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教育论文

2022-05-14

第一篇:小学教师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浅谈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重要教育阶段,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尤为重要。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品德素质。笔者主要针对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作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师 教育科研能力 浅谈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对小学德育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包括教学方式与德育观念等,如小学德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开发德育课程要与学生的道德活动相结合等。因此,小学德育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改善外部条件,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就能够很好的辅助教学。

一、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够重视,重点在于语文和数学学科,认为德育是副科,无需重视,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开展好教学工作就可以,对其教育科研能力不关注,平常也极少组织德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寻找课题进行科研。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不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在负责,对教育科研能力重视程度一般,并且还需要负责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科研中,没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没有意识到教育科研课题也是来源于教学或生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

1.转变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观念。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小学德育教师需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与坚定的德育教育理念。小学德育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之后,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德育素养与自我道德修养,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素养时,需要注意自身的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德育课堂上照本宣科,只是纯粹的讲解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样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由于道德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发现科研课题,然后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是教育德育能力。

2.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德育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德育素质决定了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且关系到德育教学质量。虽然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专业的德育教师并不是很充分,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作为一门副科,其地位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较低,并且有的德育课时还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教学效果一般。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拥有良好的德育专业素养,学校需要给德育教师设定一定的资格门槛,加强职前、之后培训,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小学德育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然后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科研,逐渐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反思能力。小学德育教师在培养和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因为很多科研课题都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贯穿于整个德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发现细节,总结教学不足和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可以和其他德育教师一起针对这些不足或问题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为目的,重点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小学德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宝贵的教育科研资源,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还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校应该给予配合,提升硬件设施,教师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全方位、多方面的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天野.增强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浅论[J].好家长, 2014,42:44.

[2]丁莹莹.谈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224.

[3]赵亮.对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 09:110.

作者:马天野

第二篇:提高教师和教师教育地位,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是在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指引下,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目的,以重构教师教育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话(“体系重构阶段”),那么自2005年前后直至2017年初的中國教师教育政策重心开始转向内涵建设,即一方面继续在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内涵建设阶段”)。综观过去20多年来的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可以发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主题日趋凸显,但提高质量的主题更根本。在教师教育整体质量不够高的情况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教育自身质量应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迫切课题。

影响教师教育的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师范类专业生源质量持续不高,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地位待遇不高;二是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之所以不愿参与或投入教师教育,固然有认识高度不够的原因,但关键还是与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有关;三是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迫切需要推进高校内部教师教育组织体制改革和学科教法教师队伍建设。总之,影响中国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不高。

饶从满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4期

第三篇: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推进小学教育创新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小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班级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各个学校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管理方式单一,管理理念老旧等,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小学教育的管理,推进小学教育创新。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于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注重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识水平进行了重点关注。本文从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胡主要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且应当处在思想变革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素质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却比较短缺,教育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不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都不够完善,存在着工作岗位和个人才能不相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教学管理涉及到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管理模式的落后则会对小学教学的总体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各个学校也能够积极响应,但是大多数学校改变的只是教学内容,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育管理手段方面依然行政管理手段作为主要的方式,虽然行政手段的强制性、权威性在曾经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育改革的逐渐舍内,这种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当今小学教育的发展。(2)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使得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诉求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一切都以规章制度为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3.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足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小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过于强势和面面俱到的管理,不仅会扼杀小学生学习的灵性,还会降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的与发展,另外,现代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宠爱,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习,替孩子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也见解阻碍了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1)转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没有一个正确、先进的思想理念,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要积极的开展有关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目标。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对教师的内在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创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式,保障师生在教育教学发展中能够充满活力的发展。

(2)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所以,要加强小学的教育管理,就要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专业杜洋和管理能力,从而将积极、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首先,學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比如为教师订购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邀请教育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定期组织教育管理者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等,从各个方面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学校还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点,也使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得以传承,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校本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既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出具有一定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管理规划。首先,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中死板、生硬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符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且能够规范运作的教育秩序。其次,学校还要不断的完善管理主体的用人机制以及淘汰机制,以教育改革的发展作为导向,支持更多有能力、高素质的管理者走上学生的管理岗位,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的将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充足的自由和权力,使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实际的情况来确定自身的资源分配、管理机制,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

3.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激励与竞争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基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小学教育的管理,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理念。可见,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注重对学生的连续性考察,将对学生课业考察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对学生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比如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进行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能够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此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主体。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公开招聘制度以及择优聘任的制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实施差异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在管理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能够发掘其潜能的制度环境,才能够实现教育管理质的飞跃。

总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者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管理团队,使小学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2]雷云芬.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9(07):166.

[3]梁元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02):19-20.

作者:杨顺华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