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唐寅仕女画的艺术风格

2023-02-07

唐寅 (1470~1532) , 吴县人 (今江苏苏州) 。字伯虎。号六如、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 有六如居士等别号。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出身商人家庭, 自幼天资聪颖, 擅诗文书画, 尤以画艺见长;初师周臣, 继而研学李唐、马远、夏圭。二十九岁时得中“解元”, 后因入京科举因考场舞弊案受牵连而入狱, 出狱后被罢黜归乡, 仕途无望, 心灰意冷, 以鬻文卖画为生。

唐寅虽一生命运多舛, 抑郁不得志, 但他是一位天才的文人画家, 诗书画样样精通, 艺术造诣颇深。唐寅的绘画手法含蓄, 清逸不失雄健, 沉郁不失雅秀, 舒缓不失明快, 既博采众长又有其创新。自幼师从浙派画家周臣学习山水绘画, 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早年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著名画家, 唐寅虽师周臣, 但兼其所长, 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 画意日渐精进。

一、唐寅仕女画的艺术特点

唐寅最擅长的画科是仕女画, 兼工带写, 用笔细致, 墨趣盎然, 既讲究工整秀丽, 也有笔墨俊逸的写意洒脱。明代文豪王世懋在题其《倦绣图》中谓:“唐伯虎解元于画无所不佳, 而尤工于美人, 在钱舜举、杜柽居之上, 盖其生平风韵多也”。唐寅的人物画有两种面貌呈现, 一种是工笔重彩设色妍丽的仕女画, 如《王蜀宫伎图》、《李端端落籍图》等;另一种是清淡雅致的水墨小写意, 如《秋风纨扇图》、《嫦娥执桂图》等。这些不同的面貌展现了唐寅的艺术发展之路——从院体画到文人画的风格转变。

1. 温婉妍丽、气质高华的人物样貌

明代的文人学士常有寄情风月场所之风。唐寅因仕途失意加之性格狂放不羁, 也常留恋于酒色, 以此排遣心中的苦闷, 寻求心灵慰藉。在唐寅的仕女画中, 大多为青楼女子, 但在唐寅的笔下, 她们都有优美的举止, 端庄矜持。体貌柔弱清丽, 柳眉细眼, 给人留下的是美丽纯净的印象。如《王蜀宫伎图》中矜持高贵的宫姬, 《秋风纨扇图》中怅然幽怨的仕女, 《李端端落籍图》中的娇小端丽的一代名妓等。

2. 针砭世态、借以抒怀

由于唐寅一生命运坎坷, 看透了世态炎凉, 常在他的仕女画中题以诗文, 借题发挥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如《秋风纨扇图》中肃然静立一位淡雅清丽的女子, 在清冷萧索的寒秋景色中面有悲戚之色, 笔墨流动方劲, 线条起伏爽利。画面题诗“请托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这就超出了普通仕女画中仅仅把女性作为美人图欣赏而赋予了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王蜀宫伎图》中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待诏的宫伎。衣纹作琴弦描, 笔法细劲流畅, 富有质感, 美服华冠纹饰描画细致入微, 尤见精工。面部刻画生动, 下巴尖俏, 并题诗云:“莲花冠子道人在, 日侍君王宴紫微, 花柳不知人已去, 年年斗绿与争绯。”唐寅创作此画, 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无度的生活, 充满了借古讽今的兴亡之叹。

另外, 《陶谷赠词图》画法也属于工细劲利这一类。这种细劲的线条与周围背景的高树、奇石、竹蕉, 乃至坐榻、画屏, 相得益彰。此图表现宋初陶谷出使南唐时在馆驿与歌女秦弱兰的一段风流韵事, 秦弱兰弹奏琵琶作歌, 陶谷对坐欣赏, 人物造型生动, 画风严谨。唐寅题画诗云:“一宿姻缘逆旅中, 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 何必尊前脸发红?”风趣而生动地对假道学加以讽刺。

3. 能工善写, 精工细作

(1) 精工细作的工笔:唐寅的仕女画承袭了唐五代以及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 具有造型精准, 线条细劲, 敷色妍丽的特点。笔下人物形象塑造饱满, 端庄秀雅, 体态娇弱, 有痩俏清古之美。《王蜀宫伎图》中的仕女云髻高耸, 头戴莲花冠, 身着饰有精美云霞图案的道袍, 柳眉樱髻, 额、鼻、颔施以"三白", 晕染细腻精微, 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 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人物线条流畅, 精工细绘, 纹饰用铁线描精细刻画, 富于弹性和质感。服饰采用红、绿、黄、青四种色彩, 对比鲜明。宫伎们神貌体态间均有微微醉意, 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

(2) 墨韵生动的意笔:《秋风纨扇图》为唐寅的水墨人物画代表作, 在秋风萧瑟中, 一清丽女子立于湖石的庭院之中, 手执纨扇, 侧身凝望, 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 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 笔墨流动爽利, 转折方劲, 线条起伏顿挫, 富有韵律感, 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虽纯用水墨描绘全图, 却依然能在浓淡粗细中展现丰富的色调变化。

二、唐寅仕女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成因

1. 市民文化的影响

明代中期, 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市民阶层逐渐在城市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摆脱了伦理道德的束缚, 追求世俗享乐。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出现了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向。艺术家们开始迎合其审美需求, 作品更多表现百姓生活的题材和内容。仕女画的样貌也符合明人世俗的审美观, 明代与唐代的丰腴阔肩华丽的仕女形象全然不同, 仕女的体貌多为柳眉细眼, 痩骨削肩, 清雅秀丽, 身姿婀娜, 迎合了明代世俗文化的审美需求。

2. 思想变迁的影响

伴随着明代中叶经济、政治的蓬勃发展, 明代市民阶层的日渐独立, 促使得宋程朱理学说封建教条式的思想束缚, 逐渐衰退逐渐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而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兴起流行, 有关“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认知上, 对于人的主体性也是给予了肯定与认可, 并且, 将人的主动性也放到了学说重心上面, 此类哲学思想上的变更, 也极大的影响了底层人的生活, 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 对于当时社会其他的层次阶级, 也有着细致广泛的影响力, 例如唐寅的仕女画, 有关于市民的生活描绘, 以及对青楼女子的描绘, 都寄予了同情与怜惜, 这也开始使得仕女画不再只是成人论助教化的工具, 又或是供人赏玩愉乐的图案, 反而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对世事针砭感慨的途径。

3. 文人画的影响

明代中期, 城市工商经济迅速崛起, 形成一股强大的市民思想和浪漫主义潮流, 社会上追求高雅的风气蔚然兴起, 士大夫阶层优哉游哉的生活方式也使文人画受到追捧。林木认为, “文人画与其它流派相异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缘情言志特质。”[1]

唐寅的绘画将其愤世嫉俗的情感与文人的品格气节、理想追求相契合, 借笔墨宣泄以画言志, 堪称文人的一种精神典型。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在内的明代吴派画家推崇和发展元人文人画的绘画传统, 精于笔墨, 崇尚意趣。人物的形象一改唐宋的具象写实风格, 带有雅俗共赏的趣味。

文徵明观唐寅画《李端端落籍图》题诗云:“六如居士春风笔, 写得娥眉妙有神, 展卷不禁双泪落, 断肠原不为佳人”。由此可见唐寅所画人物的魅力, 虽画的是美女, 但亦是身怀抱负的君子。唐寅在仕女画中还注入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他的代表作《秋风纨扇图》更是绝代佳作, 画面中女子面容雅丽清古, 充满文雅之气, 温婉动人。绘画手法爽利, 线条方正遒劲。人物手持纨扇, 肃立在半坡之上, 衣袂飘飘, 神情忧郁, 几枝竹叶更衬托出萧瑟凄凉。他于画中自题一首绝句:“秋来纨扇合当收, 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家谁不逐炎凉。”画家在画中注入了无限的悲世感叹, 画中女子一脸衰怨, 或许就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结语

唐寅虽然学画从南宋院体入手, 但能博采众长, 打破门户之见, 最后形成了清秀俊逸, 诗书画相映成趣的文人画特色。唐寅的仕女画亦工亦写, 笔墨纯熟精到, 传神写意, 意趣昂然。所绘人物注重感官与情感的交融, 其所表现的女性娇美、柔弱、温婉这些特点, 符合了当时明代世俗的审美要求, 同时“每画必诗”也充满了文人画的趣味。此外, 他的仕女人物带着些许感伤怅然, 隐含了他对个人的苍凉境遇的感叹。唐寅所留给我们的是他精湛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精神, 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跨越时空的这份情感触动。

摘要:唐寅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人画家, 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 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唐寅在山水、人物、花鸟绘画方面可谓无所不精, 他的仕女画尤其出色, 通过诗书画结合, 注重主题性思想性;人物造型设色清雅秀丽, 温婉动人, 形成严谨中带着洒脱, 通俗中带有飘逸, 雅俗共赏的独特艺术风格。通过其笔下的仕女人物流露出对封建礼教叛逆及对世态炎凉的不满, 传达出他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慨叹, 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唐寅,文人画家,仕女画,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 林木:《论文人画》,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上一篇: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症发生危险因素分析下一篇:钢制PTFE衬里管道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