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4-04-15

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8篇)

篇1: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目前,世界金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农村信用社在我国金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牵涉到每一个农村家庭。所以,面对这种环境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农村信用社重视力度,通过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树立奋斗目标,最终实现稳步发展,保证千家万户的利益。通过对新疆地区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瓶颈。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解决策略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执行力不强,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目前,对新疆一些基层的农村信用社调查发现,基层信用社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能够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但是有些管理制度并不能够得到切实有效执行,有些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流程错误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在管理上,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管理知识,导致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停滞不前。

2.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当代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在金融改革体制不断前进的步伐下,信用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举措,例如:调整服务重心、员工制度改革、改变管理体系结构等等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这些改革办法的推行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干扰,产业投资调整、员工竞争上岗、裁撤相关部门等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并不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最终造成在人才管理机制上活力不足,竞争性不强,不能够适应当代新疆地区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的建设。

3.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措施不完善。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将科学有效的用人制度重视,这就导致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制订科学有效的培养管理办法,其中应该包括绩效考核、培训制度、岗位选拔制度等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均衡人才队伍之间的量化指标。通过实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解决困扰已久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弊病,最终通过在新制度的实行下,有能力者上平者下的局面,让优秀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人尽其才,避免人才流失,影响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针对目前新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制度建设放在工作首位,首位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人才队伍管理制度,落实每一项管理流程。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员工选拔、干部晋升、薪酬管理、部门建设、培训拓展、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方面进行建设,最终形成健全和规范的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另外,还应该通过吸收和引进具有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应该不断调整核心人才和年轻员工在信用员工总量中的比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而在提高人员素质上应该通过加强对信用社内部不同岗位员工的针对性培训,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学历教育提高员工文化和业务素质,发展出真正适合新疆地区农村信用社人才建设的方法。

2.不断开拓创新满足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新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人才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发展适合本地区的道路。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和其他行业一样,都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引入先进的管理办法,帮助信用社有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开拓不同的业务并且注意目标客户的需求,掌握发展动向,为信用社的发展带来动力。

3.改变薪酬制度,提高员工晋升空间。逐渐改变现有传统的薪酬管理制度,面对当今日益增加的人才竞争,信用社应该改革传统的等级工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留得住人才为信用社长久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薪酬管理制度上应该采用符合社会发展的管理办法,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到满足,第一是拥有基本薪酬,第二是在基本薪酬的基础上结合绩效薪酬管理,第三是结合第一和第二增加奖金,三种办法相结合的薪酬模式的转变。另外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员工岗位责任相结合,通过采用薪酬为杠杆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结束语

新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根据本身特点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在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社”的发展理念,采用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的管理办法与科学的人力资源安排,发挥人才在农村信用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国军,和连军.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1):60-62

[2]陈友芬.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3

[3]张伟男.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篇2: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接入和广泛应用,基层普通百姓征信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虽然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信息采集困难、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数据部门分割、行业自律不足等,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方式,是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人民银行包头市土右旗支行为推动土右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有力地支持当地农村金融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6月末,土右旗农村信用社37个营业网点中有30个网点已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并对所建农户信用档案进行了信用评价合理授信,全旗所辖农户77646人,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33180户,占总农户的42.73%,并对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进行了合理的等级评定,评定为优、良、一般信用农户,分别按照3万元、2万元、1万元进行授信,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8079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5499万元,余额46905万元,占农户贷款的30.44%,不良贷款户数1025户,不良贷款余额1146万元,占不良贷款总体12.23%。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为加快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土右旗农村信用社在2014年初开通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权限的基础上,邀请市人民银行征信工作人员对辖内农信社53名征信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及操作业务的培训,并对辖区100余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代表日常的金融知识和个人信用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诚信守信意识。土右旗农村信用联社充分运用土右旗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宣传,结合各乡镇农信社网点采取派发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和咨询点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是为规范贷款业务操作程序,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提高信贷服务水平,该联社的36个营业网点中27个网点已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并对所建农户信用档案进行了信用评价合理授信,同时严格执行阳光放贷的操作规程,在春耕备耕旺季加大贷款投放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给予信贷支持,并对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进行了合理的等级评定,评定为特优、优、良、一般信用农户,分别按50000元、30000元、20000元、10000元进行授信。四是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保证支农资金的前提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根据当地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推出了“个体工商户助业贷款直通车”,同等级别的三户可互保,最高授信额度每户为30万元;单户保证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为30万元;单户抵押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为50万元,授信期限均为两年,并对发放款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信用评级。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增强农户信用知识,提高农户信贷意识。通过培训、宣传,提高了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稳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营造“学征信、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减轻了农民负担。三是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截止2015年6月末,共为118户企业发放贷款118498万元,为1714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8831万元。联社通过内部评级为118户企业共评为7个等级,分别为:AA级有27户、A级有26户、BBB级有8户、BB级有43户、B级有9户、CCC级有2户、C级有3户。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息采集困难,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搬迁和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给信息采集造成较大阻碍,使很大一部分农户始终游离于信用体系之外;此外农户众多,而金融机构人员少,农户信息采集主要由农村信用社一家进行,采集难度较大;有些没有贷款或无贷款需求的农户,不愿意透露其相关信息,以至于非存量客户信息无法采集等,由于以上因素影响,部分关键信息项缺失或失真,严重影响信息的质量。

(二)信息资源渠道分割,征信协调机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户信用数据所需的基础信用资源分布在各级政务和业务部门,这些信息通常都是分割的、垄断的、静止的、不公开的,造成信息共享困难,另外农户存在多种经营,信用基础信息多变,真伪不易鉴别。这些因素导致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无法正常进行。

(三)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较差。由于我国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没有受到普遍的关注,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影响,有些农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逃废债务、合同违约等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甚至提供虚假信用,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四)缺乏诚信教育制度和信用观念培养机制,农户参与征信的意识不强。现阶段,广大农村已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主要来自于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以及人行土右旗支行在农村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和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征信宣传。这些诚信教育及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信用意识,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未能在农村全面展开,不够深入系统,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仍不完善。

三、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信息整体质量。以人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一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模式,建立独立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一切与企业及个人有关的金融信贷信息及信用交易信息,构建起涵盖农牧户全部信息的共享系统。把征集范围扩展到每一个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使每个公民都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加针对农村、农业和农牧民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金融供给引导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切实发挥征信体系的规范、引导作用,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加强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增加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尽量多地采集个人和企业信息,同时结合农村的实际抓好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信用意识的增强。

(三)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守信用的农户依法进行惩治。有关部门要秉公执法,政府可以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建立金融权益保护组织,监督、惩戒失信行为。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目前,办公信息化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要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机构间横向联合,为农户信息共享提供协调自律机制。

篇3: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目前, 仪征市耕地面积达4.07万hm2, 实施农业面积6000hm2, 农业人口29.06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6708人。按年龄分:135岁以下1169人, 236~55岁4154人, 356岁以上1385人;按类型分:1生产型人才1358人, 2经营型人才632人, 3技能服务性人才1613人, 4技能带动型1855人, 5社会服务型1250;按文化程度分:1初中及以下1693人, 2高中2635人, 3中专1317人, 4大专及以上1063人。

这批“土专家、田秀才”长期立足于农业生产一线, 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 尤其是在稻麦、茶叶和畜禽养殖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 为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 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 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 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 固执己见, 墨守陈规,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 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 并起到了反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人口比重较低, 仅为2.3%, 而且大部分已不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也要加强继续教育。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2.1.2 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

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很广, 普通农民多, 多为分散型作业。基础条件好的村, 实用人才就相应集中, 农民收入普遍较高;基础条件差的村, 实用人才就少而散。

2.1.3 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

我市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15%, 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2.1.4 农村实用人才外流严重。

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 目前, 绝大多数涉农专业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2.1.5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不完善。

农村实用人才是一支松散型的人才队伍, 大多各自为阵, 造成人才队伍培养比较难。其主要表现有四方面:一是培训组织难。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涉及面广, 缺乏统一管理, 只有培训内容、时间都切合实际才能确保到课率, 因此, 组织培训非常困难。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过程中, 缺乏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研究, 致使培训教学与经济社会需求脱节, 与农民生活脱节。三是培训结构不合理。目前, 受到经费限制, 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特色和活力, 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难以有力支撑农村实用人次队伍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四是示范实训基地少。虽然本地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猛, 但是缺少激励机制, 真正能够提供的实训岗位很少, 造成培训效果大大降低。

2.2 原因分析

2.2.1 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 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 “等、靠、要”思想, 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 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 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2.2 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

当前,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带有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制约, 水平普遍较低。一是想学学不到。主要表现为农民培训场所、时间、参加人员不好固定, 广大农民自觉参学意识不够, 即便是想学, 也很难保证农业技术体系的连贯性。二是示范效果不明显。虽然农民会不定期的接受现场观摩培训, 但是大多数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 看得多、做得少, 示范效果还有待增强。

2.2.3 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 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

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机制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 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 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 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 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 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 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3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他们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 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 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3.1 制定优惠政策,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 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 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 适当放宽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 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 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三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 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 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四是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任务外出学习现代农业知识,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进一步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3.2 加大经费投入, 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活力

一是认真规划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要加强基地内基础设施投入, 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真正把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 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 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 增强他们的信心, 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 以便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 实行年终综合评比, 对贡献大、技术过硬、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 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3 强化宣传报道, 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篇4: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表明了党建工作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党的重点工作任务。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精准化脱贫致富的环境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是提升员工战斗力、转变服务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与群众联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信用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新疆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健全的基层党组织机构,在明晰产权、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制定了“三会一层”的运行程序、规则和激励。约束制度。农村信用社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理念越来越清晰化。服务“三农”是信用社的基本任务,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也将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核心,通过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活动提升党建工作方式;二是信用社基层党员数量越来越多,年轻人入党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由于农村信用社工作相近相对比较差,因此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基层工作,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愿意到基层中进行深造,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在入党方面表现的非常积极;三是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尤其近些年制定了《基层信用社党委中心学习制度》等,有效的规范了基层党建机构的工作方式。

农村信用社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尤其是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的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但是基于农村信用社的利润考虑以及办公场地的限制,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很难顺利的开展。例如在现有条件下,基层党建部门开展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很难得到有效的资金保障,因此具体到“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基层党组织也只能是组织党员干部抄读党章党规。

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障基层党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然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民意收集处理机制不健全。对于群众的诉求信息处理关系到信用社的平稳健康发展,但是基层党组织在应对群众的诉求时表现的比较随意,尤其是在与诉求群众沟通中缺乏主动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结果往往容易激化矛盾;二是农村信用社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然而激励机制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缺乏,具体表现在:责任考核有名无实、基层组织目标任务缺失、基层党组织主题模糊等等。

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缺乏创新。创新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匮乏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式缺乏创新。根据调查信用社在党建方式上主要采取上级部门的经验,而没有与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员工自身情况相结合,导致党建工作得不到员工的支持或者肯定;另一方面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缺乏创新。很多基础党建工作的内容就是学习各种文件、集中开会,机械性的学习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完善农村信用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对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加强对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是适应金融改革、实现精准化脱贫的重要途径:一是农村信用社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支持,形成专项资金以此强化党建工作的作用。例如信用社要积极支持党建工作活动,鼓励党建部门开展赋有正能量的文体活动,以此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二是信用社要加强对党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例如今年由自治区联社举办的新疆农村信用社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在乌鲁木齐市正式开班。来自全疆83家行社的100余名办公室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质量。

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机制是信用社有效运转的重要承载组织,基于基层信用社的现状,创新工作机制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民意收集处理机制。民意收集不仅要侧重客户的意见,而且还要注重内部员工的意见,因此信用社基层党组织要形成沟通渠道顺畅的意见诉求机制,形成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意见反馈渠道,对于群众意愿强烈的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层上及时进行处理,以此将矛盾处理在萌芽阶段;二是完善评价晋级激励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实施星级化评估,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上级评审、群众打分、集中研究的方式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考评。

创新基础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基层信用社党建工作要强化常规化服务。常态化服务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层,因此基层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信用社基层党建机构也要加强对金融业务的宣传,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要加强对非法融资的宣传,提高客户风险预防意识;二是以员工自身问题为突破口,开展特色服务。例如新疆开拍的《信合是我家》微电影,就是向全社会展现和传播新疆农村信用社特有的“家文化”,并将“家文化”体现的温暖不断传承的体现,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员工对信用社工作的热爱。三是注重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党建活动,有效提升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参与面,使党员群众在党建活动中得到更多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启迪。当然农村信用社基础党建机构应注重发展、吸收和培养各类青年业务骨干,避免出现党员队伍断代的情况。

总之, 加强和改善基层党建工作, 会大大增强农村信用社凝聚力, 团结干部职工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献计献策, 贡献力量, 真真正正地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更好地促进基层

农信社的健康全面发展。

篇5: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经 济 学 专 题

(课程论文)

学号:

专业:学科教学(思政)姓名: 教师: 年 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X县新农村建设发展

作者: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长期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实际、广泛宣传,采取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有待进一步总结分析,找出当前问题所在,提出积极对策,才能较好、较快地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使我县新农村建设达到更高的水平。关键词:新农村 问题 对策 因地制宜 正文: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从政治上来看,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小康就难以实现,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另一方面,只有农村发展起来,农业得到提升,农民过上富裕生活,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才有可能增强。

从经济上来看,农业发展不起来,农民不能摆脱贫困,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就很难赢得主动、农业国际竞争力也难以有所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管是农业还是农民,抑或是农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还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社会原因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直以来,农民都受着三座大山:住房、看病、就业的压迫。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摆脱传统做法,实行新农村的改革。

二、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县结合自身实际,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关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遏制了土地抛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到目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速。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我县水利部门每年出资兴修农田水利、对各乡镇中小型水库实施加固、防险、扩容,对用水较为困难的农村启动扩堰增容、新建泵站,解决农田用水问题;村村通公路已基本实现,至2015年底除有个别的村尚未实现通村水泥路,全县农村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和电话已进入农户家中,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现代化农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脱粒机、播种机等在部分地方得到了应用。

2、我县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村容村貌文明风尚呈新变化,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五改”活动,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已修建了村民住宅楼(小区),行政村主要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3 在村级活动场所建立了农民文化中心、图书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等娱乐文体设施,同时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液化气等新能源,提倡村民的节约环保意识。

3、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15年全县人均纯收入达8850元/人/年,生活相对富裕,农户家中已基本拥有摩托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和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顺利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积极改造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不断巩固,覆盖全市各个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农民种养积极性增高,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积极发展牲猪、肉牛、蛋鸡、山羊等养殖产业、种植大棚蔬菜、茶叶,发展农家乐,办农产品加工、创办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先进县相比,我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人增长缓慢,新农村建设步伐相对较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的事,于是产生一种把工作不力、行动迟缓归咎于上级领导不力、支持不够、投入不到位。个别农民则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些农民说:“我们欢迎、拥护、支持新农村建设,能不能搞好、建好,那是上级和干部们的事。”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难。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上差距很大,生产力水平处于低层次,效益比较差,农民增收的渠道仍然不宽,农民收入增收缓慢,长期增收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

3、农民专业技能不高,短期难以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妇幼,加之新生代农村人口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这些都将影响新农村的建设。

4、规划建设不标准,随意性大。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体,我县各村的地理环境又各不相同,很难制定一个统一标准的规划方案,规划工作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盖房无规可循,4 随意性大,往往是农民住房反复拆建,到处建,有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之感。另外,农村巷道有些还没有得到硬化,农民乱搭乱建,禽畜散养,污水横流等现象普遍存在,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很大。

5、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发挥作用小。新农村建设,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作后盾的,再好的设想没钱也难办,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完善(如吴陈河镇山区乡大部分通村路还没硬化到位,或者不合格),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只依靠传统的农业难以实现集体增收,而市一级财政也比较困难,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没有能力投入和运着。

四、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等,应以政府统一规划,财政投入和多渠道融资建设为主,农民改善居住等生活环境条件,政府应以引导为主,不必强行推动,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规划是合理推进新农村重要保证,要结合我县各地的实际情况,把乡村规划与农村生态环境优势结合起来,结合农村的产业基础、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搞一刀切,实施以点带面方式,建设一批像吴陈河镇陈河村那样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2、发展红色旅游业、旅游农业。我县是大别山老革命根据地,产生过许多位将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通过广播、标语、文化墙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农民保护爱护文物的意识。利用山区优势打造中原山水红城。同时还可发展旅游农业,如建设草莓采摘观光园,生态园,板栗采摘园等,打造特色南方梯田景观。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县第二大支柱产业。

3、发展优势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稳定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牲猪养殖、茶叶、板栗、茶油、油菜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林业、畜牧、蔬菜等支柱产业,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4、强化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因此要加强农 5 民的种植、养殖及务工技能培训(如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普及政策法制教育,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懂政策守法规、爱国家讲诚信、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5、扩展筹资渠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筹集、捐助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还可以招商引资,兴办集体企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解决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水利改造工程、农村电网后续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村容村貌整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程。

总之,要集中财力办大事,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要克服“急于求成”思想。总之,新农村建设,首先解决观念问题,认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明确目标,要搞新农村,必须先搞清什么是新农村;二是解决态度问题,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但投在哪儿,需要决策者端正态度,切实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已任,而不是猛干一阵,寻求政绩。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有所发展。参考文献

[1]庞守兴著 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N]。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2]徐辉、黄学溥著 中外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改革[N]。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篇6: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遇到的问题

1.1 改革不彻底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改革环节里,其添设了法人、自然人股,而股权的集中程度也相应加强。在新改革制度里规定对新设的投资股不得进行退股,且出现了内外股东比率和单股额度的控制范围,这些对于产权制度的确定有利。若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则能发现,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达到彻底的状态,在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单个自然人股东持股额需控制在股本总额的5%以内。而单个法人及其关联企业持股总和需控制在总股份的10%以内,持股比例大于5%的需报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审批。这些现象显示了股权比例过低会造成管理层仅仅关注于银行的短期利益,对于长期的发展利益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此外,股本金不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这些造成资格占据的比重较大,投资股的比重过小,对于产权的分析无法确定。

1.2 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改造中的结构不完善主要是针对法人治理结构而言,此次对农信社股份制实施改革的关键内容则是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调整。而当这种体制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却缺乏对产权和法人治理的具体标准,导致了目前的农信社试点改革仅仅是形式流程上的,在内部的组织管理改革中未出现本质改变。之前运用的人员依旧保留下来,社员大会的选举、商讨等基本上都是形式。此外,一级法人的县联社在日常事务处理中仅仅是对省联社负责,并没有对股东和社员负责到底,表面上对社员给予了民主权利而实际上并未得到实施。另一方面,参照此次方案调整的结果看,其呈现出了股权过于零散,小股东利益没有得到维护,监督工作不到位等。有的省联社的行政职能未能得到实施,使得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能力被大大减弱。

1.3 地位不明确

主要是省联社定位未得到准确的定位,以及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自主的权利没有全面运用,给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带来困难。在新时期的信用社改革中,中央政府将其管理农村信用社的权利转移给地方政府负责,且建立了省级联社以及相关的省级管理机构,从而把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权利分配给各个机构组织。新时期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提出省联社属于一个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当投入到具体的运行中时,省级联社的组织成员包括:理事长、副理事长、主任、副主任等人员应该经过正当的选拔流程任命,而合作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则要由省联社安排人员,其他领导无权干涉这类人员的安排。省联社具备了行政职能、企业职能两大权利之后,其在日常管理中就会产生多种弊端,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作为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其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不得不按照政府的安排操作,自主经营的`权利未能完全实施。省联社以及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造成农村银行表面上是独立法人,但在经营方面确没有掌握足够的权利。

2.完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策略

2.1 监管制度调整

(1)资本方面。对农村信用社资金的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保证每项资金都能得到合理运用。且指导农村商业银行对资本的及时补充给予重视,以提醒银行在经营时能够制定补充资本金的机制。(2)风险方面。运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不断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调配能力,特别是对于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断提升股份制改造的价值。(3)信息方面。对于当前采取的信息披露制度也要及时调整,银行需要采取相关的分级方案,通常需要求管理层定期对董事、监事进行工作报告,以将具体的经营信息提供给董事、监事等机构。在信息报告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一般需包含的有:经营、财务、资产、资金、账号等。创建内部信息的报告制度中,需要对商业银行的对外信息披露科学规划,从而使得经营信息趋于透明化,让各项利益得到充分的分配。

2.2 风险防范措施

篇7: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合规风险 管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差距就说明有问题,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本文提出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一些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银监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启动了合规建设,注重和加强了对合规风险的管理。但也不容忽视,农村信用社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存在着合规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资源有限人才匮乏、合规部门独立性不强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有效性差的问题,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与监管要求、与业务发展需要、与管控风险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1 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合规文化缺失。由于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过去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中,从高级管理层的高管人员到分支机构的一般操作柜员,对合规风险的理解还存在模糊意识,一些先进的合规理念还没有得到深入贯彻,甚至没有自觉地把合规风险当做一项重要风险源去管控,积极参与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高。

1.2 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较差。一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的实质性功能尚不具备,独立于其他检查的合规风险检查机制尚未建立,独立检查尚未开展,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项合规检查较少,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的调查受到所属业务部门或机构负责人的干扰或影响,达不到合规风险管理职责的要求;二是农村信用社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落后,有关合规风险管理的识别、监测、计量、控制技术严重缺乏,远远达不到监管要求;三是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审计稽核、风险管理和监察等部门尚未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沟通合作、协同配合的机制。

1.3 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虽然逐步完善了“三会”制度,但并未产生“三权”制衡的实际效果,话语权基本掌握在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手中,往往会对经营决策失去有效的监督制约,而失去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和各种风险。二是岗位之间职责不明确,不能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内部失控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监督制约体系形同虚设。

1.4 管理方法不规范,考核奖惩不到位。一是规范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工作不到位,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方法陈旧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对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按规章制度严肃追究责任。

1.5 操作程序多,责任划分不清。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升级,合规控制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办理的事中控制,从而造成柜面处理流程多、环节多、手续多、授权复核多现象。与此同时,一笔业务往往牵涉到多个当事人。如:办理一笔贷款业务,会涉及到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发放人等多个责任人,有些员工因工作变动,对贷款的管理责任也容易产生推委,导致责任不清,这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自己违了规不要紧,还有更多的人也会跟着受牵连、承担责任。2 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快合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在现有员工中选拔懂得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合规风险管理岗位,鼓励现有在岗人员通过自学、培训等途径提升素质;二是招聘具有国家法律职业资格、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专业人才,为合规风险管理培养后备力量;三是选拔派遣骨干力量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规管理部门挂职或进修,学习他行先进的合规管理经验,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四是和监管部门实行互动和对接,参与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检查,分享监管现场检查重大案例信息,提升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人员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五是加大省级联社等行业管理机构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指导与培训力度,拓宽培养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途径,造就一批活跃在法人行社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提供组织和智力上的保证。

2.2 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文化。健康向上的合规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农村信用社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合规宣传力度,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风险意识,树立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让员工充分认识自己是合规操作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合规操作和管理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神圣职责,让每位员工都自觉养成按章办事、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杜绝有章不偱、违规操作的现象,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合规风险控制文化。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应高度重视规范风险管理,借鉴商业银行规范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2.3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想。多想想工作中还有哪些需要及时完善,安全系数是否达标,操作规程是否完善、合规,相关制度是否完善,把风险管理工作想透;事后监督是否到位,风险管理工作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防范措施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把风险管理工作想全。除此之外,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多讲,多讲风险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讲清讲透,使员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应该怎么做,使员工自觉用条例、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发现的问题既要说明现象,也要分析根源,更要讲明危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讲普遍性问题,也要讲特殊性问题,更要讲突出问题,做到综合防范。还有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多抓,全面防范风险。要抓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减少损失风险;要抓好重点岗位、重点人的管理工作,防范道德风险;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防止操作风险;抓好案防工作,防止安全风险等等。在抓风险管理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员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切实防范风险,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4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一要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积极有效实施专项稽核、重点稽核和接管式稽核,确保稽核工作质量,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二要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农村信用社内部已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结合全面稽核、专项稽核和各类突击检查情况,对制度执行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岗位绩效工资挂钩,推动各项内控制度有效落实。三要尽快制定出台《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全面加强风险考核管理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操作行为积分台账。对制度执行好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屡查屡犯的,要根据其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

篇8: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主要参与主体认识不够

1.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领导者——政府

一些政府领导认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事, 与政府无关, 在认识上没有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上升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的高度。问卷中, 被调查者中认为地方党政对信用工程建设工作“不过问”的就占了75%。在走访一些地方党政时, 对地方党政在信用工程建设工作中的要求 (多选) , 选择“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加大存款吸收力度”的占99%, “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方法创新金融产品”的占98%, “加大对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信贷投入”的占95%。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多数地方党政不注重“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我就支持谁开展金融业务”这种共赢格局, 金融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欠缺, 以致形成新疆农村信用社在各县 (市) 信贷投入均占第一位, 但所占当地金融资金总量有的甚至不足10%, 造成每年春耕备耕期间一些县 (市) 信用社严重的信贷资金不足。在调查部分地区党政干部时, 一些被调查者表示, 信用工程建设未纳入其工作业绩考核, 而其它各项工作业绩指标完成压力巨大, 很难抽出专门精力从事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由于这种认识不到位, 导致部分地区的信用工程建设在工作上流于形式, 处于应付状态。

2.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主办者——农村信用社

一方面, 部分信用社对信用工程建设就是信用社的“吃饭工程”、“生命工程”这一重要意义理解肤浅, 认为搞这个工程就是为了方便给农民贷款, 没有考虑其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乃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个别信用社由于经济欠发达, 历年亏损包袱沉重, 再加信用环境不良, 工作开展有畏难情绪。还有部分信用社不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工作重形式、走过场。另一方面, 信用社自身政策宣导工作欠缺。问卷中回答不知道信用社贷款利率为什么比农业银行高的占87%。最后, 一些信用社在信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包大揽, 不注意发挥地方党政及成员单位的作用, 出现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由信用社单打独斗局面。

3.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农牧户

一是广大农牧户对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基本情况不了解, 主动参与度低。在问卷中, 不清楚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的占到60.7%;不知道谁是信用工程建设工作主办单位的占65.8%;对信用社如何引导农牧民参与信用工程建设, 有97%的人认为是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落实“信用户”享受的优惠政策, 将信用工程建设工作成果的一项指标——“信用户”评定看成了信用工程建设的全部, 反而忽视了其对提高农牧民人均、户均贷款额等与农牧户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更有98.7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清楚信用工程建设相关内容没什么不妥, 因为不会影响其正常生产或者去信用社借款, 使这项工程中最受益的农牧户成了被动参与者。二是绝大多数农牧户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贷款政策的了解也十分匮乏, 问卷中, 不知道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的占89%, 不知道信用社信贷产品的占91%, 知道的, 并能说出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两类的占到57%;有73%的农牧户不知道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有79.5%不知道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有81.5%不知道小额信用贷款的申请程序。这种不了解大大影响了农牧户对信用工程建设的参与度。

(二)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不统一

1. 信用评定标准不统一, 建档工作滞后

一是“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标准不统一、评定机构组成人员不统一、授牌机构不统一。如, 对“信用户”的评定, 有的是对所有农户进行评级授信, 有的仅对与信用社发生了信贷关系的农户进行。对“信用村”的评定, 有的以“信用户”占农村总农户数, 有的以占贷款总农户数为基数评定, 且占比不统一。二是农牧户经济档案建立工作滞后。调查中, 有72%的县 (市) 信用社使用的农牧户经济档案, 是2005年银监局管理信用社时的建档资料;而且, 到目前为止, 全疆农村信用社没有一家对农户建档率达到100%。

2. 信贷协管员管理不统一, 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对其依赖度过高

一是对“信贷协管员”的名称不统一、协管员劳务费用支付对象、标准不统一。对信贷协管员的称呼, 有称协管员, 有称义务协管员、联络员、义务联络员等, 叫法很多, 没有统一。支付对象、标准的不统一, 为矛盾引起埋下了隐患。二是在对小额贷款的日常管理中, 过度依赖信贷协管员。问卷中, 认为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重要手段是依靠信用的占比为56%, 依靠贷后检查的25%, 依靠协管员进行管理的就占到19%, 信贷协管员在贷款管理中本来只是起一个“协助管理”的作用, 可这个结果却表明, 在一定程度上, 贷款机构已经开始在依靠信贷协管员进行贷后管理了, 在对信贷协管员无法进行硬性约束的情况下, 当其缺乏责任心使小额信用贷款形成风险时, 谁来买单。

(三) 对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扶持、考核、奖励政策缺失

当前“民生工程”落实、满足“三农”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 是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进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各项扶持、考核、奖励政策缺失, 未就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开展实施统一标准的考核检查, 没有做到有奖有罚, 形成正向激励, 对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形成阻力。

(四) 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通过问卷, 100%信用社在向农牧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时必备条件是“信用户”;就如何管理小额信用贷款, 选择依靠“信用户”讲信用, 一定会按期还款的也占92%;如何落实联保贷款单个贷款人贷款用途, 选择由联保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的占96%, 但实际工作中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形成不良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表明贷款户是否讲诚信, 联保贷款小组成员是否践行相互监督, 只能提供贷款资金安全的外部保障, 对内部而言, 自身责任意识不能减弱, 制度执行不能小视, 对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管理不能放松, 各项制度一定要落实到位。

(五) 农村信用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一方面, 涉农金融机构之间没有形成一种联动机制, 对一些“失信贷户”没有形成一种惩罚共同体。特别是一些新进入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为争取市场, 对他行的“失信贷户”一样给予贷款。导致这部分贷户, 对拖欠贷款有恃无恐, 反正东家不贷西家贷,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部分农户的不诚实守信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 农户缺乏普法教育、法律意识淡薄, 用人情代替制度的事时有发生。农村整体信用环境不佳仍然是现阶段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 各参与主体要充分发挥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1. 政府方面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其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建立和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指标中。在政策上向涉农金融机构予以倾斜, 尽快出台对涉农金融机构减免营业税收、财政补贴、完善担保等相关扶持性政策;完善和扩大由财政、保险、涉农金融机构、农户“四位一体”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于阻碍信用工程建设中的失信户、赖债户, 政府要积极发挥其国家机器的作用, 予以严厉打击, 严惩失信行为。

2. 农村信用社方面

要把信用工程建设当作信用社“生存工程”来抓。

(1) 信用社应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与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沟通, 加强汇报交流争取支持, 主动避免出现政府和信用社“各打各的拳, 各出各的牌”。充分利用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落实惠农政策, 搞好信贷扶持。

(2) 加强对“信用户”评定结果的考核;完善信贷协管员的管理机制, 加强金融知识和信贷业务的培训, 规范其行为。

(3) 发挥信用工程建设中“人”的作用, 打造高效客户经理队伍。将最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去, 营造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 让那些想干事, 能干事的人担当重任。同时,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努力提高制度执行力。

(4) 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方面在关注高端宣传的同时, 关注普及率宣传, 可以通过定制专供产品、录制专题宣传片、打造品牌产品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 另一方面要教育约束职工, 明确每一个个体的日常言行。

(二)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利用人民银行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建立健全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 全面、及时、准确反映我区农户信用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资料补充机制, 降低涉农贷款的审贷时间和管理成本。对于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不仅限于金融机构, 政府也可以运用评级结果, 来决定对地区、企业和个人的政策支持力度, 对于守信的地区、企业和个人, 可以实行较优惠的税收优惠等, 相反对于失信的地区、企业和个人, 则可以采用一定的税收政策限制其发展。社会其他组织在日常的往来中, 也可以运用这一评级结果来降低信用风险。

(三) 加紧完善、规范农村信用评定体系

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确保“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信用县 (市) ”的评定质量, 做到成熟一个评定一个, 避免流于形式。评定过程中, 一是要明确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的组成;明确不同级别的评定工作主体。二是要规范“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的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及管理办法, “信用户”是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最基础的元素, 其评定标准应当统一为诚实守信, 并在此基础上, 增加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见义勇为、不畏强暴、公正无私、积极进取等条件评定;“信用村”、“信用乡 (镇) ”的评定标准更应考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 其标准应力求符合农村基层的实际。

(四) 加强对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管理

1. 高度重视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投放、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为信用社经营利润取得贡献巨大, 随着“信用户”占比指标不断攀升, 再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 则小额信用贷款总额会因“信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单户贷款额度增加而成加剧增加态势, 因此, 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严控贷款风险。

2. 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不能一刀切

问卷显示, 虽然“信用户”被当做是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标识, 但不少农牧户对参与“信用户”评定又不是十分积极主动, 在回答“你是否十分想被评为信用户”时, 回答“想”的占43%, “一般”占36%, “不想”占21%, 后经了解之所以不想是因为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偏小, 不能完全满足生产投入需求。因此, 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限额应在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等情况下, 不同地区区别对待, 决不能一刀切。

(五) 建立失信受罚的联动机制

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互相协作机制。对于失信农户, 各金融机构之间, 应坚决给予回绝, 决不能再给予贷款。各金融机构只有互相之间配合、协作, 共同打击“失信行为”, 共同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农村金融才能可持续良好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信用建设环境的大改善。对一些失信户、赖债户, 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曝光, 也可以在村里进行公示, 以此来震慑有赖债想法的人。

(六) 依托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大胆创新

1. 创新管理模式

通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使客户经理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客户信息和财务状况, 降低人工管理的成本和客户信用风险。

2. 加快业务创新, 增加贷款有效需求

在当前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基础上, 完善担保体系, 依法拓宽抵质押范围, 开发切实可行和风险可控的贷款新品种, 倡导贷款积极营销新理念, 协助农户寻找好项目和优质客源, 解决农户贷款需求低迷状况。在信用评定基础上, 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农民大联保体贷款模式, 实施灵活的利率定价, 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逐步打开农村小额信贷市场。

3. 开发业务新产品

开发一系列风险小, 手续简单的农户贷款品种;积极推动电子银行业务, 大力推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 让农民也能使用上先进的科技平台, 使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信用工程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实惠的民心工程, 农村信用社是一架使自己通向小康生活的桥梁。

(七)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

引导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就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发现典型, 弘扬诚信, 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基层金融服务网点进行宣传, 大力宣扬诚信传统美德, 宣传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政策方针, 夯实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思想基础。对于优秀信用户不但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或贷款条件上等给予大力倾斜、支持;还要进行奖励, 并逐年扩大奖励范围, 努力形成一种“人人守信, 人人受奖”的良好局面, 这样不但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 也激励了其他贷户, 由点带面逐渐形成一中良好的社会风气。但在当今越来越注重个性的时代, 仅仅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其进行法律约束。对于失信忘义的行为和个人不仅是对其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还要形成对其的法律制裁, 只有加大失信忘义行为的机会成本,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失信忘义的行为, 在社会上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摘要:新疆自1999年启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试点工作以来,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全面推进。但现阶段, 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文章就是通过在对万余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基础上发现问题, 并积极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上一篇:不眠之夜优美作文下一篇:由莫言获奖想到的初二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