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022-11-17

第一篇:服装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服装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服装销售带来了冲击,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参与服装网络市场营销,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障碍制约着我国服装网络营销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服装网络营销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服装网络营销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装网络营销 现状 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对Internet越来越熟悉,它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网络市场作为以虚拟空间为媒介的交易方式,是交易方式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于服装销售而言,网络同时也成为一种全新的服装销售渠道。服装网络营销是指服装企业或服装营销者借助现代通讯技术手段以互联网为媒体,通过网络将潜在交换变为现实交换的服装营销活动。近几年来,网上服装销售量增长迅速,在整个服装销售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与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相比较,网上服装销售拥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又面临着各种障碍。

一、服装网络营销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品牌服装上网已经成为趋势。在美国,网络营销己成为服装销售不可忽视的模式。据美国在线统计,早在2000年,已经有80%的服装企业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己成为服装销售不可忽视的模式。

美国2000年1-9月网上商品销售额的调查结果中,服装排名第一。据Jupiter Communications估计,2006年美国服装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网络营销对服装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各大服装零售商都争相发掘网络这一新领域来维持和巩固已有顾客资源,增加市场份额。互联网除了作为一个获取市场份额的有利工具之外,还将更好地巩固已有的服装品牌、增强客户关系。网络营销从广义上看已是网络环境下服装企业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营销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网络营销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才有企业开始进行尝试。截至2000年3月底,我国从事消费类网络营销的网站数量为1100余家。2000年中国内地网络购物总交易额6290万美元,较1999年增长了250%。尽管一般网民对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有疑虑,但还是有高达90%的网友打算尝试网上购物活动。2003年,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和互联网周刊共同举行“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在此次调查中,雅戈尔、美特斯·邦威、杉杉、好孩子、溢达纺织、永通染织、鹿王羊绒、海澜集团、雪驰集团、法派集团、白马集团等11家中国服装协会会员入选。到2005年,我国网上购物大军已达2000万,占全体网民的20%,其中半数为网上购物常客。由于购物网民的巨大数量,半年内购物累计金额达到100亿人民币。随着网民购买服装、生活家居用品比率(15%)的逐渐升高,B2C市场开始逐渐从以书刊、影像制品及电脑数码产品为主,向一个多样化的消费者市场发展。同时,由于C2C市场的迅速发展,网上支付的比例迅速攀升。

但是,从产业生命周期看,目前中国消费类电子商务仅处于市场的导入期。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基数很小,还没有形成规模。

二、服装网络营销的优势

(一)购物的便利性

网络营销的市场是广域的、跨时空的。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企业比比皆是,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E-mail、RSS、Web2.0等网络工具查找欲购买的服装相关信息,甄别信息,最终确定购买,付款,完成交换。而传统的服装销售一般都有实体店面,正是由于这种限制,消费者想要购买到称心的产品必须要花掉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工作节奏快捷的旋律下,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购买到称心的服装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购物更加便利,也大大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服装企业的销售效率。

(二)降低成本

服装网络市场不仅可以及时传达最新流行款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可以省去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投资、店铺租赁和购买、店面装修、经营中的管理费用以及广告费用等。采用网络销售,企业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大减少,相应的人力物力也大幅度减少,服装网上市场的初始投资也只包括建设服装企业网站和产品图片制作等费用。在虚拟的网络市场运行中绕开了层层经销商,省去了销售过程中的大量费用,所以网络市场中的商品自然低于市价,可以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

(三)提供更多促销手段

在实体市场中,受时间、空间以及人为因素的限制,在同一个服装商店同时举办多个促销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虚拟服装商店可以看到多个促销活动同时进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需要的销售方案。

三、我国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者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18-35岁之间的服装消费者中,对服装网络营销持肯定态度的较多。他们选择网购服装的原因大都是因为网购的方便性,也有很多消费者是因为价格便宜,而且款式众多,能够更好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在众多的服装消费者中,仍然有不少人不会通过网络购买服装或对网购服装持观望态度,原因大部分出于对网络安全的担心以及无法感知服装。另外,传统的服装消费模式在部分消费者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

(二)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服装网络市场营销给品牌服装企业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对品牌的推广和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着一些网店冒充高级品牌进行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现象。由于当前服装品牌的法律保护、网络销售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网络市场不安全,这对服装品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反面影响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在服装网络营销中最担心的问题。网上购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被盗取,电子银行账号里的钱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通过破解密码盗取,个人资料就有可能被出租或出售给其他机构,消费者很可能面对无数的垃圾邮件和骚扰电话。这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在支付上也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国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互联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实施。

(四)售后服务问题

售后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者退货和换货不方便,购买的服装不能及时收到等方面。许多消费者不愿意在网上购买服装主要是因为担心购买的服装不合适,而退货或者换货会带来更多麻烦。

四、解决我国服装网络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服装网络营销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服装品牌网店在组织货源、货物发送等环节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能让假冒伪劣、残次品流向消费者。经营者要经常和消费者保持联系,加强彼此的交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以及淘宝旺旺等聊天工具进行跟踪服务。比如询问客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收到货物,消费者对所买服装是否满意,消费者还有哪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等。让消费者感受到销售商家对其的重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者重复购买的频率。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假货现象,相关部门应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服装品牌的网络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品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拍拍、卓越等也要实行自我监督。

(三)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要想使服装网络营销得以顺利发展,就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电子签名和认证是在网络上使用较普遍的方法;针对网络系统安全,可以通过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邮件、信息等。另外,要建立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要确保网络消费中的安全,主要指现金交易的安全,这部分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国内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开通银行网上支付,许多支持网络交易安全的支付方式已经在网上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在线支付体系建设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建立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利用网络优势,为顾客建立一个友好简单的操作界面,提供在线的交流平台,指导顾客选购。及时推出新商品的推荐和各种优惠活动,推出便利的付款和退换货服务,如国外一些企业会附送出预先印好的退货邮寄封套,以便顾客邮寄。利用强大的数据库详细记录顾客的各种资料及反馈信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

五、结语

有着巨大优势的网络营销渠道是服装营销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营销渠道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以及电子信用支付体系逐步成熟及社会化配送系统的完善,加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服装网络营销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将促进服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锦兴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锦兴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员姓名

周 俊 学号1032001205321 入学时间 2010 年

春 季 指导老师 李嘉倩 职称

试点学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内容提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对Internet越来越熟悉,它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网络市场作为以虚拟空间为媒介的交易方式,是交易方式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于服装销售而言,网络同时也成为一种全新的服装销售渠道。服装网络营销是指服装企业或服装营销者借助现代通讯技术手段以互联网为媒体,通过网络将潜在交换变为现实交换的服装营销活动。近几年来,网上服装销售量增长迅速,在整个服装销售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与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相比较,网上服装销售拥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又面临着各种障碍。

服装行业是锦兴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服装销售带来了冲击,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参与服装网络市场营销论文" target="_blank">营销,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障碍制约着锦兴服装网络营销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锦兴服装网络营销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锦兴服装网络营销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装网络营销 问题 对策

1

Abstract Because of China gradually being the world polyester industry center, the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establish the individual proprietorship or joint venture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en the domestic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distinctly joining the polyester industry after they have a lot of funds. Today the polyester industry is becoming the complete competition trade among the state-owned companies,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foreign companies.

As the biggest fiber material base in our country, YiZheng chemical fiber company (YCFC) are facing many problems: market sum descending, benefit continuously dropping, technology creative ability being not enough, mechanism being not well in response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est. What do for it?

This article point out YCFC should take the low cost strategy according to analyzing the company environment,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av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YCFC should develop the advantage product, quicken the enterprise creative and mechanism reform, adjust the product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etc. If it makes successes, YCFC will be kept continuously in the domestic lead and international top-grade position.

Key words:

YCFC Development Strategy Suggest

目 录

一、服装网络营销现状 ................................................... 1

(一)国外锦兴服装研究现状 ......................................... 1

(二)国内锦兴服装研究现状 ......................................... 1

二、服装网络营销的优势 ................................................. 1

(一)购物的便利性 ................................................. 1

(二)降低成本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提供更多促销手段 ............................................. 1

三、锦兴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消费者认识不足 ............................................... 2

(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安全问题

(四)售后服务问题

四、解决锦兴服装网络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三)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四)建立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 3

锦兴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服装网络营销现状

(一)国外锦兴服装研究现状在一些发达国家,品牌服装上网已经成为趋势。在美国,网络营销己成为服装销售不可忽视的模式。据美国在线统计,早在2000年,已经有80%的服装企业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己成为服装销售不可忽视的模式。

美国2000年1-9月网上商品销售额的调查结果中,服装排名第一。据Jupiter Communications估计,2006年美国服装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网络营销对服装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各大服装零售商都争相发掘网络这一新领域来维持和巩固已有顾客资源,增加市场份额。互联网除了作为一个获取市场份额的有利工具之外,还将更好地巩固已有的服装品牌、增强客户关系。网络营销从广义上看已是网络环境下服装企业持续性发展不可或缺的营销模式。

(二)国内锦兴服装研究现状

网络营销在锦兴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才有企业开始进行尝试。截至2000年3月底,锦兴从事消费类网络营销的网站数量为110余家。2000年中国内地网络购物总交易额6290万美元,较1999年增长了250%。尽管一般网民对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有疑虑,但还是有高达90%的网友打算尝试网上购物活动。2003年,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和互联网周刊共同举行“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在此次调查中,雅戈尔、美特斯·邦威、杉杉、好孩子、溢达纺织、永通染织、鹿王羊绒、海澜集团、雪驰集团、法派集团、白马集团等11家中国服装协会会员入选。到2005年,锦兴网上购物大军已达200万,占全体网民的10%,其中半数为网上购物常客。由于购物网民的巨大数量,半年内购物累计金额达到100亿人民币。随着网民购买服装、生活家居用品比率(15%)的逐渐升高,B2C市场开始逐渐从以书刊、影像制品及电脑数码产品为主,向一个多样化的消费者市场发展。同时,由于C2C市场的迅速发展,网上支付的比例迅速攀升。

但是,从产业生命周期看,目前中国消费类电子商务仅处于市场的导入期。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基数很小,还没有形成规模。

二、服装网络营销的优势

服装网上销售相对于传统服装销售模式,具有更加不可比拟的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其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快速发展起来,影响和冲击着传统服装销售体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

(一)购物的便利性

网络营销的市场是广域的、跨时空的。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企业比比皆是,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E-mail、RSS、Web2.0等网络工具查找欲购买的服装相关信息,甄别信息,最终确定购买,付款,完成交换。而传统的服装销售一般都有实体店面,正是由于这种限制,消费者想要购买到称心的产品必须要花掉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工作节奏快捷的旋律下,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购买到称心的服装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购物更加便利,也大大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服装企业的销售效率。

(二)降低成本

服装网络市场不仅可以及时传达最新流行款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可以省去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投资、店铺租赁和购买、店面装修、经营中的管理费用以及广告费用等。采用网络销售,企业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大减少,相应的人力物力也大幅度减少,服装网上市场的初始投资也只包括建设服装企业网站和产品图片制作等费用。在虚拟的网络市场运行中绕开了层层经销商,省去了销售过程中的大量费用,所以网络市场中的商品自然低于市价,可以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得- 1

时间内收到货物,消费者对所买服装是否满意,消费者还有哪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等。让消费者感受到销售商家对其的重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者重复购买的频率。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假货现象,相关部门应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服装品牌的网络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品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拍拍、卓越等也要实行自我监督。

(三)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要想使服装网络营销得以顺利发展,就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电子签名和认证是在网络上使用较普遍的方法;针对网络系统安全,可以通过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邮件、信息等。另外,要建立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要确保网络消费中的安全,主要指现金交易的安全,这部分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国内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开通银行网上支付,许多支持网络交易安全的支付方式已经在网上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在线支付体系建设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建立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

利用网络优势,为顾客建立一个友好简单的操作界面,提供在线的交流平台,指导顾客选购。及时推出新商品的推荐和各种优惠活动,推出便利的付款和退换货服务,如国外一些企业会附送出预先印好的退货邮寄封套,以便顾客邮寄。利用强大的数据库详细记录顾客的各种资料及反馈信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制。

五、结语

有着巨大优势的网络营销渠道是服装营销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营销渠道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以及电子信用支付体系逐步成熟及社会化配送系统的完善,加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服装网络营销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将促进服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莲莲.服装网络营销分析[J].新西部,2010(16). 2.夏晓红.浅析锦兴服装业实施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孔祥梅.服装网络营销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商业时代,2008(27). 4.李北雁.服装网络营销探讨和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

第三篇:援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推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训工作实际与问题研究

(一)存在问题

一是湖南根据新党办1号文件800名培养任务向中央申 9请培养计划经费,因培养人数的增加,超出部分的经费预算及分配情况,以及培养期限的问题,建议自治区以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便于援疆省市工作的对接。

二是吐鲁番地区事业编制超编,此次送去湖南培养人数 多达1200多人,而且都是进入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因此恳请自治区解决所需编制和经费(工资、津贴)问题。

三是建议自治区培养办在驻疆央企和区属国有企业培养名额分配上给予倾斜。帮助我地区报名驻疆央企和区属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138名毕业生都能参加培养。

四是鉴于赴湖南培养人数多,建议自治区培养办帮助 协调购买赴湖南培养火车票。

(二)主要做法

1、优越的环境,领导的关爱,促进了学员安心学习湖南省、市、院校对我地区首批培养学员工作高度重视,无论是从硬件设施到人文关怀,还是从整体安排到生活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认真的落实,为学员们安心、静心、舒心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员们感到非常的舒心。湖南省湘潭、衡阳、郴州三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教室、宿舍、食堂及附属设施等硬件建设。为了方便学员生活和学习,帮助学员更换了手机号码,购买了学员医疗保险。为保障学员的生活,成立了以后勤处长为组长的职能小组,配备了食堂管理员和工作人员,根据少数民族学员饮食习惯安排制定食谱。郴州学院还开通新疆高校毕业生培训专题网,为培训班的学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交流平台。通过调研和信息了解,学员们感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新疆学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湘学习生活的非常舒心愉快。

(2)各级领导的关心慰问,让学员们感到暖心。两个多月以来,新疆和湖南各级党政领导以不同形式深入三市院校看望和慰问新疆学员,让学员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厚爱 ,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好。自治区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同志率代表团一行到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对吐鲁番市赴湘培训班的慰问、视察调研

2 活动,对湖南省为此次培训所作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吐、鄯、托四套班子部分领导赴湖南三市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看望了培训班学员,送去了家乡的问候。湘潭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吐鲁番市培训学员捐赠助学金2万元。五一节前夕,湖南三市领导到院校看望新疆学员,并为新疆培训班学员送来了山羊、蔬菜等一批慰问品,表达了五一节的祝福。为了加强家长对孩子在湖南学习生活的了解,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鄯善县县委组织部和衡阳市委组织部召开了学员与家长、家属视频见面座谈会,举办在湘培养大学生与留疆“宝贝”同庆“六一”视频互动活动。让各位学员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各地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培训班学员的重视和关心,并表示让组织放心,让家长、家属和亲朋好友放心,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用真心去学习,积极转变观念,学得真本领,为新疆今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员们感到开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员们身处异地不孤独,通过活动与湖南人建立了友谊,通过与湖南人联谊成了朋友,他们感到很开心、很愉悦。与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友谊赛5次,与湖南三市社团组织、各院系分别开展了文艺晚会联谊活动3次,举办了清明踏青赏油菜花、到烈士陵园扫墓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参观了附近部分景点公园和书院, 进一步了解湖南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风貌。同时还参与了

3 院校红歌比赛等活动,学员们感到生活非常充实。

(4)参观湖南改革开放成果,让学员们感到热心。湖南三市组织部和院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员们参观了三市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农村建设,既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也让学员们明白,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多种技能,才能更好地建设美好家园,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贡献,更好地为家乡各族人 民群众服务。

2、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学员健康顺利培养提供服务

120名学员到达湖南三市院校后,我们主动与院校、队长、辅导员沟通,建立了手机、座机通信录,随时沟通、交流和反映情况。相互交换了邮箱地址,双方的文件、信息能及时传递。地区培养办与三名队长、辅导员和学员建立了QQ群,每天都能通过QQ群报平安,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QQ群和邮箱及时将学员的学习生活信息提供给自治区培养办、地委、行署领导,为有针对性指导学员培养和解决学员学习生活中问题和困难提供了依据。截止目前,编辑信息48期。畅通的信息渠道,为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学员信息、及时为学员提供服务塔建了桥梁。

3、湘吐联动,促进培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1)及时将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传递给学院、传达给学员和随队工作人员。自治区关于学员培养工作有关文件和要求我们第一时间传递给院校,要求队长配合学院抓好相关精神的落实。比如,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问题,我们迅速电告湖南三市院校,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和师资力量。再比如,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学员及随队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下发后,及时将管理办法传递给院校和队长,要求队长组织学员和随队工作人员学习、讨论,管理办法人手一册,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抓好学员和随队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

(2)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培养质量。各县(市)根据设定的专业提出了学员培训见习的初步教学方案。湖南三市院校专门成立了以教务处长为组长的教学管理小组,共同研究了我们初步教学方案,并根据自治区学员培养的方向、培训见习内容的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学员培养教学方案。目前三市院校学员培养教学方案和计划已完成。师资队伍方面,采用校内与校外聘任相结合的办法,特别是聘请一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专家来校讲学。根据各专业实际制订了详细具体的教学培训计划。各种教学仪器、教学实验室都已准备到位。

5

(3)建立党团组织,制定学员管理制度,规范学员的管理。三县(市)赴湘培养学员班,根据学员、随队工作人员党团员情况,均成立了党团组织,积极开展了党团活动,严格落实党团生活制度,发挥了很好的堡垒作用。会同学院制定了学员学籍管理办法、奖励与处分制度和《吐鲁番籍学员在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期间管理制度》等近二十项规章制度。还建立了每天与地区培养办QQ沟通、每周一次党支部例会、每周一次信息研判反馈会、学员思想状况实时掌控等制度。通过落实制度,抓好学员和随队工作的管理,通过严格管理,规范学员、随队工作人员学习和生活秩序。

(4)落实县(市)一名民警到院校附近派出所挂职,协助学院管理。4月16日由组织部门负责从各县(市)选派一名政治思想好、工作经验丰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的民警到湖南三市院校附近派出所挂职副所长,主要协助院校抓好新疆学员班的管理工作。

(三)建议意见

突出“两训一访”,做到教育培训经常化。“两训”即:采取“周末课堂”、观摩学习等形式,以市委党校为阵地,每年有计划地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5场次以上,不断

6 提高“村官”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各乡镇党委通过拜师结对、实地培训等方法,每年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0多场次,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乡情,掌握民情,尽快适应工作。“一访”即:实行走访考察制度,每年安排组织、人事等部门干部组成检查组,深入各乡镇对大学生“村官” 的思想认识、 10生活状况及工作表现走访考察一遍,通过座谈交流,民意调查,切实掌握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奠定了基础。

建立“网络支部”,推进交流活动经常化。针对大学生“村官”中党员人数多,集体活动少,相互缺乏交流的实际,敦煌市大胆探索网络党建新模式,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依托“敦煌党建网”,建立了敦煌市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支部为全市85名大学生“村官”党员建立了电子档案,并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9个党小组,健全完善了组织机构。同时,设置明星“村官”、支部论坛、网上党课等12个活动板块,通过动态管理,经常性地组织讨论交流和网络学习,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为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开拓了良好的活动平台,实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网络化有效管理。

落实“四项机制”,实现成长管理经常化。健全了大学生“村官”下派用人机制,对每年考选的大学生“村官”, 一律安排到农村工作,严禁市直机关、乡镇借调或截留,实

7 现了深入基层,服务农村的目标;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落实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工 作、生活情况,实现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反馈工作、定期交流学习、定期述职考核;推行了大学生“村官”“4+1”帮带机制,组织各乡镇党政班子、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致富能手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五员”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除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外,根据各人专长,兼任政策宣传员、矛盾协调员、舆情信息员、基层调研员和远程教育管理员,让他们在政策法规宣传、村级事务管理、科技信息推广等具体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农村发展的水平。

二、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比例偏低。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培育下,新疆各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拥有几十万人之多,应当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也必须看到,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总体数量上,与中央提出的“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要求还

8 有一定的差距,与西部大开发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据统计, 2007年底,新疆总人口有2095. 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271. 26万人,占新疆人口总数的60. 7%,而我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人数有89. 5万人,占全区人才队伍总数的45. 39%。其中,少数民族党政人才6. 7万人,占40. 20%;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 85万人,占41. 42%;少数民族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4. 8万人,占15. 90%;少数民族高技能人才4. 2万人,占17. 57%。如果按照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比例和人口比例相当的要求,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总体上存在总量不足、比例偏低的问题。

(二)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1.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少数民族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重小。

2007年,在全疆284535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中,尽管人数上已占到全疆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41. 42%,但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13510人,仅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 97% (远低于全疆平均8. 5%、全国平均7. 7%的水平),占全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37. 54%,其中,正高级职称649人,仅占全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0. 09%;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70521人,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 27%,占全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51. 02%;拥有

9 初级技术职称的有141353人,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 58%,占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61. 83%。从上述数据来看,初级职称人员超过了全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半数,而越到高级,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越小。

2.从学历构成看,少数民族人才的层次结构偏低,高层次人才极其缺乏。

在学历构成上,新疆的人才队伍总体处于劣势。 在全区党政人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仅占34. 06%,远低于全国平均51. 11%和西部地区平均58. 83%的水平;博士770人、硕士4740人,分别占总数的0. 07%和0. 41%,远低于全国平均8. 07%和3. 37%的水平,也低于西部地区平均7. 85%和1. 67%的水平。而其中少数民族的比例则更低,这表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是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区县、乡两级和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具有大专和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主体,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过低,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人才中,虽然学历高,但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科研能力较低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较之汉族教师和内地高校教师还是偏低,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

10 人数所占的比例离国家对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普 通高等院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从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获奖项目所占比例来看,也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 1994~2007年,全疆有1623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奖励,其中,由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主持或参加的成果只有367项,占获奖总数的22. 61%。2007年是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 获奖项目较多、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年,在118项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主持或参加的项目有41项,占34. 75%。1994~2007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参与项目数及比重 。

从自然科学领域看, 1998年,自治区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共评选出177篇优秀论文,其中,由少数民族科技人才撰写的论文只有17篇,占获奖总数的9. 60%。从连续几年获奖比例的统计来看,由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主持或参与的科技成果或是由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撰写的论文获奖数均未超过获奖总数的17%。

从社会科学领域来看,从1997年的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至2007年的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有808项成果获奖,其中少数民族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奖成果只有215项,仅占全部获奖成果的26. 61%。 4.少数民族各类拔尖优秀人才的绝对数量较少,且缺

11 乏创新能力。

据自治区人事厅2007年统计,全区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的192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中,少数民族42人,占21. 88%。其中,在13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中,少数民族3人,占23. 08%;在17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人员中,少数民族36人,占20. 45%; 1995~2007年,在1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少数民族5人,占31. 25%;在4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少数民族1人,占25%。以上各类拔尖优秀人才中少数民族 绝对数量较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科带头人已经退休或快到了退休的年龄,某些学科的带头人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科没有了学科带头人。

(三)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1.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少数民族中、高级人才缺乏的现象仍然很突出,特别是年轻优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更是缺乏。如前所述, 2007年,在全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超过了全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一半,但越到高层次,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越小,特别是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 32%,其中,正高仅占到0. 26%。近62%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

12 只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高级专 业技术职称人才近80%集中在自治区和地州市 两级。 2.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据自治区人事厅统计, 2007年全疆事业单位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284535人,其中,教育、卫生两类人员有196010人,占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8. 88% ,而工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只占到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 08%和8. 32%。经济和工程技术类,特别是金融、保险、电子、证券、生物工程、新材料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实用人才严重短缺。

(四)区域分布不均,人才效益受到制约。

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区域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城市人才多于乡村人才,中心城市人才多于郊县人才,越边远的地区人才越少,而且这种不均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人才集中在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地区,而南疆地区在面积和总人口上都超过北疆,但拥有的人才数量却远远不及北疆。这样极不合理的人才分布会造成两个不良后果:一是人才严重不足,愈是需要人才的地方,愈缺乏人才;二是人才“相对过剩”,人才越集中的地方,人才闲置现象越严重。

(五)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难以保障。

13 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一是学术交流,二是信息渠道。据调查,在学术交流上,新疆有2/3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或很少参加学术交流。在参加学术交流类型上,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学术交流的人员很少,这样,获得高水平的学术信息的机会也相对很少。在信息渠道上,新疆科技工作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信息渠道,信息量少,速度迟缓。特别是一些基层科技单位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严重影响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

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培训。据调查,新疆科技工作者参加由单位组织或出资的培训时间,平均每年不到12天,而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平均每年不到9天。培训经费的不足,名额的限制,培训效果难以评估,培训没有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教师水平有限,这些成为各单位培训工作中的困难所在。并且,低层次的就地培训占到了培训总量的2/3以上,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培训、出国培训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选拔机制,多方培养,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14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要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求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和相关制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健全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尤其是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则要在少数民族干部及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养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打破在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论资排辈状况,促成队伍的合理流动,积极营造适应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这一培养机制应立足于新疆的现实,符合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少数民族干部的使用上尤其需要坚持“放手使用”的原则。只有放手使用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新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二)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

15 构,尽快形成适应新疆现代化建设形势需要的合理结构。

通过这些年来的调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原来那种政治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文化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行政型干部多、管理型干部少,封闭型干部多、开发型干部少的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高素质的人员比例过低和经济型、科技型人员总量不足等。衡量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数量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应该从是否能够满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评价。从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出的需求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新疆面临着繁重的发展经济的任务,需要大量的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而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侧重于政治、行政和管理类型的多,导致了队伍结构的严重失衡,所以,人才结构的调整应该向培养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新疆具有特殊的区情,稳定也是新疆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人才结构的调整也不能轻视对政治型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也就是说,人才结构调整向加大培养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调整的同时,合理确定政治型、经

16 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是关键性的问题,而这一比例确定的依据是新疆现实和今后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构符合新疆发展的需要。

(三)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由新疆特殊的情况决定的。新疆地处边陲,沙漠、戈壁广布其中,不少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这些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比内地发达省区要低得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关注民生。一方面,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条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通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克服自然环境和经济落后给他们的工作所带来的困难,为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稳定新疆的人才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分调动本地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建议实行新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专项津贴制度。

新疆地区工资收入水平远低于市场的人才价位,是导致

17 人才外流或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在目前已经实行的国家与地方政府津贴制度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专项津贴制度,加大稳定和支持新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专项津贴仍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分别解决不同类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收入相对较低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稳定人才的奖励制度。

要切实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激励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完善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要用特殊奖励制度留住和激励人才。要认真落实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舍得花钱重奖优秀人才,真正让优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在社会上 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五)不断完善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

18 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是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渠道和途径。为满足我区未来十年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量,建议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逐年扩大内地高校在新疆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适度调整专业;第二,为 保证给内地高校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建议自治区在制定内地高校招生计划时,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增加“民考汉”和双语实验班的招生比例,减少“民考民”的比例,切实把好考生质量关;第三,国家应对新疆到内地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学费减半或免收学费的特殊政策。

(六)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人才统计分析体系。 由自治区人事厅牵头,自治区统汁局、自治区民委等有关部门配合,建立和完善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统计与分析工作,建立少数民族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库,开展少数民族人才状况专项调查工作,为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人才开发政策措施提供全面系统的人才信息资料。

(七)加快南疆三地州人才队伍建设。

南疆三地州在我区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占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加快南疆三地州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民族团结、维

19 护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南疆三地州每年有80%的初中毕业生因无法升入高中学习而流入社会。这既是导致人均教育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也为南疆三地州发展职业教育创造了很大的潜力,并避免了其他教育发达地区出现的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升级的改革成本,可以直接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在办好现有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国家、自治区在喀什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为南疆三地州培养少数民族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同时,南疆 三地州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的传播,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让南疆三地州的各级学校和各族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南疆三地州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造成了人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并持续不断地发生人才流失的现象。人才流失和缺乏是制约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将长期持续存在。面对这一困境,南疆三地州应在政策上、制度上想办法,以灵活、实用的人才工作政策机制用好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建议南疆三地州应设立“人才暂住”制度,鼓励外来人才在当地短期工作。尤其对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以设立人才公寓、发放人才津贴、提供子女免费就学等条件,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进行短期服务,有效缓解急需人才的短缺问题。同时,在南疆三地州设立不同层次的专项科研技术项目,以项目吸引

20 人才在南疆三地州工作,以项目带动当地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1

第四篇:人才培养和管理存在相关问题及建议

人才作为一种非固定量化的单位资源,决定着一家单位发展的上限,是保障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招录与选拔工作中存在误区

1.重显能,轻潜能。

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主要通过考试、面试等途径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所掌握的知识与素质,据此推断其工作能力,而现有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只是反映招录者的“显能”。结果就可能出现录用的新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与业绩达不到岗位上的要求,尤其是当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原来工作岗位差异性较大时。

2.重优秀人才,轻适岗人才

在招录人员的时候,很多单位倾向于选择素质与条件优秀的应聘者,往往结果是录用的新人员中有些条件明显高于岗位的任职资格。这就造成了大材小用,有的新员工可能就会辞职,有的可能会消极的对待工作。

3.重引才,轻用才

大多数单位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很多诱人的引进人才的政策,但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将引进的人才闲置不用;不给引进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环境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对其不信任,不将其放置重要工作岗位上等。

4.重引才,轻留才

在重视引进人才,制定各种政策引进人才的同时,有一大部分单位却疏忽了留住人才。一般表现在对现有人才不重视、不重要、不尊重、薪酬待遇不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与贡献;对新进人才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员工的绩效与能力不成正比之后单位对员工不满。这些原因就造成了人才流失。

(二)单位自身认识不足

1.急功近利,盲目求成

现在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战略,不愿花时间和鞘力培养人才,认为:培养合格人才难度较大;需要什么人才召之即来,可以到人才市场上去找。而不会从单位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对单位来来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素质、数据、结构等做出规划,且不注重从本单位员工中去发掘与培养人才。

2.认识不充分,缺乏系统性

当前很多单位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对人才的培养只停留在员工培训上,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培养对单位员工和单位本身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单位在社会发展中,不仅扮演的是用人单位的角色,它肩负着在实践中锻炼员工的社会职责,这种责任感是优秀单位不能忽略的。单位在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了员工培训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的效率低,效果小明显。

(三)培养模式与人才发展通道单一 1.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但在培养模式上直接照搬,死板硬套,并没能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做出创新性的研究。这使得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单一,并不十分合适单位和员工的发展。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人力资源部门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缺乏创新性也是导致当前单位人才培养效率,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

2.人才发展渠道单一。

近年来.不少单位在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些单位仍存在对人才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官本位”思想严重.培养方式单一,致使员工发展途径狭窄.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等现象。有的单位则用“官位”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评判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一大批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日复一日,从事着繁琐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久而久之便产生厌烦心理.失去

三、单位人才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1.合理规划单位的招聘方案

单位要想招揽更多优秀的人才,首先就要优化自身的招聘方案。在招聘活动开展之前,单位管理者就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发展现状,拟定出一定的人才需求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招聘方案。对于国有单位,最好能招揽一些能在单位长期工作的人才,这样有利于单位培养出经验丰富的优质人才,也有利于单位储备一部分人才,以免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单位在招聘中可以采用推荐制、社会招聘等方式,要严格规范招聘流程,对于提升单位的人才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总之,只有合理规划招聘方案,才能促进单位的快速发展,继而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单位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保持员工持续的工作能力、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

一是要建立全过程的培养体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少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建立全过程的体系对于加快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小单位而言,其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新员工培养的观念,树立全过程培养的思想,及时发现和了解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单位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培养的实效性。

二是要建立全要素的培养体系。

改变以往重技能培养,轻素质养成的观念,将情商管理、挫折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入到培养体系当中,真正实现全要素培养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在当前,单位之间竞争、 单位内部人员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单位和员工自身都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因此将情商管理等相关内容引导到培养体系之中有助于为单位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管理者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为单位塑造人才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

国际上对单位资产普遍界定为“为单位所拥有或控制,预期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一切经济资源”。而人力资源正好符合单位的经济资源。而一般想要获得经济资源,就要付出相同的成本才可以取得。所以单位管理者要意识到人才培训的成果是单位巨大隐形财富,能够给单位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力量,而还要认识到,人才资源的管理不是简单的对员工的管理,而是对员工的重视和关心。员工也不是为自身单位产生效益的机器,是家人、朋友,需要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留住人才,才能让员工产生“单位的兴衰关系着自身的荣辱”的归属感。

4.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人才梯队建设,打通职业生涯通道。

单位必须结合自身人力资源实际情况与战略发展需求,通过适当的程序、方法,分析出人力资源发展差距,针对差距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和发展的平台,促进管理、研发、技能操作等人才队伍成长,建设梯次明晰、结构合理、数量充沛的人才队伍。根据岗位需要、能力趋势和潜力开发,为员工制定个人培训计划,并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动态性的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职业生涯发展激发员工自我发展。

5.单位人才培养要实现双赢,尤其是员工要实现自我成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单位利益还要考虑员工利益,营造员工积极成长、自我增值的氛围,形成人才支撑单位发展,单位发展造就人才的局面。对员工来说,首先看中的是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激发员工成长的热情,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带动单位的整体发展。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培训的成效作为员工晋升和薪酬高低的一项评估标准,让员工意识到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身在单位的发展前景和薪酬高低,以此激发员工自我成才的积极性。同时量身定做技能和文化培训,帮助员工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单位获得了更符合单位要求的优秀人才,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总之,人才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是贯穿单位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当前人才培养的低重视度、低系统性已经严重阻碍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基于当前现状,从提升员工培训、制定培养计划、增强员工积极性、结合实践等方面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的发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

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不管是单位管理者还是单位员工本身,都应该为单位大局着想,切实完善和优化单位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单位整体竞争力,为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最后,为了抓住人才,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单位还应当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只有通过努力,国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向前发展。

第五篇: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先决条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发展起来。1992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目前,我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问题在于:

1、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型”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造成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缺少机会去思考分析。

2、教学方法陈旧 多年来,营销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依赖于“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及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视觉、情景等立体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潜力的发挥。

3、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首先是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次是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课程之间有所交叉重复,缺乏统一协调。在学习过程,学生感觉每一门课程内容都好似知道,但都不能深入了解与掌握。

4、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说教、轻专业全面素质和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结果造就的是“考试型人才”,而非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5、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一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的是书本,虽然作过一些调研工作,但毕竟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过营销,对营销理念的认识仅停留在理性上,缺乏感性认识和体验。

二、对策

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根据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当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以“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及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在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学生动手型、实用型人才等综合能力,构建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我们应该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

1、理念的改变 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营销人才,一要解决教师的育人理念。从人才培养角度,教师必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育人宗旨,围绕“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工作理念,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等内容开展讨论,统一教师的认识。二要注重学生养成教育,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市场营销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优化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身心素质。市场营销人才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现在市场营销教育客观存在的平庸的知识型、被动接受型、自我封闭型、各自独立型的培养模式向着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型、主动思维型、开放型、合作型转变。

2、教学内容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首先,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概念、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同时要以专题形式介绍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观点、发展趋势,确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其次,充分发挥进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作用,认真梳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积

极探索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最后,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针对学院的专业特点,我们要有意识的引进机械、化工、建筑、电子工程、计算机等部分工科专业知识,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

3、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效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企业培训的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演示法、小组学习法等,把营销有些内容如市场竞争、渠道冲突、商务谈判、促销活动等等,引入课堂,倡导研讨式课堂,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理解中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沟通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手段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10条明确指出“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它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针对部分营销专业的理论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调研》等教学内容,教师能熟练运用影像教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真实营销场景或利用软件(MarkStrat、SinMarketing)提供模拟市场环境。这种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5、实践环节 根据我们这几年在人才招聘会上进行调查可知,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既要有理论知识,也很看重其实战能力。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是培养人才动手能力的客观要求。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可在市场调研、个人网店建设,产品宣传,人员推销,调研报告,营销策划,商情分析的撰写等内容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为此,一是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我们利用在市内建立的一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和训练基地,当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学生进行专业见习,地点可以是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超市等于营销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4];也可以请一些企业出色的市场营销人员为学生做一些介绍与指导。通过较长时间与实际接触,学生加深理论学习与理解,强化对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系统学习找到方向。二是在校内建立培训基地。我们可以依靠专业教师、团总支、学生会,在学院内建立一些市场营销学生实习商店,举办营销讲座、CIS策划大赛等,全力打造第二课堂平台。

上一篇:服装加工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服装行业营销渠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