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11-06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日渐普及, 使得当地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和文化意识有着相对明显提高。结合实际大学教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 可以将基础教学问题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基础认知差异较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计算机课程教学由中学阶段就已经开设, 并且随着家用计算机数量逐年增多, 为学生营造了相对理想的计算机基础学习环境, 使得部分学生在大学实际入学之前已经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操作的能力, 并且对部分高难度应用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概况来讲, 城市地区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和学习能力高于农村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的学生。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针对具备应用能力的学生而言过于浅薄;针对零基础的大学生而言却又难以理解和消化。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差异性, 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实际教学难度。

(2) 教材内容不够合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或实际步入社会工作后的辅助性工具, 作为计算机主要应用这, 要求在教学内容编制阶段要考虑计算机教学实用性。但是现有的教学内容却与学生需求相背离, 教材内容中涉及到专用办公软件、二进制转换、系统操作发展以及网络结构应用等纯理论内容, 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此外, 在安排教学流程环节, 由于学生首先学习偏向理论和系统方面的知识, 而不是实际应用操作活动, 针对各类专用术语和概念, 更是导致学生丧失对计算机学习热情, 甚至出现厌恶心理。

(3) 教学缺乏个性化。基础计算机教学虽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 使得教学内容开始趋于直观化, 通过增强课堂内容量来提高教学小学。但是, 课堂教学依旧处于忽视学生主观感受、教师单方面讲解的情况, 将课程教材内容采用现代化投影设备进行授课, 也表现出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改革本质要求。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对于知识信息获得的渠道也相对闭塞。此外, 由于学生间在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 采用单一教学形式无法为全体学生服务, 因材施教更是形式化口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和压抑, 更是导致教学效果迟迟得不到提升。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实际教学中各类缺陷和问题, 针对教学改革目标要求与实践措施, 制定面向大学生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学流程、课堂内容、操作实践以及教学考核等环节进行改革, 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1) 分级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 使得教学难以实现同步, 随着高校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 为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指导方针, 深入研究不同程度计算机基础的大学新生学习效果, 基于分层教学理念, 总结专业教学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两者间关系。此外, 严格落实教育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指导文件与全国专业等级考试, 进一步丰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

(2) 教学方式改革。第一, 案例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引用案例讲解、问题启发等方式, 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基础知识探究中, 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针对实践性较强和灵活性内容, 可以组织学生尝试操作, 并且在操作阶段发现自身不足或学习难点。然后在专业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查缺补漏。此外, 学生高度投入课堂听讲, 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针对难以理解或操作复杂的计算机知识点, 可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想贴切的案例辅助讲解, 加深学生的主观印象。选用这一方法需要注意案例选择必须通俗易懂、恰当合理, 避免发生案例理解错误等问题。

第二, 搭建信息化课堂。计算机课程基础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力量, 融合网络平台等媒介, 将社会生活关于计算机学习的问题延伸至课堂。通过网络发布与推广软件办公实操技巧为学生提供参考案例, 确保课堂教学预留出固定时间作为网络媒介互动版块。

(3) 计算机实践。练习题操作设计:计算机练习题的设计需要结合实际生活, 全面掌握学生生活中运用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以更加实用与新颖练习题目来提高学生关注度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 在进行计算机实践过程中可以增设相应等级考试的软件操作知识, 实现课堂教学和计算机级别考试有机结合。采用上述方法能够保障学生在掌握教材大纲内容基础上, 深入了解国家计算机的等级考试标准, 进而实现教学设计的使用价值和目的性。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各类难题的自信心。

采用激励手段: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会严重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 积极采用科学适用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针对实际操作阶段, 要求专业教师引入操作动态展示视频, 并将实践操作融入平时成绩内。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掌握学生作业进展情况, 并且增强了学生间借鉴沟通, 进而搭建良性竞争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成为实践学习的动力支持。

(4) 机制考核变革。考核制度作为教学效果检测的主要措施, 要求正确运用才能得到教学质量提高的小狗,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阶段性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方法。

考核内容:搭建综合性考核制度, 将考核内容分为计算机实操、平时成绩、操作技能三部分内容,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迟到逃课比率、值日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操作技能则是对课堂布置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制度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 能够有效缓解学生考前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并且逐渐形成持续性学习习惯。概况来讲, 考核制度是约束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考试实施:结合课程任务与学习目标来调整和改进考试题库, 按照学生发展需求来规划计算机级别的考试。对现有计算机实际操作软件进行编改, 讲解等级考试试题, 将试题库重点内容改为等级历年老师真题与典型题目。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等级考试相结合, 确保考核制度与等级考试相贴合, 在巩固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考试环境的适应, 全面了解等级考试基本操作流程, 加深考试试题印象, 降低考试过程中的失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计算机教学需要全面认识到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打破传统单一讲授教学模式, 进而构建学生为核心、多元化教学手段相融合的体制, 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高度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素养。通过不断实践教学进行总结,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并且教学质量更优。这要求在未来教学改革与实践中, 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 实现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

摘要:计算机科目基础教学作为大学生必修公共课, 更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主要措施。计算机基础科学本质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操作和理论知识, 并且引导大学生自主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学习生活中各项问题。确保计算机成为当地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强化综合素质的主要工具, 进而为其他科目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三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及今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17 (8) :107-108.[1]刘三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及今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17 (8) :107-108.

[2] 金智.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08 (19) :109.[2]金智.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08 (19) :109.

[3] 沈国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24) :17-18.[3]沈国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24) :17-18.

上一篇: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开展工作下一篇:新形势下石油钻井政工管理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