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2024-05-10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共14篇)

篇1: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长子七中李向峰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正直、诚信、有爱心、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当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特殊的情况,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作用,影响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不论是学生的情况,教师的原因,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由于种种原因,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对教学活动、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但心中仍不平静,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情结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因此,要想上好体育课,体育老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尤其不能带着情绪进入课堂,这样不仅影响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篇2: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是教师素质的认识因素或智力因素,而教师的性格则是教师素质的非智力因素,这两类因素对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主导作用,学生的身心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这种主导作用要依赖教师自身的性格优劣所决定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按心理学中分析性格结构时的方法,从性格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

1、现实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等。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应当指出,某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特殊的情况,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正因为教师经常地、习惯性的以某种态度对待学生(如诚实的或虚伪的)。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两位在对待他人态度上明显不同的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有显著差异。

2、性格中的意志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它是性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不论是学生的情况,教师的原因,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由于种种原因,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对教学活动、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但心中仍不平静,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情绪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具体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话语调、口气、动作示范等都与平时有较大差异,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4、性格的理智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别差异。在体育教师当中,对事物的感知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即快速型和精确型。属快速型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分析,甚至在还没有很好地了解所观察的事情时就做出种种推测。在教学中,一发现学生在掌握技术上的错误就立即着手纠正,常带有一些主观和偏面的倾向,而不能对症下药。精确型的教师在观察了解问题时则表现出敏锐而精细的判断力,处理时往往能一针见血,抓住关键。

篇3: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一、现实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 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 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应当指出, 某教师在教学中, 由于特殊的情况, 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 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 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 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正因为教师经常性地、习惯性地以某种态度对待学生 (如诚实的或虚伪的) , 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 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 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造, 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两位在对待他人态度上明显不同的教师, 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有显著差异。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 它是性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 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 不论是学生的情况, 教师的原因, 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 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 由于种种原因, 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 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并指挥、引导学生处理问题, 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 对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体育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 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 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 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 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 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 但心中仍不平静, 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 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 情绪受到影响, 心情不好, 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 具体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话语调、口气、动作示范等都与平时有较大差异, 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 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 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篇4:刍议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性格;教学效果

一、教师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1.独立的性格特征

首先,教师应该拥有独立的性格,有了这种性格,教师就能独立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管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都能运筹帷幄,果断地作出决定并解决问题。不管身处何种境况,他们从不慌乱,即使在困难和紧迫的状况下,他们也不委曲求全,而是临危不乱,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

人是实施教育的对象,而做人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怀揣一颗豁达的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如春风一般温暖,并意气风发,热情洋溢,和蔼可亲,才能与人和平共处,并给人以温馨和热情,才能影响学生;与之相反,如果教师总是悲观忧郁,缺少同情心,那么学生就会离教师渐行渐远,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基于这种情况,很难教育好学生,而且教师内心也是非常苦闷的。

3.耐心细致、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

在塑造人的灵魂时,要有耐心和信心,它是一项非常艰辛细微的工作。唯有性格缜密才能肩起重任,通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1.现实态度的影响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人对现实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其中像对待社会、集体、劳动、工作、学习、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等属于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都归类于这种性格特征。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他对待学生的态度,不管是有无同情心、公正无私、待人真诚、有礼貌,还是粗鲁、虚伪、暴躁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如果某教师因为有特殊原因而一时恼怒发了脾气,那么不能就此认定这个教师性格粗暴,一般来说,个体性格特征就是指经常性、习惯性的性格表象。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他会根据教师经常性的、习惯性的态度行为而判断和感受教师的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会耳濡目染地受到教师对待他人态度及方式的熏陶和影响,由此形成了自身的性格特征,同样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教师。在对待他人态度上,如果两位教师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他们的教学效果也必定会大相径庭。

2.意志特征的影响

所谓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人对自身行为进行自觉调节时,在调节方式和水平这两方面所具有的个人特点。通常情况下,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的时间较长,因此,外界的一些干扰因素会對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课堂教学期间,也可能会由于学生或教师的某些原因而出现一些突发问题;在体育教学期间,学生和教师会经常参与一些体育活动,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的出现。面对这些突发状况,体育教师能否通过坚强的意志掌控自身行为,并及时地对这些突发状况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确保整个教学秩序不发生混乱,会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3.情绪特征的影响

所谓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情绪活动在强度、持久性和稳定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一些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可能在体育教学期间因某些方面的刺激而导致情绪反应过于激烈,而受强烈情绪影响,在此期间的所有活动都会被其左右,从而使该教师出现较为明显的失控情况。比如,某一教师在上课前由于某件事情与同事发生争吵,通过他人的劝阻,再加上马上要上课而暂时停止争吵,但其情绪受此事件影响波动较大,从而使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讲话语调、面部表情以及示范动作等与平时教学大相径庭,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情绪也随之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极为低下。

4.理智特征的影响

所谓性格的理智特征指的是人在感知、想象、思维和记忆等认知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教师具有较强的记忆持续能力,而在记忆力转换方面的能力较弱;有的教师在想象方面具有一定的狭窄性,不擅长发现并提出问题,更有甚者会出现回避问题的现象,只会利用现成的答案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同现代体育知识及发展理念相脱节,同那些追求主动记忆、敢于大胆想象、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相比,在体育教学方式及主导思想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明显不同。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这既包括正面的影响,也不乏负面影响的存在。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期间始终以良好的性格特征进行教学活动,尽最大努力克制不利于教学的性格特征。不过,性格上的磨炼并不是短时间的行为,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取得良好成效。为了确保个性化教学,体育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性格特征之外,还应具备自己独特的、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华晨.顺应课改形式 转变职中体育教师角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45-47.

[2]宋永会.体育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65-69.

篇5: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已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环境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指家庭中的父母和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 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学后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比起来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环境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及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 基本动作 以及某些生活习惯。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就的名人都得益于在幼年时期所收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的实例也不少,如印度的狼孩卡马拉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二)家庭环境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在有意无意计划和无计划 自觉和不自觉间进行。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影响着子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伴随人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不可小觑。(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利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方面对父母的强大依赖性,父母对孩子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的树立程度。父母权威必竖立在尊重孩子人格基础之上,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首先观念一致,相互配合刚柔并济是孩子容易接受父母教育。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可以解释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项目总方差 的23.87%,对精神疾病的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有着不利的家庭生活环境,只有12%的病人有着很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多大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ji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二 家庭环境中重视儿童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

孩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认为家庭环境中能让孩子的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

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1)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没有母亲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一般地说,如果孩子不出现依恋便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例如,母亲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

(2)儿童依恋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儿童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对于个人来说,亲子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也许,一切人际关系无不

打上亲子关系的烙印,这就是人类学家为什么特别重视亲子关系之研究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家庭气氛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1)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较多,在民主性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活动加以保护,同时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给以满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或禁止。其亲子关系十分和谐,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家庭给以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发展空间,适时的和孩子交流对事情的看法,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孩子的错误耐心指导,充分给孩子自由与尊重。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但在今天,随着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渗透,传统的严格管教型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民主”家庭越来越多,一种似是而非的“假民主”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作为一个个性化教育者,近年来已经遇到太多这样的有“民主”教育背景的“问题”孩子。因“民主”而被耽误、被障碍的孩子,远远多于因严格管教而产生心理问题 的孩子。如果说过于严格的家教会给孩子身心留下阴影,那么过于“民主”的让步满足、放任姑息,则让孩子根本不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自认为有一定的家教知识和见解,自诩为自己是民主型家庭教育,受此观念影响,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很多事都跟孩子商量,更别说上学后的补课,上辅导班,就连家里一些原则上的大事情也跟孩子商量。可是,由于孩子缺乏经验和判断力,很容易被宠坏: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当孩子上了学以后,由此影响的学习能力欠缺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坐不住板凳,注意力差,和同学交往困难等,这些不良习惯使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这时,当家长意识到出现的问题,便想起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服从,但讲民主已经解决不了了,因为多年的“假民主”早已经把他们的权威打倒了。在讲道理、平等沟通无效后,情急时便用武力打着孩子服从,然而,孩子渐渐长大,不服管教,软硬不吃等一些劣习早已经在他们的意识里扎根,所谓的民主家庭争吵,打孩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个性心理渐渐成熟,可塑性越来越小,此时,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力回天,只能扼腕叹息,“假民主”之害,甚于猛虎。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把握一个度,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该坚持原则坚持原则,该讲民主讲民主

(2)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容易遇到感情表达方面的障碍,没有自信心,易焦虑。

(3)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上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4)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容易没有安全感,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某商店的售货员脾气急躁, 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从小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更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

(5)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极易养成依赖心理,事事靠父母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我中心,无法和他人相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

(三)父母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格外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长辈、子女、朋友、同事尊重和爱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会养成他的友爱、助人、开朗的个性;父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养成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

首先要热爱生活和工作,父母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行为而自然流露出,使孩子领略到生活的意义。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平时父母的言谈和行为会使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们)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们如何欢乐悲伤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除了身教之外,还需言教,需要体现在家庭的生活实践和行为习惯上。家长要向孩子讲古今中外对人类有贡献的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他们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除了讲一些著名学者勤奋读书、助人、诚实的故事之外,还给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久而久之:司马光“破缸救友”,岳飞抗金救国,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雷锋甘做人民的勤务员等等光辉形象,都会给孩子正在形成的性格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表率。家中老人病了,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安慰照料、送茶送饭,平时尊重孝顺老人,同孩子外出乘车,要扶老携幼、主动让座,做文明行为的榜样。孩子的性格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 的。

(四)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使得中国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表达着长辈们的渴望和心愿,从而在社会上又构筑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教育风景线,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文明与幸福注入了活力。事实表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凡是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感的家庭,都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本身涉及找好角度,找好契机和结合点,找好突破口,并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经济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潜心琢磨,拿出恰当的态度、办法去积极的应对。

(1)、独生子女成长的有利因素:

一般来说,独生子女较为聪明,性格较为开朗,身体素质较好。形成这些优点的主要原因是:(1).独生子女 具有较为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营养、玩具、图书等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充足,因而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2).独生子女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以及优良品德、向上精神的形成。(3).独生子女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条件,家长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早期教育。这种特有的家庭环境造成了独生子女成长的优势。

(2)、独生子女成长的不利因素:

主要表现是:(1)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等“儿 童伙伴”,不利

于养成互助协作、平等待人的个性,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2)家长易于溺爱,幼儿容易滋生 优越感、特殊感,还可能养成懒惰、挑吃拣穿不爱劳动的弱点。(3)家长的教育思想容易同社会及学校教育产生分歧。(4)祖辈、父辈各行其事,常常有不同的要求,幼儿无所适从。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尽量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扬长避短,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自己的子女健康茁壮地成长。

(3)、独生子女家庭必须着重研究和解以下三个问题:

a长辈之间要优势互补,包括性格、知识、经验、能力、爱好、方法的优势互补,亲子之间的优势互补,代际之间的优势互补,切忌各自的单打独斗,你搞你的宠爱有加,我搞我的严抓严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看笑话,使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对付大人,如同埋下定时炸弹,迟早会爆发“战争”,训练、培养独根独苗成材最终走向失败;

b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注重方法的给予和能力的提高,不搞长辈意志控制,也不搞分数论英雄,更不搞棍棒教育;

c 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独生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独生子女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位,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常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当我们夸一个孩子礼貌有涵养时,与此同时也就看到了他背后的那个家庭的轮廓,当我们批评责备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多坏习惯,并为此头疼不已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75%, 其他社会 学校教育等等加起来是25%,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不单是我们家长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注重家庭教育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参考文献《发展心理学》 《教育学》 《儿童心理学》

摘要 :孩子是祖国民族的未来,不但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关键词: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 目录

一家庭环境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1)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1)

(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2)

(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3)二 家庭环境中儿童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3)(一)亲子关系·····································(3)(1)疏远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3)(2)过度依赖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4)(3)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影响······················(4)

(二)家庭氛围······································(5)(1)民主型家庭及其对孩子影响························(5)(2)正统型家庭及其对孩子影响························(6)

(3)放任型家庭对孩子影响·······························(7)(4)冲突性家庭环境对孩子响·····························(7)(5)包办型家庭对孩子影响·······························(8)

(三)父母榜样··········································(9)

篇6:性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陈磊和方雪是硕士阶段的同学,两人毕业后到了南方的同一所高校任职,并且还在同一个系里。在迎接新教师的座谈会上,院长殷切地希望年轻人树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会后,两人开玩笑,说目标就是当院长了,看谁先当上。

表面是句玩笑,两人心中却已当真。陈磊认真、冷静、做事有计划,方雪灵活、圆滑、办事有冲劲,两人性格迥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三年后,方雪当上了副主任,陈磊仍是一名普遍老师;十五年后,陈磊当上了院长,方雪仍是一名副主任。原先职位在上的方雪现在成了下属,他承认自己输了,但不明白自己错在哪。

自从立下目标后,陈磊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头三年,他练习普遍话、学习讲课技巧、琢磨学生心理、研究课本,三年后,他讲课在学校已小有名气。第4到第7年,陈磊考上另一所高校读博,在此期间专心学习研究方法。第8到第12年,陈磊潜心做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承担国家级课题,渐渐成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从第13年起,陈磊不仅以科研为主、重视教学,还开始加强各方人际关系。第15年老院长退休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让陈磊接班,学术、教学、人际关系样样不错,不选他选谁?

方雪则不同,一开始就关注仕途,以经营上下级关系为主,三年便当上了副主任。可是一上任就感到各方压力,上课水平一般,科研没有成果,处理问题难以服众。当了两年主任很不顺,看到一些老同学当老板,心中羡慕,也悄悄在外合伙开了间餐厅。不到一年,餐厅倒了,又相继开了面粉厂、美容院、服装店,可是干一样亏一样。瞎忙了四年才发现,自己不适合经商,还是在高校好。回头再往上走,发现过去的同事都有了大进步,自己必须跟上。一会儿忙教学,一会儿搞科研,生活工作忙得像锅粥,但什么都干不好。到了第15年,方雪勉强还是个副主任,但再不有点改观,恐怕也快“下课”了。

通读了以上的案例,清楚的了解到,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尤其是对人生规划的影响非常的大。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大家可继续阅读:

职业生涯的四个迷茫期

职业规划的职业价值观

篇7:儿童音乐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善于合作等多种性格的养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音乐新课标的的教育理念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性格培养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疏导人的情绪、宣泄人的情感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勤奋、诚实、单纯、勇敢、坚强等构成。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我关注的态度

音乐感受是人的精神性享受的感觉,是人在音乐活动中直观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儿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是一个主体通过音乐对象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体验和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感悟。小学音乐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儿童在音乐中发现自我情感的丰富,继而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根据这种内心感受去有所追求,这样一来,儿童就会处于一个不断满足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

2.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音乐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决定了想学好音乐,绝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一些音乐技能的学习中,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对钢琴的学习,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需要当众表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的过程。在学习音乐代写论文中所养成的认真的态度和良好习惯,也会向学习中迁移和延伸,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促使他们朝着健康、不屈、和高尚的性格方向发展。

3.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音乐的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特别是一些音乐教学,需要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通力合作,它需要互助友爱、齐心协力、相互尊重。音乐游戏、器乐合奏、集体舞、合唱等等都是集体艺术,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从大局出发,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在这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学生领略了集体音乐艺术的魅力,每个人都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的观念,提高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具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中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且,许多性格内向,甚至自闭的孩子由于参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而逐渐变得开朗、乐观、乐于与人沟通了,自信、热情的微笑表达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4.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性格教育的一个核心成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意义深远的。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形象生动的歌词,再加上坚定有力的旋律,可极大地鼓舞孩子,促使他们明白生活道路的坎坷与艰辛。学生日积月累地受音乐的感染、熏陶、学习,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途径

1.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性格。

欣赏从来都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各种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激昂向上,催人奋进;《歌唱祖国》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影响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是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才使他们茁壮成长;《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勤劳的性格特征。器乐曲的欣赏也同样能达到培养目的。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表现出作者顽强不屈的性格及战胜黑暗、追求光明、与命运抗争的信念。这些都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应不屈不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歌唱

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又有歌词的帮助,儿童很容易参与和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唱歌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听别人演唱,自已也能放声歌唱,这使儿童感到有趣和愉快。同时,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给儿童以美的感受。通过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歌曲,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学会正确的呼吸、发声、吐字、表情等一系列唱歌的基本技能,并且能使儿童的发声器官具有一定的控制声音,如控制长、短、强、弱等声音的能力,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作品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仅给学生带来美感,带来教益和鼓舞,更引发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3.器乐演奏

器乐艺术技能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者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受教者自我尊重、自我表现的愿望。持久的器乐学习,可极大程度地培养儿童自制性、坚韧性等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器乐教学中,一般选择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带给了孩子们一种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些喜欢音乐的孩子天生嗓音沙哑或五音不全或动作不协调或身材肥胖,这一些先天条件限制了他们在歌唱、舞蹈韵律方面的发展,这时的器乐学习就解决了他们的难题,给了他们成功体验的机会,也坚定了他们认真学习的信念。

4.音乐活动

一是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可将爱好声乐、希望能在声乐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组成声乐小组;将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欣赏小组;将有爱好器乐演奏并具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器乐小组等等。各个小组之间要开展积极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定期举办合唱、群舞等集体比赛项目。比如合唱,它要求每个参与者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既有自我的表现之处,又有整个团队一齐按照作品表演处理的需要。每个人的表现优劣都直接影响着集体效果的表达,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励参与者的自尊与自爱,增加集体的凝聚力。三是举办竞赛性音乐活动。竞赛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会有成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后如果成功便可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如果失败就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竞争意识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篇8:浅谈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一、现实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 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如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等。

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 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 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其作用直接反映在实际教学效果中, 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 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 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 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

二、性格中的意志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 它是性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 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 不论是学生的情况、教师的原因, 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 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 由于种种原因, 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 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 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 对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体育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 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 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 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这样的事例很多, 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 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 但心中仍不平静, 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 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 具体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话语调、口气、动作示范等都与平时有较大差异, 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 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 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篇9:浅议体育教学对中学生性格的影响

关键词:中学体育;学生性格;影响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性格变化。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

对于课业压力较大的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带给他们的是压力的释放和个性的张扬,他们在体育游戏中,能够快乐的奔跑、玩耍,能够在与朋友的交流中舒缓心情。一些体育项目,如女生的800测试、仰卧起坐等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训练这些项目时,能够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坚持,学会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打气,让他们学会坚持,学会宽容、豁达地看待一些事情。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团体项目的竞赛。学生在这样的竞赛中,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宽容和理解他人,能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性格

体育中常有一些竞技项目,因而在体育课堂中适当举行一些比赛或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直面挑战的勇敢和势在必得的自信。因为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是对学生体能的挑战,而在比赛的过程中经常会一些“磕磕碰碰”“小伤小痛”,但是随着这些经历的增多,学生自然会一次比一次坚强、一次比一次勇敢。另外,当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佳绩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篇10: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小宝宝诞生了,年轻人看了一大堆育儿须知,发现专家都推荐趴着睡,宝宝的头型才会漂亮。老人家则生气地说,宝宝该躺着睡,因为中国人都是这样躺着睡,还不是照样出了周润发、巩俐这样的国际巨星。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吵得差点没打起来,小宝宝还是照睡,香得很呢。

趴着睡和躺着睡对宝宝智力真的有影响吗?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聪明不聪明,看看小时候的睡姿就知道了。根据《小儿科医学》期刊报告,研究人员对350个健康宝宝进行睡姿研究,发现趴着睡的宝宝智力发育较快,但是躺着睡的宝宝也能够慢慢赶上趴着睡的宝宝。但是趴着睡比较容易突然窒息,躺着睡则安全无虞。

那么,到底要让宝宝怎么睡,才会聪明健康又不会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员建议,晚上睡觉时,最好让宝宝们躺着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顾时,再把睡姿调整成趴着睡的状态。宝宝的睡觉房间最好保持适当温度、湿度和光线,宝宝才会睡得香又甜。

篇11:性格对人的影响英语作文翻译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generally, because men are under much pressure than women, but a research found that character also had influence on life span。 There were over 200 people who were older than 100 took the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eople who were outgoing lived longer。

众所周知,女性通常比男性长寿,因为男人比女人压力更大,但研究发现,性格也影响寿命。超过100岁的`200个人参与了实验,结果表明,外向的人寿命更长。

The conclusion of the experiment helpes people to cultivate the good character。 The one who is sympathetic and more likel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have lived longer。 It is easy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He like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with his friends。 When he is in trouble, many friends will come to help him。 So he live with less pressure。

实验结果帮助人们去培养良好的性格。因为富有同情心以及喜欢分享的人的寿命更长。原因很容易理解,喜欢和朋友分享快乐与悲伤的人,当他陷入困境时,会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所以生活压力也就小很多。

So in the family, as parents’ behavi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children, they will decide what character their children will have。 The parents who are open―minded and optimistic will lead the kids to a bright future and live happily and longer。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将会决定孩子的性格。父母开明,乐观的心态会使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也会更幸福。

Character can’t decide people’s fate, but we can learn to make some changes and to be a better person。 A healthy man mean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篇12:从楚汉之争看性格对人生的影响

刘邦和项羽作为秦末两大军事集团的首领,博弈手段层出不穷。然而实力差距悬殊的两军到最后为何会导致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项羽几乎未败的军队如何就输给了刘邦?而刘邦的核心竞争力又体现在哪里呢?他们两人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发呢?

想要明确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知道:相遇和刘邦作为两军统帅,他们对事态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的所作所为决定着历史的走向。然而,他们的决策与判断力又是什么影响的呢?我认为他们的个人性格、人生目标对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可以从他们两人的几次交锋中显现出来:

一.鸿门宴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从联合反秦到互相争夺王权的历史转折关头出现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的场面。刘邦面对数倍兵力的项羽,不得不忍辱负重冒着生命危险,亲临虎穴,麻痹项羽,以摆脱面临的困境。而项羽不顾范增劝告,自恃强大,也许又是担心在此种场合下杀掉刘邦会遭人耻笑,正如“不肯过江东”一样。最终因为自己的“爱面子”而错失良机、刘邦机智权变、看风使舵、善于用人,所以内部紧密团结;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力量分散、互相抵消,以致在鸿门宴的唇枪舌剑中,项羽往往无言以对。

项羽在政治上无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行为上优柔寡断,无法放下面子除掉自己潜在的敌人。而刘邦机智善变,观察时势,善于抽身。“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则体现了刘邦的果断,与项羽形成鲜明反差。范增指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色,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有做帝王的志气,能听取他人意见;而项羽仅有称王的“霸”气,听不进他人劝告。可见他们的志向也有很大差距。

二.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事项与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到弱,直到最后战败自杀的悲剧结局。项羽三次说:“天之忘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至死也没能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及悲剧所在,也体现了他唯心主义的人生观,更典型的表现出他个人英雄主义的特色。

“天之忘我,我渡河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力战之后,自刎而死。表现了项羽的多面性格:沽名钓誉,英雄气概,以及些许人情味。

三.泽中斩蛇

历来政治野心家总是要编造种种种种神异怪诞之说,大造舆论,妖言惑众,把自己打扮成“天人”的化身,“圣神”的代表,以笼络欺骗群众,为其所用。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对刘邦造言妖异、自托圣神表示出了厌恶之情和憎恶之感,但据其记载的“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来看的话,刘邦的假托鬼神和陈胜吴广的缘由如出一辙,而且刘邦“斩蛇”一是疑问多多,可见这一切与陈胜吴广的方法来比是换汤不换药,都是他们的巧意安排。再来看看两者结果如何,刘邦“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而陈胜的卒下“皆夜惊恐,指目陈胜”。如此相似。所以我们暂且认为刘邦巧意安排泽中斩蛇,提高声望。

既然是刘邦安排,那么就可以看出刘邦的与众不同。他机智地想出此法,不仅使自己脱颖而出,又树立了威信,更为自己成为领袖奠定了基础。刘邦的过人智慧由此可见一般。饭馆项羽,出身望族,虽有“大丈夫当如是”的豪言壮语,但也时时刻刻流露出一种“英雄造时势”的自负心理,并没有向刘邦一样想出了一整套的方案来。可见刘邦的扎实,稳重,以及其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处理问题的过人能力。而项羽仅仅留下了几句充满霸气的话罢了。

四.约法三章

沛公入关后,不杀秦王子婴;听从樊哙、张良之谏,封存财物,还军霸上;“与父老约法三章”;派人宣传政策;不接受百姓牛羊酒食。这些政策深得民心,使“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破函谷关后,屠烧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以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民心大失。

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的“柔”(政策)得民心,项羽则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刘邦听取他人意见,以退为进,项羽不听劝告,强意进攻。刘邦懂得放弃,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而项羽贪心过重,无疑是被气了刘邦丢下的那个沉重的包袱,最终不堪重负。所以,刘邦的“约法三章”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而项羽的屠戮行为则是他走向失败的必然。韩信为刘邦分析项羽的为人时指出:“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而且在前205年,项羽击败由于未能封王而首先发难的原奇相田荣后,并没有及时安抚齐地民众,反而焚烧城郭,坑杀田荣降卒,掳掠老弱妇女,更见其本质。

五.高祖还乡

项羽和刘邦不仅在战时表现反差极大,在面对成功时也截然不同。

项羽攻破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新安之坑、咸阳之屠,还烹了说他“沐猴而冠”的劝阻者,不分青红皂白,胡乱分封,不仅让刘邦得以壮大,而且在东方为自己树敌。还急于抛弃义帝,并追杀义帝,而且自封“西楚霸王”,让自己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

再看看刘邦,历经战乱风云,他胜利了,但鉴于嬴秦之亡,项羽之败,创业难,守业更难,思猛士之受成,亦忧猛士之颠覆,于是他更感到内心空虚与落寞。其高唱的《大风歌》虽有威势,也表现其内心的忧虑,发出了“安得猛士”的叹喟。

项羽和刘邦对于权力的追求也不尽相同。项羽追求权力与荣耀,虚荣心过盛,自封霸王,追杀义王。而刘邦对权力荣誉似乎看得不如项羽那样重,他攻破彭城时忘乎所以。当了皇帝数年之后看了个表演竟发出“吾乃今日之为皇帝之贵也”的感叹。想来还是项羽贪而无厌造成了日后的苦果。

总上我们可以看出项羽“为人凶残粗暴,滥杀无辜,任人唯亲,崇尚武力,缺乏谋略,屡屡失策,终于反胜为败”。刘邦“为人豁达大度,仁而爱人,任人唯贤,群策群力,谋略得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反败为胜”。而且亲自“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更体现其豁达心胸。

篇13: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一、教师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

近些年来, 校园的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 学生因不满教师的教育方式, 随意辱骂诋毁的事例层出不穷。因教师自身的职业操守不够, 导致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遭受身心创伤的也广泛存在。因为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将在学校度过, 学校的整体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不管是在硬件设施方面, 还是在师资力量的软实力上, 学校都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全健康的环境。教师这个群体, 作为学校软环境的核心, 需要对其进行一定层面上的严格考核。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直接传授学生知识认知的人, 所以教师良好的性格态度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下面来对教师的性格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教师平易近人, 公平公正的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

如若是跟一个和善的人相处, 你也将成为那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对人的影响是不可莫测的。倘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悉心、不厌其烦的探透学生的心理,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传授知识, 我想教师会很容易发现学生内心最缺乏被知识浸润的地方, 然后源源不断的把知识轻松的浇灌其中。这样就打消了学生厌恶学习的念头,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愉悦的汲取知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时, 教师若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处理, 学生将万分信服的听从, 如若不是, 将会给学生带来不满的想法, 甚至事后会做出过激的报复, 同时这也是在给学生树立了一个不好的典范, 给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学生的心灵由此会受到创伤, 以此蒙上不公的阴影, 扭曲了真善美的思想价值观。美国一个教育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众多学生列举出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品质, 从这些良好的品质中, “友善的态度”成为学生评价好老师品质的标准因素。可见, 教师公正友善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想法,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二) 教师情绪的稳定性及果断, 持之以恒的意志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三观的形成对于学生踏入社会怎样做人处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仅仅是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先成人, 再成才。教师的课堂情绪及处理事情时的情绪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过激的愤怒谴责情绪, 会使学生的自尊受到很大的伤害, 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不利于以后的学习生活。教师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 面对每天随时都会发生的学生之间的冲突, 需要时刻保持着沉着冷静的心态,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败,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对自身调整, 要能够知难而退, 持之以恒, 切不可将这些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教师对事情做出的处理, 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被采纳模仿, 所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 教师身上的品质同样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

二、教师自身应当具备哪些性格

(一) 耐心, 爱心, 责任心

作为一位灵魂工程师, 教师应当有着足够的职业素养。面对知识水平不等, 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 教师应当拿出十二分的理解和耐心, 能够从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 理解, 耐心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 悉心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 切不可急躁。

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应当给予帮助和鼓励, 不可放弃, 要一视同仁, 尽到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只有这样, 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成长, 不会出现掉队、自行放弃的现象。

(二) 诚实, 正直, 坚韧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 立业之基, 诚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品德。所以教师更应当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一个诚实守信的榜样。教师应具备正直的个性,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 应当就错论罚, 不可包庇学生的错误, 避免因此给其他同学带来的不良的影响。教师在教书的生涯中, 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与事业的瓶颈,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坚强的内心, 坚韧的意志, 以此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由此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钱焕新.论教师的性格品质[J].管理观察, 2008 (19) .

篇14:浅谈体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关键词]个性 动态行为 矛盾 自身修养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动机、兴趣等方面,学校教育的每门学科都在研究发展学生的个性问题。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现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创造性。”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感到体育活动的幸福和乐趣,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那么,学校体育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呢?

第一,要注重体育运动各项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新颖性,练习方法的多样性。比如武术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性格,球类对发展协作、灵活、独创等个性大有益处,利用体育教学中技能迁移的特点能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发展其创新、开拓的个性。体育比赛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要取得优势和胜利,参加者必须调查和分析对方和我方的实力,进行预测,制定方案,并且要在瞬间变化的比赛中沉着、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迅速地想出对策,这就能培养学生预测能力、应变力和自制力,发展学生的稳重个性。在体育教学中要获得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以便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学生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克服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困难,这就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发展其刚毅的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如篮球项目前锋、中锋,排球项目的主攻手、二传手,这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信,独立自主的个性。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要的是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刺激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加强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其他个性品质的作用,只有让学生通过尽情的游戏、运动、比赛,其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水平评价这一层面,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习惯和健身兴趣的培养。虽然在学校体育发展实践中,曾经搞过“体质教育”实践,提倡过“快乐体育”、“休闲体育”、“和谐体育”、 “主动体育”等引进来的改革方案,其目标仍然是“竞技体育”的属性。只重视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能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过程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育科学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功能效应和总体目标,即个性。这就导致了人们对学校体育教育产生认识上的错觉,甚至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实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的观念的建立。因此,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从健康观念入手,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价值观出发,应以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为出发点,摒弃应试教育长期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发现式教学和游戏和比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现代化主体性体育教育。根据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把学校体育重点由常规的课堂教学向课间、课外延伸,变单调枯燥的技术传授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变过去仅少数人的竞技为全体学生多样性的体育锻炼;变要学生参加为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练,在练中乐。

第二,要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合理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下列矛盾:1.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我国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长期以来一直是班级授课制,学生较多,对体育的兴趣各不相同,体育的素质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在这个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逐渐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2.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学生的兴趣的矛盾。体育教师依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教学的内容有严格的规定性,而这些内容学生并不一定都喜欢。因此就会造成这一矛盾的产生。如果实行按兴趣选项的教学方式,这一矛盾就有可能得到缓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展自己特有的个性。3.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体育教师是代表着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者,其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而接受教育的学生的个性正处在一个自由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考核报告下一篇:半命题作文: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