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

2022-10-01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英语能力一样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成为每个走向社会的学生必备要求之一。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 国家教育部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学生的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目标, 提出了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为三个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 本人对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有一些体会。以下就该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点我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2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

虽然现阶段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已经开展了多年, 从以前的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条”已经全面过渡到多媒体教学, 让教学过程“可视化”, 解决了学生上课时学习计算机操作命令的枯燥, 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学生基础情况差异大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不同单位, 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一, 所掌握的内容也各有不同, 熟练程度参差不齐, 所以造成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差很远。

2.2 教学方式有等改善

现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讲授内容更直观, 教学内容更丰富, 但是在多媒体课室上课绝大多数仍是处于“演示”阶段, 缺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2.3 成人高等教育特点造成教学与实验脱节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是社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 比如晚上及周末时间。由于上课形式限制, 每门课每次教学时间基本上是一周一次课或一周两次课, 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操作, 时间跨度较长, 可能一次实验距离上次教学已经一个或几个星期, 这样导致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不衔接, 上机的时候学生早已忘记了上课内容, 每次在上机操作时学生又需要重新温习上课内容。

2.4 计算机上机实验缺乏创新性

每次上实验课学生进行的实验基本上以教材附带的实验指导书为中心, 学生上机仅用来验证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这造成实验课上多以验证性内容为主, 而鼓励学生创新性、开发性的实验内容没有或不多, 许多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实验要求内容后在实验课上无事可做。

2.5 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相对落后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该课程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当今计算机技术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现阶段使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多数还是Win2000+Office2000, 与现在流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相差较远。如果想让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后对计算机的使用和掌握熟练, 应该让学生对现阶段的计算机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熟悉一些常用软件的最新发展情况, 重视学生对网络平台的操作应用能力。

3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我在课堂上教学的一些实践过程, 提出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下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3.1 制作多媒体课件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学生对Powerpoint平时应用较少, 对此类知识掌握有较强的需求。这样在备课时注意适当增加该方面的教学内容, 可以制作包含声音、图片、动画在内容丰富的课件, 而不再是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单一演示, 让学生有兴趣进入学习听讲状态, 这让学生们听起来饶有兴趣, 较以前的效果好得多。

3.2 加强上机实验环节操作,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目前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之比是1∶1, 但我觉得仍然未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所以在每次实验课中尽量安排较多的自由时间练习, 在讲授部分课程, 例如网络应用时, 将理论放在实验课上讲授, 边讲理论边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自己操作, 让网络操作形象化立体化。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3.3 有条件下的进行针对性教学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水平差异问题, 在学生第一次上课时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测试, 通过测试了解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 让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同学与不熟练操作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建立QQ群或者开放公共邮箱, 让学生课后交流。对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 平时上课时讲授难点时放慢速度, 重复讲解多次, 让这部分学生充分理解。

3.4 布置综合性 (应用型) 实验项目

根据教学进度情况, 适当布置课后练习给学生课后操作。比如说学习Word排版编辑功能后, 让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在学习完Excel后, 让学生制作有图表显示的成绩统计表;在学习完成Powerpoint后, 让学生按提供素材设计一份多媒体课件;在学习完网络应用后, 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要求的资料。这样的课后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5 采取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纸笔考试早已不适合以计算机操作命令为主的考核, 以后使用无纸化网络化的考试系统势在必行。

3.6 紧跟现阶段软硬件发展增加适当的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学生, 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课堂上讲的内容可能与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尽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常用软件,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希望除了掌握书上的知识外增加一些基本应用技能。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时, 可以增加现阶段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状况。而介绍网络应用时, 增加介绍电子邮件的一些作用技巧。

4 结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里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熟悉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 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改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何继续改进, 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根据自己三年多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对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下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方法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成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杨红.成人高等教育公共课《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探讨[J].昆明大学学报, 2007, 18 (4) .

[2] 丛莹.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8.

上一篇:浅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下一篇:对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