每道工序落到党小组、落到责任区,仅用2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2#竖井挖孔桩的开挖到完工,成为浏阳河隧道第一个完成竖井维护结构的单位,之后又迅速完成了2#竖井锁口圈的开挖、钢筋绑扎及浇注任务,率先成为浏阳河隧道竖井锁口圈浇注完工的第一个施工单位。项目队党支部结合实际,在队部员工中发起了“明队情、爱岗位、节约成本做贡献”的号召,激发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项目队还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推出阶段性大干活动,如进点初提出“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抓好临建施工”的活动;正式开工后,又先后开展了“奋战20天全面推进正式工程开工”、“大干135天,确保全年计划任务完成”、“大干一季度、确保铺架”等竞赛活动,有效丰富和深化了“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促进了项目施工生产的良性发展。

二是以卓有成效的科技攻关、安全包保措施确保主题活动目标的实现。项目队党委针对公司管段内大吨位箱梁的制架设、跨107国道的特大桥施工、rhedaxx双块式无砟轨道预制、路基填筑指标控制及路基沉降监测、浏阳河隧道施工等××大技术难题,以及本单位施工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攻关项目,制定攻关措施,落实攻关责任,检查攻关效果。各支部都成立了技术研究和攻关小组,定期组织技术攻关活动。三分队工程部长、党员汪家雷通过经济比选,将管段内空心墩改为实心墩,在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施工难度,大大缩短了工期;制梁场总工程师、党员方字荐同志改制梁台座为错列式布置,减少了制梁场的征地面积,对制梁区和生活区按台阶式布置,使填挖土方达到平衡,减少挖填方量,加快了工期,两项节约成本百余万元。与此同时,针对施工管段长、施工内容多、施工外围和地质环境复杂的状况,项目队党委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在施工中狠抓“三个先行”,即:培训先行,现场教育先行,安全规范先行,并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在施工中凡是有违规作业,发现一次罚款一次;发现两次,罚款并要求分队领导写检查;发现三次通报批评并停工学习。项目队党委与分队、分队与工区、团组织与行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通过抓源头、抓细节、抓过程、抓监督、抓科技,形成了人人抓质量、个个讲安全的良好氛围,确保了施工生产安全无事故。

三是以学习型项目队创建工作拓展和提升主题活动成效。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建优质工程,育一批人才”是我们每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建点伊始,项目队即制定下发了“项目队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规划和工作安排,将短期的推进与长期的培养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全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人才。一方面,项目队、分队均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学习制度,先后十余次组织全体参建员工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学习客运专线的施工标准规范等,并严格考试,确保项目队培训率达100%。针对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项目队还将客运专线知识编成试题,每天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两题到全体管理干部的手机上,方便大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项目队狠抓了班子建设不放松。通过坚持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学习局及公司职代会精神、学习局编《质量效益读本》以及局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通过宣传学习《项目管理细则》和《质量效益读本》,并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格兰仕精神》、《学哲学 用哲学》、《细节决定成败》等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素质,提高了工作执行力。进点至今已有20多名同志被提拔到部长以上岗位,10多名同志被输送到其他项目担任项目经理、书记、总工等职务。同时,各支部纷纷结合实际开展了导师带徒、党员学技带徒活动,规范了学习制度和内容,制定了奖励办法,每年新分的实习生、见习生签订“导师带徒”合同或党员学技带徒合同率均为100%。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广大员工自觉地勤思考、学本领,争当“精一会二懂三”的复合型人才,使项目队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线各单位前列。

三、精心组织,打造亮点,不断巩固“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党建主题活动成果

党建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党员奉献××的热情和激情,也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舞台,“要争就争第一,要干就干最好”的争先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党员突击队争先创优,勇夺“第一”。为适应项目阶段性施工生产任务的需要,项目队党委在各分队组建了一批了以经理为队长,以党员和生产骨干为主要参战人员的党员突击队,并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党员突击队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打突击、克难关,较好地展现了广大党员在生产攻坚中的先锋表率作用。在临建施工中,二分队以经理孟庆斌为首的突击队在短时间内全力拼抢搅拌站建设,使1号搅拌站成为我局管段第一个建成的搅拌站,得到了铁道部领导的好评。在制梁场建设过程中,以场长黄卫兵为首的突击队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大型梁场建设,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细化施工方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确保了900吨箱梁的如期投产。今年,为保证铺架,各分队均加大了生产突击力度。由项目队二分队施工的dk1487~1488段计1.8公里路基,是局管段内第一个开始施工的路基,也是局管段内第一段优质样板路基。为确保运梁车于5月28日顺利通过该路段,二分队路基施工突击队六名成员在1.8公里的路基上搭设简易帐篷,吃住在现场,抢晴天,战雨天,克服了前期征地拆迁难、地方干扰大、ab组填料料源不足、进度一度滞后等种种困难,采用碎石掺土分层减压、把好ab组填料出库质量关等措施,确保如期优质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先后迎来局内外观摩团的多次光临。隧道分队党员杨东山带领党员突击队围绕竖井开挖,冲锋在前,连续三天三夜坚守在现场,确保成为全线第一个完成围护桩施工的单位。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在××铁路建设中树起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xx年11月5日××二标一项目队制梁场正式预制出第一片900t箱梁,并于xx年4月7日顺利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xx年3月6日14点30分,由××二标一项目队轨枕场生产的第一组双块式轨枕正式脱模,成为沿线5个轨枕场中第一个完成厂房封顶、设备引进最快、第一个正式投产的轨枕场;5月28日上午,××二标湖南段首片900吨箱梁在位于任弼时故里的汨罗市麻园坡特大桥工地架设成功;6月5日下午,局管段内线路最长的雷家桥特大桥主体工程率先完工,负责该桥施工的××公司××二标项目队三分队曾创下了一个月完成36个墩身的施工记录„„项目队先后有30余名党员分别获得公司党委、经理部党工委的表彰。

二是“三工“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项目队党委本着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在驻地建设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实施“美化、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化措施,不仅每个分队都配有员工活动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建有羽毛球场、篮球场,还对员工宿舍配备了空调;每年邀请公司卫生防疫部门深入各驻地和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定期组织医疗队深入现场为员工进行体检,保证员工身心健康。轨枕厂在劳务管理中实施“××同”管理,真正做到企业员工与农民工同吃住、同生产、同教育、同娱乐、同学习,并与正式员工一样配备统一的日用品、服装和空调,同时将一年一度的“送清凉”、“送温暖“活动延伸到外协队伍,从而使广大农民工感受到中铁四局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吃得开心,住得舒心,稳定了队伍,促进了生产,得到各级来检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是项目特色文化内聚于心。××客运专线的建设,承载着国家的使命,承担着企业的重托,在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中,不少员工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有过困惑,产生过畏难情绪,项目队党委和各支部通过及时且经常地召开政工例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形势,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再次焕发了热情和斗志。极具人文化气息的党员生日贺卡活动和员工生日餐制度,架起了项目队党政工团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去年底开展的“我与企业共成长”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奉献××、建功××的热情和信心;实行外协员工代表参加项目队生产交班会、定期表彰优秀外协员工等制度,促进了项目的和谐施工。尤其在今年开展的“放歌××、讴歌二标”征文活动中,广大参建员工以其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乐观的精神,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写下了《二标兄弟》、《测量小记》、《儿子的眼神》、《××二标快言俗语》等真挚、感人的篇章,同时以一部电视专题片、一本画册记录下二标的建设足迹,讴歌了××二标人“有苦有乐有爱有恨有豪情,无怨无悔无惧无畏无私念”的思想情操,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参建员工誓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建设好××客运专线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篇:文章标题:铁路桥梁病害整治施工安全经验总结

精心组织提升信誉推动铁路既有线施工顺利进行

___线病害桥整治工程项目部共有职工__人,民工_名。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达到_多人。项目部管理层有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劳人部、财务部、后勤部等5个部门。作业层有桥梁作业队、护砌作业队、路基轨道作业队。自2005年6月23日

开工以来,项目部以扫除征地拆迁障碍为先导、以过程控制为中心、以挑战极限精神为动力,确保铁路既有营业线施工顺利进行,于2006年9月25日一次验交使用。

一、以扫除征地拆迁障碍为先导,为工程全面开工创造条件

绥佳线晨明至威岭既有线路曲线半径小、既有桥梁均为1961年以前建成。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和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存在许多病害。建成通车前,客车时速每小时60公里、货车每小时45公里。为满足列车提速到每小时160公里的要求,晨明至威岭病害桥整治工程上马。该工程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轨道工程及附属工程,工程总造价1.47亿元。可以说,除没有隧道施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铁道工程项目。其中,路基地处小兴安岭,地形比较复杂,4次跨越汤旺河,最大填高11.8米,路堑最大挖深24米。路基从晨明车站到威岭车站,区间长度14.732公里,改造后路基为双线。路基填方49万立方米、挖方89万立方米;桥涵工程包括4座大桥、2座中桥、2座盖板涵。4座大桥每隔2公里一座,承台与墩身交角15度。除4号桥长度447米外,其它3座大桥长度近350米;轨道工程包含铺轨22.621公里、拆除线路23.645公里、铺碎石面碴49163立方米、铺混砂底碴17827立方米。附属工程浆砌片石64315立方米、干砌片石12305立方米。

一是积极协助业主征地拆迁,打开施工工作面。永久征地及障碍拆迁的及时与否,是既有线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制约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是造成施工安全、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为此,项目部组建之初就把永久征地及障碍拆迁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该项工作,积极协助哈局工管中心做好调查、测量、绘图前期准备工作;开展走访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产权人的确认工作;对永久征地的批复手续、临时用地占用手续,项目部指派专人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达成协议,力争在永久征地手续批复前进行路基施工及施工便道修建工作。同时对障碍拆迁的房屋主动与产权人直接取得联系,与施工同步进行。该段施工涉及晨明镇宝泉村民房拆迁14户。项目部从工程进度要求出发,在征得业主同意后,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和沟通,直至与被拆迁户逐一达成协议,直接将拆迁费下发到被拆迁户手中,使房屋拆迁仅在开工一个月内全部结束。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被不知详情和借机“捞一把”的村民谩骂、围攻、指责、推搡,甚至遭遇一些地方部门的冷言冷语和恶意提高补偿标准的无理要求。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公铁立交桥施工时,我们碰到了2个“钉子户”。这2户村民要求将自家房屋按市区标准进行拆迁补偿。在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后,这2户村民让二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躺在施工现场阻止施工。我们请来派出所民警,将2个老太太强行搀扶到轿车上,并护送到当地政府。这边耐心细致做老太太工作,那边正常组织施工。村民见这招不灵,只好作罢。从2005年6月下旬至7月末,征地拆迁工作初战告捷,圆满完成征地671.7亩,拆迁21户当地民宅,天然林7127株、人工林3509株的任务。

二是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新建路基DK271 700~DK273 100段将威岭村唯一的道路占用。为此,村政府和村民反响很大,并多次阻止该段路基正常施工。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积极与村政府、村民协商,并向村民广泛宣传政策和征地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项目部还严格按照补偿标准对村民给予了补偿,不但为建设单位节约了资金,而且顺利地将该段村路改移。哈局工管中心对我们的征地拆迁工作非常满意,并提出奖励有功人员。

二、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确保工期质量安全满足业主要求

我们界定了“一协调、三控制”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即:组织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在协调各作业队与项目部关系同时,重点与业主、监理、供应商、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一是进度控制。我们制定了进度计划,编制出月(旬)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安排落实到班组,布置到位,调配好人力、物资和资金,创造条件早开工。在施工期间,管区内南岔国土部门和南岔林业资源专员办下发了《违法占地通知书》:“要求业主立即办理永久征地的相关手续;全线桥涵马上停止施工,听候处理。”受此干扰,所有路基工程施工机械被迫停滞在现场。为尽早恢复正常施工状态,项目部配合哈局工管中心到伊春国土部门和南岔国土资源局解决工程开工问题。协调省国土资源厅统征站

上一篇: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下一篇:铁路环境应急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