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

2023-02-02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且引发了深刻的社会生活变革。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成为各行各业工作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 成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之一, 也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针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 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合这些问题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1]。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缺乏对课程学习的重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 我国大部分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 有不少人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之重复, 一些高等学校逐渐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进行压缩, 甚至还有人提出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那么学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有学者对某校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都没有按照要求完成, 甚至有学生“上课随意玩电脑游戏‘’。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到底如何呢?有学者对本校新生进行考核, 结果表明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免修课程的学生只有两人, 大部分同学达到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的分数, 并且各个地区同学计算机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些结果也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一致。可见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远未及理想的状态,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非常有必要, 也应当引起重视[2]。

(二) 欠缺分层分类教学

由于我国发展的不平衡,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很大。而目前我们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按照自然班进行教学, 即同一专业的学生以同样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进度开展教学, 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如果不考虑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 一概而论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课堂内学习, 可能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遇到困难, 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又降低学习兴趣。欠缺分层分类教学, 不能够因材施教, 使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难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难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完成[3]。

(三) 缺少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中实验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开发能力的提高。但是, 目前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和上机实验分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式不能提供给学生及时动手操作的机会, 会导致理论课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和实践结合起来, 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 模式较为单一, 容易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 继而缺乏探索热情,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

二、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日渐拓宽的现实, 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要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并进行有效实施。

(一) 探索分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目前, 我国中学已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课, 但由于各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理念存在一定差别, 信息技术教育的落实情况也会存在较大差别, 从而导致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如果要达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普遍都得到提高, 就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班, 更合理地组织各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在新生入学时, 应该组织一次公平合理的考核, 将学生分为提高班和普通班两个层次。提高班主要面向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 应该围绕所讲授的内容, 设置一些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来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普通班则面向计算机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5]。

(二)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差异较小, 对计算机软件的熟悉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并且缺少学习兴趣。例如: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能够使用Word进行文本的排版和编辑, 没有必要再进行相关的学习。然而在大学毕业撰写毕业论文时, 却对论文的编辑、排版技巧掌握得不够好, 甚至对某些问题束手无策, 只能再请教其他人来进行指导或重新学习, 而因此在论文格式的编辑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为了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 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应以理论讲授为主, 按知识单元“精讲”课程内容, 必要时播放Flash动画或小视频, 使得教学更生动, 并且加深学生理解。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或其他相关软件的操作, 教师应该在机房上课, 讲解的同时进行演示, 通过富有吸引力且切合实际的典型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演示中进行归纳。同时, 学生也能一边听一边实践, 及时消化知识, 并且发现问题向老师求教。

另外,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学习与交流途径, 也提供了许多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 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扩充与延伸。如慕课、在线教学课程等, 这些平台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理念必然受到冲击。必须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教学方法, 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增强其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 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代小红, 王光利.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8 (3) :322.

[2] 黄百钢, 王忠.MOOC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 36 (a02) :182-185.

[3] 普运伟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 2013, 191 (11) :13-18.

[4] 王新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 2016, (30) :26-28.

[5] 王忠红.西部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 (10) :36-37.

[6] 张兰芳.高师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0) :43-45.

上一篇:高中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浅析下一篇:凯瑟琳与游苔莎的欲望悲剧——对《呼啸山庄》和《还乡》女主人公的心理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