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浅析

2022-10-18

相信现代的很多大学生都有疑问, 为什么还要在大学时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呢?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很多大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都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这些我们都学过, 太简单了”。的确现在许多的中学甚至小学都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而且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但是, 众所周知,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 约有60多万所中小学, 2亿多中小学生, 教育规模堪称世界之最, 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恐怕也是世界之最。这就导致了一批又一批刚入学的大学生中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度起点不一, 其中不乏“电脑高手”但也不乏连摸也没摸过电脑的“一窍不通”。

很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就是Office的基本操作, 这种观点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实在是难以让人与之同合。随着高科技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的扩展, 现代社会对人们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不再是能操作, 能简单维护那么简单了。而最少是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 从计算机的发展到计算机系统, 程序设计、数据库、信息安全及网络体系结构等等。也许有人会觉得太系统化了, 作为基础课没有必要。但是我要说的是, 作为大学课程, 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其系统化一些呢, 难道要和中小学课程等同化吗?大学, 我们的高等学府, 大学生, 时代的领军人物, 难道对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只停留于基本操作就可以了吗?

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曾于2005年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基本要求 (一) 中明确指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 达到扩展学生的视野, 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概念、技术和方法, 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 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目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 已经深入各个学科, 各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其应用范围正不断地在扩展, 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 将为各学科后续课程学习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其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1 计算机文化教学改革

在大学如想成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就必须对现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1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主动性

现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已普遍采用了“演示+操作+讲解”,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等新的授课方式, 但是仍无法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有的教师笑谈, 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很喜欢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 不妨观察一下, 学生是否每次上课都象抢一样的往微机室里挤, 再怎么教育都不改初衷呢?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兴趣究竟都用在了哪里, 也许大部分学生都留连于网络和各种各样的游戏间。所以我们的首要教学改革是怎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心理学认为, 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 对某个事情的“好奇”的心理或偶尔兴趣, 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 积极探索的愿望上, 有不惜时间, 不怕困难, 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因此, 要想真正提高学习兴趣, 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认知的主体, 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 从死记硬背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则应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从带领者转换为指路人。

1.2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 进行分级教学

在入学之初, 对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摸底测试。对所谓“电脑高手”类学生可以免修本门课程, 以交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对只停留于Microsoft office操作和“一窍不通”的学生划分为快班和正常班。对快班的学生即只停留于Microsoft office操作的学生可以采取较灵活的授课方式, 在加强理论授课之余,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了解度自选学习内容上机练习。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已熟知的内容, 申请提前考核, 从而达到对部分课节免听的目的。对正常班的学生即“一窍不通”的学生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对每一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各个突破性的学习, 不能挑挑拣拣, 厚此薄彼。

通过分级教学避免了“电脑高手”类学生因感到学习内容过于浅显而留连于网络和各种各样的游戏间, 又避免了“一窍不通”类学生感到听不懂、跟不上, 囫囵吞枣。我们的教师也不必再为授课内容该不该讲, 讲到什么程度, 入讲深浅而发愁。实现“因材施教”才是人们一直追逐的教育理念。

总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应成为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只有较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 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为今后更好地学习专业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的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我们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我们要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已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去研究和探索。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不可取代的。但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怎样才能更好地讲授该门课程,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 孙俊杰, 任天平, 白国长, 门茂琛.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2] 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3] 鄂大伟, 郭士正.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营改增”对燃气企业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分析下一篇:浅谈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外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