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2022-08-31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李玉峰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 075100)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逐渐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前教育的立法步伐以及各类幼儿园应努力改善现有教育环境等。

关键词: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1儿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诞生,学前教育已经走过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至今欧洲的学前教育发展,例如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德法英等国学前教育特色,仍然引领着这项事业的继续前进;美洲尤其是美国学前教育以其坚实的经济为后盾加之政府的立法支持和专家队伍的有力推动,目前已经站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高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走上适合本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研究这些最新趋势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一)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上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整体教育”方向转变。60年代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儿童个性、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80年代以来国际儿童会议多次提出: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仅仅注重智力开发。西方幼教界开始重视并研究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成果之一(06100110).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8-),女,河北蔚县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学前教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尝试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是针对同龄编班中暴露出的诸如无视儿童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导致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差异等问题提出的。德国、法国等国家最初实行3-6岁儿童混龄,现在正在尝试更大年龄跨度的混龄编班。例如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三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将2至11岁的儿童教育分为三个大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三个学年组成:第一阶段为“前学习期”(2-4岁幼儿)、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期”(5岁幼儿--小学一二年级儿童)、第三阶段为“巩固期”(小学后三年级儿童)。现在,欧美国家纷纷尝试混龄教育,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

(三)开办多种形式和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战后,各国学前教育都有较大发展,但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灵活化。具体表现为以下趋势:

一是不断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如在日本,除实行全日制和半日制保育外,还发展“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处理临时事件提供服务,还有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等,甚至为6岁以下儿童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函授课程”,参加函授教育的各个家庭,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套音像和图书资料,家长鼓励孩子观赏卡通人物画、玩文字数字游戏等,以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据统计,1997年日本就有125万儿童上函授学校。

二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化。如瑞士和挪威等国被称作"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幼儿园,近年,美、英等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日托中心。许多人认为家庭是教养儿童的适宜场所,一般设在开办人家里,除自己的孩子外,可另外招收少量其他孩子(一般不超过4-5名)。这类微型学前教育机构由于适应了这些国家早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发展极为迅速。

三是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迅速。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具有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发达国家社区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儿童馆、儿童咨询所、

儿童公园等;也有为亲子共同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教育中心等;还有为专门培训父母的“父母教育班”等。英国在70年代就出现了社区“玩具馆”,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不仅给儿童带来欢乐、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四)开发以本土为特色的教育资源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各国经济、教育交往频繁,不仅注重互相学习,更注重开发具有本国特色、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改善自然环境设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风格。例如,瑞典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有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欧洲建筑、有收存完整的70多处博物馆、随处可见的树林草地湖海和多种野生动物、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都汇聚成瑞典博大的教育资源宝库。幼儿园一般都建在社区环境最为优美之处,或靠近树林农场、或依傍湖泊,有着充裕舒适的内、外活动场所。瑞典虽属于发达国家,但其幼儿园里并无太多的现代化设备,而是呈现出自然纯朴的风格:幼儿园房舍基本由木板建成,户外是自然草坪,院子里是木制的简易桌凳、“别墅”、木梯,以及用木板和绳索制作的简易坚固的秋千、木马、木车等。多数幼儿园每周都有固定的户外活动日,教师带孩子们到附近的树林、农场或博物馆等,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习、动手劳动等,培养儿童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人类正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疾病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教育家们提倡在婴幼儿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使用反映多元文化的教具(玩具、音乐、图片等),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愉快地交往。在这方面,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是世界上不同肤色、多种族、多民族的“大熔炉”,针对这一特点,美国教师十分重视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例如,在学前儿童学校中,儿童都有机会接触中国童谣,意大利、日

本、英国歌曲,墨西哥、西班牙舞蹈等,儿童逐渐学会尊重、欣赏他人的文化传统。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教师专业化成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世界性改革潮流。美国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呼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掀起了美国教育政策的改革。现在,美国是以文理学士学位作为教育专业训练的前提,在教育研究院中实施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硕士学位成为从教的起点。可见,美国学前教育师资起点高、力量雄厚,学习的课程也很全面:既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艺术等基础课,又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健康、安全、营养、教育等专业课。并且很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形成课堂讲授、课外学习、实习、研究相结合的有效学习培训途径。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家也都取消了专门的师范院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放性地招聘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跃上了一个新层次。

(七)政府财政投入高、受到立法保障

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学前教育,将之视为未来国力竞争的起点,并且是“人一生幸福的奠基时期”。财政经费逐年递增,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它的贯彻实施。

例如,美国在 1994 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到 2000 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能够做好入学学习的准备”,明确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全美八大教育目标之首,足见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国会于 2005 年提出了 《儿童保育法案》,联邦政府在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方面的拨款2006年为 23 亿美元,是2002 年拨款数额的 130%,按照预算到2010 年该项拨款额要达到 31 亿美元。此外,《早期学习机会法》有年均约15 亿美元的拨款、《提前开始法》2006 财政拨款约70亿美元、《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02到2007 年专门用于“早期阅读优先”项目的拨款年均 7500 万美元(2002年实际拨款达 10.75 亿美元),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③

日本的文部省、厚生省等部门也于1994年联合颁布了《天使计划》,意在形成“育子的社会”。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实现,政府又相继颁布了《紧急保育对策等五年事业》和《儿童育成计划指南》等文件,与此同时投资也不断增加,据统计,1985年投入6563.44亿日元,1993年投入9101.31亿日元,大大改善了

办园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

法国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实行免费制,所有2岁儿童均可就近人园。芬兰学前儿童的教育费用过去是由国家、地方和家庭共同负担(国家、地方各承担42%,家庭只需承担16%),现在趋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学前教育以培育完整、和谐、健康的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全面发展教育是其内容,尤其强调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强调学前教育的服务意识,发达国家在为儿童的发展创设更适宜的教育条件,同时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家长,此乃幼儿园诞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在向低幼儿童推进,在保障3-6岁幼儿享有学前教育情形下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发展与教养;关注各种特殊需要的儿童,并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其另一明显趋势;当然,政府的有效介入和相应法律法规的保证给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是行政管理、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均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学前教育不仅对个体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影响巨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 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均可严重地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81可见,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是真正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几项长达二十至三十年的学前教育追踪研究还显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仅提高了参与其中的儿童和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帕里学前教育方案”的效益分析发现: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其收益是投资的3. 5 倍;“高瞻学前教育方案”的经费分析表明:对学前教育每投入1 美元,日后能够获得7. 16美元的收益。[5 ]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于儿童早期的投入,可以节省他们成年以后用于补偿教育、医疗保健、康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因儿童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与劳动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左右。[3 ]我国是人口大国,0 - 6 岁的婴幼儿多达1. 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 5 。通过早期教育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目前在园幼儿达2600多万,成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庞大的幼儿教育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学前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科学的学前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模仿日本、欧美及苏联的时期,这种模仿和借鉴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2010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其中关于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人为之一振。“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但我国教育包括学前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以下结合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谈谈给予我国今后发展的启示: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还相对落后,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明显落后与其它教育阶段,在九个人口大国中,位于墨西哥和巴西之后。

(一)关于普及学前教育

中国拥有1.3亿的0~6岁儿童,占世界学龄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我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们的近邻日本在1995年3岁儿童受教率约为58%,4岁儿童受教率约为93%,5岁儿童受教率约为99%;在法国,幼教年龄始于2岁,90年代初,法国2岁幼儿的入园率达35.6%,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则高过100%。ⅲ(资料来源:OECD(1997).OECD education,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 (appendix table c2.2). France:Author.Retrieved September 27,199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els/stats/eag97/newdev.htm.)。可见,我国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

外的适龄儿童人数十分巨大。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来看今后的十年,我国政府力图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预计从2009年在园幼儿人数的2658万,提高到2020年的4000万,即从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50.9%,提高到2020年的75%、2009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的 74%提高到2020年的95%。ⅳ(

)学前教育受教育儿童数量的增幅将大大超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受教育群体的增长数量,先圣孔子“有教无类”以及我们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 的理想将有望接近和实现。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央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协同一致,在具体措施实施、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园舍建设等基础工作上做好相应的配套落实。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明显滑坡。从1995 年至2001 年(“九五”期间) ,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要求,“九五”期间幼教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2000 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45 %以上”,但是到2001 年实际仅为33. 62 % ,比“九五”规划目标低了11 个百分点。[ 6 ] 续梅1 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N]1 中国教育报,2003210216 (3)1

(二)关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自1980—1994年止,就不同洲别而言,美洲国家私立幼儿入园数约占28%,亚洲地区约占18%,欧洲与大洋洲地区则分别约占15%和20%,而非洲地区私立机构平均占60%;就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而言,在开发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私立机构的幼教入园数均为21%,而欠发达国家私立机构的幼教入园数平均高达82%;(资料来源:UNESCO(1997).Statistical yearbook.USA:UNESCO Publishing & &Bernan Press,pp.2-11~12.)

社会力量办园,在我国主要以民办园或私立园为主,1998年在园幼儿数为1690万,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

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条件较差、质量较低等问题。

一些地方这几年在对待幼教问题上的做法却令人感到困惑。在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以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要激活办园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为名,将一些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转制、拍卖,推向市场。

转制、拍卖后的幼儿园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财政拨款完全“断奶”。个别决策

者认识不到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这是一项能够最直接地体现“三个代表”思想,促进社会和谐的事业,反将其视为一种可以投放市场追逐利润的“产业”、“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被搞乱,一些办园者以追逐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靠减少硬件设备投入、减少保育员配备、扩大师幼比等手段增加利润。

我国民办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办园历史较短,在教学方法上推崇灌输式教育,死记硬背现象相对较重,以知识“量”的学习为主,导致“小学化”倾向,使幼儿错失最好的启蒙教育时期。相较于私立幼儿园而言,公立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的启蒙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公立幼儿园更有保障,教师招聘程序严格,须具有幼教专业资格,私立幼儿园往往出于节省成本考虑,聘任非幼教专业人士,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一些高级的私立幼儿园,花重金聘请资深幼儿教师执教,但却因其昂贵的入园费用将普通家庭幼儿拒之门外。目前。我国公立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受国家、省市、区县相关部门的严格管理,依据幼儿园的规模、设施、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评估将幼儿园划分为一级一类,一级二类,二级一类等,但对于私立幼儿园却没有明确的级别类别标准。公立幼儿园最大的缺点就是拒绝收录户口不在其居委会半径内的幼儿,如果实在想要就读,则必须交纳高昂的赞助费,而私立幼儿园在儿童入园上则没有严格限制。民办或私立幼儿园没有严格的准入和督导制度,也是造成民办或私立幼儿园各地良莠不齐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育部在今后十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ⅴ( ) 这项制度的规范将对公办、民办幼儿园并肩发展、创建教育公平社会意义重大。

(三)关于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应是国家投入,因为教育的本质、性质、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统计报告所列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各级教育公共经费经常性支出来说,与其他各级教育阶段相比较,学前教育经费支出远少于其他教育类别。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平均的各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百分比,依次为二级教育(39.7%)、初级教育(30.7%)和三级教育(22.5%),而学前教育仅为3.8%。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达

到3%及以上的国家是法国(11.1%)、丹麦(10.6%)、德国(5%)、新西兰(3.9%)、美国(3.7%)和日本(3.4%);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香港(0.7%)、韩国(1.0%)、中国(1.4%)和泰国(1.8%)均未达到2%。离平均数3.8%相距甚远,几乎是我国的3倍。

1996年,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是29亿,政府预算内投入是12亿,占整个幼儿教育经费的41%;2000年,全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是51亿,其中政府预算内投入是28亿,占整个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55%,增加了14个百分点;此外,总投入从29亿到51亿,四年间增长近一倍。(刘明远,曹慧英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我国的幼教经费“九五”以来虽有所增长,但对于整个幼教事业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要用1.3—1.4%的教育经费去承载9—10%的全国幼儿教育总人口,步履维艰、日子难熬可以想象。(刘明远,曹慧英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大教育投入。”“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按目前教育经费只有2%左右计算,在今后两年内教育经费就需翻一番才能达到4%的世界平均水平。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行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政策,绝不意味着各级政府可以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减轻对教育的责任。„经费不足直接损害幼儿园教师的利益,导致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受影响。ⅶ(步社民 关于幼儿教育价值和现状的沉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四)关于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现有66 万幼儿园教师,改制后,公办教师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在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更是占到80 %以上。很多幼儿园教师属于临时聘用。[8 ] 在为数不少的公办幼儿园,原有存量的教师是公办的,而新招聘的教师则实行“非公办”,结果造成同一所幼儿园的教师有两种体制两种身份两种待遇,同工不同酬。长期以来,非公办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不能享受教师待遇。以前,农村幼儿教师尚可“参照”小学民办教师政策,但随着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新政策的出台“, 民办教师”已不存在,十几万农村幼儿园教师失去了可“参照”的对象, 非“公”又非“民”,身份尴尬。她们工作负担重,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

也成为问题,因而流动频繁。教师是幼儿生长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教师是如此状态,幼儿学习的环境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专家型教师”

(五)关于学前教育立法

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缺乏法律的权威,其内容也无法解决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随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难以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因此,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

美国早在1981年就制定了《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学习机会法》、《入学准备法》、《儿童保育法》等六部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门法律,与此相关的法律还有《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朝鲜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也都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就制定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

就全国而言,幼教法规体系正在建构之中。江苏、北京等地率先出台了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对促进地方学前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远未上升到国家一级“法”的层次,对我国整体学前教育发展不能提供法律的支持和保证。

通过立法,明确问题,以使幼教事业发展和办学行为有法可依,依法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关于其他具体实施问题 1. 班级规模与编班问题 2. 教育教学活动内容问题

3. 优化教育资源体现本土化特色

(一)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应从意识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重视与发展的地位,切实做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学前教育发展列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大事议事日程中。④

(二)加强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出台我国的《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应将幼儿教师素质提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一则加强各级师资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师资的源头素质;二则严把幼儿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严惩资格准入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再则应严格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避免“念念划划背背”的走过场式培训。注重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的实际改善。

(四)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短缺是现行托儿所幼儿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除了政府教育经费应逐年增加之外,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号召企业、私人财团投资学前教育,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

(五)一线托幼机构应因地制宜努力改善儿童成长环境,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应在自己现有条件下注重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园所环境设施等的逐步改善,为儿童成长创造尽可能优良的软、硬环境。当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在幼儿园达标建设上追求所谓的 “标准化、美化、硬化”,结果环境却成为儿童的“束缚者”, 实际上像瑞典那样的自然幼儿园更利于儿童成长。相反,经济条件较差的幼儿园由于一味地“等、靠、盼”,致使学前教

育“小学化”。例如,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动手,通过“废旧利用”为儿童创造各种区域活动的设备:诸如“玩水玩沙”活动区的沙池、水源、提水或挖沙的工具,木工活动区的刨子、锯子、木块等,以及科学活动区的植物标本、放大镜、磁铁、天平等,都很容易获得或自制,同时儿童可以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

我们这样一个学前教育人口大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挑战,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管理者、教育专家以及广大幼儿教师深入反思、探索、研究,期盼早日走出适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① ② ③ ④

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幼儿教育 [J]. 2006,02 周采.国外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综述.外国教育研究[J].1999,05

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J].2007 , 03 庞丽娟,胡娟,洪秀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J].2002,01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8-),女,汉族,河北蔚县人,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单位: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13831370396 0313-8250365; E-mail: yflihb@126.com

第二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教育学 试题2试卷代号:250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功能)。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的求知)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C.<理想国》D.<林哈德与葛笃德》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C )。A.自觉性低B.自制力弱C.注意力分散D.坚持性不强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 D )。A.平等教育B.差异教育C.全面教育D.赏识教育 4.社区教育起源于( B )。 A.英国B.丹麦C.法国D.美国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A )。

A. -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2.认同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3.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4.亲子班 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 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

答 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五、论述题(13分)

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要点:解释“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强调儿童的参与性。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第三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 学前教育功能 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

A.1-2岁B.1-4岁 C.2-3岁末 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个体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4.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办托幼机构;为学前教育立法。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刨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

方法:讲解演示}实际练习;情境表演;感知体验;榜样范例。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幼儿园良好环境的七条标准:安全和健康、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志愿者,幼儿园每年都会在某些活动中邀请一些家长做志愿者,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具体职责视当时的教育活动而定;家长俱乐部,幼儿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以及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幼儿园可根据教学计划,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以便更好的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

分析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l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

幼小衔接的相关原则: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的有关途径: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

龙 岩 技 师 学 院

11中幼教(1)-(5)班《学前教育学》学习材料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

2.

3.

4.

5.

6.

7. 识记:简述物质环境的内容?P14 领会:简述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15 识记:精神环境的概念是什么?P15 识记: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哪些?P16 领会: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P16 领会: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P17 识记: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200807单选,201007单选,201107单选} P17

8. 识记:简述政治的基本概念?P17-18

9. 领会: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904简答,201104单选} P18

10. 领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影响?{201104单选} P18-19

11. 识记:文化的概念是什么?{201004单选,201007单选} P19

12. 识记: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P12

13. 识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904单选} P20

14. 领会: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807单选,200904单选,201004单选,201007简答} P20-21

15. 领会:简述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200907单选,201004单选,201007单选} P21

16. 领会:简述文化传递的概念及传播对教育的影响?P21-22

17. 领会:简述文化选择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P22

18. 领会:简述文化变迁的定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22-23

19. 领会:简述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23

20. 领会: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影响?P23-24

21. 领会:简述我国人口现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P24-25

22. 领会:简述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25

23. 识记:个体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P25

24. 识记:个体社会化过程有哪些分类?{201104单选} P25-26

25. 领会: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哪些?P26

26.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如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和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人口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同时也要理解教育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其间的关系在作用的性质、作用的程度和作用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务求把握得当,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

重点应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关系和影响。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B.教育

2.下列哪种社会因素会影响教育目的 B.政治

3.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B.政治

4.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是 C.文化

5.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是指 C.文化变迁

6.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是指

D.文化选择

7.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 C.环境决定论

8.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表达的观点是 C.环境决定论

9.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A.遗传差异

10.个体发展的特征不包括 D.顺序性

11.下面哪一项不是个体发展规律性的表现 D.由四周到中间 12.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B.游戏

13.幼儿期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B.游戏

14.《教育漫话》是哪位教育家的教育论著 A.洛克

15.卢梭所倡导的教育观是 B.自然主义教育

16.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17.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包括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 C.宗教的本能

18.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

19.下列哪一项不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 C.教育即学习

20.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 B.儿童之家

21.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化"出现在

B.前运算阶段

22.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守恒概念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23.运用惩罚要做到"三要" (A)

A.惩罚要及时,惩罚要公平,惩罚时间要短

24 .幼儿园中期教育目标是指 (B)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25.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 (A) A.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属于 C C.伙伴关系

二,名词解释:(共30题,每题4分)

1.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2.发现式教学法:指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 3.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

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4,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5.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做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6.直观形象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共30题,每题6分)

1.简述洛克的"白板说". 答:.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没有什么天赋原则.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洛克的教育内容:体育,德育,

智育.

2.试总结分析影响儿童发展的有关因素.

答:.先天因素——遗传;后天因素——环境和教育;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3.简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4.简述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答: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5.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哪三种作用模式

答: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2分)第二种作用模式是"

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例如,生理发育方面,后天环境及教育经验只影响其速度而不影响其发展方向和顺序.(2分)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四,论述题:(共18题,每题10分)

1.幼儿家庭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答: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包括如下方面:

(1)和谐的生活气氛: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文明行为,文明语言;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时有变化的环境.

(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电器设备的安置;门窗的安全;管理好煤气,煤火,防止漏气造成煤气中毒,或者烧烫事件的发生;家庭药品的管理;家具的安全;进行安全教育;有属于儿童的天地.

2.如何教中班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 .答:(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 3.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答: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原因: (1)生理特征.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其攻击性行为;(1分) (2)家庭影响.幼儿具有易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1分) (3)大众媒介.电视充斥这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一些面向儿童的卡通片也在宣扬这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分) (4)幼儿园.研究证明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2分) 攻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1分) (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1分) (3)提供合作的榜样.(1分) (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1分) (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1分) 4.试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答:(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分) (2)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4分) (3)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上一篇:县农业农村工作安排下一篇:新年最高逼格祝福语